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章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临考背诵知识点:第7章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临考背诵知识点:第7章

2- 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如考试中的紧张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记忆功能。
(3) 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临考背诵知识点:第7章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0.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1.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12.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二、简答:
1.动机具有哪些功能?(1)激活功能:它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2- 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
(2)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1- 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如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一直存在。

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意识状态第一节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一)什么是意识。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二)意识的特征(多选)1.觉知性。

意识的觉知性是意识的最基本的特征。

2.能动性。

3.目的性。

(单/空)人能够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够调节自己的行为,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各种出现的情况和困难并予以克服和解决。

这是人的意识(目的性)的表现(这是什么性)。

4.社会历史性。

(三)意识的水平(很难理解,不太能考)1.焦点集中。

2.下意识。

3.前意识。

4.潜意识。

(四)意识状态。

二、无意识(一)什么是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二)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1.催眠。

2.白日梦。

3.冥想。

第二节注意(本章重点)一、概述(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有两点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忽略其它的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选择的对象上。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有特性。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心理过程而单独存在。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有特性....。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这是注意最重要和最富有意义的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外部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适应性动作出现;二是无关动作停止;三是呼吸运动变化。

(五)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理论。

2.衰减理论。

3.晚期选择理论。

4.认知资源理论。

5.双重加工理论。

二、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注意的发生主要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第七章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第七章

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第七章第七章、思维(一)什么是思维1、定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2、思维过程的特征1)、间接性: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事物,以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实现的本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

2)、概括性:a.概括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

b.概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关系。

间接性以概括性为前提的。

(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划分: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划分: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3、根据思维结果的思考程度与意识清晰度划分:a.直觉思维b.分析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5、根据思维原型划分:a.经验思维b.理论思维(三)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抽象化(四)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或技能,使问题得以明确的思维操作过程。

(五)问题解决的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策略分为1、算法式策略:就是在问题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将问题解决。

2、启发式策略: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1、手段——目标分析2、逆向搜索3、爬山法(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a、问题元素的排列与组合方式b、问题情境包含元素的多少2、认知结构:指对问题的认识、看法、印象等方面的心理反应。

3、定势: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4、功能固着:指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功能。

5、情绪:积极情绪有助于问题解决,消极情绪妨碍问题解决。

6、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影响。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

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

第七章知觉一.单选1.与感觉相比,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以下图片主要反映的视空间知觉现象是(线条透视)3.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盖所描述的现象,被称之为(错觉)4.以自己的经验给予解释,并用词汇或概念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赋予其对象一定的意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5.当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这是一个蓝色的碗”的信息时,我们便产生了(知觉)6.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成了知觉,这种加工是(自下而上)7.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我们对感觉信息的解释,通常采取(假设检验)方式8.“度日如年,一日三秋”这种错觉的产生原因是(情绪态度影响)9.在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如,同样的六个。

排成不同的空间模式,更倾向于被组织成三组,而倾向于被组织成两组。

这种现象体现了知觉整体性中的(邻近原则)10.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知觉的(组织性)是刺激本身的自然特点,是人的先天完形倾向,与过去的经验无关11.当你站在一条砖块铺的路上向远处观察,你就会看见越远的砖块越小,即远处部分每一单位面积砖块的数量在网膜上的像越多,这种现象可以用是空间知觉中的单眼线索的(质地梯度)解释12.晴天看缙云山觉得很近,而阴雨天觉得很远。

