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

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申报单位申报单位主要为广东省内注册的创新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鼓励港澳地区高校院所作为牵头单位或独立申报;欢迎全国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申报,项目评审与立项过程按照相关规定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联合相关优势单位进行申报。
如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或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一般不少于70%。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与省内单位公平竞争,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中管理;入库的项目在满足吸纳广东单位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30%)、在广东注册落户或团队加入广东省内单位、科研成果向广东单位转移转化等条件之一后,正式列入省级科技计划,拨付项目资金。
不得申报项目情况1.项目负责人或企业法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的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的(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2.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的;3.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申报的;4.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的;5.省内单位项目未经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的;6.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方式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省科技厅阳光政务平台”提交有关资料进行申报。
申报项目专题一:脑功能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31)研究内容:1、研发细胞特异性的标记技术,建设神经环路示踪工具库;2、研发柔性可拉伸、生物相容性好、信号可无线传输、低阻抗、高信噪比、高通量的多脑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光电极阵列等细胞特异性调控技术;3、研发适用于自由活动动物外周神经特异性调控的光遗传技术;4、研发可结合细胞精准度光遗传调控的高精度、大视场、活体三维光学显微神经成像技术;5、研制可实现精准跨颅,动态聚焦,神经环路水平刺激超声神经调控仪器。
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

附件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智能机器人和装备制造”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东省启动实施“智能机器人和装备制造”重大专项,现发布2018、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专项实施目标是:一是突破智能机器人感知、人机共融、多机协作等重大前沿技术,为提升我省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前沿技术储备;攻克高性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软件工具、测试/安全与可靠性等共性技术,提升国产机器人的竞争力;鼓励企业采购和使用国产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提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推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
二是突破智能装备制造和精密制造的前沿技术,为提升我省智能制造水平进行前沿技术储备;攻克高性能模具、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等核心零部件,提升国产智能装备制造的竞争力;推动精密制造行业和制造加工企业采购和使用国产智能制造设备,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推进国产智能装备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
本专项实施期3年。
2018~2019年,本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拟在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领域进行重点支持,按照前沿及共性技术、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示范三个层次启动9个专题。
前8个专题共设22个项目,专题9为开放性课题。
前7个专题除特别说明外,每个项目一般仅支持一项;技术路线明显不同而又在评审中排前两位时,经专家论证可都纳入并行支持;评审专家经评议认为项目申报质量都未达指南研发内容和指标要求时,可都不支持。
专题8拟支持2-4项。
专题9开放性课题同一技术路线、方向仅支持一项,支持总项数不超过5项。
专项统一以项目为单位申报,项目实施一般为3年,研究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必须涵盖该项目下所列的全部内容,项目完成时应完成该项目下所列所有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参研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2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我省重点发展领域的战略规划,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重点针对医学诊疗设备及生物材料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或“卡脖子”问题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进一步强化我省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加快推进我省该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启动实施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
本专项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惠及民生为导向,重点在医学影像、数字化诊疗设备、先进治疗装备、生物医用材料、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等领域,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制约医学诊疗设备及材料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品、核心部件、关键原料、新型生物材料、设备与器械等。
