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第06次课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06次课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fcd471b307e87100f69617.png)
FAy 5.5
10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总结列平衡方程技巧:
1、选未知力与投影轴垂直;
2、矩心选在部分未知力作用线交点上。
2019年4月21日
11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例3 水平梁AB受力系作用及尺寸如图示。
已知:a、q、M、F、α 求:A、B处约束力。
q
C
M
F
M C ( Fi ) 0
条件:
2019年4月21日
A,B,C三点不共线
5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4、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
Fy 0
M O ( Fi ) 0
y
o
y
F2
F1
Fi
Fn
x
x
o
2019年4月21日
6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5、例题
解题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2)分力分析,画受力图;
α B D
A
a
2a
a
2019年4月21日
1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例4 某零件由两段相互垂直的等截面均质细杆 构成。其中BC=2AB。现用细绳将A端悬挂如图。 求BC段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
解: 研究对象:杆ABC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材料的密度为ρ、截面积为S AB段长度为L,则:
FT
A
P
B
P SL
F
2019年4月21日
y
0
FAy FB F 0 FAy F FB 4kN
8
例2 简易起重机,尺寸如图。
Q 5(kN ), P 9(kN ),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ab662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d.png)
MB 0
W1
l 2
W
l
x
FAyl
0
得
FAy 7k N
Y 0
F T
sin
FAy
W1
W
0
得
FT 34k N
X 0 FAx FT cos 0
得
FAx FT cos 29.44k N
目录
平面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4) 讨论。 本题若列出对A、B两点的力矩方程 和在x轴上的投影方程,即
F,平衡锤重WQ,已知W、F、a、b、e、l,欲使起重机满载和空载
时均不致翻倒,求WQ的范围。
目录
力系的平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解】 1)考虑满载时的情况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MB=0 WQmin(a+b)WeFl=0
得 We F l
WQmin a b
目录
平面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1.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 基本形式 如果平面力系的主矢和对平面内任一点的主矩均为零,则力系
平衡。反之,若平面力系平衡,则其主矢、主矩必同时为零(假如 主矢、主矩有一个不等于零,则平面力系就可以简化为合力或合力 偶,力系就不平衡)。因此,平面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 矢和对任一点的主矩都等于零,即
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的步骤如下: 1) 取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待求量,选择合适的研 究对象。 2) 画受力图。画出所有作用于研究对象上的外力。 3) 列平衡方程。适当选取投影轴和矩心,列出平衡方程。 4) 解方程。 在列平衡方程时,为使计算简单,通常尽可能选取与力系中多 数未知力的作用线平行或垂直的投影轴,矩心选在两个未知力的交 点上;尽可能多的用力矩方程,并使一个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
《工程力学:第三章-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解析
![《工程力学:第三章-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82632d83c4bb4cf7ecd14e.png)
工程力学 1. 选择研究对象。以吊车大梁 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 2.建立平衡方程
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FAX FTB cos 0 Fy 0
F
x
0
: (1)
M
FAy FQ FP FTB sin 0
A
(F ) 0
工程力学
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3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3.3.1 滑动摩擦定律
概念:
静摩擦力:F 最大静摩擦力:Fmax 滑动摩擦力: Fd
静摩擦因数:
水平拉力: Fp
Fmax f s FN
fs
工程力学
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3.2 考虑摩擦时构件的平衡问题
考虑摩擦力时与不考虑摩擦力时的平衡 解题方法和过程基本相同, 但是要注意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且在滑动之前摩擦 力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取值。
l l sin 0
(3)
工程力学
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 联立方程(1)(2)(3)得:
FAX
FQ FP 3 l x 2
(2)由FTB结果可以看出,当x=L时,即当电动机移动到大梁右 端B点时,钢索所受的拉力最大,最大值为