这属于空间知觉中的单眼线索中的(空气透视)13.一辆小车,不管我们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上看,虽然看到的大小不同,但是我们依然知觉它能载人是因为(大小恒常性)14.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我们总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叫做(知觉考察系)15.无论在中午或者半晚,香蕉总是被看成黄色,这是由于(颜色恒常性)所致16.利用双眼线索是(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途径17.高于(3000赫兹)的声音,两耳强度差大,易于定位18.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空间知觉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19.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幻觉)20.关于对错觉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是歪曲的知觉)21.先天失明的人即使以后视力恢复也无法通过视觉对曾经触摸过的物体加以识别是因为缺少(早起感觉经验)22.下列属于受情绪影响产生错觉的是(风声鹤唳)23.一扇门无论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形状是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我们都知道它是长方形的,这是由于(形状恒常性)所致24.在观看缺口的圆环,没顶的三角时,心目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的形象是因为(闭合原则)25.下列选项对于知觉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说法正确的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26.下列选项对于知觉自上而下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27.下列知觉种类中不属于同一分类方式的是(社会知觉)28.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还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嗅知觉、听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29.(超感知觉)指不以感觉器官为基础即能获得知觉的心理现象30.“月从云中过”反映了哪种似动知觉(诱导运动)31.对知觉理解,下列最恰当的是(知觉是个体将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32.知觉包含了若干相互联系的作用或过程,如(检测)、识别、分辨等等33.以下哪点是感觉与知觉的区别(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不以现实刺激为限的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34.知觉到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35.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关系是(相互联系)36.下列关于时间知觉说法错误的是(时距知觉的加工可以用自上而下机制而不可以用自下而上机制)37.以我们最熟悉的昼夜节奏来说,哺乳动物的生物钟位于大脑的(下丘脑)中38.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39.时间知觉的参照系有: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以及(借助计时工具)40.影响时距知觉的因素包括:刺激的物理性质,内部变量以及(认知因素)41.知觉的对象性又叫(选择性)42.不属于知觉组织主要原则的是(发展性原则)43.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诱动现象)44.我们在不同颜色的灯光下看白纸,这张纸依然被知觉成原来的白色,这是因为(颜色恒常性)45.以下说明知觉理解性的是(在听句子“It was found that *eel was on the table”时将 *eel听成 meal)46.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自(头部正中矢状面)47.一个小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和大物体在小背景中运动,哪一种情况速度看起来更是(前者)48.电影、卡通片的制作采用的是以下哪种原理(动景运动)49.当我们注意瀑布一会后,将视线移至旁边的悬崖时,悬崖看起来(向上运动)50.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魏特默)51.对于飞行中的子弹,白炽灯的闪烁,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其速度高于人的运动知觉上阈限)52.不同位置的a、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3.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或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对于每一张图片,我们称之为一帧,通常情况下,形成连续的动作最少需要每秒多少帧(10)54.当一个人长时间盯着瀑布(同49题)55.日常生活中,当你站在一个顺时针快速旋转的风扇面前紧盯扇叶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

2011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七章知识要点

2011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1、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概念。

2、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

4、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技能的分类,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形成的分阶段理论和现实应用问题。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的含义及其特点(一)技能的含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研究发现,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对活动起定向作用。

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

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

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三)技能与能力的关系1、区别:(1)从性质上来看,技能指顺利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属于个体表现的倾向性。

(2)从范围上来看,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某种活动方式只能适用于某类活动的效率中并影响着活动;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它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并影响着活动的效率。

2、联系:(1)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形成过程中体现着个体能力发展的水平和个别差异。

(2)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

要形成和提高能力,必须掌握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一)操作技能1.操作技能含义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一. 单选题1. ()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A. 表象B. 思维C. 语言D. 言语2.思维反映的是()A. 过去的经验B.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C.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D. 人的愿望3.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A. 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B. 形成概念和进行问题解决C.进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D. 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4.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是()A.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B. 概念形成的过程的基本形式C.问题解决的基本形式D. 决策的基本形式5.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根据思维()A.探索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划分的B. 是否具有创造性划分的C.的形态划分的D. 的内容划分的6.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辐合思维D. 发散思维7.概念所包含的食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A. 内涵B. 外延C. 范围D. 广度8.概念所包含的个体叫概念的()A. 内涵B. 外延C. 范围D. 广度9.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A. 概念形成B. 问题解决C. 发散思维D. 创造思维10.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A.思想准备B. 定势C. 问题解决的策略D. 动力定型二. 名词解释1.思维过程2.发散思维3.表象4.概念5.问题解决三. 填空题1.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属于高级的。

2.思维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的功能。

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

3.想象过程是。

4.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和。

5.想象的种类按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和。

四. 问答题1.简述思维特征2.简述有意想象的种类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4.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5.简述想象的功能?五.论述题1.论述思维及思维的分类。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一、沟通的意义与结构(一)沟通的概念1.沟通与交往沟通(communication)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常被等同于交往。

交往的含义比沟通要广泛,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非物质性的信息交流与物质的交换,以及通过非物质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

2.沟通与语言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

语言作为社会人群已经形成高度共识的符号系统,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大部分沟通都借助于语言来实现。