通过本专项实施,补齐补强我国在医疗器械相关领域的短板,增强我国健康医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自主保障能力,加快我省医学诊疗设备产业在以模仿为主的大格局中逐步形成“自我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促进我省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019年度支持专题及项目方向如下。
专题一: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攻关本专题主要针对高端智能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瓶颈性问题进行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突破一批技术、集成电路、元器件、原材料、系统集成等的研发,强化重大装备的自主掌控能力和产品产业化应用,完善我国医学影像领域供应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加快推进我省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原始创新能力并向与国际并跑阶段演进。
方向1:高热容量CT球管(一) 研究内容。
研发高热容量CT球管,重点解决液态金属轴承、电磁动态聚焦、栅控飞焦点、单端高压阳极水冷等关键技术,实现高热容量CT球管的产业化。
(二) 考核指标。
热容量不小于8MHU,焦点尺寸不大于0.6×0.7/1.1× 1.2mm2,功率60/100kW,支持机架转速不小于250rpm,寿命不小于20万秒次。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实施方案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推进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加速我国脑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制定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开展大规模、系统化、整合化的科学研究,加快突破脑科学的关键问题,实现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和自主化。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建立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联合实验室,整合我国内外优质资源;开展大规模人脑功能连接图谱研究,实现脑机接口的精细化控制;建立人脑计算模型,探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底层机制;开展类脑计算研究,实现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该方案将全面提升我国脑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技术实力,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1 -。
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

附件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按照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部署,为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启动“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
现发布2018~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大专项总体目标是:抓住新能源、新材料、集成化、智能化等科技带来的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升级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实现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工艺国产化,健全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擎。
本重大专项2018~2019年度共设置6个专题,拟支持14个项目(不含开放性课题),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年。
项目申报须涵盖该任务下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设1名总负责人,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专题一: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专题编号0908)项目1:高安全长寿命锂硫动力电池技术(一)研究内容。
开发高安全性、高载硫量、高比容量的硫电极材料,研究高安全性的锂硫电池专用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开发具有高库伦效率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锂负极,获得本征安全锂硫电池;开展硫电极、锂电极以及锂硫电池的设计与制备技术研发,搭建高通量制备和测试平台。
开展产业化技术研发,开发长寿命锂硫动力电池单体,开发工程化制造工艺技术和配套装备,研究小型化集成封装技术;结合电池管理系统,组装锂硫动力电池系统,实现装车运用。
(二)考核指标。
单体电池重量比能量≥400Wh/kg,循环寿命≥500次(80%DOD),自放电率≤2%/月,库伦效率≥99%。
建立一条中试生产线,实现批量制造锂硫电池,电芯成组率大于80%,电池系统重量比能量≥280Wh/kg,体积比能量≥450Wh/L,装车电池组能量大于30kWh,装车运行不低于10套,平均无故障里程≥5000km,安全性达到国标要求。
2019~2020年度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附件12019~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支撑海洋强省、“一核一带一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实施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专项。
本专项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我省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聚焦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研发,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关键领域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优先发展,为打造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2019~2020年度支持专题及项目方向如下。
专题一: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本专题下设3个方向,每个方向以项目形式申报。
方向1:近海底精细光学探测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研制及应用示范(一)研究内容面向深海资源调查、考古和海底目标搜索等精细探测需求,研制具有自主避碰功能的大深度自主水下机器人,实现复杂环境下近海底高精度自主航行;搭载高分辨率光学系统,研发图像处理及识别系统,实现近海底精细光学探测,具有图像大场景拼接和目标识别定位功能;支持自主水下机器人智能决策,实现关键靶区自主精细调查。
