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堂练习题
最新2018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小学四年级(1)班数学(下)第三单元教学效果检测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姓名:得分:一、口算我最棒。
(5分,每个0.5分)480—101= 598+99= 210÷35= 18×ll=125×37×8= 396—28—22=(35+49)÷7=43+189+57= 27×16+73×16= 62×(100+l)=二、仔细想,认真填。
(32分,每空1分)1.用字母a、b、c表示下面运算定律:(l)加法交换律();(2)乘法分配律();(3)乘法交换律();(4)加法结合律();(5)乘法结合律()。
2、任意两个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这叫()。
3、任意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先把()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
4、两个数的()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再相(),结果不变,这叫()。
5、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等于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
6、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即ɑ÷b÷c= ()。
7、45×(20×39)=(45×20)×39 这是应用了()律。
8、用简便方法计算376+592+24,要先算(),这是根据()律。
9.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a+(30+8)=(□+□)+8 45×□=32×□□十82=□十18 25×(4+8)=□×□十□×□10、我的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2分,语文得( )分,数学得( )分。
11、把“△×口=○,★+▲=口,○÷●=■”编写成—个综合算式是( )。
三、我是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
(6分,每个1分)1、125×16=125×8×2 ()2、134-75+25=134-(75+25)()3、1250÷(25×5)=1250÷25×5 ()4、(32+4)×25=32+4×25 ()5、125×4×25×8=(125×8)+(4×25)()6、17×99+1=17×100 ()四、我会选(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填空。
(每空1分,共21分)1.48+268+152+32=(48+)+(268+),运用的运算定律是()和()。
2.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元。
3.a×6+6×15=×(+)4.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这样计算是根据()。
5.用简便方法计算592+276+24,要先算(),这是根据()律。
6.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a+(30+8)=(+)+8(2)45×=32×7.在里填上“>”“<”或“=”。
(65+13)×465×4+13×4720÷36÷2720÷(36÷2)8.在降落伞上填上合适的数,使伞上的三个数能根据运算要求进行简便运算。
二、判断。
(每题1分,共5分)1.389-175+125=389-(175+125)()2.580-87+80=580-80+87()3.125×(8×6)=125×8+125×6()4.68×98+2=68×(98+2)()5.250÷(25÷5)=250÷25×5()三、选一选。
(每题1分,共5分)1.25×8×4×125=(25×4)×(8×125)运用了()。
A.乘法结合律B.乘法分配律C.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2.907-199的简便算法是()A.907-200-1 B.907-200+1C.907-100-993.下列式子中与45×99结果相等的是()A.45×100-1 B.45×100+45C.45×100-454.计算720÷16的简便方法是()A.720÷8×2 B.720÷8+720÷2C.720÷8÷25.李阿姨和张阿姨去批发大枣,每千克大枣38元,李阿姨批发了15千克,张阿姨批发了5千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填空我最棒。
(20分)1.填表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436-279-21=436-(279○_____)(2)34×125×8=34×(___○____)(3)120÷5÷4=120÷(___○____)(4)49×38+15×38+38=(49+___+___)×___3.在里填上“>”“<”或“=”。
651-45-355○651-(45+355)12×15×25○12×(15+25)80×125○10×8×12515×(14+6)○15×14×6二、大法官判对错。
(对的画“√”,错的画“×”)(5分)+33=215-(67+33) ( )÷5÷4=240÷(5×4) ( )×47=100×47+2 ( )×16=85×10×6 ( )×125+125=(99+1)×125 ( )三、择优录取。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24+53×36=53×(24+36)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4×25×8的简便算法是( )。
A.(125×8)×(4×25)×8+(4×25)C.(125×25) ×(4×8)×99=792×100○792×1,○里应该填( )A.+ C. ×4.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填一填。
(4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1.用简便方法计算136+258+64,要先算(),这是根据()律。
2.计算648-289-11=648-(),这里运用了()的性质。
3.计算125×32时,可以转化成125×()×()使计算简便。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175+264+225+136=()()(2)(75×5)×=75×(×2)(3)(125+50)×8=+(4)500-233-67=()(5)1200÷24÷5=()(6)630÷35=5.在里填上“>”“<”或“=”。
34×10234×100+2478-(209+178)478-209+178 25×3225×30×25000÷125÷85000÷(125×8)6.妹妹读一本425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126页,第二天读了174页,第三天把这本书读完了,第三天读了()页。
二、辨一辨。
(每题1分,共5分)1.134-75+25=134-(75+25)() 2.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3.180÷5÷4=180÷(5×4)() 4.125×4×25×8=(125×8)+(4×25)() 5.52+83+48=83+(52+48)这一步计算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三、选择。
