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重要方式,适度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功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过度的“融资饥渴症”,特别是在再融资市场上,存在着一些恶意再融资行为,由于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偏好股权融资,普遍存在“圈钱”冲动,并且随意改变资金投向,以及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等现象严重,这些行为严重扭曲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而详细地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对策。

标签:上市公司再融资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一、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

2007年,市场将其捧上”天堂”;而进入2008年,市场却将其打至”地狱”。

2007年,股指上涨96.66%,而这一年A股再融资却超过了2001至2006年六年的总额,高达3657亿元,更有一批公司因再融资而股价翻倍。

但进入到2008年,市场的再融资传闻却每次都准确地将股市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而不幸被传闻砸中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更是一泻千里。

2008年才过去了两个月,但就已有44家公司提出了再融资预案,涉及金额近2600亿元。

行业研究员对此表示,再融资是一把双刃剑。

在牛市中,增发是利好,成为投资者炒作的一个概念;而在熊市中,由于市场资金面本身就偏紧,如果上市公司频繁再融资,那么无异于杀鸡取卵。

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证券市场正式成立后,改制上市成为国企改革最有效的途径,证券市场也成为国有企业最主要的融资平台。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强烈的投资扩张冲动下普遍患上了“资金饥渴症”,再融资冲动心理越来越强,融资数量也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了一些公司相互攀比的不正常情况。

我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

我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

我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史上最⽜融资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案例分析⼀.案情介绍:在平安20多年得成长历程⾥,伴随着两次⼤型融资与两次引⼈瞩⽬得上市。

在08年进⾏再融资之前,总资产已经从最初得4500万元发展到7000亿元,现如今已经就是突破2万亿得总资产。

1994年摩根⼊股平安5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等于4亿元⼈民币),到2004年摩根集团获得20倍得回报;紧接着平安在赴⾹港上市前得2002年,⼜以每股6倍得溢价吸引了汇丰6亿美元(约合⼈民币50亿元)得投资,持股⽐例为10%;2004年6⽉24⽇,平安在⾹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发⾏价10、33港元,认购⽐例58倍,筹资超过165亿港元,创下当年⾹港IPO得新⾼;2007年3⽉1⽇,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挂牌。

中国平安开盘价就是50元,⽐发⾏价33、8元上涨了47%。

两次上市,总共筹集资⾦550亿⼈民币,这550亿⼈民币花哪了?2008年1⽉18⽇,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万股,分离交易可转债券412亿元,融资总额近1600亿元,创A股史上最⼤再融资。

1⽉21⽇,深成指暴跌920、46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得单⽇下跌点数。

上证综指当⽇也下跌266、08点,5100点与5000点两⼤关⼝接连被破,5、14%得下跌也为半年来最⼤跌幅。

据粗略计算两市⼀⽇蒸发市值近1、7万亿元。

中国平安得巨额再融资事件⾎洗股市。

⼆.背景知识:(1)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于深圳蛇⼝,就是中国第⼀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投资等⾦融业务为⼀体得整合、紧密、多元得综合⾦融服务集团。

公司为⾹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与601318。

中国平安就是国内最具控制⼒得⾦融控股集团,同时拥有中国第⼆⼤寿险与第三⼤财险公司,拥有国内最知名得保险品牌。

谁得“中国”平安:2002年10⽉8⽇,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例为10%。

史上最牛融资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pptx

史上最牛融资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pptx
据粗略计算两市一日蒸发市值近1.7万 亿元
史上最牛融资
8
并购计划猜想
1
将斥资600亿元收购汇丰控股5%股权
2
高度控股一家国外小银行,成为其据点
3
借机收购或者并购英国的保险业务
4
参股国内的银行
一家同时在A股和H股上 市的公司,中国平安为 什么仅选择在A股再融 资,还不同时选择在H 股再融资呢?
机构大规模逃离从07年 12月10日开始,机构在 29个交易日共卖出1.85 亿股中国平安,占流通 盘的23%,涉及金额193 亿元人民币。
史上最牛融资
14
放眼平安未来
7
3 2
WinEsBuSraITnEcSe SbEaOnk
iUnXvest
1. 把握中国未来金融业的发展 机会,将中国的业务做大
2. 谨慎开展全球资产配置
3. 集中精力,重点发展国内金 融业务
中国平安 PING AN
THANKS FOR COMING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0.8.58.5.202011:0311:03:10Aug-2011:03
史上最牛融资
3
融资即是一个企业 的资金筹集的行为 与过程
融 资
再 融

