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教研课件(共34张)
第6课《藤野先生》 课件(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 课件(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a7f2bc77232f60dccca1be.png)
动作、语言、外貌
9
6.“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 四件。
⑴为“我”添改讲义 ⑵为“我”纠正解剖图 ⑶关心“我”的解剖实验 ⑷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7.“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10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2
《朝花夕拾》
3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 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 [同时,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 之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 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 运动的主将。
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随后连续发 表《孔乙己》、 《药》、《故乡》等4
心的辛酸。 有很强的民 族自尊心。
优待 为下文写藤野先生
做正面陪衬
21
鲁迅在仙台得到的“优待”与藤野先生对 他的“关心”一样么?
不一样。 一个是“物以稀为贵”;一个是出于平等尊重 的意识、老师的职责以及对师生情谊的看重。
22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
用反语 表讽刺
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见所闻——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 野先生做铺垫。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爱 国
17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18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075be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8.png)
写
作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
背
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
景
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
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
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
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老师一一藤野先生。藤野先
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
作
鲁迅 (1881-1936) 字豫才,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自第一
者
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
句中“标致”是反语,“ 丑陋”之意,讽刺了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实在”,“的确”之意, 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 的强烈的厌恶和嘲讽之情。
全
速读4-5段,考虑以下问题。
文 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
赏 析
仙台学医呢?
2.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
这是为什么?
3.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4.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5.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用“因为”行吗?
全
速读4-5段,考虑以下问题。
文 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
赏 析
仙台学医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4304ed866fb84ae55c8d34.png)
qī
绯红 凄然
gěng
芋梗
yì
驿站Leabharlann xùn不逊yǎo杳 无消息
wù
深 恶 痛疾
状元成才路
多音字
( luò )落第 落 ( là )丢三落四
( lào )落枕 ( wù)厌恶 恶 ( ě )恶心 ( è )凶恶
( sù )食宿 宿 ( xiù )星宿
( xiǔ )一宿 ( jiě )解剖 解 ( jiè )解元 ( xiè )浑身解数
无论是离开东京的缘由,仙台求学受优待,还 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 爱国主义感情。由此,我们可以找出文章的另一条 叙述线索: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文笔犀利、幽默、讽刺, 自成一派。读课文,体会作者独 到的语言魅力。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 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描写了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 活。
作者远大的抱负与当时灰色的环境形成了 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 含在这些句子中,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 民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作者来到仙台,颇受优待,不仅学校不收学费, 还有人操心食宿问题。在作者看来,受优待的原因 是什么?
词语解释
绯红:鲜红。 陌生:生疏,不熟悉。 宛如:正像,好像。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逊。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人,也
泛指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流言: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
拨的话)。
畸形: 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疑惑: 怀疑困惑。 瞥见: 一眼看见。 精通: 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 (共34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 (共34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2eb215daef5ef7bb0d3c61.png)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与“不”连用,以反 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 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 民”,来到日本,往往受到歧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是很 强烈的,他深以祖国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为耻,他绝不认 为自己受到“优待”,就是对中国人的尊重,所以他以北 京的白菜到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 到“龙舌兰”的美名作比喻,说明自己所受到“优待”, 仅仅由于在仙台医专他是唯一的留学生,是“物以希为贵” 罢了。就是在这样的“优待”下,鲁迅的生活也是艰苦的。 但是,这种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丝毫没有动摇鲁迅“科 学救国”的意志。由此可见,鲁迅把自己受到“优待”当 作“物以希为贵”和对艰苦生活的描述,都隐约地贯串一 条爱国主义思想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你能将本文中反应鲁迅求学的主要经历 的 地名填写出来吗?
