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及其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及其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及其治疗进展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

脑卒中发病较快,治疗周期长,预后效果不佳,其中抑郁最为常见,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本文综述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及治疗进展,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标签:脑卒中;抑郁;心理社会因素;治疗进展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脑卒中发生率与日俱增[1]。

抑郁是脑卒中后的主要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失眠、情绪消极、对治疗的悲观等,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所以,临床治疗普遍采用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物等措施加以控制。

以下结合相关文献,就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时期何茹等[3]报道中指出脑卒中后3个月抑郁发生率为41%~54%,其中重度抑郁9%,大部分患者为轻中度抑郁。

卒中后12个月抑郁的发生率为42%~56%。

脑卒中后抑郁可能发生于脑卒中后急性期或几年内,一般认为3~6个月是危险期,1~2年内处于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时期。

2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腦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两大观点:①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是神经元损害的直接后果,其严重程度与病灶部位有密切的关系;②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反应。

2.1生物学机制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患者心理状态处于持续性、高强度的应激状态,会影响大脑皮质功能,并且会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等中介产生大量的不良情绪反应。

患者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可加重脑卒中后心理应激反应,使突触间隙5-羟色胺水平降低,进而阻碍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通路,最终导致抑郁的发生。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1 5羟色胺 ( - T 及受体 一 5H ) 目前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 中枢神经系统 中 5H -T释放
减少 , 突触 间隙含 量 下 降所 致 ,-T减 少 可能 是 PI 5H S )的发
3 血 浆 一 氧 化 氮 ( O) 平研 究 N 水
病机制之一。5H - T功能活性降低患者可以出现抑郁、 欲 食
阻 断N 甲基 D天 门冬氨 酸 ( MD ) . N A 受体 , N D 使 M A受 体 的 基 团硝酰 基化 , 制 N D 抑 M A受体 的过度 兴奋 , 可 以减少 并且 钙 内流 , 脑 内重要 的神经递 质 。N 它是 O主要 可能 通过 两 方 面造成 P D的损 伤 。一方 面 , S 它可 激 活下 丘 脑 一 体 一肾 垂
PD 中 5H S -T神经 通路参 与 了发病 。另一 方 面 S R 类 抗 抑 SI
上腺轴 , 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 同时通过促进 肾上腺皮
质 激素 释放使 促 肾上 腺 皮质 激素 水 平 增 高 , 一 氧化 氮 合 使
焦虑不安 、 不能对付应激 、 活动减少等症状 。大量研究表明
5H R表 达水 平与抑 郁症 关 系密切 , -T1 A 脑卒 中促进 血 浆 糖 皮 质 激 素 分 泌 , 调 5H A R A 表 达 水 平 。 Wi t 下 -T 1 R m N a r
合 ,O对中枢性 5H N -T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
代谢的研究显示, 脑卒中患者的 N E水平低下, 提示脑卒 中
损 伤或影 响 了脑 内与心理 活动有 关 的脑 内结 构 和与 之相 关
去 甲肾上腺 素 ( E 和 5羟 色胺 ( -T 递 质低 下 等 因素 有 N ) 一 5H ) 关, 大多数 学者 更倾 向于 内外 因 的综 合 作用 导 致抑 郁症 , 本 文从 生物 学水平 讨论 P D的可能 发病 机制 。 S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概况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概况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概况作者:陈延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79-02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后引发的一种继发性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绝望、睡眠障碍、焦虑及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发病率随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而增高。

与诸多因素有关,它不仅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精神痛苦,使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病死率[1.2]。

同时增加了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极大的负担。

据统计,出现抑郁的脑卒中患者要比没有抑郁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高3~4倍[3]。

因此,卒中后抑郁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对其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从生理上、心理上均得到全面康复。

本文对PS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国内外概况及发病率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研究对象的选择、脑卒中后评定的时间、评定方法及诊断标准等不同,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临床各家报道不一。

国内孟祥方等[4]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

国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多在40%~50%[5]。

Robinson[6]等报道脑卒中患者60%在发病后两年内出现抑郁症状。

2.相关因素及相关机制2.1 相关机制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复杂的,有人认为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也可能与中枢神经损伤、神经内分泌改变以及患者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7]。

据报道脑卒中抑郁产生的机制多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8],目前多倾向于生物学机制。

