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及相关分子
第五章免疫细胞
第四节 抗原提呈细胞
凡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 呈递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PC)
专职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
状细胞、B细胞
非专职 内皮细胞、上皮
细胞等
单核-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一)单 核 吞 噬 细 胞(MON和Mφ)
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 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具有重要的抗 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一)表面标志:
二、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免疫细胞膜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 蛋白质分子。这些分子与免疫细胞的分化 成熟和免疫功能发挥密切相关。 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是区分和鉴别不 同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重要标志。 分化抗原、粘附分子、膜受体。
第二节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是来自胚肝或骨髓的始祖T 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分化发育成 熟的淋巴细胞,又称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 简称T细胞。 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 的体液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辅助和调节作 用。
植物血凝素(PHA)受体
刀豆蛋白(ConA)受体
美洲商陆(PWM)受体
分化抗原(CD 抗原/分子)
CD3 CD4
生物学功能
与TCR相连,稳定TCR结构,传递细 胞活化信息
为MHCⅡ类分子的受体
CD8
CD28 CD2
为MHCⅠ类分子的受体
为B7分子的受体 即淋巴细胞相关抗原-2(LFA-2), 为LFA-3的受体或绵羊红细胞 (SRBC)的受体
1、T细胞的表面标志
特有的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包括抗原受体、分化抗原(CD)抗原、 MHC抗原、黏附分子等。 这些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 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信号刺激并产生 应答的物质基础,也是鉴别和分离T、B细 胞的重要依据。
免疫系统中的细胞与分子交互作用
免疫系统中的细胞与分子交互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机制,其任务是保持体内免疫系统的稳态,清除病原体和受损细胞,以及防止异常细胞的形成。
免疫系统中有各种类型的细胞和分子,它们之间进行复杂的交互作用,确保人体能够有效地应对感染和疾病的威胁。
细胞介导的免疫响应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系和粒细胞系。
淋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
B 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例如细菌表面的分子)并产生抗体,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种类型,它们分别通过细胞因子和直接接触杀死受感染细胞,是细胞介导免疫响应的关键。
免疫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非常复杂。
在抗原刺激下,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现给T细胞,T细胞进一步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
同时,T细胞也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刺激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杀死受感染的细胞。
这些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互作用,是免疫应答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分子介导的免疫响应除了细胞,免疫系统中的分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免疫球蛋白家族,即抗体。
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一种分泌性蛋白质,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表面的抗原。
这种结合可以阻止病原体入侵宿主细胞,也可以激活补体系统杀死病原体。
免疫球蛋白家族中还包括许多其他分子,如细胞因子、化学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等。
这些分子都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例如,细胞因子可以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化学因子可以引导免疫细胞迁移和定向;细胞黏附分子则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
自身免疫和免疫耐受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保持免疫耐受,即防止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是一种病理过程,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生,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系统如何避免攻击自身组织呢?自身抗原刺激是自身免疫的重要机制,当免疫系统识别到自身抗原时,会启动免疫耐受机制。
这种机制包括中枢免疫耐受和周围免疫耐受两种。
12免疫分子
2. 补体成分命名:
固有成分:用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 如:C1,C4,C2等;
