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类型及简介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地表形态特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地壳各部分质点运动的综合表现。
这种由地球内部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与变位的运动,称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由于地壳的长期运动,造成岩层的产状和岩层的弯曲、断开或产生位移的变化,称为地质构造。
第一节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主导因素,其基本类型有二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一、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是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移动。
它表现为地壳的上拱和下拗,并形成大型的构造隆起和拗陷。
地壳垂直的上下升降运动,造成陆地上升(海退)与下降(海侵)的现象。
从现代海岸线的变迁可以得到证实,例如现今我国广东省防城、合蒲、中山等县沿海都有狭长的海滨平原,伸展得非常平坦,并向海面缓缓倾斜,它的沉积物都是海相的物质,其中有海生介壳,这说明了地壳发生了相对上升,海底新近隆起所造成的。
又如河北昌黎县附近有一路碑,上面刻有:高昌黎县五里,离海边五里的标记。
但现近路碑已离海边很近,已不到4里了,这说明了地壳在下降,海水朝向大陆推进。
(—)海侵(超覆)海侵时陆地不断下降,海岸线不断向大陆内部移动(图2-1)。
按照浅海区的海水(浪)的破坏、搬运、沉积的分布规律,依次沉积了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石灰岩。
由于地壳下降,形成海侵,粗颗粒的沉积物就不断地向陆地方向移动,结果沿着任一浅海垂直剖面内(例如A—A)从时间上自早到晚,反映在剖面上是自下至上看到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灰岩,即由粗到细的变化过程。
平面分布的特点,则是新的沉积物分布面积比老的较广,称谓超覆。
所以超覆地层是海侵的产物,也是海侵分析之一。
(二)海退(退覆)海退是地壳上升,海水向海洋中心退却的过程(图2 ̄2)所示。
图上I—I水平线表示原始海平面位置,当海岸退至Ⅱ、Ⅲ……时,沉积相发生了变化,在垂直剖面A-A中,自下而上看到的是由石灰岩一页岩一砂岩一砾岩,即由细到粗的粒度变化过程,平面分布的特点,则是新的沉积物分布面积比老的较小,称谓退覆,退覆地层是海退的产物。
第3章地质构造及对工程的影响(最新整理)
6、活断层与工程建设 活断层一般指目前还在活动的断层,或者近期曾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重新活 动的断层。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断层错动—突发错动,因而对活断层进行工
程地质研究和工程安全评价非常必要。 怎样知道一个地区有没有活断层,或者一条断层是不是活动断层呢?地貌上的标志 有:断层崖、三角面、洪积扇叠置、河流、山脊或冲沟的水平位错;最新沉积物被错断现象; 遥感影象的线形标志,往往沿活断层出露一系列泉。用断层新活动年龄测定的方法对活动断 层的最新活动年龄进行测定。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特别是重要的建筑物更不能跨越在活断 层上。
程中产生的原生裂隙,风化裂隙,以及沿沟壁岸坡发育的卸荷裂隙等,其中风化裂隙主要发 育在岩体靠近地面的部分,一般很少达到地面下 10~15m 的深度。裂隙分布零乱,没有规律 性,使岩石多成碎块,沿裂隙面岩石的结构和矿物成分也有明显变化。 2、裂隙的工程地质评价
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岩 体中存在裂隙,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促进岩体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因而使岩体 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 的产状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岩体存在裂隙, 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
穿越法和追索法,不仅是野外观察褶曲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野外观察和研究其他地质 构造现象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在实践中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根据不同情况,穿 插运用。
第三节 断裂构造
岩体或岩层受力后发受变形,当所受之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连续完整性将遭 到破坏,于是形成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包括裂隙和断层两类(根据岩体断裂后两侧岩块的相 对位移情况)。 一、裂隙(节理):指岩层或岩体破裂后形成的一种裂缝。其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无明显位 移。 1、裂隙的类型: 按成因分为构造裂隙和非构造裂隙两类。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岩石组成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层、构造带、构造体、构造体联合体等。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线性构造、圆形构造和表面构造。
一、线性构造
线性构造是指由断层、断裂、褶皱、块状构造以及块体系等形成的,呈现出线性状的地质构造。
线性构造可以变更地层,影响地质的年龄,改变地表地貌,影响构造上的矿物成分,可以引起山谷、缝等地貌景观。
二、圆形构造
圆形构造是指由旋转变形和热演化变形形成的,呈现圆形状的地质构造,如拱形、圆形、扇形。
圆形构造可以影响地质的年龄,影响地表地型,可以影响构造上的矿物成份,也可以引起山洞、穴等地貌景观。
三、表面构造
表面构造是指冲刷、侵蚀、晶质腐蚀、风化等,形成的表面构造,包括地形特征和地貌景观特征,如山间山谷、悬崖峭壁、河谷湖泊、背山和海岸等。
表面构造可以影响地质的年代,影响地表地貌,也可以引起山洞、湖泊、海滩等地貌景观。
- 1 -。
地质构造详解
地质构造定义1: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
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定义2: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地块和地层中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形迹。
地质构造按其成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工程地质(水利)(三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 或tectonicstructures)。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地质构造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
