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这些好处可能源自家长对家庭工作更多的参与、对孩子学习成绩更 高的期望以及老师对学生家庭环境更多了解。这样,当一个学生表 现出破坏性行为时,老师就更容易做出适当的反应。比如:当老师 知道实际情况是这个孩子的父母或者母亲刚刚丢掉了工作、他的父 母正在闹离婚或者家庭中某一成员患有严重疾病时,他们更能做出 适应性的反应。
阶段3 七年级—九年 级
尝试证明自己是独立的,有时很 叛逆并反复无常需要强大的稳定 的根基:明确的界限和可预期的 后果是非常关键的需要规则被亲 发出地陈述的执行
阶段4 十年级及以上
行为比前几个阶段更稳定成 人式的有效交流能对规则的 基本原理做出回应。
物理环境
比如:“我看不见黑板”
“被前面的同学挡住” “什么,我听不见”
完全理想的教室是非常少的。班级太大了,而教师里的空间是有限 的,往往是地图或头顶的投影仪的屏幕就盖住了半个黑板,怎么样 放臵桌椅和摆放其他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难题,需要老师们在他们 的喜好与可能性之间做一定程度的妥协。为更好地录用教室的物理 环境,老师们在对教师进行设计时则必须考虑到以下这些因素:
可见度 :教室设计时一定要满足可见度的要求,即每一个学生都 能看清楚黑板,摄影图像和其他的演示内容。
易接近性:教室设计时一定要满足易接近性的要求, 即一些利用率高的区域要具有易接近性。比如,学生 的削笔器和学生们放纸的地方界限分明,彼此分开。 抗干扰性:书桌的摆放要能使门外或窗外的活动对教 师内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设立和教授规则:教学策略
管理的认知方法认为应该让学习者懂得规则背后的原因,这样他 们就会乐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下面这些原则可以指导老师 们提高学生对规则的理解程度: (1)正面陈述规则 (2)尽量减少规则的条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2.教师对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3.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称之为( )。
A.违纪行为 B.多动行为 C.问题行为 D.强迫行为4.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称之为( )。
A.课堂结构 B.教学结构 C.学习结构 D.班级结构5.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6.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
A.群体气氛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7.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称之为( )。
A.服从 B.依从 C.从众 D.模仿8.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9、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0.以下()包括了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11.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形成()。
A、课堂管理B、课堂纪律C、课堂里的人际交往D、课堂气氛1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13.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正式群体 B.联合群体 C.松散集体 D.集体1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15.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第13章 课堂管理
第13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一)课堂管理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要素所构成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
所谓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和维持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学习环境。
一般认为,有效的课堂管理要达三个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三)课堂管理的功能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一)教师的领导方式(这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
普雷斯顿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划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二)班集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班集体的规模,班集体的性质。
(三)学生的责任感(学生的责任感是有效课堂管理中重要的可利用资源)(四)对教师的定型期望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个体的影响(一)群体的特点群体通常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承担任务而相互交往、协同活动;各群体成员都受到共同的规范的制约。
(二)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活动的难易,竞赛动机的激发,被人评价的意识,注意的干扰。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课堂里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一)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具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职责权利以及确定的组织地位。
(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指在正式群体内部,各成员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纽带、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群体。
(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关系的协调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三、群体动力的表现无论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存在着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
课堂管理(第十三章)
第九 影响课堂管理的六种因素
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指导 思想和恰当的管理方法密切相关,而且还 要受到管理者的素质、课堂自身的状况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 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课堂管理的实践活 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二)行为控制,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1、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 良好行为一旦得到鼓励和赞扬,就会得到 强化,并逐步巩固下来,成为课堂其他成员学 习或模仿的榜样。同时,通过鼓励和强化进行 中的良好行为或新的良好行为,可抑制或终止 其他问题行为。
(1)社会强化 社会强化包括面部表情、身体接触、 语言文字等。 (2)活动强化 活动强化就是当学生表现出具体的被期 望行为时,充许学生参与其最喜爱的活动, 或提供其较好的机会与条件。
• (一)维持性 • (二)削弱性 • (三)促进性
第二、课堂管理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课堂系统是有内在联系的特定要素构 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课堂系统的构成因素 颇为复杂,既有物质的,又有社会心理的; 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在课堂管理过 程中,必须立足于课堂的整体,着眼于课 堂整体的持久发展。
二、自组织性原则
