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藻类、菌类和地衣的观察

合集下载

分析沙漠地区生物结皮的发育更替状况-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分析沙漠地区生物结皮的发育更替状况-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分析沙漠地区生物结皮的发育更替状况-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全世界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占到陆地面积的33%~40%,在这些地区有限的水分承载力限制了大多维管植物的生存,然而生物结皮却能够广泛分布,甚至在一些地区占到生物覆盖的70%以上.生物结皮是由藻类、地衣、苔藓、真菌及异养细菌等生物组分胶结土壤颗粒在地表形成的一层易剥离的复合生物土壤层,它们在荒漠地区的土表稳定、营养改善、水分循环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生物结皮的生长发育也被认为是抑制沙尘、改善荒漠生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正是由于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及对荒漠环境独特的贡献,生物结皮在近些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生物结皮作为荒漠地区典型的生命存在形式,自身一直处在不断的发育演替过程当中.在结皮的发育演替过程中,根据优势种类的不同,一般将生物结皮划分为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藓结皮这3种主要的演替类型.藻结皮的优势类群为丝状蓝藻,但随着结皮的发育,地衣、藓类逐渐成为结皮表面的优势类群,结皮发育演替至地衣结皮或藓结皮.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结皮中生物群落结构不断变化,而不同的生物类群势必会影响结皮的生态功能.已有研究证实,不同发育演替阶段生物结皮在固碳、固氮效率、抗压强度、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然而目前对于导致结皮这些生态功能及理化特性方面差异的内在机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在结皮的发育演替过程中,微生物组成及生物量变化方面的研究非常缺乏.而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不同发育演替阶段生物结皮在生态功能、理化特性及各属性之间的差异.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区概况与样品采集试验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沙坡头地区(3732N,10502E,海拔1339m),处于阿拉善高原荒漠与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沙漠气候.该地区年平均气温9.6℃,平均降雨量为180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为40%,年平均蒸散量大于3000mm,主要集中在生长季节(5~9月).该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2.6ms-1,大于5ms-1的起沙风每年有200d左右.包兰铁路从这里经过,为确保铁路正常运行,从1956年开始该地区进行人工植被恢复.经过长期的演替,该地区目前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大量的生物结皮在沙土表面形成.实验所用结皮及流沙样品于2010年6月采集于沙坡头地区的人工植被恢复区,样品基本特征见表1.结皮及流沙样品用环刀和无菌铲采集后装于无菌培养皿中,Parafilm膜封口,所有样品快速运回实验室后一个月内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1.2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结皮中的光合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示.叶绿素a测定时,将同一样品分为两份,一份直接测定结皮中总的叶绿素a含量,另一份则先去除地衣叶状体和藓类茎叶部分,之后再测定其中的叶绿素a含量.测定时,样品先用研钵充分研磨,之后取1g左右土样加入10mL丙酮在4℃提取过夜,叶绿素a含量按照Carcia-Pichel等的三色公式进行计算.1.3优势藻类的直接观察鉴定结皮中优势藻类的确定利用结皮-水混合液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鉴定并计数.首先将结皮样品过150目筛,然后取0.1g过筛结皮样品加入10mL蒸馏水,混匀后在暗处放置12h.之后取0.1mL结皮-水混合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藻类的显微形态特征对其鉴定,同时计算各种藻的生物体积,计算方法参照文献的方法.1.4异养微生物数量的确定将结皮样本在无菌条件下过15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结皮样品用无菌水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的结皮-水混合液,混匀后在暗处放置12h.之后在每一稀释浓度的结皮-水混合液中分别取3份0.1mL 结皮-水混合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和高氏I 号培养基培养,用于培养结皮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培养细菌的平板置于37℃培养,培养放线菌和真菌的平板置于28℃培养.培养3~5d后进行菌落计数.1.5结皮理化特性测定结皮的理化特性包括含水量、质地组成(其中沙粒、粉粒、黏粒的直径分别为>0.05mm、0.005~0.05mm、<0.005mm)、有机碳、总氮及总磷含量按照文献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测定.结皮厚度用游标卡尺进行测定;结皮pH和电导率在结皮5℃1水土比浸出液中用YSI-Proplus型多参数水质分析仪进行测定;结皮K+、Na+、Ca2+、Mg2+、Mn2+含量在M3土壤浸提液中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1.6统计分析本研究中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中叶绿素a含量、藻类生物体积及异养微生物菌落数量之间的方差分析利用One-WayANOVA进行分析;藻类生物体积及异养微生物菌落数量与结皮理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用BivariateCorrelations进行分析.所有的数据分析在SPSS13.0软件上进行.2、结果与分析2.1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藻结皮以蓝藻为优势群落,尤其是丝状蓝藻,如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vaginatus)、爪哇伪枝藻(Scytonemajavanicum).藻结皮较薄,平坦、易碎,表面颜色较浅,藻类盖度一般>80%.地衣结皮中以胶质状地衣为主,如坚韧胶衣(Collematenax).地衣结皮厚度增加,表面较粗糙,表面颜色加深,地衣叶状体分布在结皮表面,且此时藓类很少出现,干燥时地衣最大盖度可达到80%,湿润时则覆盖整个结皮表面.藓结皮中以真藓和对齿藓为主,如银叶真藓(Bryumargenteum)、黑对齿藓(Didymodonnigrescens)等.藓结皮厚度可达到15mm,表面被地毯状的藓类植物体所覆盖,盖度有时可达到100%.调查显示该试验区生物结皮一般按照藻结皮地衣结皮藓结皮的模式进行发育演替.在一些情况下,藓类也可直接在藻结皮上萌发生长,从而从藻结皮直接演替到藓结皮(图1).2.2结皮中光合生物生物量变化作为结皮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光合生物是结皮有机碳的主要贡献者,在结皮的生长、发育、演替、恢复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同样发现,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结皮中的光合生物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图2).当把地衣的叶状体和藓类的茎叶部分去除后,结皮中的光合生物则仅剩下自由生长的藻类.由图2结果显示,自由生长的藻类在藻结皮、地衣结皮到藓结皮的演替过程中呈下降的趋势.然而尽管从藻结皮到地衣结皮,自由生长的藻类生物量有所下降,但总的藻类生物量却呈逐渐增加.这说明,当演替到地衣结皮阶段时,大部分藻类是以共生状态存在的,叶状体中的共生藻是光合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具鞘微鞘藻(M.vaginatus)在所有结皮类型中都是自由生长藻类群落中的第一优势种,其生物量(以结皮计,下同)最大可达到0.33mm3g-1,从藻结皮到藓结皮逐渐减少(P<0.05).爪哇伪枝藻(S.javanicum)在结皮中的生物量仅次于微鞘藻,为第二优势种.