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 通过配股、增发和发 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 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 直接融资
史上最牛融资
4
“滚滚热钱”流入平安
平安引入资本历程
摩根入股:原始扩张 与内部革新——1994 年,摩根士丹利和高 盛投资平安5000万美 元(按当时的汇率相 当于4亿人民币),到 2004年,摩高集团获 得了20倍回报

平安公司再融资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平安公司再融资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摘要2008年中国平安公司再融资时间掀起一波关于着再融资的讨论,主要探究关于平安公司再融资存在的弊端和改进方法。

平安公司是一家不错的上市公司,且公司发展总体向好,但是,其再本次融资中选择的时机,融资数量,融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了其再融资的失败,证券市场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其经理人的道德规范,随着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平安公司的再融资也将会不再困难,企业和证券市场也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平安公司;再融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AbstractPingAn of China in 2008 set off a wave of refinancing the time the discussion on there financing, the main re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to explore the drawbacks and improvements.At present, China generally is favorable refinancing market, but management need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strengthen the ethics of corporate manager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theory and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re-financing the research will be increasingly valued by the people and businesses and the securities market will be sustained and healthily develop.Key words: China PinAan; Refinancing; Stock market; Listed companies目录1.引言 (1)2.再融资概述 (2)2.1再融资的性质 (2)2.2再融资的方式 (2)3.平安公司再融资的基本情况 (3)4. 平安公司再融资失败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4)4.1再融资的市场前提 (4)4.2再融资后对股东的回报 (4)4.3再融资后的资金投向 (5)4.4再融资的方式和融资结构 (5)4.5再融资动机 (6)4.6企业经理人道德 (6)5.针对平安公司再融资的对策 (7)5.1充分研究再融资前市场大环境 (7)5.2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7)5.3再融资的用途明朗化 (8)5.4改进再融资方式优化再融资结构 (8)5.5加强信息披露,增强投资者信心 (9)5.6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经理人道德 (10)总结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1.引言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由于资金需要,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的行为。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案例的财务分析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案例的财务分析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案例的财务分析作者:底阳阳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16期摘要:中国平安集团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是目前我国金融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案,是我国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标志性事件,更是保险并购银行的一种新型金融控股集团的勇敢尝试。

本文在介绍并购参与双方后对此次并购事件进行了财务指标分析,发现:主并方中国平安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稳健,成长能力增强,被并购方深圳发展银行在保持比较稳健的盈利能力的同时,风险抵御水平上升,偿债能力增强,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和稳定,成长能力增强;随后分析了保险并购银行所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所面临的风险以及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此次并购交易给我国金融市场上未来的混业并购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国平安深发展并购财务分析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金融业实施混业经营将成为我国乃至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并购是混业经营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给股东带来收益,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带给金融界巨大震撼,本文对此进行财务剖析,探索此次交易给我国金融界并购行为带来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一、并购参与方基本情况简介(一)并购方:中国平安集团。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股票代码:601318)于1988年3月在深圳蛇口成立,从事财产保险业务,随后开展人寿保险业务;1996年扩展到投资行业,经营证券信托业务;2003年收购平安银行,进军银行业,初步形成三大业务格局。

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增长和业务扩张,中国平安成为集保险、投资、银行三大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二)被并购方:深圳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发展,股票代码:000001)是我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和上市的商业银行。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深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多家分支机构,并在北京、香港设立代表处。

