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原因浅析(蓝本)1

合集下载

常用成语常见错误原因分析

常用成语常见错误原因分析

常用成语常见错误原因分析2023年,成语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成语的时候会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往往源于对成语理解的偏差和不充分了解。

本文将分析常见的成语错误原因,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

一、“一无是处”、“一毛不拔”等严谨程度较低的成语被误用“一无是处”这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真的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但是有些人会把“一无”和“一点儿”混淆,令成语使用不准确,显得不够严谨。

“一毛不拔”则是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小气、吝啬,但是有些人会把“一毛”和“一分钱”混淆,使得成语的使用出现偏差。

这些误用源于对于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认真学习成语的准确用法。

二、成语的前后搭配不当有些人在使用成语时没能够正确地将其前后部分搭配完整。

例如,“大开眼界”这个成语,它的完整表达应该是“大张旗鼓地开拓新局面,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增加了眼界”。

但是,有些人会忽略“张旗鼓地”和“新局面”的搭配,只使用“大开眼界”,这样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含义。

三、“引经据典”等表达形式的误用“引经据典”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能够很好地运用经典的典故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但是有些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会犯几个错误,例如:将其用于描述一个人引用的是不是经典的书籍,造成误用;将其用于描述一个开拓性的想法或思路,则不准确。

这些偏离成语基本含义的用法都是因为没有理解成语所要表达的核心意义。

总之,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请我们要加强对成语的学习和认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让词句更加精炼、准确。

否则,即使是发生了微小的偏差,也可能使得所要表达的意思发生全然不同的改变。

05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05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并分析错因。 (2018·全国卷Ⅰ,改编)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 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 号”不断进步,再.接.再.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 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 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判断:(√) 分析:“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使用无误。
[失误防范]
[失误防范]
原因八 不明语法易功能紊乱
正确使用成语还需要注意其语法功能,因为成语在与相 关词语搭配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能否带宾语,能否充当 某个成分,应该与哪类词语搭配,等等。如果使用时不顾其 搭配规则,就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原因一 忽视关键字词而望文生义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 俗成的,而且大多源于典故,需要我们溯本求源,加之有些 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古义,这就增加了某些成语理解上的难 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 成语的含义,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原因五 不能瞻前顾后易重复赘余
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表述,就会导致成语 语意和上下文语意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 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 的错误。
[应用体验] 5.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2010·湖南高考)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 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判断:( × ) 分析:“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因“津津乐道” 已经包含了“谈论”这一动作,所以“津津乐道”在这里 与后面的“谈论着”连用是重复的,属重复赘余。

浅谈成语误用现象

浅谈成语误用现象

浅谈成语误用现象摘要:汉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但是在其演化过程中,误用现象越来越严重。

通常表现为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等。

这些误用现象“习惯性”地出现在各种报纸杂志、作家作品、广告,甚至于权威的电视节目中,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成语的误用现象应得到重视并且全面地改善它。

关键词:成语误用一、现实生活中的成语误用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它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就汉语成语来说,它来源于我国历史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原句和谚语俗语等,为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锦上添花。

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乃至出现成群结队的“拦路典故”、傻瓜成语。

而这些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比如报纸杂志、作家作品、广告,甚至于权威的电视节目等。