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
B因子、D因子、P因子、 H因子等; 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 --- 如:C3a; 大片段用b表示 --- 如:C3b。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
C3bBb。 灭活补体片段:符号前加 i 表示,如:iC3b。
功能区的主要功能:
VH和VL --- 抗原结合部位; CH1~3和CL --- Ig遗传标志所在; CH2(IgG)、CH3(IgM) --- C1q结合部位; CH2-CH3(IgG) --- 结合并通过胎盘; CH3(IgG) --- 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NK细胞 FcγR结合部位; CH2、CH3(IgE) --- 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 FcεR结合部位。
1、溶解或杀伤细胞
补体被激活后,在细胞表面形成攻膜复合体 (MAC),并镶嵌到细胞膜内,使细胞膜被穿孔, 导致细胞内容物向外渗漏,而细胞外的水分大量 涌入细胞内,最终细胞发生溶解。
2、调理作用和免疫粘连作用
C3b、C4b和灭活的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 以C3b为例:
机体内存在很多靶细胞,有的靶细胞结合了C3b, 有的没有结合,当吞噬细胞在吞噬靶细胞的时候, C3b能够起到桥梁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 用,而没有结合C3b的靶细胞就不容易被吞噬。
4、清除免疫复合物
机体血循环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血管壁, 通过活化的补体,造成周围组织损伤。补体成分 可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抑制致病性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溶解 免疫黏附作用
5、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补体通过多个环节对免疫应答起调节作用。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 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作用 补体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效应功能
免疫学中的免疫细胞和分子
免疫学中的免疫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内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调控以及免疫反应中参与的分子和细胞等方面。
其中,免疫细胞和分子是免疫反应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对于疾病、健康和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一下这两类重要的免疫成分。
一、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指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参与免疫防御的各种细胞,其种类和功能各不相同。
常见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1. T细胞T细胞是一种单个T淋巴细胞发育而来的细胞,它们能识别并消灭被感染或变异的自身细胞,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病毒和细菌等的侵袭。
T细胞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记忆等。
根据其表面膜受体不同,T细胞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两种,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是人体免疫反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B细胞B细胞是一种胸腺外淋巴细胞,它们能产生并分泌一种叫做抗体的蛋白质,在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人体被感染后,B细胞首先分裂并分化为浆细胞,然后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与入侵体外的病原体结合,从而将其杀死或中和。
除了直接消灭病原体外,抗体还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等方式发挥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
B细胞在人体免疫反应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免疫分子免疫分子是指在免疫反应中参与免疫防御的各种分子,其种类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常见的免疫分子主要包括:1. 抗体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种高度专一性蛋白质,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抗体能够识别和结合入侵体内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发挥抗体中和,吞噬,缴获和杀伤微生物等多种作用。
在人体感染后,抗体会被产生,并且在免疫系统的长期保护中存留下来,以便日后再次遭遇同类病原体时使用。
除此之外,抗体还具有其他重要功能,如抗肿瘤,促进免疫细胞的吞噬等。
2.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它们能够介导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调节免疫反应中各种细胞的活动和功能。
免疫分子指的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的各种相关分子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铰链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区,但是它与其它的功能区相 关。它位于CH1和CH2之间。铰链区可以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转 动或伸展,使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位点更好地与两个抗 原决定簇发生互补。同时由于CH2和CH3构型变化,使Ig显示 出活化补体、结合组织细胞等生物学活性。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免疫球蛋白结构特点
