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法思想述评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法思想述评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是中世纪欧洲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政法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概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法思想,对其进行述评,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观点、法律思想和国家理论上。
他主张政治与宗教应该相互分离,即政权与神权应该分开,这被称为“政教分离原则”。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和法律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观点认为,政治权力应该来源于民众,而非君权神授。
他主张建立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同时,他还提出了“正义政权”的概念,即政治权力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目的,而非为统治者的私人利益服务。
在法律思想方面,托马斯阿奎那强调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他将法律分为三类:自然法、神法和人法。
自然法是指人类社会存在之前就已存在的规律和法则,神法是指基于宗教信仰制定的法律,人法则是人类社会自身的法律体系。
他认为,这三类法律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人法应遵循自然法和神法。
国家理论是托马斯阿奎那政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国家是一个社会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民众的幸福。
他将国家分为三个阶段:王国、帝国和教皇国。
王国是指由一个家族统治的国家,帝国则是由多个家族组成的政治实体,而教皇国则是基于宗教信仰建立的国家。
在他看来,教皇国是最高的政治形式,因为它将政治权力与宗教信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法思想反映了中世纪欧洲政治、宗教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他的政教分离原则为后来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的法律思想也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性和目的性,对后世的法律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观点方面,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民众主权的思想,强调政治权力的来源应该是民众。
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进步性,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他还主张政治权力应该受到限制和监督,这为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思路。
新自由主义格林的政治思想
新自由主义T.格林的政治思想托马斯格林,英国人,《伦理学绪论》和《关于政治义务原理的演讲》是体现其政治思想的主要著作。
1881年,在题为《关于自由立法和契约自由》的演讲中,他把自由党放任主义式的自由代之以政府干涉式的自由,奠定了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
道德学说是格林政治思想的基础。
他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道德,人是一种道德的存在物。
人作为道德的存在物,可以在精神满足自我。
道德理想使人产生追求道德发展的持续动力,最终达到至善。
这种至善不是某个个人所具有的,而是人们共同享有的善。
任何个人的道德发展,必须与整个社会其他成员的道德发展相一致,任何个人的自我满足与自我完善有赖于社会其他成员的发展与完善。
离开他人,个人不可能幸福。
共同善的实现不仅需要人们彼此互助、共同追求,而且需要外部环境提供有利于人道德发展的各种条件。
这种外部条件的最好提供者是国家,国家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格林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国家干预理论。
“国家的基础是意志,不是武力。
”国家的政治管理,一方面是为个人的道德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就是阻止某些个人背弃道德理想,抑制某些个人损害共同善的动物性冲动。
在格林那里,国家不再是必要的“恶”,不再是危险的“利维坦”,而是必要的“善”,成为个人真正的朋友。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竞赛中,国家只是一个裁判员,它还要帮助技能较差、身体较差的运动员,使他们在竞赛中能有较好的机会。
格林仍然坚持自由主义的传统,认为扩大了权力的国家并不能吞噬个人,个人自由仍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格林认为,正是人的自我超拔和自我探索意识的存在,使得作为首先存在物的人的自由成为可能。
他认为,理性与信仰是人类达到自由的两种方式,但理性与信仰二者又是完全一致的,“没有理性的自由是迷信,没有信仰的理性是无希望的怀疑主义。
”(the collected works of T. Green, 1900, London , V ol. 3, P127)格林为这种个人自由的获取所规划的路径是:人依据理性和信仰去追求道德,首先能使人自由。
霍布斯
外文名: Thomas Hobbes国籍: 英国出生地: 威尔特省 出生日期: 公元1588年4月5日逝世日期: 公元1679年12月4日 职业: 政治家、哲学家 毕业院校: 牛津大学 主要成就: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杰出人物 代表作品: 《论政体》《利维坦》《论人》生平霍布斯于1588年4月5日出生于英国南部的维斯堡镇。
他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自耕农家庭的女儿。
父亲是当地的乡村牧师,性格暴躁而又愚蠢无知。
霍布斯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在一次和同事的争斗后弃家远遁了。
霍布斯早年的抚养和教育都是由他的叔父资助的,四岁时被送到当地的教会小学读书,后又转到私立学校上学。
1603年不到十五岁的霍布斯就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牛津大学麦克多伦学院学文科。
1608年霍布斯大学毕业后,留校讲授了一年逻辑学。
随后,他受聘为卡文迪什(William Cavendish )男爵的儿子当家庭教师。
从此,霍布斯便和这个贵族家庭建立了终生的联系.1610年霍布斯奉命陪同他的学生出游欧洲大陆,先后访问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这次大陆旅行,使霍布斯的眼界大为开阔。
在旅居大陆期间,霍布斯学会了法语和意大利语。
大陆文化使他深受激励。
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精深的古典学者。
回国后,霍布斯成了自己的学生的秘书。
少年卡文迪什不久继任为德芬郡伯爵。
通过主人的关系,霍布斯结识了不少有名望的朋友,如著名的英国诗人和剧作家本·琼生(Ben Jonson)。
在霍布斯结交的好友中还有著名的英国大哲学家培根。
1629年在德芬郡伯爵死后,霍布斯暂时离开卡文迪什家族,受聘于克林顿家族当家庭教师。
同年霍布斯陪同他的新学生少年克林顿前往欧洲大陆访问。
他们遍游了法国,还去了威尼斯。
第二次大陆旅行成了霍布斯走向哲学家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他把自己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科学和哲学。
这种转变的发生很富于传奇色彩。
据说有一次霍布斯到一位法国绅士家作客,在他浏览主人的书房时,发现桌上放着一本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书页翻到第一卷,命题47。
人物介绍——托马斯杰斐逊
中文名: 托马斯·杰斐逊别名:人民的人、革命斗士、民主巨擎国籍: 美利坚合众国 出生地: 维吉尼亚夏洛茨维尔出生日期:1743年4月13日逝世日期: 1826年7月4日 毕业院校: 威廉与玛丽学院 信仰: 自然神论 代表作品: 《独立宣言》,《弗吉尼亚日记》,《弗吉尼亚自由宗教法案》一、人物简介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Jefferson ,Thomas总统(1801~1809)。
1743年4的东西了。
这样一个小箱子,两百年前就相当于今日功能齐全的手提电脑。
思考与启迪这些小玩艺儿,现在我们看来都很简单,不值一提。
它们的意义在于,它们说明了美国立国先贤们对创新之重要性的认识。
杰弗逊和华盛顿总统,是对创新发明非常重视的第一代开国者。
在美国革命的动荡岁月里,两个人都没忘记抽空向英国和欧洲大陆订购花种、菜子,写信给家里关照不要错过了播种新品种的季节。
两个人对于新品种都有异乎寻常的热情,退休以后回到家,都一头扎到田间草地,侍弄新鲜花草。
杰斐逊还改良了一种犁铧,得到过国际组织嘉奖。
当华盛顿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时候,他请杰斐逊担任国务卿。
那个时候,世界上最强大的是英国,制造业中心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美国只是偏远落后的农林产品输出地,向欧洲出口棉花,木材,烟草,大米,羊毛,几乎所有工业制品都从欧洲进口。
