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识】材料弹性常数E、μ与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doc 10页)
材料力学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 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1. 两种方法测定金属材料的切变模量G ; 2. 验证圆轴扭转时的虎克定律。
二. 实验仪器和设备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 扭角仪 3. 电阻应变仪 4. 百分表 5.游标卡尺三. 中碳钢圆轴试件,名义尺寸d=40mm, 材料屈服极限MPa s 360=σ。
四. 实验原理和方法1. 电测法测切变模量G材料在剪切比例极限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γτG = (1)上式中的G 称为材料的切变模量。
由式(1)可以得到:γτ=G (2) 扭角仪百分表H图二 微体变形示意图图三 二向应变花示意图圆轴在剪切比例极限内扭转时,圆轴表面上任意一点处的切应力表达式为:PW T=max τ (3) 由式(1)~(3)得到:γ⋅=P W TG (4) 由于应变片只能直接测出正应变,不能直接测出切应变,故需找出切应变与正应变的关系。
圆轴扭转时,圆轴表面上任意一点处于纯剪切受力状态,根据图二所示正方形微体变形的几何关系可知:454522-=-=εεγ (5)由式(2)~(5)得到:454522εεp p W TW T G -==- (6) 根据上式,实验时,我们在试件表面沿±45o 方向贴应变片(一般贴二向应变花,如图三所示),即可测出材料的切变模量G 。
本实验采用增量法加载,即逐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T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
于是式(6)写为:454522εε∆⋅∆-=∆⋅∆=-p p W TW T G (7) 根据本实验装置,有a P T ⋅∆=∆ (8)a ——力的作用线至圆轴轴线的距离 最后,我们得到:454522εε∆⋅⋅∆-=∆⋅⋅∆=-p p W aP W a P G (9) 2. 扭角仪测切变模量G 。
等截面圆轴在剪切比例极限内扭转时,若相距为L 的两横截面之间扭矩为常数,则两横截面间的扭转角为:pGI TL=ϕ (10) 由上式可得:pI TLG ϕ=(11) 本实验采用增量法,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T 作用下,产生的转角增量∆φ。
材料弹性常数E、μ的测定——电测法测定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材料弹性常数E 、μ的测定——电测法测定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学号姓名实验时间:2010年11月17日 试件编号试验机编号 计算机编号 应变仪编号百分表编号成绩实验地点:主楼南翼116室12 11 11 11 11教师年 月 日一、实验目的1. 测量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2. 验证单向受力虎克定律;3. 学习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 电阻应变仪;3. 游标卡尺。
三、试件中碳钢矩形截面试件,名义尺寸为b ⨯t = (30⨯7.5)mm 2。
材料的屈服极限MPa s 360=σ。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1、实验原理材料在比例极限内服从虎克定律,在单向受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εσE = (1)上式中的比例系数E 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由以上关系,可以得到:PE A σεε== (2)材料在比例极限内,横向应变ε'与纵向应变ε之比的绝对值为一常数:εεμ'=(3) 上式中的常数μ称为材料的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比。
本实验采用增量法,即逐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i 。
于是式(2)和式(3)分别写为:ii A PE ε∆∆=0 (4) ii i εεμ∆'∆= (5)根据每级载荷得到的E i 和μi ,求平均值:n E E ni i∑==1(6)nni i∑==1μμ (7)以上即为实验所得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上式中n 为加载级数。
2、实验方法2.1电测法电测法基本原理:电测法是以电阻应变片为传感器,通过测量应变片电阻的改变量来确定构件应变,并进一步利用胡克定律或广义胡克定律确定相应的应力的实验方法。
试验时,将应变片粘贴在构件表面需测应变的部位,并使应变片的纵向沿需测应变的方向。
当构件该处沿应变片纵向发生正应变时,应变片也产生同样的变形。
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
00EA A P==εσε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µ的测定拉伸试验中得到的屈服极限бb 和强度极限бS ,反映了材料对力的作用的承受能力,而延伸率δ 或截面收缩率ψ,反映了材料缩性变行的能力,为了表示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抵抗变行的难易程度,在实际工程结构中,材料弹性模量E 的意义通常是以零件的刚度体现出来的,这是因为一旦零件按应力设计定型,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服役过程中,是以其所受负荷而产生的变性量来判断其刚度的。
一般按引起单为应变的负荷为该零件的刚度,例如,在拉压构件中其刚度为:式中 A 0为零件的横截面积。