免疫球蛋白分子呈Y型结构; 轻链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κ、λ; 重链的类型决定Ig的类型,重链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 μγαδε;与这五种重链相对应的Ig种类分别为IgM IgG IgA IgD IgE; 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 重链和轻链都可以分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和可变 区(various reg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重链约由450~550个AA组成,轻链约由214个AA组成;恒定 区位于轻链靠近C端1/2和重链靠近C端3/4的区域。这个区 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在同一种属动物Ig同一型重链和轻 链中比较恒定。 不同物种这两种类型的轻链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人类κ占 66%,小鼠占95%,兔占70~98%;
病毒免疫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病毒免疫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病毒是一种经常被人们提及的微生物,它们能够感染多种生物体,例如水手、动物和人。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许多自然灾难就是由病毒引起的,例如天花、甲流和SARS等,在这些自然灾难中人类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而疫苗作为能够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在防疫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原理就是利用人类的免疫机制击败病毒。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毒免疫的细胞及分子机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1. 免疫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功能免疫系统是人类身体最具生命力的系统之一。
它的基本构成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天然免疫是机体先天就拥有的免疫系统,它通过非特异性的途径保护机体免遭感染。
例如:皮肤、黏膜、粘液、胃液、眼泪、唾液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而获得性免疫是指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后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细胞免疫杀伤病原体的一种免疫生物防御系统。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抗原识别、记忆免疫、整合调控和清除病原体。
抗原是指通过发生免疫应答后被识别为“外来物”而激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它的大分子、低分子或细胞成分等与免疫系统的分子相互作用,被标记为抗原后即可激活免疫反应。
此外,获得性免疫还拥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即记忆免疫,即在感染后免疫的细胞将残存的抗原标记起来,留下抗体和免疫细胞的记忆,即免疫记忆细胞,并保留在身体中,以便下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应对,从而起到保护机体免遭再次感染的作用。
2. 病毒感染及免疫应答病毒感染是通过病毒侵入细胞引起感染,繁殖新的病毒颗粒,继而导致机体损伤的过程。
在病毒感染的初期,机体中的天然免疫系统通常首先对病毒进行非特异性的抵御,通过吞噬细胞的方式摧毁病毒颗粒。
与此同时,被Fe-receptor识别的一些病毒也可通过钩体和裹体特异性地内吞。
细胞内补体系统还能够利用其活化的剪接酶活性识别和清除病毒。
如果非特异性的抵御和淋巴细胞主导的细胞免疫不能控制病毒感染,机体将会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来进行免疫应答。
第八章-免疫细胞膜分子
阳性选择
胸腺基质细胞
MHC-与淋巴细胞表面TCR 结合 MHC- + 淋巴细胞表面TCR
CD8+ CD4+
MHC-I
胸腺基 质细胞
TC R 前T细胞
CD8+
胸腺基 质细胞
TC R 前T细胞
MHCII
CD4+
阴性选择
巨噬细胞
表面MHC-I-自身肽 + CD8+
树突状细胞
自身耐受
巨噬细胞
表面MHC-II-自身肽 + CD4+ 自身耐受
如白细胞穿过血管进入组织,LFA-1/ICAM, VLA-4/VCAM-1,Mac-1/ICAM-1,selectin 等都参与。
(2)作用特点 1)在同一类细胞中可同时表达多种CAM:
如T细胞同时表达CD2,LFA-1, CD4/CD8, CD28,ICAM等,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
2)同一个CAM对可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反应过 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如LFA-1/ICAM:既可增强T细胞与APC/靶细胞 的相互结合又可作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和内皮 细胞上的配体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3)作用双向性:
CAM除介导细胞粘附作用外,还起传导信 号的作用,而且表现为双向性的。