(二)考核指标1.研制可搭载光学系统的深海近底自主水下机器人平台,具有4500米水深的作业能力,巡航速度1节,巡航高度3米,连续工作不小于24小时,可实现复杂海底环境下的自主避碰与高精度航迹控制。
2.研制图像处理及识别系统,具有海底图像处理、图像大场景拼接和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图像匹配误差不大于1个像素;在图像两两重合不低于15%的情况下,海底大场景图像自动拼接率不小于80%;目标识别率不低于85%,可实现高概率海底目标自动识别。
广州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pdf

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2019年度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结合我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启动实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
现发布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年度指南项目实施期3年,拟立项总数原则上不超过20项,支持强度1000万元/项左右。
每个项目原则上仅支持1项,技术路线明显不同而又在评审中排前两位时,经专家论证可都纳入支持;评审专家经评议认为项目申报质量都未达指南研发内容和指标要求时,可都不支持。
本重大科技专项申报应符合《关于发布2019年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第二批)申报指南的通知》相关要求,此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1.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自筹配套资金不低于所获得的市财政补助资金。
2.组织单位为非区科技主管部门的,每个组织单位同一专题限推荐不超过3个项目(含3个项目)。
3.研究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必须涵盖该项目下所列的全部内容,项目完成时应完成该项目下所列所有考核指标。
专题一:脑科学基础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情感调控及情感障碍的神经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钙成像、神经环路示踪技术等方法,解析情感调控及情感障碍的神经基础。
(1)在情感调控的关键脑区中,探索胶质细胞的亚型分类、亚型的特异标记分子和功能活动特征;(2)在情感调控的关键脑区中,研究特定类型的胶质细胞、特定类型的神经元、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在情感调控及情感障碍中的分子细胞机制;(3)研究情感认知障碍的关键神经环路机制。
考核指标: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鉴别情感调控关键脑区中胶质细胞的亚型,即形成有脑区特异性、特异标记分子和功能活动特征的胶质细胞分类方法;(2)揭示特定类型胶质细胞、特定类型神经元在情感调控和情感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发现3-5个情感调控的细胞类型或特异分子;(3)阐明2-3个情感调控和障碍的关键神经环路。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

附件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新一代通信与网络”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专项对接广东省政府和科技部联合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以国家战略和广东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瞄准国际最前沿,集聚国内优势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一批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制定行业标准,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
2019年度指南共设置核心设备、高效传输、卫星通信、5G网络与应用四个专题9个任务,拟支持9个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4年。
专题一:核心设备项目1:面向商用的5G基站设备研发(一)研究内容。
开发6GHz以下满足5G商用需求的5G中频段基站设备,开发5G高频段商用基站设备,所研发设备满足3GPP R16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用户体验速率、峰值速率、频谱效率等5G关键性能指标要求,鼓励采用国产芯片。
(二)考核指标。
项目完成时,须研发6GHz以下满足5G商用需求的宏基站设备、研发5G高频商用设备,采用国产芯片,实现销售不少于1万套。
主要技术指标:所提供设备支持3GPP R165G标准,并满足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行业标准要求。
(1)5G中频段基站设备支持2515-2675MHz、34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具体频段以工信部5G频率规划分配为准),信道带宽不小于100MHz;(2)5G中频段基站设备满足3GPP R16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支持大规模阵列天线(大于等于64通道);小区峰值吞吐量不小于3Gbps;(3)控制面空口时延小于10ms;单向用户面空口时延小于4ms;(4)支持CU和DU分离和合设方式,支持CPRI/eCPRI等接口要求;(5)5G高频段基站商用设备支持24.75-27.5GHz频段(具体频段以工信部高频段5G规划为准),支持不小于800MHz总带宽,支持512天线阵元,峰值吞吐量不小于10Gbps。
发挥广深双城双区效应 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

专家论道发挥广深双城双区效应 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文/王欢 王陶冶 杨勇 拓晓瑞*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人工智能技术标准研究及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2018B010112001);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来源及发展政策研究”(2019B101001006)经过多年发展,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处于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第一梯队,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两大国家发展试验区为主引擎,珠三角地区为核心,其他地市联动发展的区域创新梯次发展格局。
为加快全省人工智能发展,广东从政策制定、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了前瞻部署,并取得良好发展成效。
