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中医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发展趋势:“阴胜则阳病”
(二)阴阳偏衰
是指机体的阴精或阳气亏虚所引起的病机变化,属“ 精气夺则虚”的虚证病机。
具体:
阳偏衰,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脏
腑功能减退、反应降低、温煦作用下降而 产热不足的病机变化。
• 形成原因 :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
大病久病伤阳。
• 病机特点 : 表现为阳虚不能制阴,阴气 相对偏亢的虚寒证。(阳虚则寒) • 临床表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
阴阳偏盛:阳偏胜,阴偏胜 阴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 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阴阳亡失:亡阴,亡阳
(一)阴阳偏胜
是指阴阳一方偏盛,另一方不衰,出现“邪气盛 则实”的病机变化。 具体:
,机能亢奋,机体对致病因素反应性增强,阳热 过剩的病机变化。
内生“五邪”
疾病传变与转归
基 本 病 机
基本病机
• • 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
•
•
气血失常
津液代谢失调
一、邪正盛衰
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 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正邪相争,其盛衰变化:
• 决定发病与否 • 决定病证的虚实变化 • 影响疾病的转归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的临床假象。
由于实邪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
如:热结肠胃,见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潮热、谵语; 精神萎靡、不欲多言、肢体倦怠等。
热结胃肠而泻下稀水臭秽的“热结旁流”证。
• 医案:张××,男,自述身体太虚,来求补药。曾
服人参健脾、十全大补等丸药,病不愈而体虚更甚。 自觉头晕少神,四肢倦怠不欲劳动,不欲饮食,强食 则腹中胀痛不支,大便秘结而小便黄赤。切其脉滑而 有力,舌苔黄腻。 出处: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实错杂:是指邪正斗争,其盛衰同时存在的病机 变化。包括: 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损的病机 变化。如外感热病,邪热伤津耗气,表现为高热、 烦渴欲饮、尿少便干等。 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的病机变化 。如脾虚不运之水肿。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实真假,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疾病的临床表现
外感病实证常见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 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内伤病实证则表现为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 、气滞瘀血等各种病变。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的病机(“精气夺则虚”)
虚,指正气亏虚,是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 的一种病机变化。
特点:机体的正气亏虚。邪正斗争不剧烈,临床 上表现一系列虚弱、衰退、不足的证候表现。
• 辨证:此非虚证,乃大实而有羸候也。由于胃家实
热内滞,而使胃气不顺,燥热上熏,则头目眩晕,腑 气不利,则腹胀痛不欲食,气结于里,壮火食气,是 以四肢无力。
• 处方:厚朴15克
枳实10克 大黄10克 服药一剂,大便泻三次,周身顿感轻爽,如释重负 ,而腹胀头晕均无。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实转化: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气伤正,或正 虚而邪气积聚,发生病机性质由实转虚或因虚致实的 变化。 包括:因虚致实和实证转虚
多见于:①外感病后期,正气耗伤;②各种慢性病 日久,正气化生无源;③大汗、严重吐利、大出血损 伤人体正气。④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者。 临床表现:身体瘦弱、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 、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 等。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邪正斗争,消长盛衰,不仅可以产生单纯的虚、实 病机变化,还可以产生多种虚实错杂、以及虚实真 假和虚实相互转化的病机变化。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胜邪退——疾病好转或痊愈。
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死亡。
邪去正虚——见于重病恢复期。 邪正相持——疾病处于迁延状态。 正虚邪恋——见于慢性病。 邪去正气不复——见于急性病程遗留某些功能障碍 。
二、阴阳失调
是对阴阳失去平衡协调的病机变化的简称。 包括:
可出现与疾病本质不相符的假象。包括真虚假实和真 实假虚。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指“虚”是病机的本质,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
多由于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功能减退所致。
如:脾气虚衰的腹胀,表现为纳食减少、疲乏无力
、舌胖嫩苔润、脉虚而细弱;同时见腹胀、腹痛等。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指“实”是病机的本质,但表现出“
实的病机( “邪气盛则实” ) 实,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 的一种病机变化。 特点: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相搏,斗争激 烈,反应明显,临床上出现一系列比较剧烈有余的 的病理变化。
常见于:①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期和中期;② 由于痰、食、水、血等引起的内伤病证;③体质比较壮 实的患者。 临床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
病 机
第七章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
病机的层次
• 基本病机,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 • 系统病机,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
• 某类疾病病机,如外感热病病机(六经病机、卫气营 血病机、三焦病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某个疾病病机,如感冒的病机 • 症状病机,如疼痛的病机
主要内容
基本病机
不振、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 舌淡、脉微细等。
阴偏衰,即阴虚,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不
足,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功能 虚性亢奋的病机变化。
• 形成原因 : 素体阴虚;外感阳热病邪,邪退阴伤; 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或津血流 失过多;或过食辛温燥热之品。 • 病机特点:表现为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
•
阳偏盛,即阳胜,指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阳气偏盛
化热;③五志过极而化火;④因气、痰、血瘀、 食积等郁而化热。
病机特点:阳邪亢盛而阴液未虚。
形成原因:①感受温热阳邪,②感受阴邪,从阳
• •
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苔黄、脉数等。
(阳胜则热) 发展趋势:“阳胜则阴病”
证候特点:以热、动、燥为特点。如:壮热、烦
•
阴偏盛 ,即阴胜,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出现
阴气偏盛,功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 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的病机变化。
• 形成原因: ①感受寒湿阴邪;②过食生冷,寒
滞中阳。
• 病机特点:阴邪亢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
证候特点:以寒、静、湿为其特点,临床常见
形寒、肢冷、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舌淡而润 、脉紧等。(阴胜则寒)
