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帝王世系表
远古帝王世系表
远古帝王世系表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
又称盘古,混沌氏。
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
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
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
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
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
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
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
距今约三万年时,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燧人氏族团因雪线下移,被迫分两路转移。
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集团(黑虎支);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集团(白虎支和牛羊支)。
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各地氏族联盟公认的领袖。
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
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
传78帝,记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
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
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
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7707-前7653年。
女,风姓。
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
伏羲之妹)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
女,姓风)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
女,姓风)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
女,姓风)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
男,姓风,名挚)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
女,姓风)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
女,姓风)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
世系表
世系表石器时代(大致):少典——黄帝(蚩尤)(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夏:启——{太康{扃——胤甲{仲康(有穷后羿氏)——相(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孔甲——皋——敬——桀夏朝14世17帝,历史400余年(前2070——前1600),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组织的国家商:汤——{太丁——太甲——{沃丁——{小甲{仲丁——祖已(中宗)——{沃甲——南庚{外丙{雍己{外壬{仲壬{太庚——{太戊——{河壇甲{祖辛——祖丁——小{孝己乙——武丁(高宗——{祖庚{廪辛{祖甲——{康丁——武乙——文丁——帝已——帝辛(纣)商朝历经400年,是奴隶时代的发展时期,青铜器发达,社会制度比较完善。
周:西周体系东周上动荡和变革在一起的唯一时代,后来的乱世与变化都没有逃出都没有逃出这一时期的成就秦汉西汉后来的中原大汉民族的政权。
新不怎么受到好评,反倒是以叛变者的状态出现在历史中。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出大秦但没有继续对外扩张,只能做到守成,但是宦戚的内外之争造成国内的动荡与不平。
三国魏没有真正完成统一,只能作为分裂者之一。
蜀吴皇封,但是做到这一种的实力与他们前三代的奋斗分不开。
晋朝西晋靡的状态,西北的少数民族在这一时期兴起,对以后民族融合有借鉴作用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十六国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闽南唐吴越荆南(南平)前蜀后蜀北汉楚宋北宋南宋辽金西夏元(蒙古)明清(后金)附表一历年大事记附表二中有一部分主要诸侯国的兴亡。
远古帝王世系表
远古帝王世系表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
又称盘古,混沌氏。
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
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
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
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
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
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
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
传78帝,记2717年)—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
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
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
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
女,风姓。
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
伏羲之妹)—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
女,姓风)—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
女,姓风)—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
女,姓风)—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
男,姓风,名挚)—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
女,姓风)—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
女,姓风)—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
男,姓风)—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
女,姓风)—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
女,姓风,号大庭氏)—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
女,姓风)—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
男,姓风)—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
女,姓风,号柏皇氏)—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
女,姓风)—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
女,姓风)—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
五帝夏商帝王世系
五帝夏商帝王世系一、五帝时期1.黄帝(公孙轩辕)。
少典氏的后代。
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得到姓氏的有14人。
娶西陵国的女子嫘祖为妻,生两个儿子:玄嚣(又名青阳)、昌意。