由上式可见,要想提高零件的刚度E A 0,亦即要减少零件的弹性变形,可选用高弹性模量的材料和适当加大承载的横截面积,刚度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零件服役时稳定性,对细长杆件和薄壁构件尤为重要。
因此,构件的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来说,弹性模量E 是经常要用到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在弹性范围内大多数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即变形与受力成正比。
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 ,也叫杨氏模量。
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值称为泊松比µ,也叫横向变性系数,它是反映材料横向变形的弹性常数。
因此金属才料拉伸时弹性模量E 地测定是材料力学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实验,下面用电测法测定低碳钢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µ。
(一) (一) 试验目的1.1.用电测方法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及泊松比µ;2.2.验证虎克定律;3.3.掌握电测方法的组桥原理与应用。
(二) (二) 试验原理1.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 一般采用比例极限内的拉伸试验,材料在比例极限内服从虎克定律,其荷载与变形关系为:0EA PL L ∆=∆ (1)若已知载荷ΔP 及试件尺寸,只要测得试件伸长ΔL 即可得出弹性模量E 。
(2)由于本试验采用电测法测量,其反映变形测试的数据为应变增量,即(3) 所以(2)成为:)(A L PL E ∆∆∆=0)(L L ∆∆=∆ε(4) 式中: ΔP ——载荷增量,kN ;A 0-----试件的横截面面积,cm为了验证力与变形的线性关心,采用增量法逐级加载,分别测量在相同载荷增量 ΔP 作用下试件所产生的应变增量Δε。
测定材料切变模量G
实验五 测定材料切变模量G一、实验名称测定材料切变模量G 。
二、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Q235钢切变模量G 的实验方法; 2.熟悉NY-4型扭转测G 仪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NY-4型扭转测G 仪 2.百分表 3.游标卡尺 四、主要技术指标1. 试样:直径d=10mm ,标距L 0=60-100mm (可调), 材料Q235钢。
2.力臂:长度a=200mm ,产生最大扭矩T=4Nm 。
3.百分表:触点离试样轴线距离b=100mm ,放大倍数K=100格/mm ,用百分表测定扭转的位移。
4. 砝码:4块,每块重5N ,砝码托作初载荷,T 0=0.26Nm ,扭矩增量ΔT=1Nm 。
5.精度:误差不超过5%。
五、实验原理实验时,从F 0到F 4逐级加载,扭矩的每级增量为1Nm 。
每次加载时,相应的扭转角变化量即为ΔT 引起的变形量。
在逐级加载中,如果变形量Δφ基本相等,则表明Δφ与ΔT 为线性关系,符合剪切胡克定律。
完成一次加载过程,可计算得到Δφ的一组数据,实验结束后,求Δφ1到Δφ4的平均值Δφ平,代入剪切胡克定律计算弹性模量。
即pGIT l ⋅∆=∆ϕ六、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桌面目视基本水平,把仪器放在桌上(先不加砝码托及砝码)。
2.调整两悬臂杆的位置,大致达到选定标距,固定左旋臂杆,再固定右旋臂杆,调整右横杆,使百分表触头距试样轴线距离b=100mm ,并使表针预先转过十格以上(b 值也可不调,按实际测值计算)。
3.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标距,作为实际计算用。
4.挂上砝码托,记下百分表的初读数。
5.分四次加砝码,每加一次记录一次表的读数,加砝码时要缓慢放手。
6.实验完毕,卸下砝码。
七、数据记录及计算 1. 原始数据记录 试样标距为L 0= mm 。
分级加载 初载一次加载 二次加载 三次加载 四次加载 百分表读数 S 0=S 1=S 2=S 3=S 4=2. 计算(1)扭转位移的计算分级加载 一次加载 二次加载 三次加载 四次加载 平均值 形变量ΔS 1=ΔS 2=ΔS 3=ΔS 4=ΔS 平=(2)扭转角增量的计算bK S ⋅∆=∆平ϕ其中:K 为百分表的放大倍数(K=100格/mm );b 为百分表触头距轴线的距离(b=100mm )。
高分子材料弹性模量_泊松系数_切变模的测试
应变 (με) 623 587 723 678 596 726 793 692 584 679 668. 1 ±
69. 631 49
弹性模量计 算值 M Pa
7 099 7 545 6 130 6 524 7 426 6 104 5 575 6 397 7 573 5 184 6 555. 7 ±
838. 052 5
表 2 泊松系数测试与计算结果
样号
1 2 3 4
横向应变 (με)
209 196 227 236
纵向应变 (με)
623 587 723 678
泊松系数
0. 335 0. 339 0. 313 0. 348
实验结果表明 ,高分子材料弹性模量为 6 555. 7 ±838. 052 5 M Pa , 泊 松 系 数 为 0. 332 6 ±0. 017 696 ,切变模量为 2 463. 74 ±309. 547 4 M Pa ,材料 为低模量材料 ,其横向变形系数较大 ,大于金属材料 (钢的泊松系数为 0. 27~0. 3) 。
4 讨 论
3 测试结果
弹性模量测试与计算结果见表 1 ,泊松系数测 试与计算结果见表 2 ,切变模量计算结果见表 3 。
表 1 弹性模量测试与计算结果
样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x + SD
应力δ
M Pa 4. 423 4. 429 4. 432 4. 427 4. 426 4. 432 4. 421 4. 427 4. 423 4. 426 4. 426 6 ±
