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气象知识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它包括气象要素、天气、天气现象、气候和气象预报等内容。

对于人类来说,了解气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还可以指导农田经营、城市规划、飞行航行等方面的活动。

下面是一个气象知识的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温度:温度是指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温度可以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如高温会导致高空气压,低温会导致低空气压。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

3. 气压:气压是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来测量,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或毫巴(hPa)。

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是1013.25 hPa。

4. 风:风是指大气中气压差所致的气流运动,具有方向和速度。

风的方向根据它吹向的位置命名,如北风、东风等;风的速度可以用米/秒(m/s)或公里/小时(km/h)表示。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以形式下降到地面。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露、霜、雾、冰雹等。

6. 云:云是由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形成的可见物体。

云的形状和颜色可以给人们提供天气信息,如乌云表示可能有暴雨,白云表示天气晴朗。

7.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发生的各种可见的自然现象,如雷电、彩虹、雾霾等。

天气现象不仅是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的自然现象。

8.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的统计资料。

气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向等因素。

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9.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分析,预测未来天气情况的科学活动。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如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旅游行程等。

10.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天气现象引起的,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和损失的自然灾害。

气象学整理最终版

气象学整理最终版

气象学整理最终版第一章—引论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气候系统的概念;答: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与概括。

一个完整的气候系统应包括对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个环节,除太阳辐射这个主要能源外,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五个子系统。

2、大气的分层:分为几层?各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答: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升。

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5KM高度达到-3摄氏度。

因为平流层存在着臭氧。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原因是由于中间层没有臭氧,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直接吸收的那些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大气吸收掉了。

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

因为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原子氧、氮所吸收的缘故。

散逸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

因为散逸层距离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

3、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气温直减率?答:三个主要特征是: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垂直对流运动。

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一般情况是: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因此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空气通过对流和湍流运动,高、低层的空气进行交换,使近地面的热量、水汽、杂质等易于向上输送,对成云致雨有重要的作用。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5摄氏度,被称为气温直减率。

4、臭氧的功用及在大气中的分布特点?大气气溶胶的作用?答: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变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天气、气候、天灾等各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气象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参考。

1. 大气层的构成及特征: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围层四个部分。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部分,也是天气发生的主要区域。

平流层则较为稳定,不易出现大气运动。

2. 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大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

3. 湿度的测量和计算:湿度通常可以用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实际水汽含量与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比值,露点温度则是指当空气冷却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4. 大气的运动和风的产生:大气的运动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形成风,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气压差、地转偏向力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5. 暴雨和雷电的成因:暴雨通常发生在气压低、湿度高、温度适中的环境下,而雷电则是由云内的正负电荷分离所引起的。

6.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冰雹、洪水等多种类型,防范方法包括做好气象预报和监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

以上只是气象学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提高应对天气变化和灾害的能力。

气象学重点知识

气象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1.ENSO :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º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现象。

P1702. 白贝罗风压定律: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等压线。

因而,若背风而立,在北半球高压在其右方,在南半球,高压在其左方,此称风压律。

P983.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书 p33 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的大气辐射叫大气逆辐射。

(ppt4. 大气稳定度: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P455. 峰: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形成,由于气团占有三度空间,因而峰是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P1236. 寒潮:冷性反气旋在其发展、增强时期常常静止少动,但当高空形势改变时,会受高空气流引导而移动。

当其南移时,就造成一次冷空气袭击,如果冷空气十分强大,如同寒冷潮流滚滚而来,给流经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等灾害性天气,称为寒潮。

P1377. 季风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P1798. 南亚高压:夏季中心位于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对流层上部的高压。

9.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高山地区,因海拔高度的差异,使气候具有大体上与等高线相平行的带状分布规律。

这种由气温、降水及植被等综合表现出来的垂直气候带状分布特征, 取决于山地的地理纬度及海拔高度。

P21910.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P711. 气压梯度:P9312. 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P14513. 湍流:空气的不规则运动称为湍流,又称乱流。

