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应急组织管理规定
防灾减灾管理制度范本
防灾减灾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防灾减灾管理工作。
第三条防灾减灾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参与、科学应对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实行防灾减灾责任制。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国家设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灾减灾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
第七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防灾减灾工作部门,负责日常防灾减灾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应当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本单位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明确防灾减灾责任人和联系人。
第三章预防措施第九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掌握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制定灾害风险防控计划。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应当根据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本单位防灾减灾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灾减灾设施设备,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四章应急响应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明确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程序、措施和责任。
第十五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提高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能力。
第十六条发生自然灾害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组织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组织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组织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主要从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和督导监督等方面对防灾减灾组织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组织架构防灾减灾组织的组织架构是其管理制度的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确保工作的高效推进。
一般而言,防灾减灾组织应设立领导班子、办公室和专业技术机构等部门。
1. 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是防灾减灾组织的权力核心,负责制定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
领导班子应由防灾减灾部门的主要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领导能力。
2. 办公室:办公室是防灾减灾组织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起草工作报告和文件、组织会议等。
办公室应设立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和内勤等职位,确保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专业技术机构:专业技术机构是防灾减灾组织的技术支撑部门,负责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制定防灾预案、开展科研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专业技术机构应设立主任、副主任和技术人员等职位,确保技术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二、管理体系防灾减灾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健全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组织的灾害防治能力。
管理体系应包括工作规范、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1. 工作规范:工作规范是防灾减灾组织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标准,包括工作程序、工作责任、工作标准等内容。
工作规范应由领导班子统一制定,并及时更新,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2.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评价防灾减灾组织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绩效考核应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专业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等指标进行评定,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
3.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防灾减灾组织管理效率的关键,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建设、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内容,确保工作信息的及时全面和准确性。
防灾_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公司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公司成立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公司防灾减灾工作。
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防灾减灾办公室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下设防灾减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和完善公司防灾减灾预案;(2)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培训和演练;(3)监督检查各部门防灾减灾工作落实情况;(4)收集、整理和上报防灾减灾相关信息;(5)协助公司领导处理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防灾减灾工作内容1. 防灾减灾预案(1)制定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防灾减灾预案;(2)预案应包括组织架构、应急响应流程、物资保障、人员疏散、救援措施等内容;(3)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防灾减灾培训与演练(1)组织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培训,提高员工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可行性和员工应急响应能力。
3. 防灾减灾物资保障(1)储备必要的防灾减灾物资,如救生器材、应急药品、食品、饮用水等;(2)定期检查物资储备情况,确保物资完好、充足。
4.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员工防灾减灾意识;(2)组织参与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扩大公司防灾减灾影响力。
四、防灾减灾工作要求1. 各部门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落实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公司安全稳定运行;2. 各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本部门防灾减灾工作落实情况;3. 员工应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培训和演练,提高自身防灾减灾能力。
五、奖惩措施1. 对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未落实防灾减灾工作要求的个人和部门,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保障生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与职责1. 成立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2. 各级单位应设立相应的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明确责任人,负责本单位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2.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实现经济社会与安全发展协调一致。
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1. 制定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明确预警、响应、救援、恢复等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措施。
2.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3. 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
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生产安全管理工作1. 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六、应急响应与救援1. 发生灾害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 组织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上报灾情和救援进展情况。
七、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1. 定期对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3. 对在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防灾减灾工作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篇:防灾减灾工作管理制度鹤立镇防灾减灾工作管理制度1、为了认真落实防灾减灾工作,鹤立镇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辖区内防灾减灾工作。
2、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在鹤立镇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
