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杨帆: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解读

杨帆: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解读

导则核心内容
1、总体要求
1.6、 规划深度 应依据城市规模合理确定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深度,原则上 中等及其以上规模的城市,规划深度应至主、次干路等级;小 城市的规划深度应至次、支路等级。 特大城市、大城市可在充分统筹协调的基础上,采取分区模式 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
导则核心内容
1、总体要求
导则核心内容
3、技术指引——总则(一)
第5条 规划依据
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4〕2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 线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4〕110号)、《江苏 省市政管廊建设指南(试行)》等规范性文件。 相关规划
《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 ——解读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杨帆 副总工程师 注册给水排水工程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2015年11月27日
交流主要内容
导则核心内容
总体要求
规划成果
技术指引
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
导则核心内容
1、总体要求
1.1、 编制目的
为加强对全省城市地 下管线规划建设工作的指 导,规范城市地下管线综 合规划的编制,统筹协调 地下各类管线布局,提高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工 作的质量和水平,结合我 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因地制宜 无缝对接
导则核心内容
3、技术指引——总体要求(四)
第11条 分区分类综合模式要求
新建地区:应高起点、高标准选择地下管线综合模式及布局。 优先考虑地下综合管廊,合理确定规划区域或路段。 已建区域:对现状城市建成区,地下管线综合模式宜充分利 用现状地下管线与管位,当现状地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 经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部分管线;对不能 达到安全间距要求的保留管线应明确其防护措施。 对旧城改造、更新地区,宜结合规划需求,对现状不能满足 需要的管线随道路改造进行管网更新。 其他特殊区域:应充分考虑历史城(镇)区、历史文化街区 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等特殊区域的要求,合理确定地下管线综 合模式及布局,在保护、不破坏遗址遗迹的原则下进行地下 管线更新改造。

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解读

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解读

导则核心内容
1、总体要求
广播电 视
供水 管线
排水 管线
工业
城市地下管
燃气
线功能分8
管线
大类
管线
通信 管线
电力 管线
热力 管线
1.4、 规划对象
重点为市政公用管线,主要包括城市给 水、再生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 力、通信等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含地下 综合管廊设施)。
兼顾其他特殊管线,主要包括长输管道、 国防光缆和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工业管道、垃 圾气力输送管道等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整合规划、综合协调
全面整合、协调各专业管线专项规划及其相互关系, 结合不同城市和行业实际,科学确定各类城市地下管 线的空间布局,加强与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城市景 观、综合防灾、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以及人防工程等规 划相协调。
现状:满足行业建设与发展,编制了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编制年限、编制范围、编制 深度差异较大)
《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 ——解读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杨帆 副总工程师 注册给水排水工程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2015年11月27日
交流主要内容
导则核心内容
总体要求 规划成果 技术指引
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
导则核心内容
1、总体要求
1.1、 编制目的 为加强对全省城市地下管线规
导则核心内容
1、总体要求
1.3、 规划定位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的专项规划,是编制详细规划和进行
地下管线建设的依据。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在完成各 专业管线专项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对各类地下管线及其密切关联 的附属设施进行综合协调,明确各类地下管线之间平面和竖向的空间布局要求。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唐历敏)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唐历敏)
技术深度——基本控制
控制内容要求
强制性内容包括土地使用及其开发强度控制、“六线”控制和公益性公共设施控制, 引导性内容主要为城市设计引导
控制深度要求
z 合理规划用地布局,制定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定;规划控制指标以用地控制 为主,一般包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控制指 标可针对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上限控制、下限控制或幅度控制
控制内容——引导性内容
城市设计引导 确定整体空间环境控制原则、城市道路景观界面 控制原则,地块整治控制原则以及建筑体量、体型、 色彩、广告及标识物等控制引导原则
经济效益引导遵循以下原则 z 符合地块的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并能实现地块 的最优价值 z 应能促进周边地区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z 各地块间能够互相协调 z 具有基本的投资可行性
其他要求
z 地块划分应注重灵活性和整体性
二、协调——区域统筹,协调地区发展
2、片区 片区概念 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技术深度——目的与原框架
目的 z 统一全省的技术深度,为了解决在短期内能做 到控规全覆盖,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 性,语言简洁、用语明确,区别学术问题与技 术导引
原框架 z 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编制要求:大、中、小 z 不同的规划深度技术要求 :一般、详细、特定 z 规划的分期控制:近、中、远 z 分级控制:分区、图则单元、地块
实施规划控制三大环节:研究控制对象——选定控制 目标和控制内容——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并监督实施
规划控制的主要环节集中在选定控制目标和控制内容、 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并监督实施两大环节上
导则构架
(一)总则 (二)编制单元划分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兼容控制 (四)用地策划 (五)地块划分 (六)控制内容 (七)技术深度 (八)城市空间环境景观 (九)道路交通 (十)市政公用设施 (十一)编制成果要求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城市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准则,可以帮助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宜居性和美观性。