政策方面,制定出台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行动计划、产业实施方案等三个“组拳式”政策措施,以政策红利引领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建设了鹏城云脑Ⅱ、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两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打造了鹏城实验室、琶洲实验室等省实验室,成立了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广东智能无人系统、广东琴智科技等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组建了16家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技术攻关方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软件与计算”“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五个重大专项部署了一批人工智能科技计划项目,掌握了一批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
应用推广方面,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在医疗、安防、交通、教育、金融等经济和社会领域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示范应用。
明确广深人工智能发展定位,释放双城联动、双区驱动效应2019年,科技部开始部署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以下简称“试验区”)工作。
试验区是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带动作用的区域。
自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全国各地结合自身人工智能发展优势,积极推进申建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13个试验区获批建设。
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附件1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专项依据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规划,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在脑科学关键技术、重大脑疾病诊治转化、类脑智能与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等方面实现突破。
具体指南如下(部分技术指标略):专题一:脑科学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30)(一)研究内容。
1.研发细胞特异性的标记技术,建设神经环路示踪工具库;2.研发生物相容性好、低阻抗、高信噪比、高通量的多脑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光电极阵列等细胞特异性调控技术;3.研制可实现精准跨颅,动态聚焦,神经环路水平刺激超声神经调控仪器。
(二)考核指标。
1.开发5~10个细胞特异性的标记技术,建立神经环路示踪工具库;2.研制出生物相容性好、低阻抗、高信噪比、高通量的多脑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和光电极阵列;3.完成基于面阵超声辐射力发生仪器的超声神经调控设备,可实现精准跨颅,动态聚焦,神经环路水平刺激;4.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育集聚高素质人才团队,申请25项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专题二:脑疾病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31)(一)研究内容。
1.研发大脑原位神经再生技术;2.研发脑疾病语言康复新技术;3.超声调控技术应用:研究超声调控神经细胞的有效参数,研究超声的作用点定位及温度监测。
(二)考核指标。
1.研制出可介导大脑原位神经再生的转录因子、化合物;2.揭示脑疾病语言障碍患者的大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和语言加工脑网络,制定一套脑疾病语言能力评估方案和语言康复训练方案;3.研发用于刺激神经元、脑组织的超声神经调控芯片;研制磁兼容非人灵长类动物超声神经调控工具;获得优化的超声刺激/抑制参数;建立超声刺激的磁共振定位、温度监测系统;4.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集聚高素质人才队伍,申请20项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专题三:新型大脑功能性断层成像系统研制(专题编号:0332)(一)研究内容。
粤教科函67号附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立项名单(高职院校

62 2018GkQNCX062 基于地磁感应的停车实时诱导系统设计
陈虹安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63 2018GkQNCX063 基于BIM的自动化地下空间安全监测研究
张雪松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64 2018GkQNCX064 基于无人机视频的道路三维场景重建技术研究
占善华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77 2018GkQNCX077 无人驾驶广义轨道交通防碰撞研究
78
2018GkQNCX078
产学研背景下汽车远光灯实时信息共享系统应 用研究
79
2018GkQNCX079
基于虚拟仪器的数控机床振动检测及故障诊断 系统研究
80 2018GkQNCX080 民航机场驱鸟系统智能算法研究
26
2018GkQNCX026
青柑去顶环切挖肉装置的关键设计与果肉剥离 试验应用研究
27
2018GkQNCX027
miR-576-3p通过调控CK1抑制成骨细胞分化成熟 及其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
28
2018GkQNCX028
大规模天线阵列毫米波通信系统复合域信道预 测技术研究
29 2018GkQNCX029 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喹啉酮类代谢产物的挖掘
杨焕磊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邹训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赖菊兰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35 2018GkQNCX035 基于机器视觉板材缺陷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36
2018GkQNCX036
基于高阶连接模式的复杂网络分析在听力损伤 患者脑电数据中的应用研究
37
2018GkQNCX037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大棚农作物喷药机器人的 研究与应用
2018-2019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开放性课题项目拟立项

2018-2019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开放性课题项目拟立项公
序号 项目编号
示表
项目名称 总计(24项)
申报单位
负责人
单位:万元
2019年拨 拟立项金额 付金额
8,252.80 8,252.80
激光与增材制造
1 2019B090907002 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的激光雾 北京科技大学顺 赵兴科
中山大学
王军
8K设备端到端信号互连关键技 康佳集团股份有
24 2019B010135001 术及终端显示产品研发
限公司