湍流是在空气层相互之间发生摩擦或空气流过粗糙不平的地面时产生的。

P3714. 位势高度:P8915. 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并被其吸收,地表(长波辐射则几乎全部被大气所吸收, 大气向外太空和地面发出长波辐射, 后者称为大气逆辐射, 使地面升温。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1.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3.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通常为30年)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统计特征。

4.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单位是帕斯卡(Pa)。

5. 低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多云和降水天气。

6. 高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7. 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

8.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9.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用16个方位表示。

10.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1.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2.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3.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水在地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单位是毫米(mm)。

14.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电、强风和降水的天气现象。

15. 闪电是雷暴中电荷在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迅速放电的现象。

16. 彩虹是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色光圈。

17. 霜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地面和植物表面结冰的现象。

18. 雾霾是由大量细小颗粒物(如灰尘、烟雾等)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低能见度现象。

19. 气象卫星是通过遥感技术观测大气现象的人造卫星。

20.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21. 气象站是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设施。

22. 气象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大气中降水粒子分布的设备。

23. 气象气球是携带气象仪器升至高空的气球,用于收集大气数据。

24. 气象飞机是携带气象仪器在空中收集大气数据的飞机。

25. 气象船是携带气象仪器在海上收集大气数据的船只。

26.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27.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的现象。

28.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29. 臭氧层是大气中一层富含臭氧的气体层,位于平流层。

气象学基本知识

气象学基本知识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散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

2.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变化过程。

3.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6.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7.逆温:在对流层中。

总的看来,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就其中某一层而言,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由于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9.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0.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11.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强度。

1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切变线:是指1500米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逆时针方向变化的不连续线。

1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1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17.辐射:以电磁波或离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

18.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

19.气候:一般的讲,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

2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值2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22.寒潮:是冬半年,由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23.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物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24.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25.对流层的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气象学基本知识

气象学基本知识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散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

2.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变化过程。

3.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6.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7.逆温:在对流层中。

总的看来,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就其中某一层而言,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由于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9.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0.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11.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强度。

1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切变线:是指1500米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逆时针方向变化的不连续线。

1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1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17.辐射:以电磁波或离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

18.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

19.气候:一般的讲,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

2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值2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22.寒潮:是冬半年,由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23.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物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24.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25.对流层的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一、气象定义与分类气象是指地球大气圈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天气现象的总称。

气象包括气温、气压、风、云、雨、雪、雾、霜、雷电、日照等多种现象,以及各种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征。

根据气象定义,气象分为天气和气候两大类。

天气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雨天、刮风、下雪等;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内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特征。

二、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天气系统是指影响天气变化的物理机制和能量传输过程的总称。

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反气旋等。

不同天气系统下的气候类型也不同。

气候类型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长期天气状况的总体特征。

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三、云与天空的奥秘云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气象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云的成因和分类因复杂多样而著称。

根据形成原理,云可分为积云、层云、卷云等。

不同类型的云在天空中的表现形态也各不相同。

天空中的现象也是千奇百怪,如日晕、月晕、极光等。

这些现象都是由太阳或月亮的光线经过大气层中的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

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空的奥秘。

四、风雨雷电的形成与现象风雨雷电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现象各不相同。

风是由大气运动引起的,可分为季风、风带等不同类型。

雨则是水汽凝结后降落的过程,有大有小,有暴雨、绵绵细雨等。

雷电则是由云层中的电荷释放而产生的,具有强大的能量和破坏力。

这些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风暴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雷电可导致火灾和人员伤亡,而大风和暴雨则可能破坏建筑物和道路等设施。

因此,了解这些现象的形成机制和预警防范措施十分重要。

五、空气污染与健康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正常水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生活垃圾等。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是科学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了解气象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关于气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其中氧气占78%,氮气占21%,其他气体只占总体积的1%左右。