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子昌仆为妻,生儿子高阳。
黄帝去世后,安葬在桥山。
2.颛顼(高阳)。
昌意之子。
颛顼之子名穷蝉。
3.帝喾(高辛)。
玄嚣之孙、蟜极之子。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子为妻,生子名放勋;娶娵訾氏的女子,生子名挚。
帝喾去世,挚继位,政治衰弱,由弟弟放勋继位。
4.尧(放勋)。
在位70年时,将两个女儿嫁给舜。
舜代行天子政事。
尧禅让帝位给舜后28年去世。
5.舜(重华,虞舜)。
舜的父亲叫瞽叟,瞽叟之父叫桥牛,桥牛之父叫句望,句望之父叫敬康,敬康之父叫穷蝉,穷蝉之父叫颛顼,颛瑞之父叫昌意。
从昌意到舜已经七代。
从穷蝉到舜,都地位低下,是普通百姓。
舜30岁时得到尧的两个女儿为妻,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58岁时尧去世,61岁时舜登上帝位。
舜在帝位39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舜子商均不肖,舜乃预荐禹于天,十七年后舜崩。
二、夏朝时期1.禹。
名叫文命。
禹的父亲叫鲧。
鲧的父亲是颛顼。
舜帝时推荐禹为继承人,17年后舜帝去世。
三年服丧后,禹在阳城推辞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
人们不拥护商均而拥护禹。
禹即天子位,国号夏后,姓姒。
禹巡视东方,至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会合考核的意思)而崩。
2.启。
禹去世前,把天下传给益。
禹去世后三年服丧完毕,益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退居箕山之南。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之女。
3.太康。
启之子。
4.中康。
太康之弟。
5.相。
中康之子。
6.少康。
相之子。
7.予。
少康之子。
8.槐。
予之子。
9.芒。
槐之子。
10.泄。
芒之子。
11.不降。
泄之子。
12.扃。
不降之弟。
13.廑。
扃之子。
14.孔甲。
不降之子。
15.皋。
孔甲之子。
16.发。
皋之子。
17.履癸(桀)。
发之子。
汤讨伐桀,桀在有娀氏旧都作战失败,逃到鸣条,流放而死。
周朝时,夏的后代封在杞国。
上古帝王世系
上古帝王世系州昆仑山下。
其时地壳未尽坚固,屡屡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黑戈)、昭阳。
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洲献。
其年岁兄弟各一万八千岁。
三、地皇:姓岳名铿,字子元,以火德王。
兄弟共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以火纪官,爰定日、月、星三辰,是为昼夜。
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一月为冬至。
兄弟各一万八千余年。
四、九头纪人皇:又称泰皇氏,姓恺,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龙身,生于刑马提地之国,以土德王天下。
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而各居其一方,亦曰居方氏。
兄弟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五、五龙纪:人皇氏厌倦尘事,乃授篆于五姓。
五姓者,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五姓同期,俱驾龙,故号曰五龙氏,乘云车而治天下,治五方,司五岭,布五岳。
六、摄提纪:有五十九姓,亦曰五十九姓纪。
七、合雒纪:共有三姓,教民穴居,乘蜚鹿以理。
八、连通纪:共有六姓,乘蜚麟以理。
九、叙命纪:共有四姓,驾六龙而治。
十、循蜚纪:共有二十二氏。
(一)钜灵氏/巨灵氏(二)句强氏/句疆氏(三)谯明氏(四)涿光氏(五)钩陈氏(六)黄神氏(七)拒神氏/巨神氏(八)犁灵氏(九)大騩氏(十)鬼騩氏/鬼隗氏(十一)弁兹氏/掩兹氏(十二)泰逢氏(十三)冉相氏(十四)盖盈氏(十五)大敦氏(十六)云阳氏(十七)巫常氏(十八)泰壹氏(十九)空桑氏(二十)神民氏(二十一)倚帝氏(二十二)次民氏以上皆穴居之世也。
十一、因提纪:共有十三氏,传六十八世(一)辰放氏:传四世,古初之人卉服蔽体,至辰放氏时多阴风,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风霜,绹发乇首以去灵雨,而民从之。
命之曰衣皮之人。
(二)蜀山氏:传六世(三)虺傀氏:传六世(四)浑沌氏:传七世(五)东户氏:传十七世(六)皇覃氏:传七世(七)启统氏:传三世(八)吉夷氏:传四世(九)儿遽氏:传一世(十)希韦氏:又称猪韦氏,传四世(十一)有巢氏: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传二世,教民栖木而巢,以避禽兽之害,又刻木结绳以为政,又教民取羽革紩衣挛领着兜冒以贲体,又令民之死者厚衣之以薪而瘗之。
上古帝王及黄帝世系图表
上古帝王世系表
黄帝世系图表
注:①黄帝之父曰少典。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取代神农氏为帝,国号有熊。
25子有姓14人。
正妃嫘祖生玄嚣、昌意。
②帝喾娶娵訾氏生挚,陈锋氏生帝尧名放勋,元妃姜原生稷,次妃有娀简狄生契。
帝挚立不善,不久改立帝尧, 国 号 陶唐。
尧就位年龄不详,立73年令舜摄政,辟位28年而崩,在位101年。
契,姓子氏,治水有功,封于商,传13世至成汤而灭夏。
周后稷名弃,姓姬氏,舜封之于邰,传16世至武王灭商。
③帝舜名重华,国号有虞,故称虞舜,父瞽叟,继母生弟象。
年30举,用事20年,代尧摄政8年,尧崩3年丧毕,61岁即位,在位39年,享年100岁。
④禹姓姒氏,名文命,国号夏后,在位10年。
涂山氏生子启,至桀传17世而亡。
⑤禹和尧均为黄帝的五世孙,舜为黄帝的九世孙,而禹位承舜,相差四代。
中国远古帝王谱
姓名
执政时间
重大事件
伏羲
7724-7707年号罗奉
娶妻女娲。创立八卦。灭燧人氏,自立.
女娲
7707-76前53年号女皇
北伐共工部落。共工部西逃蓄洪水,而淹天下。废除就婚姻制度,实行以女子为主的婚姻.
奕移
768前5-761前5年号奕移
伏羲曾孙女
师奕
761前5-7前569
奕移之女
太昊
7前569-7前527
前5089-5049(在位41年)
终年66岁
轩辕茴芒(女)
前5068
5016
前5049-5016(在位33年)
终年53
轩辕赤哲(女)
5038
4969
5016-4969(在位70年)
终年70建都长安
轩辕大迥(男){少典}
4993
4936
4969-4936在位34年
终年58,建都千阳
黄夷王朝(姬姓)4965-4513
帝起
2224-2186
帝裘
2186-2165
帝密
2165-2128
女婿舜窃取政权
帝舜有虞王朝有虞氏2128-2071
虞舜
2127-2089
美叔
2089-2071
夏姒姓
姒禹
2071-2026
启
2026-1097
已上是黄河流域。
好滴!恭送兰兰退朝……
长昼
3266-3240
帝散
3240-3209
帝千
3209-3178
桑甘
3178-3141
帝没
3141-3117
杜里
3117-3106
帝牧
3106-3067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上古——周)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建都:安(今山西雯县)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
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
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
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夏启姒启在位29年太康在位29年仲康在位13年相在位28年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少康在位21年杼在位17年槐在位44年芒在位18年泄在位21年不降在位59年扃在位21年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孔甲在位31年皋在位11年发在位11年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周朝(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统治353年,历十二帝。
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周文王姬昌 50年(注:建国前在位)周武王姬发 14年(注:前7年在建国前)周成王姬诵 15年(周公姬旦摄政7年)周康王姬钊 25年周昭王姬瑕 23年周穆王姬满 55年周共王姬繄扈 23年周懿王姬囏 8年周孝王姬辟方 6年周夷王姬燮 8年周厉王姬胡 11年周宣王姬静 46年周幽王姬宫湼 10年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帝王世系