郭斌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化制备技术
德研究生院
3D打印专用高强铝合金和金属
2 2019B090907001 基复合材料的粉末制备与激光 华南理工大学 刘允中
选区熔化成形关键技术
第三代半导体材
料与器件
3 2019B010132002 氧化锌基半导体薄膜材料 MOCVD智能外延生长系统开发
中山大学
裴艳丽
AlGaN/GaN基集成式全固态pH
4 2019B010132003
传感器微探针研制
中山大学
张佰君
高Al组分AlGaN的缺陷抑制、
5 2019B010132004 电导调控及其深紫外光电探测 中山大学
江灏
应用
GaN基THz器件研制及其在卫星 北京大学东莞光
6 2019B010132001
王新强
遥感中的应用研究
电研究院
现代种业
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先进制造

附件3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先进制造关键支撑材料”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十三五”广东省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根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我省先进制造产业的关键支撑材料需求,结合国际新材料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启动实施“先进制造关键支撑材料”重点专项。
本重点专项的目标是:面向我省高端装备制造、特高压及相关电气制造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材料需求和重点基础材料的性能提升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材料与技术,推动相关材料的高性能、差别化发展,提高先进制造重点领域新材料的全链条贯通、集成和应用水平。
本专项重点部署4个专题,每个专题支持1项,实施周期为3-4年。
申报时需按专题申报,研究内容必须涵盖该专题下所列的全部内容,项目完成时应完成该专题下所列所有考核指标。
每专题参研单位总数不得超过10个。
除特别说明外,本专项要求企业牵头申报,大企业联合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完成时取得的成果需实现量产和销售。
专题1:高品质热作模具钢研发与产业化(专题编号:)研究内容:研究优化高品质热作模具钢合金成分设计、全链条生产工艺对使用性能影响;研发高品质热作模具钢及模具生产加工工艺新技术,提高钢的纯净度,降低夹杂物,降低连铸坯表面裂纹,改善钢材内部质量,减少内部偏析、疏松、裂纹,实现碳元素偏析波动小,强度、韧性、耐腐蚀、耐磨损、热疲劳寿命等性能的协同提升;研发基于大科学装置平台的模具钢材料性能和残余应力等先进表征、控制技术;建立模具钢组织、性能与热疲劳特性的内在联系的数据库;研究残余应力对模具加工、服役行为及使用寿命影响规律;研究热作模具钢的服役疲劳失效机理,建立热作模具钢的疲劳评定标准;研究并开发不同工况下热作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与工艺,提高热作模具的耐磨性和服役寿命;研发模具钢全链条生产全工艺的数值仿真模型、疲劳寿命预测多尺度数值仿真模型及软件系统。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专项扶持政策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专项扶持政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类脑智能等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为了推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纷纷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相关政策内容及其意义。
一、政策背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涉及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类脑智能、脑-计算接口、神经拟态工程等多个方面。
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大脑工作原理、开发人工智能系统、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对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二、政策内容1. 资金支持:为了激励科研人员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各级政府纷纷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相关科研项目。
这些资金覆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多个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持。
2. 人才培养: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于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
这些政策包括设立奖学金、设置专门岗位、提供海外留学机会等,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产业支持:除了支持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外,政府还加大了对类脑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
这主要体现在税收政策、产业园区建设、技术转移支持等多个方面,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4. 国际合作:我国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发展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
政府还加大了对国际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并支持科研机构与国际同行展开合作研究。
三、政策意义1. 推动科研发展:专项扶持政策的出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有利于推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科研发展,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活力。
2. 培养人才队伍:政府的人才培养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和优秀科研人员投身于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为我国未来的科研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3. 促进产业发展:政府对类脑智能产业的支持有助于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有望推动类脑智能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附件1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根据省委和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结合国家和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积极承接国家项目和引进国内外团队和领军人才,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推进的思路,以国家战略和广东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瞄准国际最前沿,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一批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制定产业标准,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2019年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建议。