伪枝藻(S.javanicum)在藻结皮和藓结皮中的生物量均较低,在地衣结皮中的生物量较高,最大可达到0.13mm3g-1.念珠藻(其中一种:Nostocsp.)在藻结皮、地衣结皮以及藓结皮中的生物量都很低,大多情况其生物量都<0.02mm3g-1,但在地衣结皮中念珠藻(Nostocsp.)生物量却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演替类型(P<0.05),最高可达到0.06mm3g-1(图3).2.3结皮中异养微生物生物量变化3、种异养微生物在不同演替阶段结皮中的生物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图4),即从流沙到藻结皮,3种异养微生物的生物量都出现一次增加,之后到地衣结皮,它们的生物量又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后演替到藓结皮,3种异养微生物的生物量再次增加,而且它们的生物量均在藓结皮阶段达到最大值,细菌(以菌落/结皮计,下同)达到18105CFUg-1,真菌达到3.4105CFUg-1,放线菌达到16.5105CFUg-1.2.4结皮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结皮厚度、含水量逐渐增加,结皮质地中沙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粒、黏粒含量增加(表1).同时结皮中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也逐渐增加,各种离子在结皮土壤积累(数据未显示).通过结皮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分析发现,微鞘藻(M.vaginatus)生物量与结皮厚度及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伪枝藻(S.javanicum)、念珠藻(Nostocsp.)生物量都与pH呈显著正相关(P<0.05);细菌数量与结皮厚度、有机碳及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K+、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2).3、讨论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由于水分的缺乏大部分植被很难生存,而生物结皮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生态特性却可以在该地区广泛分布.在生物结皮发育演替的过程中,很多研究已证实蓝藻(尤其是丝状蓝藻)由于其对荒漠环境极强的适应性能够优先在沙土表面拓殖生长,并最先形成藻结皮.藻结皮代表结皮发育演替的初级阶段,但它们却能够通过改善表土微环境来增加晚期结皮物种拓殖生存的可能性,从而促进结皮的发育演替.在本实验中发现,沙坡头地区的生物结皮一般按照藻结皮地衣结皮藓结皮的模式发育演替,但在一些微环境条件下,藓类也可直接在藻结皮上萌发生长,从而从藻结皮直接演替到藓结皮.结皮的发育演替受很多周围微环境的影响(如土壤结构、类型,辐射强度,地形等),甚至由于一些资源条件的限制(如水分、营养等),会使结皮停留在某一发育演替阶段.在沙坡头地区,本实验研究发现总体上生物结皮在从早期的藻结皮向晚期的地衣结皮、藓结皮发育演替,而且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土壤质地逐渐改善,结皮表面特征也相应发生变化(如颜色加深、表面更加粗糙).这些变化一方面改善了结皮区域的土壤微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土壤微环境(如土壤营养、理化性质等)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结皮的发育演替.尽管整体上研究区域的生物结皮在不断向晚期阶段发育演替,但也有研究表明一些不利的因素仍可能致使晚期的结皮逆向演替到早期阶段(如干扰,长期的干旱、高温等).因此,即使在同一研究区域,由于微环境的差异仍可能导致不同的结皮发育演替模式,从而在同一区域呈现多种不同发育演替阶段的生物结皮.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光合生物量逐渐增加,因此结皮光合生物量被认为是评价结皮发育水平的一个良好指标.在结皮光合生物中,藻类、地衣、藓类在不同的结皮演替阶段成为结皮的优势类群.在演替初期的藻结皮中,地衣、藓类的生物量较低,主要的光合生物为具鞘微鞘藻(M.vaginatus)和爪哇伪枝藻(S.javanicum);但当结皮演替到晚期时,地衣、藓类逐渐成为结皮的优势类群,如地衣结皮中的坚韧胶衣(C.tenax)以及藓结皮中的银叶真藓(B.argenteum)和黑对齿藓(D.nigrescens).此时,地衣或藓类生物量显著超过藻类,占据结皮大部分光合生物量,但如果将地衣叶状体和藓类茎叶部分去除后,自由生长的藻类便是结皮中仅有的光合生物类群.本实验研究发现地衣结皮中(地衣盖度约70%~80%)自由生长的藻类生物量不到光合生物量的30%;藓结皮中(藓类盖度100%)藻类生物量还不到光合生物量的10%.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因此就藻类生物量而言,尽管本研究发现自由生长的藻类生物量从藻结皮到地衣结皮有所下降,但总的藻类生物量却明显增加.这就表明在地衣结皮中,大部分藻类是以共生状态存在的,地衣叶状体中的共生藻是光合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之后,随着结皮进一步向藓结皮发育演替,实验结果显示结皮中的藻类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藓类的出现,藻类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占据所致.然而由于藓类的出现,结皮厚度、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因此本实验中微鞘藻(M.vaginatus)生物量显示与结皮厚度及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另外,本实验中微鞘藻(M.vaginatus)生物量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逐渐下降,这也表明微鞘藻(M.vaginatus)胶结、捆绑土壤颗粒的作用逐渐被地衣、藓类所.伪枝藻(S.javanicum)和念珠藻(Nostocsp.)为固氮种类,它们在晚期地衣结皮中生物量的增加则可能是由于结皮发育演替对氮需求的增加所致.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表土微环境被逐渐改善,而各种土壤理化特性(如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等)又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发现异养微生物生物量(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随着结皮的发育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再次增加的趋势,而且在不同演替阶段结皮中的关系为:藓结皮>藻结皮>地衣结皮.与藻结皮相比,异养微生物生物量在地衣结皮中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大量地衣的出现所致.因为有研究报道地衣量的假根(共生真菌)不容易被培养,而这些假根也有可能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抑制其他异养微生物的生长.实验中细菌、真菌以及放线菌的数量都与总的异养微生物生物量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其中细菌数量的增加与有机碳、Na+含量的增加有关,真菌数量的增加与K+、Na+含量的增加有关(P<0.05).4、结论(1)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植被恢复区生物结皮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生物结皮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发育演替,从早期到晚期有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藓结皮3个主要的结皮发育演替阶段.(2)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结皮光合生物生物量逐渐增加.当藻结皮演替为地衣结皮时,结皮中虽然藻类生物量(包括地衣生的藻类生物量)增加,但自由生长的藻类(不包括地衣生的藻类)生物量却下降,此时大部分藻类处于共生状态;当藓类大量出现后,藻类的生存空间被占据,因此藓结皮中藻类生物量进一步下降.(3)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土壤微环境被逐渐改善,为异养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结皮中不同微生物类群生物量的变化一方面是对土壤微环境变化的响应;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结皮不同发育演替阶段生态功能的需求,这对结皮在荒漠地区的适应性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 2011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 2011