2、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首先要保持课堂 的整洁、秩序与优雅,增强课堂环境的秩序感、 责任感。其次,要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或调整学 生的座次。第三、要把握课堂的情绪环境。此外, 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认为师生间仅仅 是上下级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者关系的狭隘认 识,正确对待教师的权威,但这种权威的基础不 是教师的地位,而是他本人的学识、品行与才能。 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应充分尊重学生 的人格,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要关心“差生” 或“后进生”,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3、幽默带过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不足为奇。 一旦出现了,我们就要善于在瞬间正确地估计 形势,灵活而巧妙地做出反应。偶发事件处理 恰当,不但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因 势利导,有时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有些偶发事件让教师处于窘境,要进行查 处会拖延上课时间,还可能伤害很多学生的感 情;不予理睬又会损害教师的威信,甚至让事 态进一步发展。第四、课堂 Nhomakorabea理的方法
第十三章____课堂管理1--深圳教师招考(代转公)+职称认定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_______。 2.课堂气氛具有______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3.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_______阶段、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4.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______,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5.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_____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6.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_____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7.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_______。 8.课堂管理中必须重视课堂里的_______。 9.只有当教师______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10.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______、反应迟钝为特征。 1.正式群体?2.课堂气氛?3.人际关系?4.课堂纪律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本章教材结构】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群体管理第三节课堂纪律管理【本章考点归纳】1.掌握课堂管理的概念及其功能★★2.掌握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3.掌握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人的影响★★4.掌握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5.掌握群体动力的表现★★★6.掌握课堂纪律的概念与类型★★★7.掌握课堂结构★★★8.掌握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本章教材内容讲解】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一)课堂管理的含义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课堂管理涉及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课堂管理的内容因而也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说,它至少包括以两方面内容:第一,课堂教学管理,如课堂教学节奏、段落的管理和学生学习的指导与管理等;第二,课堂纪律管理,如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人际交往的引导,群体心理气氛的营造等。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广义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分成三种主要活动模式,即教学、评价和管理。
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
1.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绢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对教学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1)有效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注意变化规律及思维特点调整学生的注意,巧设疑问,启发诱导。
(2)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3)形成和谐民主、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
(4)制定合理的课堂行为规范,养成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
(5)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课堂群体问题的技能。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他们参观的第一个课堂是八年级的语言艺术课。 教师在大声地朗读和讲解一首诗,学生们本该认 真听讲的,可他们却在捣乱。坐在最后三排的几 个男孩在说话,并且把嚼过的口香糖扔来扔去; 两个女孩在传小纸条;其他的学生漫无目的地在 他们的笔记本上乱画。Charlie觉得很纳闷,那位 教师竟然还在不断地念呀,讲呀,好像一切都很 正常似的。 他们参观的第二个课堂是七年级的社会研究 课。这个课堂上的学生都在忙着记笔记、举手提 问、认真的听讲,而且可以看出他们很尊敬他们 的教师。Charlie再次被他所见到的课堂之间的差 异震惊了。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 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或心理距离。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 主要的人际关系。
吸引与排斥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 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人际排斥是指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 相互疏远的现象,它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 动对抗为特征。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 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课堂纪律的类型(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
◆教师促成的纪律
结构的创设:教师的指导、监督、惩罚等 体贴:理解、支持、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等
◆集体促成的纪律
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
◆任务促成的纪律
以个人对任务的充分了解为前提
◆自我促成的纪律
外部纪律控制被内化的结果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2.由18位初中生组成的世博会夏令营
3.围观一起交通事故的十几名路人
4.清晨一起锻炼的三位老人
课堂内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实验(奥尔波特,1920年)
社会情境:有4、5个人在同一房 间 单独情境:一个人在单独的小室 要求被试完成难易程度不同的 五种活动:从句子里抹掉元音 字母、辨别图形、自由联想、 计算乘法题、反驳古代哲学家 的语录。
第十三章 课堂教学管理
第二节 课堂气氛的营造
二、课堂气氛的类型
师生的心理 状态 积极的 消极的 对抗的
注意状态
师生对教学过程表现出注意 的稳定和集中,全神 贯注甚至入迷
呆若木鸡,打瞌睡(在教师 严厉的情况下);分 心,做小动作(在教 师管理课堂能力差的 情况下 压抑的、不愉快的(在教师 较严厉的情况下); 无精打采,无动于衷 (在教师管理能力较 差的情况下 害怕困难,叫苦连天,逃避 对教师讲的东西抱怀疑态度 思维出现惰性,反应迟钝