2004年深发展成功引进美国新桥投资集团这个国际战略投资者,成为国内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

经理人私利、股权再融资偏好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的分析

经理人私利、股权再融资偏好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的分析
股权再融资偏好。 岳续华(0 7 建立理论模 型证明 了控股股东通过股权再融 资可 以大大提高其控制权收益。 20 ) 控制权私人利益的解释
与我 国证券市场的现实状况 比较吻合 , 但并不能解释对于像 中国平安这种股权较 为分散公 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行 为。20 0 7年中国 平安公司年报显示 , 中国平安 公司的股权结构 比较分散 , 一大股 东汇 丰保 险控股有 限公 司的持股 比例为 8 3 第 二大股东香港 第 . %, 4
二 、 市公 司股 权 再 融 资 偏 好 的动 因分 析 上
( 啄序理论观 点 根据 Myr 和 Ma n(9 4 的啄序理论(ekn 一) es j f18 ) l pc i g—odrhoy , re er)企业再融资首选 内源融资 ( t 留存收益 )然 ,
后再 考虑外源融资 , 其中又以债务融资优先 , 而把股权融资作 为最后的选择 。 这一“ 融资规律” 在西方 发达 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 西方 国家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源融资比例 , 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 债务融资所 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 多。 ( ) 二 股权再融资低成长解释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悖 , 对股权融资呈现出强烈的偏好。 对这一现象国内 学者的看法各异 。 一部分学者将股权再融资偏好归因于股权再融资的低成本 。 黄少安 、 张岗(0 1 研究 了我 国上市公 司股权融资偏 20 ) 好问题 , 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大大低于债权融资成本 , 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 陆正飞和叶康涛(0 4 认为 , 20 ) 股
对 于股 权 较 为分 散 的 上 市 公 司 , 理人 私 剩 是 其 股 权 再 融 资 偏 好 的 根 本 原 因 经 由 于缺 乏有 效 的 监 管制 度 . 经

中国平安并购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并购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驶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KEx2318)上市,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601318)上市。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三、富通集团简介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

四、背景分析此次收购机会的出现,是富通集团首先抛出了橄榄枝。

在加入财团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富通集团计划在对荷兰银行资产重组的同时,积极拓展亚洲市场,从而主动提出了希望引入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意向。

在海外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中国平安,便成为其首选的合作对象之一。

富通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并早已建立银保综合金融平台,这与正致力于建设综合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极为类似。

富通集团在银保综合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将为中国平安带来很大帮助。

对于平安和富通集团将来的合作路径,平安和富通高层昨日均透露了有关信息。

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富通集团就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交叉销售等形式由富通向平安传授相关技术与知识。

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

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由NEWBRIDGE任选一种:第一种方式,即以支付现 金114亿元人民币的方式认购标的股权;或者中国 平安以向NEWBRIDGE发行约2.99亿股自身H股的方 式支付,即换股收购。最终,新桥集团经过权衡选
择了后者。
2010年6月28日,深发展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定向增 发股票的申请得到了国证监会的批准,非公开发 行股份的数量约为3.8亿股。根据约定,认购价 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深发展股票平均交易 价格的100%,即18.26元/股。该次发行募集资 金量约为人民币69.31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 后募集资金额约为人民币69.07亿元。平安寿险 以现金认购本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净额部用于 补充深发展资本金。平安寿险本次认购的深发展 股份为限售股,自认购份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 得向除法律允许的关联方以外转让。
中国平安将获得深发展股份约5.20亿股。中国平安公告认购 NEWBRIDGE所持的深发展股份日期在2010年5月6日,该日前20 日在A股证券市场交易均价来确定作为估计股票价格的标准,深 发展平均价格20.65元/股,中国平安平均价格为48.85元/ 股。按此标准测算,认购的深发展股份价值估计约为107.47亿 元,提供选择的中国平安股份价值估计约为146.10亿元。
此外,中国平安为这次并购提供了丰厚的 报价,比如,所对NEWBRIDGE所持深发展股权 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近36%。综合各方面考虑, 可以说NEWBRIDGE转让深发展股权悬念不大。
(一)中国平安与NEWBRI DGE交易对价
中国平安认购NEWBRIDGE所持深发展股份提出了两种 供NEWBRDGE选择的方案: 1、全部以现金方式支付人民币114亿元; 2、中国平安以向NEWBRIDGE发行约2.99亿股H股的方 式支付,即换股收购。