贾艳滨等认为左侧半球及后部与脑卒中后抑郁症有关,前部、右侧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9]。

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首先,我们对这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评估。

结果显示,有147例(51.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有96例(33.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其中,有43例(15.0%)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说明在脑卒中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是比较常见的精神问题。

其次,我们对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P<0.05);未婚或离异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已婚的患者(P<0.05);病情严重程度和焦虑、抑郁存在相关性(P<0.05)。

这些结果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

最后,我们分析了焦虑和抑郁与患者康复的关系。

结果显示,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总体上表现较差,康复周期较长,康复效果较差。

这说明焦虑和抑郁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对身体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的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焦虑和抑郁问题,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女性、年龄较大、教育程度低、家庭状况不稳定、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些心理问题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高 老 年 P D 诊 断 率 。 临 床 诊 断 依 据 国外 多 采 用 D M ⅢR S S
(s DM Ⅳ ) ID一1 , 内 应 用 较 多 的 是 C MD~2 中 国 或 C 0国 C (
精 神 障碍 分 类 与诊 断 标 准 ) 。
4 P D 的治 疗 进 展 S
近年 来 , P D 的 早 期 诊 断 与 治 疗 上 , 们 已逐 渐 达 成 在 S 人
及 5 羟 色 胺 能 神 经 元 受 体 位 于 脑 干 , 轴 突 通 过 丘 脑 及 基 其 底 节 然后 环 绕 胼 胝 体 及放 射 冠 由前 向后 通 过 深 层 皮 质 到达 额 叶皮 质 , 脑前 部 损 伤 对 这 种纤 维 的 破坏 性 较 后 部 大 , 一 径 大 这 路 可影 响情 绪 、 眠 、 动 、 经 内分 泌 、 知过 程 及 性 冲 动 , 睡 运 神 认 卒 中灶 破 坏 额 叶 一颞 叶 基 底 节 脑 干 腹 侧 这 一 环 路 , 害 损
・3 7 ‘ 11
卒 中后 抑 郁 症 的研 究进 展
张 伟 骏 陈 眉 ,
浙 10 6 ( .浙江 中 医药大 学 , 江 杭 州 3 0 5 ; 浙 江省 中 医院 , 江 杭 州 3 0 0 ) 1 浙 1032
[ 键词 ] 卒 中后图 分 类 号 ] R 79 1 中 0 4 .3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 4 (0 6 2 3 7 —0 8 9 2 0 )2 1 1 2
2 P D的发 病机 制 S
P D 的 评 定 量 表 很 多 , 重 点 各 不 同 。最 常 用 的 量 表 有 S 侧
n克 抑 郁 问 卷 ( D )汉 密 尔 顿 抑 郁 量 表 ( R ) Z n 自 1 B I, HD S 和 ug 我 评 定 量 表 。 美 国 流 行 病 研 究 中 心 抑 郁 量 表 ( E D 可 提 C S R)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clr sae o i l hizu n 50 ,C ia ua es s t ,S  ̄ h a g0 0 1 Di H pa i a 1 hn
【 bt c】 A s at r
Ps— tk er s n(S ) oe f li loUO cm laos f e bavs l s s, nu o soe p so PD , n ic I I o pctn o c er c a d e e i — t r d ei ocn aC I H T i i r l a u ria l f

2 5・ 7l

中 医 ・中 西 医 结 合 研 究 ・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卒 中后 抑 郁 的研 究 现 状 及 进 展
张 哲 ,蒋 国卿 , 吕静静 ,张会 凯 ,王 炯妹 ,范明 月
【 摘要 】 卒 中后抑郁 ( S )是 临床 常见 的脑血 管病 并发症 ,严 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神 经功能 的恢复 ,阻 PD
e c s s r u l ain s u l y o f n e o e y o e r l gc l u cin, h n e sp t n s e a i tt n a d p o n ss T i n e e o s p t t i y e q a i l e a d r c v r f u oo ia n t t f i n f o i d r a i t r h b l a i n r g o i. h s e i o a t l e iwse ilg r ce r v e t o y, ci ia n i sain ,d a n si rtra o S a d T M —W M ra me tfri. i o l c ma f t t s n l e o ig o t c e fP D n C c i i t t n o t e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

罗本燕:卒中后抑郁的现状和治疗医脉通2014-10-08发表评论(10人参与)分享2014年9月24日,在北京大学卒中论坛第27次学术会议上,浙江省第一医院罗本燕教授做了题为《卒中后抑郁的现状和治疗》的精彩讲座。