非静定问题:未知数的数目多于等于独立的平衡方程的数目,不能 解出所有未知量。相应的结构为非静定结构或超静定结构。
会判断静定问题和非静定问题
工程力学
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工程力学
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2.2 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特点与解法
1.整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的概念 系统如果整体是平衡的,则组成系统的每一个局部以及每一个 2.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 刚体也必然是平衡的。
平面一般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平面一般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94572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3.png)
平面一般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平面一般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引言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力学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力学的平衡可以分为平面力系的平衡和空间力系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平面力系的平衡,并重点关注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平面力系的定义和特点平面力系是指作用在一个平面内的一组力。
平面力系具有以下特点:1. 所有的力和力矩都在一个平面内;2. 力系中的力可以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的不同点上;3. 力系中的力可能会产生力矩。
力矩的概念力矩是指力对旋转物体造成的影响。
它由两个因素确定: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与旋转轴的距离。
力矩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Fd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力的作用点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
力矩的方向可以通过以下规则确定:1. 如果力的作用点在旋转轴上,力矩的大小为零;2. 如果力由旋转轴向外作用,力矩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3. 如果力由旋转轴向内作用,力矩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二力矩式平衡方程的推导在平面力系中,如果力系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力系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必须为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矩为零意味着物体的角加速度为零。
设平面力系中共有n个力,分别记为F1, F2, ..., Fn。
考虑到每个力都可以产生力矩,那么每个力产生的力矩之和为:M1 + M2 + ... + Mn = 0力矩的正负号要根据力矩的方向来确定,根据上述力矩的规则,如果力矩是顺时针方向的,那么取正号;如果力矩是逆时针方向的,那么取负号。
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将每个力的力矩带入上述方程,得到二力矩式平衡方程:F1d1 + F2d2 + ... + Fndn = 0这就是平面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应用实例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假设有一个悬臂梁,上面有一个重物挂着。
悬臂梁的长度为L,重物的质量为m,重物与悬臂梁的连接处距离悬臂梁固定点的距离为d。
建筑力学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建筑力学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3f98be5ef7ba0d4a733bf8.png)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满足平衡方程时,物体既不能移动,也不能 转动,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平面一般 力系的作用下平衡时,可用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求解三个未知量。 二、平衡方程的其它形式
1.二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 ∑FX= 0 ∑MA (F ) = 0 ∑MB (F ) = 0 式中x轴不可与A、B两点的连线垂直。
FAx
FNCD = 30kN (↗)
∑MD (F ) = 0
FNCD
- FAy×0.6 + 14 ×0.3 = 0
14kN 8kN
300
300 100
A 30° D B
FAy
C
FAy = 7kN (↑)
∑MC (F ) = 0
- FAx×0.6/ 3- 14 ×0.3
- 8 ×0.6 = 0 FAx = - 25.98kN (←)
5 + FAy= 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kN·m 6kN
3m
6
A
B
5
5
3m
可取∑MB (F ) = 0这一未用过的方程进行校核: 3 + 5×3 - 6×3 = 0
说明计算无误。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例4-4 梁AB一端是固定端支座,另一端无
约束,这样的梁称为悬臂梁。它承受荷载作用如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在使用三力矩式计算出结果后,可用另外两 个投影方程之一进行校核。可知计算无误。
例4-6 外伸梁受荷载如图所示。已知均布荷载 集度q=20kN/m,力偶的力偶矩M=38kN·m,集中 力FP=10kN。试求支座A、B的反力。