2018~2019年度指南共设置7个专题,均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金额根据专项年度总体安排和项目实际情况给予支持。
项目均须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应整合或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产业化必须在广东省内。
专题一:6-8英寸导电4H-SiC衬底及外延片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一) 研究内容。
面向电动汽车、高铁牵引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对SiC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立足于自主技术创新,研制出满足SiC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所需的高质量6-8英寸SiC衬底及外延片,突破制约SiC 衬底及外延片成品率的关键技术,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8英寸低缺陷高品质碳化硅衬底及外延片产业化制备成套关键技术。
开展6-8英寸SiC温场精确控制技术和扩径生长技术研究;突破位错、微管、夹杂物等缺陷降低技术;开展6-8英寸SiC单晶材料电阻率控制技术及电阻率均匀性控制技术研究;开展外延片厚度与掺杂浓度均匀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开发6-8英寸SiC单晶生长及外延生长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工艺及晶体批量切、磨、抛加工技术。
(二) 考核指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形成高质量6-8英寸碳化硅衬底年产能达到8万片,外延片达10万片;6-8英寸碳化硅材料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4件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20项;发表有国际影响力高水平论文10篇。
2018-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领域第一批立项项目

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肖广江
广东省农业科学 院
10
9 广东“三农”发展研究报告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 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苏柱华
广东省农业科学 院
10
10
LinuxCNC 应用
开
放
式数
控平
台系
统分
析
及
华南理工大学
史步海 华南理工大学
10
11 蔬菜土壤-营养及其调控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王荣萍 广东省科学院
梁冠杰 广东省地质局
300
立项说明
16
广东省客家人群精准医学与临床转化 研究重点实验室 (2018年度省市共
梅州市人民医院
赵平森
梅州市科学技术 局
17
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2018年 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
度省市共建)
材料发展研究院
18
广东省石油化工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 实验室(2018年度省市共建)
企业重点实验室
司工程技术湛江分公司
黄云
广东省省外单位
4 广东省家用电器基础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XU CHENGMAO (徐成茂)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200 200 200
5100
100 100 100 100
5 广东省高端环保色织染整企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张玉高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300
6
广东省电驱动 (2018年度)
力能源
材料重
点实验
室
南方科技大学
赵予生 南方科技大学
300
7
广东省生物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2018 年度)
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和装备

附件1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和装备制造”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东省启动实施“智能机器人和装备制造”重大专项,现发布2018~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专项实施目标是:一是突破智能机器人感知、人机共融、多机协作等重大前沿技术,为提升我省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前沿技术储备;攻克高性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软件工具、测试/安全与可靠性等共性技术,提升国产机器人的竞争力;鼓励企业采购和使用国产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提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推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
二是突破智能装备制造和精密制造的前沿技术,为提升我省智能制造水平进行前沿技术储备;攻克高性能模具、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等核心零部件,提升国产智能装备制造的竞争力;推动精密制造行业和制造加工企业采购和使用国产智能制造设备,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推进国产智能装备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
2018~2019年,本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拟在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领域进行重点支持,按照前沿及共性支撑技术、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示范三个层次启动7个专题。
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相关研发工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产学研合作形式联合申报。