如B7(CD80/CD86):B7分子与T细胞 CD28结合促进T细胞活化,同时活化的T细 胞表达CD40L,与B细胞上的CD40结合促进 B细胞增殖和产生免疫球蛋白。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 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 (lineage)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 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它们大都是穿膜 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 浆区。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CELLULARANDMOLECULARIMMUNOLOGY(第二版)金伯泉 主编北 京内 容 简 介 本书编写的内容、深度及篇章安排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力求充分反映当前免疫学新的重要理论和知识;二是以分子免疫学为核心,结合国内研究生教学现状及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和相关学科研究的需要,着重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免疫应答的本质;三是减少与本科生教材不必要的重复,对新内容加以归纳和整理,每章主题明确、内容翔实。
全书有较好的系统性,有别于综述和进展性文章。
同前版相比,第二版的篇幅增加了五成,内容更新有七成之多。
全书分为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三篇共18章,从不同水平阐述了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研究生的免疫学教材,并可作为免疫学相关专业教师、大学本科生,以及基础临床免疫学科研、检验、医护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金伯泉主编畅—2版畅—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畅9 ISBN7030095782 Ⅰ畅细… Ⅱ畅金… Ⅲ畅①细胞学:免疫学②分子免疫 Ⅳ畅Q939畅9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1)第041397号责任编辑:莫结胜/责任校对:张庆岚责任印制:刘士平/封面设计:高海英 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sciencep.com 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倡1995年8月第一版2001年9月第二版2003年1月第五次印刷印数:12501—15500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开本:787×1092 1/16印张:50字数:1135000定价:75畅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新欣枛)枟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枠编写组 主 编:金伯泉 副主编:朱 勇 李德敏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刘 飞 刘 金山 刘雪松 朱 勇李恩善 李德敏 陈丽华 杨 琨张新海 张 贝斌 欧阳为明 金伯泉贾 卫 夏海滨 谢 鑫 韩卫宁第二版前言枟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枠自1995年出版以来,重印数次,得到国内同行的鼓励和广大读者的支持。
免疫细胞的类型及特性-精选文档
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与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生物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系列防卫机制。
参与的细胞:
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NK1.1T细胞、 γδ T细胞、B-1B细胞。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二) 根据TCR分为:
1.TCRавT细胞: 多为单阳性细胞,识别与MHC分子结合的多肽
2. TCRγδT细胞: 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 表面的抗原识 别受体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谱狭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 根据功能分为
1. Th细胞 Th0、Th1、Th2 2. Tc细胞 Tc1、Tc2 3. Ts细胞 4. TDTH细胞
D. CD2: (1)表达于成熟T细胞, 胸腺细胞, NK细胞 (2)T细胞活化的旁路途径 (3)细胞间粘附分子: E花环,计数和鉴定 和分离T细胞 E. 结合丝裂原的膜分子: (1) 与丝裂原结合促使T细胞活化和诱 导细 胞分裂 (2) 植物血凝素(PHA), 刀豆蛋白(ConA)是 常用的T细胞丝裂原 (3)转化实验用于T细胞功能检测
一种新的T细胞表面分子-BLyS
一、BLyS的发现及命名
2019年,BLyS被不同的研究小组发现并分别称为 ①BLyS(B lymphocyte stimulator)SCIENCE
②THANK(TNF homologue that activates apoptosis, nuclear factor B, and c-jun NH2-terminal kinase)J Biol Chem
1. T细胞抗原受体(TCR)/CD3复合物 A.TCRав、 TCRγδ: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是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迅速活化并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以保护机体的过程。
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调节和效应阶段也起重要作用。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1.皮肤黏膜屏障(1)物理屏障: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
黏膜的物理屏障作用相对较弱,但黏膜上皮细胞的迅速更新、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黏膜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均有助于清除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2)化学屏障: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杀菌、抑菌物质,主要包括: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及唾液、泪液、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液中的溶菌酶、抗菌肽等。