在世界航天史上,美国“哥伦比亚号”的事故曾经震惊了世界人民。

《中华读书报》所刊的《“哥伦比亚号”悲剧何以发生》一文中有这样的话:“航天飞机上的七位宇航员一道香消玉殒。

”香消玉殒:香、玉是旧时美人的代称。

消,毁。

殒,死亡。

比喻美女死去。

绝对不能用于五男二女的“哥伦比亚号”全体宇航员。

该处作“一道遇难”便很好。

以“香”“玉”指年轻女子的成语,还有“怜香惜玉”。

某教师的论文,将“怜香惜玉”用于对一女子的怜惜,这是对的,但怜惜者为女性,却大错了。

“怜香惜玉”只能用于男性对年轻女子的怜惜,而不能用于女性对女子的怜惜。

如果只是单单了解“怜香惜玉”的意思,却没弄明白它的对象,就会闹笑话了。

除了报刊杂志之外,也有一些作家作品中也会出现成语误用现象,作家贾平凹的《我是农民》说:“有两个人就打起来了,各自的家人也参与其中,双方都打得焦头烂额。

这里的“焦头烂额”显然不恰当。

“焦头烂额”出自《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原义是头部被火严重烧伤的样子。

后来比喻狼狈、窘迫难堪的情形,已为极常见之语。

成语的误用剖析课件

成语的误用剖析课件

总结词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探 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
详细描述
通过对成语的语言类型、字面意 思、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行分 析,揭示其误用的根本原因。
语义与语法分析
总结词明确成ຫໍສະໝຸດ 的语义和语法特点,注意其 特殊用法和固定搭配。
详细描述
分析成语的语义是褒义、贬义还是中 性,以及其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特 殊用法。
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分析
总结词
理解成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关注其语境和语体特点。
详细描述
探究成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等,以及其表达 方式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以更好地理解其使用情境。
纠正方法与建议
总结词
掌握纠正成语误用的方法,提出公道化 建议。
VS
详细描述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常见的成语误用类 型,提出针对性的纠正方法和建议,以帮 助使用者正确使用成语。
文化素养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 文字的发展历程,有助于 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交流与表达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生动地使用成语 ,增强语言表现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掌握正确的语法与修辞手法
总结词
掌握语法规则,了解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学习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避免因语法错误或修辞不当而引起的误用。
多读多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词
多读、多写、多练习。
详细描述
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减 少因表达不当而造成的误用。
成语的误用剖析课件
• 成语误用概述 • 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 • 成语误用的分析与纠正 • 成语误用的案例分析

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一、不明整体,望文生义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

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

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

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4、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5、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例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1、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 1、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3、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4、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5、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

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

而“固若金汤”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

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6、“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方:大道理。

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高考成语最容易误用的十种情况分析(一)

高考成语最容易误用的十种情况分析(一)

高考成语最容易误用的十种情况分析(一)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有时用其引申义或比喻意义,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1.弹冠相庆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2.不刊之论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3.文不加点例:古人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有文不加点之说。

点:涂改。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

4.差强人意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5.空穴来风例:我们有些同志就是喜欢捕风捉影,竟然说我们老厂长行贿收贿,这不是空穴来风吗?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句中将这个意思理解反了。

6.不足为训例: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训:准则。

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

7.始作俑者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成语误用原因例析

成语误用原因例析

45成语富于表现力,人们爱用它来表情达意,但媒体上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成语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通过分析一些错误用例,发现其误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对成语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就去运用,这是成语误用的一条重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整体意义理解错误有些成语来自典故,如果不知道它的来源,单从字面去理解,就有可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三人成虎,团结就是力量。

”这里就把“三人成虎”理解错了。

“三人成虎”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城里本来没有老虎,然而三个人说有老虎就让人感觉真有老虎了。

可见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而不是三个人团结起来就可成为老虎,比喻团结就是力量。

2.关键字义理解错误成语是在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渐渐形成的,历史悠久,因此,现在的一些成语还含有古语素,古语素是理解这类成语的关键,如果按今义去理解,就误解了成语的意义。

如:“他这篇文章结构松散,逻辑混乱,陈词滥调,空话连篇,真是一篇不刊之论。

”这里就把“不刊之论”的“刊”理解错了。

“刊”在这里不是今义“刊登”的意思,它是古语素,用的是古义,修改的意思,“不刊之论”就是不可改易之论,确论。

把“刊”理解为“刊登”,就犯了以今释古的弊病。

3.意义理解不完整成语理解粗枝大叶,丢掉有关语素,断章取义。

如:“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这里就把“视而不见”片面地理解为“看不见”,只注意了“不见”二字,忽视了“视”字。

“视而不见”完整地理解应是: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二、不能分辨成语的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词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不能分辨成语的感情色彩,是成语误用又一重要原因。

主要情形如下。

1.褒义误作贬义如:“他不守纪,又不好好学习,是个名不虚传的混混儿。

”“名不虚传”谓所传的名声与实际相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于不好的名声,能力之窗能力之窗46备考直通车例句显然误作贬义词,应换成中性色彩的“名副其实”。