罗教授分别从卒中后抑郁(PS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危害、筛查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分享了PSD 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PSD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显著、持久的心境或情感低落;(2)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3)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严重时出现自伤、自杀等后果;(4)与脑卒中事件相关。

PSD具有患病率高、漏诊率高、不易察觉和自杀风险高等特点。

我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PSD患病率在卒中后1月为39%、3~6个月为53%、1年为24%。

若不区分抑郁的严重程度,而统称为卒中后抑郁状态,则其发生率为20%~70%,多数报道为40%~50%。

北京市科委科委资助的一项研究以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卒中病人520例为研究对象,发现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为34.2%,其中轻度占20.2%、中度占10.4%、重度占3.6%。

二、发病机制关于PSD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生物学机制假说和反应性机制假说。

其中前者包括卒中病灶机制、单胺神经递质机制、细胞炎性因子机制和基因多态性机制;后者认为PSD是社会心理生物因素作用的结果,越是年轻的病人发生PSD的机率越大。

三、临床表现PSD的核心症状包括心境低下和兴趣丧失。

分为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两型。

轻度抑郁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易激惹。

卒中后发生率约为10%~30%。

重度抑郁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

卒中后发生率为0~25%。

PSD不同于原发性抑郁:常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如睡眠障碍、疲乏无力、头痛、头晕或疼痛等;多为轻型抑郁、心境恶劣,但仍有约6.6%~11.3%的PSD患者有自杀倾向;迟缓/精神运动性迟滞、淡漠更多见,患者往往拒绝承认或掩饰抑郁。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大脑出现坏死性损害,使得病人在身体上和认知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障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1. 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定义认知障碍是指正常人的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智力发展缺乏、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速度缓慢、判断能力减弱等症状的总称。

而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

两者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共同出现。

一些相关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是相互联系的。

研究人员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较容易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抑郁症状使得大脑难以得到足够的养分和足够的运动。

而认知障碍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认知障碍的表现使得患者感到自卑和无能,并且社交能力的降低进一步使得患者产生负担,形成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损害。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出现。

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医学病史等。

年龄是促成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固定化思维和灵活性逊于年轻人。

因此,在血管疾病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特别关注。

性别方面,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

文化背景是决定人们思维和心理特点的重要因素。

在文化上,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数据,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患病率表现风格的区别。

医学病史包括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发生程度。

医学病史要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及病情诊疗,制定治疗方案,降低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机率。

在预防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方面,首先应该监测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早发现患者的抑郁症状,并对症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2 98 ‘
世界 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20 09年 第 4卷第 4期
W。dJunl f nert rd i a adwet Mei n 20 V。.4, . r ora o Itga dTai。 ln i e tn sm e dc e 09 1 N。 4 i


综 述 ・

卒 中后 抑 郁 ( otrk e r s n P D) 指 有 p s t edpe i , S 是 so so
明显 临床症 状 的卒 中 ( 对 于静 息 性 卒 中而 言 ) 相 后
引发 的抑郁症 , 现 为 忧 伤或 郁 闷 , 绪 低 落 , 表 情 是对
丧 失 、 望或 者失 败 所产 生 的一 种 异 常 的负 面 情绪 失 反 应 J S 。P D必 须有 脑 卒 中这 个 前 提 , 时又 必须 同
富 、 素从 事脑 力活 动 为 主 的 主客 观 双 重 因素 影 响 平 有关 。③其 他学 说 S i d hm a等 的研究 显示 , 中后 卒
不 同时期病 灶 与抑 郁 的关 系 有 所 不 同 , 急性 期 的抑
因素 的西 医研 究 多 集 中 于 遗 传 、 物 学 因 素 、 经 生 神
2 P D中医发 病 机 制 : .S 中医认 为卒 中后 抑 郁症
是忧郁 患 者 不 能 接 受 现 实 , 至 于 情 绪 低 落 , 思 以 忧
悲伤 , 气 郁 结 不 得 疏 泄 , 于 中 医 “ 症 ” 畴 。 肝 属 郁 范
对其 病 因病 机 , 代 医 家 论 述 颇 多 。《 经 溯 回集 历 医
脑 卒 中后 抑 郁 症 及 其 临 床 治 疗 概 况
王朝 强 王艳 杰 黄泳 沈琴 邱建 忠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抑郁等心理症状也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占据了全球各类卒中的约80%,为国内造成致残的主要原因。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的相关性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两者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研究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的相关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是两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发生机制,我们希望为脑卒中后患者提供更科学的康复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也旨在为医学界对于脑卒中后并发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患者中有相当比例会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抑郁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抑郁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会对康复起到阻碍作用。

