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调节池计算书
调节池的计算
1、已知条件某风景旅游区的一个服务区设计污水量为1500m3/d,最大流量120.6m3/h,最小流量10.5m3/h。
该服务区建一座污水处理站,提升泵房按平均流量提升。
求处理站水量调节池尺寸。
2、设计计算水量调节池的计算内容主要是确定其容积和尺寸,根据污水在高低峰时的区间,调节池的容积可用图解法进行计算。
(1)调节池的容积:该污水处理站的进水量变化资料见表2-1。
该服务区污水在一个周期T(24h)内,污水流量变化曲线(由24条短线连成的折线a)。
曲线下在T(24h)内所围成的面积,等于一天(24h)的污水总量W T(m3)。
24W T = ∑q i t ii=1式中:q i ——在t i时段内污水的平均流量,m3/h;t i ——时段,h。
在周期T内污水平均流量均为:24∑q i t iW T i=1 1500Q = ——— = ——————— = ———— = 62.5(m3/h)T T 24根据污水量的变化,可绘制出一天(24h)的污水流量(进水量)变化曲线a;另外还可绘制出平均污水流量(提升流量)的曲线b(见图2-2)。
从图2-2可以看到曲线a可分为两段(指连续的两大段),其中一段进水量低于平均流量,即20:00~次日6:00,相连续的10h的污水进水量低于平均污水进水量,该时段累积进水流量为221.7m3 (占14.78%),而提升流量累积值为625m3 (占41.67%),进水量与提升量相差403.3m3(图中面积A)。
另一段进水量高于平均流量,即6:00~14:00,相连续的8h的污水进水量均高于平均污水进水量,该时段累积进水流量为847.65m3 (占56.51%),而提升流量累积值为500m3(33.33%),进水量比提升量多347.65m3(图中面积B)。
当进水量大于水泵提升量时,余量在调节池中贮存;当进水量小于水泵提升量时,需取用调节池中的存水。
由此可见,调节池所需调节容积等于图2-2面积A和面积B中的大者,即调节池的理论调节容积为403.3m3。
污水调节池计算书
污水调节池计算书工业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在不同工段、不同时间所排放的污水差别很大,尤其是操作不正常或设备产生泄漏时,污水的水质就会急剧恶化,水量也大大增加,往往会超出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尤其是学校、居民小区等人员集中的地方,由于用水量和排入污水中杂质的不均匀性,也会使得其污水流量或浓度在一昼夜内有较大的变化。
这些问题都会给处理操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使污水处理设施难以维持正常操作。
因此,对于特征上波动比较大的污水,有必要在污水进入处理主体之前,先将污水导入调节池进行均和调节处理,使其水量和水质都比较稳定,这样就可为后续的水处理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和优化的操作条件。
具体说来,调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对污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2.减少进入处理系统污水流量的波动,使处理污水时所用化学品的加料速率稳定,适合加料设备的能力;3.在控制污水的pH值、稳定水质方面,可利用不同污水自身的中和能力,减少中和作用中化学品的消耗量。
4.防止高浓度的有毒物质直接进入生物化学处理系统;5.当工厂或生活污水系统暂时停止排放污水时,仍能对处理系统继续输入污水,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调节池1、按连续进水设计。
调节容积按日处理量的35%~50%计算。
污水厂处理规模为300t/d。
2、设计进水量Q=100t/d=100/24=4.17m3/h3、停留时间t: 取t=9h4、有效容积V:V=Qt=4.17x9=37.5m35、有效水深h:3m6、池子的面积F;F=V/h=37.5/3=12.3m27、池子的平面尺寸:LxB=5x3m8、池总高度H:设超高0.5m,H=3+0.5=3.5m9、池子尺寸:LxBxH=5x2.5x3.5m。
【精品】污水处理水池壁计算书
///////////////////////////////////////////////////////////////////// //////|公司名称:||||建筑结构的总信息||SATWE中文版||2011年9月29日15时29分||文件名:WMASS.OUT||||工程名称:设备用房及中间池设计人:||工程代号:校核人:日期:2011/5/7|///////////////////////////////////////////////////////////////////// //////总信息..............................................结构材料信息:钢砼结构混凝土容重(kN/m3):Gc=25.00钢材容重(kN/m3):Gs=78.00水平力的夹角(Rad):ARF=0.00地下室层数:MBASE=1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按模拟施工1加荷计算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地震力计算信息: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规定水平力”计算方法: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特殊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结构类别:剪力墙结构裙房层数:MANNEX=0转换层所在层号:MCHANGE=0嵌固端所在层号:MQIANGU=2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DMAX=1.00墙元网格:侧向出口结点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是否保留板面外刚度否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的从节点是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结构所在地区全国风荷载信息..........................................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WO=0.35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风压:WOC=0.35地面粗糙程度:B类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T1=0.07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T2=0.07是否考虑风振:是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WDAMP=5.00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阻尼比(%):WDAMPC=2.00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否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WENL=1.00体形变化分段数:MPART=1各段最高层号:NSTi=2各段体形系数:USi=1.30地震信息............................................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CQC计算振型数:NMODE=3地震烈度:NAF=7.00场地类别:KD=II设计地震分组:三组特征周期TG=0.45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1=0.08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2=0.50框架的抗震等级:NF=0剪力墙的抗震等级:NW=4钢框架的抗震等级:NS=4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GZDJ=不改变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RMC=0.50周期折减系数:TC=0.95结构的阻尼比(%):DAMP=5.00中震(或大震)设计:MID=不考虑是否考虑偶然偏心:是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否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0活荷载信息..........................................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1到2层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不折算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1.00------------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11.002---30.854---50.706---80.659---200.60>200.55调整信息........................................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否按2010规范取值:是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0.85梁活荷载内力增大系数:BM=1.0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0.60梁扭矩折减系数:TB=0.40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RSF=1.000.2V o调整分段数:VSEG=1第1段起始和终止层号:KQ1=1,KQ2=20.2V o调整上限:KQ_L=2.00框支柱调整上限:KZZ_L=5.00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NTL=0顶塔楼内力放大:RTL=1.00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是实配钢筋超配系数CPCOEF91=1.15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1弱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XI1=0.00强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XI2=0.00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IREGU_KZZB=0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NWEAK=0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WEAKCOEF=1.25强制指定的加强层个数NSTREN=0配筋信息........................................