第一代美国领袖知道,虽然美国有资源,但是如果它不制造,它就永远不是一个强国。
谁制造谁强大,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铁律。
为此,美国必须广罗技术人才,有人才才会有自己的制造业。
从此开创了美国特别优待技术人才的传统。
至今为止,美国人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美国必须是全世界给人才以最好条件的地方。
什么地方给人才的条件比美国好,美国肯定会提出更好的条件,超过那个地方。
1790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的第二年,他就让杰斐逊尽快确立专利保护制度。
就在华盛顿总统任内,杰斐逊一手操办,美国通过了保护创新和发明的专利法,从此美国成为世界上保护创新最严格的地方。
托马斯霍布斯
与沃利斯
除了与布兰豪的争论外,霍布斯自从1655年出版De Corpore开始也与其他学者产生不少冲突。在《利维坦》 中他挑战了当时的学术界。1654年,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塞思·沃德(Seth Ward)在一篇名为Vindiciae academiarum的文章中回复了霍布斯对于学术界的挑战。霍布斯在De Corpore哲学原理中的许多错误——尤其 是在数学上的错误也招致了几何学教授约翰·沃利斯的批评。沃利斯在1655年出版的Elenchus geomeiriae Hobbianae中详细解释了霍布斯哲学原理的错误,他批评霍布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作为数学演算的主轴,并揭露 了霍布斯在数学上的许多漏洞。由于霍布斯在演算上缺乏精确的计算,造成他经常使用证据不足的假设来解决原 理的问题,由于他的兴趣只限于几何学上,因此他对于数学的整体领域并没有非常清楚的概念。这些问题都使得 霍布斯的哲学原理遭受大量批评。最后霍布斯在1656年发行英文版本的De Corpore时便删除了一些被沃利斯揭 发的严重错误,但他仍然在1656年的Six Lessons to the Professors of Mathematics一系列文章里反驳沃利斯 的批评。沃利斯接着写了一篇论文反驳霍布斯的论点,并趁着霍布斯发行De Corpore英文译本的期间继续批评他 在数学上的错误,霍布斯则以数篇论文反击。但沃利斯轻易的以一篇回复(Hobbiani puncti dispunctio, 1657) 击倒霍布斯的论点。最后霍布斯拒绝再回复沃利斯,两人的争论暂时停息。
由于国王的保护,下议院通过的法案最后并没有对霍布斯造成太大伤害,不过霍布斯从此不能在英格兰发表 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著作了。他在1668年的著作由于无法通过英格兰的出版物审查机构,只得改在阿姆斯特丹出 版。其他的许多著作则要直到他死后才得以出版。有时候霍布斯甚至被禁止回复他在学术辩论中遭受的批评。尽 管如此,霍布斯在国外的名声非常高,当时前往英格兰旅游的学者和名人都会抽空拜访霍布斯,向这位老哲 学......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主讲:赵临冬
霍布斯政治思想讲解概图
霍布斯政治思想
国家起源和本 质
主权学说和行 政理论
人民的自由和 主权者的义务
国家 的起 源
国家 的本 质
主权 学说
行政 理论
自由 思想
主权 者义 务
一、国家起源和本质
• 自然权利:运用自己的权力以求保全自己 的本性 • 自然状态:“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 自然法:“理性所发现的诫条,或一般法 则”,自然法的主要原则是尽力寻求和平; 为了和平和自身的安全,每个人都应该放 弃自己的力量和权利;应当履行契约等
(1)国家起源
• 霍布斯认为,由于都想攫取大于他人的权 利以保护自己,从而使和平难以实现。因 此,他主张有一个大于一切人的权力的公 共权力做自然法的后盾,这样才能震慑住 人们无限的欲望,是人们的安全得到保障 。这个公共权力就是国家。
(2)国家本质
• 霍布斯把国家看作是契约产生的,他认为 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状态,彼此共同约定, 大家都放弃自己的全部权利并把它赋予一 个或少数人,并承认他在公共和平与安全 的事务方面所做的都是大家同意的。霍布 斯将主权者看作国家的本质,实际上是强 调主权是国家的本质。
• 具体义务: 第一、主权者必须保护好其权利。 第二、确定和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 第三、主权者应该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 原则进行统治。
霍布斯与洛克的政治思想比较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约翰·洛克(1632-一帜的人物 。作为自然法理论和社会契约说的倡导者,他和他 的同国人洛克儿乎判若两人。洛克依据自然法理 论和社会契约说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霍布斯 则从这同一理论作出绝对专制与中央集权的结论 。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思想和贡献
【主要思想和贡献】13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社会出现一些难以解答的经济问题。
阿奎那根据宗教教义与亚里士多德的有关学说,提出处理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分配的公正与交换的公正。
他把财富分成两种,即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
认为自然经济是一国幸福的基础,金银财富作为人为财富,不应成为国家和个人追求的目标。
个人拥有的财富只要与其身份相称,就算实现了分配的公正。
对于以获取金银为目的的经商行为,他认为是可耻的,但同时认为那些为了维持生计、赡济穷人和办公共福利的人,做点生意是可以的。
对高利贷基本持反对态度。
认为,偿还借款只是延期支付,时间属于上帝,债主无权取息;根据罗马法,货币属于所有权与使用权不可分的物品,出借货币取息不合法。
【主要著作】托马斯·阿奎那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
一共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教徒议论大全》等。
自西元476年西羅馬的末代皇帝被蠻族將領廢黜,歐洲大陸便為中世紀的黑幕籠罩了近千年之久。
在數個世紀的蠻族混戰中古希臘-羅馬時代雄偉的城市、繁榮的商貿與燦爛的文明逐漸煙消雲散了。
在現代人眼中,中世紀是保守的象徵,《聖經》鉗制了思想,教堂是人們生活的中心。
中世紀是落後的象徵,西方的科技文化大大落後於東方。
中世紀是愚昧的象徵,僧侶階層壟斷了文化,而從不熱心於文化的發展。
然而,中世紀也並非一無是處的。
僅從法律角度上看,早期的蠻族法(撒利克法、孛艮第法、西哥特法等)相比於羅馬法的邏輯性與完整性當然是大大落後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謂荒唐可笑,匪夷所思。
而到了11世紀後,曾盛行於古希臘-羅馬的法律、哲學、文藝思想開始逐步復興。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臘大思想家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影響,它引起了中世紀政治思想的一次深刻而徹底的革新,這場革新運動必須歸功於十三世紀的意大利思想家托馬斯·阿奎那。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读《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读《阿奎那政治
著作选》
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
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一些,他本人也被基督教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的美称。
阿奎那在政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托马斯看来,由个人组成的城邦的职能就是保护整体的利益,并维护各个不同构成部分之间的秩序和统一,也就是说城邦高于其部分的总和,城邦的整体目的高于其成员的特殊利益的总和。
公共利益要求这一体系中有一个统治的部分,他把国家的建立与治理、城市的规划、城堡的建造等看作是据神意创造和统治世界的,所以统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职务或者说是一种职责。
统治者与最底层的臣民一样,其行为之所以是正当的,完全是因为他对公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他行使的权力应在所需的限度内。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观点解析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观点解析托马斯阿奎是著名的哲学家,即使他不是专门从事理论研究,但他独特的理论让他能够成为政治史上一颗闪闪发亮的明星。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观点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观点解析说起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人们都褒贬不一。
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人是活在历史中的,即使像他这样特别聪明又勤奋的人也不例外,历史局限性的存在是必然的。
所以,客观分析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把政治观作为划分的标准的话,那么整个世界可以分成四份,其中,与托马斯的政治相关的神学政治观在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连接上下的角色。
