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合集下载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的《采 桑子》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的时候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 广袤相齐” ( 《正德颍州志》 卷一) 的西湖美景, 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采桑子欧阳修

采桑子欧阳修

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是欧阳修的一篇著名散文。

这篇散文以细腻、优美的文笔和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温馨而真实的家庭场景,通过描述采桑子的小女孩和她的父亲的亲密关系,展现了自然和人情的和谐。

故事的开始,作者描写了小女孩的刚刚放学回家的情景。

这是一个下午,阳光明媚,小女孩摇曳生姿地走在长满桑树的山脚下。

她穿着破损的衣裳,手里拿着一个扁口的竹篮,温柔地呼唤着爸爸。

作者用平实而质朴的语言,与读者分享了小女孩的天真和可爱。

随着小女孩的呼唤,她的父亲从远处迎面而来。

他是一个慈祥而坚毅的农民,他的额头上满是汗水,笑容洋溢。

他迎接女儿的同时,也迎接着美好的明天。

父亲低下头,轻轻地盯着小女孩红通通的脸颊,双手柔和地向她张开。

小女孩满怀依恋地躺在父亲的背上,享受着他的温暖。

为了避免无奈的责难,小女孩轻声向父亲诉说她今天悄悄摘下的最大和最甜的桑果。

听到女儿的自责,父亲抚摸着她的头,温柔地责备她。

文章的后半部分,欧阳修描绘了父亲为女儿做的家务活。

他首先在山下挖掘几根背石,然后挂上鱼竿,象征着晚上采桑信重时间的开始。

接下来,父亲检查了自家的竹箝,确保可以轻松地采到桑叶。

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作者展现了父亲的细心和周到。

最后,文章以家庭的温馨景象结束。

父亲和小女孩一起回到家,母亲正焙制着谷子饼干,屋子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小女孩欢快地跳上父亲的背去,告诉父亲她为他准备好的晚餐是什么。

家中更添一分快乐和温暖。

整篇文章以欧阳修细腻而优美的文字和绚丽多彩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一个真实又感人的场景。

通过描写小女孩和她的父亲的亲密关系,作者传达了家庭温暖和谐的情感。

这篇散文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描绘,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真正美好,令人陶醉其中。

欧阳修采桑子的鉴赏

欧阳修采桑子的鉴赏

欧阳修采桑子的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欧阳修采桑子的鉴赏欧阳修采桑子的鉴赏采桑子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

采桑子 欧阳修

采桑子 欧阳修

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得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得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得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得山水画。

这十首词是在继承基础上得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得突破,具有独特得审美价值和较强得词史意义。

下面是采桑子欧阳修全篇,请参考!采桑子十首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2,绿水逶迤3。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4。

并无风水面琉璃滑5,不觉船安远。

微动涟漪6,冲出去沙禽掠岸飞7。

其二春浅雨过西湖不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8。

玉盏催传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之下10,空水澄鲜11。

滚转流连12,疑就是湖中别存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不好13,狼籍残红14。

飞絮濛濛15,垂柳阑干天下日风16。

笙歌散尽游人去17,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19,贪向花间醉玉卮20。

不料逍遥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21。

其六冬至上巳西湖不好22,满目繁盛。

之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跑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不好,云物俱红豆。

鸥鹭闲眠,应惯奇怪听到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4。

谁羡骖鸾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下浮云散,轩槛肥生。

莲芰茶明26,水面风去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不好,去巍然朱轮27。

富贵浮云,滚转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28,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词句注解1.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欧阳修的《采桑子》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欧阳修《采桑子》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欧阳修采桑子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及赏析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 44 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下面 是小编收集的欧阳修采桑子及赏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 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 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 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 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 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 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 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 的样子。

⑶蒙蒙: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写作背景】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 情湖山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 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

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而词人的 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 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欧阳修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写下了十三首纪游 写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语》作为组词的序言。