成语的误用剖析课件

成语的误用剖析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如何避免成语的误用
深入理解成语含义
总结词:明确理解
详细描述:在运用成语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其含义,包括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 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相关文献,确保对成语的准确理解。
注意成语的使用语境
总结词:灵活运用
详细描述:成语的使用往往有其特定的语境。在运用成语时,要注意其适用的情境和场合,避免在不适当的语境中使用。同 时,也要注意成语的情使用成语时,没有注意到其情感色彩,将贬义词误用作褒义词,或将褒义 词误用作贬义词。
详细描述
成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胸有成竹”是褒义词,表示事先有准备; 而“画蛇添足”则是贬义词,表示多此一举。在使用成语时,如果不注意其情 感色彩,就容易造成误用。
语境不合
总结词
指在不适合的语境中使用了成语。
“差强人意”的误用
总结词:反义使用
详细描述:“差强人意”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勉强还算可以”,但是很多人将其理解为 “不满意,很差劲”。当人们表达对某事物 的不满时,常常会使用“差强人意”这个词,
这实际上是对其原意的完全相反。
05
总结与建议
提高语言素养
掌握成语的正确含义
了解成语的起源、含义和用法,避免 望文生义。
02
成语误用的原因
语义不明
总结词
对成语的含义理解不准确
详细描述
有些成语的含义比较特殊或抽象,如果对其理解不透彻,就容易在使用时产生歧义或误解。例如,“登峰造极” 原意是形容成就达到最高境界,但常被误解为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
文化背景不了解
总结词
缺乏对成语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详细描述
很多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对这些背景不了解,就容易在使用时出现偏差。例如, “守株待兔”源自古代的一个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心存侥幸,常被误用为形容一个人很老实。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成语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因其形式整齐,意义精辟,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但也有不少人在使用成语时,并没有注意到它的确切含义,或望文生义,或按自己对事物的主观理解去解释成语,从而导致错用、滥用成语。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辨析误用成语的情况,现归纳出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及其原因,以供参考:以下几类都属于不当用法:(1)望文生义。

即按字面意思去推断它的意义,把握不准成语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如“肆无忌惮”的意思是,一点也不怕,什么也不顾忌;“独断专行”的意思是,自行决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恬不知耻”的意思是,不知羞耻,毫无羞愧之心。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去判断,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2)望词生义。

即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而把它用到了另外的地方。

例如,把“神思恍惚”误作“神志不清”;把“低眉顺眼”误作“俯首帖耳”。

这是由于把本意完全搞错了。

(3)用错对象。

即将某个成语用在了错误的人或事物上。

例如,“相敬如宾”用来形容夫妻关系,不恰当。

(4)褒贬颠倒。

即用褒义词指责别人,或者用贬义词表扬自己。

例如,“初出茅庐”是谦虚的说法,不能用来称赞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成语误用还与汉语成语中省略、扩大、缩小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关。

此外,不明词义、成语搭配不当等也是造成成语误用的原因。

2)望词生义。

即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而把它用到了另外的地方。

例如,把“神思恍惚”误作“神志不清”;把“低眉顺眼”误作“俯首帖耳”。

这是由于把本意完全搞错了。

(2)用错对象。

即将某个成语用在了错误的人或事物上。

例如,“相敬如宾”用来形容夫妻关系,不恰当。

这些都属于用错了对象。

(3)褒贬颠倒。

即用褒义词指责别人,或者用贬义词表扬自己。

例如,“初出茅庐”是谦虚的说法,不能用来称赞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2)望文生义。

即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而把它用到了另外的地方。

例如,把“神思恍惚”误作“神志不清”;把“低眉顺眼”误作“俯首帖耳”。

这是由于把本意完全搞错了。

成语误用原因浅析

成语误用原因浅析

成语误用原因浅析上传资料来获取下载点数作者:爱呛水的… 资料来源:原创点击数:1248 更新时间:2009-1-7 文章录入:爱呛水的鱼--成语运用的考查是各种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也是近年高考中必备的题型。

该题型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要能够从容应对试题中的成语题目,除了平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报刊的阅读以了解一些成语运用中的问题外,还应该知道命题人的命题方式以及成语运用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成语误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下面举例来谈一下。

(一)没有深入实际,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主观臆断,就会对成语的内涵不清楚,对成语的意义不理解,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⑴在正常的写作中文不加点,只能使意思模糊,并可能使正确的意思变为错误的意思。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过修改,一气写成。

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点,是涂改的意思。

《初学记》卷一七引张隐《文士传》:“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而上例就是望文生义,误将“点”理解为“标点”,致使对成语的本来意思产生错误理解。

⑵随着中国加入WTO,IT人才是越来越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较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绝伦,无与伦比;丞相,杨国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杨国忠权贵气势无与伦比,非常大,小心不要接近丞相。

“炙手可热”的意思是热得烫手。

比喻气焰权势很盛。

由此看出,“炙手可热”这个成语现在用的多是它的比喻义,一般只能用于气焰权势很盛,是个贬义词。

上面的例子中只看字面,把“炙手可热”理解为“抢手的;热闹、火爆的;红极一时的”之类的意思,因而造成了使用上的错误。

⑶走进华联商厦,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商品琳琅满目。

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有些成语的使用非常讲究,或特定语境,或特定情感色彩。

如果只是淡淡望文生义,那么会造成成语的误用。

今天语文小编给大家分享: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希望大家能突破成语难关,顺利迎接2014年高考。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有“众多”之意,与定语“一位”矛盾)成语误用原因分析:谦敬颠倒有些成语有谦词与敬词之分,如果辨别不准,就会犯谦敬颠倒的错误。