所谓的神学政治观当然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一点,就与托马斯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
托马斯的理论保持着一切以教会权威为重的宗旨,为巩固教会的至高地位做出了极大贡献。
其中包含的自由,民主,都为当代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很大的动力。
另外,“法”的思想的提出,丰富了托马斯的理论内容,他本人也十分看重这个方面,并提出了全新的概念,对后世这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托马斯阿奎那的贡献托马斯阿奎那的贡献全都来自于他坚持不懈的学习。
在家人发现阿奎那的神学天赋之后,就将他送到多明我神学院接受系统的教育,之后他又进入巴黎大学进行深造。
如果单单看阿奎那的外貌,他绝对不是一个惹人喜欢的主教。
但是他良好的修养和好脾气让人不自觉地想接近他。
而这一切都是教会给予他的。
托马斯阿奎那的贡献简单来说就是将神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他本人就是一名传教士,一生忠于自己的神学。
但是在他的研究中,他把理性思维引入神学中。
阿奎那认为上帝的启示分为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两种。
一般启示就是认为通过理性的逻辑思维可以得出答案,而特殊启示就没有那么容易,特殊启示需要时机和奇迹。
就像耶稣的存在,就是上帝给人类的特殊启示,耶稣兼具人的外形和性情,同时还具有神性的完美。
他也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
托马斯莫尔思想总结
托马斯莫尔思想总结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和作家。
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莫尔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乌托邦》中,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理想国家的描述,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控诉。
本文将对莫尔的思想进行总结。
莫尔的思想贯彻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他关注社会正义和人类幸福,提出了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组织的批评和建议。
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存在着不公和腐败,并试图通过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乌托邦》中,莫尔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社会阶级和贫富差距的理想社会。
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公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竞争和贪婪。
在乌托邦中,生活和财富是公有的,人们共享一切,不存在贫富差距,社会的资源和财富被公平分配。
这样的社会组织方式使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权益和生活需求,实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莫尔在《乌托邦》中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批评。
他对当时君主制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压迫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他认为君主制的权力滥用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腐败,而封建制度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平等。
莫尔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组织形式,即乌托邦中的公民制。
在这种制度中,权力是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政府的责任是为人民的福祉和幸福服务。
这个政府机构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所有的政策和决策都要依靠民主程序达成。
莫尔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理性主义。
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理性和智慧来发展自己的社会和个人。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力水平。
在乌托邦中,教育是免费的、普及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莫尔认为,只有通过智慧和理性的发展,人们才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莫尔的思想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的内核民主、自由和法治
第10卷第3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10 No.3 2009年6月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n.2009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的内核:民主、自由和法治张治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摘要: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神学家,是神学政治论的集大成者。
他从维护封建秩序和教会权威出发,通过调和各派观点而构筑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神学体系,其政治思想包含于神学体系之内。
全面考察阿奎那的政治思想,就会发现民主、自由、法治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现代内核,即人民有抵抗暴政的权利,法律和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应当参与政治;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和精神自由;国家有实施法治的必要。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民主;自由;法治中图分类号:D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3(2009)03-0079-04Democracy • Freedom • Rule of law——The Modern Inner Core of Thomas Aquinas’ political ThoughtsZHANG Zhi-zhong(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Abstract: Thomas Aquinas is the greatest academic philosopher and the theologist in Middle Ages of Europe,and he is the greatest man in generalization of political theory of theology. He set out from defending the feudal order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church,and he constructed a theological system including all sides through compromising standpoints of each school. His theological system included his political thought. Observing and studying Aquinas’ political thought overall,one will find that democracy,freedom and rule of law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his political thought,and are the modern inner core of Aquinas’ political thoughts.Specifically speaking, Aquinas pointed out that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resist tyranny, and that law and power come from people,and that people should participate in politics;and proposed the freedom of thought,the freedom of faith and the freedom of spirit;And expressed one country has a nee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Key words: Thomas Aquinas;political theory;democracy;freedom;rule of law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神学家,是神学政治论的集大成者。