本篇是组词中的一 首。

它写湖面饮酒赏曲。

平波泛舟,云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仿佛别有天地。

采桑子欧阳修主旨

采桑子欧阳修主旨

采桑子欧阳修主旨
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一首寓言诗,通过讲述桑树与蚕的关系,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主旨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在《采桑子》中,欧阳修通过描写桑树的衰败和蚕的死亡,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欧阳修认为,桑树是蚕的重要食物来源,而蚕则为人类提供了丝绸。

因此,人类应该保护好自然资源,以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主旨二: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

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提到了人们伐桑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他通过描写桑树枯萎、蚕儿死亡等景象,暗示了人类的不负责任行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种后果不仅影响到了自然环境,也损害了人类的利益。

综上所述,主旨可以概括为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

欧阳修通过《采桑子》揭示了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警示人们不要草率破坏环境,以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采桑子其一宋代: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欧阳修采桑子其四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其四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其四赏析《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词,是其《采桑子》组词中的第四首。

这首词以轻快、流畅的语言,描绘了群芳凋零后西湖的静谧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恬静。

“群芳过后西湖好”,开篇即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主题。

群芳已过,西湖却依然美好。

这一句中的“群芳”指的是各种花卉,“过后”则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

在这里,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春日逝去、花卉凋零的西湖春景图。

“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

”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群芳凋零后的西湖景象。

残花轻盈飘落,形象地表现了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给人一种柔美、优雅的感觉。

而“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残花的红艳和美丽。

“飞扬的柳絮好似细雨迷蒙。

”这一句则以柳絮比喻细雨,形象地描绘出了柳絮在空中飘舞、如细雨般迷蒙的景象。

这种比喻不仅富有诗意,而且生动地表现了柳絮和细雨的相似之处,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

“垂落的杨柳纵横交杂,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

”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姿态,通过“纵横交杂”、“随风飘荡”、“摇曳多姿”等词语,表现了柳树的柔美和生命力。

这里的“和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

“笙箫歌声渐渐消歇,游人也已尽兴散去,才开始觉春日空寂。

”这一句则从视觉转到了听觉,描绘了笙箫歌声消歇后,游人散去,只剩下空旷寂静的春日景象。

这里的“笙箫歌声”和“游人尽兴散去”,形象地表现了热闹之后的宁静和空旷。

最后,“回到居室,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放下。

”这一句则以轻快的语言收束全篇,给人一种温馨、恬静的感觉。

这里的“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既与前文中的柳絮、细雨相互呼应,又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总的来说,《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以轻快、流畅的语言,描绘了群芳凋零后西湖的美丽和宁静。

《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舟中便是仙。

欧阳修词作鉴赏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

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

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

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

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

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

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

“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

人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妙想。

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

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全词翻译赏析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帘栊]窗帘。

栊,窗棂。

[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去]离开,离去。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译文2】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译文3】百花凋落后西湖依然美好,满地落花残红,漫天飞絮蒙蒙,垂柳轻拂栏杆整日吹着轻风。

笙歌唱罢游人纷纷归去,这才觉得春去楼空,慢慢放下窗帘,见双燕归来疾飞在细雨中。

【评点】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

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

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

【最新文档】采桑子轻舟欧阳修及赏析-推荐word版 (2页)

【最新文档】采桑子轻舟欧阳修及赏析-推荐word版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采桑子轻舟欧阳修及赏析《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大家是否有学习过的呢,采桑子轻舟欧阳修及赏析,我们来看看。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作品原文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采桑子轻舟白话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采桑子轻舟赏析欧阳修的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采桑子轻舟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采桑子轻舟的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采桑子》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桑子》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篇1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欧阳修采桑子风格一】上片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篇。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以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

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

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

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此词以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诗化语言和清疏隽朗的风格,抒写了词人二十年前知颍州及归颍州而引发的人生感慨。

也表现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夙志。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赏析:
这组词每首起句均以“西湖好”引起吟咏,写尽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词之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采桑子十首》借鉴了民间鼓子词联章体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了化整为零的构思方式,对颍州西湖美景作了全方位的描绘;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景物、创造意境;体现出了平淡清新的风格特点。