10kN 20kN/m 38kN·m
建筑力学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建筑力学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413da0a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c.png)
Fcy F 2 sin 60 F ND 20 0.866 8.66 8.66kN
(2) 取梁AC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c)
M
A
(F
)
0,
F1
2
F
' Cy
6
F
NB
4
0
F
NB
F1 2
F
' Cy
4
6
10 2
8.66 6 4
17.99kN()
F
x
0,
F
Ax
F
' Cx
0
F
Ax
F
' Cx
10kN()
(1) 取梁CD 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b)
M C (F ) 0, F 2 sin 60 2 F ND 4 0
F
ND
sin
60
2
8.66 k N()
F x 0, Fcx F 2 cos60 0
Fcx F 2 cos60 20 0.5 10kN
F y 0, F cy F ND F 2 sin 60 0
F
y
0,
F
Ay
F
NB
F1
F
' Cy
0
F
Ay
F
NB
F1
F
' Cy
17.99
10
8.66
0.67k
N()
求解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要领如下: (1) “拆”:将物体系统从相互联系的地方拆开,在拆开的地方用 相应的约束力代替约束对物体的作用。这样,就把物体系统分解为若 干个单个物体,单个物体受力简单,便于分析。 (2)“ 比”:比较系统的独立平衡方程个数和未知量个数,若彼此 相等,则可根据平衡方程求解出全部未知量。一般来说,由n 个物体 组成的系统,可以建立3n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3) “取”: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选取研究对象。通常 可先由整体系统的平衡,求出某些待求的未知量,然后再根据需要适 当选取系统中的某些部分为研究对象,求出其余的未知量。 (4) 在各单个物体的受力图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一定要符合作 用与反作用关系。物体拆开处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是顺次继续求解 未知力的“桥”。在一个物体上,可能某拆开处的相互作用力是未知 的,但求解之后,对与它在该处联系的另一物体就成为已知的了。可 见,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在这里起“桥”的作用。 (5) 注意选择平衡方程的适当形式和选取适当的坐标轴及矩心,尽 可能做到在一个平衡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量,并尽可能使计算简化。
平面一般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个数为
![平面一般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个数为](https://img.taocdn.com/s3/m/3f42736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6.png)
平面一般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个数为
平面一般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个数为3个,平面汇交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目有3个,分别是两个力的平衡方程和一个力矩平衡方程。
当刚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其中一个力保持不变,将第二个力的起点平移连接在另一个力的末端,然后连接剩下的一个力的起点和另一个力的末端构成一个三角形。
最后连接的那条边就为两力的合力大小,方向为从一个力的起点到另一个力的末端。
扩展资料:
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自行封闭力多边形所得各力的指向是实际指向)。
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已知力的投影,可求得力的大小和方向,力在两个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与沿两个坐标轴的分力的关系。
分别令∑Fx=0;∑Fy=0;∑M=0.一个力在相互平行且同向的轴上的投影相等。
将一个力矢平行移动,此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值不变,计算力的投影时,常用锐角进行计算,再冠以正负号。
5-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5-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c2baccf6f524ccbff12184f6.png)
FL
11
答案:
m
FA y
A
F Ax
A
AB梁:
Q 1 qL 2
Fx 0
B
F Ax 0
Fy 0
F Ay Q 0
1 F Ay 2 qL
mA 0
mA
Q
L 3
0
mA
qL2 6
12
其他例题
P92-94例5-2,例5-3,例5-5 。
上一节 下一节 返回上级13菜单
梁的自重不计
求:A、B支座反力。 解:取简支梁AB为研究对象
Q
1 2
qc
L 2
3kN
AD 2 L L 2m 32 3
yQ F
F L/3 L
x
αF
mA 0
F B cos 300 L m Q AD 0
F B 1.54kN ( )
FX 0
α
F Ax F B sin 300 0
e G1
由(4)、(5)式 得:
G3
G1(b a
e)
6
A
B
FN A
b
FN B
由式(3)和(6)可得,起重机满载和空载均不致
翻倒时,平衡重的重量G3所应满足的条件为:
G2L G1e ab
G3
G1(b a
e)
8
例4.匀质刚杆ABC
θ
FA
P
θ θ
θ 2P
已知: BC=2AB=2L
mA 0
求:当刚杆ABC平衡时 BC与水平面的倾角θ? 解:取刚杆ABC为研究
2P
L
cos
L
cos(900
)
P
L 2
cos(900
第3章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第3章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53027f27ed630b1c59eeb5f1.png)