1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高见。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常作谦词,用在自己身上,用在别人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2刘厂长是这方面的行家,下面请他不揣冒昧地跟大家讲几句。

(不揣冒昧“指不揣度自己言行轻率,常作谦词。

把它用在刘厂长身上、同样犯了谦词敬用的毛病。

) 3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作为谦词。

)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功能混乱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1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学习诸公”给予了有力讽刺。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漠不关心”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出奇制胜”也不能带宾语。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3周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真称得上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后多含贬义。

把它与一字之差的成语“无微不至”混淆了。

) 4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

(把事半功倍“当成了”事倍功半“,意思用反了。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成语错用类型剖析课件

成语错用类型剖析课件
实例二
将“胸无大志”用于贬义语境。“胸无大志”是一个褒义词,形容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如果将其用于 贬义语境,如“他胸无大志,整天只知道玩乐”,就会给人以误导,让人觉得这个成语可以用于贬义 语境。
如何避免褒贬误用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在使用成语之前,要深入理解其含义和感情色彩,确保对 其有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 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02
望文生 义
望文生义的含义
望文生义是指对于成语的理解 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没有 深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望文生义通常是由于对成语的 出处、背景或文化内涵不了解 所导致的。
这种错误使用成语的方式往往 会导致语境的误解和语言的失真。
望文生义的实例分析
01
例如,成语“美轮美奂”常常被 误解为形容美好事物的意思,但 实际上它是指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如何避免语境不合
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了解成语 的含义和用法,确保成语的使用
与上下文或特定情境相符。
可以多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了解成语的使用情境和含义,提
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写作或说话时,可以反复推敲 成语的使用是否得当,或者请教 一些语言专家或老师,以避免出
现语境不合的情况。
05
语义重复
在写作或说话时,要注意句子的整体结构和意思,避免使用语义重复的成语。
06
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的含 义
画蛇添足
比喻做事过头,多此一举,反而 坏事。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齐有画者, 自以为天下良工也。其画若蛇, 足自谓所画甚得蛇之形似,乃自 谓天下良工也。”
画蛇添足的实例分析
例子1
小明在考试中已经答对了题目,但为 了确保得分,他又在答题卡上加了几 笔,结果被判为作弊。

成语误用原因

成语误用原因

成语误用原因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仅按照成语字面意思判断,忽视了成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深层次含义。

二、混淆色彩,褒贬颠倒。

不分辨成语的褒贬色彩,常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

三、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忽略了成语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

四、不明语境,谦敬错位。

没有明晰成语有其特定的成语环境,谦词与敬词混淆。

五、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违背成语语法关系,造成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不能带宾语而强带等病因。

六、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部分成语有其约定俗成的用法,比如有些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式等。

七、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分,容易导致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八、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该成语与其前后表述的文字意思相同或相近,造成语义上的重复。

九、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不明了成语的出处,尤其是相对比较生僻的成语,容易使用错误。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复习对策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复习对策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复习对策张鸿文词语是构成句子的材料,其运用情况能反映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明确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而许多学生在成语复习方面往往感到无可适从,因此,或者死记硬背,或者弃之不顾,为此,笔者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一下成语误用的原因,并提出复习的对策。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高考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1999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项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997年)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样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1992年)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几种错误:1.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成语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褒义、中性和贬义之分。