东京
仙台
北京
时间、空间的变换,叙事的线索的发展往往体现了文 章的构思,也是划分段落层次的根据。请利用此方法 为本文划分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 在东京,见藤野前。 相识
一、关于鲁迅:
原名 称号 主要文集
周树人
生于浙江 绍兴,原
中国新 《呐喊》
文化运 动的旗
《彷徨》 《朝花夕拾》
名周树人, 手、 《坟》
字豫才, 革命家 《二心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课《藤野先生》(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课《藤野先生》(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c4bef2aa00b52acfc7ca45.png)
1921年,发表作 《阿Q正传》成功的塑造 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 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 名著。著名作品集有 《野草》、《朝花夕 拾》、《呐喊》、《彷 徨》、《华盖集》、 《坟》等。本文选自散 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年 留学日本的片段。鲁 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 救民,但后来却弃医 从文了,我们在本课 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 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1、运用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运用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 3、叙事有详略之分 4、上下文注意过渡
这篇课文写得很有特点,写与藤野先生相 识、相处,写法上用白描手法,写人抓住特 征,几笔勾勒,就很传神。
记事很注意选用典型事例,选用了四个典型事例 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黑脸短毛,长喙大 耳,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 脸就象个猪的模样。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行动如弱 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 感激、怀念 体现在:
①
②
③
然后是 愧疚 之情。
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 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 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 统摄全文的?找出文章的暗线。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b66c9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7.png)
词语集注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 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 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本文指旧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到日本留学。
✓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 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 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 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 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 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 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 久的纪念。
词语集注
不逊: 傲慢无礼。逊,谦逊。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责: 质问并责备。 流言: 快速传播的毫无根据的话。 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小而言之: 就小的方面说。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恶,厌恶。疾,憎恨。
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
并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了藤 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
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激励和鼓舞。
整体感知
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 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 中心组织材料。
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第四层(第32—35段)
写作者离开仙台与
第三层(第24—31段) 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写匿名信和看电影,
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课件 (共33张PPT)
![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课件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4bfa771eb91a37f1115c20.png)
jī 畸 yǎo 杳
xùn 逊 jiàn 鉴
油光可鉴:
不逊: 无礼。逊:谦逊。
诘责:
质问并责备。
教学设计
环节一:
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本文选 自散文集《朝花夕 拾》。
教学设计
环节二: 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教 材 分 析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 主题;理清思路,梳理线索;本 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 线,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 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暗线是作 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很多材料都 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
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 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 生融入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人 生和生命有所思考,体悟到人生 的奋斗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 温情。
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 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的启蒙老 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 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 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 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藤野先生。 特别是当他独处异国他乡,在希 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 辱时,一位恩师以无私的关爱和 真诚的帮助给了鲁迅莫大的鼓励。 这位恩师就是藤野先生。
说课流程
4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环节
检查 预习, 了解 作者
创设情 境 ,激 活情感
整体感 知 ,回 答问题
自主合 作,探究 结果
环节六: 五: 联系实 研读 际,拓 赏析, 展延伸 升华 情感
教学设计
环节一:五分钟
检查预习
yì 驿 jié 诘
piē 瞥 nì 匿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PPT课件(共33张ppt)PPT课件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PPT课件(共33张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dcba7bddccda38366baf1e.png)
生活。鲁迅先生鄙视他们、厌恶他们、感到失望。
展示提升
朗读27-31段,概括段落内 容,并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与鲁迅 弃医从文的关系
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 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 慨,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 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 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 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 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 强盛的愿望。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高耸起的学
生制帽比作富士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
国留学生”既不想剪辫子又怕被外国人嘲笑
的心理,反映了他们庸俗、浑浑噩噩的精神
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反语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就是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
意,一般含有否定、讽刺及嘲弄的意
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 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 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 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 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 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 中国早。
1902年4月,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速 成班补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 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弃 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多
年后,鲁迅在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下离开北京,到
第6课《藤野先生》 课件(共3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 课件(共3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147ce1bb68a98270fefad6.png)
齐声朗读第5段,思考回答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美其名曰“龙舌兰”从侧面
描写了作者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2·作者在仙台具体受到的优待是 ①不收学费 ②关心食宿
表达这个内容的句子是 不但……还…… 这个关联 词表示 递进 关系。
3·理解词语
物以希为贵 物以稀少为珍贵 尊为 尊敬地称为
咽
美其名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 。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 又是什么?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 中心组织材料。
叙事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 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
2、课文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 哪几件事?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①批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②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③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没有民族 偏见
④了解中国 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 些内容?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 关系呢?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 庸俗的生活;
一、(1-3)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 识、相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 野先生。
齐读1-2思考
1·表现作者对东京不满、失望的词语是 无非
意思是
不过如此 只不过
日本的首都是
东京
,樱花
是日本
的国花。
夸张
2·“头顶上盘着…形成一座富士山。”这句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含有 讽刺 的意味。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c6dce3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3.png)
③“我”离开仙台后。
文章结构
(一)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1—3)
藤 野
(二)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
先 原因。(4—35)
生
(三)对藤野先生的怀念。(36—38)
人物形象
3.文中记叙了藤野先生几件主要事情?赞扬了藤野先生 怎样的高贵品质?