其较多的新变特征,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采桑子十首》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西湖之美,表达了词人留连光景的喜悦心情。

作为欧阳修山水词的代表作,《采桑子十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欧阳修采桑子的主题

欧阳修采桑子的主题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主题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

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采桑子·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及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
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⑶蒙蒙: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写作背景】
欧阳修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写下了十三首纪游写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语》作为组词的序言。

本篇是组词中的一首。

它写湖面饮酒赏曲。

平波泛舟,云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仿佛别有天地。

本词描写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全词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 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 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 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有关欧阳修采桑子风 格,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一】 上片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 由此引出“群 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 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 絮、 垂柳等意象, 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 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 贯穿伤篇。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 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 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 ” 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 “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 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 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 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 既觉有所失的空虚, 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 产生, 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 才可解释以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 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写与自 然景物映衬相结合, 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 本是开帘待燕, “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 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 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 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 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 尤其最后两句 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 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 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 不但不感伤, 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 宁静谧的美趣。

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二】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

下片写 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

整首 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 朵,飘于船下。

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

“空水澄鲜” 一句,本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 水同是澄清明净。

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

兼写“空”、 “ 水”, 绾合上句的“云” 与“舟”。

下两句的 “俯”与“仰”、 “湖”与“天”, 四照玲珑, 笔意俱妙, 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

“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 启下过渡之笔。

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 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 两层天空之间。

“疑是湖中别有天”, 用“疑是”语, 是就其形貌来说。

说“疑” 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 之感。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 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

“夕阳无限好”,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

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 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 了。

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

好就好在“花坞苹汀”。

在残霞夕照下 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 寓于景中了。

“十顷波平 ”,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 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 面琉璃滑”。

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

“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 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 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改“渡”为“岸”,讲 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 “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

月自西南方现出,由于不是满月,所以 虽在“浮云散”之后, 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

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 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

“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

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 出人物来。

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 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 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 ,也吹醒了 人的醉意。

原来他喝醉了酒, 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 景中。

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 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 的情趣。

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 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 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 、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 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宋代诗文的革新运动的领袖人 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 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 义,却曾风靡一时。

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

他自幼爱读 韩俞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 道致用。

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 以“道”为内容, 为本质, 以“文”为形式, 为工具。

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

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 “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反对“务高言而 鲜事实”。

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 主张既要重“道”, 又要重“文”, 以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 但并非“有德者必有言”。

列举了许多例子讲 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

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 言。

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

”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 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 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 列。

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

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 白 ”。

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

欧阳修一生写了 500 余篇散文 ,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各体兼备。

他的散文大 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叙事既得委婉之 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 化而又十分严密。

《朋党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与高司谏书》、 《醉 翁亭记 》、《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 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其《归田录》、《笔说》、《试笔》等都很有名。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 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

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 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 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 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了腐败政治。

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 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

总的来 看,风格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者而 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 、白居易 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他的《六一诗话》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 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 成为一种论诗的 新形式。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 类,尤善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

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 动。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的革新运动,改革了 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 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 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 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

他荐拔和指导了 王安石、 曾巩、 苏洵、 苏轼、 苏辙等散文家, 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

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1034 年,欧阳修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虽负担者亦然。

花开时,士庶竞为邀游”,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 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 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

书中列举牡 丹品种 24 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 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 而且对应用文理论 奉献也很大。

欧阳修创立应用文概念,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

他以为应 用文的特点有三。

一是真实,二是简洁质朴,三是得体。

欧阳修主张应用文应合 大体、文体、语体,其理论已相当精深。

欧阳修对公文的奉献很大。

他写有公文 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理论也很系统。

公文内容“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 形式“取便於宣读”,采用“四六”的语言形式(《内制集序》),开苏轼改革 骈文之先河。

他自责其公文有“无以发明”, “意思零落”, “非工之作”, “拘 牵常格”的毛病,主张内容要完整出新,有条有理;形式既要规范,又要创新。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 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 保持了较清醒的认识。

主张除积弊、 行宽简、 务农节用, 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

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 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