文帝曹丕( 220 — 226 ) ----- 明帝曹叡( 226 — 239 ) ----- 齐王曹芳( 239 — 254 ) ----- 高贵乡公曹髦( 254 — 260 ) ----- 元帝曹奂( 260 — 265 )
刘备( 221 — 223 ) ----- 刘禅( 223 — 263 )
⑵、太尉—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平时没有兵权,只有接到皇帝的命令和符节时才能调动指挥军队。
⑶、御史大夫—副丞相,协助丞相治事,并专司监察文武百官之权。
“三公”之下设“九卿”:
⑴奉尚—礼仪教官,掌管宗庙礼仪。
⑵郎中令—传达、警卫官。
⑶尉卫—皇宫卫队长,掌管皇宫守卫。
4 、帝尧:黄帝的第四世孙,名放勋。帝喾生两子挚、放勋。挚继父位,但无能力治理好国家,于是放勋取而代之。
5 、帝舜:名重华,黄帝的第八世孙。尧在世时因子无能,禅让与舜。尧去世三年丧期结束,舜让位于尧之子丹朱,但百姓不服丹朱,舜才登位。
帝下设“三公”:
⑴、丞相—中央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总领百官。
⑷太仆—皇帝的仆从长官,掌握皇帝的车马。
⑸廷尉—最高司法官,掌管刑罚和审理重大案件。
(6) 典客—外交官,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
⑺宗正—负责维护皇室利益,掌管皇室宗族事务。
⑻治粟内史—最高财政官,掌管税收和开支。
⑼少府—皇帝的私人财物官。
汉高祖刘邦(前 202 —前 195 ) ------- 汉惠帝刘盈(前 195 —前 188 ) ------- 汉文帝刘恒(前 179 —前 157 ) ------- 汉景帝刘启(前 157 —前 140 ) ------ 汉武帝刘彻(前 140 —前 87 ) ------ 汉昭帝刘弗陵(前 87 —前 74 ) ------- 汉宣帝刘勋(前 74 —前 49 ) ------ 汉元帝刘奭(前 49 —前 33 ) ------ 汉成帝刘骜(前 33 —前 7 ) ------ 哀帝刘欣(前 7 —前 1 ) ------ 汉平帝刘衎(前 1 — 5 年) ------ 孺子刘婴( 6 — 7 ) ------ 新帝王莽( 7 — 23 ) ------ 更始帝刘玄( 23 — 25 ) ------ 建世帝刘盆子( 25 — 27) 光武帝刘秀( 25 — 57 ) ------ 明帝刘庄( 57 — 75 ) ----- 章帝刘炟( 75 — 88 ) ----- 和帝刘肇( 88 — 106 ) ----- 殇帝刘隆( 106 ) ----- 安帝刘祜( 106 — 125 ) ----- 顺帝刘保( 125 — 144 ) ----- 冲帝刘炳( 144 — 145 ) ----- 质帝刘缵( 145-146 ) ----- 桓帝刘志( 146 — 168 ) ----- 灵帝刘宏( 168 — 189 ) ----- 少帝刘辨( 189 — 190 ) ----- 献帝刘协( 190 — 220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
姒姓。
共传十四世,十七王。
建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1、夏禹45年2、帝启29年3、太康29年4、仲康l3年;5、帝相28年--(羿-寒浞)6、少康21年7、帝杼17年;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皋l1年;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
商: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
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
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后人及世系家族关系、遗址陵墓
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后人及世系家族关系、遗址陵墓《神话个体部落》盘古——天皇/天灵(盘古之子)——地皇(天皇之子)——人皇/居方氏(地皇之子)——提挺氏/黄神氏(人皇氏之子)——通姓氏/皇覃氏、离光氏(提挺氏之子)——有巢式/巢皇、大巢氏(通姓氏之子)《史记个体部落》燧人氏(华胥氏之夫,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伏羲氏(羲皇、太昊、青帝)(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女娲氏兄长兼夫君)《联盟时期》炎帝神农氏(伏羲与女娲的外孙,黄帝的异母兄弟)——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黄帝子孙: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
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另外,青阳、苍林与姬同姓。
而少昊(己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少昊(玄嚣),姓姬名挚,黄帝长子:子孙分化出很多姓氏,如:张、嬴、尹、梁、桑、秦、谭、徐、黄、江、李、赵、萧、舒、修等。
昌意:黄帝次子,颛顼的父亲。
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
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
帝喾: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又名姬俊,父亲名叫蟜极,祖父是玄嚣,是商、如两朝的先祖,其子商、周两朝先祖,帝挚、弃、契、帝尧都是他的儿子。
弃(后稷):周朝的始祖,姬姓名弃。
契:商汤的先祖尧:儿子源明被封刘地以刘为姓,刘源明就是刘氏得姓太始祖,这支刘姓氏后世培养出: 刘累、豕韦泳、唐杜树鸿、士会、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刘祥、刘开七、刘必达等中国历史优秀人物。
丹朱:尧的长子,因为不肖,尧把帝位传于舜,后世称'尧帝世孙,得邑为姓'。
舜:姓姚,名重华,号称舜,尧的女婿。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总部设在香港,是陈、姚、孙、王、胡、袁、虞、田、陆、车等十多姓联宗的国际性宗亲联谊组织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大舜苑炎帝:姓: 伊耆,也姓姜,后世存在争议较大《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
帝王世系
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商:前1600年—前1046年周: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秦:前221年—前206年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王莽“新”政权:公元8年—24年东汉:25年—220年魏晋南北朝:三国:(魏:220年—265年)、(蜀汉或汉或蜀:221年建立,263年被曹魏所灭)、(吴:孙权与222年称王,几年后称帝—280年);晋:西晋(265年—316年)、东晋(317年—420年);在420年—589年的170年里,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建康,史称“南朝”;东晋时北方和西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此后,439年—581年,北方出现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
史称“北朝”。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进入一个300多年的分裂对峙时期。
魏、蜀、吴三分天下,立国江南的东吴于公元229年定都建业,使南京从江东一县,一跃而为国都。
以后,东晋王朝和史称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相继建都于此,城名建康,前后320余年之久,史称“六朝”。
这一时期,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较为安宁,江南经济、文化以都城建康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以“六代豪华”著称于史。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登皇帝位,称吴大帝。
同年秋九月,东下定都建业,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奠基。
经过数十年不断努力,建业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