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谢谢 !
①添改讲义:敬业、平等待人、没有民族偏见。 ② 纠正解剖图: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③ 关心解剖实习:关注学生。 ④ 了解女人裹脚:有探究求实的精神。
探究学习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作简要的概括。 3.阅读1—2段,思考:
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作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 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 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 把支那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支那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少年时代我向福井藩校毕业的 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支那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 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 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 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 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拓展应用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 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 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 很多话要说。请把握文章主旨 ,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 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 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 藤野先生 课件(共35张ppt).ppt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 藤野先生 课件(共3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3e79d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3.png)
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到极大
爱 震动,民族自
尊心受到极大 挫伤,他认识 到中国国民不 觉悟,是造成
民族衰弱的主 国
要原因。
匿名信事件: 弱国国民受歧 视,从而激发 了作者立志使 自己祖国富强 的志向。
弃医从文的原因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 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 说。
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第38段倒数第3行)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 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 的怀念。
阅读6-23自然段 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件,概括藤野先生的品质。
小提示:概括内容:人物+事件
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 藤野先生纠正“我”的解剖图 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藤野先生问“我”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抓住“盘辫子”这一细节,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揭示 了“清国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表现了作者的厌恶、 嘲讽。
反语,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达 了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
东京 也无 非是 这样
清国留学生不 务正业、不学 无术,丑态百 出,作者对他 们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博剖学学、在治日学本严发谨达、的生历活史简,朴那,些不大拘大小小节小 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 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15颇为熟悉 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 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 》课件(5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 》课件(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6aaa6fc77da26924c5b07b.png)
鲁迅对此深表痛恨,民族自尊心也受到严重挫 伤。
【杂谈】看客心态--中国人的劣根性
提到看客,我们必然会想到鲁迅先生笔下 众看客们。阿Q是我们最熟悉的鲁迅先生笔下的 人物,当阿Q被送到断头台时,断头旁边站着一 群跟蚂蚁似的张着嘴的看客。鲁迅先生笔下的另 一个人物单四嫂同样也遭到看客们的冷遇。当单 四嫂的儿子宝儿死的时候,巡警绑了白背心,来 到街上示众,围观之人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几 堵人墙,密不透风。鲁迅先生在《药》里曾经这 样形容看客--“领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
藤野教授的课程: 解剖学
藤野的外貌等显著特征: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外貌)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举止) 声调抑扬顿挫
穿衣服太模糊,有时忘 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 旧外套,寒颤颤的
学识渊博、生活简朴
2、记叙了与藤野先相处的哪几件事?表 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事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烂 熳:通常写作烂漫。绚丽多彩。
记 宛 如:好像。 一 流 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记 驿 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途中换马,
休息,住宿的地方。 畸 形:不正常的形状。
瞥 见 :很快地看一下。
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 的名字叫。
杳: 远的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 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
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 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 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 为豫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
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1e2ce12e3f5727a5e962d0.png)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弃医从文 根本原因,把握主题; 2、品味语言色彩,体会本文语言具有感情 色彩,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3、学习作者善于取材,明线暗线相互 交织的手法和浓厚的感情色彩语言艺术。
二、精读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掌握主题(5+4+6)
• 【学习任务】:思考1、作者原本是到日本去学医的,但 是作者为什么不选最好的东京却要去仙台去学医呢?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 受到严重挫伤
3、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爱
藏讲义
怀念付诸行动—— 挂照片
国
写文章
本文的主题思想
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 义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
3、阅读课文下面提示及 注释,了解文章写作 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 了1902—1906年留学日 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 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 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 在本课的学习中就会认 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 因。