一、前沿及共性技术专题一:机器人多机控制/人机共融技术项目1:机器人感知与人机共融技术研究。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制造任务日趋复杂、多样、个性化的需求,研究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人机共融作业技术;研究自然语言、手势、体势、肌电信号等多模态感知方法;研究机器人与人自然交互和快速示教方法;研究人体动作意识识别、机器人智能避障、碰撞检测等安全机制;研究机器人力/位耦合控制、人机协同作业。
开展复杂环境下人机协同作业中的安全关键技术,包括研究复杂工业环境中作业人员目标主动视觉感知技术;研究制造系统数字模型与现实实体的实时交互与同步运行技术;研究制造过程人机行为特征因子与碰撞风险程度的机理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脑科学是研究脑的认知、意识与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类脑是受脑认知科学启发的机器智能,包括类脑器件和智能体;脑科学与类脑基础研究是当今的科学前沿领域。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本专项依据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规划,积极支持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在脑科学关键技术、重大脑疾病诊治转化和类脑智能与脑机接口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专题一:脑功能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31)研究内容:1、研发细胞特异性的标记技术,建设神经环路示踪工具库;2、研发柔性可拉伸、生物相容性好、信号可无线传输、低阻抗、高信噪比、高通量的多脑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光电极阵列等细胞特异性调控技术;3、研发适用于自由活动动物外周神经特异性调控的光遗传技术;4、研发可结合细胞精准度光遗传调控的高精度、大视场、活体三维光学显微神经成像技术;5、研制可实现精准跨颅,动态聚焦,神经环路水平刺激超声神经调控仪器。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3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开发5-10个细胞特异性的标记技术,建立神经环路示踪工具库;2、研制出柔性可拉伸、生物相容性好、信号可无线传输、低阻抗、高信噪比、高通量的多脑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和光电极阵列;3、研制出适用于自由活动动物外周神经特异性调控的光遗传技术及工具;4、研制出可结合细胞精准度光遗传调控的动物活体三维神经成像技术及工具(视场大小大于1mm,分辨率达到亚细胞分辨能力);5、完成基于面阵超声辐射力发生仪器的超声神经调控设备,可实现精准跨颅,动态聚焦,实现精确刺激;4、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20项以上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资助强度:4000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二:脑疾病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32)研究内容:1、研发神经再生新技术;2、研发特异性调控离子通道及受体功能的新技术;3、研发脑疾病语言康复新技术;4、超声调控技术应用:研究超声调控神经细胞的有效参数,研究超声的作用点定位及温度监测。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3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研制出可介导大脑原位神经再生的转录因子、化合物、外泌体等;研制出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的干细胞移植、基因调控、神经多肽等新技术;2、研制出特异性调控离子通道及受体功能的新技术和工具;3、揭示脑疾病语言障碍患者的大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和语言加工脑网络,制定一套脑疾病语言能力评估方案和语言康复训练方案;4、研发用于刺激神经元、脑组织的超声神经调控芯片;研制磁兼容非人灵长类动物超声神经调控工具;获得优化的超声刺激/抑制参数;建立超声刺激的磁共振定位、温度监测系统;5、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20项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资助强度:4000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三:新型大脑功能性断层成像系统研制(专题编号:0333)研究内容: 1、研究面向大脑认知功能、疾病诊断的新型脑科学断层成像机理,实现细胞层面上多种物理变量(如力学性质、电学性质、化学性质等)的无创测量与表征,并通过断层成像的方式获得其空间分布;2、研制小动物介电特性断层成像系统:针对新的成像机理,研究精准高分辨的断层图像重建方法,研发一系列改善脑部断层信号获取能力、增强信号解析能力的软硬件技术;3、研究大脑认知功能及重大疾病与脑结构的多种物理性质的耦合理论及分析方法,建立多动物、多疾病模型的大脑断层图谱。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3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 1、建立面向小动物大脑的新型功能性断层成像理论,能对多种新型物理变量进行表征;2、建立新型成像机理的先进图像重建方法、实现脑部组织介电特性的精准断层空间定位与成像、建立小动物脑部断层图谱;3、在9.4T磁体下,研制用于建立具有大幅度提高成像分辨率与灵敏度的成像关键器件(包括8通道射频发射系统、阵列式射频接收系统、多任务谱仪系统),并整合成样机系统,研制出其软硬件产品,成像空间分辨率达到100um;4、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资助强度:8000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四:抑郁症诊治方法研究(专题编号:0334)研究内容:运用组学、转基因/基因敲除、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光/化学遗传学、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队列等方法;1、研究抑郁症的易感和环境危险因素,构建抑郁健康大数据库、抑郁高危人群筛查的多因素模型;2、研发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和先导化合物;3、研发抗抑郁新手段,评估并制定个性化行为干预方案。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4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建立抑郁健康大数据库、抑郁高危人群筛查的多因素模型;2、发现1-3个能用于抑郁症诊断的生物标志,发现3-5个能用于药物研发的新靶点,发现3-5个先导化合物;3、研发运动、光疗等1-3种非药物新疗法;4、制定抑郁高危人群个性化干预方案;5、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