机构投资者持股选择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平安再融资为例

机构投资者持股选择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平安再融资为例

机构投资者持股选择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平安再融资为例于晓忆杨鹏辉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对两类股东的利益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及壮大,在面对大股东利益侵害时,机构投资者由于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和较多的股权份额,在一损俱损的情况下对大股东的侵害行为进行制约和监督,并且对我国资本及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利益冲突持股选择大股东代理一、引言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代理冲突对公司治理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如美尔雅、杭萧钢构等事件,对投资者造成误导,对公司造成日趋严重危害。

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主要是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

随着股权分置的顺利完成以及投资者力量的不断壮大,如何有效解决控股股东对机构投资者的代理冲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正成为学术界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平安再融资为例来研究在控股股东代理背景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选择及影响效果,找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

二、机构投资者持股选择及其影响─基于平安再融资唐跃军等人(2008)基于不同的治理战略,得出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对信息披露的方面和内容具有不同的选择偏好。

李维安(2008)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上市公司代理成本。

从总体上讲,目前对机构投资者研究中,对我国特殊制度环境下产生的控股股东强势地位的研究结论难以让人完全信服,更缺少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开展的研究,不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对我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有一定偏差,且很难找到有效协调两类股东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法。

1.案例背景及事件回顾。

2005年底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传统大股东随着手持的“非流通股”的解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股大股东。

使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的利益冲突更加激烈。

中国平安融资问题剖析

中国平安融资问题剖析

中国平安融资问题剖析作者:任雅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期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和再融资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本文就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列简称中国平安)为例研究其融资问题。

关键词:中国平安再融资;股权融资偏好;债券融资一、中国平安融资偏好分析中国平安在成立之初通过其他应付款来进行外部融资,中国平安的其他应付款为暂收款,从属于流动负债项目。

2005年和2007年先后在香港H股、上证A股上市,分别筹集资本143亿港元和人民币388.7亿元。

随着中国平安股票上市后公司市值大增,中国平安具备了银行关于借款的诸多条件,因此,各大银行等借款机构也开始向中国平安投出橄榄枝,所以从2006年开始直至2013年中国平安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增加,而其他应付款逐渐减少甚至减至0元。

自从中国平安先后在H股和A股上市以来资产负债率都很高,要高于保险行业中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

其中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其他应付款三项,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始于2006年,即开始于公司H股上市之后,公司的短期借款为信用借款,而长期借款为企业向银行借入的以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为主要形式的抵押及质押贷款。

中国平安再融资时遵循的融资偏好为:“外部债务(偏好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为主要形式的债权融资,对于债券融资兴趣冷淡,同时也频繁使用股权融资方式)到内部融资”的融资顺序。

可以看出这与“新优序融资理论”的融资顺序不相符合。

二、中国平安股权融资偏好原因分析(1)中国平安所处的行业特点是决定其以负债为外部债权融资偏好的主要形式的的根本原因。

中国平安从属于保险业上市公司,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保险公司在吸引客户投保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做后盾,因此,一直以来保险公司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但由于保险公司发展过程中进行内部积累时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从保险行业具体到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作为保险企业的龙头企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很多险种,因此,公司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保证其业务发展。