初读课文(7+3)
【任务】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生字词 (注意注释和课后)( 适当勾连)。 【方法】 1.段序用①②③… …标示
我属于划分与表达最正确的小组
课文章段落结构 段落内容。
第一部分: 见藤野前,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部分:与藤野的交往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及先生精神对我的激励。
了解人物,理解形象。(3+3+5)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d87f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1.png)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1张ppt)(共31张PPT)藤野先生鲁迅创设情境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遇到一个特别的老师,Ta像一束光一样温暖你的生命。
藤野先生是温暖鲁迅先生的那束光,但是这束光却没能保存下来,只有藤野先生的照片至今还挂在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恰逢鲁迅诞辰142周年,学校文化艺术节决定拍摄“那个人·那束光”纪录片,请你以《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为拍摄剧本,帮助鲁迅先生保存心中那束温暖的光。
寻找“那束温暖的光”拍摄任务探究“那束温暖的光”追逐“那束温暖的光”拍摄任务一寻找“那束温暖的光”“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倭国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伟大伟大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像一束温暖的光。
这一束温暖的光来源于他与藤野先生相处期间发生的点滴小事。
我们可以选取哪些场景(事件)进行拍摄呢?请你快速阅读文章第6-35段,概括鲁迅与藤野先生相处中发生的典型事件。
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临别叮嘱拍摄场景确定了拍摄的场景后,我们需要在每个场景中加入特写镜头来表现“那束温暖的光”,请你辅助导演组为每个场景添加特写镜头展现藤野先生的形象,并分析理由。
温馨提示: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
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文中指的是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或者某个事件等。
初识藤野先生特写镜头——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胡了、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A: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B:我是藤野严九郎。
A、B两句哪一句作为台词更好?23生活简朴、不拘小节特写镜头——动作学问高深特写镜头——语言A句“就是”与“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相呼应,体现了藤野先生幽默、诚恳。
1添改讲义特写镜头——语言①“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②“拿来我看!”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以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fa7e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0.png)
栏目索引
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表达完整。
从藤野先生身上我们读懂了:爱是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情感。街头
遇到乞讨者,我们就力所能及地给他点钱,这是爱;车上遇到“老弱病残
孕”,我们就
,这是爱;路上遇到迷路的小孩,我们就
,这也是爱。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
的问候,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难做到,却可能会帮助别人走出困境。
B.鼓励 感激 教诲 希望
C.感激 鼓励 教诲 希望
D.感激 鼓励 希望 教诲
栏目索引
答案 D 回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关系。第一空只能填“感激”, “使我鼓励”搭配不当;第四空应填“教诲”,与前面“不倦的”搭配 得当。
栏目索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B.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C.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D.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答案 C A.比喻。B.反语。D.比喻。
栏目索引
2.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
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C.问问精· 通· 时· 事· 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答案 B A、C、D三项中的加点词语用的都是反语,褒词贬用。
(2)语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
和
进行了描写,表达
了作者
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层次结构 :
第一部分: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1---3)
第二部分:在仙台, (4---35) 与藤野先生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 离开仙台,怀念藤野先生。
(36---38)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1.找出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2.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我”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位“黑瘦的 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 小的书”,有“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的 先生。
作者运用白描(外貌描写)的手法,简 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 医学教授形象。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 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 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 作手法就是白描。
“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 受到了触动;
“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 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 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 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 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 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就像画国画,只用黑白线条勾勒,描 绘出事物的特点。
默读11-23段,找出这部分写了“我”与 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个典型事件,并说说它们分 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第15段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
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事件①:添改讲义
对学生认真负责
动作描写
第16段 藤野先先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指着……向我和 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那样的画”
事件②: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 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没有这回事。”
事件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8.如果我们囫囵吞枣地看待我们的人 生,那 么我们 只会看 到人生 中的不 幸与灾 难,而 把一些 幸福快 乐的事 忽略了 。只有 静下心 来,慢 慢地品 ,慢慢 地赏, 也许不 幸的背 后就有 幸福的 嫩芽。 9.雨是最 寻常的 ,一下 就是三 两天。 可别恼 。看, 像牛毛 ,像花 针,像 细丝, 密密地 斜织着 ,人家 屋顶上 全笼着 一层薄 烟。树 叶儿却 绿得发 亮,小 草儿也 青得逼 你的眼 。傍晚 时候, 上灯了 ,一点 点黄晕 的光, 烘托出 一片安 静而和 平的夜 。在乡 下,小 路上, 石桥边 ,有撑 起伞慢 慢 走着的人 ,地里 还有工 作的农 民,披 着蓑戴 着笠。 他们的 房屋, 稀稀疏 疏的, 在雨里 静默着 。