植物学〔下〕实验实验一、藻类植物〔一〕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代表植物,掌握绿藻门的分类特征。

二、实验内容: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新鲜材料或者装片观察以下内容: 1、衣藻:单细胞,二根等长的鞭毛,厚底杯形的载色体。

〔水封片或者永久装片〕 2、团藻:大型群体〔母群体、子群体〕,细胞的形态为衣藻型。

〔永久装片〕 3、水绵:〔1〕藻体的形态:不分枝的丝状体,单列细胞,带状的载色体,沿载色体中线罗列着一列球形的造粉核。

〔水封片〕〔2〕水绵的接合繁殖:梯形接合〔两条接合的丝状体及其接合管形似梯子〕。

〔永久装片〕 4、刚毛藻:具粗糙感,分枝的丝状体,载色体网状。

〔水封片〕 5、石莼:孢子体与配子体同形,均为片状体。

〔腊叶标本〕 6、轮藻:〔1〕藻体的形态:植物体直立,具分枝;注意观察:主枝、短枝,节、节间。

〔浸泡标本〕〔〕2卵囊、精子囊:皆生于短枝的节上,卵囊长椭圆形,生于短枝的上方;精子囊圆球形,生于短枝的下方。

〔水封片或者永久装片〕7、观察绿藻门的其它新鲜材料或者腊叶标本。

三、作业:绘图:1、衣藻细胞结构图,注明各个局部的名称。

2、水绵细胞结构图,注明各个局部的名称。

3、轮藻卵囊的外形图,并加图注。

注意!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材料;1三、实验用具:〔一〕用具;〔二〕试剂;四、实验内容及操作;五、实验结果:〔一〕观察结果;〔二〕绘图。

实验二、藻类植物〔二〕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代表植物,掌握蓝藻门、硅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新鲜材料或者切片观察以下内容: 1、颤藻:不分枝的丝状体,单列细胞,丝状体前端有颤抖现象〔先后运动,摆布摆动〕,注意观察其细胞中的中央质、周质。

区分:顶端细胞、体细胞,死细胞、别离盘、藻殖段。

〔水封片〕 2、念珠藻:外形为不规那末的胶质团块,具公共胶质鞘,细胞圆形,排成一行如念珠状。

区分:营养细胞、厚壁孢子、异形胞、藻殖段。

北中大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01基本实验-11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

北中大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01基本实验-11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

Lll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苏合香、血竭、五倍子等19种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冬虫夏草、茯苓、灵芝、猪苓、五倍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藻菌、树脂及其他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了解海藻、马勃、松萝、苏合香、乳香、没药、阿魏、安息香、血竭、海金沙、琥珀、青黛、儿茶、冰片、芦荟的性状鉴别要点。

原理(1)性状鉴定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药用标准或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的品种、纯度鉴定或粗略地估计其品质的优劣。

藻类、菌类和地衣类中药重点观察供试品的药用部位、形状、颜色等特征,并通过与基原鉴定结合的方法和植物分类学技术,确定其鉴别特征;树脂类中药重点观察供试品的形状、颜色和气味等特征,并通过与理化鉴定鉴定结合的方法分析其化学组成,确定其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其他类中药重点观察供试品的药用部位,根据来源不同结合性状鉴别要点,确定其鉴别特征。

通过对单味药性状特征的系统观察和描述,确定其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

(2)显微鉴定原理同前。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同前。

2)材料原植物蜡叶或液浸标本: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马勃,松萝。

药材标本: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马勃,松萝,苏合香,乳香,没药,阿魏,安息香,血竭,海金沙,琥珀,青黛,儿茶,五倍子,冰片,芦荟。

横切面永久制片:冬虫夏草子实体,五倍子。

粉末:茯苓,灵芝,猪苓,五倍子。

(2)试剂5%氢氯化钾溶液,余同前。

操作步骤(1)性状鉴定取药材标本,首先根据形状、颜色等确定其来源,然后分别按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描述。