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而且抑郁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后抑郁,英文全称为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在脑卒中后可能会经历抑郁,如情绪不稳定、心浮气躁、忧郁、多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的增加,我国居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也在逐年递增。

有研究显示,国内PSD发生率约为43%,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会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病情的正常恢复,有研究表明,PSD倾向于损害患者的记忆能力、学习能力和注意力,严重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疾病复发率增加,死亡率也随着上升。

因此,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取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尤为关键。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护理引言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脑卒中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500万人罹患脑卒中。

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3%,居全球首位。

研究表明,约20%的脑卒中幸存者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展为抑郁症。

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表现出的持续性抑郁心境障碍,具有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精神运动迟滞“三低”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减退。

PSD不仅导致患者住院时间长、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可能引起患者自杀。

因此,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与原因概述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严重危害国民的身体健康,以中老年好发。

中年人面临着婚姻、父母、子女教育以及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亦容易发生焦虑、抑郁。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这两种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生活质量,减少社交活动,甚至增加其自杀风险。

目前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机制与原因还尚不清楚,主要考虑有两大类原因:一是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脑卒中的致残率、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一旦患病,就意味着要与疾病进行长期的抗争,患者心理负担重;二是与生物学因素相关,目前认为脑卒中与神经递质紊乱(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上升,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减少)、细胞因子失衡(白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等有关。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i c niee 0b h eul0 neat n fv o sn u o ilgc lsca n sc 00 a atr. s 0 s fd t etersl fitrci s0 u e rb00 ia ,o il d pv h l c l cos d o a f
I n e 矗£ t eb 0 p y h 一o i l d 1 Ths8 c r ve h ei i 0 p t 0 e e j , 】 ia n t o s t s h j . s c 0 s ca s mo e . j nik e iw8t e d f t n, a h g n ss c i c l ni n ma — i sai n , i g o i 。 I h r ame t fp s .t k e rs i n f tt s da n ss a1 te t t ns 0 o tsr e d p e s0 . e 0 d e 0
医学综 述 2o 0 9年 1月第 l 5卷第 l期
Meia R cplleJn2o V 11 , o 1 dcl ea i a , o 9,0.5 N . ut a
卒 中后抑郁 研 究进展

中图 分 类 号 : 79 1 ;R 4 R 4 .3 73
伟 , 周 燕
文章 编 号 :o628 (0 9 O 8 lo — 4 2o ) l∞8 旬5 0 J
抑郁量表 、ek抑郁 问卷和 流行 Bc 病学研 究中心抑郁量 表等 。
2 P D 的发病 机制 S
,日 z 0
n( .D
胱 眦 0 H0 g ,n ,M r2 y』 - 4
P D的发病 机 制 尚不 清 楚 。 s 由于 P D发病 率 高且 对 患 者 功 S 能恢 复产生不 良影 响 , 因此很 多 学者对 P D 的 决定 因素 进 行 了 S 研究 。 目前 主要 有 两 大 理 论 即 生物学 理论 和心理 学 理论 , 物 生 学理论 认 为 P D 是脑 部 血 管 病 s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现今我国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极高,而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其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病后康复信心及康复疗效。

本文在论述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运用中西医综合手段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中西医综合治疗综述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1],属继发性抑郁,常常存在情绪低落、动作迟缓、失眠多梦、兴趣缺乏甚至厌世自杀等临床表现。

WHO调查报告指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22%~60%[2]。

有研究显示[3],国外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30%~70%,国内的发病率为30%~50%。

脑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延缓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还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PSD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和医疗问题,近年来有关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较多,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综合方法与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几年来中西医综合治疗PSD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PSD的发病机制1.1中医角度中医上,脑卒中被称为“中风”,脑卒中后抑郁属于“郁症”范畴。