应变电测原理和技术 ,在机械 、电子 、石油 、化 工 、建筑 、国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 具有快捷和测试精度高等特点 。应用应变电测技术 和原理测量试件 、构件结构的应变值 ,严格掌握电阻 应变片的粘贴工艺致关重要 。严格的按照电阻应变 片的粘贴工艺进行贴片 ,是测试取得成功的重要环 节 。为保证测量精度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 ,在使用 前要用应变校准仪进行校准后进行使用才能取得满 意的效果 。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第一篇: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实验(一)用百分表扭角仪法测定切变模量G一、目的在比例极限内验证扭转时的剪切虎克定律,并测定材料的切变模量G。
二、仪器设备1、多功能组合实验台2、百分表三、试件空心圆管:材料为不锈钢、内径d= 40.2 mm、外径D= 47.14 mm、长度L=420mm四、预习要求:1、阅读第二章中多功能组合实验台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百分表的工作原理。
五、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装置如图3-13所示,加载示意图见图3-14。
试件的一端安装在圆管固定支座上,该端固定不动,另一端可以转动,并在可动端装有一滚珠轴承支座加以支承。
靠近轴承安装一横杆AB,在A点通过加载手轮加载。
这样试件在荷载作用下,仅仅受到纯扭转的作用。
可动端只能产生绕空心圆管轴线方向的角位移。
当试件受到扭转作用时,可动端的横截面转动,此时横杆也转动。
通过百分表(或千分表)测定B点的位移(由于B点转动角很小,B点的位移约等于B点的弧长),这样便可以计算出试件可动端的转角大小 (见图3-15)。
图3-13扭转实验装置图3-14扭转加载示意图图3-15圆管转角示意图根据扭转变形公式∆ϕ=∆B∆TL式中:∆ϕ=;△T=△P×abGIP可计算出切变模量IP=π32(D4-d4)G=∆TL ∆ϕIP施加载荷△P时,试件便受到扭矩△T=△P×a的作用,对试件分级加载,由于各级荷载相等,故相应于每级加载后的读数增量△B也应基本相等(即∆ϕ相等),从而验证了剪切虎克定律。
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扭转角增量∆ϕ,便可以求出切变模量G。
六、实验步骤1、打开测力仪电源,如果此时数字显示不为“0000”,用螺丝刀将其调整为“0000”。
2、旋转百分表外壳,使大指针指到“0”。
3、顺时针转动加载手轮加载,分四级加载,每级加载200N,一直加到800N(200N→400N→600N→800N)。
每加一级荷载后,读取百分表的读数并记录。
电测法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值
电测法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µ值一、实验目的1. 测定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µ。
2. 验证胡克(Hooke )定律。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1. 组合实验台中拉伸装置2. 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3. 游标卡尺、钢板尺三、实验原理和方法试件采用矩形截面试件,电阻应变片布片方式如图3-4。
在试件中央截面上,沿前后两面的轴线方向分别对称的贴一对轴向应变片R1、R1ˊ和一对横向应变片R2、R2ˊ,以测量轴向应变ε和横向应变εˊ。
补偿块P图 3-4 拉伸试件及布片图1. 弹性模量E 的测定由于实验装置和安装初始状态的不稳定性,拉伸曲线的初始阶段往往 是非线性的。
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实验宜从一初载荷P 0(P 0≠0)开始,采用增量法,分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并求出△ε的平均值。
设试件初始横截面面积为A 0,又因ε=△l/l ,则有E=上式即为增量法测 式中 A 0 — 试件截面面积△ε — 轴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2. 泊松比μ的测定利用试件上的横向应变片和纵向应变片合理组桥,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实验宜从一初载荷P 0(P 0≠0)开始,采用增量法,分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横向应变增量△εˊ和纵向应变增量△ε。
求出平均值,按定义μ四、实验步骤1. 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
2. 测量试件尺寸。
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测量试件三个横截面尺寸,取三处横截面面积的平均值作为试件的横截面面积A 0。
见附表13. 拟订加载方案。
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 0(一般取P 0 =10% P max 左右),估算P max (该实验载荷范围P max ≤5000N ),分4~6级加载。
4. 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5. 按实验要求接好线(为提高测试精度建议采用图3-5d 所示相对桥臂测量方法),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实验电测法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μ
实验一、电测法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μ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测方法。
2.电测法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μ。