这些抗菌物质在皮肤黏膜表面形成抗御病原体的化学屏障。
(3)微生物屏障: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可通过与病原体竞争结合上皮细胞和营养物质的方式,或通过分泌某些杀菌、抑菌物质对病原体产生抵御作用。
例如:正常菌群可对局部细菌的生长产生拮抗作用,临床不适当地大量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破坏消化道正常菌群,致使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长,而引发葡萄球菌性肠炎和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H2O2,对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具有杀伤作用;肠道中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对某些厌氧菌和G+菌具有抑制和杀伤作用。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毛细血管壁和包在血管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组成。
其组织结构致密,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
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免疫细胞和炎症调控的分子机制
免疫细胞和炎症调控的分子机制免疫系统是人体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防御系统,其主要摆脱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其中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特异性生物学反应在人体内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内环境的平衡状态,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炎症是免疫反应的一部分,是处理外来威胁物的非特异性生理应激反应,免疫系统中炎症调控的关键分子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免疫细胞和炎症调控的分子机制,以期更好地认识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
1. 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及其分子机制首先,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B细胞是一种生成抗体的细胞,可以在免疫应答中分泌免疫球蛋白,起到抗体体液免疫的作用。
T细胞是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和抗原特异性杀伤作用消灭感染性细胞的一种免疫组织细胞,与B细胞共同构成细胞免疫系统。
吞噬细胞则是负责吞噬、杀死和处理病原体的重要细胞类型,如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的关键分子机制包括免疫识别分子、共刺激分子、免疫防御分子、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等。
(1)免疫识别分子免疫识别分子主要包括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表面抗原和经典的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它们是病原体与免疫系统之间的桥梁。
T细胞受体是由不同亚基组成的膜受体,识别抗原片段和MHC分子结合的配体,并进行信号转导使细胞激活。
B细胞受体则是一种双股螺旋结构的膜受体,识别抗原分子并在体内生成抗体。
MHC分子是一种表达在细胞膜表面上的重要免疫分子,并与抗原片段相结合,激活T细胞和调节T细胞的活性。
(2)共刺激分子共刺激分子是另一类关键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CD28、CTLA-4、PD-1等。
共刺激分子的主要作用是控制T细胞的活性,通过激活或抑制相关的刺激分子,增强或减弱T细胞的免疫应答。
(3)免疫防御分子免疫防御分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巨噬细胞促炎症因子和抗菌肽等。
第十六章免疫相关细胞表面分子
3.选择凝集素家族(selectin family)
又称选择素家族,有L、P和E选择素三个成员 主要识别一些寡糖基团
分
白细胞
名 称
L选择素
布
功
能
P 选择素
巨核细胞,活化 内皮细胞,活化 血小板 炎症部位血管内 皮细胞,血小板
E选择素
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最初的滞留 和滚动,尤其对未致敏淋巴细胞的 归巢起重要作用 介导中性粒细胞在活化内皮细胞上 的滚动,尤其在炎症早期(数分钟) 甚为重要,晚期与其它选择素协同 发挥作用 介导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表面最初的 滞留和滚动,及随后迁移到炎症组 织; 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许多参与抗原识别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子, 具有与Ig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具有1个或多个 IgV样或C样结构域。将这些分子称为免疫球 蛋白超家族。
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分布:淋巴细胞、粒细胞及内皮细胞上 成员: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ICAM-2);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 配体:IgSF黏附分子的配体多为IgSF的黏附 分子或整合素超家族的分子
CD4与AIDS治疗:
HIV通过病毒囊膜糖蛋白gp120与CD4结合 (并不需要完整的CD4分子)。用重组DNA 技术制备的可溶性CD4(sCD4)能有效阻 止HIV结合和感染CD4+细胞,从而抑制病毒 在细胞内复制 用sCD4和抗CD4单抗治疗艾滋病。
二.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 AM
作为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的CD分子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
T细胞表面最重要、最特征的标志
TCR1:、链组成的异二聚体 外周血5-10%的T细胞表达TCR1 主要在粘膜局部发挥作用 TCR2:、链组成的异二聚体 外周血大部分的T细胞表达TCR2(主要)