第3章 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3.1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3.1.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如果一个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任一点的主矩同时都等于零,物体将不会移动也不会转动,则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任一点的主矩都分别等于零,即 110()0i n R i n O O ii F F M M F ==⎫==⎪⎪⎬⎪==⎪⎭∑∑平衡条件的解析式:11100()0nix i niy i n O i i F F M F ===⎫=⎪⎪⎪=⎬⎪⎪=⎪⎭∑∑∑ 或 00()0x y O F F M F ⎫=⎪⎪=⎬⎪=⎪⎭∑∑∑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该式表明,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也可叙述为:力系中各力在任选的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力对任一点的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对平面内任意一点的主矩都等于零,即恒满足()0O M F ≡∑物体在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平衡方程:00x yF F ⎫=⎪⎬=⎪⎭∑∑例题3-1 图所示为悬臂式吊车结构图。
其中AB 为吊车大梁,BC为钢索,A 处为固定铰支座,B 处为铰链约束。
已知起重电动机E 与重物的总重量为PF (因为两滑轮之间的距离很小,PF 可视为集中力作用在大梁上)梁的重力为QF 已知角度30θ=。
求:1、电动机处于任意位置时,钢索BC所受的力和支座A处的约束力;2、分析电动机处于什么位置时。
钢索受力最大,并确定其数值。
解:1、选择研究对象以大梁为研究对象,对其作受力分析,并建立图示坐标系。
建立平衡方程 取A 为矩心。
根据()0A M F =∑sin 02Q P TB lF F x F l θ-⨯-⨯+⨯=222sin 2sin30P Q P Q P TB QlF x F F x F l F x F F l l l θ⨯+⨯+===+由xF =∑cos 0Ax TB F F θ-=2()cos303()2Q P P Ax Q F F x F x F F l l =+=+由yF =∑sin 0Ay Q P TB F F F F θ---+=122[()]2Q P Ay Q P TB Q P Q P F F x F F F F F F l F l xF l =--+=--++-=-+由 2P TB QF x F F l =+ 可知当x l =时钢索受力最大, 其最大值为 22P TB Q P QF lF F F F l =+=+在平面力系的情形下,力矩中心应尽量选在两个或多个未知力的交点上,这样建立的力矩平衡方程中将不包含这些未知力;坐标系中坐标轴取向应尽量与多数未知力相垂直,从而这些未知力在这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这样可减少力的平衡方程中未知力的数目。
工程力学03章静力学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03章静力学平衡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eae8d8daef5ef7ba0d3c61.png)
FP
l
l
FP
l
l
M
q
M
q
2l l
2l l
A
FAx A MA
解:1.选择研究对象。
FAy
2 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如图所示。
8
2l l
FP
l
l
M
FAx
A MA
FAy
3.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应用平衡方程
Fx = 0, FAx ql 0
q Fy = 0, FAy FP 0
MA= 0,
B
C
M1
A 60o
M2
60o D
20
解: 取杆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杆AB只受力偶的作用而平衡且C处为光滑面约束,则A 处约束反力的方位可定。
B
B FA = FC = F,
M1
A 60o
C
C AC = a
FC
Mi = 0
M2 M1
60o D A
FA
a F - M1 = 0
M1 = a F (1)
的各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及所有力对
各轴之矩的代数和均等于零
Fx 0 Fy 0 Fz 0
M M
x y
(F ) (F )
0 0
M
z
(F
)
0
26
§3-3 简单的刚体系统平衡问题
一、刚体系统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
1、静定问题:一个静力平衡问题,如果系统中未知量 的数目正好等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单用平衡方程就 能解出全部未知量。
y
4. 联立求解,得
FAB 54.5KN FBC 74.5KN
2-3.4 平面一般力系(物体系统的平衡)
![2-3.4 平面一般力系(物体系统的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6c90872f4b73f242336c5ff1.png)
2
2
1 q
3
FCx
C
FCy
D
FD
F y 0 : F A y FB FD F 4 q 0
M A (F ) 0 : 8 FD 4 FB 2 F 4 q 6 0
F A
FAx FAy
q
B
FB
解得
FB 1 F 3 q 2 FAy 1 F 1q 2 2
F
0
F Ax
3、再研究整体
2、研究BC杆,画受力图
FBy
B
F
60
0
FC
C
Fy 0 0
F Ay
M
FBx
B
a
0
M
FC
A
M
A
二、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Fx 0
0 0 0 0
Fx 0
F1 cos F2 cos F3 cos 0 F1 sin F2 sin F3 sin 0
4×3+XA+XB = 0
P =20kN, q = 4kN/m
P
1m
XB
B
XA = - 5.67 kN
YB
例2、组合梁ABC的支承与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 知 P = 30kN, Q = 20kN, = 45o.求支座A和C的约
束反力.