二、实验仪器设备1.弯曲梁实验装置。
2.数字式电阻应变仪。
三、实验装置与实验原理图 1 图 2 1.实验装置见图1和图2,拔下销子3,卸下加载横梁8,卸下传感器9,从传感器上旋下加载压头7,然后将万向接头旋到加载系统5上,再将传感器旋到万向接头上,传感器下端与上夹头连接,下夹头安装在试验机架底座的孔内(注意:螺母不要旋紧,留有一定的活动距离,使其起到万向接头的作用;另外保护试件,以免试件被压弯),接着调整好上、下夹头之间的距离,将E、μ试件放入上、下夹头内,对准孔,插入销子,就可进行试验了。
图 3 图 42.实验原理试件上沿着试件轴向和横向各粘贴两片应变片,补偿块上粘贴四片应变片见图3,按图4接两个测量桥,对试件加载,记录载荷P ,并分别记录测得的轴向应变εP 和横向应变εP /,由公式P A P E ε= 计算出弹性模量E ,由公式 pp εεμ/=计算出泊松比μ。
实验一 电测法测定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实验日期:: 室温 小组成员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仪器(三)实验记录表1 测定E 和μ实验试件原始尺寸 试件材料宽度 b (mm) 厚度 t(mm)横截面面积A 0 (mm 2)长度 L (mm)152.5(四)结果处理弹性模量: 泊松比:(五)问题讨论1.电测法测定材料的E 和μ值时应测何值?2.电阻应变片的作用是什么?3.写出电阻应变仪的读数应变表达式εd ?4.温度补偿片的作用是什么?5.应变片在电桥中的接线方法有哪两种?6.根据逐级加载时载荷和变形的读数记录,作图验证虎克定律。
P E=εο∆A ∆=εεμ∆∆ O ε实验二、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一、实验目的1.电测法测定纯弯曲梁正应力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正应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装置与仪器1.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2.数字式电阻应变仪。
金属材料弹塑性参数测定(E、U、G等)
实验名称:金属材料弹塑性参数测定(E、U、G等)传感器是一种测量装置,用来把有关的物理量转变成具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电量输出,以满足对于信息的记录、显示、传输、存储、处理以及控制的要求。
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测量与控制的第一个环节,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要进行分析、设计、制作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并利用电桥作为基本的测量电路,利用静态电阻应变仪作为放大与输出仪器。
标定制作好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设计方法。
2.理解并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建立标定的概念,学会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复习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筛选、粘贴、焊接、检验等操作方法。
4.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u二、实验设备与仪器等1.静态电阻应变仪。
2.标定器、计算器、数字式万用表、游标卡尺、电烙铁、剥线钳等。
3.弹性元件等传感器母体。
4.电阻应变片、接线端子、导线、502胶、丙酮、焊锡、砂纸等。
5. 金属筒(R=48mm,r=40mm)三.原理与方法电阻应变测量法是实验应力分析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
电阻应变测量方法测出的是构件上某一点处的应变,还需通过换算才能得到应力。
根据不同的应力状态确定应变片贴片方位,有不同的换算公式。
测量电桥的基本特性和温度补偿构件表面的应变测量主要是使用应变电测法,即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构件表面,由电阻应变片将构件应变转换成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而应变片所产生的电阻变化是很微小的,通常用惠斯顿电桥方法来测量,惠斯顿电桥是由应变片作为桥臂而组成的桥路,作用是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信号,从而得到构件表面的应变。
在测量时,将应变片粘贴在各种弹性元件上,组成电桥,并利用电桥的特性提高读数应变的数值,或从复杂的受力构件中测出某一内力分量(如轴力、弯矩等)。
利用电桥的基本特性正确地组成测量电桥。
测量电桥的基本特性ABCDR1R2R4R3U BD U图3-4 电桥如图3-4所示。
应用电测法测定材料的弹性系数E、μ
应用电测法测定材料的弹性系数E 、μ[实验目的]1、 了解应变电测方法,学习并初步掌握电阻应变仪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习并掌握电测法的多点测量技术。
3、 用应变电测法测定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
4、 验证虎克定律。
5、 学习用最小二乘一元线性回归法处理数据。
[使用设备]YD -88便携式静态电阻应变仪、WL400-2000纯弯曲——拉伸试验台、小螺丝刀、被测试样(应变计已粘贴)等。
[试样及装置介绍]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本实验的被测试样是用铝合金制成的矩形截面薄板(见图2),其轴线两端各有一圆孔,通过圆柱销钉使试样与实验台相连,采用杠杆——砝码加载方式(杠杆比标注在杠杆上),试样受轴向拉力作用。
在试样中部两侧表面沿纵向和横向各对称地粘贴了一个应变计(见图3),试样尺寸和贴片位置如图2及图3所示。
应变计的灵敏系数K 标注在试样上。
