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硕士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硕士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育硕士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教育原理1.2 学时数:36学时1.3 学分数:2学分1.4 授课对象:教育硕士研究生1.5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二、课程教学目标2.1 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2.2 理解现代人类教育的历史演化和主流教育思想;2.3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2.4 理解并能够分析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2.5 培养教育研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3.1 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3.1.1 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3.1.2 教育的目的和价值3.1.3 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1.4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3.1.5 学科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授课、讨论、案例分析3.2 现代人类教育的历史演化和主流教育思想 3.2.1 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3.2.2 东方教育思想的传统和现代发展3.2.3 当代主流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授课、讨论、文献阅读3.3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3.3.1 教育学的概念、对象和范畴3.3.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3.3.3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3.3.4 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教学方法:授课、讨论、文献阅读3.4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3.4.1 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主要成就 3.4.2 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3.4.3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教学方法:授课、讨论、文献阅读四、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4.1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4.2 考核内容: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4.3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笔试成绩(80%)。
研究生教学大纲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512713课程名称:智能控制英文名称:Intelligent Control学时:32学分:2适用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理论。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总结了智能控制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了解智能控制理论发展的前沿和最新成果,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模糊控制理论基础、模糊控制系统原理及其设计方法,掌握几种典型神经网络的模型、学习算法及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应用、了解专家系统、遗传算法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了解智能控制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1、绪论内容体系: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智能控制的特点、研究工具及应用。
知识点:智能控制概念,特点,发展,神经控制、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智能控制系统研究的数学工具。
重点: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智能控制系统的特点。
2、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内容体系:模糊集的概念、模糊集合的运算、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关系、二值逻辑、模糊逻辑及其基本运算、模糊语言逻辑、模糊逻辑推理、模糊关系方程的解。
知识点:模糊集的概念,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逻辑推理。
重点: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逻辑推理方法。
3、模糊控制内容体系: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原则、模糊控制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举例、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知识点: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重点:模糊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4、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内容体系:神经网络原理、神经网络的模型分类、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神经网络的特征及要素、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领域。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数值传热学》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对流导论和外部流动:对流边界层;局部和平均对流系数;层流和湍流;边界层方程;对流系数;平行流中的平板;对流计算方法;等。
《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第、章
内部流动和自然对流:流动和热的问题;能量平衡;对流关系式;强化传热;微尺度内部流动;对流传质;垂直向上的层流和湍流自然对流;平板间自然对流;等。
通过学些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所论述主题的有关术语和含义及其物理原理之间的联系;因该能确切地描述涉及传热过程或系统中的输送现象;应该了解采用商业软件进行传热模拟的原理和步骤;应该能够构建实际过程和系统的贴切的模型,并通过分析得出所论过程或系统性能的结论。
六、教材或讲义
弗兰克·英克鲁佩勒等,葛新石,叶宏译,《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第六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年
二、课程内容中文简介(不少于字)
本课程阐述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重点讨论传热传质的概念和条件、热传导导论和一维稳态热传导、二维稳态导热和瞬态导热、三维导热有限体积法、对流导论和外部流动、内部流动和自然对流、沸腾和凝结、对流—扩散方程的离散格式等。具体而言:讲述导热、对流传热和沸腾凝结换热的概念、物理现象和相关实验关联式。介绍导热控制方程的推导、特定简化条件下的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商业软件介绍相关的数值方法,介绍导热温度场的分析和结论分析等。介绍对流传热控制方程的推导,介绍速度和温度边界层概念,分析特定外部和内部、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的的概念和传热特性,介绍流动换热问题的数值方法和结论分析等。介绍沸腾和凝结换热现象和应用,分析池内和平板等特定沸腾或凝结的换热特性,介绍相关数值模拟方法等。
数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最新)
数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最新)数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由专业所属学院(部)的教研室、系(组)组织编写,或委托出版社出版。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大纲模板:课程名称:数学分析(本科)课程代码:20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极限、微积分、级数等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学分析工具,如导数、积分、微分方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解决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课程打下基础。
授课内容:第一章极限1.1极限的定义和性质1.2极限的运算1.3极限的存在性1.4极限的应用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导数的定义和性质2.2导数的运算2.3微分及其应用第三章积分3.1不定积分3.2定积分3.3积分的应用第四章微分方程4.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4.2一阶微分方程4.3高阶微分方程4.4微分方程的应用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
其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各占50%。