大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因素。

天气是指其中一时刻或其中一天内的气象条件。

气候和天气都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大气中的运动主要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风的形成和风向风速的变化;垂直运动包括对流、辐散、上升气流等。

大气运动是天气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也是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四、降水形成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以经过凝结、凝华或冷凝的形式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成的主要过程有对流降水、层状云降水和锋面降水等。

降水对农业、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大气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的总称,包括高气压系统、低气压系统、气旋、锋面等。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对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六、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通过对大气的观测、分析和计算,运用气象学原理和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可以提供给人们关于天气变化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决策。

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状态发生的长期性改变。

气候变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如温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

八、天气灾害天气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引发的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重大破坏和损失。

常见的天气灾害有台风、暴雨、冰雹、干旱、洪水等。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气象要素、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内容。

一、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是指气象学研究的基本物质,包括:
气压:是大气内部的压强,单位是帕。

温度:是指大气中的热量,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湿度: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常用相对湿度(RH)表示。

风:是指大气中气流的速度和方向。

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雨的总量,单位是毫米(mm)或英寸(in)。

二、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指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模型,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的天气情况的过程。

天气预报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有关天气情况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好出行、生产、生活等安排。

三、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各项气象要素的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由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造成。

气候变化会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重大影响,如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龙卷风、干旱、洪水等)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等。

气象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含了许多内容。

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气象学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气象要素1. 温度:气象学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状态。

温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研究的基础参数之一。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大小会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例如降水过程和云的形成等。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气象系统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

4. 风速和风向: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尺度和形式的运动。

其中包括纬向环流、横向环流和垂直环流等不同形式。

2.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气象学中描述冷暖空气交汇带的概念,暖锋往往伴随着雨雪天气,冷锋会引发气温骤降和风暴等现象。

3. 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切变线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风速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界面,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剧烈的现象。

高空急流是指大气高空中高速的水平气流。

4.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涡旋运动,反气旋则是指旋转方向相反的气旋,它们会引发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三、气象预警1. 暴雨、大风和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根据大气环流及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发布暴雨、大风和雷电等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2. 雾霾和霜冻预警:雾霾和霜冻是大气污染和低温天气造成的重要气象现象,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台风、龙卷风和地震预警:台风、龙卷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进行防范和救援工作。

四、气象数据1. 气象站数据: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的设施,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指标,这些数据对气象预测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预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对我们的出行、衣着和农作物生长等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气象的重要概念和现象。

1. 大气层结构大气层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大部分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发生地,平流层是其中的上一层,在这里飞机和风筝可以自由飞行。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能够有效阻止过多的紫外线射入地球,保护生物免受伤害。

热层是大气的最外层,温度逐渐升高,因此也被称为“热层”。

2. 气温和气压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热量,通常以摄氏度(℃)表示。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于该面积的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

气温和气压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和天气特征。

3. 湿度和降水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通常以相对湿度(RH)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湿气与该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最大湿气量的比值。

当空气饱和时,相对湿度达到100%。

降水是指水分从大气中凝结为水滴或固体形式(如雨、雪、雾等)并落到地面上的过程。

4. 云和天气现象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主要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三类。

低云通常在海拔0-2千米之间形成,中云在2-7千米之间,高云在7-13千米之间。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与云的类型和气压分布密切相关。

5. 风和风力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产生风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因素:温度差异和气压梯度。

风的强度一般用风速来描述,单位是米每秒(m/s)。

气象学中常用的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范围确定的,从0级(无风)到12级(飓风)。

通过了解以上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状况。

同时,掌握这些气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希望这些科普知识对您有所帮助!。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地球围绕其自转轴所固有的气态包围物,主要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它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和水蒸气。

大气的结构分为四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跃迁层和热层。

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是人类生活活动和气象现象发生的范围所在。

二、大气的物理性质大气是地球表面以上的气态包围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

其中包括压强、密度、温度等参数。

地面附近大气压力最大,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大气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大气也具有透明性,所以许多天然光学现象都与大气有关,如日偏食、月食等。