人类的理解 托马斯霍布斯的20句名言与社会契约
人类的理解托马斯霍布斯的20句名言与社会契约人类的理解:托马斯·霍布斯的20句名言与社会契约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在著作《利维坦》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阐述了人类自然状态下的生活以及建立政府的必要性。
以下是他20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反映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人性论与社会契约1. "人的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人对人是狼"。
这句话表达了霍布斯对人性的悲观看法,认为人天性自私,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必须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治权威来维护秩序。
2. "和平是美德,战争是必要"。
这说明了霍布斯认为和平状态是理想,但通过战争手段建立政治秩序也是不可或缺的。
3. "每个人都有权利使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肢体"。
这体现了人类固有的自我保护欲望,是建立社会契约的出发点。
4. "生存权是最基本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
这涉及了人权理念,为社会契约的订立提供了依归。
5. "同意是人性中的一种主要因素"。
这说明建立社会契约需要公民自愿的同意和认同。
6. "建立国家意味着让多数人有权决定一切"。
这阐释了民主思想,为社会契约的内容提供了指引。
7. "不公正的和平不如公正的战争"。
这体现了霍布斯主张通过战争手段建立秩序的思想。
国家的起源与作用8. "国家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而建立"。
这说明了国家的功能和基本目标。
9. "政府存在的目的是维护公众利益,而不是统治者的私利"。
这提出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10. "只有经由合理同意而建立的政治权威才是正当的"。
这表明政治权力必须建立在公民自愿的基础之上。
11. "只有臣民放弃部分自由权,国家才能维系"。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体系归纳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体系归纳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体系归纳新自由主义二战前1.托马斯·格林(Tomas Green,1836-1882,英国)新康德学派、英国新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新自由主义奠基人人最大的自我满足最终的自我满足人们彼此互助、共同追求道德学说:道德善至善共同的善外部环境卢梭公意思想国家是人是道德国家干预理论积极国家一种道德力量的存在物个人自由本质是道德自由积极自由*《伦理学绪论》(1883),《关于政治义务原理的演讲》(1886)2.伯纳德·博赞克特(鲍桑葵)(Bernard Bosanquet,1848-1923,英国)实现圆满、和谐一致公共意志的体现“政治义务的悖论” 卢梭“公共意志” 国家是政治组织,有效的生活概念(个人自治与国家(补充)作用是“排除障碍”允许程度的矛盾)黑格尔“客观精神” 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国家作用的消极一面国家应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最美好的生活*《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1899)3.伦纳德·霍布豪斯(Leonard Hobhouse,1864-1929,英国)自由主义左翼著名代表自由与社会—人的自由与合乎理性的社会目的相关联,强调自由的社会意义法治—自由不是绝对的,法治是实现自由的第一步财产权是自由的重要基础自由与平等并行不悖,广泛的社会改革国家积极干涉自由的社会整体性自由以平等为基础财产权是自由的重要基础权利和义务社会和谐(新自由主义的改良主义本质)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互助合作自由主义式的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费边社会主义(官僚政治)*《民主与反动》(1904),《自由主义》(1911),《形而上学国家理论》(1918)4.布赖斯(J.Bryce,1938-1922,英国)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早期倡导者,比较政府研究早期代表方法论:强调一手资料和比较研究方法平等和自自由:公民的、信仰的、政治的和个人的自由由的产物平等:公民的、社会的、政治的主张多数主义的民主政体,对民众的明智和能力表示怀疑合格公民政党教育民众(培育)*《美利坚共和国》(1888),《历史研究和法理学》(1901),《现代民治政体》(1921)5.霍布森(J.Hobson,1858-1940,英国)新自由主义批判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最早系统研究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批评资本主义制度,但反对革命分配极不合理资本主义社会根本问题是经济问题“储蓄过度”“消费不足” 经济危机社会福利国家积极作用社会改良主张帝国主义=罪恶开创福利主义经济思想先河官僚政治与专制作风极大威胁自由主义民主制帝国主义是政策,是可以避免的*《分配经济学》(1900),《社会问题》(1901),《帝国主义研究》(1902,1938修订)6.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1856-1924,美国)西方行政科学开创者系统研究批判制衡原则政治体制改革限制议会:控制监督“新自由”、重视国民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强化行政权政治行政两分论国家增强对企业的干预,遏制不公平竞争维护个人权利与自由*《国会政体:美国政治研究》(1885),《美国立宪政体》(1908),《新自由》(1913)7.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创始人放任的个人主义个人孤独韦尔:旧个人主义向新个人主义转变个体不再把自己置于与社会合作相对立新个人主义摆脱孤立,融入社会:个性回归,追求共同利益的地位新自由观:积极自由“自由的知性”:自由的理智渐进改良再造民主关注法制建设,关注政治与经济制度改革社会工程计划格林*《新旧个人主义》(1930),《自由与文化》(1935),《人的问题》(1946)二战后1.卡尔·波普(Karl R.Popper,1902-1994,奥地利-英国)开放社会之父历史进程无法预测历史过程不会重复,独一无二社会变化中存在趋势,但不存在规律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对乌托邦主义的批判目的由历史规律决定事实价值二元论唯美主义和完善主义谋善而非除恶对于整体主义的批判:对社会进行整体控制和改造的思想开放社会——非决定的,较完善的,开放的社会理想“极权主义的直觉”向批判和未来开放保护主义国家观:不提供幸福,只提供追求幸福的自由保障渐进工程“最小痛苦原则” 除恶而非谋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44-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2.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国-美国)资本主义意识:追求财富的无休止增长,种族主义观念和意识,既定规律和道德原则的破坏重视公共领域行动理论总体的解释现代性公共领域的丧失,个人原子化处境极权主义独立于一切经验(批评)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绝对的逻辑过程“逻辑性孤立暴政”三种基本活动和活动领域近代以后,劳动进入劳动——私人领域必需社会甚至公共领域工作——社会领域反对任何形式的代表制(代议制)行动——公共领域自由政治:平等公民之间的参与式民主权力:协力合作的行动能力,属于团体所有自由交流、对话和商谈共和主义传统公民不服从暴力手段*《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人的状况》(1958),《艾奇曼在耶路撒冷》(1963)3.罗伯特·达尔(Robert A. Dahl,1915- ,美国)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创始人和最大代表(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对麦迪逊式民主和平民主义民主的批评群体肢解权力,“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多元民主社会自身条件而非宪法维系了西方社会的民主独立的多元社会组织市场机制社会共识1980s,新多元主义:政治不平等是多元民主的主要弊端扩展民主原则(公司和经济过程)政治不平等稳定化资源不平等加强对普遍利益的信仰,促扭曲公民意识和公共议事日程进对自我利益的合理理解导致最终控制的让渡现代所有制形式和不平等的企业控制形式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以克服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弊端*《民主理论前沿》(1956),《多元政体:参与与反对》(1971),《多元民主主义的困境》(1982)4.