[实验原理]一、理论依据由虎克定律可知:受轴向作用力的塑性材料在其弹性限度内,正应力σ与线应变ε 成正比,即:σ = E ε并且其横向应变ε′与纵向应变ε之比的绝对值为常数,两者符号相反。
即:ε ′=-με其中,比例系数E 称为该材料的弹性模量,μ称为该材料的泊松比。
二、虎克定律的验证和E 、μ的测定本实验采用等增量逐级加载的方法,如果每次增加相同的荷载ΔF ,试样的线应变ε也基本是呈等量增加的,则说明虎克定律是正确性的。
由于试样的横截面面积为A=bt ,设在载荷F i =F 0+i ∙ΔF 作用下,试样的纵向应变和横向应变分别为εi 和εi ′,则该材料的弹性模量及其泊松比分别为:iibt F E ε= 、 i i εεμ'=图2 实验用试样尺寸R R图3 贴片位置示意图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三、数据处理方法对于一定材料制作的试样来说,其E 、μ及尺寸均为常数,因此由(10-3)、(10-4)式可知:该实验中测量的纵向应变ε和横向应变ε′都是随作用力F 作一次线性变化的,可记作:ε = C 1F (其中Ebt C 11=) ε ′ = C 2F (其中EbtC μ=2)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最小二乘一元线性回归直线拟合的方法来确定系数C 1和C 2,从而可求得:∑∑∆=ii i btF E ε2(10-5)∑∑=iii i εεμ' (10-6)四、组桥及测试方法根据所给试样的应变计粘贴方式,并考虑消除弯曲的影响,本实验可有三种组桥测试方式(见图4)。
弹性常数E、μ的测定、梁的弯曲正应力测定 (1)
实验4 材料弹性常数E 、μ的测定刘红欣 编写一、试验目的1.在比例极限内验证虎克定律并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 及泊松比μ。
2.初步使用YJ28A-P10R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见附录四)。
二、试验设备1.YJ28A-P10R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2.电子测力仪。
3.组合试验台。
4.游标卡尺。
三、试验原理及装置测定材料的弹性常数时,一般采用在比例极限内的拉伸试验。
采用矩形截面试件(GB228—76规定选取),在试件中央部分两侧沿纵向和横向各贴二片电阻应变片(如图5-1),温度补偿片贴在不受力的与试件相同的材料上,一般取两侧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图5-1 矩形截面试件为了验证虎克定律和消除测量中的可能产生的误差,本试验采用增量法逐级加载,每增加相同的载荷增量∆P ,测量相应的纵向应变31,εε及横向应变42,εε。
再由两次载荷的纵向应变之差31,εε∆∆算出其纵向应变增量231εεε∆+∆=∆纵。
同理算出其横向应变增量242εεε∆+∆=∆横,其中1ε∆、2ε∆、3ε∆和4ε∆分别为应变片R 1、R 2、R 3和R 4的应变增量。
然后取纵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纵ε∆代人虎克定律计算出弹性模量0A ∆∆=E 纵εP ,由横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横ε∆与纵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纵ε∆的比值计算出泊松比纵横εεμ∆∆=,其中试件横截面面积A 。
=a × b 。
在试验前要拟订加载方案。
拟订加载方案时根据上述要求,一般考虑以下几点:1.由于在比例极限内进行试验,故最大应力值不能超过比例极限,碳钢一般取屈服极限的70—80%。
2.初载荷可按屈服载荷的10%来选定。
3.至少应有4—5级加载。
四、试验步骤1.测量试件尺寸。
2.将工作应变片接在仪器的A 、B 接线柱上,补偿片接在B ,C 接线柱上。
然后按仪器使用方法将仪器调整好。
3.先加初载荷P 。
.然后每增加相同载荷△P ,记录相应的应变值。
4.重复以上试验三次。
5.请教师检查试验数据。
材料力学-测弹性常数
1/4桥接线法(温补半桥)
( ) -
AB
BC
L
t
t
L
温度补偿问题:
1、温度场变化(热膨胀系数不同、热电偶) 2、电磁场影响
Page16
BUAA
材料力学实验
DH3818-2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简介
电源插座 及开关
模块桥路 类型设置 端
显示窗口
通信接口 接线排
功能键
Page17
BUAA
A B B1 C D
当接1/4桥时,先将温度补偿片 接入应变仪上面板公共温度补 偿接线端后,等效于所有通道 的C和 B1接线柱之间就接入温 度补偿片了,同时将工作片应 变片的两条连接导线分别接入 所选通道接线排中的A和B接线
柱,同时将接入B点的导线端子 A B B1 C D
的叉子两个脚分别接入B和B1, 即跨接后将B1与B短接
Page12
BUAA
应变片实物
单轴应变片
多轴应变片(应变花)
材料力学实验
Page13
BUAA
材料力学实验
应电测法的有点与缺点
① 电测法的优点
1. 测量精度高,应变的最小分辨率可达10-6(1με); 2. 技术成熟,成本相对其它实验应力分析方法低; 3. 测量范围较广,可测10-6-10-2应变; 4. 可进行静、动态测量,频率响应范围0~50KHz; 5. 能在一定范围的高、低温及液体等特殊条件下进行测量。
BUAA
材料力学实验
材料弹性常数E、的测定
Page1
BUAA
材料力学实验
➢ 实验目的
测量材料在比例极限内的应力应变关系;
测量7075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
学习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静态应变仪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
实验二 材料切变模量G 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碳钢的剪切弹性模量G 。
二、设备和仪器1.游标卡尺,百分表,钢板尺2.XH180型G 值测定实验台三、试验原理试样直径d=10mm ,标距L=230mm ,表臂130mm ,力臂200mm 。
砝码四个,每个重 △F=1.96N(200克)。