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期中和期末考试则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暑假数学教学大纲暑假数学教学大纲是指针对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的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一般来说,暑假数学教学大纲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暑假数学教学大纲的大致框架:1.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
2.数学应用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3.数学思维方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学分析、数学推理、数学归纳等数学思维方法。
4.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数学应用等数学文化知识。
5.数学拓展:包括数学竞赛、数学游戏、数学应用等拓展数学知识的内容。
在暑假数学教学大纲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是指为了规范和指导研究生课程教学而编制的文件。
它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教师和学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和应用该文件。
二、课程名称和代码课程名称:xxx课程代码:xxx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xxx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x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 第一部分:xxxa. 知识点1:介绍xxx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b. 知识点2:探讨xxx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c. 知识点3:分析xxx的实际应用案例。
2. 第二部分:xxxa. 知识点1:介绍xxx的基本原理。
b. 知识点2:分析xxx的应用场景和挑战。
c. 知识点3:讨论xxx的未来发展方向。
3. 第三部分:xxxa. 知识点1:探讨xxx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b. 知识点2:分析xxx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效果。
c. 知识点3:讨论xxx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五、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评估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评估方式将在开课前由授课教师明确告知学生。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a. 主教材:《xxx教材》b. 辅助教材:《xxx参考书1》、《xxx参考书2》2. 参考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扩展阅读资料,以进一步提升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学分和学时分配1. 学分:x学分2. 学时分配:a. 理论课程:x学时b. 实验、实习或课程设计:x学时八、重要提示本课程为必修课程,学生需按时参加课程教学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作业和考试。
对于缺勤、迟到和不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将受到相应的扣分或其他处罚。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六、教材或讲义
七、参考书目
八、教案日历(授课内容详细至二级标题,实验课、讨论课写出题目或主题)
周次
教案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讨论、考试等)
备注
固体力学概论
固体力学控制方程
固体本构关系
简单和边界和初值问题求解
线弹性问题求解
塑性问题求解
固体有限元分析
固体失效分析
九、备注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教案大纲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开课(院)系
航空航天学院
开课学期
冬
中文课程名称
应用固体力学
授课语言
全外文
英文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曲绍兴
职称
教授
工作证号
:
联系电话
任课教师
钱劲
职称
工作证号
:
联系电话(手机)
课内总学时数及其分配(学分学时)
自学
讲课
讨论
实验
其他
学分数
考核方式
课堂闭卷
二、课程内容中文简介(不少于字)
三、课程内容外文简介
, , , , , , . , ; ; ;;.; ; . ; .
四、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微积分、大学物理论,包括运动与变形理论、应力与平衡理论、固体的力学本构理论与失效准则、线弹性理论基本问题与一般解、塑性问题求解和有限元分析。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固体力学的几类基本问题的力学与数学模型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该课程,研究生掌握进行固体力学计算模拟所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
名称
中文
不超过15个汉字
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必修课[]选修课
学分数
总学时
本课程是否按课程思政建设
□是口否
本课程是否为案例课程
口是口否
本课程是否为实践实验教学课程
口是口否
考核方式
口考试口考查口其他(请
注明)
本课程是否涉及实验教学
口是口否
本课程是否涉及mθ1不
重要危险源□是□否
教学
口讲授□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口讨论
口模拟训练口其它(请注明)(可多选)
适用专业学别(领域)
主讲教师
职称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辅讲教师
职称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课程简介
(不少于3
先修课程要求
物才
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本类别社会发展需求,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可引入相关类别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写明学时分配,应精炼,具体内容列出“章”或“讲”即可)
签字:年月日
培养单位审查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经典书目、期刊、论文、学习网站)
实验教学项目设置与内容(若不涉及实验教学则填
“无”)
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置方案(若不涉及重
要危险源可不填)
课程负责教师签名:
本人已知晓若课程涉及实验教学且涉及重要危险源,本人为课程安全负责人,且课程须经过风险评估落实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置方案后,方可开展实验教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空)课程名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开课时间第二学期开课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授课范围全校授课对象硕士课程类型必修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主讲教师协讲教师教材教材和参考书:1.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3.童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4.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人民出版社,2005。
课程内容简介(限500字,5号字,宋体)该课程主要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苏联模式”到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历程,注重总结经验教训,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主要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教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和当今的国际环境、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提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进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重点在于结合实际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原理。
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掌握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产生的历史,重点在于正确评价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重点在于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和“两个不会”的理论。
工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工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编号:063301 课程中文名称:组合数学32学时/ 2学分英文译名:Combinatorics适用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通信、交通运输、实验设计、排程等方面任课教师:钱真、沈晶教学目的:组合数学是现代数学中发展最快的数学分支。
组合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排列、模式、设计、调度和布局等。
高速计算机使得各领域中实际组合问题的求解成为可能,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本身有带来了大量具有挑战性的组合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了解组合设计的基础知识。
3.使学生了解一些优化问题和模型。
4.培养学生的组合思维方法和组合技巧。
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1.教学方式为课堂授课。