随着造船业的发展,东吴已有载人三千的大船,不但西蜀“门泊东吴万里船”,而且东吴的船队扬帆海外,先后到达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夷洲(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
317年,司马氏王室的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次年称帝,重建晋政权,史称东晋。
随晋室避乱南渡的北方人,为数在百万以上。
这一次人口大迁移,进一步提高了南方的生产水平,也促使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建康都城,充斥着“衣冠南渡”的学士文人,南风北俗由共处而融合。
历代君王世系表
历代君王世系表夏:(启以后)公元前2070--1600 共470年姒姓传14世17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商朝前17—11世纪前1600年—前1046年商代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
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
自天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554年周朝前11世纪前1046年—前256年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约历经800年。
西周前11世纪前1046年—前771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
翌年(即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
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5年)历经295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约历经549年春秋,公元前770--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
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
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楚国:(前432年—前223年)韩国:(前403年—前230年)燕国:(前332年—前222年)秦朝前256年—前206年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06共15年历3帝,嬴姓,建都咸阳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共426年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共231年历17帝建都长安十六国五胡十六国304—439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
中国历代帝王系表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夏朝王系表(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1)禹──(2)启──┬──(3)太康└──(4)中康──(5)相──(6)少康──(7)予(杼)─┐┌────────────────────────────────┘└(8)槐(芬)──(9)芒──(10)泄──┬──(11)不降──(14)孔甲──(15)皋─┐└──(12)扃──(13)廑│┌───────────────────────────────────┘└(16)发──(17)履癸(桀)商朝王系表(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初)(1)太乙(汤)──┬──太丁──(4)太甲──┬──(5)沃丁├──(2)外丙└──(6)太庚─┐└──(3)中壬│┌──────────────────────────┘├─(7)小甲├─(8)雍己└─(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亶甲──(13)祖乙─┐┌──────────────────────┘├─(14)祖辛──(16)祖丁──┬──(18)阳甲└─(15)沃甲──(17)南庚├──(19)盘庚├──(20)小辛└──(21)小乙──(22)武丁─┐┌───────────────────────────┘├─(23)祖庚└─(24)祖甲──┬──(25)廪辛└──(26)庚丁──(27)武乙──(28)太(文)丁──(29)帝乙─┐┌───────────────────────────────────┘└(30)帝辛(纣) 周朝王系表(西周,约前11世纪初——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弃(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太王)──季历(王季)──文王姬昌─┐┌───────────────────────────────────┘└[西周](1)武王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繄扈──(7)懿王囏──(9)夷王燮──(10)厉王胡──(共和行政)─┐│ (前841-前828)│└─(8)孝王辟方│┌───────────────────────────────────┘└(11)宣王静──(12)幽王宫湦──[东周](1)平王宜臼──(2)桓王林────┐(前827-前782) (前781-前771) (前770-前720) (前719-前697) │┌──────────────────────────────────┘└(3)庄王佗──(4)釐王胡齐──(5)惠王阆──(6)襄王郑──(7)顷王壬臣────┐(前696-前682) (前681-前677) (前676-前652)(前651-前619) (前618-前613) │┌────────────────────────────────────┘├─(8)匡王班│(前612-前607)└─(9)定王瑜──(10)简王夷──(11)灵王泄心──(12)景王贵───┐(前606-前586)(前585-前572) (前571-前545) (前544-前521)│┌───────────────────────────────┘├─(13)悼王猛│ (前520)└─(14)敬王匄──(15)元王仁──(16)贞定王介────┬──(17)哀王去疾 (前519-前476) (前475-前469) (前468-前442) │ (前441)├──(18)思王叔袭│ (前441)└──(19)考王嵬──┐(前440-前426) │┌───────────────────────────────────┘└(20)威烈王午──(21)安王骄───┬──(22)烈王喜(前425-前402) (前401-前376) │ (前375-前369)└──(23)显王扁──(24)慎靓王定─┐(前368-前321) (前320-前315) │┌─────────────────────────────────┘└(25)赧王延(前314-前256)秦朝帝系表(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前217年)昭襄王嬴则(稷)──孝文王柱──庄襄王子楚──[秦帝国](1)始皇帝嬴政───┐(前306-前251) (前250) (前249-前247) (前246-前210) │┌──────────────────────────────────┘├─(2)二世皇帝胡亥│ (前209-前207)└─扶苏──(3)秦王子婴(前207)西汉帝系表(西汉,公元前216年——公元9年;新,公元9年——23年)(1)高祖刘邦──┬──(2)惠帝盈(前206-前195) │ (前194-前188)│└──(4)文帝恒──(5)景帝启──(6)武帝彻─┐│(前179-前157)(前156-前141)(前140-前87) │└───────(3)高后吕雉│(前187-前180) │┌────────────────────────────┘├─(7)昭帝弗陵│ (前86-前74)└─戾太子昭──史皇孙进─┐┌────────────┘└(8)宣帝询──┬──(9)元帝奭──┬──(10)成帝骜(前73-前49) │(前48-前33) │ (前32-前7)│├──定陶王康──(11)哀帝欣││ (前6-前1)│└──中山王兴──(12)平帝衎│ (公元1-5)└──楚王嚣──广戚侯勋──广戚侯显─┐┌─────────────────────────┘└(13)孺子婴(王莽摄政)──[新]王莽──更始帝刘玄(6-8) (9-23) (23-25)东汉帝系表(公元25年——220年)(1)光武帝刘秀──(2)明帝庄──(3)章帝炟─┐(25-57) (58-75) (76-88) │┌───────────────────┘├─(4)和帝肇──(5)殇帝隆│ (89-105) (106)├─清河王庆──(6)安帝祜──(8)顺帝保──(9)冲帝炳│ (107-125) (126-144) (145) ├─济北王寿──(7)少帝懿│ (125)├─千乘王伉──乐安王宠──勃海王鸿──(10)质帝缵│ (146) └─河间王开──┬──蠡吾侯翼──(11)桓帝志│ (147-167)└──解渎亭侯淑──解渎亭侯苌─┐┌───────────────────────┘└(12)灵帝宏──┬──(13)废帝辩(168-189) │ (189)└──(14)献帝协(189-220)魏国帝系表(公元220年——265年)武帝曹操──┬──(1)文帝丕──┬──(3)明帝叡──(4)废帝(齐王)芳│(220-226) │ (227-239) (240-254)│└──东海王霖──(5)废帝(高贵乡公)髦│ (255-260)└──燕王宇──(6)元帝奂(261-265)蜀汉帝系表(公元221年——263年)(1)昭烈帝刘备──(2)后主禅(221-223) (223-263)吴国帝系表(公元229年——280年)(1)大帝孙权──┬──(2)废帝(会稽王)亮(229-252) │ (252-258)├──(3)景帝休│ (258-264)└──南阳王和──(4)末帝(乌程侯)晧(264-280)西晋帝系表(公元265年——316年)(1)武帝司马炎──┬──(2)惠帝衷(265-290) │ (290-306)├──(3)怀帝炽│ (307-313)└──吴王晏──(4)愍帝邺(313-316) 东晋帝系表(公元317年——420年)(1)元帝司马睿──┬──(2)明帝绍──┬──(3)成帝衍──┬──(6)哀帝丕(317-323) │(323-326) │(326-342) │ (362-365)││└──(7)废帝(海西公)││奕(366-371)│└──(4)康帝岳──(5)穆帝聃│ (343-344) (345-361)└──(8)简文帝昱──(9)孝武帝曜──┬──(10)安帝德宗(371-372) (373-396) │ (397-418)└──(11)恭帝德文(419-420)宋朝帝系表(公元420年——479年)(1)武帝刘裕──┬──(2)少帝义符(420-422) │ (423-424)└──(3)文帝义隆──┬──(4)孝武帝骏──(5)前废帝子业(424-453) │ (454-464) (465)└──(6)明帝彧──┬──(7)后废帝昱(465-472) │ (473-477)└──(8)顺帝准(477-479)齐朝帝系表(公元479年——502年)┌─(1)高帝萧道成──(2)成帝赜──文惠太子长懋──┬──(3)废帝(郁林│ (479-482) (483-493) │王)昭业(494) 萧承之┤└──(4)废帝(海陵│王)昭文(494) └─道生──(5)明帝鸾──┬──(6)东昏侯宝卷(494-498) │ (499-501)└──(7)和帝宝融(501-502)梁(附后梁)朝帝系表(梁,公元502年——557年;后梁,公元555年——587年)(1)武帝萧衍──┬──昭明太子统──[后梁]宣帝詧──明帝岿──帝琮(502-549) │(555-562) (562-585)(586-587) ├──(2)简文帝纲│ (550-551)└──(3)元帝绎──(4)敬帝方智(552-555) (555-557)陈朝帝系表(公元557年——589年)┌─(1)武帝陈霸先陈文赞┤ (557-559)└─始兴王陈道谭──┬──(2)文帝蒨──(3)废帝伯宗│ (560-566) (567-568)└──(4)宣帝顼──(5)后主叔宝(569-582) (583-589) 北魏(附东魏、西魏)帝系表(北魏,公元386—534年;东魏,公元534年—550年;西魏,公元535年—556年)(1)道武帝拓跋珪──(2)明元帝嗣──(3)太武帝焘──(4)文成帝濬─┐(386-409) (409-423) (424-452) (452-465) │┌──────────────────────────────┘└(5)献文帝弘──(6)孝文帝元宏──┬──(7)宣武帝恪──(8)孝明帝诩 (466-471) (471-499) │ (500-515) (516-528)├──广陵王羽──(11)节闵帝恭│ (531-532)├──彭城王勰──(9)孝庄帝子攸│ (528-530)├──咸阳王禧──(10)长广王晔│ (530-531)├──广平王怀──(12)孝武帝脩│ (532-534)├──京兆王愉──[西魏](1)文帝宝炬─┐│(535-551) ││┌──────────┘│├─(2)废帝钦││ (552-553)│└─(3)恭帝拓跋廓│ (554-556)└──清河王怿──清河王亶─┐┌─────────────┘└[东魏](1)孝静帝善见(534-550)北齐帝系表(公元550年——577年)神武帝高欢──┬──文襄帝高澄├──(1)文宣帝洋──(2)废帝殷│ (550-559) (560)├──(3)孝昭帝演│ (560-561)└──(4)武成帝湛──(5)后主纬──(6)幼主恒(562-565) (565-576) (577)北周帝系表(公元557年——581年)(1)文帝宇文泰──┬──(2)闵帝觉│ (557)├──(3)明帝毓│ (557-560)└──(4)武帝邕──(5)宣帝赟──(6)静帝阐(561-578) (579) (579-581) 隋朝帝系表(公元581年——618年)(1)文帝杨坚──(2)炀帝广──元德太子昭──(3)恭帝(代王)侑(581-604) (604-618) (617-618)唐朝帝系表(公元618年——907年)(1)高祖李渊──(2)太宗世民──(3)高宗治─┐(618-626) (626-649) (649-683) ├┐(6)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84-704) │┌────────────────────┘├─(4)(7)中宗显──(8)殇帝重茂│(683-684)(705-710) (710)└─(5)(9)睿宗旦──(10)玄宗隆基──(11)肃宗亨──(12)代宗豫─┐(684)(710-712) (712-756) (756-762) (762-779) │┌──────────────────────────────┘└(13)德宗适──(14)顺宗诵──(15)宪宗纯─┬─(16)穆宗恒─┬─(17)敬宗湛 (779-805) (805) (805-820) │ (820-824) │ (824-826)│├─(18)文宗昂││ (826-840)│└─(19)武宗炎│(瀍)(840-846)└──(20)宣宗忱─┐(846-859) │┌─────────────────────────────┘└(21)懿宗漼──┬──(22)僖宗儇(859-873) │ (873-888)└──(23)昭宗晔──(24)昭宣帝(哀帝)柷(888-904) (904-907)后梁帝系表(公元907年——923年)(1)太祖朱温──(2)末帝(均王)瑱(友贞)(907-912) (913-923)后唐帝系表(公元923年——936年)┌─(1)庄宗存勖李克用┤ (923-926)└─(2)明宗嗣源(亶)──┬──(3)闵帝从厚(926-933) │ (933-934)└──(4)废帝(潞王)从珂(934-936)后晋帝系表(公元936年——947年)┌──石敬儒──(2)出帝重贵臬捩鸡┤ (942-947)└──(1)高祖石敬瑭(936-942)后汉帝系表(公元947年——950年)(1)高祖刘知远(暠)──(2)隐帝承祐(947-948) (948-950)后周帝系表(公元951年——960年)(1)太祖郭威──(2)世宗柴荣(郭威养子)──(3)恭帝宗训(951-954) (954-959) (959-960)辽朝帝系表(公元916年——1125年)(1)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子倍──(3)世宗阮───┐(916-926) │(947-951) │└──(2)太宗德光──(4)穆宗璟│(926-947) (951-969) │┌─────────────────────────┘└(5)景宗贤──(6)圣宗隆绪──(7)兴宗宗真──(8)道宗洪基──太子浚─┐ (969-982) (982-1031) (1031-1055) (1055-1101) │┌─────────────────────────────────┘└(9)天祚帝延禧(1101-1125)西辽帝系表(公元1124年——1211年)(1)德宗耶律大石──┬──(3)仁宗夷列──(5)末帝直鲁古(1124-1143) │ (1150-1163) (1177-1211)(2)感天后塔不烟──┘└─(4)承天后普速完(1143-1150) (1163-1177)金朝帝系表(公元1115年——1234年)┌(1)太祖阿骨打(旻)──┬──绳果──(3)熙宗亶│(1115-1123) │ (1135-1149)│├──宗干──(4)海陵王亮完颜劾里钵┤│ (1149-1161) │└──宗尧──(5)世宗雍─┐│(1161-1189)│└(2)太宗吴乞买(晟) │(1123-1135) │┌────────────────────────────┘├─允恭──┬──(6)章宗璟││ (1189-1208)│└──(8)宣宗珣──(9)哀宗守绪──(10)末帝承麟│ (1213-1223) (1223-1234) (1234)└─(7)卫绍王允(永)济(1208-1213)西夏帝系表(公元1038年——1227年)李继迁──德明──(1)景宗元昊──(2)毅宗谅祚──(3)惠宗秉常─┐(1038-1048) (1048-1067) (1067-1086) │┌─────────────────────────────┘└(4)崇宗乾顺──┬──(5)仁宗仁孝──(6)桓宗纯佑(1086-1139) │ (1139-1177) (1177-1206)├──越王仁友──(7)襄宗安全│ (1206-1211)└──某──齐国忠武王彦宗──(8)神宗遵顼─┐(1211-1223) │┌─────────────────────────────┘├─(9)献宗德旺│ (1223-1226)└─清平郡王某──(10)末帝晛(1226-1227)北宋帝系表(公元960年——1127年)┌─(1)太祖匡胤赵弘殷┤ (960-976)└─(2)太宗光义(炅)──┬──(3)真宗恒──(4)仁宗祯(976-997) │ (997-1022) (1022-1063)└──商王元訜──濮安懿王允让─┐┌─────────────────────────────┘└(5)英宗曙──(6)神宗顼──┬──(7)哲宗煦(1063-1067) (1067-1085) │ (1085-1100)└──(8)徽宗佶──(9)钦宗桓(1100-1125) (1126-1127) 南宋帝系表(公元1127年——1279年)(1)高宗赵构(北宋徽宗赵佶第九子)(1127-1162)(2)孝宗昚(赵匡胤子德芳后)──(3)光宗惇──(4)宁宗扩(1162-1189) (1189-1194) (1194-1224)(5)理宗昀(赵匡胤子德昭后)──(6)度宗禥(理宗侄)──┬──(7)恭帝显(1224-1264) (1264-1274) │ (1274-1276)├──(8)端宗昰│ (1276-1278)└──(9)帝昺(1278-1279) 元朝帝系表(公元1206年——1368年)┌──朮赤──拔都(钦察汗)├──(2)太宗窝阔台──(4)定宗贵由│ (1229-1241) (1246-1249)(1)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3)乃马真后(称制) └─(5)海迷失后(称制)(成吉思汗)(1206-1227) │ (1242-1245) (1249-1251)├──察合台└──拖雷──┬──(6)宪宗蒙哥│ (1251-1259)└──(7)世祖忽必烈─┐(1260-1294) │┌─────────────────────────────┘└真金──┬──甘麻剌──(12)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3)天顺帝阿速吉八│ (1324-1327) (1328)├──答拉麻八剌──┬──(9)武宗海山────────┐││ (1308-1311) ││└──(10)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312-1320) │││┌─────────────┘││└(11)英宗硕德八剌││ (1321-1323) │└──(8)成宗铁穆耳│(1295-1307) │┌──────────────────────────────┘├─(14)明宗和世[王束]──┬──(16)宁宗懿璘质班│(1328-1329) │ (1332)│└──(17)顺帝妥讙帖睦尔│ (1333-1368)└─(15)文宗图帖睦尔(1330-1331)明朝帝系表(公元1368年——1644年)(1)明太祖朱元璋──┬──朱标──(2)惠帝允炆(1368-1398) │ (1399-1402)└──(3)成祖棣──(4)仁宗高炽──(5)宣宗瞻基─┐(1403-1424) (1425) (1426-1435) │┌────────────────────────────────┘├─(6)(8)英宗祁镇───(9)宪宗见深──┬──(10)孝宗祐樘──(11)武宗厚照│(1436-1449)(1457-1464) (1465-1487) │ (1488-1505) (1506-1521) └─(7)景帝祁钰└──朱祐杬──(12)世宗厚熜─┐ (1450-1456) (1522-1566) │┌─────────────────────────────────┘└(13)穆宗载垕──(14)神宗翊钧──(15)光宗常洛──┬──(16)熹宗由校(1567-1572) (1573-1620) (1620) │ (1621-1627)└──(17)思宗由检(1628-1644)清朝帝系表(公元1616年——1911年)(1)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2)太宗皇太极──(3)世祖福临─┐(1616-1626) (1627-1643) (1644-1661) │┌───────────────────────────┘└(4)圣祖玄烨──(5)世宗胤禛──(6)高宗弘历──(7)仁宗颙琰─┐(1662-1722) (1723-1735) (1736-1795) (1796-1820) │┌─────────────────────────────┘└(8)宣宗旻宁──┬──(9)文宗奕詝──(10)穆宗载淳(1821-1850) │ (1851-1861) (1862-1874)└──醇亲王奕譞──┬──(11)德宗载湉│ (1875-1908)└──摄政王载沣──(12)溥仪(1909-1911)。
先秦世系表
先秦世系表五帝1黄帝——(玄嚣)——(带极)——3高辛(帝喾)——4挚5放勋(帝尧)(昌意)——2高阳(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6重华(舜)(鲧)——7禹夏朝世系表传了13代,16人黄帝——昌意——颛顼——鲧——禹——启(禹)——启——太康中康——帝相——帝少康——帝予——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孔甲——帝皋——帝发——帝履癸(桀)帝扃——帝厪商朝世系表传了16代,30人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抱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汤)成汤——(太丁)——太甲——沃丁外丙太庚——小甲中壬雍乙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祖丁——阳甲沃甲——南庚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癝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周朝世系表两周共传了32代,35人喾—后稷(弃)—不隘—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喇—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直父—季历—[姬]昌(西伯侯,文王)—[姬]发(武王)1武王姬发—2成王姬诵—3康王姬钊—4昭王姬瑕—5穆王姬满—6共王姬淳扈—7懿王姬烟—9夷王姬燮—10厉王姬胡—11宜王姬静—12幽王姬宫涅—13平王姬宜臼8 孝王姬辟方平王—(姬波父)—桓王—庄王—第王姬胡齐—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定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秦朝世系表颛顼————女脩(女)—大业—大费—大廉(鸟俗氏)—()—()—()—中衍—()—()—()—中潏—蜚廉—恶来(效忠商纣王,被杀)-非子(秦赢)—秦侯—公伯—秦仲—庄公—襄公(周平王开始封其为列国)襄公—文公—(静公)—宪公—出子(3)武公(20)德公(2)—宣公(12)成公(4)缪公(39)—康公()—共公—桓公—景公—毕公—(夷公)—惠公—悼公—剌龚公—躁公(14)怀公———(昭公)—1灵公—5献公—孝公—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嬴政—胡亥-子婴2简公—3惠公—4出公。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图谱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图谱
概述
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2146年之前,统称为“上古时期”,或称“三皇五帝时代”,因为当时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所以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三皇五帝时期出现的人物,既包括了夏朝开国君主夏禹,也包括了周朝先祖后稷(姬弃)、商朝先祖契(xiè)、秦朝先祖伯益,中国司法鼻祖+李唐先祖的皋陶[gāo yáo],还有世界张姓始祖的挥公等。
上古时期
时间范围:公元前2146年之前;
部分帝王: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
所属文化:史前文化;
重大事件: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伏羲建八卦、燧人钻燧取火、有巢构木为巢、共工怒触不周山、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图谱
下图中,详细绘制出了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由于移动端限制,无法查看完整版高清大图,如需,请留言,公诸同好。