4.教师如何有效地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2.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课堂里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破坏原 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 第二,课堂管理需要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课 堂行为准则,维持课堂纪律; 第三,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 堂气氛; 第四,课堂管理有助于调节课堂教学过程中 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维护身心健康,矫正问 题行为。
重 视 学 习 活 动 的 过 程
三、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四、课堂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 行为规范 (二)切实加强学习过程的 管理和指导 (三)着力改善教师自身的 教学行为 (四)重视对课堂管理的反 思和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五、课堂管理的目标及其基本模式
第二节 课堂气氛的营造
一、课堂气氛的含义
课堂的物理环境为课堂管理的运行提供了一个 外在物质基础,课堂规则与课堂纪律的制定则为课 堂管理活动提供了制度规范,这些都是形成良好课 堂管理的外在条件。 具体而言,是指课堂活动中师生相互交往 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注意、情感、意志 和思维等心理状态。一般认为,课堂气氛是由教师 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 的一种心理状态。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的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群体动力: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以这些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4.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是假的准则与控制称作课堂纪律。
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2.简述班级规模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答:(1)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
(2)班级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
(3)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3.简述群体的特征?答:(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
(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4.在课堂管理中,如何注意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答: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
其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5.群体动力有哪些要素?(自己找的)答: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群体目标、群体规范与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领导(和协)者与民(和协)主参与、群体内非正式群体的状态等而影响群体行为的外因素主要是组织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
6.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哪些?答:(1)教师的领导方式。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3)学生座位的分配。
7.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来影响课堂气氛?答:(1)接受。
(2)反馈。
(3)输出。
(4)输出8.简述课堂纪律的四大类型?答:(1)教师促成的纪律。
教育心理学第13章_课堂管理
群体规范的作用
• 1.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的心 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 成员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 一致的行为——从众。
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 班级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级是否成果的标志。 凝聚力高的班级: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间 交往频繁,认识一致,情感共鸣,步调统一。 缺乏凝聚力的班级:纪律松懈,学生间关系紧 张,意见分歧,甚至讨厌班级生活。
• 社会助长作用: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 带来个人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叫做~。
• 社会懈怠作用: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 带来个人活动效率降低的现象,叫做~。
•
①活动难易
群体对个体活②动个人优势效应
起什么作用,③取被评价的意识
决于4个因素④责任意识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一)正式群体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 (一)什么是群体 • (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 (一)正式群体 • (二)非正式群体 三、群体动力及表现 • (一)群体规范 (二)群体凝聚力 • (三)课堂气氛 (四)群体人际关系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 2.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从众,从而使人在认 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保持一致。
• 3.群体规范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定了方向和范 围,成为导学生行为的指南。
• 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规范
(二)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的心理感受,表现在3个方面: ①认同感:表现为群体成员对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 所保持的共同认识与评价。 ②归属感:表现为群体成员在情感上有从属意识, 即“我”是群体的一员,并以在群体中生活而感到 愉快。 ③力量感:当群体成员的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就 会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使其增强信心,从而强化 其行为。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1、()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A.教学管理B.课堂管理C.班级管理D.学生管理2、班级的大小对成员间交往频率的影响是:班级越(),交往频率越低。
A.大B.小C.不确定D.没有关系3、影响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
A.集体荣誉感B.集体责任感C.集体凝聚力D.群体动力4、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群体规范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气氛5、集体的群体发展是()。
A.目的B.最高阶段C.最终目标D.最后环节6、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人一致的行为,这是指()。
A.从众B.群体规范C.群体动力D.集体责任感7、当成员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交往中结成伙伴关系时,班集体形成处于()。
A.形成期B.同化期C.凝聚期D.松散期8、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的相互协调。
A.教与学B.教师与学生C.教师、学生与课堂情境D.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9、班级学生学习的总体水平与班级群体的()相关。
A.群体规范 B.共同目标C.舆论导向D.发展水平10、班级核心在班集体形成过程中的()阶段出现。
