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角分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元角分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角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元角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元角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人民币模型、计算器、纸币、硬币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人民币模型、计算器、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如“一角”、“五角”、“一元”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一角是多少分吗?一元是多少角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角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例如,一角等于十分,一元等于十角。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例子,如“5角是多少分?2元是多少角?”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1元=10角=100分1角=10分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5元=(5)张1元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20元=(2张)10元=(20)张1元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教学要求: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元、角、分教学反思
《元、角、分》教学反思《元、角、分》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日常的购物中,在生活的情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来认识人民币。
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教学时我把教材适当的调整,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重点。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态。
本节课我努力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直观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人民币,创设问题情境,为不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揭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创设活动情境,对人民币的换算、数人民币,揭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和元角分的进率。
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发现探索,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在这堂课中,我注意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探索,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一理念。
让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不足之处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整节课没有用到数学书,以及缺少让学生动笔的环节,是十分钟都让学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明显效果会低于让学生动一动,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中熟悉今天学习的知识,并且存在学生回答声音较轻的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校内公开课)
认识元、角、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自黏袋,剪下书本103页的小面值人民币装入袋子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谈话引入:小朋友们,这些是什么?你们认识吗?(钱)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在日本叫——日元,在美国叫——美元,在中国,我们把钱叫做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揭示课题)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认识人民币。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一认(1)认识1元提问:人民币上有什么?谁来分享自己的发现。
发现:有数字“1”;“1”下面有“壹圆”。
师指出:“壹圆”我们一般写成“1元”,这张人民币就是“1元”。
元是人民币的单位。
(板书)还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毛主席头像;有字“中国人民银行”;有国徽;一串编码。
谈话: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
这张1元是纸做的,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
1元还有硬币,(出示1元硬币)怎样看出这是1元?谁来指一指。
指出:有数字“1”,还有一个元,所以是1元。
(2)认识1角出示1角纸币,询问:这是1元吗?怎样看?请学生指一指。
说明: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看这张人民币多少钱,也就是它的面值(板书:面值),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单位名称。
(板书:数字单位)引导:这是1角纸币,角也有硬币,(出示)怎样看出是1角?请学生指。
(3)认识1分老师这里还有个硬币,是多少?怎样看出是1分?请学生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元、角、分》教案及反思
元、角、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元、角、分。
2.能够正确区分元、角、分的大小关系。
3.能够根据人民币面值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元、角、分。
2.能够正确区分元、角、分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人民币面值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能够正确理解人民币面值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值。
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元、角、分。
2.讲解新知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讲解元、角、分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它们的大小关系。
3.游戏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元、角、分的理解。
例如,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或者让学生进行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4.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核对答案。
5.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六、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并能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但是,在课堂中还需要更多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民币面值的概念。
同时,在设计游戏时,需要注意游戏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
认识元角分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认识圆角分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5元(含5元)以下的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制关系,能看懂文具用品的单价,会简单的换算。
本课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不但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课教材编写特点:(1)突出了用人民币可以买各种文具。
本课的开篇(主题图)就学生的常用文具画面彩图,揭示了一个主题,即我们的学习用品文具是用人民币换来的,使学生珍惜文具,利用文具好好学习。
(2)突出了以十进制关系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人民币的认识主要是应用,在商品交换中主要是通过运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在认识面值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是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关键能力。
二、学生分析: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书中彩图文具的价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与文具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和各种游戏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初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2、通过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
3、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币,珍惜财物,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看屏幕,在欢快的配乐声中,小淘气来到文具店,看到各种文具和标签。
(课件出示70页买文具主题图:橡皮1角格尺8角铅笔5角铅笔刀1元2角练习本2角文具盒6元5角钢笔1元彩笔9元8角)小淘气摸摸脑袋,拿出1元钱,要买文具盒,阿姨说钱不够,买东西要先学会认识人民币,小淘气点点头。
(二)探索新知:(20分钟)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1)(课件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今天,我们先学习小面额的人民币。
《认识元角分》教学反思
《认识元角分》教学反思
本课以生活中的购物为学习活动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一元以下面值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出新课内容。
由于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为了进一步的巩固、深化,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里拿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向同学介绍,再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以学生教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有所学有所长。
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但是每人的生活经验不一样,在完成练习和实际操作上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与我预计的教学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想想做做”第一题适当提高了要求,让学生将人民币的面值和实物联系在一起。
我引导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要有序进行,可以根据人民币的面值找标有价格的实物,也可以根据实物找价格,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练习。
在进行教学准备的时候,并没有将“想想做做”第二题作为一个难点来考虑,而在练习的时候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学生的生活经验仅仅局限于认识,对于实际的操作显得有点不知所措。
同一单位的人民币学生可以通过加法计算的方
法或者数的组成知识很快的解决,而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的相加,是一个抽象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将认识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系统化、数学化的过程,在完成这项练习时,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知识逐步内化。
吸取上一节课小组合作的教训,我没有让学生自主操作、兑换,而是让学通过“猜一猜、数一数”得出正确的结论。
然后再提问:“如果没有人民币给我们数,怎么办?”这一改变非但没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实际运用需要学生将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情景图,充分发言,说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进行观察和分析。
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个位上的6-8不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逐步弄清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在教学中的想、说、摆的三大环节中学生摆出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让大家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学们发现书上的那种是利用了已经学过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口算中相对简单一些。
教学后记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本节课在上新课前先进行对口算复习,并说说算理,再出示不进位加法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为本节课笔算奠定了基础。出示主题图后我主题图上的两个信息思考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后再列式后,让学生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给出小棒和计数器,指名展示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拔一拔。再让学生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师追问:个位上4加6得10,在竖式上怎样写?回想本节课,我们能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但我们无法改变生活的真实呈现。教材设计给予了学生许多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与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而我们却要用一个框子框住学生的思维,这不是明显没有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面对两种计算时,老师可以避重就轻地引导学生先关注不进位加,把进位加留作悬念,作为下节课的开始,学生可能会更有兴趣尝试解决新问题。当我们不便处理教材时,我们可以调控我们的教学,使孩子们能更有序更有效的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人民币的兑换。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