财务管理理论与应用_06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理论与应用_06融资决策
间接融资。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融通资本。主要有银行借 款、租赁等。
三、企业融资的渠道与方式
(一)融资渠道:企业取得资本的来源或通道,即资金从 哪里来。
1.银行信贷资金——企业主要资金来源 ①商业性银行。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商业贷款。 ②政策性银行。提供政策性贷款。
2.其他金融机构资金 3.其他企业资金 ——企业重要资金来源 4.居民个人资金 5.国家资金 6.企业自留资金
一、企业融资的动机
1.扩张性
会计基本等式?
导致:企业资产总额和融资总额的增加。
2.偿债性。借新债还旧债。
◆调整性偿债融资。使资本结构更加合理。
◆恶化性偿债融资。被迫举债。
3.混合性。企业既扩大生产规模,又偿还部分旧债。
二、企业融资的分类——4种
掌握: 概念、用途、来源
1.按所筹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
即:230000-109000-115000=6000
资金总额- 负债 - 内部融资=外部融资
2.根据销售增加额确定融资需求—方法2 思路:①根据销售增加额预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 加额;②确定融资需求。
上例: 资产占销售额的比重为60%,负债占销售额的比重为18%,即
每增加100元销售收入,必须增加60元的资金占用,但同时也增 加18元的资金来源(随销售额的增加而自动增加),即还剩下 42%的资金需求,为(250 000-200 000)×42%=21 000元;
式中:I—贷款利息;M—贷款本金;M-I—借款人实际得到的资金 数 额;N—1年内贷款次数或利息支付次数。
例:某贴息贷款额10000元,1年,利率12%。则: 预先扣除利息=10000×12%=1200元 借款人获实际贷款=10000-1200=8800元 实际利率=[1+1200/(10000-1200)]1-1=13.64%

基于平安并购深发展的案例分析

基于平安并购深发展的案例分析

CAR(-1,1)
公告前后一天累计超额收益率 3.3358%
CAR(1,30)
公告后一个月累计超额收益率 10.2798%
CAR(-20,20) 公告前后各20天累计超额收益率 3.1412%
CAR(-30,30) 公告前后各一个月累计超额收益率 6.2433%
资 本 市 场 的 经 验 证 据
路漫漫其悠远
文献综述 案例背景 动因分析 经济后果 案例思考
股价走势分析
超额收益率分析
沪深300、平安日收益率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变动情况
财资 务本 指市 标场 的 变经 动验 趋证 势据
3.37%
中国人寿 31.04 26.24
-15.46%
26.02 25.22
-3.07%
22.41 21.55
-3.84%
资 本 市 场 的 经 验 证 据
路漫漫其悠远
文献综述 案例背景 动因分析 经济后果 案例思考
股价走势分析
超额收益率分析
窗口期为(-4,4)的超额收益率汇总表
日期
沪深300 沪深300 平安日收 预测正常 日超额收 指数 收益率 益率 日收益率 益率
保险代理人人均产能(单位:元)
路漫漫其悠远
文文献献综综述述 案案例例背背景景 动因分析 经经济济后后果果 案结例论思建考议
平安的交叉销售渠道贡献(%)
业务
2007 2008 2009 2010 年年年年
产险业务 保费收入 13.1 14.3 14.5 13.7
企业年金 受托业务
3.7 13.2 7.5 15.1
市场企业业绩能分力理析论理论 企业战—略—理事论 件研究法
文文献献综综述述 案案例例背背景景 动因分析 经经济济后后果果 案结例论思建考议

关于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

关于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

关于中国安全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安全保险全称为中国安全保险集团股分,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效劳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 年总部位于。

富通(Ageas)是国际保险公司,拥有超过180 年丰富保险经历,位列欧洲 20 大保险公司之一。

业务集中于占全球保险业最大份额的欧洲及亚洲巿场,旗下设四个分部为比利时、英国、欧洲和亚洲,并透过全资拥有附属公司及与各地强大的金融机构结成的火伴网络,效劳全球。

一、并购简介收购方为中国安全,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被收购方为富通集团,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

收购事件发生于 2022 年 11月 29日,成交价格为累计投资人民币 238.74亿元。

2022 年 11月 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安全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 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置欧洲富通集团 Fortis Group 9501 万股股分,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 4.18% ,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