三、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气象元素的观测、观测技术和观测方法等内容。

气象元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

气象观测技术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卫星遥感、雷达、探空球等。

气象观测对于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水平层次上的风系。

大气环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象变化、气候变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要包括大尺度环流和小尺度环流。

大尺度环流主要包括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等;小尺度环流主要包括地形风、热对流等。

五、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通过气象观测数据、气象模型和气象知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进行预测。

气象预报主要包括短期天气预报、中期气候预测、长期气候预测等。

气象预报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和自然灾害的防范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和机制。

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七、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极端天气现象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

气象灾害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式预测未来天气的一种服务。

它可以告诉我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信息,帮助我们做出相应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2.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通过各种仪器和方法来测量和记录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等。

这些观测数据是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基础。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在长时间尺度上发生的系统性变化。

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砍伐,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会带来许多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4.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或气候异常引起的灾害,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飓风、龙卷风、雷电、暴风雪等。

这些灾害可能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5.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大规模气流运动,它对全球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信风带和极地附近的极地东风带是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

6. 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等。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气和气候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学知识

气象学知识

气象学知识1、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外围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的科学。

2、除去大气中的H2O和杂质,称为理想的干洁空气。

3、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

4、常用的温标有三种,分别是:摄氏温标C,常用t表示,绝对温标K,常用T表示,华氏温标F,常用F表示。

换算公式分别为:t=T-273.15,t=5/9(F-32)。

5、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地球是其中的一颗。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6、在垂直方向上,按照大气温度、成份、电离等不同性质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暖层)和散逸层。

7、太阳高度角愈大时,散射辐射强度则愈强。

这是因为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光线通过单位面积射入大气的辐射能量愈多的缘故。

8、大气主要是靠水汽以及液态水吸收地面有效辐射而获得辐射能的。

9、在大气上界,当太阳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常数。

其值约为:1381瓦/平方米(1.98卡/平方厘米*分)。

10、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增的空气层叫做逆温层。

逆温层分为:辐射、平流、下沉、乱流、锋面逆温5种。

11、陆地气温的日变化最低值在日出前后,最高值夏季比冬季晚1小时左右。

夏季14-15时,冬季13-14时。

12、风是两维矢量(水平运动),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13、白贝罗定律:即风压关系:在北半球,人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14、上层风向为:N,下层风向为E,则热成风的风向为:NW.。

热成风=上层风-下层风。

(矢量)15、某一山体高2000米,湿空气由南至北移动,山南气温8度,山北气温一般为:16-18 度。

(焚风效应)16、对流云的发展主要决定以下三个条件:不稳定能量、空中水汽含量、足够的冲击力。

17、形成云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汽、足够多的凝结核、足够的冷却。

18、形成降水的宏观条件是:水汽、上升运动。

19、云滴的增长过程的两种:凝结和凝华增长、碰并增长。

气象学知识点整理

气象学知识点整理

3.1蒸发和凝结1、蒸发和凝结等水的相变过程及其能量转化●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由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成分。

●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数正比于具有大速度的水分子数,也就是说该数与温度成正比。

温度越高,速度大的水分子就越多,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就越多。

●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数则与系统中水汽的浓度有关。

水汽浓度越大,单位时间内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也越多。

●水相变化的判据假设N为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数,n为单位时间内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数:(1)N>n 蒸发(未饱和)(2)N=n 动态平衡(饱和)(3)N<n 凝结(未饱和)假设E为饱和水汽压,e为实际水汽压(1)E>e 蒸发(未饱和)(2)E=n 动态平衡(饱和)(3)E<e 凝结(过饱和)2、饱和水汽压(温度、性质、形状)●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饱和水汽压显著增大●蒸发面性质(1)冰面和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有时水在0℃以下,甚至在-20℃~-30℃以下仍然不结冰,处于这种状态的水称为过冷却水。

