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讲解。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洋务运动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只了解到洋务运动的一些表面现象,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
提问:“你们对洋务运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说课稿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实践成果。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目的、过程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思想、洋务运动的实践成果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资料,还有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洋务运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误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实践成果,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实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实践成果。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以及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实践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目标和举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人才等,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近代化的探索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
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
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二、教法和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认识其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探讨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代表人物、成就以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
4.案例分析法: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例,分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打印好的相关案例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在呈现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操练(10分钟)分发打印好的案例资料,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思想和行为。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基础上,对清朝晚期历史的一次深入学习。
教材从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以及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讨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洋务运动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参考资料:教师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讲授法、列表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
复习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
二、示标导入
图片: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装备和鸦片战争后清军装备对比?学生讨论
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洋务运动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传授,又体现了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地理知识。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存在不足: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让学生上去指图时,大多数学生比较羞涩,在前面不敢面对学生,讲话声音太小,对自己不自信,怕说错回答错问题。
改进提高: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指图练习。
会识图读图分析图是地理学科必备的技能,我以后上课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清朝中期以来,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洋务派发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措施、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过程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仍需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来理解。
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已经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洋务运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措施、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能力、分析和批判能力。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
3.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4.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措施、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看法。
4.图片展示法:展示洋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了解洋务运动的全貌。
2.教学课件:制作洋务运动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教学道具:准备与洋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实物道具。
4.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清朝内忧外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困境,清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洋务运动。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措施、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2、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教学过程】课前请各组长互评预习案,并把各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老师针对学生预习案有错有疑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解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段。
〖想一想〗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大刀长矛难抵洋枪洋炮;清朝的军事力量太弱了等等。
)正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
二、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洋务派的出现 1.出现的历史背景〖想一想〗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电影场面阅读p28文字,然后思考。
抽学生回答。
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积累与归纳能力。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内忧外患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洋务派因此出现。
(简要解释顽固派:顽固派是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与洋务派相对的清朝统治集团极腐朽的一部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
因此在本课的讲述中,要围绕“近代化”进行讲解,深刻诠释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在理清基础知识的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4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成败原因,以及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和相关人物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知识,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成败原因,认识到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成败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洋务运动的成败原因。
3.情景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洋务运动的成败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洋务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影响和评价。
教材内容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对洋务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洋务运动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影响和评价,对洋务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影响和评价。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洋务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影响和评价,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在清朝兴起?”“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4课 洋务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清朝晚期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
教材从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洋务运动的发展脉络,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相关资料和案例。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
展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评价洋务运动的成败。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讲述了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改革运动。
本课内容涉及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不少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同时,对于洋务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事件等具体内容,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PPT、案例等教学资源。
2.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19世纪中期中国的困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
2.呈现(15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通过PPT展示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场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4课 洋务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4课洋务运动一.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是一次以自强、求富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运动。
本课教材从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洋务运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等基本知识。
2.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和影响。
3.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历史局限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洋务运动,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2.参考资料:关于洋务运动的论文、书籍等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等基本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他们的阅读理解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洋务运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历史新教材上册。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的重要。
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领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浏览教师提供的大量史料,以及通过因特网查找相关资料,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解决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与此同时,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也是洋务派从兴办军事工业着手进行的一次变革试验。
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于不知不觉之中将封建主义的坚冰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的渗开,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
【教学重点】
1、洋务运动的概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2
、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节的另一重点。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为现代化的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是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用”服务于中国封建统治的“体”,仅仅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
本原因。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中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是本节教材的难点。
军事工业,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生产的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延续。
民用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意味的企业。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战争,让同学们的心脏备受摧残和煎熬,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贪婪的心理和丑陋的嘴脸,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
但是我们在痛恨之余,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
第二单元的学习就将带领我们亲眼目睹一批又一批图强救亡的先进代表,首先步入我们视野的是在守旧势力和落后习俗束缚下务实进取的洋务派。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这样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他们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二、进入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师: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面对这种局面,清朝政局变动产生了什么变化?清政府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分析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通过分析材料讨论他们的异同,并分析当时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最高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情上采取什么态度,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态度?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点,采用表格形势,让学生填表格而增加记忆:
即(1)慈禧的暂时支持,(2)总理衙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的推动,(3)积极推行的洋务派多是掌握中央或地方实权的实力派官僚,(4)列强为维护在华权益,支持对外妥协的洋务派》
3、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慈禧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的推动、汉族官僚积极执行。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在此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
强调“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则体现强兵富国,最终维护清朝的统治,因此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师: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前期怎样进行的呢?
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师:都有哪些近军事工业呢?为什么一开始就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画图表,让学生上讲台填写具体的军事工业代表及创办人物)
师:再讲解——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天国革命力量走出低谷,开始复兴。
洋务派首先试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镇压太平天国的革命,达到其“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1861年在长江流域,曾国藩的部队占领安庆后,立即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过度:在当时清政府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危机的情况下,洋务运动首先创办的军事工业的发展会怎样呢?——军事工业发展所面对资金、原料等方面的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洋务派是怎样做的呢?)
(2)兴办民用企业
生:在70年代时,以“求富”为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师:民用工业有哪些具体成就高的呢?
(画表格学生填)
师: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在性质上是否相同?
生:(阅读材料,发表意见)
师:判断一个企业的性质,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
生:(分析并概括)。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由生产目的、产品分配、销售和企业管理特点等方面决定的。
像江南制造总局这样的军事工业,其生产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企业的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所以我们称像它这样的军事工业为封建性质的企业;像轮船招商局这样的民用企业,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管理方式,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过渡:洋务派办洋务和创办军事工业是为了强国、强兵,而强国、强兵主要靠国防,为此洋务派筹建了海防,接下来看洋务派是怎样筹建海防的?)
(三)建立新式海军
生:(分析归纳总结,发言:共三支海军)。
师:同学们分析得不错。
70年代清政府开始着手筹划建立新式海军。
1874年提出建立北洋、南洋、福建海军的建议。
在10年后,三支海军已初具规模。
而这时候,全国规模的农民起
义已基本被平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和抵御列强的侵略。
(过渡:洋务派在办洋务过程中,需要了解更多的西方科学技术,这对翻译、科技、军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而中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无论是在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都是聘请外国的洋工洋匠,而他们并不希望我国富强起来,所以唯利是图,不真正用真技术,使得其工厂投资大而进展小,这使洋务派在创办洋务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人才的重要,下面我们来看洋务派是怎样培养人才的)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进行了30年,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破产。
讨论:我们如何评价19世界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呢?
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从而引发近代中国社会关系、思想文化的变化,使古老的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四,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政治制度的限制,洋务派本身的局限、列强的影响等,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主要从进步性与局限性来分析,重要的一点是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三、板书设计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与西方列强交涉中;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自强”—开办军事工业
2、“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3、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和评价
四、本课小结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