A.松散期B.同化期C.凝聚期D.形成期11、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冲突和()。
A.行为对抗B.不团结一致C.缺少交往D.拉帮结伙12、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规范B.课堂管理C.课堂纪律D.课堂制度1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的影响是()。
A.较弱B.决定性的C.直接的D.间接的14、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为()。
A.群体规范B.群体气氛C.群体凝聚力D.群体动力15、课堂管理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D.波动曲线关系16、入学后,学生对周围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信仰、如何行事,这是由()促成的几率现象。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讲解
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 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卷入 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三、课堂纪律的管理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1、定义 课堂结构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三大 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填空) 2、课堂结构包括两部分: ①课堂情境结构 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 配。 座位分配最值得关注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填空) ②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 规划。
1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
往工具才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 号系统和( )。 A 暗示系统 B 非语言符号系统 C 文字符号系统 D 情感系统 13.(填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 学生和 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14.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三、课堂纪律的管理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1.问题行为的性质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 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所有学生都可能会出现问题行为。 2.问题行为的类型 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三、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1、概念:课堂纪律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
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 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 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 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三、课堂纪律的管理
2、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13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一)课堂管理的含义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课堂管理的内容因而也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说,它至少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①课堂教学管理,②课堂纪律管理。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1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
2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师的领导风格(二)班级规模(三)班级的性质(四)对教师的期望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课堂里的每个学牛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各种群体。
(一)群体的含义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群体又叫团体,家庭、学校、班级、球队等均属于群体。
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那些偶然汇集在一起的人,如候车的旅客、剧院的观众等都不能称为群体。
(二)群体的基本特征群体的基本特征有三个:①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②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
③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以上是群体存在的基本特征,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兼备,才能称为群体。
(三)课堂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阿尔波特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人的活动起阻碍作用。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活动的难易。
二是竞赛动机的激发。
三是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四是注意的干扰。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
教师的领导风格
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
班级规模 班级的性质 对教师的期望
6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群体凝聚力
群体动力的表现
群体规范 课堂气氛
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 人际关系
7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一)课堂纪律的概念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采用团体行为矫正的方式处理。看下面的例子:
35
教师发现,上课开始之前几分钟,学生们总 是吵个不停,几次制止无效,教师就可以作以下 的宣布:“从明天起,上课铃声停止后,每位同 学都必须打开书本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准 备上课。如果大家做到了,课外活动时间就可以 自由活动。如果有任何同学做不到,课外活动时 间大家就必须一起留在教室内自习。”
18
如何成功的进行课堂管理
防范——制定课堂常规
干预
19
“破窗理论”与课堂管理
理论核心:无序的影像刺 激无序的管理,而无序的 管理又会造成影像的更加 无序,最终成为犯罪的根 源。
提示我们:课堂管理如何以 最小的管理代价获得最大 的管理效益
20
“超前反应”
“教师最明智的做法是在一学年的开始,花 些时间去听听学生们的想法,并认真地向 他们解释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和职责。这将 最终建立教师的可行度,减少学生在整个 学年里给教师出难题的倾向。” 布罗菲
23
惩罚性的方法
教师多是采取“一种习惯方法来处理反复出现问题 的学生,而这种习惯方式是基于他们本人对事物 的一般认识及个人的经验,而不是采用从正规教 育中学到的严密的系统教育方法” ——布菲罗
24
25
干预之——和谐沟通理论
基本观点 这一理论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监控来源于学生个人发自内 心的自制。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陈小燕
1
为什么提出课堂管理?
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和 原因 实际可操作的管理技巧 领导不重视 教师缺乏管理意识
2
目录
课堂管理的概述 课堂群体的管理 课堂纪律的管理
3
4
美国教育管理学者布罗菲