以下是城市设计导则的一些建议。

首先,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保护环境。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者应该尽量保留现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应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其次,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设计者应该注重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空间需求,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和宜人的公共空间,鼓励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

同时,应该注重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第三,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功能和效率。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合理布局和分配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等,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同时,应该设计合理的交通系统和交通网络,缓解交通压力和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应该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的环境友好性。

第四,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文化和历史保护。

城市作为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者,应该尊重并保护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留城市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意义。

设计者应该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融入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和独特性。

第五,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参与和民主决策。

城市设计是一个公共事务,应该鼓励公众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设计者应该尊重公众的意愿和需求,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决策过程。

这样可以增加城市设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提高居民对城市发展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准则,应该注重保护环境、人文关怀、功能和效率、文化和历史保护以及参与和民主决策。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打造美好城市的指南》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色彩。

而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就像是这个拼图的说明书,告诉我们如何把这些碎片拼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城市的道路,就像是城市的经脉。

道路的规划不能随心所欲。

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需求,是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小巷子,方便居民在邻里之间穿梭,还是像大动脉一样的主干道,承担着大量的车流量。

宽度得合适,太窄了容易堵车,就像血管堵塞一样难受,车辆和行人都走不动;太宽了又浪费土地资源。

而且道路的走向也有讲究,要尽可能地方便人们到达想去的地方,不能让大家像走迷宫一样在城市里绕来绕去。

城市里的建筑,就像是拼图里的大块图案。

它们的高度、风格、颜色都得协调。

不能这边是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那边突然冒出来一个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现代建筑,就像在一幅古典水墨画里突然画了个外星生物,看起来特别突兀。

建筑的高度也得有个规划,要是都盖得高高的,像一个个巨人挤在一起,阳光都很难照到地面,住在下面的人会感觉很压抑。

建筑之间还得留出合适的间距,就像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一样,这样既保证通风,又能有一定的公共空间。

城市的公共空间,那可是城市的活力源泉。

公园、广场这些地方,就像是城市的客厅。

得设计得舒适宜人,有绿树成荫的地方供人们乘凉休息,有宽敞的场地让孩子们玩耍,有干净的长椅让老人们坐着聊天。

不能把广场设计得光秃秃的,只放几块大石头,那可没人愿意去。

就像家里的客厅,如果没有沙发、电视这些让人舒服的东西,谁会想在那里待着呢?而且公共空间的分布也很重要,不能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要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让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方便地享受到。

再说城市的绿化,那是城市的绿肺。

绿树、花草就像城市的化妆师,把城市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绿化不能只是简单地种几棵树就行了,要形成一个系统。

就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要搭配得当。

有高大的乔木,就像撑着大伞,下面搭配低矮的灌木和花草,这样层次分明。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城市设计,导则设计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交通线路、绿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安排和组织,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指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方针和规范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基于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确保导则设计的实施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相一致。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是相互依存的,城市规划提供了整体的战略指导,而城市设计则通过具体的设计方案实现这些规划目标。

2.遵循人本主义的原则: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贯彻人本主义的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体验。

导则设计应该鼓励建设人性化的城市环境,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社交、休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3.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导则设计应该促进社会公平、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避免城市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环境问题。

4.强调创新和灵活性: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鼓励创新思维和设计手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和挑战。

导则设计应该灵活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设计标准和规范。

在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城市空间结构:导则设计应该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功能分区、用地比例、街道布局等方面。

合理的空间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达性,提供方便交通和便利的公共设施。

2.建筑设计原则:导则设计应该制定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包括建筑高度、密度、体量、材料等方面。

建筑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和历史风貌相协调,保持城市的人文特色和个性化。

3.交通与交通规划:导则设计应该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和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

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交通流动性和交通安全,优化交通资源的利用。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JIANG SU SHENG CHENG SHI ZONG HE JIAO TONG GUI HUA DAO ZE江苏省建设厅江苏人民出版社组织单位江苏省建设厅主办单位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美国W&S交通工程公司主编张泉副主编张杨涛技术负责杨涛主要参编人员杨涛张王国晓於昊孙俊杨明凌小静参加编写人员何惠仪钱林波何宁王兴海翁范勇孙武陆新亚王轼余刚技术顾问徐吉谦杨佩昆黄良会黄富民过秀成邱颖李新桂任颐张海达序2002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以后,江苏省开始实施城市化战略,城市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4年底已经达到48%,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全省建设系统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城市综合功能全面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省城市化和交通机动化进程一步加快的同时,城市客货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城市内、外交通压力日益加大,交通矛盾日趋凸现。

为此,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高度关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