如果把握不准确,就有可能判断错误。

成语常见使用错误类型剖析课件

成语常见使用错误类型剖析课件

对象误用的常见类型
描述对象不符
有些成语的含义与字面意思相差很大,不能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例如,“胸有成竹”比 喻心中已有完整的计划或方案,但有些人却误用为形容心中有具体的计划和方案。
使用场合不当
有些成语适用于特定的场合或语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对象误用。例如,“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但有些人却将其用于形容美好事物的程度,如“这部电影美轮美奂 ”。
成语使用错误的类型
4. 语体不当
一些成语属于书面语体,不合适在口语中使用。例如,“莘莘学子”是书面用语,不能用来称呼一群 学生。
成语使用错误的类型
5. 生僻冷门
一些成语比较生僻或冷门,使用时需要注意受众的反应。例 如,“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如果在文章中用到这个 成语,需要考虑读者是否能够理解其含义。
对于带有情感色彩的成语,要注意其情感色彩,避免误解。
多阅读、积累词汇
通过阅读、学习来积累词汇,提高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03
褒贬误用
褒贬误用的定义
褒贬误用指的是在运用成语时,由于 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导致表 达的意思与原意相反,从而引起语言 运用上的错误。
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和情感色彩,如果对其褒贬属性理解 不准确,就很容易造成误用。
时态误用的常见类型
过去时态误用
将用于描述过去的成语用 于描述现在或将来,例如 “人财两空”用于描述现 在或将来。
现在时态误用
将用于描述现在的成语用 于描述过去或将来,例如 “心有余悸”用于描述过 去或将来。
将来时态误用
将用于描述将来的成语用 于描述现在或过去,例如 “明日黄花”用于描述现 在或过去。
成语常见使用错误类型剖析 课件

成语使用不当的原因

成语使用不当的原因

成语使用不当的原因病句用成语选择来体现,也是近年来考试的一种形式.高考也要求我们热爱祖国的特殊语言现象――成语,不但成语字词改错有,病句的考查也会出现,所以积累成语必要,理解成语更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成语误用的情况:一、色彩不当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不能侃侃而谈,废话连篇.(“侃侃而谈”是褒义词,应改为“夸夸其谈”)她的演讲,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真是巧言令色.(“巧言令色”是贬义词,应改为“绘声绘色”)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半斤八两”是贬义词,应为“旗鼓相当”)二、谦敬乱用李校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教学改革的好建议.(“抛砖引玉”是谦词,应改为“提纲契领”)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鼎力相助”是敬词,用于感谢的话中,可改为“全力相助”)三、前后矛盾站在李老师左边的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是复数,与一位矛盾,可改为“青年学生”)老李回到家,妻子又是泡茶,又是端饭,他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回到家”与“如归”矛盾,况且“宾至如归”是形容外人的,可改为“无限温馨”)桂林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自然界本来就是“生”的,不能用“栩栩如生”,可改为“生意盎然”)四、前后重复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与“苦衷”重复,去一个)看了这则笑话,他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与“笑”重复,去掉一个)五、轻重不分全校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令人感动,这里是大词小用,可改为“值得学习”)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日理万机”是指处理国家大事忙不过来,大词小用了)六、对象不分起伏的青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鳞次栉比”是形容建筑物的词,可改为“绵延起伏”)导游人员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伦美奂的彩塑和壁画.(“美伦美奂”专指建筑物,应改为“美丽无比”)著名画家齐白石画的虾所以入木三分,是由于他仔细观察虾的生活的缘故.(“入木三分”指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但不用于绘画,可改为“惟妙惟肖”)千佛山地面上的奇石处处皆是,“三头马面石”,“母子石”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只能用于观看文学作品后的体会,可改为“不住叫好”)七、语境不合他花了几个小时,总算把这道难题解决了,真是叫人拍手称快.(“拍手称快”多是指坏事、仇恨得到消除,可改为“高兴”)庆祝六一的晚会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姹紫嫣红”仅仅是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可改为“绚丽缤纷”)小李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味儿.(“侧目而视”指不敢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十分畏惧而仇恨,可改为“另眼相看”)八、望文生义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作文成绩提高很快.(“文不加点”是指行文流畅,不是不用标点符号.可改为“不加标点”)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应改为“强人所难”)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付之一笑”用于面对困难表现出来的态度:无所谓.应改为“莞尔一笑”)工作这么忙,他只请了两天假,却久假不归,实在可气.(“久假不归”中假”是借的意思,不是请假,可改为“过期不归”)他是一个容易发笑的人,对笑话从来都是闻过则喜.(“闻过则喜”是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可改为“一听就笑”)他一会儿看数学,一会儿看语文,真是学而不厌.(“学而不厌”是指学习而不感到满足,形容好学,应改为“走马观花”)九、形近混淆小王屡教不改,上午老师刚找他谈过话,下午又和同学打架,实在不足为训.(“不足为训”不是不值得当作教训,应改为“不以为训”)他的性格热情大方,豁然开朗.(“豁然开朗”是指意境或境界的开阔,应改为“活泼开朗”)他是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的这件痛心疾首的事,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痛心疾首”是指痛恨到了极点,这里与“悲痛混淆”)今天我们看来,铸钟娘娘铸大钟,实属无知妄说.(“无知妄说”是无知狂妄的说法的意思,应为“无稽之谈”)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他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处境.(“身临其境”应改为“设身处地”)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共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浅析语文教学中成语使用不当的几种类型