过冷却水与同温度下的冰面比较,饱和水汽压并不一样。

与同温度下的过冷却水相比,冰面的饱和水汽压要少一些。

只有当温度刚好为0℃时,冰和水处于过渡状态,它们的饱和水汽压才相等。

冰晶效应: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冰晶和过冷却水的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

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该效应对降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同一温度下,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要小,且溶液浓度愈高,饱和水汽压愈小。

此外,水滴上的电荷对水滴表面上的饱和水汽压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使饱和水汽压减小的一个因素。

蒸发面形状当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平面次之,凹面最小。

而且凸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大;凹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

凝结增长:大水滴曲率小,小水滴曲率大。

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3、影响蒸发的因素(水、热、饱和差、风)(1)水源没有水源就不可能有蒸发,因此开旷水域、雪面、冰面或潮湿土壤、植被是蒸发产生的基本条件。

看完这些精华知识,气象学好一半!

看完这些精华知识,气象学好一半!

看完这些精华知识,气象学好一半!气团和锋1. 气团:存在着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相对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

水平范围:几百到几千千米。

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2. 气团形成的条件:具有大范围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具有适当的流场条件,使得大范围空气能较长时间停留在均匀的下垫面上。

3. 气团按照地理分类法: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四大类。

(1)冰洋气团:65度以上,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气层稳定、多晴天。

(2)极地气团:40-70度,夏季极地海洋气团--低温、潮湿、不稳定、多云、阴天;冬季极地大陆气团--干燥、低温、气层稳定、多晴天。

(3)热带气团:10-40度,热带海洋气团--潮湿、温暖、低层不稳定、中层有逆温层,例如太平洋副高;热带大陆气团--干燥、炎热、气层不稳定,例如撒哈拉沙漠、夏季我国西北。

(4)赤道气团:南北纬10度以内,特点是高温、潮湿、不稳定、多雷暴、雷阵雨天气。

4. 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气压场上表现为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控制;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变形极地大陆气团,在气压场上表现是冷高压南下或者高压脊南伸。

所以影响我国的主要是变形气团。

5. 气团按照热力分类法:冷气团和暖气团。

暖气团多平流雾。

6. 锋结构特点:(1)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密度);(2)过渡带、交界面、锋区向冷气团倾斜;(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3)高空锋区在冷空气一侧;(4)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锋线,锋两侧的气压梯度不连续,锋线处于低压槽中,等压线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在高空图上锋表现为等温线的狭长密集带;(5)气流极不稳定:有强烈的升降运动,广阔的云系和降水天气;大风、降温、雷暴天气;(6)交界面靠近暖气团一侧界面叫锋的上界,靠近冷气团一侧的界面叫下界,上下界的水平距离叫锋的宽度,一般宽度是上宽下窄,所以,锋的水平宽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气象学整理

气象学整理

气象学整理一,名词解释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4、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答: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增强,而是趋近于一条渐进线,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5、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答:作物开始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实际上是作物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又称为生物学零度。

把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活动温度。

作物在某时段内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活动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

作物在某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6、田间持水量答:田间持水量又称土壤最小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包括全部的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是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自然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土壤水分的最大数量指标,是土壤中对植物有效水分的上限。

7、作物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答:农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8、二氧化碳饱和点与补偿点答:在辐射能充分满足的条件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大时的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饱和点。

作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补偿点。

气象学知识整理

气象学知识整理

气象学知识整理气象学知识整理㈠名词解释5×2′㈡填空20×1′㈢判断10×1′㈣选择10×1′㈤填图2×5′㈥简答3×5′㈦计算2×5′㈧论述1×15′名词解释1.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

4.黑体(绝对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

如果有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即对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全部吸收,这种物体就成为绝对黑体,简称为黑体。

5.灰体:如果一个物体的吸收率为小于1的常数,并且不随波长而改变,这种物体称为灰体。

6.*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建议取值1367±7W?m﹣2,通常采用1367W?m﹣2.7.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地面的失热,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暖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习惯称“温室效应”。