3、根据鹤立镇的具体情况,制定各项防灾减灾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
4、制定防灾减灾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做到有组织、有步骤,进行救助。
5、配备必要的减灾器材和救生设备,定期向村民发放,并经常深入村民家中,指导村民正确使用逃生工具。
6、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灾减灾知识的学习,宣传和演练。
提高广大村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7、认真做好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广告、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宣传,使防灾减灾工作达到家喻户晓。
8、定期更换宣传栏,丰富宣传内容,达到宣传的目的。
第二篇:防灾减灾管理制度范文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为应对如地震、火灾、洪水、有害气体扩散等各种突发灾害事故,公司制订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国家防灾减灾法律法规,遵守政府在紧急情况下的各项安排。
二、公司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为基础,公司总经理为防灾减灾第一责任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全面开展本公司防灾减灾工作。
三、公司建筑物、设施、设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四、公司加强灾害准备工作。
接合公司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对公司防灾减灾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重点对灭火,排水、防爆、安全通道等进行检查和养护。
五、每季度对全体员工进行不少一次的防灾知识培训。
六、建立公司各部门通讯录(或全体通讯录),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公告机制。
六、规划本公司人员、设备疏散路线图,并公示全体员工。
七、规划本公司人员、设备的避险区。
八、加强对职工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培训,组织职工学习互救、自救演练等一切有效方式,增强公司管理人员应对突发灾害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增强职工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和临危处置能力。
防灾减灾工作制度_职责
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职责一、总则为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各级政府应当设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防灾减灾工作。
2.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灾减灾工作,履行以下职责:(1)组织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2)组织编制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3)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4)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5)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和管理;(6)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7)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防灾减灾职责。
3. 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防灾减灾工作。
三、防灾减灾职责1. 灾害预警(1)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系统,协调气象、水利、地震、地质、农业等部门开展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2)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并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防灾减灾措施(1)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扩大,减少灾害损失;(2)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3)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4)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5)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设施的质量和效益。
3. 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1)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防灾减灾救援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防灾减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3)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防灾减灾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水平。
防灾减灾安全工作制度
防灾减灾安全工作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预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防灾减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防灾减灾工作。
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设立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防灾减灾工作,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三、职责分工1. 防灾减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组织防灾减灾演练、协调应急资源、组织灾后重建等工作。
2. 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防灾减灾措施、定期检查安全隐患、组织防灾减灾培训和宣传等工作。
3. 各部门、各单位应明确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防灾减灾工作,确保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
四、预防措施1. 定期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措施和责任分工。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设施,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定期组织防灾减灾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战效果。
五、应急响应1.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救援。
2. 迅速核实受灾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争取救援支持。
3. 组织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4. 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六、工作总结与评估1. 自然灾害结束后,对防灾减灾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定期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培训,提高防灾减灾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3. 定期检查防灾减灾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奖惩制度1. 对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防灾应急组织管理规定
1.目的规范公司防灾应急组织的组建与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防灾应急组织的管理。
3.职责工场管理部负责防灾应急组织的统一管理。
4.规定(1) 防灾应急组织的组成a. 公司防灾应急组织组成人数不少于总人数(不含外注)的10-20%;防灾应急组织人员分配参考附件《本公司防灾应急组织成员表》,每半年由工场管理部负责对防灾应急组织的人员进行调整一次,并公布。
b. 公司防灾应急组织分为疏散引导组、义务消防队和外部辅助三个二级组成部分;其中义务消防队又分为警戒组、灭火及应急处置队、工程抢救队;外部辅助又分医疗/后勤保障组、涉外及通讯联络组、环境评估组。
c. 疏散引导组和义务消防队设组长/队长一名,其下的各组设组长1名。
(2) 防灾应急组织员资格条件a. 身体健康,年龄18—45岁。
b. 具有一定安全和消防知识(需接受公司培训和考核)。
c. 自愿服从公司有关培训、演练、灭火及其它救灾行动的安排。
(3) 防灾应急组织的培训安排a. 培训/训练分为防灾应急基本知识、实战技能和本公司实际需要三个部分。
b. 义务消防每季进行不少于8小时脱产培训和训练,其它部分视需要酌情安排。
c. 主要由公司内部培训。
具体培训计划由工场管理部每年的年未进行编制。
(4) 防灾应急组织的职责-负责公司各类突发灾害/事故的初期救援及现场处置。
- 根据指令,及时疏散引导、清点进入本公司厂区的各类人员。
- 负责搜索、营救、转运、初期处置各类突发灾害/事故中的受伤/受困人员。
- 按照指令,实施对相关区域实施警戒,禁止人员经过/穿越警戒区域,并引导公安消防救援车辆进入灾害现场。
- 及时通报、广播实时风向、各类突发灾害/事故信息。
- 根据指令向外报警、及时按照紧急联络图进行内部联络。
- 及时检测各种有害气体浓度,以便查明毒气蔓延情况。
- 及时关闭相关的雨水/事故阀门、以防止导致环境灾害。
- 负责有毒化学物质的洗消和处理。
- 负责电源、水源以及防灾应急器材等的后勤保障。
公司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公司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司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以及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
第三条公司防灾减灾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3. 综合治理,责任到人;4. 信息公开,广泛参与。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防灾减灾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公司防灾减灾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2. 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3. 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防灾减灾工作;4. 监督检查防灾减灾工作落实情况;5. 负责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各单位应设立防灾减灾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防灾减灾工作。