部分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
部分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
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
远古帝王世系表
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
又称盘古,混沌氏。
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
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
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
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
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
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
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
传78帝,记2717年)—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
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
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
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
女,风姓。
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
伏羲之妹)—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
女,姓风)—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
女,姓风)—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
女,姓风)—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
男,姓风,名挚)—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
女,姓风)—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
女,姓风)—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
男,姓风)—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
女,姓风)—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
女,姓风,号大庭氏)—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
女,姓风)—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
男,姓风)—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
女,姓风,号柏皇氏)—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
女,姓风)—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
女,姓风)—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
中国上古五帝世系干支纪年与公元前纪年对照表
中国上古五帝世系干支纪年与公元前纪年对照表黑龙江齐齐哈尓孙启鸣序号帝王姓氏在位年干支年起止公元前起止1 黄帝 77 癸亥年——已卯年前2698年——2622年代政 31 已卯年——已酉年前2622年——2592年2 已挚(少昊)78 已酉年——丁卯年前2592年——2514年丧期 3 丁卯年——已巳年前2514年——2512年3 颛顼 78 已巳年——丁亥年前2512年——2434年丧期 3 丁亥年——已丑年前2434年——2432年4 穷蝉 31 已丑年——庚申年前2434年——2401年丧期 3 庚申年——壬子年前2401年——2399年5 帝喾 63 壬子年——乙丑年前2399年——2336年丧期 3 乙丑年——丁卯年前2336年——2334年6 帝挚 9 丁卯年——丙子年前2334年——2325年7 唐尧六帝195 丙子年——辛卯年前2325年——2130年虞舜代政 28 辛卯年——已未年前2130年——2102年8 虞舜 39 已未年——丁酉年前2102年——2064年夏禹代政 11 丁酉年——已酉年前2064年——2053年舜帝丧期 3 已酉年——辛亥年前2052年——2050年夏禹壬子年(公元前2049年)即位改国号为夏后,五帝世系结束。
五帝世系从黄帝元年(癸亥年公元前2698年)开始,到虞舜辛亥年公元前2050年结束,历经649年。
说明:1、《史记五帝本纪》说: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这就是说颛顼死后其子穷蝉曾经即位称帝。
2、尧帝放勋是黄帝的四代孙,舜帝是黄帝的八代孙,间隔四代,帝舜能接尧放勋的班,可能性很小,所以采用唐尧六帝的说法延长了唐尧在位到195年。
3、所谓唐尧六帝是:帝放勋(尧)、鲔、江、起、求、密。
此说法,来自《三皇五帝年表完整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
又称盘古,混沌氏。
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
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
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
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
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
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
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
传78帝,记2717年)—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
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
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
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
女,风姓。
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
伏羲之妹)—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
女,姓风)—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
女,姓风)—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
女,姓风)—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
男,姓风,名挚)—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
女,姓风)—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
女,姓风)—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
男,姓风)—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
女,姓风)—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
女,姓风,号大庭氏)—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
女,姓风)—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
男,姓风)—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
女,姓风,号柏皇氏)—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
女,姓风)—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
女,姓风)—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