(2)显微鉴定1)组织特征取组织切片,在低倍镜下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内含物的特征可在高倍镜下观察。

冬虫夏草子实体横切片:观察和描述子囊壳的形状及排列状态、子囊及子囊抱子形态等特征。

藻类菌类地衣植物的异同点

藻类菌类地衣植物的异同点

藻类菌类地衣植物的异同点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听起来像是一些科学课上的生物名词,但其实它们在大自然中可是各有各的奇妙之处。

先说说藻类吧,这小家伙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水中的小明星”。

它们是光合作用的能手,阳光一照,马上就开始“开工”,制造氧气,给水里的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像海藻那样的藻类,咱们可常见呢,海滩上、河边,甚至在超市里,都是它们的身影。

它们可是人类的好朋友,吃的、喝的,甚至护肤品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想象一下,海带汤一喝,立刻让人觉得满满的健康感。

再说说菌类,听名字就知道它们是个“特殊角色”。

菌类可是“万物皆可菇”的代表,土壤里的小精灵,分解腐烂的植物,回收自然资源。

蘑菇、酵母,这些都是它们的身边朋友。

菌类可不止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食材,它们还在药物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青霉素就是从青霉菌里提炼出来的,真是了不起!可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简直像是自然界的“生存战士”,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后是地衣植物,哇,地衣简直就是自然界的“混合体”。

它们可不是单独的植物,而是藻类和菌类的联合军。

地衣在树干上、石头上、甚至是大地上生长,真是无处不在。

它们的颜色、形状各异,有的像小毯子,有的像涂了颜料的墙,简直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地衣可以在贫瘠的环境中生存,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感到十分惊叹。

地衣与藻类相辅相成,既能利用光合作用,又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真是个多才多艺的家伙。

从形态上看,藻类和地衣植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藻类多是单细胞的,像小小的“微型工厂”,而地衣则是个复合体,二者共同合作,形成一个有趣的生态圈。

菌类就更是个单独的类别,虽然在外观上可能和地衣的某些部分有点像,但其实它们的生长方式和结构完全不同。

菌类往往是从土壤中吸取养分,藻类则是通过阳光和水分生存。

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

藻类在水中是个“水上运动员”,可谓无拘无束;而菌类一般是在土壤中安静地“埋头苦干”,负责自然的清理工作。

地衣则像个懒散的艺术家,随心所欲地装饰着它们的环境,给大自然增添了不少色彩。

第九章:藻类、菌类及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第九章:藻类、菌类及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虫体稍见环纹,表面 黄棕色或黄白色,头部 棕褐色,有的为双子座, 子座无不孕端,断面中 央稍明显灰棕色“一” 字纹(正品为“V”字纹)
第九章: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鉴定—冬虫夏 草
☆常见混用品 二、凉山虫草 虫体粗短,表面棕黑色, 环纹众多,被锈色绒毛, 子座长,大大超过虫体, 可达30厘米,分枝纤细 而曲折,子实体头部圆 满柱形或棒状。足不明 显。少数“草部”顶端 有分支。
第九章: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三、地衣类 地衣是植物界中一类特殊的植物,是由藻类和真菌混合组 成的高度复合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物体的大部分由菌丝体构成,多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 菌类则分布在复合体内部,聚合成一层或若干团,是单细胞的 或成丝状的绿藻或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菌类吸收水分及无机 盐供给藻类,并在干燥时保护藻的细胞不致干死。藻类进行光 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供给菌类作养料。他们间的关系是共生 关系。 按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壳状、叶状和枝状3种类型,含有地 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类和地衣淀粉等成分。本节 主要来自地衣类中药是松萝。
第九章: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鉴定—茯苓 ☆显微鉴别:粉末灰白色
1、菌丝团块:用水或稀甘油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 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遇水合氯醛试液逐渐溶化; 2、菌丝:用5%的氢氧化钾装片,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 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3-8微米,稀至 16微米。 ☆成分:含茯苓菊糖、茯苓酸、麦角甾醇、卵磷脂等。 ☆理化鉴别: ☆化学定性(茯苓多糖):取茯苓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 液1滴,显深红色。
栽培品:
云芝
第九章: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鉴定—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茯苓的干燥菌核入药。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PPT课件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
部分藻菌地衣类中药也被用作食品 添加剂,如黑木耳、石耳等,以提 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新药研发
抗肿瘤药物
免疫调节剂
研究发现,部分藻菌地衣类中药具有 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如灵芝三萜、虫 草素等,有望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
藻菌地衣类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免 疫调节功能,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相关 疾病,如灵芝多糖、虫草素等。
理化鉴定
总结词
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对中药材的成分进行分析,进行鉴别。
详细描述
理化鉴定是通过化学和物理手段对中药材的成分进行分析,如薄层色谱法、紫外 可见光谱法等,从而对其种类进行鉴别。这种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鉴定结果 ,但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和条件。
分子鉴定
总结词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材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进行鉴别。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 定ppt课件
目录
• 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 •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方法 •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
活性 •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应用与开发 • 藻菌地衣类中药鉴定的挑战与展望
01
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藻菌地衣类中药是指以藻类、菌类和地衣类生物为原料 制成的中药材。
抗病毒药物
针对当前抗病毒药物的紧缺,部分藻 菌地衣类中药也被研究作为抗病毒药 物的潜在来源,如灵芝提取物、冬虫 夏草等。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
随着对藻菌地衣类中药需求的增 加,其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因此, 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合理采收,
避免过度开采导致生态失衡。
人工栽培与养殖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藻菌地 衣类中药开始进行人工栽培与养 殖。这不仅可以保护野生资源,
还可以提高产量与品质。