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
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
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
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
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它揭示了地球演化的规律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可以分为内因性地质构造和外因性地质构造两大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地理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外因素作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构造特征,包括地壳的构造、地质体的形态、构造运动和构造形成的过程等。
地质构造控制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变化。
二、地质构造的分类1. 内因性地质构造内因性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特征和动力学活动,包括地壳变形、地壳遗迹、构造运动等。
内因性地质构造主要是地震、火山活动、构造运动等造成的地质现象。
2. 外因性地质构造外因性地质构造是指由地表外力、气候效应、侵蚀和沉积等地质过程造成的构造特征,包括地貌、河流、湖泊、风化等。
外因性地质构造主要是由风、水、冰等外力造成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构造的特征地质构造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地质构造是区域性的。
地球上的地质构造往往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一个区域内的相似地质特征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地质构造单元,如板块、地块等。
2. 地质构造是组合性的。
一个地质区域内常常存在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丰富的地质构造景观。
3. 地质构造是动力性的。
地质构造是地球内外力作用的结果,构造活动量大或小,构造运动迅速或缓慢,地形地貌的变化都与构造活动有关。
4. 地质构造具有时间性。
地质构造是地球演化的历史产物,构造形成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形成的结果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
四、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 内因内因包括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和地球尺度的物质运动等。
内因构造是由地球自身的物质运动引起的,如地震、火山活动等。
2. 外因外因包括大气、水体、风、生物等地表的物质和作用力对地质构造的影响。
地质构造中不同断层类型的形态特征分析
地质构造中不同断层类型的形态特征分析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上地壳运动的结果,其中断层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不同类型的断层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对于地质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正断层是地壳板块运动导致岩石受力超过其抗折强度时,造成的岩石断裂。
正断层在构造活动过程中,一侧岩块上升、另一侧岩块下降,形成一条倾斜的剪切面。
正断层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带、断层倾角和断层错动等。
断层面是指断层形成时,地壳两侧断裂面之间的接触面,常常表现为一条裂缝或破碎带。
断层带是指断层面及其周围的一片破碎或变形带,通常在断层线两侧有较显著的尺度效应。
断层倾角是指断层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研究断层倾角来了解地壳的受力状况以及断层的成因。
断层错动是指在断层带中断层面的滑动,通常表现为断层面上的一侧岩块经过断层错动向上或向下移动,造成地层的错动和变形。
逆断层是地壳板块运动中,一侧岩块向另一侧岩块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的形态特征与正断层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逆断层的断层面倾角通常比较陡峭,断层带的尺度效应也较为明显。
逆断层常常发生在造山带中,是山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逆断层的错动通常会导致地层的抬升和褶皱的形成。
走滑断层是地球板块水平位移的断层,也是地壳运动中常见的一种形态。
它通常表现为两块岩石沿着断层面平行滑动,形成一系列平行的剪切面。
走滑断层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剪切面的滑移量和滑移速率。
剪切面的滑移量是指沿断层平行移动的相对位移,滑移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滑动位移。
走滑断层的错动通常会产生断层谷和断层湖等地貌特征,例如中国的东昆仑断裂带和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裂带。
总之,不同类型的断层具有各自独特的形态特征,通过对断层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地质构造的演化与变化。
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在地球板块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地球科学的发展和资源勘探有重要意义。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大地面的地质构成形态,其主要由岩石、岩浆、地壳热作用及其他地质过程形成的。
可以将地质构造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岩性地质构造、构造地质构造和流体性地质构造。
一、岩性地质构造
岩性地质构造是指构成大地及其表面的岩石,以及地表和地下构成的岩石显现出来的一切形态。
它包括岩层、火山喷发、地质现象、沉积地貌及其他岩性构造。
它们可以分为岩性地貌、岩性岩层、岩性火山和岩性沉积地貌。
二、构造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大地构造形成的构造,以及岩石、岩浆、地壳热作用及其他地质过程形成的地质构造构成。
构造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断层、折缝、山脊、山谷、滑动带及其他构造构造。
三、流体性地质构造
流体性地质构造是指水土流失、气象活动及其他流体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