(二)阴阳偏衰
是指机体的阴精或阳气亏虚所引起的病机变化,属“ 精气夺则虚”的虚证病机。
具体:
阳偏衰,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脏
腑功能减退、反应降低、温煦作用下降而 产热不足的病机变化。
• 形成原因 :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
大病久病伤阳。
• 病机特点 : 表现为阳虚不能制阴,阴气 相对偏亢的虚寒证。(阳虚则寒) • 临床表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
阴阳偏盛:阳偏胜,阴偏胜 阴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 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阴阳亡失:亡阴,亡阳
(一)阴阳偏胜
是指阴阳一方偏盛,另一方不衰,出现“邪气盛 则实”的病机变化。 具体:
,机能亢奋,机体对致病因素反应性增强,阳热 过剩的病机变化。
内生“五邪”
疾病传变与转归
基 本 病 机
基本病机
• • 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
•
•
气血失常
津液代谢失调
一、邪正盛衰
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 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正邪相争,其盛衰变化:
• 决定发病与否 • 决定病证的虚实变化 • 影响疾病的转归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的临床假象。
由于实邪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
如:热结肠胃,见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潮热、谵语; 精神萎靡、不欲多言、肢体倦怠等。
热结胃肠而泻下稀水臭秽的“热结旁流”证。
• 医案:张××,男,自述身体太虚,来求补药。曾
服人参健脾、十全大补等丸药,病不愈而体虚更甚。 自觉头晕少神,四肢倦怠不欲劳动,不欲饮食,强食 则腹中胀痛不支,大便秘结而小便黄赤。切其脉滑而 有力,舌苔黄腻。 出处: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实错杂:是指邪正斗争,其盛衰同时存在的病机 变化。包括: 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损的病机 变化。如外感热病,邪热伤津耗气,表现为高热、 烦渴欲饮、尿少便干等。 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的病机变化 。如脾虚不运之水肿。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实真假,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疾病的临床表现
外感病实证常见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 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内伤病实证则表现为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 、气滞瘀血等各种病变。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的病机(“精气夺则虚”)
虚,指正气亏虚,是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 的一种病机变化。
特点:机体的正气亏虚。邪正斗争不剧烈,临床 上表现一系列虚弱、衰退、不足的证候表现。
• 辨证:此非虚证,乃大实而有羸候也。由于胃家实
热内滞,而使胃气不顺,燥热上熏,则头目眩晕,腑 气不利,则腹胀痛不欲食,气结于里,壮火食气,是 以四肢无力。
• 处方:厚朴15克
枳实10克 大黄10克 服药一剂,大便泻三次,周身顿感轻爽,如释重负 ,而腹胀头晕均无。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实转化: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气伤正,或正 虚而邪气积聚,发生病机性质由实转虚或因虚致实的 变化。 包括:因虚致实和实证转虚
多见于:①外感病后期,正气耗伤;②各种慢性病 日久,正气化生无源;③大汗、严重吐利、大出血损 伤人体正气。④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者。 临床表现:身体瘦弱、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 、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 等。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邪正斗争,消长盛衰,不仅可以产生单纯的虚、实 病机变化,还可以产生多种虚实错杂、以及虚实真 假和虚实相互转化的病机变化。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胜邪退——疾病好转或痊愈。
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死亡。
邪去正虚——见于重病恢复期。 邪正相持——疾病处于迁延状态。 正虚邪恋——见于慢性病。 邪去正气不复——见于急性病程遗留某些功能障碍 。
二、阴阳失调
是对阴阳失去平衡协调的病机变化的简称。 包括:
可出现与疾病本质不相符的假象。包括真虚假实和真 实假虚。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指“虚”是病机的本质,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
多由于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功能减退所致。
如:脾气虚衰的腹胀,表现为纳食减少、疲乏无力
、舌胖嫩苔润、脉虚而细弱;同时见腹胀、腹痛等。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指“实”是病机的本质,但表现出“
实的病机( “邪气盛则实” ) 实,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 的一种病机变化。 特点: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相搏,斗争激 烈,反应明显,临床上出现一系列比较剧烈有余的 的病理变化。
常见于:①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期和中期;② 由于痰、食、水、血等引起的内伤病证;③体质比较壮 实的患者。 临床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
病 机
第七章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
病机的层次
• 基本病机,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 • 系统病机,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
• 某类疾病病机,如外感热病病机(六经病机、卫气营 血病机、三焦病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某个疾病病机,如感冒的病机 • 症状病机,如疼痛的病机
主要内容
基本病机
不振、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 舌淡、脉微细等。
阴偏衰,即阴虚,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不
足,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功能 虚性亢奋的病机变化。
• 形成原因 : 素体阴虚;外感阳热病邪,邪退阴伤; 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或津血流 失过多;或过食辛温燥热之品。 • 病机特点:表现为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
•
阳偏盛,即阳胜,指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阳气偏盛
化热;③五志过极而化火;④因气、痰、血瘀、 食积等郁而化热。
病机特点:阳邪亢盛而阴液未虚。
形成原因:①感受温热阳邪,②感受阴邪,从阳
• •
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苔黄、脉数等。
(阳胜则热) 发展趋势:“阳胜则阴病”
证候特点:以热、动、燥为特点。如:壮热、烦
•
阴偏盛 ,即阴胜,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出现
阴气偏盛,功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 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的病机变化。
• 形成原因: ①感受寒湿阴邪;②过食生冷,寒
滞中阳。
• 病机特点:阴邪亢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
证候特点:以寒、静、湿为其特点,临床常见
形寒、肢冷、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舌淡而润 、脉紧等。(阴胜则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