李源潮书记于2005年5月17日在《我省城市交通问题及发展对策》﹙附录一﹚一文上批示要求:“江苏的交通建设要率先发展,要及早编制江苏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抓起。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全面、系统地研究、解决我省城市交通的问题,是当前城市规划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是我省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重要的参阅材料,明确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组织与审批、文本大纲、关键技术指引等内容,为全省各地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提供了技术指导,对提高全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目的 (1)二、地位 (1)三、规划依据 (1)四、期限与范围 (1)五、总体要求 (2)六、主要内容 (2)七、成果要求 (2)第二章规划编制组织与审批 (4)一、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4)二、编制组织与审批 (4)三、规划修改 (4)第三章规划文本大纲 (5)一、总论 (5)二、规划目标 (5)三、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5)四、对外交通 (5)五、城市道路 (5)六、公共交通 (5)七、自行车与步行交通 (5)八、停车 (5)九、客运换乘枢纽 (6)十、物流与货运交通 (6)十一、近期建设规划 (6)第四章规划编制技术指引 (7)一、规划愿景与目标 (7)二、城市综合交通调查(详见附录二) (9)三、城市发展背景与条件 (9)四、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现状分析与评价 (9)五、交通需求分析与测试(详见附录三) (11)六、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11)七、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2)八、城市道路网规划 (14)九、公共交通规划 (19)十、停车规划 (25)十一、客运枢纽交通 (27)十二、物流与货运交通 (31)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33)附录一我省城市交通问题及发展对策 (35)附录二综合交通调查 (40)附录三交通需求分析与测试 (43)第一章总则一、目的为指导全省各城市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切实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结合江苏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一景观风貌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划分为老城商业风貌区、新城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综合景观风貌区、居住景观风貌区等几类进行控制.◆老城商业风貌区主要指南山路与青山路交叉口及其周边地区.导则1:以商业服务为主要导功能的区域,控制开发建设密度,鼓励用地的复合利用,要创造好的步行环境和宜人的商业活动空间.导则2:建筑风格可有对比变化,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建议在建设前对整个建筑群深入细致的空间环境设计,以保证空间环境品质.导则3:应结合龙河与其两侧绿化形成公共活动空间.公共空间的设置要将绿地和活动广场相结合,成为购物、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导则4:倡导立体开发,混合利用.可利用绿化、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购物中心.◆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导则1:行政办公和商务办公建筑应形成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导则2:文化建筑以广场为依托,建筑采用规则式布局,在统一中有变化,彰显个性,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主要指沿龙河北路两侧、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周边地区.导则1:要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建筑的特色,强调技术美,现代感,建筑尺度不宜出现过高和超大体量.导则2:建筑应后退道路相应的距离,以保证形成围合的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人群休息、交通的场所.◆综合景观风貌区导则1:公共建筑成组成群设置,建议建筑采用较为一致的体量,突出标志性建筑的高度,建筑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居住景观风貌区主要指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寻山片区内的各个居住区.导则1:鼓励沿人流量大的道路两侧用地复合利用,增添地区的活力,保持街道宜人的尺度.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小高层住宅为主,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导则3: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也可以市场认同为准绳,在组团中保持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风格及色彩.◆旅游度假景观风貌区主要指寻山片区临海的区域和新城片区、老城片区靠山的区域.导则1:规划居住建筑以低层为主,建筑体量不应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顺应地形,形成建筑与绿化穿插的景观效果.建筑形成应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导则2:规划公共建筑体量不宜太大,应留出视线通廊,重点地段应突出标志性建筑.二城市景观轴带控制主要由自然景观带和人文景观轴组成,自然景观带主要指沿龙河、崖头河、十里河、桑沟河景观带;人文景观轴主要指新城片区和寻山片区中心的两条南北向景观主轴线.◆龙河、崖头河、十里河、桑沟河景观带导则1:从营造景观角度保护水体,河道驳岸尽量保持自然、生态的形式;采用多样化的亲水断面设计.