资助强度:5000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五:自闭症诊治方法研究(专题编号:0335)研究内容:1、研究自闭症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基于临床发现,建立人源化动物模型,解析自闭症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对脑功能和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实验依据;2、研发可用于早期诊断的新分子标记物,以及研发新一代自闭症基因诊断试剂盒; 3、建构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和脑结构与功能成像的自闭症早期诊断模型和评估系统;4、根据我国国情,研究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以家庭和/或社区为中心的儿童自闭症行为和心理干预体系和方法,降低儿童自闭症致残率。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4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建立4-6个可靠的自闭症动物模型,揭示自闭症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及相互作用机制;2、发现3-5个新的自闭症致病或风险基因和2-3个新环境危险因素,建立自闭症基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新理论,鉴定3-5个能用于自闭症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的新靶点;3、开发一套新一代自闭症基因诊断试剂盒,将目前自闭症基因诊断阳性率提升至35%水平。
4、建立一套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和多模态脑结构与功能成像的自闭症早期诊断模型和系统;5、制定一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符合我国国情的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体系和标准,达到将我省(我国)自闭症致残率从现有的90%降低到70%以下的目标;6、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
资助强度:5000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六: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治方法研究(专题编号:0336)研究内容:运用组学、转基因/基因敲除、电生理、磁共振功能成像、队列研究等方法;1.研究阿尔茨海默症的遗传风险因素,构建相关基因调控网络,揭示表观遗传和转录组调控特征;2.构建携带特定遗传特征的人源细胞模型;3.建立中国人群阿尔茨海默症大数据库和多因素风险评估的新模型;4.研发可用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研发的新靶点;5.完善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诊断体系。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4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建立大于2000例的中国人群队列和全基因组信息,揭示阿尔茨海默症的遗传风险因素,构建3-5种携带特定遗传信息的人源细胞模型;2. 建立不少于1种多因素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深度学习算法;3.发现3-5个能用于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或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4.发现3-5个能够用于药物研发的新靶点,发现3-5个先导化合物;5、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5-10项,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
资助强度:5000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七:帕金森病诊治方法研究(专题编号:0337) 研究内容:1、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中的交互作用及其干预新靶点;2、研发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新靶点及其先导化合物;3、建立帕金森病非人灵长类新动物模型;4、建立、完善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体系。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4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揭示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及其规律,确立2-3个干预新靶点;2、确立3-5个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新靶点,发现5-10个先导化合物;3、建立具备人类帕金森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非人灵长类新动物模型;4、建立一种基于新型分子影像探针的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技术,完善早期诊断体系;5、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5-10项,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
资助强度:5000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八:类脑智能关键技术及系统研究(专题编号:0338)研究内容:1、研究脑功能模块的网络级算法模型,模拟大脑皮层下快速信息处理功能;2、根据网络算法模型,构建神经拟态器件、类脑神经网络模块;3、通信、计算、存储相融合的类脑复杂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3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建立模拟大脑快速处理信息功能的皮层下网络算法模型,以此为基础研发高效的类脑运动目标快速识别算法1套;2、研制出神经拟态器件材料2种,在此基础上构建类脑神经网络计算模块;3、在通信、计算、存储相融合的类脑信息系统应用机理和关键技术方面建立相应的表述模型、指标体系和应用规范;开发一套基于通信、计算、存储相融合类脑关键技术的系统验证平台,模拟动物神经系统防御能力测试;4、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资助强度:4000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九: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及软硬件产品研究(专题编号:0339)研究内容: 1、基于可穿戴、多模态脑信号,研究快速高效的解码方法,研发可穿戴脑信号获取、解析、控制交互技术及软硬件产品;2、研究神经反馈技术;研究脑与机器人、脑与虚拟现实系统的协同理论及方法;3、面向脑功能障碍患者研究高效脑机交互方法,研发辅助诊断、交流、康复关键技术及软硬件产品。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3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 1、建立面向脑功能障碍患者的脑机交互理论;2、建立脑与机器人、虚拟现实的交互理论、系列关键技术;3、建立具有干预功能的脑机交互系列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制出其软硬件产品,并应用示范;4、研发面向脑功能障碍患者的辅助诊断、交流、康复关键技术及软硬件产品;5、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