在弹性范围内进行圆截面试样扭转实验时,扭矩T 与扭转转角中之间的关系符合扭转变形的胡克定律P GI TL /=φ,式中:32/4d I P π=为截面的极惯性矩。
当试样长度L 和极惯性矩I P 均为已知时,只要测得扭矩增量△T 和相应的扭转角增量△Φ,可由式P I L T G ⨯∆⨯∆=φ/计算得到材料的切变模量。
试样受扭后,加力杆绕试样轴线转动,使右端产生铅垂位移B(单位为mm),该位移由安装在B 端的百分表测量。
当铅垂位移很小时,加力杆的转动角(亦即试样扭转角) △Φ也很小,应有tan(△Φ)=B /b≈△Φ,式中b 为百分表触头到式样端面圆心的距离,加力杆的转角△Φ即为圆截面试样两端面的相对扭转角△Φ(单位为弧度)。
四、试验步骤1.试验前用手指轻轻敲击砝码盘,观察百分表是否灵活摆动,以检查装卡是否正确。
2.记录百分表初末读数或将百分表调零。
3.逐级加载,每级增加一个砝码后记录百分表初末读数,共加载四次,由于顶丝有微小滑动,每个砝码多次加卸记录其引起的位移不一样,然后卸载,重复上述步骤,共测量三次。
五、注意事项1.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要冲击加载。
不要在加力臂或砝码盘上用手施加过大力气。
2.不要拆卸或转动百分表,保证表杆与刚性臂间稳定、良好的接触。
六、实验结果处理七、思考题1.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加了砝码而百分表指针不动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答、加载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的原因:百分表可能出现故障,百分表触头没接触转角臂,转角臂与试样联接松动。
应采取的措施:检查百分表;百分表触头接触转角臂,并且预压一圈;转角臂与试样联接牢固,不能有相对转动。
实验四 测定弹性模量E
实验四 测定弹性模量E弹性模量E 是材料的弹性常数。
对于使用在重要部门(如军工)的某些材料,要严格测定E。
在新材料机械性能测定中,E 也是重要的内容。
弹性模量E 几乎贯穿于材料力学的全部计算之中,通过本次实验对这个弹性常数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数量概念。
一、实验目的1、测定钢的弹性模量E。
2、学习E 的测定方法及球铰引伸仪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测E 实验台和球铰引伸仪。
测E 实验台通过两级杠杆放大,放大率为100,增量为10N。
当砝码为10N 时,作用在试件上的拉力为1KN。
三、试样圆形截面标准拉伸试件四、实验内容与原理只要测得试样纵方向上的应变,材料弹性模量E 便可求出。
由于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因此可得:lA lP E Δ••Δ==εσ 其中K读l l Δ=Δ ll Δ=ε K-引伸仪放大倍数(K=2000) -引伸仪标距() l mm l 100= -纵向变形量 l Δ A-试样横截面积 P Δ-载荷增量为了检验载荷与变形的关系是否符合虎克定律,并减少测量误差,试验时一般采用增量法加载荷。
即把载荷分成若干相等的载荷,逐级加载。
为了保证载荷不超了比例极限,加载前可估计算出试样的屈服载荷。
以屈服载荷的70%~80%作为测定弹性模量的最高载荷。
max P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1、记录有关实验步骤。
2、加载荷,记录千分表读数(加砝码时,应尺量轻放,使其平稳)。
P3、共分三级加载,依次记录千分表读数,并计算出平均变形量读l Δ。
4、卸掉砝码,整理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整理1、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曲线,验证虎克定律。
l P Δ-2、计算出弹性模量E 的实验值。
实验数据记录实例:测定弹性模量E 实例:号钢试样直径,横截面积,标距,使用的球铰引伸仪进行测定,实测数据见下表。
3A mm d 10=25.78mm A =mm l 100=2000=K把表中的二次平均读l Δ再取平均值为读l Δ除以2000之后即得KN P 1=Δ伸长。
弹性常数E的测定梁的弯曲正应力测定
实验4 材料弹性常数E 、μ的测定刘红欣 编写一、试验目的1.在比例极限内验证虎克定律并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 及泊松比μ。
2.初步使用YJ28A-P10R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见附录四)。
二、试验设备1.YJ28A-P10R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2.电子测力仪。
3.组合试验台。
4.游标卡尺。
三、试验原理及装置测定材料的弹性常数时,一般采用在比例极限内的拉伸试验。
采用矩形截面试件(GB228—76规定选取),在试件中央部分两侧沿纵向和横向各贴二片电阻应变片(如图5-1),温度补偿片贴在不受力的与试件相同的材料上,一般取两侧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图5-1 矩形截面试件为了验证虎克定律和消除测量中的可能产生的误差,本试验采用增量法逐级加载,每增加相同的载荷增量∆P ,测量相应的纵向应变31,εε及横向应变42,εε。
再由两次载荷的纵向应变之差31,εε∆∆算出其纵向应变增量231εεε∆+∆=∆纵。
同理算出其横向应变增量242εεε∆+∆=∆横,其中1ε∆、2ε∆、3ε∆和4ε∆分别为应变片R 1、R 2、R 3和R 4的应变增量。
然后取纵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纵ε∆代人虎克定律计算出弹性模量0A ∆∆=E 纵εP ,由横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横ε∆与纵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纵ε∆的比值计算出泊松比纵横εεμ∆∆=,其中试件横截面面积A 。
=a × b 。
在试验前要拟订加载方案。
拟订加载方案时根据上述要求,一般考虑以下几点:1.由于在比例极限内进行试验,故最大应力值不能超过比例极限,碳钢一般取屈服极限的70—80%。