藻类、菌类、地衣植物

藻类、菌类、地衣植物

3.甘紫菜(红藻门)
藻体为紫红色或紫蓝色的薄叶片状,广披针形、卵形 或不规则圆形,边缘有皱褶。基部圆形、楔形或心形。 生长于我国辽东半岛至福建沿海的礁石上,现大量人 工培养。
甘紫菜藻体入药能软坚散结,清热利尿,化痰。 主要用于治疗瘿瘤脚气 。
鹧鸪菜
又叫蛔虫菜、乌菜、石疤 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腹中虫积。驱蛔。化痰。消食。
(二)常见药用植物
1、葛仙米(蓝藻门)
又叫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地软、地木耳、地耳、田耳
藻体细胞圆球形,相互连接成弯曲不分枝的念珠状丝状体 ,许多丝状体集合成群,外被总胶质鞘。用藻殖段或厚壁 孢子进行繁殖。
厚壁孢子:营养细胞原来的壁变厚且贮有丰富物质所形成 的休眠期的孢子。
葛仙米以全植物入药。夏秋雨后采收,洗净,去杂质,鲜用 或晒干。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 产区。 功能与主治:清热,收敛,益气,明目。用于夜盲症,脱肛 ;外用治烧烫伤
采收
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 雪山采虫草 脚踩污泥淖 谁知罐中药 粒粒皆难找
功效
《本草纲目拾遗》: 味甘性温,益气秘精, 专补命门,功同人参。
性平,味甘。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清蒲松龄
冬虫夏草名副实, 变化生成一气通。 一物竟能兼动植, 世间物理信无穷。
据报道,全世界虫草属真菌约300种,我国 报道近90种,但冬虫夏草最具价值; 其它 类似虫草生长过程的真菌类中药有蝉花、真 菌竹黄、僵蚕。
特征
• 植物体构造简单,为单细胞、多细胞群体或 多细胞个体;
• 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 生殖器官是单细胞,配子结合成的合子或受
精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个体发育不经过胚 的阶段; • 大多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

菌类和地衣

菌类和地衣

二、菌类的系统位置
长期以来,由于真菌的细胞有细胞壁,所以归属于植 物界,也有人认为是藻类失去叶绿素而进化而来的。 后来,发现它们的细胞壁多数不具有纤维素,而是几 丁质成分,同时在一些低等的类型中多数具有鞭毛或 变形虫状,因此,有人认为它有可能是从原始鞭毛生 物进化而来的,主张把它们独立成为“真菌界”。 在魏泰克的五界系统中,将多细胞真核生物,根据其 营养方式,化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二、代表植物 发网菌属( 发网菌属(Stemonitis)
子实体:即孢子囊 子实体:
第三节 真菌门 (Eumycota)
典型的 异养生 物
一、真菌门的一般特征 真菌的细胞不含质体和叶绿素,是典型的异养植物。 其外部形态各式各样,但基本结构均是由分枝或不分枝的无 色菌丝(纤细的管状体)组成,所以它的营养体叫菌丝体。高 等真菌的菌丝体,常形成子实体。
代表植物:水霉属(Saprolegnia) 2. 代表植物:水霉属 无性生殖:游动孢子 孢子囊的层出形成 双游现象 有性生殖:菌丝顶端产生精囊和卵囊。精卵结合形成2n 的卵孢子
第二章
一、菌类概述

类(Fungi) Fungi)
是一类非绿色真核生物,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它们吸收或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最初出 现于距今4亿年的泥盆纪。其共同特征是:植物体没有 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 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腐生生活或寄生生 活,即异养生活。多数具明显的细胞壁,具有细胞核, 单细胞或菌丝状。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合子不发 育成胚。 真菌营腐生、寄生或共生生活。真菌与藻类共生的 复合体是地衣。真菌和细菌一样,是自然界有机物质的 分解者,是组成自然界物质循环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 节。

地衣植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地衣植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地衣植物的形态特征。

2. 认识地衣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3. 掌握地衣植物与菌藻共生关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地衣植物标本、显微镜、解剖刀、镊子、放大镜等。

2. 实验工具:实验台、记录本、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步骤1. 地衣植物标本观察(1)观察地衣植物的整体形态,记录其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用放大镜观察地衣植物的表面结构,注意观察其颜色、纹理、有无附属物等。

(3)观察地衣植物的生长环境,记录其生长地点、土壤类型、光照条件等。

2. 地衣植物与菌藻共生关系观察(1)用解剖刀轻轻刮去地衣植物表面的藻类层,观察菌丝体形态。

(2)用显微镜观察菌丝体结构,记录其颜色、形态、生长状态等。

(3)将藻类层重新覆盖在菌丝体上,观察共生关系是否恢复。

3. 地衣植物生殖器官观察(1)观察地衣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记录其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用放大镜观察生殖器官的表面结构,注意观察其颜色、纹理、有无附属物等。

(3)观察生殖器官的生长环境,记录其生长地点、土壤类型、光照条件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衣植物整体形态观察结果(1)地衣植物呈绿色、灰色、黑色、黄色等颜色,形态多样,有叶状、枝状、丝状等。

(2)地衣植物表面光滑或有皱纹,部分地衣植物表面有附属物。

(3)地衣植物生长在岩石、树皮、土壤等地方,适应性强。

2. 地衣植物与菌藻共生关系观察结果(1)菌丝体呈白色、黄色、棕色等颜色,形态为细丝状,生长旺盛。

(2)藻类层覆盖在菌丝体上,颜色鲜艳,光合作用旺盛。

(3)重新覆盖藻类层后,共生关系迅速恢复。

3. 地衣植物生殖器官观察结果(1)地衣植物生殖器官呈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颜色,形态多样。