(每题3分,共15分)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下面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练习题(2019年春)(人教版)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XX 市XX 镇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3.1.1加法运算定律一、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 )=(654+□)+□二、下面等式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ɑ+(20+9)=(ɑ+20)+9 15+(7+b )=(20+2)+b(10+20)+30+40=10+(20+30)+40三、下面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 ) 20+70+30=70+30+20( ) 260+450=460+250( )ɑ+400=400+ɑ ( )四、先计算再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563+56 23+954 234+45 45+642 359+478 123+5623.1.2加法运算定律一、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二、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85=519 304+(215+85)=(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85+41+15+59 480+325+75 325+480+75四、刘老师为学校采购以下体育用品,一共花了多少钱?3.1.3加法运算定律1、填空:868-52-48=868〇(52+□) 415-74-26=□-(□〇□) 1500-28-272=□-(28〇272) ɑ-b-c=□〇(□〇□) 2、简算:528-53-47 545-167-145 487-187-139-61 169-25-25-50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800-138-162 672-36-64 672-36+6413+46+55+54+87 5+137+45+63+50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一、填空我最棒。
(20分)1.填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436-279-21=436-(279○_____)(2)34×125×8=34×(___○____)(3)120÷5÷4=120÷(___○____)(4)49×38+15×38+38=(49+___+___)×___3.在里填上“>”“<”或“=”。
651-45-355○651-(45+355)12×15×25○12×(15+25)80×125○10×8×12515×(14+6)○15×14×6二、大法官判对错。
(对的画“√”,错的画“×”)(5分)○1.215-37+33=215-(67+33) ( )2.240÷5÷4=240÷(5×4) ( )3.102×47=100×47+2 ( )4.85×16=85×10×6 ( )5.99×125+125=(99+1)×125 ( )三、择优录取。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53×24+53×36=53×(24+36)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2.125×4×25×8的简便算法是( )。
A.(125×8)×(4×25)B.125×8+(4×25)C.(125×25) ×(4×8)3.792×99=792×100○792×1,○里应该填( )A.+B.-C. ×4.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一、选择1.32+29+68+41=32+68+〔29+41〕,这是依据〔〕。
A.加法交流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流律和结合律考察目的:加法交流律、结合律的灵敏运用。
答案:C。
解析:加数的位置变换了,同时两两结合在一同凑整计算更简便,所以此题既运用了加法交流律,也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下面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30B.a×b+a×C=a×〔b+C〕C.4×a×5=a×〔4×5〕考察目的:对乘法分配律及乘法意义的了解。
答案:B。
解析:判定能否运用了乘法分配律,首先看题中是不是含有两级运算。
C项只含有二级运算,因此首先扫除C;A项没有表达两个加数区分去乘另一个数的乘法分配律的实质,所以也扫除掉。
3.125×4×25×8 的正确的解答方法是〔〕。
A.〔125×8〕+〔4×25〕B.〔125×8〕×〔4×25〕C.〔125+25〕×〔4+8〕考察目的: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辨析。
答案:B。
解析:标题只含有二级运算,因此它就只具有交流律和结合律的特点,而A项和C项都含有两级运算,所以是不契合要求的。
4.下面算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500÷25×4=500÷〔25×4〕B.5000÷〔125×8〕=5000÷125÷8C.368-32+68=368-〔32+68〕D.12×26+74=12×〔26+74〕考察目的:运用定律辨析,树立模型化思想。
答案:B。
解析:此题判定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及除法性质停止选择的。
A和C选项的效果是相似的,从算式的左边往左推,都应该去掉括号时变号,而算式左端却没有变号;D 选项之所以先算〔26+74〕,是由于先生〝简便算法〞的观念先入为主,看见能凑整的数就不论不顾地一味凑整,都是在为了简算而简算,这是错误的;只要B项契合除法性质,一个数延续除以几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一切除数的积所得的商。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4分)1.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是()。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是()。
2.如果A+B=500那么A+(B+20)=();如果A×B=48,那(A×5)×B=()3.a×6+6×15=()×(+ )4.用简便方法计算376+592+24,要先算( ),这是根据( )律。
5.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 )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即a÷b÷c6.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a+(30+8)=(□+□)+845×□=32×□□+82=□+1825×(4+8)=□×□+□×□7.把“>”“<”或“=”填在合适的〇里。
(32+25)×4〇32×4+25×4 86×99+86〇(100+1)×86160÷5÷5〇160÷10 298-43-157〇298-(43+157)二、判断题。
(每题1分,共6分)1.125×16=125×8×2 ( )2.134-75+25=134-(75+25) ( )3.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 )4.125×4×25×8=(125×8)+(4×25) ( )5.52+83+48=83+(52+48),这一步计算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 )6.17×99+1=17×100 (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12分)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30B.a×b+a×c=a×(b+c)C.4×a×5=a×(4×5)3.101×125=( )A.100×125+1B.125×100+125C.125×100×14.49×25×4=49×(25×4),这是根据(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满分:110分姓名成绩一、填空我最棒.(20分)1.填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436—279-21=436-(279○_____)(2)34×125×8=34×(___○____)(3)120÷5÷4=120÷(___○____)(4)49×38+15×38+38=(49+___+___)×___3.在里填上“〉”“<”或“="。
651-45—355○651—(45+355)12×15×25○12×(15+25)80×125○10×8×12515×(14+6)○15×14×6二、大法官判对错.(对的画“√”,错的画“×”)(5分)○1。
215-37+33=215-(67+33) ( )2.240÷5÷4=240÷(5×4) ( )3。