第七条防灾减灾工作小组成员的职责:1. 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2. 组织开展本部门、本单位的防灾减灾演练;3. 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防灾减灾物资储备;4. 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防灾减灾信息报送。
第三章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第八条公司应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九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包括:1. 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培训;2. 制作防灾减灾宣传资料;3. 组织防灾减灾演练;4. 利用公司内部媒体进行防灾减灾宣传。
第四章防灾减灾物资储备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制度,确保防灾减灾物资充足、完好。
第十一条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包括:1. 应急物资:食品、饮用水、帐篷、手电筒、急救药品等;2. 防灾减灾设备:消防器材、排水设备、防护用品等;3. 防灾减灾设施: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应急通讯等。
第五章防灾减灾演练第十二条公司应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一、总则为了提高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受灾地区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
三、组织领导(一)国家层面: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负责统筹指导全国的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
(二)地方层面: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四、预案编制(一)预案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综合治理,统筹兼顾;3.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4. 信息公开,透明公开。
(二)预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自然灾害类型、等级和可能影响的范围;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3. 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4. 灾害监测、预警和报告;5. 灾害救助、恢复重建和善后处理;6. 应急培训和演练。
五、应急响应(一)灾害预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掌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做好防范工作。
(二)应急响应:根据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1. 一级响应:针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由国务院领导指挥;2. 二级响应: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由省级人民政府领导指挥;3. 三级响应:针对较大自然灾害,由市级人民政府领导指挥;4. 四级响应:针对一般自然灾害,由县级人民政府领导指挥。
(三)应急措施:1. 人员疏散和转移;2. 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3. 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4. 社会稳定和治安维护。
六、灾后恢复重建(一)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按照实际需要,合理规划;2.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3. 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4.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灾区基础设施修复;2. 灾区住房重建;3. 灾区产业恢复;4. 灾区生态环境恢复。
防灾减灾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及设施设备。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单位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落实本部门、本岗位的防灾减灾工作。
第三章防灾减灾措施第七条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八条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第九条定期检查、维护各类消防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条加强对重要设施设备的巡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一条在重要设施设备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防灾减灾。
第十二条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的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前,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如加固建筑物、清理排水设施等。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四条发生自然灾害时,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救援。
第十五条在应急疏散过程中,确保员工生命安全,有序撤离。
第十六条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迅速联系医疗部门。
第十七条对被困人员展开救援,确保其生命安全。
第十八条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第五章检查与考核第十九条定期对防灾减灾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十条对防灾减灾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部门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一条对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补充和完善。
地震应急管理制度
地震应急管理制度地震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灾害,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科学、完善的地震应急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地震应急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地震应急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在地震发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和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在地震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为实现这一目标,地震应急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优先抢救被困人员,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预防为主原则: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抗震设防等预防工作,提高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3、快速反应原则: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和物资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4、协同配合原则: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力量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5、科学救灾原则:依靠科学技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
二、地震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地震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等。
1、领导机构成立地震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地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研究决定地震应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2、工作机构地震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地震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等。
3、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武警、医疗、地震救援等队伍,加强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志愿者队伍,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
三、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应包括以下内容:1、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明确各级地震应急组织机构的组成、职责和分工,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地震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实施、评估和修订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减少损失;(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三)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四)协同联动,资源共享。
第四条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三)应急响应程序;(四)应急保障措施;(五)应急演练和培训;(六)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和修订。
第五条地震应急预案的评审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预案的合法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审。