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1921- ,美国)正义:分配的公正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权利优先于善的义务论伦理观新的契约理论正义原则(秩序良好的社会)纯粹假设的原初状态最大的最小值规则两个正义原则(按词典式次序排列):由人的道德和人格决定平等自由原则—支配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两个优先性原则: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支配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分配自由的优先性原则不平等的能力和天赋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形式的机会平等以政治和法律制度调节市场趋势政治自由主义(现实社会:合理多元的现实):政治的正义观念:道德中立理论交叠共识——政治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和构成方式(非普适的立场)权利优先理念——政治正义根本要素公共理性——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万民法,正义论在国际法领域的运用五种类型的国内社会*《作为公平的正义》(1958),《正义论》(1971),《政治自由主义》(1993)保守自由主义1.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A.Hayek,1899-1992,奥地利-英国)奥地利学派“社会正义” 结果平等形式平等尊重传统限制政府权力计划经济—私有制和自由竞争制度市场秩序通往奴役之路自由、一般规则、竞争正义法律法治,宪政新的宪法模式自发秩序正当行为规则进化论理性主义:自发进化(威胁)人为秩序组织规则实现社会正义建构论理性主义,滥用理性民主的过分发展:程序性民主无限民主主要是规则的自发进化议会权力的滥用*《通往奴役之路》(1944),《科学的反革命》(1952),《法律、立法与自由》(1973-1979)2.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英国)最具保守主义色彩怀疑性以毁灭和创造代替接受和改革理性的唯一权威性理性主义政治尽善尽美唯一最好的乐观性整齐划一知识技术知识:理性主义者的唯一知识理性(技术)统治权自由的丧失实践知识政治知识是一种实践知识实践先于理论活动,政治哲学是对经验世界的探索人类关系生产性结社——目的性公民结社——非目的性保证自由与平等理想的人类关系权力分散法治理想国家:法治的多元化的自由国家人类类型现代性的个人在现代同时存在,相互拉力现代国家有缺陷的个人*《政治中的理性主义》(1962),《论人的行为》(1975)3.伊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国)价值选择,人性的不确定性历史非必然性非决定论历史观终极价值的不可通约性和冲突性价值多元论自由肯定性自由强制或不自由否定性自由极权终极答案价值一元论需要折中“竞争的自由主义”主流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立场强调共同文化、传统和个人特殊性民族主义和多元文化抽象的个人观念文化帝国主义和病态民族主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反潮流》(1979)4.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芝加哥学派,货币主义创始人集中的权力是对自由的威胁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采用经济的办法经济自由是政经济力量加入政治力量,权力集中不可避免治自由的必要条件福利国家的弊端自由社会中的政府作用:亚当·斯密三职能+1自由主义的主旨由自由转向福利和平等过渡纲领竞争的资本主义结果均等机会均等两种意义的自由相互依存与个人自由相结合*《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自由选择》(1979)5.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1938- ,美国)自然状态出现独占因素阶段出现再分配因素阶段无政府状态超弱意义国家个人权利的界限权利为道德的根本标准最弱意义国家:有效、切实地保护个人权利权利作为边际约束权利作为目的权利功利主义不正义任何扩大国家(政府)职能的企图都是不正义的获取的正义原则职能扩张最大的支持:分配正义理论持有正义权利原则:捍卫私有财产权转让的正义原则*《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6.乔·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1924- ,意大利)过分简单化-“人民崇拜”民主观的混乱过分现实主义批判直接民主和参与民主过分理想主义(危害最大)无权的知识人和全权的无知者的不平衡人民主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自治恢复权威作用直接(参与)民主代议制间接民主平等主义损害自由自由与民主的张力强调对权力的限制民主最典型的权力原则恢复“主流民主理论”:传统自由主义的民主理论:分权和法治自由民主的宪政工程:两轮投票制、交替总统制自由与民主、效率与公平的结合*《政党与政党制度》(1976),《民主新论》(1987),《比较宪政工程》(1994)保守主义二战前1.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erich Wi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权力意志:力的一种,是生命的本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以权力为核心个人主义是起码阶段平等追求平等是“群畜”的本能“超人”:权力意志的化身“真正的美德”——超人对平等的追求源于基督教激烈反对基督教道德“奴隶道德”,否定人的价值差别毁掉强者庸人或弱者的美德——群畜价值重估反对政治、国家仇恨社会主义运动仇视民主反民主政治,主张带有等级制的精英政治2.加埃塔诺·莫斯卡(Gaetano Mosca,1858-1941,意大利)民主精英理论创始人之一政治系统中的人被统治者统治者少数人垄断权力是规律具体形式的差异源于权威的流向:独裁原则和自由原则招募源泉:贵族和民主两种倾向否定自由民主必然趋向于“贵族-独裁”或“贵族-自由”型有组织的少数意识强加于无组织的多数对普选制持怀疑和批评态度原则和趋势间平衡足够民主更新统治阶级,足够贵族限制以维持稳定将选举限于中产阶级*《论政府理论和议会制度政府》(1884),《统治阶级》(1896)3.威尔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意大利)第二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帕雷托精英曲线人的划分平衡精英循环循环受阻(缓慢)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精英循环曲线革命*《精英的兴衰》(1900),《民主制的变革》(1921)4.罗伯特·米切尔斯(Robert Michels,1876-1936,德国-意大利)非民主的倾向政党最终掌权的只是少数寡头寡头铁律民主政治无法实现组织追求效率技术原因、智力差别、心理因素悲观心理*《政党——当代民主寡头倾向的社会学研究》(1911)5.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国)无意识、传染、暗示“愚蠢的盲动”理性逻辑并非唯一的大众心理,由无意识而非理性因素主导否认有组织的群众运动个人是理性的从众心理,个人理性丧失以“思考的目标”为标准政治革命反理性的,受感情支配革命的后果常是破坏性的宗教革命科学革命——受理性支配不相信激进的革命,倾向进化式发展*《乌合之众》(1895),《革命心理学》(1912),《战争心理学》(1916)6.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t,1883-1955,西班牙)精英——社会文明创造和延续的决定力量应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大众——同质性、平庸而没有文化(打破)一种宽容的政治哲学普选制的推行大众的反叛道德人性的败坏反对大众民主,推崇自由民主区分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但持悲观态度反对国家干涉大众的不宽容社会同质化*《软弱的西班牙》(1922),《大众的反叛》(1929),《大学的使命》(1930)7.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奥地利-美国)“不成学派的大师”古典民主理论批判:对“共同福利”“人民意志”的真实性的否定“竞争领导地位的理论” 把人民的任务限定为选举民主是一种政治方法,一种制竞争性精英民主度形式(强调程序方法)对大众的不信任(大众在政治参与中的“原始人”状态)“程序民主”的弱点及运行条件古斯塔夫·勒庞民主运行四条件*《经济学原理和方法》(1908),《经济发展理论》(191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二战后1.罗伯特·尼斯比特(Robert A. Nisbet,1913-1996,美国)“社群主义式的传统主义者”传统社群衰弱国家权力的扩张民主的发展人的社群需要极权主义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相辅相成社群的复兴纯粹理性主义,变革崇拜保守主义基本教义:有机社会观历史与传统,偏见自然权威(先于)权威与财产——核心概念个人、国家、社群三角式权威自由(群体自多元主义(保守主义财产)观治权)宗教道德制度安排团体、社群的财产维护中间社群的存在自由和平等内在的绝对不相容原理反对个人自由观和平等矛盾目标*《寻求社群》(1953),《传统与反叛》(1968),《保守主义:梦想与现实》(1986)2.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 ,美国)批判社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代表人物,后工业社会理论创立者传统意识形态无力指导现实新的意识形态:不同意识形态的融合非意识形态化理论政治(基本成分)恢复宗教约束领域分立理论经济享乐主义分立和冲突文化放纵精神文化危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轴心原则资本主义精神裂变:“宗教冲动力”和“经济冲动力”轴心构造全国性社会平民政治的兴起公共社会社群后工业社会理论经济秩序从属于政治秩序政治领域更具决定意义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能者统治的社会:技术精英主导大众参与型的政治精英论日益专业的决策技术社会矛盾:知识精英与民众的张力后工业社会是人类的未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趋同上层阶级,但不掌握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1976)3.