TCR:是T细胞完成对抗原识别和结合的分子基础
结构:
分为V区、C区、跨膜区
和胞浆区
胞内段仅含1-6个氨基酸
E花环形成试验
(4) 促分裂原受体
促分裂原:能非特异性刺激T或B细胞发生有 丝分裂的物质。
促分裂原 促分裂原受体
植物血凝素(PHA) 刀豆蛋白A(ConA) 美洲商陆(PWM)
PHA-R ConA-R PWM-R T细胞
(5) MHC抗原
所有T细胞均表达MHC-I类分子,T细胞活化后 还可表达MHC-II类分子
B 细 胞 表 面 标志
IL-5 CD28 IgM B7-2 补体 (C3b,C4b ) FcmR IL-2 CD40 CD40-L CD23
CD32 IgG
IgE
CD21
IL-4 补体 (C3bi )
CD8+ T细胞
T细胞分类
Th1
CD4+ T细胞
细胞免疫
Th2 TC
CD8+ T细胞 TS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抑制免疫
正常人血液中 CD4T细胞:CD8T细胞为1.8-2:1 AIDS人血液中 CD4T细胞:CD8T细胞为1:2
(二)B淋巴细胞 骨髓依赖的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经历了祖B细胞、前B细胞、 未成熟B细胞和成熟B细胞等几个阶段。
残基,无传导活化信号的 功能
(2) CD3分子
胞内段很长(50-155个氨基酸残基)
免疫习题 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
一、选择题:1.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A.绵羊红细胞受体B.FceRⅠC.CR2D.HIV受体E.MHCⅡ类分子受体2.B细胞分化的最早出现的标志是A.Ig基因DNA重排B.胞浆IgM出现C.膜IgD出现D.膜IgM表达E.轻链合成3.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不出现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C3b受体D.EBV受体E.绵羊红细胞受体4.下列哪类细胞因子不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A.IL-1B.IL-3C. IFN-aD. IFN-gE. TNF-a5.①可被PHA活化,②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③可与SRBC形成花环型,④可产生再次应答。
根据上述哪些生物学变化可区别T、B淋巴细胞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E.①+③+④6.下列哪类细胞出现于胸腺髓质A.CD3+ CD8- CD4-B.CD3+ CD4+ CD8+C.CD3+ CD4+ CD8-D.CD3- CD4-CD8-E.CD3- CD4+ CD8-7.①低分子量的分泌型蛋白,②表达于细胞膜表面,③自分泌与旁分泌,④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上述各点哪些是细胞因子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E.①+③+④8.①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Ig,②T细胞的抗原受体由两条肽链组成,③T、B细胞抗原受体都有附属的信号传导分子,④T细胞的抗原受体是超抗原的结合部位。
上述关于抗原受体的描述,哪组是正确的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E.①+②+③+④9.与TCR结合的CD分子是A.CD1B.CD3C.CD8D.CD4E.CD210.在B细胞各个发育阶段都不出现的膜分子是A.IgMB.CD2C.IgDD.FcgRE.C3bR11.①IL-2, ②IL-3, ③IL-4, ④IL-5。
上述哪些细胞因子由TH1产生A.①+②B.①C.②+③+④D.②+④E.①+②+③12.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A.MF、TB. MF、BC.T、BD. NK、MFE.T、NK13.下列哪类细胞可表达MHCⅡ类分子A.静止B细胞B.静止T细胞C.静止NK细胞D.静止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14.①发生于胸腺皮质,②大量双阳性细胞死亡,③完成克隆排除过程,④使双阳性细胞分化为单阳性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
功能:
吞噬杀伤和清除功能 调理吞噬作用:Fc受体和C3b受体 ADCC作用:IgG Fc受体 各种酶类
合成和分泌活性因子: IL-1、IFN- 、TNF- 参与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作用
抗原递呈作用 通过MHC II类分子将抗原肽递呈给CD4+ T细胞
• BCR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入 抗原
• 能持续表达MHC-II类分子 • 对低浓度的抗原,B细胞
是一类有效的APC • 非特异性吞饮作用
三、其他免疫细胞
• 造血干细胞 是存在于组织中的一组原始造血细胞,它们
不是固定的组织细胞,可存在于造血组织及血液 中,是机体各种血细胞的共同来源。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T细胞
来源于骨髓,在胸腺中 发育成熟
外周血中占总淋巴细胞 的60-80%
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
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外周血中占总淋巴细 胞的10-15%
参与体液免疫
(一)T淋巴细胞
• 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
血小板 T 细胞
红细胞
T lymphocytes
1. T细胞的表面标志
植物血凝素(PHA) 刀豆蛋白A(ConA) 美洲商陆(PWM)
促分裂原受体
PHA-R ConA-R PWM-R
T细胞
(5) MHC抗原
所有T细胞均表达MHC-I类分子,T细胞活化后 还可表达MHC-II类分子
(6) CD4和CD8分子(T 细胞的辅助受体)
辅助TCR识别抗原和参与 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
免疫细胞
造血干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NK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前导篇: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脾脏、⾻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以及免疫分⼦(淋巴因⼦、免疫球蛋⽩、溶菌酶等)组成。