(2)生殖器官表面光滑或有皱纹,部分生殖器官有附属物。

(3)生殖器官生长在适宜的土壤、岩石、树皮等地方,光照条件充足。

五、实验结论1. 地衣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颜色和生长环境,适应性强。

1低等植物(藻_菌_地衣)

1低等植物(藻_菌_地衣)

菌类植物举例
子囊菌亚门是真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门,全世界有2720属,近3万种,除少数低 等子囊菌为单细胞外,绝大多数有发达的菌丝,菌丝具有横隔,并且紧密结合成一 定的形状。子囊菌的无性生殖特别发达,有裂殖、芽殖、或形成各种孢子,如分生 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厚壁孢子)等。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内生子囊孢子,每个 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这是子囊菌亚门的最主要特征,除少数原始种类,子囊裸 露不形成子实体外,如酵母菌。绝大多数子囊菌都产生子实体,子囊包于子实体内。 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真菌,全世界有1100属,16000余种。都是由多细胞 的菌丝体组成的有机体,菌丝均具横隔膜。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产生两种形式不同 的菌丝:一种是由担孢子萌发形成具有单核的菌丝,这叫做初生菌丝。以后通过单 核菌丝的接合,核并不及时结合而保持双核的状态,这种菌丝叫次生菌丝。次生菌 丝双核时期相当长,这是担子菌的特点之一。担子菌最大特点是形成担子、担孢子。 在形成担子和担孢子的过程中,菌丝顶端细胞壁上生出一个喙状突起,突起向下弯 曲,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叫锁状连合,在锁状连合的过程中,细胞 内二核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由分裂到融合,形成一个二 倍体(2n)的核,此核经二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 裂,于是产生4个单倍体(n)子核。这时顶端细胞膨大 成为担子,担子上生出4个小梗,于是4个小核分别各 移入小梗内,共发育成4个孢子——担孢子。产生担 孢子的复杂结构的菌丝体叫做担子果,就是担子菌的 子实体。其形态、大小,颜色各不相同,如伞状、扇 状、球状、头状、笔状等。

共同特点:
植物体无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为单细胞,无胚形成,生活于水中 或潮湿环境中。 寄生、腐生或共生。植物体无光合色素(少数细菌有光合色素, 行自养)。 寄生: 从活的动植物体中吸取营养。 腐生: 从死的动植物体或无生命的有机质中吸取营养。 共生:互为有利。如藻类共生,构成地衣。

地衣植物观察实验报告

地衣植物观察实验报告

一、摘要地衣是一种由真菌和藻类或蓝藻共生形成的生物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地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形态结构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并探讨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地衣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以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地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 了解地衣植物的形态结构;3. 探讨地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4. 分析地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地衣植物样本、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蒸馏水、吸水纸等。

2. 实验方法:(1)观察地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将地衣植物样本放置在培养皿中,观察其生长状况,记录生长周期、生长速度等。

(2)观察地衣植物的形态结构: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地衣植物的形态结构,记录其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3)分析地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地衣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物、食品、工艺品等。

(4)探讨地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析地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探讨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地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种子发芽、生长、成熟和繁殖。

实验中观察到的地衣植物样本,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呈现出绿色或褐色,表明其已经进入生长阶段。

2. 地衣植物的形态结构地衣植物的形态结构多样,主要包括以下特征:(1)颜色:地衣植物的颜色多样,如绿色、黄色、灰色、黑色等,这与共生藻类的种类有关;(2)形状:地衣植物的形状各异,有块状、丝状、叶状等;(3)大小:地衣植物的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可达几十厘米。

3. 地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地衣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1)药物:地衣植物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2)食品:地衣植物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如地衣提取物、地衣粉等;(3)工艺品:地衣植物具有独特的纹理和颜色,可以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

藻、菌、地衣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二章讲义

藻、菌、地衣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二章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二章讲义第十二章藻、菌、地衣类中药藻类、菌类和地衣类均为低等植物。

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或菌丝体,分支或不分支。

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无中柱和胚胎。

第一节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一、藻类中药藻类植物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活方式为自养,绝大多数是水生的。

不同的藻类因含特殊的色素,使藻体显不同的颜色。

与药用关系密切的藻类主要在褐藻门、红藻门,少数在绿藻门。

绿藻多数生活在淡水中,极少数在海水中。

植物体蓝绿色。

药用的绿藻有石莼及孔石莼等。

红藻绝大多数生长在海水中。

植物体多数呈红色至紫色。

药用的红藻有鹧鸪菜、海入草等。

褐藻是藻类中比较高级的一大类群,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

植物体常呈褐色。

贮存的养分主要是可溶性的褐藻淀粉、甘露醇和褐藻胶,细胞中常含碘。

药用的褐藻有海藻、昆布等。

二、菌类中药药用部位主要为菌类的菌核、子实体或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这类中药称为菌类中药。

菌类一般不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

与药用关系密切的是细菌门和真菌门。

细菌是单细胞植物,无真正的核,如氯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

真菌是有细胞核的植物。

中药药用以真菌门为主,真菌类中药以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植物为最多。

子囊菌的主要特征是在特殊的子囊中形成子囊孢子来繁殖,如冬虫夏草、蝉花、竹黄等药用菌。

担子菌的主要特征是在特殊的担子上形成担孢子来繁殖。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如马勃、灵芝等;菌核,如猪苓、茯苓、雷丸等。

菌类中药常见的名词术语有:(1)菌丝组成真菌的每一根细丝或一个分枝叫菌丝。

(2)菌丝体组成一个真菌菌体的菌丝总称菌丝体。

(5)菌核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坚硬团块,为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当条件良好时能萌发产生子实体,如茯苓。