8.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9.*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

但就其中某一层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叫做逆温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知识整理㈠名词解释5×2′㈡填空20×1′㈢判断10×1′㈣选择10×1′㈤填图2×5′㈥简答3×5′㈦计算2×5′㈧论述1×15′名词解释1.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

4.黑体(绝对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

如果有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即对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全部吸收,这种物体就成为绝对黑体,简称为黑体。

5.灰体:如果一个物体的吸收率为小于1的常数,并且不随波长而改变,这种物体称为灰体。

6.*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建议取值1367±7W•m﹣²,通常采用1367W•m﹣².7.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地面的失热,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暖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习惯称“温室效应”。

8.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9.*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

但就其中某一层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叫做逆温现象。

按形成原因分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10.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11.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和产品品质,在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

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

12.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

单位hPa d﹦E-ed越小,空气越接近饱和即越潮湿d=0时空气达饱和13.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气压一定,水汽越多,露点越高;反之越低e→e饱和时T→Td14.蒸散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称为农田总蒸发量,亦称总蒸散量。

15.露和霜:日落后,地面或地物表面强烈地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时,就会产生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的凝结现象。

如果此时露点高于0℃,水汽就凝结成露,露点在0℃或以下时,则凝华为霜。

(形成露、霜的有利天气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16.△降水变率:降水变率就是用来表示降水量年际间变动程度的统计量,分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两种。

17.△水分利用率:作物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重量,称为水分利用率或蒸腾效率,其倒数称蒸腾系数。

18.△高气压(简称高压,也叫反气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区域,叫高气压。

19.△高压脊:从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叫高压脊或简称脊。

此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一方凸出的部分也叫高压脊。

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曲率最大处的连线,叫作脊线。

20.△低气压(简称低压,也叫气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区域,叫低气压。

21.△低压槽: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叫低压槽或简称为槽。

此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的一方凸出的部分也叫做低压槽。

22.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23.天气:天气是指一定地区内,短时间的冷暖、干湿、阴晴、风云、雨雪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也就是短时间内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的综合表现。

24.锋:当大气中冷暖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上有一个过渡带,通常称为锋。

25.气旋:气旋时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漩涡,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26.反气旋:反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高气压。

27.△霜冻:霜冻是指在短时间作物遭受的低温危害,它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分秋(早)霜冻和春(晚)霜冻。

28.冷害: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称为冷害。

29.台风: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

30.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大量尘土沙粒被风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又称沙暴或尘暴。

31.气候: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大气的统计状态。

32.洋流:海水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称为洋流。

33.小气候:所谓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状况和性质不同,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产生的近地面气层和土壤上层的小范围的气候。

选择、填空、判断(简答)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遵循平行观测的原则(1)分期播种法(2)地理播种法(3)地理分期播种法(4)地理移置法或小气候栽种法(5)人工气候实验法(6)气候分析法2.大气组成:干空气、水分和固体杂质3.大气垂直结构: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将大气层分为五层⑴对流层主要特点: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5℃。

②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⑵平流层主要特点:气流多呈水平运动①适于飞机飞行②臭氧密度大⑶中间层主要特点:T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⑷暖层⑸散逸层4. 可照时间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⑴春分日、秋分日δ>0°地球各地昼长t=12h,昼夜平分,昼长不随纬度变化⑵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δ>0°ω>90°北半球t>12h,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昼达一年中最长,北极圈极昼⑶从秋分到春分的冬半年δ<0°ω<90°北半球t<12h,昼短于夜,越高纬昼越短,冬至日达一年最短,北极圈极夜⑷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5.影响向反射率的因素:⑴颜色白色反射能力最强,黑较弱,绿植物对黄绿光反射率大⑵土壤湿度土壤湿度增加,地面反射率减小⑶粗糙度物体表面粗糙度增加,反射率很快减小⑷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反射率也大6.热量交换方式:⑴辐射热交换⑵分子传导⑶流体流动热交换⑷潜热交换7.土壤热容量水>固>空土壤湿度增大时,热容量增大;土壤湿度小时,热容量小。