梁箍筋强度(N/mm2):JB=270柱箍筋强度(N/mm2):JC=270墙分布筋强度(N/mm2):JWH=270边缘构件箍筋强度(N/mm2):JWB=270梁箍筋最大间距(mm):SB=100.00柱箍筋最大间距(mm):SC=100.00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SWH=200.00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RWV=0.30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NSW=0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RWV1=0.60设计信息........................................结构重要性系数:RWO=1.00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有侧移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不作为刚域是否考虑P-Delt效应:否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否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RN=0.85梁保护层厚度(mm):BCB=20.00柱保护层厚度(mm):ACA=20.00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是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是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否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是是否按混凝土规范B.0.4考虑柱二阶效应:否荷载组合信息........................................恒载分项系数:CDEAD=1.20活载分项系数:CLIVE=1.40风荷载分项系数:CWIND=1.40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CEA_H=1.30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CEA_V=0.50特殊荷载分项系数:CSPY=0.00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CD_L=0.70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CD_W=0.60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CEA_L=0.50地下信息..........................................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MI=3.00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MMSOIL=0回填土容重(kN/m3):Gsol=18.00回填土侧压力系数:Rsol=0.50外墙分布筋保护厚度(mm):WCW=35.00室外地平标高(m):Hout=-0.20地下水位标高(m):Hwat=-30.00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2):Qgrd=15.00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1121用户指定薄弱层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用户指定加强层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约束边缘构件与过渡层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类别11约束边缘构件层21约束边缘构件层*********************************************************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层号塔号质心X质心Y质心Z恒载质量活载质量附加质量质量比(m)(m)(t)(t)2112.45426.5409.200129.12.40.00.111115.27712.1575.700929.0267.40.01.00活载产生的总质量(t):269.818恒载产生的总质量(t):1058.120附加总质量(t):0.000结构的总质量(t):1327.938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结构的总质量包括恒载产生的质量和活载产生的质量和附加质量活载产生的总质量和结构的总质量是活载折减后的结果(1t=1000kg)*********************************************************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层号(标准层号)塔号梁元数柱元数墙元数层高累计高度(混凝土/主筋)(混凝土/主筋)(混凝土/主筋)(m)(m)1(1)125(30/360)6(30/360)58(30/360)5.7005.7002(2)122(30/360)8(30/360)0(30/360)3.5009.200********************************************************* *风荷载信息********************************************************** 层号塔号风荷载X剪力X倾覆弯矩X风荷载Y剪力Y倾覆弯矩Y2136.6136.6128.115.7415.755.1110.0036.6336.80.0015.7144.8====================================================================== =====各楼层偶然偏心信息====================================================================== =====层号塔号X向偏心Y向偏心110.050.05210.050.05====================================================================== =====各楼层等效尺寸(单位:m,m**2)====================================================================== =====层号塔号面积形心X形心Y等效宽B等效高H最大宽BMAX最小宽BMIN11321.4114.0114.2810.4233.7933.929.982196.8512.4526.546.5014.9014.906.50====================================================================== =====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分布(单位:kg/m**2)====================================================================== =====层号塔号单位面积质量g[i]质量比max(g[i]/g[i-1],g[i]/g[i+1])113722.342.74211358.121.00====================================================================== =====计算信息====================================================================== =====计算日期:2011.5.7开始时间:23:3:39可用内存:1953.00MB第一步:数据预处理第二步:计算每层刚度中心、自由度、质量等信息第三步:地震作用分析第四步:风及竖向荷载分析第五步:计算杆件内力结束日期:2011.5.7时间:23:3:52总用时:0:0:13======================================================================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FloorNo:层号TowerNo:塔号Xstif,Ystif:刚心的X,Y坐标值Alf:层刚性主轴的方向Xmass,Ymass:质心的X,Y坐标值Gmass:总质量Eex,Eey:X,Y方向的偏心率Ratx,Raty: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Ratx1,Raty1: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Ratx2,Raty2: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90%、110%或者150%比值110%指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1.5倍时,150%指嵌固层RJX1,RJY1,RJZ1: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RJX3,RJY3,RJZ3: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FloorNo.1TowerNo.1Xstif=13.7468(m)Ystif=10.3929(m)Alf=-0.0016(Degree)Xmass=15.2770(m)Ymass=12.1567(m)Gmass(活荷折减)=1463.8303(1196.4033)(t)Eex=0.1736Eey=0.1785Ratx=1.0000Raty=1.0000Ratx1=495.5774Raty1=717.2070Ratx2=513.5983Raty2=743.2872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1.00RJX1=3.6729E+07(kN/m)RJY1=4.3192E+07(kN/m)RJZ1=0.0000E+00(kN/m)RJX3=1.4577E+07(kN/m)RJY3=3.7226E+07(kN/m)RJZ3=0.0000E+00(kN/m)---------------------------------------------------------------------------FloorNo.2TowerNo.1Xstif=12.4536(m)Ystif=25.9915(m)Alf=0.0000(Degree)Xmass=12.4536(m)Ymass=26.5399(m)Gmass(活荷折减)=133.9253(131.5345)(t)Eex=0.0000Eey=0.1024Ratx=0.0108Raty=0.0091Ratx1=1.0000Raty1=1.0000Ratx2=1.0000Raty2=1.0000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1.00RJX1=3.9497E+05(kN/m)RJY1=3.9497E+05(kN/m)RJZ1=0.0000E+00(kN/m)RJX3=4.2020E+04(kN/m)RJY3=7.4149E+04(kN/m)RJZ3=0.0000E+00(kN/m)---------------------------------------------------------------------------X方向最小刚度比:1.0000(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小刚度比:1.0000(第2层第1塔)======================================================================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结果====================================================================== ======抗倾覆力矩Mr倾覆力矩Mov比值Mr/Mov零应力区(%)X风荷载77716.4294.1264.250.00Y风荷载253071.3126.42001.610.00X地震71874.8873.482.300.00Y地震234049.1876.6266.990.00====================================================================== ======结构舒适性验算结果====================================================================== ======X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11X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02Y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04Y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02======================================================================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 ======X向刚重比EJd/GH**2=3.48Y向刚重比EJd/GH**2=6.16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Ratio_Bu: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层号塔号X向承载力Y向承载力Ratio_Bu:X,Y----------------------------------------------------------------------210.5315E+030.5508E+031.001.00110.1658E+050.1927E+0531.1934.98X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1.00层号:2塔号:1Y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1.00层号:2塔号:1======================================================================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VSS求解器)======================================================================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10.35620.160.98(0.98+0.00)0.0220.2672134.270.03(0.02+0.02)0.9730.264989.140.98(0.00+0.98)0.02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0.242(度)============================================================ 仅考虑X向地震作用时的地震力Floor:层号Tower:塔号F-x-x:X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X方向的分量F-x-y:X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Y方向的分量F-x-t:X方向的耦联地震力的扭矩振型1的地震力-------------------------------------------------------FloorTowerF-x-xF-x-yF-x-t(kN)(kN)(kN-m)21105.920.30-77.50112.58-0.08-22.14振型2的地震力-------------------------------------------------------FloorTowerF-x-xF-x-yF-x-t(kN)(kN)(kN-m)211.83-1.8876.11110.04-0.031.03振型3的地震力-------------------------------------------------------FloorTowerF-x-xF-x-yF-x-t(kN)(kN)(kN-m)210.031.881.39110.010.03-0.09各振型作用下X方向的基底剪力-------------------------------------------------------振型号剪力(kN)1108.5021.8730.03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Floor:层号Tower:塔号Fx: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Vx: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Mx: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StaticFx:静力法X向的地震力------------------------------------------------------------------------------------------ FloorTowerFxVx(分塔剪重比)(整层剪重比)MxStaticFx(kN)(kN)(kN-m)(kN)(注意:下面分塔输出的剪重比不适合于上连多塔结构)21106.13106.13(8.07%)(8.07%)371.4615.86112.59108.72(0.82%)(0.82%)991.1689.37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X向楼层最小剪重比=1.60%X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99.53%============================================================ 仅考虑Y向地震时的地震力Floor:层号Tower:塔号F-y-x:Y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X方向的分量F-y-y:Y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Y方向的分量F-y-t:Y方向的耦联地震力的扭矩振型1的地震力-------------------------------------------------------FloorTowerF-y-xF-y-yF-y-t(kN)(kN)(kN-m)210.220.00-0.16110.010.00-0.05振型2的地震力-------------------------------------------------------FloorTowerF-y-xF-y-yF-y-t(kN)(kN)(kN-m)21-1.861.91-77.4911-0.040.03-1.04振型3的地震力-------------------------------------------------------FloorTowerF-y-xF-y-yF-y-t(kN)(kN)(kN-m)211.57105.2578.10110.341.95-5.03各振型作用下Y方向的基底剪力-------------------------------------------------------振型号剪力(kN)10.0021.943107.20各层Y方向的作用力(CQC)Floor:层号Tower:塔号Fy:Y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Vy:Y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My:Y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StaticFy:静力法Y向的地震力------------------------------------------------------------------------------------------ FloorTowerFyVy(分塔剪重比)(整层剪重比)MyStaticFy(kN)(kN)(kN-m)(kN)(注意:下面分塔输出的剪重比不适合于上连多塔结构)21107.15107.15(8.15%)(8.15%)375.0215.86111.98109.12(0.82%)(0.82%)997.0289.37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Y向楼层最小剪重比=1.60%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99.50%==========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调整情况[抗震规范(5.2.5)验算]==========层号塔号X向调整系数Y向调整系数111.0001.000211.0001.000**本文件结果是在地震外力CQC下的统计结果,内力CQC统计结果见WV02Q.OUT///////////////////////////////////////////////////////////////////////////|公司名称:||||SATWE位移输出文件||文件名称:WDISP.OUT||||工程名称:设计人:||工程代号:校核人:日期:2011/5/7|///////////////////////////////////////////////////////////////////////////所有位移的单位为毫米Floor:层号Tower:塔号Jmax:最大位移对应的节点号JmaxD: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Max-(Z):节点的最大竖向位移h:层高Max-(X),Max-(Y):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Ave-(X),Ave-(Y):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Max-Dx,Max-Dy: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Ave-Dy: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Ratio-Dx,Ratio-Dy: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Max-Dx/h,Max-Dy/h: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DxR/Dx,DyR/Dy:X,Y方向的有害位移角占总位移角的百分比例Ratio_AX,Ratio_AY:本层位移角与上层位移角的1.3倍及上三层平均位移角的1.2倍的比值的大者X-Disp,Y-Disp,Z-Disp:节点X,Y,Z方向的位移===工况1===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Ratio-(X)hJmaxD Max-Dx Ave-DxRatio-DxMax-Dx/hDxR/DxRatio_AX215763.032.611.173500.5763.012.591.161/1162.97.4%1.00115610.020.011.005700.5610.020.011.001/9999.64.6%0.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162.(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17(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6(第2层第1塔)===工况2===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Ratio-DxMax-Dx/hDxR/DxRatio_AX 215762.752.581.063500.5762.732.571.061/1284.98.7%1.00115610.020.011.005700.5610.020.011.001/9999.64.9%0.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284.(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6(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6(第2层第1塔)===工况3===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Ratio-DxMax-Dx/hDxR/DxRatio_AX 215763.322.631.273500.5763.302.611.271/1061.96.1%1.00115610.020.011.005700.5610.020.011.001/9999.64.3%0.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061.(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27(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27(第2层第1塔)===工况4===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JmaxMax-(Y)Ave-(Y)Ratio-(Y)hJmaxD Max-Dy Ave-DyRatio-DyMax-Dy/hDyR/DyRatio_AY215641.451.451.003500.5661.451.451.001/2422.99.9%1.00114130.000.001.005700.4130.000.001.001/9999.97.6%0.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2422.(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0(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0(第2层第1塔)===工况5===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JmaxMax-(Y)Ave-(Y)Ratio-(Y)hJmaxD Max-Dy Ave-DyRatio-DyMax-Dy/hDyR/DyRatio_AY 215661.501.451.033500.5661.501.441.031/2341.99.9%1.00114130.000.001.005700.4130.000.001.001/9999.97.9%0.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2341.(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3(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3(第2层第1塔)===工况6===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JmaxMax-(Y)Ave-(Y)Ratio-(Y)hJmaxD Max-Dy Ave-DyRatio-DyMax-Dy/hDyR/DyRatio_AY 215641.501.451.043500.5641.501.451.031/2340.99.9%1.00114130.000.001.005700.4130.000.001.001/9999.97.3%0.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2340.(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4(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3(第2层第1塔)===工况7===X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Ratio-DxMax-Dx/hDxR/DxRatio_AX 215760.960.891.083500.5760.950.881.081/3687.98.8%1.00115610.010.001.005700.5610.010.001.001/9999.69.8%0.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3687.(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8(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8(第2层第1塔)===工况8===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JmaxMax-(Y)Ave-(Y)Ratio-(Y)hJmaxD Max-Dy Ave-DyRatio-DyMax-Dy/hDyR/DyRatio_AY 215640.210.211.003500.5760.210.211.001/9999.99.9%1.00114130.000.001.005700.4130.000.001.001/9999.97.6%0.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0(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0(第2层第1塔)===工况9===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JmaxMax-(Z)21574-4.2311457-0.92===工况10===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JmaxMax-(Z)21570-0.4711559-0.46===工况11===X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Ratio-DxMax-Dx/hDxR/DxRatio_AX 215762.772.571.083500.5762.752.561.081/1272.98.8%1.00115610.020.011.005700.5610.020.011.001/9999.69.9%0.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272.(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8(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8(第2层第1塔)===工况12===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Ratio-DxMax-Dx/hDxR/DxRatio_AX 215642.622.551.033500.5642.612.541.031/1340.99.9%1.00115610.020.011.005700.5610.020.011.001/9999.70.6%0.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340.(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3(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3(第2层第1塔)===工况13===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Ratio-DxMax-Dx/hDxR/DxRatio_AX 215763.062.591.183500.5763.042.581.181/1152.97.5%1.00115610.020.011.005700.5610.020.011.001/9999.69.1%0.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152.