语言沟通有着代际文化传递的特殊功能。

(二)沟通的意义1.人类有机体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必须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提供的社会性的信息比一般的物理性刺激更为重要;3.沟通是智慧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必要前提;4.沟通有助于老年人减缓衰老过程;5.沟通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三)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障碍和背景。

如图7-1所示。

1.信息源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

他们始发沟通过程,决定以谁为沟通对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

作为信息源的沟通者在实施沟通前,需要选择沟通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信息接受者可以接受的形式。

沟通准备过程的一个直接效果,是使人们对自己身心状态意识得更为准确。

2.信息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

但个人的感受必须转化为可为别人所觉察的信号。

在各种符号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是语词,它们是可被觉察、可实现沟通的符号系统。

语词的抽象指代功能,为沟通在广度和深度上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语词沟通是以共同的语言经验为基础的。

3.通道通道所指的是沟通信息所传达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主要是视听沟通。

沟通方式包括面对面的沟通和以不同媒体为中介的沟通,但面对面沟通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面对面沟通时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整体心理状态的信息。

在面对面沟通的过程中,沟通者还可以根据信息接受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沟通过程。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第7章课后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第7章课后答案

心理学第七章课后习题1、什么是动机?什么是学习动机?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是如何分类?人的动机是复杂的,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动机进行分类。

从动机起源的角度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或原发性、原始性、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或心理性、习得性、继发性动机);从动机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从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或短暂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或长远性动机);从对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可分为无意识动机和有意识动机;从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怎样?(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2)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

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

(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4、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利用该理论激发学生的动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2)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一、单选题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5.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 )的认识。

A.直接具体B.常规抽象C.概括间接D.直接概括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 )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自然概念D.人工概念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

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9.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贮存的是 ( )。

A.该概念的独有特征B.本级概念共有的特征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10.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 ( )。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12、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第七章复习重点

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第七章复习重点

1、影响健康的不良社会交往。

(一)不良认知
(二)关系网行为及产生的情绪
(三)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和苦恼
(四)内聚感缺乏
(五)无助感
2、社交焦虑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人际关系网: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活动的一种非正式组织结构形式。

内聚感:在群体中作用的,是个体在情感、价值定向和行为上与团体保持一致的力量。

无助感:有机体处于无可逃避或回避的、有害或不愉快情境中,产生的获得性绝望状态,就是个体感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改变不了现状。

3、影响健康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积极调控。

(一)保持高自尊
(二)内聚感的调控
(三)参与诚信文化建设
(四)社交技能训练
(五)人际心理治疗
4、健康家庭的特点。

(一)取向一致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
(二)和谐民主宽松的家庭气氛
(三)理解、信任、尊重、沟通、互动的人际关系
(四)良好的家教态度和教养方式
(五)相互协作,共同活动。

5、家庭关系从哪些方面影响健康。

如何建立和控制良好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成员关系
(三)家庭功能
(四)家庭危机
(五)家庭破裂
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以及控制
(一)重视婚姻适应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重视并妥善解决家庭危机。

黄庭希版《心理学导论》第七章动机知识点总结

黄庭希版《心理学导论》第七章动机知识点总结

号召力。
4
第七章 动机
1、 动机概述 (P202)
① 定义 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心理倾向或动力
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② 功能★ 指向功能: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维持和调节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
对一定的目的,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
续时间

内驱力:是指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
需要是内驱力的基础,因需要而产生内驱力,内驱
力大致与需要呈正相关,但需要和内驱力不是等同

诱因:凡是能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刺激,均称为诱因。
有机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得到满足时,称为正诱因;
有机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得到满足时,称为负诱因
需要、本能和内驱力存在于有机体内部,它们所处的状态和释放的能量是无
期望概率为 0.5 是最优的。
佛洛姆把期望达到的结果分为两个层次:由特定努力导致特定的第一层次
结果,从第一层次结果产生第二层次结果。
3
6、 价值观 (P227)
①定义 ②特征