这一收购名噪一时,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的经典创新。

2022 年被认为是亚洲国家的"出国年〞。

当时的美国次贷危机尚未完毕,并且市场仍有对其 "愈演愈烈〞之势的预期。

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 2022 年 9月 29日宣布联合出资 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下属富通银行49的%股权。

随后荷兰政府、比利时政府及法国巴黎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投票擅自售出了富通旗下的局部业务。

通过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的资产就惟独国际保险业务、构造化信用资产组合 66的%股权以及现金。

这样大名鼎鼎的富通集团就由被誉为 "银保双头鹰〞的国际知名企业解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其盈利潜力一下子就有天上掉到地上。

中国平安“千亿再融资案”获股东高票通过

中国平安“千亿再融资案”获股东高票通过

中国平安“千亿再融资案”获股东高票通过作者:谈佳隆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09期3月5日上午10点,中国平安(601318.SH)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深圳市观澜镇平安金融学院召开。

主要议题就是备受市场关注的“千亿融资方案”,即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再融资方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第一现场观察到,与众多中国平安中小股东愿意站在媒体面前抒发不满相比,更多的机构股东选择了“沉默”,而在这种“沉默”的背后,他们做出了投“赞成票”的选择。

当日18点22分,在比原定公布投票结果推迟两小时之后,融资方案已获得“高票通过”的结果才予以公布。

当晚中国平安发布的正式公告显示,临时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和《关于公司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议案》,各项议案赞成比例分别超过92%和93%。

其中,A股类别股东会议对两议案赞成率分别超过90%和91%,H股类别股东会议的赞成率均超过97%。

这样高比例的通过,意味着中国平安的大股东均对遭市场非议的“千亿融资”计划表示了赞成,并对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长远战略规划“马首是瞻”。

平安高管集体出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在中国平安方面,董事长马明哲、总经理张子欣等七位集团高管均出席了本次会议,而作为大股东代表的汇丰集团总经理兼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冬胜也前来参加。

在整个会议期间,作为会议主持人的马明哲回答了股东提出的所有尖锐“质疑”。

而在休会期间,也有众多中小股东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对该项融资方案的不满。

中小股东的看法不少,有的认为,此次再融资规模太大,给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导致中国平安股价此轮大幅度下跌;也有的认为,作为一项如此大规模的融资,平安高层应该向投资者阐明意图;更有股东认为,平安管理层太“自以为是”了,不能因为公司业绩看好,想圈多少钱就能圈多少钱,忽视了市场的资金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一.现状综述(一). 行业与市场发展动态1.保险行业现状分析(1).我国保险行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无论是行业的规模,保险市场主体的数量,还是各类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无论是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还是保险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国内寿险市场的六巨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和泰康人寿,占据寿险市场80%的份额;国内保费规模最大的七大标杆地区——广东、江苏、四川、河南、山东、北京和上海,囊括45%的保费收入。

(3).2006-2015年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创新低和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创新高时期,也是我国建立覆盖全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关键时期,商业保险在承担社会管理功能的同时将得到飞跃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

1/ 172.发展前景(1).现在我国国营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养老问题仍靠国有经济。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解决养老问题应是多层次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及早解决养老的问题。

(2).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3).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但是却给保险业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在这个百废待兴的节骨眼上加大增员数量,提高展业效率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4).目前寿险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住房和物价,而医疗保障的问题已排在第一位,我国12亿多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客观上也需要人寿保险来解决。

我国现在城市95%以上有15岁以下子女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少儿人寿保险备受青睐;截至201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3%,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而按照联合国统计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牛融资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案例分析一.案情介绍:在平安20多年的成长历程里,伴随着两次大型融资和两次引人瞩目的上市。