浅析语文教学中成语使用不当的几种类型

浅析语文教学中成语使用不当的几种类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是汉字文化的精华。

它们是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成语能引导学生领会语言之美,获得文化的滋养。

但有时,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成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情况进行浅析,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示。

一、误用或乱用成语误用成语,是指在应用成语时,使用不符常规、准确或恰如其分。

比如“赶尽杀绝”,在确保容不得一个细节故障的条件下,不能再进一步处理,信息上达到一个极限。

但有时我们会听到别人说:“领导为了保证工作效率,直接赶尽杀绝。

”实际上,“赶尽杀绝”这个成语并不能用于这种情况,应该慎用。

乱用成语,是指在不适合语境、语气和场合的情况下,使用不恰当或不合时宜的成语。

比如“闻鸡起舞”这个成语,表达的是每天早上鸡叫起床的习惯,可以引申为努力奋发、积极进取的意思。

但有时候我们却会听到有人说:“闻鸡起舞,练就好身段。

”这样的用法显然就不适合了,乱用成语助长了错误的用语习惯,影响语文的正常发展。

二、简化成语的含义成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语义往往是丰富而深刻的。

但有时候,教师在讲解或引用成语时,却简化了它的含义,剥夺了成语的精髓和文化内涵体现。

比如“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是源自于晋朝时期的故事,它的含义是形容人做事不明理,或已经得到了优质资源,还要去追求不如它的东西并抛弃优秀的资源。

但现在很多人引用这个成语时,简化了其含义,变成了“得到东西,却送出宝贵的东西”,剥离了其文化内涵,降低了语言表达的精髓。

三、成语匪夷所思的组合在语文教学中,可能会因为调动注意力,增加趣味性等原因,组合成语来引起学生注意。

但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成语之间的搭配和意义呼应,不要将毫无关联的成语随意组合在一起。

比如,有些教师会在语文教学中组合成语:“耳熟能详”和“口耳相传”,来配合教学内容。

但这两则成语虽然都表达了信息传播的含义,但它们的组合却有些勉强,没有内在联系。

报刊成语误用分析报告

报刊成语误用分析报告

报刊成语误用分析报告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部分,是汉语语言的瑰宝之一。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成语被误用或滥用,导致了一些语言偏差和语用错误。

本报告将对一些报刊中常见的成语误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认识和使用成语的建议。

首先,很多成语在使用时被篡改或误解。

例如,“画龙点睛”一词常被误用为“点睛之笔”,意思是为文字修饰添加精彩之笔。

然而,正确的意思是为一幅画作点上最后一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个错误的理解可能是因为原有的成语在现代人的语境中不太常用,导致了误解和曲解。

其次,有些成语被滥用或剧中。

例如,“随机应变”一词常被滥用为“随手应变”,意思是可以根据情况变化来应对问题。

然而,正确的意思是在没有预先准备的情况下,根据变化的情况来做出反应。

这个误用可能是因为“随机”和“随手”在语义上有重叠的部分,导致人们混淆两个词汇的含义。

最后,一些成语在使用时没有注意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不三不四”一词常被用来形容不正派、怪诞或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事物。

然而,它的正确含义是指不偏左也不偏右、不走极端的态度。

这个误用可能是因为在成语的搭配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导致了背离本义的使用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参考权威解释以及阅读相关语境来理解成语的正确含义。

不应武断地根据表面形象或直观感受来使用成语。

其次,区分成语的近义词和异义词。

有时候,成语的意义会与其他词汇相似,容易产生混淆和曲解。

在使用成语时应该仔细辨析,根据语境和用法来选用适当的词汇。

最后,注意成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成语是一种文化载体,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使用成语时要注重对其背后的文化涵义的理解和尊重,避免滥用或曲解。

综上所述,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常常被误用或滥用。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避免产生误解和曲解。

对于成语的误用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和理解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误用原因浅析(蓝本)成语运用的考查是各种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也是近年高考中必备的题型。

该题型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要能够从容应对试题中的成语题目,除了平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报刊的阅读以了解一些成语运用中的问题外,还应该知道命题人的命题方式以及成语运用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成语误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下面举例来谈一下。

(一)没有深入实际,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主观臆断,就会对成语的内涵不清楚,对成语的意义不理解,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例⑴:在正常的写作中文不加点,只能使意思模糊,并可能使正确的意思变为错误的意思。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过修改,一气写成。