第六条地震应急预案的备案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报送,备案内容包括预案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评审结果等。
第七条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二)制定应急响应程序,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序、高效;(三)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四)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八条地震应急预案的评估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内容包括预案的适用性、有效性、实施情况等。
第九条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估结果进行,修订后的预案应当重新评审和备案。
第十条违反本规定,未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规定实施地震应急预案的,由应急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自然灾难应急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干旱、泥石流、森林火灾等。
第三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抗结合;2.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3. 上下联动,协同作战;4. 科学决策,严格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建立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包括:1.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导小组;2.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3.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第五条各级组织职责:1.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2.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日常工作;3.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章应急准备第六条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 综合应急预案;2. 专项应急预案;3. 基本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队伍;4. 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演练。
第七条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以下工作:1. 制定和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2.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3.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4. 开展应急演练。
第四章应急响应第八条自然灾害发生时,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1. 立即报告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2. 采取紧急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 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赶赴灾区;4. 开展灾害评估,制定救援方案。
第五章应急恢复与重建第九条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开展以下工作:1. 救援受灾群众,确保基本生活;2. 修复受损基础设施;3. 开展灾后重建工作;4. 评估灾害损失,总结经验教训。
第六章应急保障第十条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要确保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经费、物资、技术和人才保障。
防洪、防汛安全管理规定(5篇)
防洪、防汛安全管理规定为了应对突发洪水、汛情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应急响应,防止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害,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生产现场的安全运行,根据氧化镍车间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应急准备1.应急组织的建立1.1成立氧化镍车间应急响应领导小组1.2确定应急总指挥、副总指挥和监督员1.3应急总指挥(车间主任)职责:1)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事故,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是否启动应急预案;2)组织应急人员在较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备进行操作、控制;3)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4)指导危险机械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动,与现场安监人员和关键岗位的员工密切配合,指挥危险场所人员撤离;5)与消防机构、气象部门、上级领导、以及集团公司安环部保持密切联系;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安排恢复事故影响区正常秩序,恢复生产;7)及时向材料公司和集团公司报告灾害情况;8)向上级领导部门传递准确信息。
1.4应急副总指挥(车间书记)职责:1)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执行应急响应具体工作;2)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应急过程指挥和响应实施;3)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应急人员的灾前演练及本预案的宣贯工作。
1.5应急监督员(安全员)职责:1)负责应急预案的全过程监督;2)负责洪水、旱情、气象信息的收集、获取;3)协助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组织应急人员的灾前演练及本预案的宣贯工作;4)有权制止应急过程中的违章行为;5)协助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执行应急预案响应;6)负责应急响应的全过程记录,向总指挥提供可靠的灾害信息报告。
1.6应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职责:1)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应急响应实施;2)负责应急人员的组织及其它劳动力的提供;3)负责组织、提供应急材料及所需工器具、机具。
防洪、防汛安全管理规定(2)是指为了防止洪水和汛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应对自然灾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制定健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是应对自然灾害的关键。
一、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的概念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是指政府为应对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其目的在于减轻灾害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的原则1. 预防为主。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防灾能力和减灾能力。
2. 综合治理。
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3. 分级管理。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
4. 救灾优先。
救治伤员,提供急需的物资和救援,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5. 救灾转型。
及时组织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三、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灾害监测预警体系(1)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气象、地震、海啸、洪涝、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
(2)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信息传递和发布,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
2. 科学防灾减灾措施(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抗震防灾和防洪工程。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人为破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3. 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1)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2)密切监测灾情,及时组织救援,向受灾地区运送急需物资和救援人员。
4. 灾后恢复重建(1)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救助。
(2)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修复被毁设施和基础设施,推动灾区经济的快速恢复。
5. 国际合作与援助(1)加强国际合作,开展联合救援和灾后援助。
(2)参与国际灾害救援机构的组建和活动,提升对外救援能力和水平。
四、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路径1.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2. 健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单位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单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单位防灾减灾工作。
2. 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灾减灾工作。
三、工作职责1. 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定和修订防灾减灾预案;(2)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3)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4)监督检查各单位防灾减灾工作落实情况;(5)处理防灾减灾突发事件。
2. 防灾减灾办公室职责:(1)组织实施防灾减灾工作;(2)收集、整理、分析防灾减灾信息;(3)编制防灾减灾工作计划;(4)组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5)协助处理防灾减灾突发事件。