阿拉斯太尔·麦金太尔(Alasdair Maclntyre,1929- ,英国-美国)社群主义著名代表批判其“价值中立性”自由主义:价值领域不存在好坏善恶的统一标准规则伦理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缺失道德相对主义泛滥和道德的解体:道德危机美德伦理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实现积极的善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的必须品质美德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质消极的禁止行规则规则与美德联系才有意义美德存在于持续着的传统中*《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1953),《世俗化与道德变化》(1967),《追寻美德》(1981)社会民主主义1.爱德华·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1850-1932,德国)修正主义代表人物哲学:用康德唯心主义修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边际效用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费边主义、讲坛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新认识:拉萨尔、杜林修正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危机能够消除新康德主义伦理社会主义阶级关系和国家性质变化-(人民国家-拉萨尔)伦理社会主义:应然而非必然新康德主义新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继承性,“有组织的自由主义”从无产阶级现实需要和利益要求角度解释社会主义“生产社会化”代替“国有化”放弃暴力革命,主张通过民主方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民主是阶级斗争文明化的一种体现马克思过高估计了革命暴力在现代社会改造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1899)——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思想体系的最终形成2.悉尼·韦伯(Sidney Webb,1857-1947,英国)费边主义主要思想代表庸俗进化论社会与个人:有机体与细胞原子化个人主义社会有机体倡导各阶级合作阶级斗争学说实证主义多元的历史发展动力经济决定论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内部自然发展民主政治社会改造四原则(民主的、渐进的、合乎道德的、合法与和平的)*《社会主义者须知》(1887),《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1889)——费边社纲领性文件3.萧伯纳(George Bernard-Shaw,1856-1950,爱尔兰)非暴力政治观渐进的和平革命廉洁高效和地方分权的政府论土地和资本社会所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首要问题废除政党制度损坏了政府的素质,阻碍政治生活的正常发展恢复较老的市政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向社会主义过渡》4.让·饶勒斯(Jean Jaures,1859-1914,法国)最难归类的社会主义思想家资产阶级共和制对民主、正义和人权的扼杀和压制民主与普选的共和制是民主最高表现普选权的实现等于普遍起义社会主义革命是大革命的继续不应敌视资产阶级共和国议会道路突破资本主义束缚与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运动相关接受阶级斗争,但强调不是目的“革命性演变”的渐进方法实现社会主义阶级合作是干预资本主义的必要手段向经济和社会扩展社会主义胜利不能靠暴力革命,必须靠民主主义的普及由政治共和国向社社会主义是一个必须得到多数人支持和参加的事业会共和国转变*《社会主义史·法国革命》,《欧洲的政治和社会思想与大革命》5.布鲁姆(Leon Blum,1872-1950,法国)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和犹太裔总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主要代表之一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过渡的必要革命政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向专政的过渡社会革命西欧的政治革命基本完成无产阶级能在社会内部活动无需无产阶级专政夺取政权——需要一系列条件行使政权——在资本主义范围内,不具有革命性质不应拒绝行使,但不应变行使为夺取行使政权理论*《激进主义和社会主义》(1927),《布尔什维主义和社会主义》(1928),《和平问题》(1931)6.哈罗德·拉斯基(Harold Joseph Laski,1893-1950,英国)工党著名政治理论家费边社改良主义路线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心理条件、社会政治条件[战时]“同意的革命” 以民主协商方式对资本主义和平革命政府领导人、资产阶级合作和工国有化(前提)经济权民主化党领导人素质“计划化民主”的社会保存民主基础上引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民主+社会主义”的把自由(积极自由)纳入平等第三条道路*《我所了解的共产主义》(1927),《论当代革命》(1943)新左派-新马克思主义1.乔治·卢卡奇(George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强调总体性的首要地位总体性是辩证法的本质、核心,是革命原则的基础反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只能用于对社会的历史和社会学研究批评资本主义的“物化”——资本主义的本质(克服)无产阶级成为“同一的主体-客体” 实现关键: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挥*《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2.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意大利)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和领袖革命精英与群众互相支持民主集中制和布尔什维克的先锋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和批判性“绝对的历史主义”:人本意义上的历史主义以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西方革命道路理论俄国,运动战西方国家,阵地战现代民主制度和成熟的市民社会*《狱中札记》(1929-1936)3.卡尔·柯尔施(Karl Korsch,1886-1961,德国)反对仅仅视马克思主义为反映社会现实的“纯科学”,反对经济决定论,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哲学。
思想史视阈下的托马斯莫尔及其乌托邦
思想史视阈下的托马斯莫尔及其乌
托邦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进行深刻分析,还通过自己的著作《乌托邦》提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构想。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托马斯·莫尔及其
乌托邦的价值和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托马斯·莫尔
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批判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和教会堕落现象,并提出了个人自由、社会平等等理念。
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欧洲是非常前卫的,对后来的民主和人权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乌托邦文学作品。
这个小说中描述的乌托邦国家,是一个没有个人财产、平等自由、共同生活、公共事务直接参与的理想社会形态。
这种乌托邦构想激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探索和实现的思考,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社会幸福的关注。
最后,托马斯·莫尔的思想和乌托邦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
常显著的。
他的反对封建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思想,为后来民主和宪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提出的乌托邦构想也使得后来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家开始了对于不平等和剥削的批判和反思,这些批判和反思在后来的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托马斯·莫尔及其乌托邦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历史事件。