导则2:滨河地带要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以提升本区的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活品质为主要目的;使滨河景观带不仅成为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也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廊道.导则3:沿河建筑宜以点式为主,控制建筑密度,体现空间的通透性.限制单位建设用地破坏滨河岸线的连续性.导则4:尽量在河道沿线留出块状、条状的绿化用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导则5:在滨水岸边应重点安排绿化廊道连通周边区域的公共空间,并与步行系统相结合,保护与增强滨水地区与大环境绿化和城市主要开敞空间的联系.◆人文景观轴线导则1:结合中轴线两侧不同性质的建筑组织绿化、广场,创造出既有一定气势又符合步行者尺度的序列空间环境,以保证中轴线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导则2:寻山中轴线中心为中央绿带,贯穿轴线南北,是一连续的步行空间,将办公、文化、商业等串联在一起,突出了轴线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导则3:寻山中轴线南段结合水系的引入,不但突出了地域特色,也有效的缓和城市气候.三城市节点、标志性地区控制◆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主要指龙河北路与将军北路交叉口、青山路与南山路交叉口、东方广场周边地段、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寻山片区中轴线周边地段.导则1:规划应注重城市景观节点的外部空间设计和引导,提高开放空间的共享性和景观多样性.导则2:对于进出本区的重要道路,主要是将军西路、寻山路、北外环路,在进入区域应作地标处理,入口节点应具有明显的标识性和景观特征,应当注重绿化和景观的处理.导则3:节点周边的建筑要简洁大方,城市设计要考虑通过式快速景线的组织,注意建筑高度的控制.导则4:主要道路和河道转折处是重要的节点地区,应重点打造环境景观,以建立独特的标识和风貌.◆标志性地区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周边地区导则1:城市标志性景观不仅是建筑景观特定意义的建筑如文化建筑开放空间以及开放空间与建筑空间形成的公共空间如中轴线,也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导则2:标志性地区如东方广场应有良好的观赏视角,和周边环境的烘托.导则3:在视线开敞区,特别是河流沿线项目,必须考虑观赏水岸景色可视范围的变化.四公共空间与开敞空间控制◆城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控制导则1:通过带状、片状和点状绿地构成网状绿地空间,保障居民步行300米即可抵达一处公共绿地.◆层次丰富、安全、宜人的步行环境导则1:注重竖向绿化环境的塑造,打造林荫步行环境.林荫步道是城市空间中交通、餐饮及购物等商业功能的完美组合.导则2:步行交通应保持连续,并要考虑对使用者的关心,主要道路上的步行系统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导则3:行道应有足够宽度,街道拓宽应避免压缩人行道,要使街道在改造后人行的环境更舒适.导则4:水边散步道设置小咖啡馆等场所,增加生活气息.◆街道风格与特征控制导则1:青山路是本区重点打造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和景观轴,作为贯穿城市东西的主要干道,在青山路两侧又集中了荣成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因此要强调线型景观空间与节点塑造相结合的做法,在重要节点处加强景观处理.导则2:中轴线两侧道路,即府东路与府西路,应与两侧用地的气氛相适应,宜设置较多的停留和休息空间,设施应尽可能隐蔽于绿化空间中,地面铺装和变化不宜过大,并具有导向性,与广场铺装有良好衔接.导则3:生活性景观道路,强调人性化的细部设计,具体体现在景观小品,人性化步行道和供行人休息的停留的公共设施等方面.导则4:商业景观道路应适合现代化商业服务功能,体现繁华的都市气氛,人行道同购物空间分开设置,保障人行道行人通过流畅,购物空间应方便行人观光购物,宜设置专门休息带.导则5:清晰的公共指示系统,在大型的公共建筑、公共活动区和目的地都应有方向指示、城市地图指示、位置指示和公共厕所指示等.◆本区及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设导则1:突出大尺度的开敞空间,提升本区整体形象和环境,加强本区及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设,利用山体、河流,滨水地段等自然条件形成片区的绿色大背景.导则2:在本区周围营造两个大尺度的自然开敞空间,即北部山体大环境绿化和东南部滨海公园.导则3:在区内营造两个大尺度的分割绿带,即三个片区之间的分割绿带.导则4:增强大尺度开敞空间的可亲近度,便于市民亲山、亲水、亲绿、亲近自然.导则5:山体与河流是本区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应进行严格控制,通过保护和开发增加其观赏性、可达性、公共性与开放性导则6:绿化分割带是本区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应加以严格保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宜分段处理,赋予不同的主题功能,鼓励提升可达性和生态化的岸线处理形式.五建筑导引◆重要建筑群设计引导导则1: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建筑群是本区的重点建筑群.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建筑采用大方、简洁的处理手法,形成庄重、严肃的气氛.建筑造型结实稳重,给人以坚实可靠的感觉.导则2:商业建筑群是本区中最具活力和人气的区域.建筑群的组织应充满韵律感,富于活力.导则3:文化娱乐建筑是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特色和个性的重要体现场所,设计以科技、现代为主题,通过建筑的外形、色彩、建材等方面的变化来体现这一特色.◆建筑实体设计引导导则1:对设于开放空间东、西、南向的建筑,应通过日照分析限制其高度和体量,减少建筑对开放空间使用效果的影响.导则2:在绿地广场周围的建筑,装饰性要加强,统一建筑细部的处理,包括裙房高度、层高、色彩等方面.导则3:重要的城市景观轴和与城市开敞空间有呼应关系的地段,应控制建筑退界,增强城市肌理.导则4:一般的生活性街道沿线,应尽量缩小建筑的体量.导则5:控制建筑的第一层空间轮廓.完善近人尺度的街道环境,增添街道的活力和趣味性.导则6:提倡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结合.鼓励建筑形式的创新,但不应违反基本的视觉审美标准,如均衡、稳定、比例等.导则7:广告设置:高层建筑广告高度不超过裙层墙面且低于24米,离地高度不得小于4.5米,多层建筑广告高度不超过建筑顶层窗台且低于24米,离地高度不应小于4.5米,低层建筑广告高度不超过建筑顶层窗台,离地不宜小于4.5米.。