特别是水土流失引起的地质构造,如河道、湖泊、沟渠、洞穴、洼地、流域沟谷等。
地形和地下形态也属于流体性地质构造,如地下水储存空间、地下河流、地下湖泊等。
- 1 -。
地质及矿产特征简况
地质及矿产特征简况地质及矿产特征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球区域所具有的地质构造、地质成因、地质岩性、以及地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等方面的总称。
地质及矿产特征的研究对于资源勘探、矿产开发和地质灾害预防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以地质及矿产特征的常见类型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一、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和上地幔层中的各种构造单元和构造部件的总称,包括构造的形态、构造的性质、构造的层次和构造的地质发育历史等。
地质构造特征分为大尺度的构造特征和小尺度的构造特征。
大尺度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板块构造、断裂系统、褶皱带和地槽等。
板块构造是指地壳板块的分布和运动特征,例如地球上的几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等。
断裂系统是指由断裂带和断裂带群组成的构造系统,断裂带是地壳断层的集合,断裂带群是多条断裂带同时存在的构造体系。
褶皱带是由多条褶皱组成的构造带,褶皱是一种地质现象,是地壳的形变结果。
地槽是指地壳下凹的地形构造,是地球地壳的形成和演化的结果。
小尺度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岩层的倾向和倾角、断裂的发育特点、褶皱的形态和大小、岩层的变形特征等。
这些特征的研究对于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和地震灾害预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成因特征地质成因是指地质现象和地质事物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地壳内部和地壳表面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
地质成因特征研究的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学性质和物质循环规律。
地质成因特征主要包括地球动力学、地层发育、岩石圈演化和化学作用等。
地球动力学是指地球内部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研究,包括板块构造和地震等。
地层发育是指地层在地质历史中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包括沉积、抬升和侵蚀等。
岩石圈演化是指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包括地球内部的岩石变质和岩浆活动等。
化学作用是指在地壳中的物质元素和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包括矿物形成和岩石风化等。
三、地质岩性特征地质岩性是指岩石的结构和组成特征,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结构和岩石的物理性质等。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简介
本文档旨在概述郑州市的地质条件。
郑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
了解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对于该
地区的发展和规划至关重要。
地质特征
郑州市地质条件多样,包括以下主要特征:
1. 地质构造:郑州市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主要构造类型包括隆起、断裂和褶皱带等。
2. 地质年代:郑州市地质年代较古老,包括古元古代、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四至新生代等。
3. 地质类型:郑州市地质类型多样,包括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河湖交互演化沉积等。
主要岩石类型有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等。
4. 地形地貌:郑州市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包括平原、丘陵、河
谷和山地等。
地貌类型多样且地貌起伏较大。
影响及应用
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对该地区的各项活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并在以下方面得到应用:
1. 作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依据。
2. 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3. 对资源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4. 对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
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多样,对该地区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研究地质条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指导基础设
施建设,优化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实现可持续城乡发展和环境保护。
以上是对郑州市地质条件的概况,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烟台地区地质构造
烟台地区地质构造
简介
烟台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本文将对烟台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介绍。
地质构造特点
烟台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地貌形态多样:烟台地区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海岸等不同地貌形态。
2. 构造类型丰富:烟台地区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包括断裂、褶皱、地堑等。
3. 岩石组成多样:烟台地区的地质构造中含有多种不同岩石组成,如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等。
4. 地质活动频繁:烟台地区位于地震带,地质活动相对频繁,地震和地质灾害可能会对该地区造成影响。
地质构造影响