3. 各部门职责:(1)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防灾减灾工作负总责;(2)各部门要按照防灾减灾预案,做好本部门的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工作;(3)各部门要定期检查、维护防灾减灾设施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四、防灾减灾预案1. 制定各类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的防灾减灾预案,明确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防灾减灾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灾害类型、发生概率、影响范围;(2)预警信号、预警级别;(3)应急响应措施;(4)人员疏散、安置方案;(5)应急物资储备;(6)应急通信联络;(7)信息报送。
五、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利用多种形式,如培训、讲座、宣传栏等,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3. 鼓励员工参与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监督检查1. 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单位防灾减灾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各部门要定期检查本部门防灾减灾设施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3.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七、奖励与处罚1. 对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灾害应急预案管理规定
灾害应急预案管理规定1. 引言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或人为事故,在发生时可能给社会、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应建立健全灾害应急预案管理规定,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展开应急响应。
2. 灾害应急预案的概念和作用灾害应急预案是一种制定和实施应急措施的正式文件,旨在指导灾害事件的应对和响应工作。
其主要作用包括: - 提前规划和准备,为灾害应急行动提供依据 - 统一指挥和协调,减少混乱和冲突 - 提高行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3. 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3.1 目标和原则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基于以下目标和原则: 1.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核心 2. 科学、先进、可操作性强 3. 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 4. 统一指挥和协调 5. 全员参与和责任分工明确3.2 编制程序和要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包括: 1. 研究、调研和评估 2. 制定编制方案 3. 内部评审和试行 4. 公示和征求意见 5. 正式发布和培训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包括: - 全面、系统地规划应对策略和行动措施 - 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更新 - 确保可操作性和时效性4. 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灾害类型和应急级别划分 2. 机构设置和人员组织 3. 应急资源准备和调配 4. 指挥体制和协调机制 5. 应急响应程序和流程 6. 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 7.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8. 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9. 应急演练和培训5. 灾害应急预案的管理和落实5.1 管理机制灾害应急预案的管理机制包括: 1. 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相关职能部门 2. 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 3.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4. 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5.2 落实要求灾害应急预案的落实要求包括: -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预案的要求做好组织和人员的培训 - 做好应急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更新 -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作和配合 - 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和强化公众应急意识6. 灾害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灾害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包括: 1. 监测和评价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2. 分析和研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 3. 修改和更新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措施 4. 开展应急演练和实战演练,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7. 结论灾害应急预案的管理规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求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高度重视,加强预案的编制、管理和落实。
全国综合防灾减灾规章制度
全国综合防灾减灾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国家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
第三条防灾减灾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灾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灾害严重程度最小、损失程度最少。
第五条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强化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六条加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
第七条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和应对能力。
第二章预防防范第八条各级政府要制定并实施全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第九条各级政府要加强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十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指导各类单位和群众做好灾害防范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政府要加强教育部门灾害防范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行为。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要配备必要的防灾减灾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救援能力。
第三章应急救援第十三条各级政府要组建专业救援队伍,提高救援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
第十四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确保救援行动有序、高效。
第十五条各级政府要加强预案演练和救援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十六条各级政府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保障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各级政府要对灾后恢复重建进行评估和规划,加快灾区重建工作。
第十八条各级政府要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帮助灾民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
第四章组织指导第十九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工作。
第二十条各地政府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第二十一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规范公司防灾应急组织的组建与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防灾应急组织的管理。
3. 职责
工场管理部负责防灾应急组织的统一管理。
4. 规定
(1) 防灾应急组织的组成
a. 公司防灾应急组织组成人数不少于总人数(不含外注)的10-20% ;防灾应急组织
人员分配参考附件《本公司防灾应急组织成员表》,每半年由工场管理部负责对防灾应急组
织的人员进行调整一次,并公布。
b. 公司防灾应急组织分为疏散引导组、义务消防队和外部辅助三个二级组成部分;其
中义务消防队又分为警戒组、灭火及应急处置队、工程抢救队;外部辅助又分医疗/ 后勤保障组、涉外及通讯联络组、环境评估组。
c. 疏散引导组和义务消防队设组长 /队长一名,其下的各组设组长1名。
(2) 防灾应急组织员资格条件
a. 身体健康,年龄18—45岁。
b. 具有一定安全和消防知识(需接受公司培训和考核) 。
c. 自愿服从公司有关培训、演练、灭火及其它救灾行动的安排。
(3) 防灾应急组织的培训安排
a. 培训/训练分为防灾应急基本知识、实战技能和本公司实际需要三个部分。
b. 义务消防每季进行不少于8小时脱产培训和训练,其它部分视需要酌情安排。
c. 主要由公司内部培训。
具体培训计划由工场管理部每年的年未进行编制。
(4) 防灾应急组织的职责
-负责公司各类突发灾害/事故的初期救援及现场处置。
-根据指令,及时疏散引导、清点进入本公司厂区的各类人员。
-负责搜索、营救、转运、初期处置各类突发灾害/事故中的受伤/受困人员。
-按照指令,实施对相关区域实施警戒,禁止人员经过/穿越警戒区域,并引导公
安消防救援车辆进入灾害现场。
-及时通报、广播实时风向、各类突发灾害/事故信息。
-根据指令向外报警、及时按照紧急联络图进行内部联络。
-及时检测各种有害气体浓度,以便查明毒气蔓延情况。
-及时关闭相关的雨水/事故阀门、以防止导致环境灾害。
-负责有毒化学物质的洗消和处理。
-负责电源、水源以及防灾应急器材等的后勤保障。
-尽可能控制危险源,同时要采取措施保护现场。
-在应急结束之后,对现场进行安全环境确认。
- 组织成员必须按时参加有关业务培训/训练、演练。
- 发现有关消防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并进行适当处理。
- 保管和保养好有关防灾应急装备和设备。
-其它相关的事项。
5. 相关文件
(1)《公司防灾应急组织成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