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合集下载

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现途径的研究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改革;依法治国0 引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主席提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

1.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途径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当是更高的发展。

相对而言,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总体小康还只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当是综合的发展。

它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既体现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体现于民主法治、国民素质、可持续发展等诸方面;既要求经济更加发展,也要求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当是具体的发展。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琢磨,大概可以有这样一些概括:一是口袋里的发展,即在家庭收支的具体额度上,既应高于贫困、温饱的水平,也应高于目前已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并为将来达到富裕和富有打下基础;二是房子里的发展,即在住房面积上应比目前的总体小康水平有所增长,整个家庭财产特别是大的硬件设施应有新的增加;三是眼睛里的发展,即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应有明显改进,有条件的地方都能看到蓝天、碧水、绿树、红花;四是心坎里的发展,即除了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外,整个社会的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状况、社会治安秩序、反腐斗争成效和社会民主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等软环境都有更大改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从底层抓起,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其具体实现途径有以下几点。

1.3.1 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发展。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提高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能力

提高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能力

1引言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一系列改革新方针、新目标、新部署的确立,既展现了光明的前景,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切实提高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提高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能力,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达到预期思想认识目标的能力。

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能力建设既要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与政治素质,从价值观层面坚定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又要从实践技能层面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能力。

对于社会舆论,在坚持舆论导向正能量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创新舆论引导形式、机制和提高舆论宣传质量,将舆论引导的客观性与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结合起来,使舆论宣传既经得起实践检验,又能有效激发社会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对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准确领会的基础上,要着眼于联系实际、释疑解惑,防止以偏概全、曲解改革精神和政策实质的“解读”误导群众,为改革赢得广泛民意基础。

组织动员能力,即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社会共识,有效地组织动员机制做保障的能力。

从改革的纵向推进来看,实际调研、顶层设计、制定方案、落实方案与监督检查,共同组成改革的完整流程,任何一环节工作的不到位都将使改革成果大打折扣。

当前来看,改革方案的落实与监督检查两大环节问题较多。

对此,地方和部门不能以“各取所需、挑三拣四”的态度对待各项改革举措。

同时,以监督促落实,通过“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监督、促进改革政策的实施。

从改革的横向协调来看,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社会各领域的体制变革与调整。

每一项改革既影响到其他范畴的改革,也必须要其他的改革作撑持。

因此,要加强研判,同时推进配套改革,保证改革稳步协调进行。

从领导机制看,改革的纵向和横向推进都需要借助一定制度安排来明确领导责任,确保各级党委、部门充分发挥其领导能力。

对此,党中央层面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以组织领导改革全局,同时还要求各地方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制,领导和组织好本地区的重大改革[1]。

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提6点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只有全党思想与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与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就是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就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就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就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就是一个国家制度与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就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她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就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

全面深化改革为何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为何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为何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者:朱继东来源:《党建》2013年第12期精彩导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在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绝不是“改向”,不是要改到资本主义那边去。

只有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戈尔巴乔夫谈到苏共垮台时说: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让中国改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决定》提出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成为全会重要的亮点,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更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也是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必然要求。

要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必然要求和核心问题。

一为什么要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有一个方向问题。

改革有正确的改革,也有打着改革开放旗号而搞各种脱离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教训。

在勇于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必须明确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这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完善和发展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也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基本国策。

早在1987年6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改革根本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改革根本保证
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三中全会在这方面有一系列重大突破。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从源头上刹住和防止"四风"。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上率下改作风、正风气,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次三中全会审时度势,把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形成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作风问题的长效机制作为重要任务,摆上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日程,不仅适应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而且也符合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
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新形势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如果偏离了这些方向,那么改革就会南辕北辙,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而所有这些重大原则问题,都需要党来把关定向,要求党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从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选择地确定改革内容,有领导有步骤地推动改革进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特别是改革开放包括即将展开的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与党的领导紧密相联,客观上要求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
改革开放是在我们党领导下启动和推进的。35年前,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再次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继续奋力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党对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次《决定》将我们过去20多年所界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无疑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决定》也对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作出了明确界定,即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为我们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来的。这次全会《决定》之所以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考虑:第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而这恰好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内容。第二,这是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粗放式增长的延续,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近些年来快速上升,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还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直接威胁。因此,必须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项 长期 的艰 巨 的历 史任 务 . 必 须 准备 进行 具 有 许
多新 的历史 特 点 的伟 大 斗争 。”习近平 总书记 在 中 央政 治 局第 一 次集 体学 习讲话 时 . 再 次 引用 了十八
大报 告 中 的这句 话 并强 调 指 出 , 全党 同志一 定要 以
在 我们 党 9 O多年 的 不平 凡历 史 中 , 每 当革 命 、
完 成祖 国统 一 、 维 护世 界 和平 与 促进 共 同发 展这 三 大 历史 任务 。