(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18(第2层第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8(第2层第1塔)===工况14===Y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JmaxMax-(Y)Ave-(Y)Ratio-(Y)hJmaxD Max-Dy Ave-DyRatio-DyMax-Dy/hDyR/DyRatio_AY 215641.451.451.003500.5641.451.441.001/2419.99.9%1.00114130.000.001.005700.4130.000.001.001/9999.97.6%0.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2419.(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0(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0(第2层第1塔)===工况15===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JmaxMax-(Y)Ave-(Y)Ratio-(Y)hJmaxD Max-Dy Ave-DyRatio-DyMax-Dy/hDyR/DyRatio_AY 215661.501.451.033500.5661.491.441.031/2344.99.9%1.00114130.000.001.005700.4130.000.001.001/9999.97.8%0.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2344.(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3(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3(第2层第1塔)===工况16===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JmaxMax-(Y)Ave-(Y)Ratio-(Y)hJmaxD Max-Dy Ave-DyRatio-DyMax-Dy/hDyR/DyRatio_AY 215641.501.451.043500.5641.501.451.041/2337.99.9%1.00114130.000.001.005700.4130.000.001.001/9999.97.3%0.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2337.(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4(第2层第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4(第2层第1塔) 超配筋信息----------------------------------------------------------|第2层配筋、验算|--------------------------------------------------------------------------------------------------------------------|第1层配筋、验算----------------------------------------------------------调节池沉淀池。
污水池计算书
计算书一、水池地基承载力验算污水池为矩形多格的组合水池,长9.6m ,宽9.3m,s 深4.2m ,钢筋混凝土池壁厚0.3m ,底板长10.2m ,宽9.9m ,底板厚为0.35m ,垫层长为10.4m ,宽10.1m ,厚0.1m ,顶板长9.6m ,宽9.3m ,厚0.2m ,覆土0.6m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 .。
荷载标准值池内水重标准值G 水= G 集水池+G 水解酸化池+G 污泥池+G SBR 池=(3.4*3.2*2.2+3.6*3.2*3.4+1.4*3.2*3.4+ 5.2*9*3.4)*10=(23.936+39.168+15.232+159.12)*10=2374.56KN 池壁自重标准值G 池壁=280.214*25=7005.35 KN 底板自重标准值G 底板=10.2*9.9*0.35*25=883.575KN 垫层自重标准值G 垫层=10.4*10.1*0.1*25=262.6KN 顶板自重标准值G 顶板=9.6*9.3*0.2-G 板孔=(17.856-1.6833)*25=404.317KN 覆土自重标准值G 土=9.6*9.3*0.6=53.568*18=964.224KN荷载标准值G=G 水+G 池壁+G 底板+G 垫层+G 顶板+G 覆土=11844.62KN 地基承载力验算基地平均压力值P=A G =103.5811844.62=114.35kpa <fa =120kpa因此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二、水池池壁配筋计算1、工程概述SBR 池为矩形水池,长9.3m ,宽5.5m,深4.2m ,池壁厚0.3m,底板厚0.35m ,池外回填土标高为±0.000;基底垫层为C15素混凝土;水池池壁及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采用钢筋HRB335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 。
2、荷载计算施工时,要求先回填在试水,因此 2.2.1池外有土,池内无水取填土重度γ=18KN/m ³,内摩擦角φ=030,粘聚力C=0 由于池壁垂直光滑,则 =αK 2t a n (045-φ/2)=2tan =(045-030/2)=0.333外池壁土压标准值k p a hk q a k 17.252.4333.0181=⨯⨯==γ 荷载计算简图如下图:k p a q k 17.251= 有土无水时荷载简图 2.2.2池外有土,池内有水池内水压标准值:kpa H q k 323.2102=⨯==γ池外土压标准值:kpa hK q a k 17.520.3334.2181=⨯⨯==γk p a q k 322= k p a q k 25.171= k p a q k 6.83= 经比较可知,池内无水,池外有土为荷载最不利情况,故只可对池内无水,池外有土时的情况进行计算。
污水处理格栅和调节池设计计算书
1.格栅设计由于废水中的固体以悬浮状为主,个体较小,设计流程只选择细格栅,人工捞渣方式,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担。
1.1 设计参数设定:a.栅条宽度为S=0.01m ;b.格条间隙宽度b=10mm ;c.栅前渠道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8m/s ,取0.6m/s ;d.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取0.8m/s ;e.栅前水深h=0.2m ;f.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
人工清除格栅倾角小时,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1]。
1.2 设计计算:a.流量为Q=1000m 3/d=0.012m 3/s ;取废水变化系数为K=3,则最大设计流量Q Max =K ·Q=3×0.012=0.036m 3/s ;格栅间隙数目n =v h b Q Max ⨯⨯αSin =6.02.001.060036.0⨯⨯︒Sin =28(个) 格栅总宽度B = S ·(n -1)+b ·n=0.01×(28-1)+0.010×28= 0.55(m )取B=0.6m ,则B=S ·(n -1)+b ·nn=30b.取进水渠道宽度B1=0.3m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20°则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 1=αtg B B 21- =︒-2023.05.0tg =0.27(m)c.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21l =227.0=0.14(m)d.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取格栅断面为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设计水头损失为h 0,格栅阻力增大系数为k ,根据经验定k=3,则格栅前后水位落差h 1为[20]: h 1=h 0·k =k g v b s ⨯⨯⨯⎪⎭⎫ ⎝⎛⨯αβsin 2234 =360sin 28.001.001.083.1234⨯︒⨯⨯⎪⎭⎫ ⎝⎛⨯g =0.16(m)则栅室总高度为H 1=h+h 1+h 2=0.2+0.16+0.3=0.66(m)f.栅槽总长L=l 1+l 2+0.5+1.0+αtg h h2+ =0.27+0.14+0.5+1.0+︒+603.02.0tg =2.2(m )g.出水管计算取水流流速为0.5m/s ,则管径应为D=vQ π4=0.175(m ), 取管径为200mm ,则流速为0.54m/s 。
工业废水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工业废水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工业废水其水质水量随时变化,波动较大,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对排水及废水处理设备,特别是对净化设备正常发挥其净化功能是不利的,甚至有可能损坏设备,为解决这一矛盾,废水处理前一般要设调节池,以调节水量和水质。
设备类型:对角线出水调节池
优点:出水槽沿对角线方向设置,同一时间流入池内的废水,由池的左、右两侧经过不同时间流到出水槽,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
数量:一座
池子构筑材料:钢筋混凝土
参数计算:
废水在池内一般停留3—4小时
1.池子的实际容积
设废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为 T=4小时
根据流量 Q T=4小时=300m3/d T=4小时
则池内废水量Q1=Q/24×T=300/24×4=50 (m3)
得出池的有效容积为 50 m3
设计用调节池的实际容积为V=1.4V有效=1.4×50=70 m3
取 V有效=72 m3
2.取池子的有效水深为h1=1.8m
纵向隔板间距 1m
则调节池的平面面积是S= = = 40(m2)
取宽为 B=5(m),则长L===8(m)
纵向隔板间距为 1 m,所以隔板数为 4
取调节池超高为h=0.3(m)
为适应水质的变化,设置沉渣斗,由于电镀废水的悬浮物较少,所以按长度方向设置沉渣斗一个,共两个沉渣斗,沉渣斗倾角为45。
污水池计算书