前⾔这个时代的医学,不懂免疫系统那就完全out了:1. 新冠疫苗,疫苗⽆疑让⼈类对免疫系统利⽤的到达了⼀个新⾼度,⼈为的伪造抗原,提前适应;2. 抗体类药物,⼀切的基⽯都是基于我们对免疫系统的抗体的深刻认知,开启了⼤分⼦靶向治疗的时代;3. 肿瘤免疫,PD-1带领肿瘤治疗进⼊了⼀个新时代,⼀些⾼端疗法,如CAR-T,都是基于我们对免疫系统的深刻认知;4. CRISPR,利⽤的是细菌⾃⼰的免疫系统;5. 其他:器官移植、过敏治疗免疫器官基本问题:什么是淋巴Lymph、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球?淋巴细胞和⾎细胞、⽩细胞的关系是什么?淋巴器官有哪些?哪些是中枢,哪些是外周?各⾃的功能和作⽤是什么?⾻髓的核⼼功能是什么?胸腺的核⼼功能是什么?腺是什么意思?淋巴循环(对⽐⾎液循环)是什么?淋巴液、⾎液、组织液的关系?易混淆:分清脊髓和⾻髓的功能?常见疾病:⽩⾎病(理解⽩是什么意思)、淋巴癌分别是什么?贫⾎?⼀直都没有意识到淋巴系统的存在,感觉看不见摸不着,其实是跟⾎液循环系统对标的另⼀个循环系统。
淋巴,也称淋巴液,是由组织液渗⼊⽑细淋巴管后形成。
淋巴是组织液回流的辅助渠道,参与维持机体的组织液平衡。
淋巴管就是淋巴流动的管道(⾎液和⾎管),淋巴结就是淋巴管成结的地⽅(类似⼩⼼脏),淋巴球就是淋巴細胞(lymphocyte),淋巴细胞是⼀类具有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系。
按其发⽣迁移、表⾯分⼦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然杀伤细胞(NK细胞)。
淋巴细胞的膜表⾯分⼦(如分化簇CD或免疫球蛋⽩)可⽤于鉴定和区分其亚群和亚类。
【深⼊分析见:第三部分免疫细胞】抗体(Antibody,Ab)⼜称免疫球蛋⽩(Immunoglobulin,Ig)⽩⾎球,⼜称为⽩细胞,是⾎液中重要的⾎细胞之⼀。
免疫学重点
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对自己与非己进行识别、引起免疫应答并在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称为免疫,正常情况下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分子3、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抗感染的免疫,防治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分子。
2、免疫自稳:表现对自身组织表达的抗原不应答,即所谓免疫耐受。
消除炎症和衰老细胞。
3、免疫监视:监督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并予以清除。
4、免疫的类型天然免疫--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5、克隆选择学说的要点:1、体内存在多种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其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种抗原)。
2、抗原进入机体内选择相应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
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原, 如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称为禁忌克隆,不能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形成自生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细胞株可以活化,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而形成自身免疫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D.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 易发生肿瘤B. 易发生超敏反应C. 易发生感染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 易发生免疫耐受3.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禽),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细胞
T细胞
NK细胞
I L-2
I FN-
TNF-
I FN-
同源性
多源性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自分泌
旁分泌
肥大细胞
IL-4
B细胞 Th细胞
细 胞 因 子 的 多 效 性
Th细胞
IL-2 IL-4 IL-5 Th细胞 B细胞
细 胞 因 子 的 丰 余 性
IL-4
IL-5
CD11a/CD18(LFA-1)——CD54(ICAM-1)
主要CD分子的功能
五、细胞表面酶蛋白
CD10(中性肽链内切酶)
CD13(氨肽酶) CD26(二肽酰肽酶) CD45(酪氨酸磷脂酶) CD73(5’核苷酸外切酶)
六、病毒受体
CD21(EBV受体)、CD4(HIV受体)、 CD46(麻疹病毒受体)、CD54(鼻病毒受体)
能够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活化、增殖、分 化并形成效应产物的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的组成
免疫活性细胞——T、B淋巴细胞 其他免疫细胞——NK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肥大细胞 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
免疫细胞的类型
免疫细胞相关分子
一、免疫细胞膜分子
轻链 胚系基因 胚系基因 胚系基因 V-J重排 重排完成 SmIg 缺如 缺如 缺如 IgM
未成熟B细胞
自身抗原
骨髓基质细胞
抗原
成熟B细胞 浆细胞
BCR—Ig、
Ig Ig
SmIg
Ig Ig
CD28
TCR
T细胞
CD154(CD40L) CD4
CD40
CD80(B7) MHC分子
B细胞
IL-1 IFN
T
TNF TGF IL-1 IFN
TNF IL-1 TGF
IFNI L2 IL-4
IFN IL2 IL-4 IL-5 IL-6
TNF TNF IL-1 TGF IL-1 IL-6
TNF IFN IL-1 TGF
IL-1 IL-6 GM-CSF G-CSF M-GSF
B
细 胞 因 子 的 网 络 性
其他未归类粘附分子
粘 附 分 子
CD34 选择素 整合素 CD2
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 参与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参与炎症反应过程
第六节
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的概念 2、细胞因子的分类 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点