P
A B
Q
C
2m
2m
2m
2m
P = 30kN, Q = 20kN, = 45o
0
F Ay ql / 3
FOy = ql / 6
[例]已知:图示梁,求:A、B、C处约束力。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31c2a692ccbff121dc36831f.png)
第九讲内容一、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前面我们通过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导出了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除了这种形式外,还可将平衡方程表示为二力矩形式及三力矩形式。
1.二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在力系作用面内任取两点A、B及X轴,如图4 —13所示,可以证明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可改写成两个力矩方程和一个投影方程的形式,即X0M A 0 (4 —6)M B 0式中X轴不与A B两点的连线垂直。
证明:首先将平面一般力系向A点简化,一般可得到过A点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若M A 0成立,则力系只能简化为通过A点的合力R或成平衡状态。
如果M B 0又成立,说明R必通过B。
可见合力R的作用线必为AB连线。
又因X 0成立,则R x X 0,即合力R在X轴上的投影为零,因AB连线不垂直X轴,合力R亦不垂直于X轴,由R X 0可推得R 0。
可见满足方程(4 - 6)的平面一般力系,若将其向A点简化,其主矩和主矢都等于零,从而力系必为平衡力系。
2.三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在力系作用面内任意取三个不在一直线上的点示,则力系的平衡方程可写为三个力矩方程形式,即M A 0M B 0M C 0式中,A 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A B C,如图4—14所4—7)同上面讨论一样,若M A 0和M B 0成立,则力系合成结果只能是通过A、B两点的一个力(图 4 —14)或者平衡。
如果M C 0也成立,则合力必然通过C点,而一个力不可能同时通过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除非合力为零,M e 0才能成立。
因此,力系必然是平衡力系。
综上所述,平面一般力系共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平衡方程,即式(4 - 5)、式(4 —6)、式(4—7),在解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某一种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只能写出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求解三个未知数。
任何第四个方程都不是独立的,但可以利用这个方程来校核计算的结果。
【例4 —7】某屋架如图 4 —15 (a)所示,设左屋架及盖瓦共重P 3kN,右屋架受到风力及荷载作用,其合力P2 7kN , P2与BC夹角为80,试求A、B支座的反力。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https://img.taocdn.com/s3/m/5a619f1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1.png)
平面一般力系
若力系中各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既不完全汇交,也不完全平行,称为平面一般力系。
指的是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任意分布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
又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平面一般力系中,所有各力在力系作用的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即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主矢量和主矩都为零。
其平衡方程为:ΣFx=0ΣFy=0ΣMo(F)=0.
平面力系分为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平面平行力系。
力系合成三角形法则
当刚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其中一个力保持不变,将第二个力的起点平移连接在另一个力的末端,然后连接剩下的一个力的起点和另一个力的末端构成一个三角形。
最后连接的那条边就为两力的合力大小,方向为从一个力的起点到另一个力的末端。
211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11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7f1a8184868762caaed50a.png)
0 FAx 0
F
x
FAx 0
Ay
M
A
(F ) 0 M A 81 2q 3 0.5F 3 5 15kN q m0 0
y
F
0
MA 0 FAy 8 2q 0.5q 3B 47kN .m
第六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例29 求图示梁的支座反力。
F A B C
1 1 2 2 2
q
M D
M
FCx
C
q D
FCy
FD
解
(1)取CD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对CD杆
M
C
0
4FD M 2 q 1 0
FD 250N
第七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F A
q
B C
M
(2)取整体,受力如图
D
FAx
F=500N, q=250N/m, M=500N.m
A l
C
B
M=FP l
D
l