从中医学领域看,PSD的病变部位在肝,还可涉及心、脾、肾和脑。

气机不畅、肝气郁滞、脾失健运、心失所养、阴阳失调、肾精亏虚,均可引起“郁症”的发生。

PSD具体的治疗应结合虚实及病症表现的不同而改变,不可拘泥于某一脏腑或某一证型,需辨证看待。

1.2西医角度西医对于PSD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其发病机制不可孤立看待。

1.PSD的临床治疗方法2.1中西医独立用药治疗中医认为实证多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可选用柴胡疏肝散等进行治疗;虚证多以脏腑亏虚为病变,常见的证型有肝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心肾阴虚等,治疗时应根据累及的脏腑和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滋养肝肾,或补益心脾,或养心安神,中药可选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和天王补心丹等[4]。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进展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进展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进展摘要】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至2年内最严重,它直接影响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

卒中后抑郁具有复杂的损伤机制,同时整个发病过程受相关基因调控,形成多层次,多途径交错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导致脑损伤和功能障碍。

本文综述了卒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关键词】卒中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治疗卒中是一类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

降低卒中的发病率、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1]。

2009年我国北京社区人群卒中年平均死亡率为82.2/10万。

随着高血压知识的普及,和干预力度加大,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高。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可给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增加病人的病死率[2]。

当前我国很多医生对脑卒中后抑郁未引起足够重视,其临床漏诊率可高达60%以上,导致治疗也比较困难。

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进展。

1卒中的流行病学分析1.1 发病率国内外关于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报道差异很大,国内报道为45%左右,国外报道为50%左右,一般在25%-80%不等。

有研究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对1064例脑卒中病人追踪观察2年,得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36%,轻度抑郁状态为80%。

还有研究对125例脑卒中病人观察5天、1个月、3个月,结果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16%,21%[3]。

虽然国内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各不相同,但均表明抑郁症广泛存在于脑卒中患者中,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1.2 临床表现脑卒中后抑郁与原发性抑郁的临床表现相似。

轻型表现为能力减退、社会性退缩、兴趣减退、失望、易怒等。

重型表现有食欲减退、早醒、思维困难、厌世、甚至自杀。

在多数情况下情绪低落或显著的不愉快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称为重症抑郁[4]。

2卒中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卒中是脑部病变直接作用的结果,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作为应激因素促使抑郁症发生,多数学者认为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往往导致患者长期的瘫痪或导致其他严重后遗症。

在康复的过程中,患者也经常面临着抑郁症的困扰。

近年来,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焦虑或是什么都不想做等类似症状。

据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非常高,其主要原因是受损脑区的化学信号在脑内的不平衡。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这两个方面。

在药物治疗方面,大部分医生选择使用抗抑郁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影响脑内的神经递质,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一些抗癫痫药物、镇静药物和睡眠药物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指示来使用。

在心理治疗方面,有认知行为治疗(CBT)、白羊教育(SEE)、支持性治疗等治疗手段。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治疗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通过受训的治疗师指导下的自我管理技能、认知重构和修补支持,患者可以逐渐重建自己的生活,并减轻他们的症状。

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外,一些其他的治疗手段也会被应用到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中。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物理治疗也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此外,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非传统的治疗方式也被一些医生所采用,通过这些治疗方式,可以使患者感到更加放松和愉快,从而缓解他们的抑郁症状。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有望应用到脑卒中后抑郁症研究之中。

例如,一些基于脑刺激的治疗方式,如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已被证明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效。

此外,一些neurofeedback治疗方案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这些治疗手段都使用了神经调节技术,通过直接操纵脑部信号来调节脑内化学物质的平衡,有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