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点,是涂改的意思。

《初学记》卷一七引张隐《文士传》:“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而上例就是望文生义,误将“点”理解为“标点”,致使对成语的本来意思产生错误理解。

例⑵:随着中国加入WTO,IT人才是越来越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较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绝伦,无与伦比;丞相,杨国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杨国忠权贵气势无与伦比,非常大,小心不要接近丞相。

“炙手可热”的意思是热得烫手。

比喻气焰权势很盛。

由此看出,“炙手可热”这个成语现在用的多是它的比喻义,一般只能用于气焰权势很盛,是个贬义词。

上面的例子中只看字面,把“炙手可热”理解为“抢手的;热闹、火爆的;红极一时的”之类的意思,因而造成了使用上的错误。

例⑶:走进华联商厦,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商品琳琅满目。

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郑玄注:“心讥其奢也。

轮,轮囷,言高大。

奂,言众多。

”其意思是形容高大华美。

多用于赞美新的房屋。

也可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在此句中,用这一成语来描述商厦中商品的好而多,显然是不正确的。

例⑷:小时候,父亲对我们兄弟三人从没有过好脸色,有时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

耳提面命,语出《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谓对人教诲恳切,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或者师长对弟子等。

例句中望文生义,误将其理解为训斥等义,是不正确的。

例⑸: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都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间不容发,语出汉代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多指安危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亦谓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

例句中用“间不容发”来形容两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是错误的,也是由于只停留在字面而没有理解其实际意思造成的。

此类成语还有“暴虎冯河”、“不寒而栗”、“不刊之论”、“不可理喻”、“不为已甚”、“不足为训”、“惨淡经营”、“侧目而视”、“陈陈相因”、“出神入化”、“穿云裂石”、“大动干戈”、“大方之家”、“登高自卑”、“罚不当罪”、“飞短流长”、“付之一笑”、“光怪陆离”、“涣然冰释”、“毁家纾难”、“绘声绘色”、“火中取栗”、“祸起萧墙”、“噤若寒蝉”、“久假不归”、“酒囊饭袋”、“九死一生”、“具体而微”、“空谷足音”、“空穴来风”、“屡试不爽”、“每况愈下”、“期期艾艾”、“奇文共赏”、“七月流火”、“气冲霄汉”、“人满为患”、“人面桃花”、“三人成虎”、“差强人意”、“首当其冲”、“受宠若惊”、“率尔操觚”、“司马青衫”、“醍醐灌顶”、“万人空巷”、“危言危行”、“为渊驱鱼”、“闻过则喜”、“五风十雨”、“细大不捐”、“信手拈来”、“一言九鼎”、“严阵以待”、“倚马可待”、“语不及义”、“朝思暮想”、“珠圆玉润”、“卓尔不群”、“罪不容诛”、“坐地分赃”、“坐拥百城”等。

(二)没有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通过比喻、引申等方式产生了新的意义,这些新的意义跟成语原来的字面意义相差很大,如果不注意弄清楚这些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也就是这些成语在使用时候的实际意义,就容易在使用上产生错误。

例⑴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

一路上,田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

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如坐春风,语出《二程全书·外书十二》:“朱公掞来见明道(程灏)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

’”这是朱光庭对程灏的吹嘘。

后以“如坐春风中”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此例句中,只停留在表面理解上,没有弄清其实际意思,造成了误用。

例⑵经过父母的劝导、调解,他们兄弟俩又重归于好,相濡以沫了。

相濡以沫,《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本意是泉水干涸,鱼儿相互吐沫湿润,后来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这个例句中误将其理解成为消除矛盾后两人和解,因而是错误的。

⑶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没有弄清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此类成语还有“波澜壮阔”、“不可救药”、“不偏不倚”、“不忍卒读”、“侧目而视”、“曾几何时”、“插翅难飞”、“城下之盟”、“充耳不闻”、“春风化雨”、“粗茶淡饭”、“大快人心”、“当仁不让”、“独步天下”、“独辟蹊径”、“反戈一击”、“翻云覆雨”、“风声鹤唳”、“骨鲠在喉”、“河清海晏”、“呼之欲出”、“见异思迁”、“江河日下”、“开门见山”、“慷慨解囊”、“乐不思蜀”、“屡见不鲜”、“盲人瞎马”、“目不窥园”、“目无全牛”、“拍手称快”、“巧言令色”、“如履薄冰”、“善刀而藏”、“上下其手”、“石破天惊”、“噬脐莫及”、“势如破竹”、“寿终正寝”、“水落石出”、“水清无鱼”、“四面楚歌”、“投桃报李”、“望洋兴叹”、“惜墨如金”、“狭路相逢”、“下车伊始”、“信手拈来”、“惺惺相惜”、“胸有成竹”、“一傅众咻”、“一目了然”、“一念之差”、“一衣带水”、“寅吃卯粮”、“捉襟见肘”、“坐而论道”等。