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

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

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一、总则为促进提高城市规划编制质量,加强城市地区的整体筹划,提升城市品位和特色,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编制管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本导则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单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县城所在地镇的有关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参照执行。

3、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

满足使用者要求,从使用者角度,满足其基本需求及认知、审美需求,促进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规划地段及周边的基本状况,尊重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经济可行。

加强经济可行性评估或测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有利于落实节能减排和集约发展的基本原则。

有利实施。

考虑多元化实施主体的特点,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充分衔接,满足实施和管理的要求。

4、城市设计的内容与作用4.1 城市设计的层次和内容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

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功能、用地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体现城市设计的内涵,并在城市景观设计、风貌特色塑造等方面重点表达城市设计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以及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划定的其他重要地区、地段、节点,从城市(整体)角度单独进行的深化设计。

4.2 城市设计的组织方式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按照本导则的要求,加强城市设计相关内容,使规划更加合理与完善。

城市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的,对于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特色2 地段和重要节点,可以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指导建设的需要,针对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专题编制城市设计,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设施建设、空间景观和建筑形态等进行专门设计,提出控制要求。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知识讲解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知识讲解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知识讲解南京市都市设计导则(试行)编制讲明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都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都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治理要求,以《江苏省都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都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爱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都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经过明确都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都市特色的把握。

各都市设计项目可依照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举行拓展,鼓舞对关键性咨询题举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XX年10 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都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事情举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故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彰显南京都市空间特色,提高都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都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都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治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都市设计理念和办法应贯通于都市规划全过程,环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进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都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都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1.4.1 以人为本从市民角度动身,由满脚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脚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都市空间秩序,突出都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都市空间特色,美化都市景观环境。

1.4.3 生态低碳环绕能源消耗、经济转型、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强化都市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方便性,实现“人—都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连云港建筑设计导则

连云港建筑设计导则

连云港建筑设计导则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城市。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连云港市制定了建筑设计导则,以规范城市建设和保护历史遗迹。

本文将介绍连云港建筑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连云港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如古城墙、寺庙和民居等。

建筑设计导则要求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改造,力求保持历史建筑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同时,新建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对历史建筑的遮挡和干扰。

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连云港地处海岸线,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

建筑设计导则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破坏。

建筑物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三、注重人文关怀连云港建筑设计导则强调人文关怀,追求人与建筑的和谐共生。

建筑物应注重人的舒适感和功能性,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通风采光,提供便利的交通和设施。

同时,建筑设计导则还鼓励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使建筑成为艺术品和文化载体。

四、突出地域特色连云港地处东海之滨,拥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海洋文化。

建筑设计导则要求在设计中突出地域特色,融入海洋元素和民俗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同时,建筑物的外观和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整体美感。

五、注重安全和防灾连云港位于台风多发区,建筑设计导则要求在设计中注重安全和防灾。

建筑物应具备抗震、防火和防洪等安全措施,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建筑设计导则还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科技手段,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连云港建筑设计导则是为了规范城市建设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制定的。

通过保护历史建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地域特色和注重安全和防灾,连云港将实现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双赢。

这将为连云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旅游目的地。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修订)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修订)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一、总则1、目的为了加强对全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

3、基本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关系;(3)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4)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5)体现公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4、内容要求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划定规划编制单元,在用地策划的基础上,对编制单元进行地块划分。

明确各地块的土地使用、配套设施、建筑建造、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地下空间利用等控制要求,提出空间环境景观控制引导原则,明确各地块的强制性和引导性内容。

5、其他规定(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地块变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变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变更。

二、编制单元划分1、编制单元划分目的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作为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位。

2、编制单元划分原则(1)地域完整编制单元应覆盖规划期内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全部地域范围。

相邻编制单元范围不重叠,实现无缝衔接,同时应综合考虑相邻编制单元之间各相关要素的协调。

(2)界线稳定编制单元应综合考虑城市行政区划、自然地貌、城市特征、功能区划分、主要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景观组织、社会组织等要素确定,其“四至”界线应明确、稳定,经过划定的编制单元,原则上不应更动。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本技术导则的目的是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内容深度,以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城市设计的管理和实施。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设市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开展的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工作。

在编制城市设计时,应以人为本,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满足其对城市空间的基本认知、审美、体验和使用需求。

同时,应充分考虑城市设计范围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和建设现状等,体现地域特征。

此外,城市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充分衔接,满足实施和管理的要求。

同时,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时,应针对新老城区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控制要求。

最后,应坚持生态优先,推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在编制城市设计时,应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同时,应充分了解公众需求,践行公众参与,体现公众意愿。