2. 学习人民币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3. 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方法,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购物。
2. 教学难点:人民币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人民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运用人民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发放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方法:讲解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明白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购物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购物活动中的收获,总结人民币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民币基本单位及换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购物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计算准确性、支付方式等。
3. 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人民币知识,设计一个购物场景,并完成购物计算。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实际购物,让孩子亲身体验人民币的运用。
八、课程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的演变历史,了解我国货币发展过程。
2. 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国际货币交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宣化县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五 元 角 分《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13种人民币的面值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浮浅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
本节课正是从学生这一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做了生活化、活动化两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从中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进行了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
1、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态。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直观情景,引导学生认识13种不同的人民币;创设问题情境,为13种不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揭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创设活动场境,对人民币的换算、数人民币,揭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和元角分的进率。
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发现探索、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体现人民币的社会价值。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
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购物的场景,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
在此环节中我渗透了爱护人民币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是代表我们国家的货币,要爱护人民币。
加强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
其次,让学生体会用多种付钱方法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开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最后组织学生模拟购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或多种物品、付钱、找钱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知识,提高了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大于小于等于【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 P18 大于小于等于【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身高比较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
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活动目标: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元角分认识》教学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授课反省《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13种人民币的面值对学生来说其实不陌生,但检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浅陋的,而且实质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表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
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依照授课内容的特别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打破传统的授课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重视联系生活实质,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讲堂学习。
1.依照学生实质,正确掌握授课起点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质息息有关的,学生在平时的购物,在生活的环境中经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必然的生活经验。
我注意正确掌握授课起点。
一开始就让学生上前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各样面值的人民币,原来不认识的学生一经其他学生的介绍也有了认识。
整个认识各样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显现自己本领的过程,不单达到了授课目标,而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成功的欢喜。
2.重视联系生活实质,打破授课难点由于授课内容自己的特别性,使本节课的授课能更简单地与生活实质亲密结合起来。
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抽象的东西能以它储蓄于此间的生活原有状态表现,在学生沟通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变为一种生活的技术,学致使用。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我把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之中。
由购置一元钱的玩具张开,1元钱你打算怎么付,由于买东西,特别是买1元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于是便特别愿意参加,所以也想出了好多种不同样的付法。
这样,在解决实责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显得水到渠成,并使学生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实质的理解。
3.创立开放的授课情境,表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重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教学内容:教科书P52~53例1、例2,完成P53“做一做”,P55“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换算。
2.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情境呈现,引入人民币(一)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主题图的前三幅图。
师:观察这三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在买文具,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在买票,第三幅图中的小朋友在买报纸。
师:谁来说说买东西都要用到什么?(二)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主题图的第四幅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数存钱罐里的钱、清点零钱等。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情境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三)揭示课题。
师:买东西要用到钱,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我们要像图中的小朋友一样,爱护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首先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二、分类探究,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一)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硬币和纸币。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2.同桌之间相互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
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和同桌合作认一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人民币开始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抓关键信息——数和单位,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元角分的反思
教学元角分的反思教学元角分的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关于教学元角分的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篇一:教学元角分的反思《元、角、分——用小数表示》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应用”中的第一个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在学习中遇到小数。
在教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经接触到小数,他们经常有机会到超市去,看到各种各样商品的标价。
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基于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商口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
(2)会读商口价格中的小数,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几元几角几分。
(3)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做单位的形式。
(4)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发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上下来觉得比较成功的有:1、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促进有效的迁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读出商品标价(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商品价格的简便写法等,对学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我在课前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水果标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结合商品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
当学生会读商品标价以及知道其实际含义时,让学生拿出自己从生活中收集的商品标价进行巩固练习等等,都是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13种人民币的面值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浮浅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
本节课正是从学生这一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做了生活化、活动化两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从中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进行了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
1、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态。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直观情景,引导学生认识13种不同的人民币;创设问题情境,为13种不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揭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创设活动场境,对人民币的换算、数人民币,揭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和元角分的进率。
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发现探索、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体现人民币的社会价值。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
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
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购物的场景,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
在此环节中我渗透了爱护人民币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是代表我们国家的货币,要爱护人民币。
加强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
其次,让学生体会用多种付钱方法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开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最后组织学生模拟购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或多种物品、付钱、找钱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知识,提高了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