但到傍晚……“那是在学跳舞”
对清国留学生在日本上 野赏樱花时精心侍弄辫子 的行为进行了细致描写, 并运用反语,讽刺了清国 留学生的麻木不仁、不思 进取、缺乏民族自尊心。
“精通时事”是反语, 他们精通的并非救国、救 民于水火的时事,而尽是 吃喝享乐的无聊信息。讽 刺了这些人不思进取,表 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反感。
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2.通过典型事件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重点)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难点)
回
【鲁迅】(1881- 1936),中国现代文
顾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 为主,代表作有:小说
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1918年 5月,首次以“鲁迅”
旧 知 走
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shēn wù
tòng jí( 深恶痛)疾的文字。
7、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ī( 杳无消息)了。
8、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ùxùn(不逊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
受了他的影响了。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写道:日暮里 。
4、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xíng
( 畸形 ) 5、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 luò dì( 落第)
5、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tuō cí( )检查的无
礼,
托辞
6、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
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
5.根据材料一中孩子们的自述,可见 他们偏 爱自然 界中的 某一方 面,没 有接受 完整的 自然教 育,他 们在自 然界的 行为比 较自我 随性, 可能会 妨害生 物。 6.这部带 有自传 色彩的 长篇小 说以“ 我”的 经历和 视角来 安排结 构和故 事情节 。通过 “我” 的人生 经历和 感情遭 遇来展 示人物 性格的 发展。 它既有 利于直 接展示 人物的 内心世 界,也 在无形 中拉近 了作品 和读者 之间的 心理距 离,易 于取得 感人的 艺术效 果。 7.《散步 》是一 篇叙事 抒情的 散文。 本文从 一件小 事入手 ,表达 了深刻 的内涵 。这种 以小见 大的写 法给读 者留出 了想象 空间, 同时也 充分地 表达了 主题思 想。日 常生活 中,你 可曾见 过一些 小事蕴 藏着哲 理和内 涵。试 着写一 段文字 ,从生 活中的 “小” 发掘出 “大” 。
我们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中学习到哪些好的写作方法?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 ④可以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刻画人物。
爱国之情,人所共有。请举出一个“爱国”的名人典例, 或以“爱国”为主题,写一段话。
1.话题要一致或相关。仿写有时会和 续写相 结合, 在仿写 时我们 要注意 话题或 中心的 一致性 ,使前 后语意 连贯。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 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 全貌, 才能更 好地把 握人物 的性格 ,因为 人物的 性格是 通过完 整的故 事情节 ,在矛 盾的冲 突中展 现出来 的。
综上所述,藤野先生有这么多优秀品质,对“我”如此关心 厚爱,按理“我”应该留在仙台继续学医,可后来为什么改变 了学医的志向呢?
提示:这期间发生了哪些事情促使我改变志向?
明确: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电影事件 当看到日本学生的狂妄傲慢,尤其看 到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的时候,“我”的 思想受到了严重挫伤。医术再高,只能医 病,不能医治人心。要救中华民族,首先 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 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于是决 定弃医从文,改变志向。
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 怎么一回事呢?”
事件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严谨求实
典型事件
精神品质
【写作借鉴】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 的侧面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
第37段:
直接评价: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结合关键语句品味)• 感激、怀念
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说明了 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 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 写藤野先生作正面衬托。
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 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课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
外 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
拓 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
展 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
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
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
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
“无非”即“只不过”的意思,表露出作者对 东京的失望之情,引起下文的描写,为离开东京去 仙台埋下伏笔。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 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表现出作 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表达了一 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 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 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
jì
发髻
wù
深恶痛疾
yǎo
杳无消息
jiàn
油光可鉴
dùn cuò
抑扬顿挫
自学检测一(6分钟)
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
( 绯红 )的轻云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yóuguāngkějiàn(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 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biāo zhì(标致)了。 3、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yìzhàn( 驿站 ),
3.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 其思想 性格之 所以如 此的社 会原因 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 的形成 与社会 环境有 着密不 可分的 关系。 4.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 赏析人 物形象 的社会 意义 首 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 性,然 后结合 社会现 实分析 人物形 象折射 的社会 现象及 给人带 来的某 种启示 。
寿镜吾先生:极方质朴,博学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 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 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 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 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 励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