计算书一、水池地基承载力验算污水池为矩形多格的组合水池,长9.6m ,宽9.3m,s 深4.2m ,钢筋混凝土池壁厚0.3m ,底板长10.2m ,宽9.9m ,底板厚为0.35m ,垫层长为10.4m ,宽10.1m ,厚0.1m ,顶板长9.6m ,宽9.3m ,厚0.2m ,覆土0.6m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 .。
荷载标准值池内水重标准值G 水= G 集水池+G 水解酸化池+G 污泥池+G SBR 池=(3.4*3.2*2.2+3.6*3.2*3.4+1.4*3.2*3.4+ 5.2*9*3.4)*10=(23.936+39.168+15.232+159.12)*10=2374.56KN 池壁自重标准值G 池壁=280.214*25=7005.35 KN 底板自重标准值G 底板=10.2*9.9*0.35*25=883.575KN 垫层自重标准值G 垫层=10.4*10.1*0.1*25=262.6KN 顶板自重标准值G 顶板=9.6*9.3*0.2-G 板孔=(17.856-1.6833)*25=404.317KN 覆土自重标准值G 土=9.6*9.3*0.6=53.568*18=964.224KN荷载标准值G=G 水+G 池壁+G 底板+G 垫层+G 顶板+G 覆土=11844.62KN 地基承载力验算基地平均压力值P=A G =103.5811844.62=114.35kpa <fa =120kpa因此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二、水池池壁配筋计算1、工程概述SBR 池为矩形水池,长9.3m ,宽5.5m,深4.2m ,池壁厚0.3m,底板厚0.35m ,池外回填土标高为±0.000;基底垫层为C15素混凝土;水池池壁及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采用钢筋HRB335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 。
2、荷载计算施工时,要求先回填在试水,因此 2.2.1池外有土,池内无水取填土重度γ=18KN/m ³,内摩擦角φ=030,粘聚力C=0 由于池壁垂直光滑,则 =αK 2t a n (045-φ/2)=2tan =(045-030/2)=0.333外池壁土压标准值k p a hk q a k 17.252.4333.0181=⨯⨯==γ 荷载计算简图如下图:k p a q k 17.251= 有土无水时荷载简图 2.2.2池外有土,池内有水池内水压标准值:kpa H q k 323.2102=⨯==γ池外土压标准值:kpa hK q a k 17.520.3334.2181=⨯⨯==γk p a q k 322= k p a q k 25.171= k p a q k 6.83= 经比较可知,池内无水,池外有土为荷载最不利情况,故只可对池内无水,池外有土时的情况进行计算。
生活污水计算书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计算书1、生活污水调节池曝气系统生活污水调节池外形尺寸:5.2m×5.2m×3m有效容积:81m3空气搅拌经验需气量:0.6~0.9m3/(h·m3废水)按0.6m3/(h·m3废水)计算,确定需风量0.6m3/(h·m3废水)×81m3=0.81m3/min选定风机型号:GRB-40风量:0.79 m3/min;风压:34.3kpa;功率:1.1kwQMZM200微孔曝气器典型使用通气量:1.8m3/h;风机每小时供气量:47.4m3确定曝气器数量为25套。
设计COD去除率10%,COD由进水350mg/l降至315mg/l。
2、缺氧池缺氧池设计停留时间4h确定缺氧池外形尺寸1.75m×2.5m×2.75m取缺氧池COD去除率15%,COD由进水315mg/l降至265mg/l,校核COD容积负荷:0.30KgCOD/m3.dQMZM200微孔曝气器单只服务面积0.3~0.65m2/个,因缺氧池使用,取最大服务面积核算,则曝气器数量为6.7套,设计采用6套。
缺氧池需气量曝气器数量为6套,单只典型使用通气量:1.8m3/h,则需气量为0.18m3/min3、一级接触氧化池设计一级接触氧化池去除率为60%,COD由进水265mg/l降至100mg/l,设计填料容积负荷0.75KgCOD/m3.d则填料体积为16.25m3,取填料高度为2m,则确定一级接触氧化池外形尺寸3.25m×2.5m×2.7m则降解COD需氧量:10003.1)/ (⨯⨯=inCODCODQhkgO其中Q:设计流量,m3/hCOD in :进水COD 设计值与要求接触氧化池出水COD 差值,g/m 31.3: 每降解1kgCODc r 需消耗1.3kgO 2。
则O COD (kg/h )=0.64kgO 2/h供气气量计算式为:h%4205.121.05.1)/(3⨯⨯⨯⨯=COD O h m S 其中:1.5:超设计系数0.21:空气中氧气含量;1.205:空气密度kg/m 3;4%:每米水深曝气器氧传递效率;h :曝气池水深则S (m 3/min )=0.66m 3/minQMZM200微孔曝气器典型使用通气量:1.8m 3/h ;曝气器数量为22套。
调节池、格栅设计计算
调节池3.1功能描述调节池主要起到收集污水,调节水量,均匀水质的作用。
3.2设计要点调节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 )一般取 4-6h ;其有效高度一般取4-5m ,设计时,按水力停留时间计算池容并确定其规格。
3.3调节池设计计算:(1)有效容积V eHRT Q V e ⨯=max式中:Q max ——设计进水流量 (m 3/h)HRT ——水力停留时间(h );(2)有效面积A eee e h V A = 式中:h e ——调节池有效高度(3)调节池实际尺寸)5.0(+⨯⨯e h B L式中:0.5 ——超高(4)配套设备潜水搅拌器,按体积校核,1m 3体积对应8W 功率的潜水搅拌器。
4.格栅4.1功能描述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石、毛发、木屑、果皮、蔬菜、塑制品等,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按照栅栅条的净间隙,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 )、中格栅(10~40mm )、细格栅(3~10mm )。
4.2设计要点设置格栅的目的是拦截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首先废水的水质选择栅条净间隙,然后废水的水量和栅条净间隙来计算格栅的一些参数(B 、L ),得到的这些参数就可以选择格栅的型号。
工业废水一般采用e=5mm,如造纸废水、制糖废水、制药废水等。
采用格栅的型号一般有固定格栅、回转式机械格栅。
4.3格栅的设计(1)栅槽宽度n e n S B ⋅+-=)1(ehvQ n αsin max =式中: B ——栅槽宽度,m ;S ——格条宽度,m ;e ——栅条净间隙,粗格栅e=50~100mm ,中格栅e=10~40mm ,细格栅e=3~10mm ;n ——栅条间隙数;Q ——最大设计流量,m 3/sα——格栅倾角,度,一般在450~750;h ——栅前水深,m ;υ ——过栅流速,m/s ,最大设计流量时为0.8~1.0 m/s ,平均设计流量时为0.3 m/sαsin ——经验系数,与倾角α有关(2)过栅的水头损失:01kh h =αξsin 220gv h = 式中:h 1 ——过栅水头损失,m ;h 0 ——计算水头损失,m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k ——系数,格栅受污染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k=3;ξ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34)(e S βξ=,当为矩形断面时,β= 2.42。
水池计算书
Xx设计研究院计算书工程名称:xx工程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编号:___ xx__ _设计阶段:_______施工图______ 计算人:___ _ __ 校对人:___ 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2010 年01 月20 日污水处理池计算书一、 调节池部分(○8-○9轴线)1 基本资料1.1 几何信息水池类型: 有顶盖 全地下长度L=14.600m, 宽度B=6.650m, 高度H=4.600m, 底板底标高=-7.400m池底厚h3=400mm, 池壁厚t1=350mm, 池顶板厚h1=350mm,底板外挑长度t2=500mm 注:地面标高为±0.000。
1.2 土水信息土天然重度18.00 kN/m3 , 土饱和重度20.00kN/m3, 土内摩擦角30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50.00kPa地下水位标高-1.000m,池内水深3.500m, 池内水重度10.00kN/m3,浮托力折减系数1.00, 抗浮安全系数Kf=1.051.3 荷载信息活荷载: 地面5.00kN/m2, 组合值系数0.90恒荷载分项系数: 水池自重1.20, 其它1.27活荷载分项系数: 地下水压1.27, 其它1.27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顶板0.40, 地面0.40, 地下水1.00, 温湿度1.00 不考虑温湿度作用.1.4 钢筋砼信息混凝土: 等级C30, 重度25.00kN/m3, 泊松比0.20保护层厚度(mm): 顶板(上30,下30), 池壁(内50,外50), 底板(上50,下50) 钢筋级别: HRB335, 裂缝宽度限值: 0.20mm, 配筋调整系数: 1.00按裂缝控制配筋计算构造配筋采用 水池规程CECS138-20022 计算内容(1) 地基承载力验算、抗浮验算(2) 顶板计算(3) 梁计算(4) 侧壁计算(5) 底板计算单位说明: 弯矩:kN.m/m 钢筋面积:mm2 裂缝宽度:mm计算说明:双向板计算按查表恒荷载:水池结构自重,土的竖向及侧向压力,内部盛水压力.活荷载:顶板活荷载,地面活荷载,地下水压力,温湿度变化作用.裂缝宽度计算按长期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弯矩正负号规则:顶板:下侧受拉为正,上侧受拉为负池壁:内侧受拉为正,外侧受拉为负底板:上侧受拉为正,下侧受拉为负荷载组合方式:1.池外土压力作用(池内无水,池外填土)2.池内水压力作用(池内有水,池外无土)3 地基承载力验算、抗浮验算平面图 剖面图3.1 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以整块底板验算3.1.1 基底压力计算(1)水池自重Gc计算顶板自重G1= L × B × h1 × γc=14.600×6.650×0.350×25.00 = 849.54 kN池壁自重G2=[2×(L+B)-4×t1]×[H-h1-h3]×t1×γc=[2×(14.600+6.650)-4×0.350]×[4.600-0.350-0.400]×0.350×25.00=1384.56kN底板自重G3=(L+2×t2)×(B+2×t2)×h3×γc=(14.600+2×0.500)×(6.650+2×0.500)×0.400×25.00= 1193.40kN 水池结构自重Gc=G1+G2+G3=849.54+1384.56+1193.40=3427.49 kN(2)池内水重Gw计算池内水重Gw=(L-2×t1)×(B-2×t1)×Hw×rw=(14.600-2×0.350)×(6.650-2×0.350)×3.450×10.00= 2853.32 kN (3)覆土重量计算池顶覆土重量Gt1= 14.600×6.650×1.000×18.00+14.600×6.650×1.800(20.00-10.0)= 3495.24 kN池顶地下水重量Gs1= 14.600×6.650×1.800×10.0= 1747.62 kN底板外挑覆土重量Gt2= 22.250×1.000×18.00+22.250×6.000(20.00-10.0)= 1735.50 kN底板外挑地下水重量Gs2= 22.250×6.000×10.0= 1335.00 kN基底以上的覆盖土总重量Gt = Gt1 + Gt2 = 5230.74 kN基底以上的地下水总重量Gs = Gs1 + Gs2 = 3082.62 kN(4)活荷载作用Gh池顶活荷载Gh= 15.600×7.650×5.00= 596.70 kN(5)基底压力Pk基底面积: A=(L+2×t2)×(B+2×t2)=15.600×7.650 = 119.34 m2基底压强: Pk=(Gc+Gw+Gt+Gs+Gh)/A=(3427.49+2853.32+5230.74+3082.62+596.70)/119.340= 127.29kN/m23.1.2 结论: Pk=127.29 < fa=135.0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调节池、UASB的计算