2.学时分配:第一章排列与组合,8学时第二章母函数与递推关系,8学时第三章容错原理和鸽巢原理,8学时第四章Polya定理,4学时第五章组合设计,2学时第六章线性规划,2学时教学主要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1.教学主要内容:介绍组合数学的基本工具;围绕组合数学的基本问题,重点介绍组合计数问题、简介组合数学求解中的存在问题和组合优化问题。
2.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先修知识是高等数学(I)、(II)、离散数学。
内容摘要:在第一章中主要介绍组合数学的基本工具,包括加法规则、乘法规则、一一对应规则;线排列和圆排列、不可重组合与可重组合、二项式及多项式定理、排列和组合的生成算法;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中重点介绍组合计数问题,包括递推关系及其求解;用母函数求解递推关系,母函数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物件性质的组合,特定、全非、恰K性质型容斥原理;鸽巢原理,Ramsey原理;Burnside引理,polya定理,母函数型的Polya定理;在第五章中简介存在问题,包括拉丁方设计,均衡不完全的区组设计,Hadamard矩阵;第六章简介组合优化问题,包括搜索与优化,动态规划法,分支定界法,背包问题、调度问题、最大流量问题的求解,匹配问题。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
纲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研究生掌握数学课程设计与教学理论,培养其在高等教育机构从事数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二、课程内容
1. 数学教育历史与发展概述
- 数学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 数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2. 数学课程设计
- 数学课程的结构与组织
- 数学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 数学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3. 数学教学理论
- 数学研究的认知过程
- 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 数学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4. 数学教学方法与技能
- 演讲与讲解技巧
- 互动与合作研究
- 使用教具与技术支持教学
5. 数学课程评价与改进
- 数学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 数学课程改进的策略与路径
三、课程要求
1. 学生应参加课堂讨论,并积极提问与回答。
2. 学生需完成课程作业及项目,并按时提交。
3. 学生应阅读相关的教学论文和研究文章,并参与学术讨论。
4. 学生需要参加课程考试,以检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参考资料
1. 张三. 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 李四. 数学教育研究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以上内容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本大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框架。
通过本大纲,研究生教师可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
同时,学生也能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阶段性目标。
本教学大纲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为教师提供一种灵活性和自主性,以适应教学的不同需求。
第二章: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广泛应用相关理论和实践,培养研究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知识;2. 实践应用技能和工具的掌握;3. 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独立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5. 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章: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前沿研究动态,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
2. 实践应用:熟悉并掌握相关工具和技术,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3. 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学术交流: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第四章: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本课程根据研究生学习需求和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1. 模块一:基础理论知识- 主题1:相关理论框架和经典著作的深入学习;- 主题2:前沿研究的论文阅读与解读;- 主题3:重要概念和方法的介绍与实践。
2. 模块二:实践应用技能- 主题1: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技术;- 主题2: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和方法;- 主题3:模型建立和验证技术。
3. 模块三: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 主题1: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主题2: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 主题3: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4. 模块四: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主题1:团队合作的原则和技巧;- 主题2:团队项目实践和汇报;- 主题3:学术交流和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研究生 教学大纲
研究生教学大纲研究生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研究生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制定的重要文件。
本大纲旨在明确研究生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培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在某个特定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从事高级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
2.2 知识和技能要求研究生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高级科研方法和技巧,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第三章: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其中,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学科核心理论、前沿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介绍;实践技能部分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际案例分析、科研论文写作等。
3.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
(2)实验与实践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考核4.1 评价方式研究生的学习成绩将按照以下各方面进行评估:平时表现、实验和实践报告评审、期中考核、课堂讨论、期末综合考核等。
4.2 考核要求研究生需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参加相关的考试和实践活动,并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方可通过课程。
第五章:教材和参考资料5.1 主教材本课程的主教材为《XXX课程教材》。
5.2 参考资料除了主教材,研究生还可以参考以下资料作为辅助学习:(1)《XXX专业前沿研究综述》(2)《XXX实验与操作指南》(3)《XXX领域高水平科研文献选读》第六章:教学进度安排6.1 整体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X个学时,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本表一式二份,由编制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内填报送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一份,报研究生处备案一份。
此页可加附页
所用教材(正式出版教材要求注明教材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是否自编教材;自编教材要求注明是否成册、编写者姓名、编写者职称、字数等)
教学参考书目(至少列三部国内外有影响的教学参考书目)
编制者:主管院长:
学科负责人:学院盖章:
年月日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注:1、课程性质需说明是否学位课。
2、学科负责人指:公共课为对口系或教研室主任;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为学位点负责人;专业选修课为方向负责人。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英文)
适用专业
课程性质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课程编号
预修课程
课程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教学目的(说明本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要求的及前后相关课程的关系)与要求
课程内容简介
主要章节和学时分配(含相应章节内容的教学方式,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自学、综述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