烟台地区的地质构造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 资源开发利用:地质构造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影响着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 土地利用规划:烟台地区的地质构造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考虑,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
3. 工程建设安全:烟台地区的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在工程规划中充分考虑地质条件。
4. 灾害防治工作:地质构造的特点决定了烟台地区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类型,需要加强相应的防治工作。
结论
烟台地区的地质构造多样,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烟台地区地质构造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
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地质构造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地质构造主要探讨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我们认识和利用地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理构造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形态、运动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演化的结果,它通过地壳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使得地壳不断发生改变。
地球构造主要分为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
内部构造指的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外核和内核的构造,这些区域形成了地球的内部结构。
外部构造主要包括地壳、地形和地貌等。
地壳又可以分为地壳岩浆活动区和地壳构造带。
地壳岩浆活动区主要是指在板块相互碰撞和与地幔交互的地球表面岩浆活动的区域,而地壳构造带是指地壳中存在的断裂、褶皱和隆升沉降等地质构造形态。
地壳岩浆活动区造成了地质带的形成,而地质带又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壳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造成的地质带不仅是地球上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居住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到新生代的构造运动造成了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的形成,这样的地理构造带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而在中国的西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兴起与黄土高原的地质构造关系密切,生长于黄土层中的作物给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提供了重要支持。
除了构成宜居地带、农业适宜区的地理构造,地质构造还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例如,斯拉夫斯夫区的煤炭储量丰富,这是由于该区域产生了大量暴露于地表的生物化石造成的。
地理构造对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地质构造对于矿产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构造对人类的影响不仅限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生产活动,还包括自然灾害的产生。
例如,地震是地壳内部构造变动及其运动规律的结果,而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震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对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防范,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构造地质学考试重点
1.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受力作用后的各种变形样式、组合型式及其形成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式和方向。
2.构造尺度的六级划分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超微型构造3.区域构造变形场的六种基本类型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和旋转构造。
简称之为伸、缩、升降、剪、滑、旋。
4.层圈式分层与构造层次的不同点前者是由组成地壳-岩石圈的物质不同和变化引起的,后者是因向地下深处温压升高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导致变形变化造成的。
5.构造的五种层次以及特点6.面状构造产状要素的解译识图倾斜面走向:走向线AOB两端延伸的方向倾向OD':倾斜线OD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倾角α:倾斜线OD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OD'之间的夹角7.岩层的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的关系:真倾角总是大于视倾角8.线状产状要素倾伏向和倾伏角、侧伏向和侧伏角的解译识图倾伏向: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
倾伏角: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γ。
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如24°N,表示侧伏角24°,构成24°的走向线指向北。
侧伏角θ: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8.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9.鉴定岩层的面向根据前积纹层的形态及被层系面截切的关系可以判断岩层的顶、底面,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A顶面在左,正常层序B顶面在右,岩层直立C顶面在右,岩层倒转10.水平岩层的判断解译识图(根据下列特征识图)(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3)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4)水平距的大小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构造地质学
2024/6/15
构造地质学