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的行为降 到 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 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管理制度,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 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的行为降到 最低程度。
29
三、课堂里的问题行为及处理
课堂管理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让学生 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预防违 规行为的发生。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 程中难免有课堂问题行为发生。因此, 对课堂里的问题行为的处理,也是课堂 管理的重要部分。
30
(一)课堂问题行为及原因
1、课堂问题行为概念: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 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 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寻求注意与地位 ※挫折与紧张的发泄等 (2)教师方面的原因 ※要求不当 ※滥用惩罚 ※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等
——标记学生,如懒惰、 ——唠唠叨叨、长篇大论 ——不能控制情绪
——矫正学生时干脆利落, 简单明了
的工具
——以赞美作为控制学生 27
和谐沟通课堂管理策略的具体做法
教师应避免直接诊断学 生的缺点 引导学生 和学生合作
接受与承认学生的感受 不要讽刺学生 适当地赞美
理性的信息 教师应表达自己
28
师:“以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事情的再次发生?” 生可能说:“我会努力避免,我再也不参加打架了等等”, 师:“你愿意改正我听了很高兴,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具体 的改正措施?”或说:“你有这个决心非常好,但如果你 现在没办法说出你如何改正,你认为以后你还会有可能有 行动吗?” 例:因为我准备……所以我肯定能做到
31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1、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改变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和技术。 它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需要矫正的目标行为。
确定目标行为有两个原则:一是学生外显行为。二是选择出现较 多且较严重的行为。
确定目标行为之后,还要分析这种行为形成的原因,例如学生的 问题行为是存心引起教师的注意,如果不明原因而对这种行为给予批 评,不但不能制止这种行为,反而起到强化作用,助长了这种行为发 生的可能性。
34
(4)按基线比较目标行为改进状况。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目标行为(违规行为) 尚未改善,可以考虑改用其他强化物或其他处理方式。
以上所介绍的行为矫正技术是针对学生个人 的行为问题。如果不当行为是团体行为或者不当 行为的动机是指向团体(如存心惹同学注意或通 过向教师挑战来博取同学的支持等),那么就应
16
产生课堂问题的原因
学生学业、道德素质滑坡
青少年保护法的健全
17
1997年由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20% 的高中学生称自己1996年打过架,26%称个人财物曾被偷 或自己损坏过学校财物,在1996——1997年期间,12~18 岁的学生在校内经历了非致命的犯罪事件130万起,10%的 学生至少一天带枪进校,12%教师受到学生威胁,4%的教 师受到学生暴力攻击……每年100个学生中就有10个学生 因纪律问题而被停课…… 根据冈普(Gump)的调查,在美国小班的情况下,在课堂教 学中,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约站一半,其余的时间用于课 堂管理,如安排学生接受教学(占27%),应对学生的不 良行为(占14%),处理个别问题(12%),而根据雷格 (Wragg)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有53%的时间要用于履 行管理职责。
8
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班级规模的控制
课堂情境结构
课堂常规的建立 学生座位的分配
9
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课堂教学结构
课程表的编制 教学过程的规划
10
产生课堂问题的原因
社会和家庭因素
教师
性的觉醒 独立生活的尝试
11
危险的青春期
教师
教师自身的素质 重物不重人
教师缺乏教育机智
26
操作策略
(1)教师应该做的: ——对事不对人 ——适当表达愤怒 ——邀请学生合作 (2)教师不应当做的: ——尖酸刻薄,爱讽刺学 生 ——攻击学生感觉
——接纳并承认学生的感觉
用 生 ——避免对学生产生标记作
愚笨等 ——以适当的引导来改变学
——避免赞美的危险
21
制定课堂常规
约法三章
和学生一起制定
坚持并形成习惯
22
课堂规则
1、当老师和同学正在工作时,我们尊重并支持他们的工作 和学习得以正常进行。 2、我们在使用别人器物之前,我们必定先询问别人并得到 别人允许。 3、我们的语言和行为有利于增加我们是有修养人的印象。 4、同学之间存在矛盾是正常的,我们使用非暴力的语言和 行动来解决同学间存在的矛盾。 5、我们所做的事情有利于我们班级被人家视为一个有修养 的班级。 6、同学互动时,我们采取行动的根据是别人正确的行为。
13
反思
为什么在这样的课上学生不会发言? 为什么他们觉得是浪费时间? 为什么学生对老师布臵的讨论题没有兴趣? 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为什么老师没有注 意到那几天语文课的沉闷? 没有注意到学生在那样的课上总想睡觉?
14
教师——亚健康心理
一研究机构在对26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 调查后发现,高达42.6%的教师具有心理问题。 其中近30%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0%的教师 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显然,教师在本身已是心理不适的情况下,是难 以应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费特勒(F.Feitler)等人的调查研究表明,有58 %的教师把“学生捣乱”这一项排为工作压力的 首位,他们认为对学生的管理问题是工作不满意 的主要原因和教师的压力来源(陈时安,1999)。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的不正确的归因和心态
12
• 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几天的语文课 上得沉闷了些,我总想睡觉。《荷塘月色》完全 没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 那样喜欢朱自清,也远达不到您理解的深度。虽 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 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什么大革命失败啦,知识分 子苦闷啦,我没有兴趣。用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对 这些遥远的事情发表意见,倒不如将这些时间放 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免得课上不会发言, 又浪费时间。望老师考虑。
33
不鼓励采用惩罚为手段来抑制学生的违规行为。因为 惩罚的使用不但会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等, 而且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形成不利于学习的气氛。当 然如果学生违规行为较严重(如打架伤人等),实施有限 度的惩罚是必要的。但是在使用惩罚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建 议: ①不使用体罚或变相体罚; ②处罚的规则或规定在行为发生之前就制订好; ③惩罚应尽可能及时,而且力戒惩罚后又立即出现奖励; ④惩罚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其行为的严重性,而且明确指 出怎样才是正确的行为; ⑤应避免在盛怒之下惩罚学生; ⑥惩罚学生应对事不对人; ⑦惩罚后,学生一旦出现好的表现,应减轻或停止处罚。
36
教师的宣布,就是采用了团体行为矫正的方 法。在此情况下,约束每个学生行为的力量,主 要是团体的压力,不能因为自己的违规连累了大 家的利益。在实施团体行为矫正方法时不宜采用 团体惩罚的方式如罚全班同学站 ,更不宜采用 “杀一儆百”的做法惩罚少数一两个学生。这样 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导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疏 离和紧张等。
37
2、人本主义的处理方法
(1)确定问题的不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