在08年进行再融资之前,总资产已经从最初的4500万元发展到7000亿元,现如今已经是突破2万亿的总资产。

1994年摩根入股平安5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等于4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摩根集团获得20倍的回报;紧接着平安在赴香港上市前的2002年,又以每股6倍的溢价吸引了汇丰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投资,持股比例为10%;2004年6月24日,平安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发行价10.33港元,认购比例58倍,筹资超过165亿港元,创下当年香港IPO的新高;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挂牌。

中国平安开盘价是50元,比发行价33.8元上涨了47%。

两次上市,总共筹集资金550亿人民币,这550亿人民币花哪了?2008年1月18日,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万股,分离交易可转债券412亿元,融资总额近1600亿元,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

1月21日,深成指暴跌920.46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下跌点数。

上证综指当日也下跌266.08点,5100点和5000点两大关口接连被破,5.14%的下跌也为半年来最大跌幅。

据粗略计算两市一日蒸发市值近1.7万亿元。

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事件血洗股市。

二.背景知识:(1)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具控制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同时拥有中国第二大寿险和第三大财险公司,拥有国内最知名的保险品牌。

谁的“中国”平安:2002年10月8日,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为10%。

汇丰集团成为平安第二大股东。

2004年6月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又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行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

2005年6月,汇丰以81.04亿港元(每股13.2港币,较当日香港二级市场溢价9%)的价格,增持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9.91%,将汇丰持有的平安股份增加到19.9%。

中国平安正式进入“汇丰时代”。

现在汇丰更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首。

(2)融资与再融资: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

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

融资分类: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最典型的直接融资就是公司上市。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

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

三.案例分析:两次上市,平安共筹集资金550亿元。

这些资金是如何用的?平安内部人员给出的解释是:给旗下各子公司补充资本金用掉一些资金;发展平安银行,在平安银行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并用来提高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用掉一大块资金;在海外收购富通集团流通股权用掉200亿港元,后来又收购了富通集团旗下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两项共花费约440亿元人民币。

中国平安当时的资本金已够未来3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如果是全资控股,平安可以收购3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如果是相对控股,可以最多收购6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巨额融资估计将用于某个特定的兼并收购项目。

上边的背景介绍里头,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平安可以说是外资控股的公司。

汇丰银行通过 A股及H股共持有中国平安48.8%的股权,而我们国家控股仅为7.4%,就算加上其它国内公司的持股,也仅仅30%左右,了解清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知道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不仅仅是“圈钱”这么简单了。

为此我们给出了中国平安的并购猜想:·其一,将斥资600亿收购汇丰控股5%股权。

·其二,已在海外物色好一家小银行,将在A股募集资金之后对其高度控股,成为中国平安海外业务的拓展据点。

·其三,可能收购英国保险巨头保诚集团。

·其四,可能借机并购英国保险机构英杰华集团。

·其五,可能参股国内银行。

中国平安如此规模的再融资方案,竟然没有给出具体的资金使用项目,这不禁引来一片质疑之声:质疑一:为何只向A股投资人要钱?一家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中国平安为什么仅选择在A股再融资,还不同时选择在H股再融资呢?质疑二:会不会开一个圈钱的坏头?如果平安再融资获批,那么中国人寿、中国远洋、中国石油等大盘股都可以依葫芦画瓢,我国股市将会变成公司的“提款机”。

质疑三:机构为何能“未卜先知”?机构大规模逃离从07年12月10日开始,机构在29个交易日共卖出1.85亿股中国平安,占流通盘的23%,涉及金额193亿元人民币。

质疑四:平安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从股价看,股价暴跌,中小投资者多数被套。

从分红看,07年前三季度收益116亿,要10多年才能回馈投资人2000亿元。

“中国”平安的再融资为何令广大股民和机构投资者如此不安,以至于最后以失败告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上市不到一年即巨额再融资。

1400亿元是什么概念?比中石油的668亿元和中国神华665.8亿元IPO的总和还多,是A股2007年IPO总和4771亿元的三分之一。

“中国”平安2007年3月1日上市,IPO募资近400亿元,而这个数仅是再融资的零头。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上市公司都像这样巨额再融资,市场的钱再多也会被抽干。