中药鉴定学-藻、菌、地衣类

中药鉴定学-藻、菌、地衣类

石莼、 孔石莼
鹧鸪菜、 海人草
多数生于海水中
红藻淀粉、红藻 糖 褐藻淀粉、甘露 醇、油类、糖类、 碘
绝大多数生于海 水中
褐色
海蒿子、 昆布
中药鉴定学
藻菌地衣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藻菌地衣类中药
海藻(Sargassum)
【来源】为马尾藻科(Sargassaceae)植物海蒿 子 Sargassum pallidum (Turn.) C.Ag. 或羊栖菜 Sargassum fusiforme (Harv.) Setch 的干燥藻体。 前者习称 “ 大叶海藻 ” , 后者习称 “ 小叶海 藻”。
菌核: 在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的时候,菌相互紧 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菌丝体组 织,如呈坚硬的核状体,则称为菌核。
在繁殖时共同形成的有一定性状和结构, 子实体: 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叫子实体。
子座: 容纳子实体的菌丝褥座叫子座。
中药鉴定学
藻菌地衣类中药
冬虫夏草(Cordyceps)
【来源】为麦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 )真菌冬 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e. 寄 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 Hepialus armoricanus oborthiir 幼虫的干燥子座和虫体。
中药鉴定学
藻菌地衣类中药
【性状】全体皱缩卷曲,黑褐色,被有白霜;质 柔韧,水浸后膨胀,肉质,粘滑;气微腥,味 咸。
中药鉴定学
藻菌地衣类中药
固着器
主干
叶 初生叶:椭圆形、 披针形 次生叶:线性、 条形 纺锤状、条状, 先端成气泡状
气囊
生殖托
海 蒿 子 羊 栖 菜
盘状, 多去除

藻类,菌类和地衣

藻类,菌类和地衣
繁殖
方式
1.营养繁殖:包括裂殖、形成藻殖段。
2.无性繁殖:产生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和厚壁孢子。
1.营养繁殖:藻体断裂2.无性繁殖:产生游孢子、静孢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3.有性生殖:同配、异配、卵配和接合。
1.营养繁殖:裂殖(低等)2.无性生殖:产生单孢子(2n)、四分孢子(n)、壳孢子(n)。3.有性生殖:卵式生殖。
真菌各纲特征比较
藻菌纲
子囊菌纲
担子菌纲
半知菌纲
菌体形态结构
单细胞或由无隔多核的菌丝组成。
少数原始种类为单细胞,绝大多数为具隔菌丝组成的菌丝体,可形成菌丝组织体。
全为有隔菌丝组成的菌丝体,而且有初生、次生菌丝体之分,后者是主要营养体,可形成菌丝组织体。
有隔菌丝组成的菌丝体。
细胞壁成分
有的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有的二者兼有。
放线菌
放线菌是细菌和真菌的过渡类群,其细胞为单细胞结构、丝状、无定形的核。其菌丝体构造和利用分生孢子繁殖又接近于真菌,只是真菌能进行有性生殖,而放线菌没有,菌丝又纤细(0.5-1.2 um)。
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生产菌,占2/3,如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便分化成孢子丝。孢子丝有杆形的、波浪形的、螺旋形的等,上面生有成串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菌丝。
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孢子减数分裂同型世代交替→异型世代1.菌体形态:微小单细胞(2-3um).有球菌、杆菌、螺旋菌(包括弧菌、螺菌)三型
2、细胞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有的还有荚膜、芽孢和鞭毛。细胞壁的成分为粘质复合物。内含物有肝糖、淀粉、脂肪、异染颗粒。
250属、1500多种,目前尚无一致看法。我国学者主张分为2纲:游孢子纲和圆子纲,常见代表种有:海带、马尾藻、鹿角菜属。

【精品】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实验实习实训大纲

【精品】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实验实习实训大纲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实验实习实训大纲适用专业:现代农艺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植物保护等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实验在生物科学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和环保等各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并且它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实验是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实验课。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以形象生动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开拓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与《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实验的突飞猛进密切相关。

因此,《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是《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提高《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求中职现代农艺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以下三种基本功:1.通过实验,增加感性认识,印证和强化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重要《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指标的测定方法及相关的仪器使用方法。

3.训练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和写作实验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前预习好实验指导的有关内容;掌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原理;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

上实验课时教师必需认真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要点,细心指导和演示操作步骤;学生应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并联系有关理论内容积极思考,力求理解每一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的意义;书写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字迹清楚、规范整洁、结果正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勤俭节约,安全有序。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
担子菌中有大量可供药食两用的种类
菌盖 菌褶 菌环 菌柄
内菌幕
伞菌子实体
菌盖
菌环 菌褶
菌柄
伞 菌 生 活 史
主要药用植物: 茯苓 Poria cocos (Fries) Wolf. 多孔菌科,寄生于赤松、马尾松等植物的腐
朽根部,菌核膨大,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 一,表面粗糙,呈瘤状皱缩,淡灰色或黑褐色, 内部粉质,坚硬,白色或稍带红色,由无数菌丝 组成。
子实体入药,滋补强壮
马勃
脱皮马勃 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 外包被薄,成熟时成碎片状剥落,孢体浅
烟色,有不育柄 。
大马勃 Calvatia gigantea (Bastsch ex Pers) Lloyd. 外包被膜状,成熟后成块状脱落,孢 体青褐色,几无不育柄 。
紫色马勃 Calvatia lilacina (Mont. et Berk.) Lloyd. 外包被薄而平滑,成熟后片状破裂, 孢体紫褐色,有长圆柱状不育柄 。
4.繁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孢子囊 产生 孢子 萌发 新个体 无性生殖
配子囊产生 雄配子 产生 合子 萌发 新个体 雌配子
有性生殖
二、主要药用植物:
1.葛仙米 Nostoc commune Vauch. 蓝藻门念珠藻科。藻体为片状或团块状的胶质
体,遇水膨胀。
胶质鞘
异型胞 厚垣孢子 营养细胞 厚垣孢子萌发
酵母菌是以形成子囊(ascus)和子囊孢子 (ascospore)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它 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各 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 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通过 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 核,每一子核与其附近的原生质一起,在 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后,就形成了一个 子囊孢子,而原有营养细胞就成了子囊。