他所代表的文艺复兴的思想理念和新兴的社会制度,为后来人类的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理性思维的启蒙,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
托马斯·潘恩政治思想初探
托马斯·潘恩政治思想初探张和声美国是“第一次产生伟大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在美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中,托马斯·潘恩有其特殊的地位。
潘恩一生为自由、民主奔走呼号,足迹遍于欧美。
他既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法国大革命时的重要角色。
潘恩论述甚富,涉及面也颇广,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方面,无不有其独特的见解。
本文试对其政治思想作一初步探索。
一潘恩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塞特福德一个基督教教友会信徒的家庭。
他父亲是裁缝,家境贫因。
潘恩幼时所受正规教育极为有限,十三岁即辍学,随父学艺。
先后当过水手、教师、税务官等。
屡遭挫折,备尝失业穷困之苦。
尽管收入甚微,潘恩还是挤出钱购买书籍刻苦自学。
当时英国工业革命方始,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广大农民纷纷破产。
机器的使用反而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
目睹种种不平等现象,潘恩对现实社会产生强烈的不满。
一七七二年,他代表低层税务官向议会申诉,要求增加工资,并印发他写的《税务官事件》一文,抨击官方的腐化,因此被撤职。
正当四处碰壁生计无望之时,他在伦敦遇到本杰明.富兰克林。
两人志趣相同,一见如故,言谈投机。
潘恩遂于一七七四年秋,身携富兰克林的介绍信前往北美,投向那里的革命斗争。
早年在英国的坎坷生涯是促使潘恩萌发民主共和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潘恩到达北美不久,殖民地与宗主国交恶日甚,革命风暴行将来临。
当时殖民地方面意见不统一。
保守派主张北美与英国合并,温和派对英抱有幻想,无意争取彻底独立,激进派则要求摆脱宗主国的统治。
潘恩顺应时代的潮流,站在革命的前列,挥动如椽之笔,为独立大造舆论。
战争爆发后,他发表《常识》,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批判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热情倡导共和政体,坚决主张北美独立。
他高呼“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
被杀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于反对暴政而且敢于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广《常识》以雷霆之声使反动派噤若寒蝉,使革命派声威大振,它不仅为独立大喊大叫,而且“表述了将要体现在《独立宣言》中那种天赋权力哲学。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作者:姚雁鸣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3期摘要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一些,他本人也被基督教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的美称。
阿奎那在政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基督教神学政治观阿奎那托马斯主义作者简介:姚雁鸣,贵州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理论硕士2010级。
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8-135-02在政治学绵延千年的历史中,如果以政治观为划分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伦理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法学政治观、社会学政治观。
其中神学政治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了解掌握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其后的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神学政治观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从上帝的视角观察政治问题,其基本观点是通过对人平等的否定,即我们每个人都是亚当、夏娃的后代,所以都平等地具有原罪,由罪恶的人创造出来的国家也是罪恶的。
人此生是苦难的,所以都需要超越,成为上帝之城的选民,这种此岸彼岸的划分也可称为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这样政治学变成了形而下的世俗的统治工具,其地位低于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教会,也就是说教权高于王权。
与此同时,尽管世俗国家是恶的,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人生活在世俗国家就得服从君主的统治,君主对臣民施行仁政,增进他们的福祉,只有这样,君主死后才能升入天堂,与上帝同在。
神学政治观为后世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就是国家的至上性被否定了,由此为政治学论证国家的合理性、有限性奠定了基础。
在众多经院哲学家中,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地位、价值及其重要。
一、阿奎那生活的时代背景政治与宗教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此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能影响群众的精神手段中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手段依然是宗教。
”当西方社会从古代奴隶制进入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时候,宗教与政治就进一步融为一体了,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独特的政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政治由世俗政治走向神权政权了。
托马斯曼的思想是什么
托马斯曼的思想是什么托马斯曼的思想不仅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在哲学领域,托尔斯曼也提出了他的思想。
那托尔斯曼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托马斯曼的思想托马斯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反对法西斯主义上,他的反法西斯思想十分强烈,不管是在自己的国家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只要有法西斯势力的存在,他都反对。
托马斯曼也正因为自己的这一敏锐性很强的政治思想,给他带来了不少的磨难。
托马斯曼曾因为提出反发法西斯思想,被迫流亡到了美国。
在美国,托马斯曼在一个回忆录中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他表面意思是说自己会将自己国家的文化发扬光大,这句话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他同样对美国的这种法西斯文化感到厌恶甚至痛恨。
托马斯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他一直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来促进世界和平,从而自己的国家也可以得到统一。
在二战后期,他为了推动社会和平,曾亲自发表过文章以及向公众进行演讲,演讲的话语都十分有力,也毫不避讳,更是将自己的想法直接转化为文字来表达渴望和平和国家统一的想法。
托马斯曼的写作特点从创作倾向角度来看,托马斯曼所擅长的是现实主义文学。
从小说主题来分析,托马斯曼所围绕的两大主题就是疾病和死亡。
托马斯曼的这一写作特点是受到了当时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在描写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追求的是一种悲观的感情色彩,这和他所围绕的主题一致。
除此之外,托马斯曼的小说还涉及到政治方面的观点,也正因为政治叙述对公众有一定的敏感性,所以托马斯曼的作品还曾被国家禁止出版。
从语言风格上来讲,托马斯曼追求那种生动的语言风格,在托马斯曼的笔下,小说中的内容会变得有哲理而且不俗套。
托马斯曼用词十分谨慎,他不会轻易的使用词语,只有在经过不断的思考以及推敲后才能够确定最终所使用的词语,这些词语并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但同样可以表达出那种带有褒贬性的意味。
从人物素材选择角度来看,托马斯曼在小说中会塑造各个阶层的人物,即便是那些很普通的市民也会进入小说的故事里,还有那些比较少用的人物像预言家和老顽童,以及流浪在街头的人,这些角色都会出现在托马斯曼的小说里。
托马斯·_霍布斯
• 1651年,因《利维坦》激怒了保王党和法国天主教,逃回英 国,受到克伦威尔的欢迎。
• 1665-1666年,伦敦鼠疫和大火后,过上了隐居生活。 • 1679年去世,享年91岁。