其二,投资者没有忽略其限售股解禁压力。

“中国”平安的解禁规模高达31.2亿股。

三季报显示,中国平安流通A股8.05亿股,以此计算,3月1日将出现流通股规模4倍于目前的一个“新平安”。

其三,报告没有具体公布再融资用途引起市场注意。

报告称“为了适应金融业全面开放和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公司实力,为业务高速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公司拟申请增发A股”,平安本次增发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后续的大规模收购。

但毕竟没有公布具体的再融资项目,投资者失去投资方向。

其四,技术上空头趋势明显,投资者望而却步。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中国”平安走势一直疲软。

上证指数分别于去年11月底和12月中旬探到4800点左右低点,其后回升,1月11日已经反弹到接近5500点。

与此对照,“中国”平安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其五,只在A股再融资,不向H股融资的做法,引发市场猜测。

投资者担心,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高价融资,在H股市场低价增持,利用巨大的价差“套现”的操作成为“常用手法”。

四.总结与启示:中国平安再融资事件的经验教训:1. 再融资的推出时机欠考虑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要根据市场的状况,审慎考虑再融资的时机。

2. 再融资的规模过大再融资应该融多少,这里面不仅有利益的问题“度”的问题。

应该说,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根据公司拟定的资金使用项目的资金需要量来确定。

此外,再融资规模的确定也要考虑到投资者的利益和股市的健康发展。

3. 再融资方案超出市场承受能力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要考虑市场的承受力和广大中小投资者合理合法的利益需求。

再融资不仅要有利于上市公司,而且要有利于投资者,更要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否则再融资就很难得到投资者的响应和市场的认可。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中国平安事件对于其他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启示,并引以为戒。

1. 上市公司在推出融资方案的时候,应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时,要在充分考虑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市场情况慎重虑再融资的时机、规模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并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完成操作程序。

2. 上市公司要加强与股东以及社会媒体的沟通中国平安在抛出巨额再融资方案时,不仅没有确定的投资项目,没有确定的资金需求,甚至连募集资金的用途也对公众三缄其口。

这使得市场上的股民纷纷给平安扣上“恶意圈钱”的罪名。

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对促进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3. 上市公司应考虑中国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和市场反应中国平安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市场上大量大小非解禁之际,推出其巨额融资计划,忽略了中国与国际场的联动性和市场反映,最终被卷入了这场金融风波。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也应该考虑社会责任,保护资本市场,维护其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是相依存的关系,资本市场死了,对上市公司没有好处。

上市公司对自己在广大投资者心目中的信誉和形象问题应该高度重视。

这种好的形象要通过对广大投资者负责任的行为来表现,如果完全不顾及市场承受能力和投资者利益,何谈社会责任?再我们就是可以看出再融资制度的缺陷:1.融资方式单一,以股权融资为主2.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求3.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4.股利分配政策制订随意5.融资效率低下五.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中国平安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建议。

现状:保险、银行、投资三线突进截至2010年末,平安寿险规模保费增长20.2%,突破人民币1500 亿元;同时,业务结构堪称行业最优,盈利能力较高的个人寿险业务占比达79.1%,在业内排名第一。

个人寿险业务首年规模保费增长37.6 %,继续保持着对寿险业务的核心贡献。

平安财产险保费收入跃上人民币600亿元平台,同比大幅增长61.4 %,涨幅领跑行业,市场份额提升2.5个百分点至15.4 %;综合成本率下降至全行业最低的93.2%,也创造了历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0年平安集团利润中,非保险业务占比由2009年的23.7%提升至了31.5%,显示在保险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作为创新试点的平安集团在综合金融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这其中,平安投资系列子公司的业绩吸引了许多目光。

2010年,平安证券实现净利润增长48.7%,达人民币15.94亿元,投行业务完成39个IPO项目及11家再融资项目的主承销发行,股票总承销家数及新股承销收入均名列行业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