善 党 对全 面深 化 改革 的领 导 . 必 须把 牢 牢把 握 正确 方 向摆 在第一 位 。举 什 么旗 , 走什 么路 , 必须始 终保 持 清 醒 头脑 , 不 为 各种 错 误 观 点 所 左 右 , 不 为各 种
近 平 总书记 多次 强调这 个 问题 。这里 所 说 的颠 覆 性
错误 , 就 是指 根 本性 、 方 向性 错误 。因 此 , 加 强 和 改
色 社 会 主义 的实 践 特色 、 理 论 特色 、 民族 特 色 、 时代 特色 , 团结带 领 全 国各 族 人 民, 努力 实现 全 面建 成小 康 社会 各 项 目标 任 务 ,继 续实 现 推进 现 代化 建 设 、
干扰所 惑 ,不 生 搬硬 套 西方 思想 理 论 和制度 模 式 。 坚 持一 切 从实 际 出发 , 以我 为主 , 该 改 的坚 决改 , 不
【 作者简介】 张荣 臣( 1 9 6 2 一 ) , 男, 河北海兴人, 中共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中共党史 、 党的建设 。
强社 会 活 力 , 坚 决 破 除各 方 面体 制 机 制 弊 端 , 努 力 开拓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事业更 加 广 阔的前景 。我们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现在,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

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们认为,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35个年头了。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

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 坚持“六个紧紧围绕” 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 坚持“六个紧紧围绕”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当前至2020年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是指导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和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实际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确定这样的总体思路和路线图,一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突出体现了改革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轴,使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先顺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目了然,有利于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相促进。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推进。

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我们党对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这次《决定》将我们过去20多年所界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无疑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深化国企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深化国企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深化国企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布时间:2021-05-20T10:34:23.57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作者:卜涛[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7242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国有企业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国有企业仍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因此本文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浅薄建议予以参考,望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所帮助。

关键词:深化国企改革;党的领导;党的建设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本轮国企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战略布局,要求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进程中,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党组织和董事会的权力、责任以及相互关系。

紧接着中办又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强调要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与深化国企改革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有机结合。

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是党的一贯方针。

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又面临什么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值得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在改革中不断调整党政企关系党的十五大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调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强调,“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力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为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2.激发市场活力。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壁垒,推动市场化改革。

推动深化税制改革,减少中小企业税收负担。

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3.打破行政垄断。

探索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加大反垄断力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建立效率审批服务体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

4.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

5.加强金融体制改革。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汇率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开放。

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6.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加强教育公平,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对接。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

8.加强养老金改革。

推动养老金制度改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领取水平。

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9.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医疗市场机制。

10.推动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以上是一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实施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当然,改革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持续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决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前提下,鲜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这一点上,同样不能有丝毫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突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也要看到,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充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特别是政府对市场不当干预过多与监管不到位并存,价格扭曲、行业垄断、权力腐败等问题依然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受到诸多制约。《决定》全面总结改革开放探索实践,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又一个重大创新,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只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务没有完成,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就不能改变,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就不能停顿。
良好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大量事实证明,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关键在干部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归根到底要靠制度改革。要按照《决定》要求,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完善选人用人和政绩考核相关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明显效果。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浮躁思想和短期行为,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奋力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现在,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

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们认为,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35个年头了。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

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提6点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思考
Ab s t r a c t : “ D e e p l y s t r e n g t h e n r e f o r m a n d i mp r o v e t h e P a r t y’ S l e a d e r s h i p ” , a n d
参考 文献 :
中 图分 类 号 : D 2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6 7 3 — 9 9 7 3 ( 2 0 1 4 ) 0 2 — 0 0 8 1 — 0 3
De e p l y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Re f o r m,
f 1 1 张宛 丽 . 当代 中国社 会 流 动 机制 探 讨【 J 】 . 中 国党 政 干部 论 坛 。 2 0 0 4 。 f 8 ) : 2 5 — 2 8 . 『 2 1 王思斌: 社 会 学教 程 ( 第二版) 【 M】 . 北京:
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3 : 2 9 0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思考
赵 政 宪
( 中共 渭 南 市 委 党 校 ,陕 西 渭 南 7 1 4 0 0 0 )

要 :“ 全 面深 化 改 革 必 须加 强和 改 善 党 的 领 导 ” , 这 是 党 的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通 过 的《 决定》 中明 确 作 出的 一 个 重 大 判 断 。 这 一 重 大 判 断 的 明确 作 出 , 是 党 全 面 深
t h i s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j u d g me n t o f t h e P a a y ’ S e i g h t e e n t h p l e n a r y s e s s i o n , a n d t h e“ d e e i —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如何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如何确保改革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胜利前进,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现实问题。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坚持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是改革开放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四个坚持”的重要思想,即“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1]。