二、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 侵入岩体在岩浆晚期冷凝阶段常发生脆性变形,形成 产状、性质各异的断裂构造。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它 们作了分类。 克鲁斯的几何学分类 20世纪20年代,克鲁斯(H.Cloos)根据侵入体中节理 的产状及其与流动构造的关系,将侵入岩体中的节理可分 为六类: 1.L节理 又称层节理,是与流面平行的节理,常平 行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产状一般较缓。 2.S节理 又称纵节理,是平行于流线、垂直于流面 的节理,倾斜一般较陡。
熔岩被 喷发规模大、厚度和成分较稳定、产状平缓 的喷出岩体。熔岩被的覆盖面积以数千平方公里至数十万 平方公里,厚度数百至数千米。熔岩被主要由裂隙式喷发 而成,多为基性玄武岩。
2024/6/15
熔岩被
构造地质学
熔岩流 带状和舌状展布的熔岩。一般由 中心式喷发而成。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詹姆斯岛上 基性熔岩中的流动构造
构造地质学
二、侵入岩体产状
根据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以将侵入岩体分 为整合侵入岩体和不整合侵入岩体。
1、 整合侵入岩体 指侵入岩体的边界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 的侵入岩体。根据整合侵入岩体的形态、大小,可进一步 分为岩盘、岩盆、岩床和岩鞍等。 岩床 顺层侵入的板状侵入岩体。岩床规模不等,一 般多为中小型,厚度自数十厘米至数米。组成岩床的岩石 成分自酸性至基性、超基性,但以基性岩床居多。
岩盆和岩盘
岩鞍 新月形或马鞍 状小岩体,产出于褶 皱转折端虚脱部位。
岩土体类型
岩土体类型一、工程地质岩土体类型(一)岩体1.坚硬块状岩类以各个期次的花岗岩类为主。
沿海地区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类,其次为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等,呈坚硬块状。
2.软硬相间层状片状岩类由元古界—中生界砂岩、砂砾岩、泥岩、石灰岩、硅质石灰岩、白云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石英砂岩、变粒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等构成,呈层状和片状。
3.软硬相间块状夹层状岩类由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流纹质凝灰熔岩、凝灰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凝灰质砂岩、砂页岩、玄武岩等构成,呈块状夹层状。
(二)土体1.一般土(1)冲洪积互层状粘性土、砂性土、碎石土类由全新世—更新世冲积洪积粘性土、砂性土、砾石、碎石土构成,呈互层状,分布于沿海平原及山间盆地。
在沿海河口平原的上部多为海积淤泥覆盖。
厚6~60余米,龙海平原厚度最大(60余米),福州平原次之(30余米)。
(2)风积海积砂类土由全新世海积风积砂组成,分布于沿海迎风岸带及海滨平原。
厚度一般小于10米,下伏为海积淤泥或残积红粘土。
2.特殊土(1)残积红粘土广泛分布于沿海丘陵台地,为福建颇有特色的一大土体,主要由花岗岩类风化而成。
在风化壳垂直分带的最上一带,为剧风化带。
呈砖红色—红棕色。
原岩矿物除石英外,已全部风化成粘土,硅、铝、铁富集,原岩结构已全部破坏,呈土状,厚度一般小于5米。
剧风化带以下为强风化带。
呈红棕至黄棕色,具红白相间风化晕纹。
原岩矿物绝大部分风化成粘土,原岩结构可辨,上部呈土状,下部呈含砾状。
厚数米至数十米,位于剥蚀台地下部,或构成堆积阶地基座,或单独出露于地表。
强风化带之下为弱风化带。
呈黄灰色。
原岩矿物大部分未风化,结构清晰,呈碎块状,较坚硬,厚1~10米。
弱风化带以下为微风化带。
呈灰白色,开始风化,但仍基本保持原岩特征,厚1至数米。
(2)海积软土(淤泥、淤泥质土) 软土指的是地基压缩层内的地基土。
主要由第四纪全新世以来海积或海陆交互沉积形成的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高压缩性土层所组成。
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描述
地质资料要点1.变质核杂岩目录概念:特征: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是构造上被低角度正断层(剥离断层)拆离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其剥离上盘是年轻的沉积岩系,往往出现在造山带的核部。
编辑本段概念:由于岩石圈的伸展拆离基底隆升和地表的剥蚀作用使地壳深部的变质岩和深成岩逐渐上升而出露地表,这套深部岩石称为变质核杂岩。
也称为火山侵入杂岩。
编辑本段特征:(1)形态特征:外形近圆形或椭圆形(2)结构特征:上拆离盘,拆离断层,下拆离盘。
(3)拆离断层特征:分隔上拆离盘与下拆离盘,由下之上断层岩由糜棱岩变为断层角砾岩(4)变质特征:下拆离盘岩石变形变质程度深,上拆离盘岩石基本未变质变形相对较弱(5)地层缺失:盖层底部缺失部分地层或地层厚度减薄开放分类:2.剪切带剪切带shear zone发育在岩石圈中具剪切应变的强烈变形带。
这一变形带可以是应变不连续的面状构造(断层),或者在露头尺度上见不到几何不连续性而呈连续应变的韧性剪切带。
自然界存在不同尺度的剪切带,可以从微观的剪切带剪切面到几十米、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长的巨型剪切带。
小者仅见于岩石薄片中,大者可延伸上千千米。
按照剪切应变发生时的岩石的力学行为不同和应变速率的差异,剪切带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脆性剪切带。
即断层。
一般在不高的温度、压力和高应变速率的条件下形成,碎裂岩系列代表地壳7~10千米以上脆性剪切带的产物。
②韧性剪切带。
产在较深部位的剪切应变带,其伴生的长英质糜棱岩的形成深度通常不小于15千米。
③脆-韧性剪切带。
宏观上在一韧性剪切变形带内,但可见到把剪切带岩石错开或带内出现羽状拉张裂隙。
一般认为,此类剪切带的形成环境介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内。
对这类剪切带发育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脆-韧性的转化及地震带和非地震带的存在边界等问题的认识。
通常认为,从脆性到韧性剪切带是不同构造层次之间剪切滑动的表现。
1977年R.H.西布森提出剪切带双层模式,将剪切带自上而下划分为脆性域和准塑性域,两域之间也就是地3.剪切应变shear strain剪切时物体所产生的相对形变量。
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
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大地构造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运动变形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学科,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不仅对深入认识地球发展史和地壳、岩石圈运动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研究成矿条件、地表成因及预测矿产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的丁字接合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构造特征。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地质力学”、“多旋回构造”、“地洼说”和“断块构造说”是老一辈地质学家对我国大地构造特征的总结,被称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生平简介:张伯声院士,1903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1994年4月4日下午5时在西安逝世。