三、时代背景 — 英国内战
• 霍布斯创作利维坦时,正值英国发生 内战期间。
• 1642年-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 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 斗争(图为内战势力图,绿色表示议 会派,红色是保皇派。左上:1642年、 右上:1643年、左下:1644年、右下: 1645年)。
伦理・政治学说
• 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关系:二者存在矛盾,前者要求无
限制的自由,后者则具有约束性。但是,为了大家都能生存 下来,过和平的生活,只好用自然法来约束自然权利,否则 大家都不会得到安宁,都处于无休止的战争状态。
• 社会契约论的产生:“自然法”的约束力是内发的,只有
当人们完全按照理性行事时,“自然法”才具有约束力。可 是人性是偏私的,总是企图无限地实现占有一切的“自然权 利”。因此,霍布斯强调,需要建立公共权力即国家,使自 然法得以维护。如何建立起公共权力——国家,霍布斯指出, 人们为了越出“自然状态”,摆脱战争的威胁,就必须放弃 企图占有一切事物的自然权利,通过相互契约,把大家的权 利交给一个人,或者由一些人所组成的议会,把大家的意志 变成一个意志。
如何建立起公共权力国家霍布斯指出人们为了越出自然状态摆脱战争的威胁就必须放弃企图占有一切事物的自然权利通过相互契约把大家的权利交给一个人或者由一些人所组成的议会把大家的意志变成一个意志
托马斯·霍布斯 Thomas Hobbes
教师教育
一、人物简介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英 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英国 理性主义传统的奠基人。近代第一 个在自然法基础上系统发展了国家 契约学说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霍布斯作为英国近代继培根之后又 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思想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哲学家, 其政治哲学思想主要是集权的国家 主义。他于1651年所著的《利维坦》 一书,为之后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学发 展奠定了根基。
霍布斯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霍布斯的思想主张是什么霍布斯的思想主张分为哲学思想主张、政治思想主张。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霍布斯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霍布斯的思想主张霍布斯的哲学主张又分为自然哲学、偶性哲学,自然哲学其意思就是霍布斯指出就是某个东西,是由于它的广袤,所以把它叫做物体,它的存在并不是依赖我们的思想而生存,所以说这个物体它是独立存在的。
霍布斯的物体的解说充分的突出了数学和力学的发展成效,霍布斯完全的呈现机械唯物主义。
偶性哲学,霍布斯提出偶性就是存在物体是不被看到的物体,它的存在于某个物体中,不能因为你的看不到就说他不存在。
霍布斯通过用机械的方式把人的存在,也看作是自然的物体,人不过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但是人也得遵从自身的生存规律。
政治思想的主张就是霍布斯主要提倡的是国家要订立的制度,霍布斯通过他的假设自然状态的情况进行过的分析,从而引出的人们想要和谐的生活就要走出自然生存的状态。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他主要张契约论,就是说人要促成国家的主要因素就是,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部分,要想人人相互平等,就要签订合约,并推选出主宰者来掌控,从而形成国家。
但前提是主宰者也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人每个事情,否则就失去了走出自然状态的初衷,所以霍布斯的思想主张主要的意思是霍布斯讲述生存之道,让人能够产生的仁爱之心。
英国霍布斯的著作介绍霍布斯全名托马斯·霍布斯生于一五八八年死于一六七九年,英国人,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
托马斯·霍布斯的著作主要有《论公民》、《利维坦或物质·形式或教会的·世俗的国家权力》、《论物质》、《论人》、《贝希莫特》等多部著作。
《利维坦》这本书简述了霍布斯的思想主张,阐述了国学,国家就是指伟大的利维坦是人造的人,主权是他的灵魂,关节是由官员组成,其神经是奖罚的体现,它所要获利的是拥有的财富,它的事业需要安全,记忆是顾问,然而它的健康需要和平,否则动乱就会成为它的疾病,内战必定会让它走向死亡,这一切又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它的理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极大成者。
《神学大全》是他论述神学思想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内容涉及社会、宗教、政治各方面,是一部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本人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阿奎那正处于教会和反教会力量激烈斗争的时期。
当时的封建教会的统治遭到市民、农民和王权的共同反对。
在日益发展的神学异端思想和阿威洛伊—亚里士多德主义哲学思潮的冲击下,基督教神学的权威发生了危机。
因此,阿奎那提出了系统的的神学思想。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王权。
首先是从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矛盾方面来论证,阿奎那和奥古斯丁等人不同,他并不是一概地反对、排斥人的理性作用,而是将人看作理性的动物。
人不仅像动物、自然物一样有倾向感性对象的活动,而且有倾向过良善的道德生活的欲求,这种欲求的最高目的是达到至善。
然而,阿奎那却又将人和人的理性看作是上帝的创造物。
他把人的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因归结为上帝的理性,而道德活动的终极目标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善,也就是上帝。
另外,阿奎那认为人的真正的幸福不是肉体和感情的快乐,而是在道德上达到最高的善,这个目的理性是达不到的,理性只能引导人们认识上帝的存在。
因此,要达到最高的善,也就只能靠对上帝的爱和信仰。
由此可见,阿奎那承认了人的理性作用,但最终仍要求理性服从信仰,为信仰服务。
其次是从法的角度论证,强调教会法高于王法。
按照阿奎那的理解,天地间有四种类型的法: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
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是一切法的来源。
自然法是上帝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
人法是统治者颁布的法律。
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
人法和自然法都要服从永恒法,同时人法要服从自然法。
此外,人法还必须接受神法的指导。
这是因为人类理性无法达到道德活动的终极目标,并且人法是靠人的判断制定的,可靠性不强。
人法只能规定人的外在行为,其内心活动是无法规定的,也无法禁止一切恶行。
由此推论,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服从教皇。
在坚持教权高于王权的前提下,阿奎那承认并论证了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他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人是社会的或政治的动物”。
人的生活需要分工互助,因此,人在本性上注定要过集体的和社会的生活。
但是,人都是
自私的,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
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幸福,就需要共同的治理原则、公共的控制机构,即国家的法律和国家的权力机构。
所以,国家的目的是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而辛福生活是按道德原则生活,即国家的目的是“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
阿奎那认为,既然国家的目的是过有德行的生活,而德行的生活首要条件是社会团结一致,就需要有管理人群使之团结的政治权利。
进而他提出政体理论,把政体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大类,有根据统治者的人数将其分为六种,即正义政体中的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非正义政体中的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
在合乎正义的三种政体中,他认为君主政体是最好的。
然而,阿奎那并不是要建立纯粹的君主专制政体。
由一个国王执掌政权的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同样地,由一个暴君执掌政权的政体是最坏的政体。
所以,必须采取各种防御措施,使得提供给社会的统治者不致成为暴君。
因此他提出大家都应当在某些方面参与政治;并且一个国家的君主必须是德行高超的人,手下参与政治的一些人也要有德行。
阿奎那的上述思想在其逝世后,在教会内引起激烈的批评。
直到50年后,他的学说才被教会公认为正确的理论。
19世纪末,天主教教会在新托马斯主义—即在从神学文献中取得的、经过修正租革新的阿奎那哲学的旗帜下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