③结构
④表现 形式
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主观性 对于客观存在的客体,个人都是依据主体自身的
需要对客体的意义进行评价的
的合力。
其中,效价是指个人对特定结果的情绪指向,即对特定结果的爱好强度。效
价有正负之分:如果个人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正效价;如果个人漠视其
观点
结果,则为 0;如果个人不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负效价。
期望是指个人预测特定行为在达到特定结果的可能性时的主观认知,而不
是客观实在。期望的范围在[-1,1],效价与主观期望概率成反比,因此,主观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知识要点1.学习的定义和过程:学习是指通过获取新知识、技能或经验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能力和态度。

学习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操作等环节。

2.记忆的定义和类型:记忆是根据个体的经验和知识进行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记忆按照时间分为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按内容分为语义记忆、事实记忆和程序记忆。

3.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暂时存储信息的能力,容量有限。

通过重复暗示、编码等方式可以延长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

4.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在短时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加工和操作的能力。

它包括对信息的分析、整合和转化等过程。

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对工作记忆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

5.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持久存储信息的能力,容量较大。

记忆的巩固和存储受到情境和情绪的影响,需要通过重复和归类等方式来加深记忆的印象。

6.记忆的遗忘和提取:遗忘是指信息无法从记忆中检索出来的现象,遗忘的原因有干扰、丢失和干涩等。

提取是指从记忆中获取特定信息的过程。

7.学习与记忆的过程:有效的学习和记忆过程包括注意、编码、加工和提取等步骤。

注意能力和学习策略对于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8.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因素:学习和记忆受到个体的注意力、情绪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对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9.学习困难与记忆衰退:学习困难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扰,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

记忆衰退是指个体在记忆能力方面的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衰退现象比较常见。

10.学习与记忆的训练策略:为了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个体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训练策略,如分步训练、反复训练和多模式呈现等。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第七章意动心理学

第七章意动心理学

第七章意动心理学知识点要求与习题考核知识点:意动心理学;形质学派;符茨堡学派;二重心理学;布伦塔诺和冯特的区别;斯顿夫机能心理学的实质和特点。

考核要求1.理解意动心理学是欧洲机能心理学兴起的重要标志。

其基本观点:(1)心理学对象是心理活动(意动)、心理机能和心理过程,不是心理内容。

(2)把心理活动分为观念、判断和爱憎等三种活动。

其实是认识和情意二分法。

(3)心理学方法上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反省或内部知觉,即现象学方法。

布伦塔诺是创始人,主要著作是 1874 年出版《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提出心理学研究意动,包括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爱憎的意动。

2.理解形质学派是由奥国心理学家厄棱费尔和麦农于 19 世纪末建立的一个学派。

他们从意动心理学的观点出发,主张形、形质的形成有赖于意动。

这种观点通过威塔塞克传递给格式塔学派。

3.了解符茨堡学派是 20 世纪初在德国符获堡大学心理学研究室屈尔佩领导下以研究思维著称的一个心理学派。

重要的研究有三项:(1)马尔比的判断研究(1901):(2)瓦特的联想研究(1904);(3)彪勒的思考研究(1907)。

这一学派关于无意象思维的实验研究成果,打破了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禁锢,提出了无意识参与思维活动的基本理论的问题,但是,对无意象思维的争论很激烈,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未。

4.掌握概念:无意象思维,屈尔佩为代表的符茨堡学派发现,思维内容中有既不是感觉、意象、也不是感情的因素。

思维中含有更多的元素。

5.掌握二重心理学是 19 世纪末由屈尔佩和麦塞尔提出的把意动和内容均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

认为,心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机能和内容两项心理现象。

但是,冯特内容心理学和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属于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屈尔佩和麦塞尔不了解内容与机能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才有二重心理学之说。

6.理解布伦塔诺和冯特的区别:(1)冯特是第—位专业心理学家,而布伦塔诺是哲学心理学思想家;(2)冯特以心理内容、意识构造和感觉元素为中心,进行静态、分析和复合的研究;而布伦塔诺则以心理活动、意识机能和整体指向为中心,进行动态、描述和整合的研究;(3)冯特以心理化学和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重实验,采用实验内省法;而布伦塔诺则继承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德国理性主义的传统,重经验,采用思辨、反省、描述等现象学方法。

202X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七章.doc

202X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七章.doc

202X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七章精心为您整理了“202X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七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祝大家新年新气象!202X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七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概述1、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特点(三点P105-106):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