城市设计的意图与管控要求应明确,表述简洁明了,便于规划管理和具体实施。

最后,宜通过形象易懂的图、文、表格、三维模型等方式进行交流展示。

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城市、镇规划区进行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在编制总体城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城市的定位和愿景,制定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出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规划,明确城市交通系统和交通组织方式,提出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总体城市设计成果。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行道树应选用树冠较大的常绿或落叶中 高乔木,采用间距 6—8m 的列植;隔离 带内应种植适当修剪的低矮花灌木,形 成绿篱,以强化道路的方向感;宽度较 大的隔离带可以丛植的低矮灌木为基调, 辅以草本植物,如花卉、草坪;道路交 叉口处绿化种植应注意保持视线通畅。
2021/5/24
14
(2)水体设计
亲水 铺装 植被
2021/5/24
17
6.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导则
位置 体量 造型 环境协调 识别性 标志性
地标性建筑物的布置应与其功能相适应,且 需服从规划区的整体布局。
广告牌、指示牌等城市标识设施的布置,应 避免对规划区域景观轴线、视线通廊以及建筑外 观的破坏和遮挡。广告标识的设置位置应在建筑 物造型设计时同步考虑;控制在已建建筑物屋顶 设置广告标识。城市标识体量应根据所在区域环 境的特点确定,如以建筑物为发布载体的,应在 建筑设计时考虑预留相应的标识设置位置,其体 量应符合建筑自身的造型要求和周围环境的整体 要求。针对体量较大的城市标识,为避免此类标 识对城市景观、城市色彩造成破坏或不良影响, 该类标识所使用的色系种类应控制在三种以内(含 三种),主要色相的色块不超过5个。
岸线的设计应满足“观水”及休闲游憩 的需要。
岸线的处理应结合周边环境,因地制宜 地设置沿堤亲水步道,同时在步道上设置 相应的停驻休憩区;在中央轴线上可设置 悬挑的观水平台,成为中央景观序列的一 个高潮点;观水步道应结合滨江绿带统一 设计。
堤岸沿线设置步行阶梯及亲水平台,可 拾级而下,最大限度地接近水面,或采用 通透护栏,避免使用封闭式栏杆;步道应 设置防滑路面,使用耐腐蚀材料;沿江设 置灯光照明系统,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时构 成沿江夜间景观带。
建筑退界是控制街道尺度和景观的重要 手段。通过严格控制建筑退界保证街道 空间的连续性并形成地面开放空间。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11年修订)2011.12.31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11年修订)2011.12.31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11年修订)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适用范围 (1)三、规划定位 (1)四、规划依据 (1)五、规划期限与范围 (1)六、总体要求 (2)七、工作阶段 (2)第二章规划编制组织与审批 (4)一、编制组织 (4)二、规划审查与审批 (4)三、规划修改 (4)第三章规划编制技术指引 (6)一、规划目标 (6)二、综合交通调查 (7)三、城市交通系统现状分析 (11)四、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14)五、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 (15)六、交通需求分析 (17)七、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19)八、对外交通规划 (22)九、道路网规划 (25)十、公共交通规划 (31)十一、慢行交通规划 (39)十二、停车设施规划 (42)十三、客运枢纽规划 (45)十四、物流与货运交通规划 (49)十五、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50)十六、规划方案评价 (51)十七、近期建设规划 (53)十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5)第四章规划成果要求 (56)一、规划文本 (56)二、规划图件 (58)三、附件 (58)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提升全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对2005年颁布的《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进行修订,制定本导则。

二、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市、县(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

三、规划定位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含县,下同)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城市专项规划之一,原则上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或修编,其主要内容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单独编制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对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内容进行深化和细化,并根据需要按法定程序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反馈。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编制城市对外交通、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交通枢纽、停车设施、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城市交通分项规划的依据,也是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以及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依据。

江苏省城市、镇控规导则(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城市、镇控规导则(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10月江苏省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一、总则 (1)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基本原则 (1)4、其他规定 (1)二、编制单元 (1)1、划分目的 (1)2、划分原则 (2)3、划分组织 (2)4、规划内容 (2)三、基本控制单元 (3)1、划分目的 (3)2、划分原则 (3)3、基本控制内容 (3)四、城市用地分类与兼容控制 (3)1、城市用地基本分类 (3)2、城市用地新增分类(表4.1) (4)3、用地兼容原则 (6)4、用地兼容控制 (6)五、用地策划 (7)1、用地策划目的 (7)2、用地潜力分析 (8)3、用地策划的一般要求 (8)六、地块划分 (9)1、划分目的 (9)2、划分依据 (9)3、地块规模 (9)4、地块界线调整 (9)七、基本内容与控制要求 (9)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0)3、基本指标 (11)4、基本内容确定 (12)八、城市设计 (12)1、行为活动分析 (12)2、界面控制 (12)3、景观风貌控制 (12)4、开放空间组织 (13)5、建筑控制与引导 (14)九、综合交通 (14)1、分区调控 (14)2、道路系统 (14)3、公共交通 (15)4、慢行交通 (16)5、机动车停车设施 (17)6、加油(气)站 (17)7、充电站 (17)十、低碳生态 (18)1、空间布局 (18)2、生态建设 (18)3、资源利用 (18)4、节能和新能源利用 (19)十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9)1、基本原则 (19)2、地下交通设施 (19)3、地下防灾设施 (20)4、地下商业设施 (20)5、地下市政公用设施 (20)十二、公用设施 (20)1、控制内容 (20)2、给水工程 (20)3、排水工程 (21)5、供电工程 (22)6、燃气工程 (23)7、供热工程 (23)8、通信工程 (24)9、环卫工程 (24)10、管线综合 (24)十三、综合防灾 (25)1、抗震防灾 (25)2、消防工程 (25)3、人防工程 (25)4、防洪工程 (25)十四、现状调研 (26)1、现状资料调查 (26)2、现状综合分析 (28)十五、规划成果 (28)1、文本 (28)2、图件 (29)3、附件 (30)江苏省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一、总则1、目的为了加强对全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对2006年颁布的《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进行修订,制定本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编制说明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