女,姓风)—象团(公元前7085—前7024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象伟(公元前7024—前6990年。
女,姓风,号中央氏)—节触(公元前6990—前6955年。
女,姓风)—伏案(公元前6955—前6931年。
女,姓风)—曲秦(公元前6931—前6896年。
女,姓风)—随秦(公元前6896—前6871年。
女,姓风)—晁安(公元前6871—前6856年。
男,姓风,号伏羲氏)—伏安(公元前6856—前6826年。
女,姓风,号栗陆氏)—起望(公元前6826—前6801年。
女,姓风)—河圭(公元前6801—前6732年。
女,姓风)—圭嬜(公元前6732—前6666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泰望(公元前6666—前6631年。
女,姓风,号骊连氏)—施公(公元前6631—前6598年。
男,姓风)—团良(公元前6598—前6554年。
男,姓风)—冠象(公元前6554—前6515年。
男,姓风)—团伏(公元前6515—前6477年。
男,姓风)—伏义(公元前6477—前6450年。
女,姓风,号赫胥氏)—娍义(公元前6450—前6415年。
女,姓风)—肆杤(公元前6415—前6384年。
女,姓风)—归纹(公元前6384—前6367年。
男,姓风)—伏秧(公元前6367—前6352年。
男,姓风)—团暤(公元前6352—前6323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秦枪(公元前6323—前6288年。
女,姓风,名号尊卢氏)—革池(公元前6288—前6254年。
女,姓风)—枪兰(公元前6254—前6228年。
女,姓风)—三那(公元前6228—前6196年。
女,姓风)—革兰(公元前6196—前6178年。
男,姓风)—赤禅(公元前6178—前6141年。
女,姓风,号祝融氏)—洛枪(公元前6141—前6124年。
男,姓风)—附前(公元前6124—前6110年。
男,姓风)—洛前(公元前6110—前6078年。
男,姓风)—桑味(公元前6078—前6044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伏纪(公元前6044—前6005年。
女,姓风,号混沌氏)—随嬄(公元前6005—前5970年。
女,姓风)—鹏烁(公元前5970—前5923年。
女,姓风)—茜河(公元前5923—前5884年。
女,姓风)—规辛(公元前5884—前5847年。
女,姓风,号昊英氏)—金乌(公元前5847—前5803年。
女,姓风)—掮师(公元前5803—前5763年。
男,姓风)—雪河(公元前5763—前5722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汝信(公元前5722—前5682年。
女,姓风,号有巢氏)—罗秦(公元前5682—前5649年。
男,姓风)—风诰(公元前5649—前5614年。
男,姓风,号葛天氏)—峙龙(公元前5614—前5571年。
女,姓风)—达河(公元前5571—前5539年。
女,姓风)—荷曲(公元前5539—前5496年。
女,姓风,号阴康氏)—达耳(公元前5596—前5451年。
女,姓风)—媒兰(公元前5451—前5417年。
女,姓风)—立路(公元前5417—前5377年。
女,姓风)—因康(公元前5377—前5346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墙烁(公元前5346—前5303年。
女,姓风,号朱襄氏)—泽治(公元前5303—前5274年。
女,姓风)—渭茂(公元前5274—前5241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苍芒(公元前5241—前5209年。
女,姓风,号无怀氏)—节曲(公元前5209—前5175年。
女,姓风)—风和(公元前5175—前5151年。
男,姓风,号伏羲氏)—节氏(公元前5151—前5117年。
男,姓风)—太河(公元前5117—前5073。
男,姓风)—大耀(公元前5073—前5035年。
男,姓风)—节芒(公元前5035—前5008年。
男,姓风)炎帝魁隗氏政权(公元前5008—前4766年。
传6帝,记243年)。
—炎帝魁隗(公元前5008—前4951年。
男,姓姜,又名柱,号魁隗氏。
系炎帝魁隗氏政权首任帝)—炎帝炎居(公元前4951—前4918年。
男,姓姜)—炎帝节并(公元前4918—前4876年。
女,姓姜)—炎帝戏器(公元前4876—前4827年。
男,姓姜)—炎帝祝融(公元前4827—前4781年。
男,姓姜)炎帝神农氏政权(公元前4766—前4513年。
传8帝,记254年)—_炎帝神农(公元前4765—前4733年。
姓姜,名神农,又名羭纥,号神农氏。
系炎帝神农氏政权首任帝)—炎帝临魁(公元前4733—前4692年。
男,姓姜,又名雨、大隗)—炎帝姜承(公元前4692—前4655年。
男,姓姜,又名号)—炎帝姜明(公元前4655—前4628年。
男)—炎帝姜宜(公元前4628—前4582年。
男)—炎帝姜来(公元前4582—前4563年。
男)—炎帝姜克(公元前4563—前4539年。
男,又名里、厘、摚椎—榆罔(公元前4539—前4513年。
男,姓姜)炎帝神农氏政权时期,有许多大氏族联盟反对炎帝神农氏政权,史皇仓颉氏政权,九黎蚩尤氏政权为代表。
史皇仓颉氏政权(公元前4637—前4528年。
传五帝,记109年):—史皇氏仓颉(公元前4637—前4596年。
男,姓风,号仓帝,其祖为伏羲女娲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仓颉二世(公元前4596—前4587年)—仓颉三世(公元前4587—前4568年)—仓颉四世(公元前4568—前4546年)—仓颉五世(公元前4546—前4528年)九黎蚩尤氏政权(公元前4584—前4405年。
传七帝,记179年):—帝虺(公元前4583—前4556年。
男,姓姜。
九黎蚩尤氏政权首任帝)—帝吼(公元前4556—前4540年。
男,姓姜)—帝蚩尤(公元前4540—前4515年。
男,姓姜)—帝蚩啄(公元前4515—前4493年。
男,姓姜)—帝回虻(公元前4493—前4464年。
男,姓姜)—帝螭(公元前4464—前4435年。
男,姓姜)—帝蚦(公元前4435—前4404年。
男,姓姜)黄帝轩辕氏政权(公元前4513—前4053年。
传15帝,记461年)。
黄帝姬芒(公元前4514—前4476年。
黄帝轩辕氏政权首任帝)—黄帝姬蔡(公元前4476—前4437年)—黄帝姬豕(公元前4437—前4416年)—黄帝姬本(公元前4416—前4483年)—黄帝姬常(公元前4483—前4366年)—黄帝姬号(公元前4366—前4330年)—黄帝姬咁(公元前4330—前4303年)—黄帝姬传茸(公元前4303—前4278年。
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黄帝姬贯俞(公元前4278—前4258年)—黄帝姜恚文(公元前4258—前4219年。
炎帝大隗氏祝融后裔)—黄帝姜成契(公元前4219—前4184年。
又名鸿,又称大鸿氏、帝鸿氏)—黄帝酉仡谅(公元前4184—前4140年。
炎帝魁隗氏后裔,号缙云氏)—黄帝祁江阳(公元前4140—前4106年。
号参卢氏,炎帝神农氏后裔)—黄帝依昌块(公元前4106—前4075年。
黄帝轩辕氏姬姓后裔)—黄帝祁号次(公元前4075—前4053年。
号轩辕氏,为炎帝神农氏后裔)少昊金天氏政权(公元前4053—前3790。
传7帝,记264年)。
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创立者是风姓伏羲氏的后代,其先祖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七任帝少昊。
帝清喾(公元前4053—前4018年。
姓己,又称少昊、玄嚣、青阳,号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政权的首任帝)—帝己犬(公元前4018—前3983年。
清喾少子)—帝己箐(公元前3983—前3947年)—帝旸珢(公元前3947—前3918年)—帝己琨(公元前3918—前3885年)—帝畅楑(公元前3885—前3825年)—帝匠敬(公元前3825—前3790年。
姓己,号清阳)颛顼高阳氏政权(公元前3790—前3380年。
传12帝,记411年)。
颛顼高阳氏的先祖是黄帝轩辕氏政权的首任黄帝姬芒。
帝颛顼(公元前3790—前3748年。
姓妘,名颛聆,号高阳氏。
颛顼高阳氏政权的首任帝)—帝宥个(公元前3748—前3695年)—帝焙央(公元前3695—前3659年)—帝上强(公元前3659—前3631年)—帝苟羿(公元前3631—前3596年)—帝住元(公元前3596—前3573年)—帝肖会(公元前3573—前3537年)—帝美勾(公元前3537—前3500年)—帝卜习(公元前3500—前3468年)—帝贵尤(公元前3468—前3429年)—帝祥象(公元前3429—前3385年)—帝佳琚(公元前3385—前3348年)帝喾高辛氏政权(公元前3380—前2799年。
传21帝,记582年)。
—帝喾美(公元前3380—前3354年。
姓姜,又名俊,尊称帝喾,号高辛氏。
父亲姜未,祖姜夏。
喾高辛氏政权的首任帝)—帝沙芙(公元前3354—前3340年)—帝刚歌(公元前3340—前33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