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介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 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 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 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 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 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 大师。
9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 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 为讲师。 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 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 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 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数学家介绍
2019/11/23
高一 xxx
1
2019/11/23
2
3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 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 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 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 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 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 “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 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 ”等。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 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第一人。
13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先生做的每一项工
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危险,但 是一旦成功,必定影响世人。”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 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 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 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 《组合数学》等著作。
20岁时,华罗庚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 华大学请去工作。
7
1930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 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 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 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 ,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 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 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6
“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强烈反差 的人格构造,展现出一系列耐人寻味而又充满浓郁 生活气息的美学风采。枯燥的数学,被陈景润点化 为繁星璀璨的天空、万木葱茏的大地;而这位数学 家的故事,同样令人荡气回肠,百感交集。
他的经历比传奇更曲折。 他的性格比小说更鲜明。 他的气质如南方的榕树。 他的品格是北方的桦林。
11
12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 ,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 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 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 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源自文库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 院士)。
17
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 以下猜想:a) 任一不小于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 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一不小于9之奇数,都可以 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 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 之和。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把命题"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 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 的数之和"记作"a+b",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1+1" 成立。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何 一个大偶数都可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 超过2个的数之和"。
5
克拉达:“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 美国数论学家莱麦尔说:“华罗庚有抓住别人
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指出这 些结果可以改进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广泛 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论的所有制高点,他的主要 兴趣是改进整个领域,他试图推广他所遇到的每一 个结果
6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他幼 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 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 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 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 的全部数学课程。
10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 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 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 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 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 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 、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9年,中国发行纪念陈景润的邮票。同年10 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
14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六平方米 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 ,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 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 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
15
----命不该绝。他从三楼窗口往下跳,伸出的屋沿 怜悯地挡了他一下,地 上的一棵杨树,更是极有同 情心地伸开了手臂,减缓了他跳下的速度,陈景 润 不能走,“老九”不能走!不乏正义的世界都在急 切地呼唤,都在深情地 挽留,都不忍心发生那惨不 忍睹的严重后果。同样是一个罕见的奇迹!跳楼的 陈景润安然无恙,只是大腿上擦破了点皮,有涔涔 的鲜血冒出来。一个造反派干将,见到跳楼后平安 无事的陈景 润,居然这样挖苦他:“真不愧是个知 名的数学家,连跳楼都懂得选择角度!”-—节选
4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 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 “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 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 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 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 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 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 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 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 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 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 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 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 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 大师。
9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 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 为讲师。 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 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 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 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数学家介绍
2019/11/23
高一 xxx
1
2019/11/23
2
3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 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 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 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 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 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 “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 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 ”等。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 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第一人。
13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先生做的每一项工
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危险,但 是一旦成功,必定影响世人。”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 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 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 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 《组合数学》等著作。
20岁时,华罗庚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 华大学请去工作。
7
1930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 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 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 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 ,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 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 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6
“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强烈反差 的人格构造,展现出一系列耐人寻味而又充满浓郁 生活气息的美学风采。枯燥的数学,被陈景润点化 为繁星璀璨的天空、万木葱茏的大地;而这位数学 家的故事,同样令人荡气回肠,百感交集。
他的经历比传奇更曲折。 他的性格比小说更鲜明。 他的气质如南方的榕树。 他的品格是北方的桦林。
11
12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 ,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 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 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 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源自文库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 院士)。
17
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 以下猜想:a) 任一不小于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 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一不小于9之奇数,都可以 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 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 之和。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把命题"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 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 的数之和"记作"a+b",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1+1" 成立。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何 一个大偶数都可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 超过2个的数之和"。
5
克拉达:“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 美国数论学家莱麦尔说:“华罗庚有抓住别人
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指出这 些结果可以改进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广泛 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论的所有制高点,他的主要 兴趣是改进整个领域,他试图推广他所遇到的每一 个结果
6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他幼 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 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 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 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 的全部数学课程。
10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 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 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 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 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 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 、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9年,中国发行纪念陈景润的邮票。同年10 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
14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六平方米 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 ,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 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 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
15
----命不该绝。他从三楼窗口往下跳,伸出的屋沿 怜悯地挡了他一下,地 上的一棵杨树,更是极有同 情心地伸开了手臂,减缓了他跳下的速度,陈景 润 不能走,“老九”不能走!不乏正义的世界都在急 切地呼唤,都在深情地 挽留,都不忍心发生那惨不 忍睹的严重后果。同样是一个罕见的奇迹!跳楼的 陈景润安然无恙,只是大腿上擦破了点皮,有涔涔 的鲜血冒出来。一个造反派干将,见到跳楼后平安 无事的陈景 润,居然这样挖苦他:“真不愧是个知 名的数学家,连跳楼都懂得选择角度!”-—节选
4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 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 “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 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 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 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 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 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 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 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