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1。

1 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1。

4。

1 以人为本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

4。

2 特色美观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1。

4.3 生态低碳围绕能源消耗、经济转型、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强化城市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方便性,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1.4。

4 综合协调各层次城市设计应相互衔接,空间特色要素控制应相互协调,加强多种功能融合及各类空间要素关联,加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

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提纲_081110

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提纲_081110

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提纲2008年11月 17日一、总则1、制定本导则的目的为根据需要合理区分各层次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相应以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加强城市地区的整体筹划,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制定本导则。

1.1 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明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内容的要求,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

1.2 规范城市设计的编制管理明确单项城市设计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规范单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和审批管理。

1.3 引导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明确城市设计的实施途径,引导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确保城市设计要求的落实。

2、本导则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单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

3、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3.1 满足使用者要求3.2 符合经济性要求4、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4.1 整体4.2 具体4.3 物体5、城市设计的内涵与作用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5.1 作为规划方法的城市设计在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在规划中体现功能布局、空间环境、景观特色等方面的综合引导和控制要求,使规划更加完善与合理。

5.2 作为独立成果的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特色地区,可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独立编制城市设计,对地区内的各项功能、空间组织和景观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提出控制要求。

6、城市设计层次划分6.1 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应当充分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功能、用地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体现城市设计的内涵,并在城市景观设计、风貌特色塑造等方面重点表达城市设计要求。

6.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应当落实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意图和要求,并在土地利用、空间引导与各项设施的安排和控制中深化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为促进提高城市规划编制质量,加强城市地区的整体筹划,提升城市品位和特色,规
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编制管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本导则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单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县城所在地镇的有关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参照执行。

3、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

满足使用者要求,从使用者角度,满足其基本需求及认知、审美需求,促进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规划地段及周边的基本状况,尊重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经济可行。

加强经济可行性评估或测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有利于落实节能减排和集约发展的基本原则。

有利实施。

考虑多元化实施主体的特点,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充分衔接,满足实施和管理的要求。

4、城市设计的内容与作用
4.1 城市设计的层次和内容
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经济
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

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功能、用地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体现城市设计的内涵,并在城市景观设计、风貌特色塑造等方面重点表达城市设计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以及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划定的其他重要地区、地段、节点,从城市(整体)角度单独进行的深化设计。

4.2 城市设计的组织方式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按照本导则的要求,加强城市设计相关内容,使规划更加合理与完善。

城市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的,对于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特色
2 地段和重要节点,可以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指导建设的需要,针对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专题编制城市设计,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设施建设、空间景观和建筑形态等进行专门设计,提出控制要求。

5、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的关系
5.1 作为规划方法的城市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组成部分。

5.2 独立编制的单项城市设计
一是基于城市总体要求,对较大范围区域进行的专项设计,其内容和要求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所在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二是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对特定地段、节点地区进行的专项设计,其内容应参照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

二、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1、主要任务
从城市整体角度研究城市空间,划定城市形象塑造的特定空间并提出控制要求,确定城市高度分区控制要求,与城市用地布局及其他相关内容有机结合、相互反馈,彰显城市特色。

2、资料收集
2.1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需要搜集的资料
2.2 其他资料
(1)城市文化富有代表性的城市形象特征、城市精神以及文化特色等。

(2)自然环境景观
城市整体山水格局,能够体现城市自然景观风貌特征的节点和天际线,以开敞空间为特征的景观道路、广场、绿地、水域等城市空间,富有代表性的景观节点或景观界面的视廊或视野景观等。

(3)建(构)筑物
能够代表城市特色景观或反映城市历史风貌的标志性建(构)筑物和这些建(构)筑物周边特定区域内的城市空间特征,以及以这些建(构)筑物为起点或终点的视廊或视野景观等。

(4)行为活动
城市各类社会群体的主要行为活动(包括民俗活动、重大节日、固定集会等)的基本状况、主要特征以及容纳这些行为活动的主要空间和活动路径等。

3、主要内容
3.1 功能结构
分析各类社会群体行为的特征,划分城市功能片区。

梳理各片区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活动通道的系统组织,加强片区间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减少相关行为活动间的不良干扰。

3.1.1、功能片区划分
依据主要行为内容和行为特征划分功能片区,以满足行为对城市空间的需求为目的,对各功能片区提出控制原则和建设要求。

各功能片区应兼顾适度合理的功能混合,
促进交通减量。

(1)居住活动功能片区
以生活功能为主,包括居住活动功能片区、商业活动功能片区、文化娱乐活动功能片区、体育活动功能片区等。

(2)工作活动功能片区
以生产功能为主,包括生产活动功能片区、物流活动功能片区、
办公活动功能片区等。

(3)特定群体活动功能片区
以游憩功能为主,包括民俗活动功能片区、节庆活动功能片区、游览活动功能片区、休憩活动功能片区等。

3.1.2、活动通道组织
以功能片区划分为基础,考虑社会群体行为的特征和空间需求,依据活动通道速度特征,划分快速、中速、慢速通道,组织活动通道系统并对通道构建及两侧城市空间的组织提出控制原则和保护、建设要求。