孔隙度增加,热容量变小。

导热率固>水>空孔隙度增加,导热率减小;土壤湿度增加,导热率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多,导热率变小导温率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土壤湿度较小时,土壤湿度增大,导温率增大;超过一定数值导温率减小8.气温日较差: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和土壤一样,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9.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之差。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年较差小10.水汽凝结的条件:⑴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①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②降低空气温度⑵空气中要有凝结核或凝华核11.按云层高度把云分为低、中、高三族,三族分十一属12.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13.水平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增高而增大,随风速增大而增大14.大气活动中心分半永久活动中心、季节性活动中心会影响我国的大气活动中心:半永久性活动中心季节性活动中心7月1月副极地低压带阿留申低压蒙古高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15.东亚季风的基本特点:在对流层下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湿润,降水丰沛。

16.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17.主要的天气系统有气团、锋、气旋、反气旋和高空槽脊等18.气团形成的条件:⑴有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即气团的源地⑵必须有适当的环流条件19.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⑴变性极低大陆气团⑵变性热带海洋气团⑶变性热带大陆气团20.锋的特征:温度的激烈变化等压线通过峰时有很大的折角,同时锋两侧风有气旋性切变21.锋典型天气的气候特点:⑴暖锋①气温会普遍升高②降水发生于雨层云内⑵第一型冷锋①气温普遍下降,气压升高②降水区出现在锋后,雨区较窄22.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的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摩擦层中由于摩擦力作用,气旋中气流是辐合上升的,上升气流绝热冷却,发生水汽凝结。

因此,气旋内多为阴雨天气23.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的空气顺时针方向旋转,摩擦层中的气流是辐散下沉的。

因此,反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以晴朗少云,风力静稳为主24.台风内的水平分布:台风眼区、涡旋区和外围大风区25.(判)浮尘多由外地而来,扬沙基本来自本地26.形成沙尘暴必须满足的3个基本条件:⑴有沙尘源⑵有大风⑶有大气的热力不稳定27.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28.低纬大陆西岸受冷流影响,东岸受暖流影响29.全球分11个气候带:赤道气候带,南、北热带,南、北副热带,南、北暖温带,南、北冷温带,南、北极地气候带简答题1.晴天时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晴天时,大气中水汽、尘埃等杂质少,大气散射以分子散射为主,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得多,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阴天时天空为什么呈灰白色阴天时,空气中的尘埃或雾滴较多,大气散射以漫射为主,入射的辐射都被同样的散射,所以天空呈灰白色。

3.△光照时间与作物引种注意问题在作物引种中考虑各地气象条件的依据主要是农业气候相似原理。

就是要求把作物引种到气候条件与原产地相似的地区或条件下栽培,比较容易成功。

⑴纬度相近的地区,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

⑵对短日性植物而言,南方品种北引时,由于生长季内日照时间变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严重的甚至不能抽穗开花结实,因此,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反之,北方品种南引时,由于日照时间变短,温度变高,使作物加速发育,缩短发育期。

如果生育期太短,过多地影响了营养体的生长,将降低作物产量,因此宜选用晚熟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⑶对长日性植物而言,北种南引,由于日照时间变短,将延迟发育和成熟,南种北引则反之4.海陆风形成原因白天陆地增热快,成为暖区,海面增热慢,成为冷区。

使上层等压面从陆地向海面倾斜,下层等压面从海面向陆地倾斜,因此近地层风从海面吹向陆地,上层则相反,形成白天海风。

夜间陆地冷却快,成为冷区,海面冷却慢,成为暖区,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在近地层风从陆地吹向海面,成为陆风5.霜和霜冻的区别霜是由于水汽凝华而形成的白色结晶物,是一种天气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