③判断分离效果
ub/ua=2.53>BC/AB=0.75
该三相分离器能有效分离d≥0.008cm的沼气泡,分离效果良好。
(3)三相分离区高度
①气封高度
h1=FJ=AJtg50°=0.20×tg50°=0.24m
②集气罩高度
h2=0.40×tg50°=0.48m
最大空塔气速:ugmax= Qgmax/F=16.8/(24×0.785)=0.89m.h-1<1.0m.h-1(合理)
2.三相分离区
按图3设置三相分离区,要求u1<u2(ua)<u3≤2.0 m·h-1, > 。
图3-UASB
(1)校核流速
①计算u1
=0.785×0.62=0.28m2
u1max=Qmax/F1=0.50/0.28=1.79m.h-1<2.0 m·h-1(合理)
(2)有效水深
H3=tmin.qmax=0.5×0.64=0.3m
(3)集水槽
槽断面60×60,单边开90°三角齿,齿深2.0 cm,齿上水位1.0 cm。
①出水堰最大负荷
amax=Qmax/D=0.50/1.0=0.50m3.m-1.h-1<5.4 (合理)
②齿数
单齿流量:q0’=1.343×h02.47=1.343×0.012.47=1.542×10-5m3.s-1
1.水面积
A=Qmax/ηq=0.50/(0.91×1.0)= 0.55m2
2.长、宽
L=B= =0.74m
3.泥斗深
h5=(L-l)tgα/2=(0.74-0.05) tg55°/2=0.50m
4.缓冲区进水孔口(Φ15)
总断面积:S0=Qmax/u0=0.50/(3600×0.12)=1.157×10-3m2
调节池计算书
设计依据:1. 《杭州湾新区给水和污水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11.6);2. 规范及手册:《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范》CECS13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3. 回填土容重:饱和土重为20KN/m3;水容重:10.0 KN/m3;4. 地质概况:根据地勘报告:沉井下沉穿过以下土层:(1) 第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沉井外壁摩阻力标准值为12KPa;(2) 第3-2层砂质粉土:沉井外壁摩阻力标准值为24KPa;(3) 第3-2’层砂质粉土:沉井外壁摩阻力标准值为14KPa;(4) 第3-3层砂质粉土:沉井外壁摩阻力标准值为32KPa;(5) 第3-4层粉质粘土夹粉砂:沉井外壁摩阻力标准值为16KPa;基底落在第3-4层上5. 地下水位(1) 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底板施工之前水位不高于标高-4.0米;(2) 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之后水位不高于标高-3.0米;(3) 顶板及井内填料浇筑完毕,顶板未覆土前水位不高于标高0.0米;(4) 使用期间的地下水位考虑到设计地面以下0.5m,即绝对标高3.8m处。
6. 构筑物采用沉井,不排水下沉。
沉井部分分段施工,标高1.0m以上采用现浇结构。
抗浮验算:构筑物抗浮验算调节池结构布置图1:1001。
抗浮力计算条件:底板厚度800;壁板厚度1100;顶板厚300;封底混凝土厚度2000。
(1)顶、底板自重:12.52x3.14x(0.8+0.3)x25=13492.2KN。
(2)壁板自重:(25+1.1)x3.14x1.1x15.3x25=34482.1KN。
(3)C15素混凝土填料自重:12.52x3.14x0.8x22=8635.0KN(4)封底混凝土自重:12.52x3.14x2.0x22=21587.5KN(5)板顶覆土自重:(12.5+1.1)2x3.14x(1.5x10+0.5x18)=13938.6KN(6)柱自重:0.8x0.8x10.9x16x25=2790.4KN∑抗浮力=94925.8KN2.浮力计算条件:地下水位考虑到设计地面以下0.5m。
调节池设计计算
工艺参数 工艺计算
项目名称
处理水量,Q 停留时间,T 搅拌强度,q 曝气强度,q1
池体数量,n 单池设计
设计容积,V=QT/n 有效水深,h1 池长,L 池宽,B=V/Lh1 超高,h0 池深,H=h0+h1 有效池容,V'=LBh1 总容积,Vo=LBH 搅拌系统设计 搅拌功率,N=qV' 搅拌机台数,n1 单机功率,No=N/n1 曝气系统设计 风机风量,Q1=q1LB 风机台数,n2 单机风量,Qo=Q1/n2 校核设计参数 停留时间,T'=nV'/Q 曝 搅气 拌强 强度,q'=n1No/V' 度,q1'=n2Qo/(LB)
1
台
6
m3/min
2~8 0.01~0.015
hr mW3/(/mmi3n·
m2)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计算值
2400
16 6.5 2400 2600 12 6 6.00 6.00 8.00 6.25 0.015
设计值 参数值 单位
备注
300 8 5
0.015
1
2~8 0.01~0.015
m3/h hr
mW3/(/mmi3n• m2)
座
m3
6
m
25
m
16
m
0.5
m
6.5
m
m3
m3
kW
2
台
7.5
kW
m3/min
调节池设计
参考《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计算》、《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关于调节池、均质池等计 算:
池体容积和业主采用生产装置生产周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艺废水排放周期及清洁生产水平有很大关系,
污泥调理池计算书
xx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计算书
(工程代号:)
子项名称: 污泥调理池
专业: 工艺
计算:
校对:
审核:
1.设计参数
设计规模 4.0×104m3/d。
根据氧化沟及高效沉淀池计算结果,总剩余污泥量为△X=5200kg/d(以干污泥计)。
设计进调理池污泥含水率97.5%。
2.设计计算
设计进调理池的污泥浓度2.5%,设计进污泥深度脱水间的污泥浓度为3%。
进泥量(含水率97.5%):
V=5200/0.025/1000=208m3
调理池设置1座,分为2格。
调理池为间歇运行,反应周期时间为3h,依次进水(1h)—加药反应(0.5h)—沉降(0.5h)—排上清液(0.5h)—排泥(0.5h),二格可交替运行,每天运行三个周期。
单格所需容积为:
v1=208/3=69.3m3
取单格调理池尺寸为4.5×4.5×5(4.2)m,其有效容积为85.05m3。
排上清液28.3 m3,剩余污泥56.7 m3
具体工况应通过调试定制。
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粗格栅及调节池计算书
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计算书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设计计算一、设计规模本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设计处理规模100m3/d,Kz=1.5。
二、设计计算最大时处理水量:100m³/d÷24×1.5=6.25m3/h=0.002m3/s平时处理水量:100m3/d÷24=4.17m3/h=0.001m3/s二、粗格栅格栅井设1格,设粗格栅1条。
依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二版P167页:1)栅条断面:应根据跨度、格栅前后水位差和拦污量计算决定。
栅条一般可采用10mm×50mm~10mm×100mm的扁钢制成;2)栅条间隙(泵前):根据水质水泵类型及叶轮直径决定,按照泵站性质,一般污水格栅间隙20~25mm,雨水格栅间隙≥40mm,按照水泵类型及口径D,应小于水泵叶片间隙。
一般轴流泵<D/20,混流泵和离心泵<D/30;3)流速:格栅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流速一般采用0.8~1.0m/s,格栅前渠道内的流速可采用0.6~0.8m/s,栅后到集水池的流速可采用0.5~0.7m/s;4)格栅倾斜角度:格栅倾斜角度为45º~75º,一般机械清污时≥70º,特殊情况也采用90º垂直格栅,人工清污时≤60º;最大处理水量:Q max=150m3/d,则Q1=150m3/d=0.002m3/s平时处理水量:Q=100m3/d,则Q2=100m3/d=0.001m3/s平时所以格栅过水流量为100~150m3/d,据此选型号为800*800*800提篮格栅,格栅间隙b=10mm,允许过栅流量80~160m3/d,过栅流速v=0.5~1.0m/s。
三、调节池3.1池体尺寸事故调节池停留时间一般为4~12h,水力停留时间为10h。
则调节池的设计容积为:100/24×10=41.67(m3)。
调节池计算书
调节池设计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本文简称《给排水结构规范》《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 本文简称《水池结构规程》-----------------------------------------------------------------------1 基本资料1.1 几何信息水池类型: 无顶盖有顶卧梁全地下长度L=18.000m, 分为L1=8.000m及L2=10.000m,宽度B=15.000m, 高度H1=4.200m,H2=3.500m,底板底标高Z1=-4.000m,Z2=-3.300m,池底厚h3=300mm, 池壁厚t1=300mm,底板外挑长度t2=500mm,池壁设壁柱,截面为300mmx600mm,间距为3m。