保持良好的通道景观效果,对通道两侧的建(构)筑物及开敞空间提出控制原则和保护、建设要求,通过安排适宜尺度的城市空间和小品、雕塑等,增强标识性,体现片区特征面貌。

快速通道以机动车快速通行为主要特征,一般指城市快速路或对外公路。

作为主要公交廊道的快速通道两侧应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完善公交换乘设施和步行系统。

中速通道以机动车中速通行为主要特征,一般指城市主、次干路。

通行公共交通的中速通道两侧应结合站点完善公交换乘设施和步行系统。

慢速通道以机动车慢速通行、非机动车通行和步行为主要特征,一般指城市支路、专用非机动车道路或主要人行道。

慢速通道应考虑与公交站点相结合,增强通行舒适性,提高便捷程度。

3.1.3、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依据主要行为内容和行为特征,划定公共活动中心,从满足活动中心人群实际使用需求的角度出发,合理组织活动通道系统并对城市空间的塑造和总体布局提出控制原则和保护要求。

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应与综合交通枢纽相结合,综合考虑交通枢纽的定性与定位,合理引导交通集散与人流组织,兼顾与停车设施、地下空间利用等的相互关系。

(1)商业活动中心
划定商业活动中心功能片区,满足购物人群对商业设施的使用需求。

(2)办公(商务、行政)活动中心
划定办公活动中心功能片区,满足办公人员活动的使用需求,兼顾办公功能设置及布局的便捷与和谐。

(3)文体活动中心
划定文体活动中心功能片区,满足文体活动的使用需求。

人流量较大的文体活动中心应兼顾人流集散的顺畅与便捷。

(4)其他活动中心
依据相关行为活动特征,划定其他活动功能片区,满足行为主体的活动需求。

3.1.4、特色空间
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应当依据特定行为特征,梳理容纳相关行为的特色空间。

根据具体行为特征,对特色空间提出控制原则和保护要求,满足其使用及观赏需求。

3.2 景观风貌结构
从凸现城市特色、保持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角度出发,对城市景观风貌系统进行梳理,引导形成具有较强标志性和特征鲜明的景观风貌结构。

3.2.1、景观风貌分区
从优化城市景观整体格局、保持城市风貌特征角度出发,依据景观特色分类,划定景观风貌分区。

对各分区提出控制原则和保护要求,保持其特有的景观风貌,强化特征性与标识性,兼顾不同分区间的整体协调。

对具有多种景观风貌特征的分区,应考虑分区内不同风貌特征间的整体协调。

(1)生态景观风貌区
指以生态景观风貌为主要特征的片区。

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依据生态风貌特征,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景观风貌,保持并优化其景观风貌效果和在城市总体格局中的地位。

(2)传统景观风貌区
指传统景观相对集中、传统风貌特征突出的片区。

从保护历史文化、保持传统特色风貌、延续传统文脉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空间和传统生活方式进行保护与更新,合理展示城市历史景观资源和传统风貌。

历史街区保护另按相关规定执行。

(3)现代景观风貌区
指以现代城市景观风貌为主要特征的片区。

展示城市现代化景观风貌,兼顾延续当地文脉,引导标志性建筑和开敞空间景观风貌的塑造。

3.2.2、景观廊道
(1)景观视廊
景观视廊是指为了保持景观风貌节点的观赏效果,在观景点与景观风貌节点之间构筑的视线廊道。

展示景观风貌节点的风貌特征并保持良好观赏效果,在景点之间或景点与观景点(线)之间划定景观视廊的控制范围,对景观视廊控制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及建筑风貌提出控制要求,必要时对景观视廊周边地区提出控制要求。

(2)景观风貌带
景观风貌带是指能够持续体现城市景观和风貌的线性空间。

景观风貌带依据景观风貌特色分类进行划定,包括自然景观风貌带、人文景观风貌带等。

保持相对完整、连续的自然、人文或其他景观风貌界面,展示城市基本风貌特征,塑造适宜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提出景观风貌带的控制原则及保护、建设要求。

3.2.3、景观风貌节点
景观风貌节点是指观赏效果良好、景观特征鲜明且能够集中反映城市自然环境特征、地域特色及人文风情的城市空间节点。

景观风貌节点依据景观风貌特色分类进行划定,包括自然景观风貌节点、人文景观风貌节点等。

依据景观风貌特征对景观风貌节点提出控制原则及保护、建设要求。

对处于城市出入口地区的景观风貌节点,应依据其交通属性,引导建设适应不同交通特征观赏需求的景观风貌节点。

(1)自然景观风貌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