FCy
C
F 0 F F F
x
FM (F 0 P F l 2lF 0 M (F ) 0 M lF 题可用平面一般力系的方法求解 0 Cy ) F F 0
y
F 2 FP F 0 FCx F 0P 0 FA F F A Cx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问
A Cx
Fc
FCx
Fcx
x
Fcy
A Cx
F
C
0
FCy FP 0
A P
F
y
0
FCy 0
C Cy
A
第六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是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是](https://img.taocdn.com/s3/m/d817666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1.png)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是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各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平面力系,平面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当刚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其中一个力保持不变,将第二个力的起点平移连接在另一个力的末端,然后连接剩下的一个力的起点和另一个力的末端构成一个三角形。
最后连接的那条边就为两力的合力大小,方向为从一个力的起点到另一个力的末端。
设平面力系f1、f2、……fi、……fn汇交于一点o,若构成平衡力系,那么
均衡的几何条件就是:顺次将则表示各个力fi的存有向线段首尾相接,可以形成滑动n边形。
即为∑fi=0,这里fi就是矢量。
以o点为原点,任建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逐一把各力分解出水平分量fxi及竖直分量fyi,即令fxi=ficosθi;fyi=fisinθi,式中θi是力fi与选定x轴正方向夹的角,
均衡的解析条件就是:∑fxi=0;且∑fyi=o。
即为所有水平分量的代数和为零且所有直角分量的代数和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m F
A B
0 0 0
x
m m m
A B
0 0 0
C
三、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 1、基本形式
2、二力矩式
Fy 0 Mo( F ) 0
m m
A B
0 0
解题技巧: (1)选择某坐标轴与一个或两个未知力相垂直,使一个投 影方程式出现一个未知数。 (2)将力矩方程的矩心选在未知力的作用线上 或两个 (或两个以上) 未知力的交点上,使一个力矩方程式出现一个未知数。 平衡方程使用说明: (1)对一个平衡的平面一般力系,只能建立三个独 立的平衡方程,因此,只能求解三个未知数。其它的平衡方程不再是独立的。 (2)求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时,应力求在一个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 知数。 (3)在计算中,通常用其他形式的平衡方程进行校核。
m
A
例 5:悬臂刚架在 BC 段受到集度 q = 4KN/m 及集中力 F=5KN 的作用,求 固定端支座 A 处的反力。
解:1、取脱离体,画受力图 2、列平衡方程求未知力
F
x
0
0
FAx 5 0
FAx 5KN
m
F
A
5 6 4 3 1 .5 m A 0 m A 30 18 48 KNm
F
y
0 0
FAy F 4q FB 0
(1)
m
A
1 F 4q 2 m 4 FB 0 (2)
由(2)式得 FB
1 F 4q 2 m 40 4 20 2 20 45 KN 4 4
将 FB 代入(1)式得
FAy F 4q FB 40 4 20 45 75 KN
F-FBX=0
FBX=F=10KN
∑mA(F)=0 ∑Fy =0 -F×3-m+FBY×3=0
FBY=15KN( )
FA+FBY=0
FA=-FBY=-15KN( )
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1、二力矩式 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并不是唯一的形式, 还可以写成其他的形式,它与 基本形式的平衡方程是等效的,但往往应用起来会方便一些。 形式:三个平衡方程中有两个力矩方程和一个投影方程
教 学 目 的 与 重点与难点 布 置 作 业
§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可表达为: ∑F x =0 基本形式 ∑Fy =0 ∑mo(F)=0 力矩方程 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1、二力矩式 2、三力矩式
本节内容平 面一般力系 平衡的计算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授 课 日 期 授 课 班 级 课题与主要 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条件:A,B,C 三点不共线
C
力系因满足式中的三个力矩平衡方程,则力系如果有合力,此合力作用 线就必须通过 A.B.C 三点,但此式的附加条件是 A.B.C 三线不共线,故此合 力只能是零,力系必然平衡。 说明: (1)三组平衡方程,每一组都是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要条件, 选用不同形式的平衡方程,有助于简化静力学的求解计算过程。 对一个平衡 的平面一般力系,只能建立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因此,只能求解三个未知 数。其它的平衡方程不再是独立的。 (2)求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时,应力求在一个方程中只包含一 个未知数使求解过程简单,可灵活地选取不同的平衡方程。 (3)在计算中,通常用其他形式的平衡方程进行校核。 三、平面平行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且相互平衡的力系。它是平面一般力系 的一种特殊情况。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可以从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导出,设有 一平面平形力系, X 轴垂直于力系各力的作用线, 轴与各力平衡,由图 取 Y 可知,不论平面平衡力系是否平衡,各力在 X 轴的投影等于零。 即