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症是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造成重大的困扰,也需要我们更加严谨和科学地研究它的成因及治疗方法。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调查研究和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调查研究和分析
生 的相 关 因 素进 行调 查 分 析 。 结 果 2 8例脑 卒 中患 者 全部 纳 入调 查 研究 , 6 出现 P D共 1 0例 , S 0 发生 率 3 .%。 73 脑卒
中后 抑郁 与 年 龄 、 别 、 性 文化 程 度 、 脑卒 中的位 置 、 并基 础 疾 病 如高 血 压 、 尿病 等 , 合 糖 以及 发生 脑卒 中的次 数 、 卒 脑
d a n s d i u o p tlf m a u r 0 9 t a u r 0 1 t ee wee 1 0 c s sP D,t ePS td f1 0 c sst e ig o e n o rh s i r a o J n a y 2 0 oJ n a 2 1 ,h r r 0 ae S y h D su yo 0 a e h
Re e r h a d a a y i o ee a tf co so e r s i n a t rs r k s a c n n l ss fr lv n a t r fd p e so fe t o e
】E Yu x a , e in
Itra Me iie h a gPoic in eCt T i e pe SH si lJa d 3 1 1 , hn nen l dcn ,Z  ̄i rvn eJad i hr P o l ’ opt , in e 16 2 C ia n y d a
方 法 选取 2 0 0 9年 1月 ~ 0 1年 1月 在 我院 确诊 的脑 卒 中 患者 2 8例 进行 调 查 , 中出 现 P D共 10例 , 研究 对 21 6 其 S 0 本
10例 P D患者 的 年龄 、 别 、 0 S 性 文化 程 度 、 病次 数 、 程 、 发 病 病变 性 质 、 变部 位等 指标 作 为 可 能影 响 脑卒 中后 抑郁 发 病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与以前 的版本 比较其特点是根据患者的行为反应 ,从周围医务 人员及家属获得信息来评定患者的病情 ,适用于那些否认 自己 心理异 常 和失 语 不能 表 达 者 ,
靠性 。
侧环路 ,这一环路可影 响睡眠、情绪 、神经内分 泌、运动 、认
知过程等 。若脑卒中致脑损伤破坏 了单胺类递 质传导通路 ,使
P j 『 C CP VD D e c e mb e r 2 0 1 3, V o l ,2 l N o .1 2