注:地面标高为±0.000。
1.2 土水信息土天然重度18.00 kN/m3 , 土饱和重度20.00kN/m3, 土内摩擦角30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0kPa, 宽度修正系数ηb=0.00, 埋深修正系数ηd=1.00地下水位标高-6.800m,池内水深3.200m, 池内水重度10.00kN/m3,浮托力折减系数1.00, 抗浮安全系数Kf=1.051.3 荷载信息活荷载: 地面10.00kN/m2, 组合值系数0.90恒荷载分项系数: 水池自重1.20, 其它1.27活荷载分项系数: 地下水压1.27, 其它1.27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顶板0.40, 地面0.40, 地下水1.00, 温湿度1.00考虑温湿度作用: 池内外温差0度, 弯矩折减系数0.65, 砼线膨胀系数1.00(10-5/°C)1.4 钢筋砼信息混凝土: 等级C25, 重度25.00kN/m3, 泊松比0.20保护层厚度(mm): 池壁(内35,外35), 底板(上35,下35)钢筋级别: HRB335, 配筋调整系数: 1.002 计算内容(1) 地基承载力验算(2) 抗浮验算(3) 荷载计算(4) 内力(考虑温度作用)计算(5) 配筋计算(6) 壁柱计算3 计算过程及结果单位说明: 弯矩:kN.m/m 钢筋面积:mm2裂缝宽度:mm计算说明:双向板计算按查表恒荷载:水池结构自重,土的竖向及侧向压力,内部盛水压力.活荷载:顶板活荷载,地面活荷载,地下水压力,温湿度变化作用.裂缝宽度计算按长期效应的准永久组合.3.1 地基承载力验算3.1.1 基底压力计算(1)水池自重Gc计算池壁自重G2=1782 kN壁柱自重G3=445.5 kN卧梁自重G4=111.38 kN底板自重G6=2280 kN水池结构自重Gc=4618.9 kN(2)池内水重Gw计算池内水重Gw=8326 kN(3)覆土重量计算池顶覆土重量Gt1= 0 kN池顶地下水重量Gs1= 0 kN底板外挑覆土重量Gt2= 480 kN基底以上的覆盖土总重量Gt = Gt1 + Gt2 = 480 kN基底以上的地下水总重量Gs = Gs1 + Gs2 = 0.00 kN(4)活荷载作用Gh活荷载作用力总和Gh=153.6 kN(5)基底压力Pk基底面积: A=304 m2基底压强: Pk=(Gc+Gw+Gt+Gs+Gh)/A=(4618.9+8326+480+0.00+153.6)/340=44.67 kN/m23.1.2 修正地基承载力(1)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rmrm=18.00kN/m3(2)计算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r考虑地下水作用,取浮重度,r=20.00-10=10.00kN/m3(3)根据基础规范的要求,修正地基承载力:fa = fak + ηbγ(b - 3) + ηdγm(d - 0.5)= 100.00+0+1.00×18.00×(3.000-0.5)= 145.00 kPa3.1.3 结论: Pk=65.52 < fa=145.0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污水处理设计中pH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中pH 调节池的设计计算1.2.1设计参数设计平均日流量:Q=790m³/d=32.9 m³/h=0.00914m³/s 。
设置一座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取T=12h 。
1.2.2设计计算(1)调节池有效容积QT V =式中:V —有效容积(m 3);Q —平均设计流量(m 3/h );T —水力停留时间(h ),设计中取T =12 h 。
4008.394129.32≈=⨯=V m 3(2)调节池面积hV A = 式中:A —水面面积(m 2);h —有效水深(m ),取h=5 m 。
805400==Am 2 (3)调节池实际尺寸 调节池采用长方形调节池,池长L =10m ,池宽B =8m ,设计中取超高0.6 m ,则池子总高H =5.6 m ,池子实际几何尺寸为L×B×H=10m×8m×5.6m 。
在池底设计集水坑,水池底以i=0.01的坡度坡向集水坑。
(4)提升泵调节池的集水坑内安装2台潜污泵型号为WQ65-15-5.5,一用一备,水泵的基本参数为:水泵流量65m 3/h ,扬程15m ,电机功率5.5kW ,转速1470r/min ,效率55 %。
(5)搅拌机为防止污水中悬浮物的沉积和使水质均匀,采用搅拌机。
根据调节池的有效容积,搅拌功率一般按1m 3体积4~8W 选配搅拌设备。
本次设计中取4W ,则潜水搅拌机的总功率为700×4=2800W=2.8kW 。
选择1台潜水搅拌机,型号为QJB3/4-1100/2-115,潜水搅拌机功率为3kW ,叶轮直径为1100mm ,叶轮转速为115r/min ,将安装在调节池中间部位。
1.3 2#pH 调节池1.3.1设计参数设计平均日流量:Q=790m³/d=32.9 m³/h=0.00914m³/s 。
设置一座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取T=12h 。
调节池的计算
1、已知条件某风景旅游区的一个服务区设计污水量为1500m3/d,最大流量120.6m3/h,最小流量10.5m3/h。
该服务区建一座污水处理站,提升泵房按平均流量提升。
求处理站水量调节池尺寸。
2、设计计算水量调节池的计算内容主要是确定其容积和尺寸,根据污水在高低峰时的区间,调节池的容积可用图解法进行计算。
(1)调节池的容积:该污水处理站的进水量变化资料见表2-1。
该服务区污水在一个周期T(24h)内,污水流量变化曲线(由24条短线连成的折线a)。
曲线下在T(24h)内所围成的面积,等于一天(24h)的污水总量W T(m3)。
24W T = ∑q i t ii=1式中:q i ——在t i时段内污水的平均流量,m3/h;t i ——时段,h。
在周期T内污水平均流量均为:24∑q i t iW T i=1 1500Q = ——— = ——————— = ———— = 62.5(m3/h)T T 24根据污水量的变化,可绘制出一天(24h)的污水流量(进水量)变化曲线a;另外还可绘制出平均污水流量(提升流量)的曲线b(见图2-2)。
从图2-2可以看到曲线a可分为两段(指连续的两大段),其中一段进水量低于平均流量,即20:00~次日6:00,相连续的10h的污水进水量低于平均污水进水量,该时段累积进水流量为221.7m3 (占14.78%),而提升流量累积值为625m3 (占41.67%),进水量与提升量相差403.3m3(图中面积A)。
另一段进水量高于平均流量,即6:00~14:00,相连续的8h的污水进水量均高于平均污水进水量,该时段累积进水流量为847.65m3 (占56.51%),而提升流量累积值为500m3(33.33%),进水量比提升量多347.65m3(图中面积B)。
当进水量大于水泵提升量时,余量在调节池中贮存;当进水量小于水泵提升量时,需取用调节池中的存水。
由此可见,调节池所需调节容积等于图2-2面积A和面积B中的大者,即调节池的理论调节容积为403.3m3。
污泥脱水污泥调理反应池设计计算书
10 进水管流速
进水管管径d4
11 反应池池总高度
超高h1= 缓冲层h4=
H=
12 反应池有效容积
V=V1+V2
13 反应池总尺寸
直径D 总高H
0.30 m 1.40 1.43 1.57 m 4.04 m3
0.100 m/s 0.461 m 46077.57 0.022 0.00049 m
0.800 m/s 0.163 m
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 缝隙高度h3=q/v1*3.14d1
反射板直径d2=1.3d1
4 反应部分有效断面面积 稳态反应负荷q'= v=q1/3600 总变化系数kz=
反应池有效断面积F+f)/3.14
6 校核
1) 校核有效水深 稳态反应时间t= h2=vt*3600 有效容积V1=Q*t
1.80 m/s 0.109 m
0.30 m 0.10 m 3.35 m
11.24 m3
2.79 m 3.35 m
正切值 1.428148
角度 55
污泥调理反应池设计计算
1 最大流量计算 最大设计流量Q= q=
2 中心管计算 中心管流速v0=
中心管截面积F=q/v0
中心管直径
d0
4F
60.00 m3/h 0.01667 m3/s
0.05 m/s 0.33 m2
0.65 m
备注
3 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 v1=
喇叭口直径d1=1.35d0 喇叭口高度h'=1.35d0
取值0.1~0.15
1.90 L/(s.m)
锥底半径r= R=D/2 tana55
h5=(R-r)tana 锥斗容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调节池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污水调节池计算书
工业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在不同工段、不同时间所排放的污水差别很大,尤其是操作不正常或设备产生泄漏时,污水的水质就会急剧恶化,水量也大大增加,往往会超出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尤其是学校、居民小区等人员集中的地方,由于用水量和排入污水中杂质的不均匀性,也会使得其污水流量或浓度在一昼夜内有较大的变化。
这些问题都会给处理操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使污水处理设施难以维持正常操作。
因此,对于特征上波动比较大的污水,有必要在污水进入处理主体之前,先将污水导入调节池进行均和调节处理,使其水量和水质都比较稳定,这样就可为后续的水处理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和优化的操作条件。
具体说来,调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对污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
2.减少进入处理系统污水流量的波动,使处理污水时所用化学品的加料速率稳定,适合加料设备的能力;
3.在控制污水的pH值、稳定水质方面,可利用不同污水自身的中和能力,减少中和作用中化学品的消耗量。
4.防止高浓度的有毒物质直接进入生物化学处理系统;
5.当工厂或生活污水系统暂时停止排放污水时,仍能对处理系统继续输入污水,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调节池
1、按连续进水设计。
调节容积按日处理量的35%~50%计算。
污水厂处理规模为300t/d。
2、设计进水量
Q=100t/d=100/24=4.17m3/h
3、停留时间t: 取t=9h
4、有效容积V:
V=Qt==37.5m3
5、有效水深h:3m
6、池子的面积F;
F=V/h=3=12.3m2
7、池子的平面尺寸:LxB=5x3m
8、池总高度H:
设超高0.5m,H=3+=3.5m
9、池子尺寸:LxBxH=3.5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