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③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种类:(P106-107)①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②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知技能4、作用(P108):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P108-113)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定向:含义,定向映象2、操作模仿:含义,动作特点(四点)3、操作整合:含义,动作特点(四点)4、操作熟练:含义,动作特点(四点)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P113-121)一、理论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前苏联)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P117-119)①原型定向:4注意点②原型操作:4注意点③原型内化:4注意点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202X年教师资格证报名>>>202X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202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202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3月17日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流程全面解析各省202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时间汇总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202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202X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202X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教师资格证报考热点问题>>>关于"普通话" 、关于“学历” 、关于“专业” 、关于“科目” 、关于“户籍” 、其他常见问题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教师考试备考辅导教师资格证技巧教师资格证说课稿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心理学基础第七章 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第七章 参考答案

第七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DCCA 6-10. DCABB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D3.BC三、填空题1、快速眼动或异相2、白日梦状态3、药物性失眠4、鸡尾酒会效应5、焦点6、边缘意识7、受暗示性8、睡眠状态四、判断改错题1、错,“兴奋剂”改为“镇静剂”2、错,“REM阶段”改为“发生在第三、第四阶段”3、错。

“深睡眠阶段”改为“REM阶段”4、对5、错。

“沉睡期”改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或“REM阶段”。

6、错,“会影响”改为“不会影响”。

7、错,“非正常条件”改为“正常条件”。

8、错,“θ波”改为“α波”。

9、对。

10、对。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1)前意识,即在当前虽未被意识到,但稍加注意就很容易被觉知到的意识经验;(2)潜意识,即无意识,指潜藏于意识之下,个人不曾觉知到的观念和情感。

2、根据人们对于自身意识状态的觉知程度,可以将意识分为5个基本的层面:(1)焦点意识,即全神贯注于某个事物时得到的清楚明确的意识经验;(2)边缘意识,指对注意范围边缘上的刺激物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3)半意识或下意识,指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到情形下所得到的意识;(4)前意识,即在当前虽未被意识到,但稍加注意就很容易被觉知到的意识经验;(5)潜意识,即无意识,指潜藏于意识之下,个人不曾觉知到的观念和情感。

3、睡觉过程通常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过渡期,脑电波以α波为主,通常持续1~7分钟;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大约持续半小时;第五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也称为异相睡眠阶段,脑电与第一阶段相似。

睡眠的阶段:NREM包括, I 过渡期 ( 波,频率较慢为8-12cps,但振幅较大 );II 轻睡期(θ波,频率更慢4~7cps) ;III 沉睡期(以δ波,频率慢到4cps以下,振幅极大) ;IV 沉睡期;REM 快速眼动睡眠4、在睡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脑电波频率变快, 振幅变低, 同时还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松弛、最奇怪的是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

基础心理学.第七章

基础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

意志
(三) 坚韧性:是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 坚韧性:是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 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 志品质。 志品质。 自制力: (四) 自制力: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够 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 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的动作和言语方面的品质。 的动作和言语方面的品质。
基础心理学
蒋贵娥
第七章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
(一)定义: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 定义: 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各种困难, 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表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志表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 在发动(外显)和抑制(内隐)两个方面 在发动(外显)和抑制(内隐)
第七章
意志
三、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动机斗争 动机斗争:是对各种动机权衡轻重, 动机斗争:是对各种动机权衡轻重,评 定其社会价值的过程 意志行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意志行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但由 动机过渡到行动的过程可能是不同的。 动机过渡到行动的过程可能是不同的。 动机斗争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动机斗争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第七章
四、意志的品质
意志
自觉性: (一) 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 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 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 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品质 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辨是非、 (二) 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辨是非、抓 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 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 决定的意志品质。 决定的意志品质。
接近— 接近—回避型冲突模型
G1 + P - G2 Q

考研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第七章注意

考研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第七章注意

第七章注意场景一:在一个班级的联系会上,你正专注于同学的表演,对周围其他人的谈话充耳不闻,但是如果你从他们的谈话中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你会有什么反应?场景二:美国东方航空401航班在即将飞达迈阿密国际机场时,前轮指示灯突然不亮,三名机组人员同时专注于查看灯泡的问题,而忽略了控制飞机的自动驾驶仪,恰巧飞机高度测量表也失灵,飞机开始下滑,直至离坠毁8秒钟时,副驾驶才注意到高度测量表的问题,但为时已晚iexclshyiexclshy意识是一个以一定阈限为境界的有限领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领域,才又被领会的可能。