2018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一、判断题1. 小数都比1小.() 2. 小林身高是11.4米.()3. 0.14读作:零点十四()4. 0.1是1的十分之一, 是0.01的10倍.()5. 把6写成两位小数是0.06.()二、填空题1. 比较大小.1.75□1.7452. 比较大小.1.5□1.503. 比较大小.0.07□0.704. 比较大小.0.46□0.4645. 比较大小.4.020□4.0026. 比较大小.15.08□167. 在小数的()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不变.8. 0.48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个百分之一.9.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9分=()10. 1里面有()个0.1, 0.1里面有()个0.001.11. 4个十分之一, 九个百分之一, 组成的数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12. 化简下面小数.0.090=() 0.750米=()13. 化简下面小数.0.30=() 1.350=()14. 化简下面小数.140.00元=() 0.2400=()15. 与5.7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 ().16. 零点二零五, 写作:(),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17. 2.508读作: (), 这个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18. 写出大于5, 小于6的一位小数两个是(), ().19. 150公顷=()平方千米20. 3.45这个数中, 3在()位上, 表示()个(), 4在()位上,表示()个(), 5在()位上, 表示()个().21. 0.65元=()角()分22. 3.6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23. 800千克=()吨1米3分米=()米24. 2.05千米=()千米()米25. 改写成两位小数.4米3分米=()米1米2分米5厘米=()米26. 改写成两位小数.1千克250克=()千克4元零五分=()元27.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8分米7厘米6厘米5毫米28.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9元=()元7角=()元29.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3元2角4分7角6分30.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每份是1米的(), 写成分数是(), 写成小数是()米;取其中的7份, 写成分数是()米,写成小数是()米.31. 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0.70.7010.71 1.70.711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口算题1. 2.51×10= 2. 148.3÷100= 3. 4.03÷10=4. 7.5×100=5. 0.034×1000=6. 5÷1000=7. 45.2×100= 8. 45.2÷100=五、判断题1. 两个数相除,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 3个十和7个百分之一组成30.07.()3. 千分之一大于百分之一.() 4.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的值就扩大20倍.()5. 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 小数的大小不变.()六、填空题(1. 105分=()元2. 把4659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3. 把99500000元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4. 在0.64和0.644这两个数中, 比较大的数是().5. 0.8元=()分6. 0.04米=()厘米7. 0.09吨=()千克8. 9.3千克=()克9. 4.05千米=()米10. 30千克=()吨11. 18平方分米=()平方米12. 1.2平方米=()平方分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3分)一、仔细想,认真填。
(每空1分,共24分)1.在里填写合适的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数。
162+24+238=____ +(____+238) 350÷(7×2)=350÷7____725-63-37=725-(63____) 23×25×4=____×(____×4)199×27=____×____-____×____ 438+299-138=4381382992.15×125×8=15×(125×8),运用了( );300-22-78用简便方法计算可以写成300-(22+78),运用了( )。
3.计算115+72+85+128时,如果用简便方法计算,需要用到( )律和( )律。
4.在里填上“>”“<”或“=”。
(120+25)×4120+25×4 103×9+103103×10183-65-35183-(65-35) 125×24125×8×3630÷45630÷9÷5 92×92-9292×(92-92)二、辨一辨。
(对的画“√”,错的画“✕”)(5分)1.25×(4×8)=25×4+25×8 ( )2.102×13=(100+2)×13=100+2×13 ( )3.37×68-37×58=37×(68-58) ( )4.134-58+38=134-(58-38) ( )5.25×4÷25×4=100÷100=1 ( )三、对号入座。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一、直接写得数。
45+55= 25×6=200÷8=25×15×2=4×25=123+77= 219+281= 191-56-44= 235-97=23×15×2=二、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数,在圆圈里填适当的运算符号。
1.569×12=12×2.662+255+38= +(+38)3.295-128-72=295-(○)4.a×(b+c)=a×○a×5.(25+ )×a=×a+7×三、判断题。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1.256-(128+56)=256-56-128()2.35×37+65×37=(37+65)×35()3.98×47=100×47-2()4.▲+(●+b)=(▲+■)+b()5.531-297=531-300+3()四、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各算式中,()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A.97+35=35+97B.56+(44+48)=(56+44)+48C.26+63+74=63+(26+74)2.下面各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8×25=6×(8×25)B.48×25=12×(4×25)C.48×25=40×25+8×25五、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86+49+351 132-68-32143+64+57+13612×24-12×1472×125 4600÷25÷476×237+237×2499×38+38104×2543×98六、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学习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学习难点】能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活动方案】活动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活动二: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我们先来听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的猴子。
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