前 沿 进 展

卒 中后 抑 郁 的诊 断与 治 疗 的研 究进 展
赵 景华 ,齐晓飞 ,李春 阳
【 摘要】 卒 中后抑郁 ( P S D )是 脑卒 中后 常见 并发症之 一,严重影 响患者 的康复和 生活质量, 目前 临床 上 对
研究 显 示 ,观 察者 评 定量 表 的敏 感度 为 7 8 . 1 % ,特 异度 为 7 4 . 6 % ,自评量表 的敏感度为 8 0 %~ 9 0 % ,特异 性度为 6 0 %, 可见 自评量表的敏感度高于观察者评定量表 ,但特异度不及 前
3 . 1 原发性 内源性学说…
单胺类递质 5一羟色胺 ( 5一H T)
能神经元和去 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参与人类 的情感 活动。 目前 认为去 甲肾上腺素能及 5一H T能神 经元受体位 于脑 干 ,其轴
突通过丘脑及基底核、环绕胼胝体及放射冠,然后 由前 向后通
过 深 层 皮 质 到 达 额 叶 皮 质 ,形 成 额 叶/ 颞 叶 一基 底 核 一脑 干 腹
者 。尽 管如此 ,这些 量表 仍均可 用于 P S D 的筛选 。D S M —I V
目前 P S D的发病 机制 尚不 明确 ,多数学 者认为 主要 有 以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为 28% , 中男 性 发 生 率 1 . 6 % , 性 发 生 率 其 7 8 女 0 7 1 .3 %。 虽然对 PSD 的发生率, 国内外研究结果均 有差异, 但总的来说该病发生率还是 比较高, 且以疾 病早期为主。
PSD 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卒中早期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神经功 能的康复, 但是抑郁压抑患者的康复欲望, ’ 使患者不 愿积极配合和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甚至被动康复训 练也不 愿 配 合 , 因此 延误 了最 佳 康 复训 练 时 机。
PSD 的病因
内源性学说认为, 神经结构的各种功能活动主 要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 脑卒 中时, 脑血流异常变 化, 神经细胞缺血缺氧, 脑组织水肿软化坏死 , 如引 起边缘系统、 下丘脑及额极等控制 自主神经系统和 复杂情绪、 认知功能、 睡眠、 觉醒的部位受损 , 并出现
n i I gr d G. L等川对20 位首次脑卒中 一 年的患 5 后1 3
中后幸存患者中存在, 对认知功能、 功能恢复及存活 率都存在很大的影响。本文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 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 为进一步 临床 研究 提供
参考 。
谢产物5一A A 的含量明显下降;聂本刚等〔研究提 HI ’ 〕
示 PSD 患者外周血 5一 、 含量低于非 PSD 患者 HT NE
和正常人。国内 学者t 也发现P D 的神经递质改变 ] 6 s
的发生及其程度与发病部位相关。wi r L 等研究〔 at 4〕
发现急性脑卒 中后抑郁病人的脑脊液中 5一 的代 HT
1作者简介] 张琦君( 198 一) , 上海人, 3 女, 硕士生在读
神经病学 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8 年 4 月第 5 卷第 1 期 J Neur Neur l o e r o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进展
对 5 0例 门诊 和住 院病人 进 行研 究 , 现 P D总 患 2 发 S 病率为 3 . 42 %。由此可 见随着 脑卒 中致 死率 的下 降 ,
引 起 社 会 足 够 的 重 视 , 就 P D 的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综 现 S 述 如下 。
所 以也 为 S R 类 药 物 治 疗 P D 提 供 了理 论依 据 。 SI S
李 敏 雅
脑卒 中后抑 郁 ( ots o e d pes n S 是 替林 、 p s—t k ersi ,P D) r o 丙米 嗪 、 去郁 敏 、 甲替林 等 。此类 药物起 效 去 常见 的脑 血管病 并发 症之 一 不仅 影 响患 者 的功 能
时 间一般 在用 药后 2 4周 , ~ 治疗 范 围较 窄 , 毒性 主 其
恢复, 还在 一定 程度 上降低 康 复治 疗 的效果 。 生 活 使 质量 显著 下降 , 加 死亡率 【 增 l l 于脑 卒 中后抑 郁是 。关 否属 于抑郁 症 的争论 由来 已久 ,应 该说 这 种抑 郁更 应 该是 一种 抑 郁 障 碍 ,S P D的 患病 率 因与 其研 究 采
全科医学临床 与教育 2 1 年 1 第 九卷第 1 Ci cl d ct n f ee l r t e a . 0 o 9 N . 0 1 月 期 l i ua o n r a i J 2 1,V 1 , o n aE i o G a P cc n l . 1
脑 卒 中后 抑 郁 的治 疗进 展
要损 害心脏 和 脑 。 由于心脏 副作 用 ( 房室传 导 阻滞 ) 、
直立 性 低血 压 和过 度危 险 等 , 已不适 用 制 为 选 择 性 地 抑 制 突 触 神 经 . 2 S I
用 的病 例来 源 、 断标 准 、 估 时 间 以及 卒 中后 的 阶 元 对 5 H 诊 评 ~ T的摄取 , 而增 加 突触 间隙 中 5 H 从 一 T的浓 段不 同 , 病率差 别较 大 。国外 研究 报 道 , 卒 中后 度 而 发 挥 作 用 。P D患 者 的 脑 脊 液 5 羟 吲 哚 乙 酸 发 脑 S 一 抑郁 障碍 的发生 率在 2 %~ 0 0 5 %之 间l 国 内龙 洁 等_ ( 一 A 含量 减 少 ,一 I A是 5 H 2 l , 3 1 5 HI A) 5 HA 一 T的代 谢产 物 ,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许多人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

其中,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脑卒中后抑郁症就是脑卒中的一种并发症,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一、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定义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脑卒中的患者在恢复期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下降、感觉缓慢等症状。

二、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危害脑卒中后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更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

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症会使患者的恢复速度变慢,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重医疗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症会引起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动力,增加家庭矛盾,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关系。

三、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主要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精神治疗等方式来增强患者的自我控制和抵抗能力,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信心,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抗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方法来治疗患者的抑郁症状,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进而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3.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药物配合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功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四、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方法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呢?1. 积极治疗脑卒中及早发现和治疗脑卒中,对预防后期抑郁症非常有帮助。

2. 注意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运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减少一些慢性病,对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五、结语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症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种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3-07-16T14:59:32.65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魏燕燕
[导读] 心理治疗易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作用,改善和清除抑郁情绪[5]。

另外,家庭、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也有利于PSD的改善。

魏燕燕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是指由明显临床症状的卒中引起的抑郁症(相对于静息性脑血管病而言),属于继发性抑郁。

PSD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预后,造成卒中病程迁延,增加复发和死亡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存、生活质量,加重疾病负担。

但在临床过程中,因卒中症状明显,且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血管病得到有效控制,而PSD却常常被忽略或轻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严重者出现自杀。

本文就PSD 发生率、临床表现形式、诊断要点和发生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1.PSD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PSD 的临床表现与内源性抑郁或抑郁发作的表现基本相同。