由非神经-内分泌细胞产 生的、与免疫应答活动相 关的小分子蛋白与多肽。
HLDA的分组
T细胞组 B细胞组 NK细胞组 红细胞组 粘附分子组 细胞因子受体组 碳水化合物/凝集素组
血小板组
树突状细胞组 干细胞/祖细胞组 内皮细胞组 非谱系组
髓系细胞组
主要CD分子的功能
一、抗原结合及抗原信号导入分子
CD1(抗原提呈分子)
CD3、CD4、CD8(协助TCR信号导入) CD79a、CD79b(协助BCR信号导入) 二、抗体与补体受体 抗体受体:CD64(FcR I)、CD32(FcR II)、
TCR-CD3复体——接受抗原刺激信号 CD4/CD8——MHC I、II类分子受体
CD28——粘附分子、共刺激信号受体
CD2——分化早期T细胞增殖的启动分子
(可结合SRBC)
丝裂原受体?——接受PHA、ConA等的刺激
* 丝裂原(mitogen):非特异性多克隆细胞刺激剂
T细胞功能 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B细胞的表面分子
BCR-CD79a/b复体——接受抗原刺激信号 MHC I、II类分子——提呈抗原
CD40——粘附分子、共刺激信号受体
抗体受体(FcR)——介导免疫调节、抗体转类
补体受体(CR)——介导B细胞活化
丝裂原受体?——接受PWM等的刺激
* 丝裂原(mitogen):非特异性多克隆细胞刺激剂
作用:吞噬、杀伤
介导炎症反应
粒
细
胞
肥大细胞的类型与特征 肥大细胞的类型与特征
特征 组织分布 T 细胞依赖 颗粒超微结构 Fc ε受体 胞浆内 IgE 蛋白酶
粘膜肥大细胞
肺、肠道粘膜
结缔组织肥大细胞 皮肤、肠道粘膜下层
+
旋涡形
格栅 /网格形
+++ +
类胰蛋白酶
+ 类胰蛋白酶、 类胰凝乳蛋白酶
组织胺 LTC4/PGD2 主要蛋白多糖
—
++++ +++ IL-2 形成IgG促进DTH
+++
— — IL-2/IL-4 形成IgE/IgA
抑制作用
Th2
Th1
第三节
B 淋巴细胞
1、B细胞的分化成熟
2、B细胞的膜分子
3、B细胞的功能与亚群
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干细胞
早原B
晚原B
前B
未成熟B 成熟B
—— —— —— IgM/IgD
重链 胚系基因 D-J重排 V-DJ重排 重排完成 链
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泛指各类不同谱系、不同分化 阶段、不同活化状态细胞所表达的 不同类型的膜分子(抗原),因其 能被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所鉴定, 又称为 CD (cluster of differrentiation) 分子(抗原) 。目前已定名247种。
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 是不同谱系白细胞(包括血小板、血 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 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 面标记。 CD分子的概念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 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 一分化抗原称C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B细胞 Th细胞
细 胞 因 子 的 协 同 性
I FN-
Th1细胞 B细胞
IL-4 Th2细胞
细 胞 因 子 的 拮 抗 性
成纤维细胞
IL-1 IL-6 GM-CSF G-CSF M-GSF IFN TNF IL-1 IFN IL-5 GM-CSF G-CSF M-GSF
IL-3、IL-5、IL-4、 IL-6、 GM-CSF
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粘附分子
二、细胞因子
TCR
CD4
CD8
TCR
MHC分子
MHC分子
第二节
T淋巴细胞
1、T细胞的分化成熟
2、T细胞的膜分子
3、T细胞的功能与亚群
T淋巴细胞的形态
光镜下
电镜下
赋予 T 细胞接受 抗原提呈的能力
T
T T T
DC
DC
DC
DC
DC
DC
清除识别自身
抗原的 T 细胞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质细胞
专职APC与非专职APC的比较
专职APC
MHC II类分子 CD40 CD80/CD86 CD1 组成性表达 + + +
非专职APC
诱导性表达 — — —
细胞种类
B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 间质细胞
第五节
免疫细胞膜分子
1、白细胞分化抗原
2、粘附分子
C D 分子
B 细胞功能 形成抗体产生细胞
提呈抗原
参与免疫调节
B1 膜分子类型
B2
SmIgM
SmIgD CD5 CD23 产生抗体类型
+++
+ + —
+
+++ — +
IgM、IgG3
IgG1 IgG2 T细胞依赖 发生亲和力成熟
+++
+ +/++ — —
+
+++ ++/+++ ++ ++
第四节
其他免疫细胞
1、NK细胞 2、单核-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 3、粒细胞与肥大细胞
4、抗原提呈细胞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
起源:骨髓干细胞—淋巴干细胞—T、NK前体细胞—NK细胞
形态学特征:大颗粒淋巴细胞(LGL)
膜分子:CD2、CD16、CD56、CD69、CD94、CD158
生物学作用及机制: 自然杀伤过程:
+
25 : 1 硫酸软骨素
++
1 : 40 肝素
肥大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定义:一个功能性细胞群体,参与的各种细胞具有摄取、 加工抗原的能力,都可表达 MHC I、II类分子,并
籍此向T细胞提呈加工处理 后的抗原肽。
分类: 1、专职APC(professional APC) 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2、非专职APC(non-professional APC)
ADCC杀伤过程
单核—巨噬细胞
起源:骨髓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粒、单前体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Fc受体、补体受体
生物学作用:
吞噬、杀伤作用: 抗原提呈作用: 合成、分泌多种免疫分子作用:
单核吞噬细胞的形态
光镜
电镜
树突状细胞
起源:骨髓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粒、单前体细胞—树 突状细胞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CD1、CD4、C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