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好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他跟猴子商量说:“从今天起,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只桃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只桃子,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象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看到这一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只,晚上再给你们三只,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经由三个变为四个桃子,跟以前一样,就高兴的在地上翻滚起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课前,讲了朝三暮四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
)活动三: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计算得数。
(1) 27+73 73+27 (2) 37+58 58+372.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①独立思考②小组交流答案③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根据讨论的结果猜想结论4.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活动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自己设计一组算式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2.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1)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3.小结:(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
【检测反馈】1.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470+830=830+ 1013+214=十256+214= +256 十 367=367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你发现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a+b=b+a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3.综合练习(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b)=(△+□)+b ()(10+20)+30+40=10+(20+30)+40 ()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l+2+3+4+5+…+99+100=5050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两个加数。
【活动方案】活动一:创设情景.出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情况。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活动二:探索规律.1.加法结合律。
(1)三天一共行多少千米?可以怎样计算:学生分小组上黑板完成。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结果:出示:(88+104)+96 ○ 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3)揭示规律。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全班展示。
用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4)问:这里的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活动三:实践运用,深化知识.1.创设情景:教科书20页图显示小精灵的话: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全班汇报交流。
【检测反馈】1.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和()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
2.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一填。
(1)139+45+61=()+()(2)54+81+119=54+()(3)105+72+95=72+()3.怎样简便怎样计算257+61+143 143+235+6528+64+36+72 134+64+26+66325+72+75+128 812+345+18813+456+65+44+354.快递公司周六上午送出137封邮件,下午送出164封邮件,周日送出163封邮件,双休日一共送出多少封邮件?减法的性质(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2、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自己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活动方案】活动一:探索规律。
1、竞赛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第一组第二组72-6-4 72-(6+4)85-8-2 85-(8+2)126-70-30 126-(70+30)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活动二:自我检测。
师: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减法运算性质。
1.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在()里填数,在( )里填运算符号。
1013-()- ()=1013-(54 146 )715-(65 11)= 715 - () - 11师:你的根据是什么?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420-36+64=420-(36+64)1000-576-24=1000-(576+24)963-450-50=963-(450-50)638-(438+57=638-438+57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3456-(481+519)= 3456-481-5193.填空: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活动一:导入1.口算50×70= 12×58=40×5= 11+7=4+25= 70×50=8×125= 5×40=7+11= 25+4=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活动二:教学实施1.领会主题图(1)观察图意(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分析数量关系(2)列式计算:(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归纳总结: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出示: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2)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一:方法二:(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5×6)×10()15×(6×10)(125×80)×3()125×(80×3)(12×25)×4()12×(25×4)(5)归纳总结:什么是乘法结合律?【检测反馈】1. 填一填:75×26=()×()8×2=2()A×B=()×()a×()=15×()125×7×8=()×()×7(40×15)×[ ]=40×([ ] ×6)25×(4×[ ])×([ ] ×4)×132×4×6×5=(4×6)×([ ] ×[ ])2. 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