(三)没有弄清成语的适用对象。

有一些成语,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张冠李戴,弄错它们适用的对象。

⒈用于甲事物(人)的不能用于乙事物(人)。

例⑴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栩栩,生动活泼貌。

一般情况下这个成语是用来描述文学艺术形象的,例句中用来形容自然界中充满生机的景象显然是错误的。

例⑵她生长在音乐世家,从小深受音乐熏陶,所以对音乐爱不释手。

爱不释手,语本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因以“爱不释手”形容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就这一成语的意思来看它一般应该用来表示对具体事物因喜爱而舍不得放手,不可用于抽象事物。

例⑶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镜重圆。

破镜重圆,是比喻夫妻离散或离异后又重新团聚、和好。

此成语只能用于夫妻之间,用于其他人身上则是错误的。

例⑷山饰水,水饰山,山水相连,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谓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的巧妙。

赵孟頫有诗云:“人间巧艺夺天工。

”(《赠放烟火者》)这个成语是专用于形容人工创造或制造的非自然产生的物品的,不能用于形容自然产生的事物。

例⑸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养虎遗患,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饥而遂取之。

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比喻纵容敌人,给自己留下后患。

这个词多用在敌对势力方面,而不能用于自己。

因此,例句中的用法是错误的。

此类成语还有“笔走龙蛇”、“筚路蓝缕”、“别出机杼”、“波澜不惊”、“不可磨灭”、“不同凡响”、“不知所云”、“不瘟不火”、“草长莺飞”、“穿云裂石”、“大器晚成”、“登堂入室”、“豆蔻年华”、“多事之秋”、“覆水难收”、“功高不赏”、“含英咀华”、“浩如烟海”、“回肠荡气”、“烘云托月”、“后起之秀”、“后生可畏”、“挥洒自如”、“江郎才尽”、“脍炙人口”、“两小无猜”、“六马仰秣”、“洛阳纸贵”、“漫无边际”、“妙手回春”、“年富力强”、“青出于蓝”、“青梅竹马”、“取而代之”、“曲高和寡”、“让梨推枣”、“人老珠黄”、“阮囊羞涩”、“入木三分”、“三令五申”、“手不释卷”、“索然寡味”、“天伦之乐”、“天马行空”、“天作之合”、“兔起鹘落”、“韦编三绝”、“宵衣旰食”、“秀外慧中”、“悬壶济世”、“循序渐进”、“一挥而就”、“引人入胜”、“在劫难逃”、“崭露头角”、“振聋发聩”、“知疼着热”、“擢发难数”、“自出机杼”、“纵横捭阖”等。

⒉用于人的不能用于物,用于物的不能用于人。

例⑴动员大会刚一结束,大家便冲到主席台前,一个个都是刻不容缓、争先恐后的样子。

刻不容缓,一刻也不容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由此来看,这一成语一般用来描述事情那种紧迫的形势,是从客观的角度表述的,不能用于描述人的心态。

例⑵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多形容心情迫切。

它只能用来描述人的急切的心情,不可以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情势或状态。

例⑶总之,覃明的文人朋友,汗牛充栋,限于篇幅,难免挂一漏万。

汗牛充栋,唐代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其意思是书多得堆满屋,往外运时牛马累得出汗。

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丰富。

此成语应该用于物(藏书),而例句中却用来形容朋友(人)多,这是不可以的。

此类成语还有“比翼双飞”、“楚楚动人”、“东山再起”、“豆蔻年华”、“风姿绰约”、“皓齿明眸”、“河东狮吼”、“举案齐眉”、“良莠不齐”、“难能可贵”、“藕断丝连”、“破镜重圆”、“气宇轩昂”、“秦晋之好”、“赏心悦目”、“素昧平生”、“休戚相关”、“秀外慧中”、“在劫难逃”(以上用于人的)“不胫而走”、“不翼而飞”、“车水马龙”、“鬼斧神工”、“涣然冰释”、“鳞次栉比”、“美仑美奂”、“下里巴人”(以上用于物的)“短小精悍”、“凤毛麟角”、“光风霁月”、“回光返照”、“金玉满堂”、“天香国色”、“绣花枕头”、“秀色可餐”、“掌上明珠”(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