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教育”2019年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的现代化,特制定“互联网+教育”2019年度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到2019年12月底,完成校园网改造升级,大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基本建成学校教育资源库,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使云教学平台应用达到常态化。
二、工作原则
坚持深度融合。充分把握“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机遇,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均衡化、现代化融合发展,为实现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协同推进。抓住核心任务,推进重点工作,注重示范引领,形成全员参与、全校共享、全面应用的良好局面,形成上下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服务共同成长。支持校长、教师、学生主动融入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面向未来,大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重点任务
1.建立学校教育校本资源库。健全教育校本资源库资源归集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及教育云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助手,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评优、技能竞赛等活动,调动教师参与资源建设,丰富资源内容,提升资源质量。本年度学校资源库上传100件以上优质资源。
2.普及深化网络空间应用。组织教师、学生、家长注册开通教育云网络学习空间。
3.学校开展网络空间应用培训,着力提升教师教育云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计划,每年完成不少于2次的人人通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校级全员培训,,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质量。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全校教师积极进行信息化提升培训,全员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引导教师常态化开展电子备课、协作学习、在线评估等活动。
5.利用”国培计划”项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素养教育培训。相互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每年开展2次校级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进一步提升教师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
6.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工作,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新常态。
7.实施网络育人试点工作。利用教育云“中小学德育课堂”,开设时事政治网络课程,加强党情、国情、区情和形势政策教育。
8.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完善网络安全硬件防护。配备网络安全设施,建立网络安全实时监测和防护体系。
9.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广行动。以“互联网+”的方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国家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教育云平台网络空间,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教育活动。
10.提高学生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能力低的学生群体实施培训强化,为学生创造公平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条件。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探索开展网络在线五育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校“互联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
健全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加强专业引领。组织管理员及骨干老师在管理信息化和学科教学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开展监测评估。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标准,开展教育信息化监测工作。健全教育信息化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定期开展专项督导。
(四)推进机制创新。设立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全校教育信息化资金从“建设优先”向“应用优先”转变。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等情况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及评优树先范围,在评优评先中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的学科教师倾斜,完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