这一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运用科学方法、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直面传统社会主义实践模式步入困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伟大抉择,中国共产党通过掀起一次伟大的思想觉醒,催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也需要处理好与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党的领导和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有机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

第一,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衡量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不能局限在单一的参照系之中,而需要将视角拓展到更加宽广、更加长远的维度加以透视。

改革开放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单纯的历史事件,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思想史价值与效应。

改革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张明【提要】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事业,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树立科学的改革方法论: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

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1期关键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 多年前。

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在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下,要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能改的坚决改,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改的坚决守住。

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更不能拿西方的理论、观点套在自己身上。

一定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广泛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推进改革合力的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然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

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改革的任务分外艰巨,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进。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

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

第一,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

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

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第五,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

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六,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贵州省如何加强对深化改革的领导?一、何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实践经验表明,党的领导,必须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统一。

党是政治组织,政治领导是首要的。

然而,政治领导必须以思想领导为基础,又必须以组织领导作保证。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思想、政治领导突出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我们党又是执政党,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组织领导正是执政党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领导什么?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把改革开放贯穿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

1.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这就对各领域改革衔接配套、协同联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统筹谋划、统一部署,整体渐进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总体设计,协调配套地推进全面制度创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避免单兵突进,相互脱节,影响改革整体进程,必须使各项改革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新一轮深化改革涉及面广、触及层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不行,单兵突进、一枝独秀也不宜成为常态,必须讲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必须把周密的顶层设计放到突出的位置。

2.处理好协同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更加突出。

比如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就要在土地、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上取得重点突破,同时也要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如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在户籍、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同时也要协同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没有重点突破,改革就会缺乏主攻方向,久拖不进,难以取得实效。

同样,没有协同推进,改革就会缺乏统筹协调,顾此失彼,难以形成合力。

3.具体来看,这五大领域的改革应聚焦于以下11个方面:一是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二是财税体制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是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应选准七大突破口。

四是加快推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五是加快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六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七是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体制机制。

八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九是完善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和健全社会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社会自我完善、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社会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政社分开,合理确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能界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十是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十一是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改革。

三、如何加强党的领导?1.首先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党的执政活动。

中国共产党要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坚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样才能做到科学执政。

同时为了确保理论的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在理论上不断创新。

近几年来,面对我们经济形势的变化,党将促进经济增长改动为“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确保全体人民能共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不断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用五大工程支撑。

“富脑工程”——加强党性宗旨教育,始终保持思想纯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始终牢记执政为民;推行求真务实理念,始终把握依法行政。

“定调工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转变工作作风。

“明纪工程”——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的各项规定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治吏工程”——“治权”、“治贪”。

“建制工程”——建立健全党组织民主集中制。

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制度。

3.坚决贯彻民在集中制。

即“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对党委决策程序的科学规范。

“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是“十六字方针”的前提和基础。

“民主集中”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也是集体领导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根本保证。

“个别酝酿”是党委决策的必经程序,是决策的中间环节,是充分进行民主协商的过程。

“会议决定”是集体领导的实现形式和必经途径。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十六字方针”是对党委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党委集体领导的新要求。

4.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做到民主执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方式,确保党经过人大这个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或者作出决定,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变成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

同时,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才能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从而使决策更为民主化和科学化。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共同协商,互相监督,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为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多开辟一些渠道,从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期间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这就充分地体现了多党合作制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5.坚持依法治国,做到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做到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近日强调,坚决反对腐败、依法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党通过法律严惩腐败分子,从而提高党的威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强调党必须集中力量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

集中力量领导经济建设,是贯彻执政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战略措施。

经济建设搞不好,执政党难辞其咎,党的事业就要受到损失,甚至遭到失败。

强调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其含义是,党的各项工作包括自身建设,都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但不能简单地、狭隘地理解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更不能解释为党组织配合行政领导抓具体业务工作。

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而是一种高层次、高质量的服务,是指通过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单靠经济工作本身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从科学的意义上理解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这一命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党的建设就会成为推动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的自身建设也会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强大的生机和活力7.民主的科学的决策。

党的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党的领导是否正确。

而只有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才能保证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的利益,实行正确的领导。

所谓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就是要求在制定政策措施、拟定工作计划、决定重大事项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客观实际情况为依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党委内部充分讨论,反复比较、鉴别、论证,然后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出决定。

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不断调整、完善决策,防止在执行中出现偏差。

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一切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及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等错误倾向相对立的。

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对各级党的领导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核心是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决策程序,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切实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8. 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提高领导水平。

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

这一要求适用于任何时期,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具有极大的迫切性。

领导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关键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领导方式和方法。

这些方式和方法,就其实质来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是党的集体智慧和优良传统的宝贵结晶,对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从六个方面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中指出:“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