中药鉴定学——藻 、菌、地衣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藻 、菌、地衣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藻、菌、地衣类中药细目一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藻类中药由藻细胞组成,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植物。

绝大多数行水生生活。

菌类菌类药材多为真菌。

真菌是由分枝或不分枝、有隔或无隔、有色或无色的菌丝组成的菌丝体。

真菌不含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异养植物。

真菌的生活方式有三种:寄生、腐生和附生。

通常情况下真菌的菌丝是很疏松的交织在一起的,但在生殖时或外界环境不良时,就会发生变化,形成以下几种结构。

子实体——高等真菌有性生殖时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结构,并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叫子实体。

子座——由菌丝形成的菌丝褥座,子实体在褥座上产生孢子。

菌核——是一种坚硬的核,是渡过不良环境的菌丝休眠体。

地衣类是植物界最特殊的类型,为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

是菌类的菌丝包裹着藻细胞形成的,共生体由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供给全体,菌类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细目二常用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来源(6种)主产地(2种)1.冬虫夏草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2.茯苓主产于安徽、云南和湖北。

采收加工(2种)1.冬虫夏草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2.茯苓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性状鉴别(6种)1.海藻(1)大叶海藻: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30~60cm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黏滑气腥,味微咸(2)小叶海藻:较小,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藻类、菌类和地衣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藻类、菌类和地衣类一些代表植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了解和掌握藻类、菌类和地衣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它们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显微镜,擦镜纸,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纱布,吸水纸。

2.材料:地木耳(浸泡材料),水绵接合生殖永久制片,团藻永久制片,海带、紫菜的盒装标本,紫菜孢子体(示精子囊和果孢子)横切永久制片,细菌三型永久制片,放线菌永久制片,黑根霉(生活或永久制片),青霉菌永久制片,蘑菇、猴头、灵芝、多孔菌的盒装标本,地衣三种类型的盒装标本,异层地衣横切永久制片。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

1、蓝藻门原核藻类地木耳
2、绿藻门观察水绵接合生殖制片,水绵为不分枝的丝状体,由一列圆柱形细胞连接而成。

每个细胞中有1条或几条带状叶绿体螺旋状悬浮于细胞质中。

叶绿体上有多个发亮的小颗粒蛋白核,细胞中央有一个大液泡和细胞核。

两条并列的藻丝之间发生接合生殖,相邻细胞侧壁产生突起,并接触,相接处横壁解体形成一接合管。

两条丝状体之间可形成多个横列的接合管,称为梯形接合。

发生梯形接合的细胞,其原生质体逐渐浓缩形成配子,一条丝状体中的配子以变形虫式运动通过接合管移入到另一条丝状体的细胞中,并与细胞中的配子接合形成合子。

这样原来的一条藻丝的细胞仅留下空壁,为雄性藻体;另一条藻丝的细胞形成合子,为雌性藻体。

3、红藻门
观察紫菜盒装标本,观察其外形和颜色。

紫菜多为紫红色,藻体多为一层细胞形成的叶状体,基部有一个小圆盘形的固着器。

另取紫菜精子囊装片和紫菜果孢子装片观察,可看到一些营养细胞经过分裂产生64个精子囊,规则地排列成4层,每层16个;另一些营养细胞转化为果胞,内有一卵,精子释放出来后与果胞中的卵结合形成合子。

合子不经休眠进行有丝分裂,产生8个果孢子,并规则地排列成2层,每层4个。

4、褐藻门观察海带标本,可见其褐色的孢子体由假根、带柄及带片组成。

仔细观察带片,注意没有孢子囊形成的区域和有孢子囊的区域的区别。

带片两面深褐色的斑块,就是具有孢子囊的区域。

取海带带片横切片或徒手切片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分为表皮、皮层和髓部三部分。

表皮为带片两面最外的1-2层细胞,排列紧密。

位于表皮内的多层细胞为皮层,靠外的几层细胞小,含有色素体,为外皮层。

在外皮层内方较大而无色的细胞为内皮层。

带片中央疏松的部分为髓部,由细长的髓丝和端部膨大的喇叭丝组成,具有输导功能。

(二)菌类植物
1、细菌门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
2、真菌门
(1)匍枝根霉的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馒头或面包培养基上的黑根霉,白色菌丝体上有一些黑色颗粒状孢子囊,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黑根霉作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假根、匍匐枝、孢子囊梗、孢子囊等部分组成,孢子囊内具许多黑色孢子。

注意整个菌丝体除孢子囊外,菌丝有无横隔?
(2)酵母菌的观察
观察酵母菌制片可见菌体为单细胞,卵形,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核不易见到,细胞质内含油滴。

处于营养繁殖时的母菌体还可见到芽体。

(3)青霉菌的观察
观察青霉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菌丝有无横隔?同时观察青霉扫帚状的分生孢子梗和成串的分生孢子为何种颜色?
(4)伞菌的观察
取蘑菇观察其子实体,可分菌盖、菌柄两部分,菌盖下有菌褶。

取一小块菌盖,做徒手切片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褶两侧表面有子实层,由担子和隔丝组成。

每一担子具4个担子梗,每个担子梗上有一个担孢子。

(三)地衣
观察壳状、叶状和枝状三种地衣的盒装标本,从形态上加以区分。

另取叶状地衣横切制片,可观察其结构包括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

四、作业
1.绘一段水绵丝状体的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2.试述地衣的基本构造及地衣中藻与真菌的关系。

3.根据观察材料,总结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