2.初载荷可按屈服载荷的10%来选定。
3.至少应有4—5级加载。
四、试验步骤1.测量试件尺寸。
2.将工作应变片接在仪器的A 、B 接线柱上,补偿片接在B ,C 接线柱上。
然后按仪器使用方法将仪器调整好。
3.先加初载荷P 。
.然后每增加相同载荷△P ,记录相应的应变值。
4.重复以上试验三次。
5.请教师检查试验数据。
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实验测定
实验三 材料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µ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µ。
2、验证胡克(Hooke )定律。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1、组合实验台中拉伸装置2、XL2118系列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三、实验原理和方法试件采用矩形截面试件,电阻应变片布片方式如图3-1。
在试件中央截面上,沿前后两面的轴线方向分别对称的贴一对轴向应变片R1、R1ˊ和一对横向应变片R2、R2ˊ,以测量轴向应变ε和横向应变εˊ。
补偿块图 3-1 拉伸试件及布片图1、弹性模量E 的测定由于实验装置和安装初始状态的不稳定性,拉伸曲线的初始阶段往往是非线性的。
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实验宜从一初载荷00(0)P P ≠开始,采用增量法,分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并求出ε∆的平均值。
设试件初始横截面面积为0A ,又因L L ε=∆,则有A E P ε∆∆=0上式即为增量法测E 的计算公式。
式中 0A — 试件截面面积 ε∆ — 轴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组桥方式采用1/4桥单臂测量方式,应变片连接见图3-2。
补偿片图3-2 1/4桥连接方式实验时,在一定载荷条件下,分别对前、后两枚轴向应变片进行单片测量,并取其平均值'11()2εεε+=。
显然ε代表载荷P 作用下试件的实际应变量。
而且前后两片应变片可以相互抵消偏心弯曲引起的测量误差。
2、泊松比μ的测定利用试件上的横向应变片和纵向应变片合理组桥,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实验宜从一初载荷00(0)P P ≠开始,采用增量法,分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横向应变增量ε'∆和纵向应变增量ε∆。
求出平均值,按定义'εμε∆=∆ 便可求得泊松比μ。
四、实验步骤1、明确试件尺寸的基本尺寸,宽30mm ,厚5mm 。
2、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3、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知识】材料弹性常数E、μ与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doc 10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实验二 材料弹性常数E 、μ的测定
——电测法测定弹性模量
E 和泊松比μ
预习要求:
1、预习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2、设计本实验的组桥方案;
3、拟定本实验的加载方案;
4、设计本实验所需数据记录表格。
一、实验目的
1. 测量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
2. 验证单向受力虎克定律;
3. 学习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 电阻应变仪;
3. 游标卡尺。
三、试件
中碳钢矩形截面试件,名义尺寸为b ⨯t = (30⨯7.5)mm 2。
材
料
的
屈
服
极
限
MPa s 360=σ。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1、实验原理
材料在比例极限内服从虎克定律,在单向受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εσE = (1)
图二 实验装置图
图一 试件示意图
b
上式中的比例系数E 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由以上关系,可以得到:
ε
εσ0A P E ==
(2) 材料在比例极限内,横向应变ε'与纵向应变ε之比的绝对值为一常数:
ε
εμ'
=
(3) 上式中的常数μ称为材料的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比。
本实验采用增量法,即逐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i 。
于是式(2)和式(3)分别变为:
i
i A P
E ε∆∆=
0 (4) i
i i εεμ∆'
∆=
(5) 根据每级载荷得到的E i 和μi ,求平均值:
n E E n
i i
∑=
=1
(6)
n
n
i i
∑=
=1μμ (7)
以上即为实验所得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上式中n 为加载级数。
2、增量法
增量法可以验证力与变形之间的线性关系,如图三所示。
若各级载荷增量ΔP 相同,相应的应变增量∆ε也应大致相等,这就验证了虎克定律。
利用增量法,还可以判断实验过程是否正确。
若各次测出的应变不按线性规律变化,则说明实验过程存在问题,应进行检查。
采用增量法拟定加载方案时,通常要考虑以下情况:
(1)初载荷可按所用测力计满量程的10%或稍大于此标准来选定;(本次实验试验机采用50KN 的量程) (2)最大载荷的选取应保证试件最大应力值不能大于比例极限,但也不能小于它的一半,一般取屈服载荷的
P P P P 图三 增量法示意图
70%~80%,故通常取最大载荷s P P 8.0max =;
(3)至少有4-6级加载,每级加载后要使应变读数有明显的变化。
五、实验步骤
1. 设计实验所需各类数据表格;
2.