m
A
0
- Fh-q·a·a /2 +FBy·a=0 FBy =
a h F q = 9KN (向上_) 2 a
B
m
0
q·a·
a -F·h - FAy·a=0 2
0
F+ FAX =0
FAy = -Fh/a+qa/2 =-7kN(向下)
F
x
FAX = 4KN(向左) 例 3:梁 AB 受均布荷载、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试求支座反力。 解:1、AB 梁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2、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m m
A B
0 0
其中 A、B 两点的连线不与力系各力的作用线平行
平面平衡力系只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因此只能求解两个未知数。 解题的技巧,为避免解联立方程,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选择某坐标轴与一个或两个未知力相垂直,使一个投影方程式出 现一个未知数。
(2)将力矩方程的矩心选在未知力的作用线上或两个(或两个以上) 未知力的交点上,使一个力矩方程式出现一个未知数。 例 2: 一刚架受到 q、F 作用,试求 A,B 支座处反力。 解:
平衡方程的 各种形式要 予以必要的 证明
m 0 m 0 F 0 如果力系满足 m
A B x
条件:所选的 X 轴不能与 AB 的连线垂直
A
0 的方程,简化结果就不可能是个合力偶,而
只能是合力或平衡;若是合力则合力应通过 A 点,同理,力系又满足
0 ,则此合力还应通过 B 点,也就是说,力系如果有合力则合力作 用为 AB 连线,又因为力系还满足 Fx 0 的方程,则进一步表明力系即
FAy 4 3 0 FAy 12 KN
y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 4: 一悬臂梁承受均布荷载 q 及集中荷载 P, 试求插入端的反力及反力偶。 固定端支座:A 端插入砖墙较深,因而梁在 A 端即不允许移动又不允 许转动,它的支座反力一般有限制水平移动的水平反力、限制竖向移动的 竖向反力,同时还限制转动的反力偶。
F
y
0 0
FAy ql F 0 FAy ql F Fl 1 / 2ql 2 m A 0 m A Fl 1 / 2ql 2
平面平行力 系只作为平 面一般力系 的特殊情况 直接得出结 论,不单独 讨论
Fx 0
为恒等式,将这一方程的基本形式除去,即平面平形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Fy 0 Mo( F ) 0
这样,平面平行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力系中各力的代数和为零,以 及各力对于力系所在平面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根据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二力矩形式可导出平面平衡力系的二 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
教 学 内 容 §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主矢 FR/ 和力系对某一点的主矩 m o 都等于零。即: FR/ =0, m o =0 ∑F x =0 ∑m o(F)=0 ∑Fy =0 要使 FR/ =0,必须满足: 要使 m o =0,必须满足: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平衡条件的 物理意义要 理解,
于是,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可表达为: ∑F x =0 基本形式 ∑Fy =0 ∑mo(F)=0 力矩方程 平面一般力系有三个独立方程。因此,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又可叙述为: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而且力系中所有各力对任一点力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例 1: 钢筋混凝土钢架的受力及支座情况如图。 已知 F=10KN, m=15KN.m, 钢架自重不计,求支座反力。 解:1、刚架为研究对象,画刚架的受力图, 建立坐标轴 2、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F x =0
课时授课计划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容 要 求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及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 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三种形式) 、会应用平面一般力系 的平衡条件熟练地进行平衡问题的计算 平面一般力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14(b) 、3-15(a) (b)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B
m
使有合力,这合力也只是能与 X 轴相垂直,但附加条件是 AB 连线不与 OX 轴垂直。 这样力系不可能存在一个以 AB 连线的作用线与 X 轴垂直的合力, 也就是说,力系只能是平衡的。 2、三力矩式
平衡方程的 应 用 要 加 强,要加强 解题思路和 方法的训练
m m m
A B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