首先,其区别在于PSD 有明确的卒中发病史和临床症状表现,如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感知觉运动障碍和/或言语障碍等。

PSD 的抑郁症状可在卒中发生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出现。

其次,临床表现多样,分类显示5%-25%患者表现为忧郁,75%-95%的患者表现为抑郁[11]。

Robinson 等将PSD分为轻、重两型,轻度抑郁:症状类似神经症性抑郁,表现悲哀、沮丧、睡眠障碍、精神活动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度、兴趣减退、失望和易愤怒。

重度抑郁:症状类似内源性抑郁,除了上述轻度抑郁症状外,常有紧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思维困难、濒死或绝望及自杀意念等。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尚无统一的客观的标准和评定指标,PSD属于继发性抑郁,所以诊断必须具备脑卒中这个前提条件又要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国内外目前诊断PSD,基本依靠患者卒中的诊断,结合原发性抑郁症诊断标准,辅以相关量表。

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一般辅以量表作为定量诊断,如常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17/24 项),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Sirodff 编制于1977 年,原名为流行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等,虽然这些量表不能作为抑郁症的客观诊断标准,但仍可以反映抑郁的严重程度,帮助判断抑郁的疗效。

2.PSD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PSD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方向基本趋向以下几个方面:
2.1 神经解剖与神经递质学说
20世纪80年代Robinson提出左半球前部损伤较其他部位更容易引起PSD,且程度较重,但此后部分研究认为PSD与损伤部位无关。

因此,目前关于脑卒中病灶部位与PSD 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但结论缺乏明确的一致性。

但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大脑半球对称性、损伤容积、皮质及皮质下损伤等方面[1]。

大多数研究认为,大脑损伤部位是决定卒中患者是否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主要与以下部位有关:左半球损害;左前皮质损害;左前半球损害。

其中尤以左前半球皮质或皮质下损害累及左额背外侧者更易发生。

Maybery应用PET行脑代谢研究发现,PS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单胺递质(NE、5-H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水平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这更支持PSD的神经递质学说。

2.2 社会心理学说
Ebrahim 认为PSD是反应性抑郁,家庭、社会、生理等多种因素导致卒中后生理和心理平衡失调,导致反应性抑郁状态,从而产生担忧、恐惧的情绪。

社会活动减少,自己感觉是负担,易引起情绪低落、妄想、自杀等念头。

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程度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成负相关。

3.PSD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的治疗PSD的药物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ARI)、 5-HT 和NE 再摄取抑制剂(SNRI)。

TCA 是较早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代表药有阿米替林、丙咪嗪等。

它的作用机制是阻断脑内单胺递质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单胺递质的浓度,但其对脑内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组胺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性,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毒副作用,而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等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SSRI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从而提高突触间隙5-HT的浓度来消除抑郁症状,代表药物有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该类药对胆碱能类和组胺类受体无亲和力,也无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亲和力,因而没有心血管方面和昼间镇静的副作用,患者易于耐受[2]。

主要特点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起效快、服用安全方便,但价格较为昂贵。

其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睡眠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大量PSD治疗的药物中SSRI与TCA疗效相似,但SSRI 起效快、副作用小,对PSD 患者更适用。

NARI 代表药为瑞波西汀,研究显示西酞普兰和瑞波西汀均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均可作为一线用药[3]。

其中,西酞普兰对于焦虑型抑郁效果较好,而瑞波西汀更适于治疗运动阻抑型抑郁。

SNRI 代表药有文拉法新和新药盐酸米那普仑等,研究发现对传统抗抑郁药抵抗的老年患者用盐酸米那普仑治疗效果较好[4]。

3.2 心理治疗
由于PSD 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因此,对PSD 进行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遗憾的是目前有关PSD 的心理治疗资料不足,缺乏系统的干预方案和策略。

根据经验,PSD的心理治疗主要是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治疗。

心理治疗易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作用,改善和清除抑郁情绪[5]。

另外,家庭、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也有利于PSD的改善。

参考文献:
3.刘永珍,龙洁, 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6):340.
4. 栾文慧,有关国内卒中后抑郁的文献综合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2010.
19.张长青,方向华,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杂志,2009,35(3):148-151.
20.贾艳滨,肖计划,首发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损伤部位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2):83-85.
21. 许南燕, 江先娣,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随访研究,现代康复,2000,4(9):1330-13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