测量试件尺寸;
分别在试件标距两端及中间处测量厚度和宽度,将三处测得横截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
3. 拟定加载方案;
4. 试验机准备、试件安装和仪器调整;
5. 确定组桥方式、接线和设置应变仪参数;
6.
检查及试车:
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然后预加载荷至最大值,再卸载至初载荷以下,以检查试验机及应变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7.
进行试验:
加初载荷,记下此时应变仪的读数或将读数清零。
然后逐级加载,记录每级载荷下各应变片的应变值。
同时注意应变变化是否符合线性规律。
重复该过程至少两到三次,如果数据稳定,重复性好即可。
8. 数据经检验合格后,卸载、关闭电源、拆线并整理所用设备。
六、试验结果处理
1. 在坐标纸上,在εσ—坐标系下描出实验点,然后拟合成直线,以验证虎克定律;
2. 用逐差法(参考公式(4) ~(7))计算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
七、思考题
1. 电测法测弹性模量E ,试提出最佳布片方案?
2. 在绘制εσ—图时,如何确定坐标原点?
3. 本实验如果不采用增量法,应如何拟定加载方案?
实验三 材料切变模量G 的测定
预习要求:
1、复习电测法;
2、预习扭角仪和百分表的使用方法。
3、设计本实验的组桥方案;
4、拟定本实验的加载方案;(参照实验二中增量法部分的介绍)
5、设计本实验所需数据记录表格。
一. 实验目的
1. 两种方法测定金属材料的切变模量G ; 2. 验证圆轴扭转时的虎克定律。
二.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 扭角仪 3. 电阻应变仪 4. 百分表 5. 游标卡尺
三. 试件
中碳钢圆轴试件,名义尺寸d=40mm, 材料屈服极限MPa s 360=σ。
四. 实验原理和方法
1. 电测法测切变模量G
材料在剪切比例极限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
γτG = (1)
上式中的G 称为材料的切变模量。
由式(1)可以得到:
图一 实验装置图
γ
圆轴在剪切比例极限内扭转时,圆轴表面上任意一点处的切应力表达式为:
P
W T
=
max τ (3) 由式(1)~(3)得到:
γ
⋅=
P W T G (4)
由于应变片只能直接测出正应变,不能直接测出切应变,故需找出切应变与正应变的关系。
圆轴扭转时,圆轴表面上任意一点处于纯剪切受力状态,根据图二所示正方形微体的变形分析可知:
454522-=-=εεγ (5)
由式(2)~(5)得到:
45
45
22εεp p W T
W T G -
==
- (6)
根据上式,实验时,我们在试件表面沿45o 方向贴应变片(一般贴二向应变花,如图三所示),即可测出材料的切变模量G 。
本实验采用增量法加载,即逐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T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
于是式(6)变为:
45
4522εε∆⋅∆-=∆⋅∆=
-p p W T
W T G (7)
根据本实验装置,有
a P T ⋅∆=∆ (8)
a ——力的作用线至圆轴轴线的距离 最后,我们得到:
45
4522εε∆⋅⋅∆-=∆⋅⋅∆=
-p p W a
P W a P G (9)
2.扭角仪测切变模量G 。
等截面圆轴在剪切比例极限内扭转时,若相距为L 的两横截面之间扭矩为常数,则此梁横截面间的扭转角为:
图二 微体变形示意图
图三 应变花示意图
p
GI 由上式可得:
p
I TL
G ϕ=
(11) 本实验采用增量法,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T 作用下,产生的转角增量∆φ。
于是式(11)变为:
p
I L
T G ⋅∆⋅∆=
ϕ (12)
根据本实验装置,按图四所示原理,可以得到:
b
δ
ϕ∆=
∆ (13) δ——百分表杆移动的距离 b ——百分表杆触点至试件轴的距离 最后,我们得到:
p
I b
L a P G ⋅∆⋅⋅⋅∆=
δ (14)
五、实验步骤
1.设计实验所需各类数据表格; 2.测量试件尺寸 3.拟定加载方案;
4.试验机准备、试件安装和仪器调整; 5.测量实验装置的各种所需尺寸;
6.确定组桥方式、接线、设置应变仪参数; 7.安装扭角仪和百分表; 8.检查及试车;
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然后预加一定载荷(一般取试验机量程的15%左右),再卸载,以检查试验机、应变仪、扭角仪和百分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9.进行试验;
加初载荷,记录此时应变仪的读数或将读数清零,并记录百分表的读数。
逐级加载,记录每级载荷下相应的应变值和百分表的读数。
同时检查应变变化和位移变化是否基本符合线性规律。
实验至少重复三到四遍,如果数据稳定,重复性好即可。
10. 数据检查合格后,卸载、关闭电源、拆线、取下百分表并整理所用设
图四 实测ϕ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