在这个领域内有一个范围狭小的中心区域,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中心区域,才会获得最大的清晰性和鲜明性,这个中心区域被称为iexcl注意焦点iexcl±。

也就是说注意是心理内容的清晰领会状态。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1908)《情感和注意心理学》机能主义:W.James(1892)《心理学教科书》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实验一: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如:右耳:4,9,3左耳:6,2,7被试可以用两种方式再现:①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

(正确率65%)②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

(正确率20%)实验二:左耳(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右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被试都报告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到的)实验三: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

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

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

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

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

考研答题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第七章考试重点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
2、动机的种类;
3、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
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
6、情绪情感的表达;
7、情绪情感的功能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1、动机概念: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调节与维持
二、动机的产生: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特定的目标。

1、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三、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需要的性质不同划分。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划分。

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不同。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中等强度动机效率最高
(2009.4)10.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称之为() A.生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2006.7)11.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下列哪项属于找水喝的诱因?( ) A.水B.口渴C.寻求水源D.喝水
(2008.7)11.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 ) A.低B.高C.中等D.不变
(2006.7)1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加大会表现得()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2006.4) 10.在困难复杂的学习或工作中,其活动效率与动机强度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中度最适宜
D.两者无关
(2006.4 名词)诱因
(2009.7 名词解释)24.动机
(2008.4 ,2007.4简答)动机的功能
第二节社会性动机
一、交往动机:
概念: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ν
产生的原因有合作、情谊、归属。

ν
二、成就动机:
概念: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其结构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ν
成就动机的特征:ν
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ν
具有坚定信念ν
正确的归因方式ν
三、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最有效、最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ν
工作动机四理论:X理论(经济人)、Y理论(工作)、V理论(自我价值)、Z理论(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目标的一致ν
(2009.7)13.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下列不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 A,繁衍动机B.交往动机C,成就动机D.工作动机(2008.4)16,与人们对于友谊、他人支持、合作等内在需要有关的动机是() A.交往动机B.成就动机C.工作动机D.成长动机
(2009.4 名词解释)成就动机
(2007.7 简答)29.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

第三节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有机体生来就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如生、死、性、攻击性)
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便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越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该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ν
1、由低级到高级排列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1)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2)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

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ν
(2007.4)12.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层次为()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18.在动机理论中,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理论,被称为( )A.认知理论B.期待理论C.需要理论D.交往理论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构成包括三个层面:ν
主观体验ν生理唤醒ν外部行为ν
二、情绪情感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更多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更多与社会需要相需要。

ν
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发生晚。

ν
从反映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ν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恐惧、悲哀ν
情绪状态:ν
心境ν
激情ν
应激ν
情感的种类:ν
道德感ν
理智感ν
美感ν
情绪情感的表达ν
表情ν
表情的种类ν
面部表情ν
身段表情ν
语调表情ν
(2008.4)7.公安机关有时会使用测谎仪帮助鉴别犯罪嫌疑人,其使用原理主要是()
A,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B,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C.情绪产生时,伴随外部表现D.情绪情感是一种自我察觉(2009.7)16.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2007.7)l,人类四种基本的情绪是()
A.快乐、愤怒、恐俱和悲哀B,快乐、痛苦、恐惧和悲哀C.快乐、痛苦、恐惧和愤怒D.快乐、痛苦、愤怒和悲哀
(2009.7)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2009.4)9.“人逢喜事精神爽”形容的是()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美感
(2008.7)12,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A.表情B,激情C心境D.应激
(2007.7)2,在意外紧急情况下,人出现肌肉紧张、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适应性,这种情绪状况
是()A.激情B,应激C,心境D,道德感
(2009.4 简答)情绪、情感的区别
(2008.7 简答)28.简述情绪表达的方式。

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具有激励作用ν
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ν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促进功能ν
瓦解作用ν
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19.“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的功能是()A.信号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健康功能
(2009.7 论述)33.试述情绪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考点小结
1、动机的概念与功能
2、动机产生的原因
3、动机的分类
4、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5、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成就动机的结构及其特征、工作动机的类型
6、动机理论
7、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其区别
8、情绪状态的类型
9、情感的种类 10、表情的种类 11、情绪、情感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