192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研究部攻读地质学。
1930年回国,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任地质学和岩矿学教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伯声教授随同北洋工学院从天津迁到陕西,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任教。
抗战胜利后,原北洋工学院的教师纷纷返回天津,但他则认为,秦岭需要他,西北需要他,毅然跟随西北大学迁回西安,出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
解放后,张伯声院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95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11月调任西安地质学院长。
张伯声院士为地质教育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整整奋斗了64年之久,献出了他的毕生精力,为党、为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伯声教授被公认为陕西省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
他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他一贯的教育思想。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1. 折叠构造折叠构造是地壳中最常见的一种构造类型,它主要由岩石层的弯曲和变形所形成。
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折叠构造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区。
这种构造类型通常出现在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区域,如青藏高原、秦岭山脉等。
折叠构造可以分为对称折叠和不对称折叠两种形式。
对称折叠是指岩石层两侧相互对称的弯曲形态,而不对称折叠则是指岩石层两侧不对称的弯曲形态。
这些折叠结构在地质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壳演化过程以及资源分布规律。
2. 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层之间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或滑动的现象。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碰撞带上,断裂活动频繁。
其中最著名的断裂带是中国地壳运动最活跃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国东南沿海断裂带。
断裂构造可以分为正断裂和逆断裂两种类型。
正断裂是指岩石层之间产生拉伸力而发生的断裂,逆断裂则是指岩石层之间产生压缩力而发生的断裂。
这些断裂构造对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形成等具有重要影响。
3. 地块构造地块构造是指由不同性质和年代的岩石组成的地壳碎片,它们在长期地壳运动中相对稳定,并形成了明显的界限。
我国地块构造非常复杂,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链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地块构造。
在地块构造中,各个地块之间存在着相对稳定的边界,这些边界通常由大规模的断层或剪切带所控制。
这种构造类型对于理解板块运动、大陆演化以及山脉形成等有着重要意义。
4. 山脉构造山脉构造是指由岩石层的隆升和挤压所形成的山地地形。
我国是世界上山脉最多、最密集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著名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
山脉构造通常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它们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挤压力和剪切力。
这些构造对于研究地壳演化、构造变形以及资源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5. 盆地构造盆地构造是指由岩石层的下沉和堆积所形成的凹陷地形。
我国拥有许多大型盆地,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珠江三角洲等。
各城市地质情况简介
各城市地质情况简介1、乌鲁木齐1.1、地形地貌市区南为柴窝堡断陷盆地, 北为准噶尔盆地, 城区处于妖魔山、东山等低山丘陵所环抱的山间盆地之中。
乌鲁木齐河从南向北纵贯市区, 两岸阶地及山前坡洪积、冲洪积倾斜平原已成为或将成为城建区。
1.2、工程地质1.2.1 工程地质划分1.2.2 工程地质评价I低山丘陵区有的地区基岩裸露, 有的地区被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积物覆盖。
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上升, 后又被侵蚀切割, 地形起伏不平, 地下水贫乏。
对干早多震的乌鲁木齐来讲, 其小区烈度可高于基本烈度, 且城市供水困难, 交通不便,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II河谷平原区岩性主要为冲积、冲洪积和坡洪积所形成的粗颗粒沉积, 即砂卵砾石、细园砾及碎石土等。
物理力学性质好, 地下水水质好不具侵蚀性。
尽管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小于米, 但无细粒砂土层, 不存在震动液化问题。
地形平坦, 交通方便。
当有同级地震发生时, 小区烈度将低于低山丘陵区。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黄上丘陵亚区除具备该一级区的不足外, 低山丘陵区所划分的四个亚区中。
I3还因黄土本身大孔隙性、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和力学强度低的弱点, 工程地质条件则更差。
I2冰水台地亚区:尽管其岩性为砂卵砾石、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但因受后期侵蚀破坏,而形成沟梁相间地形, 于城市建设不利。
I4山前坡残积准平原亚区:其岩性主要为坡残积碎石土, 力学强度较高, 地形较平缓,市区扩大, 可向该区发展。
I1基岩低山丘陵亚区可将基岩作为建筑物地基, 力学强度高, 且地下水埋藏深, 可建高层建筑。
但缺少平坦地形, 且高陡地形处, 地震时小区烈度高。
Ⅱ1河谷冲积平原亚区:其岩性为细圆砾, 属中密一密实的, 据规范, 其允许承载力, 中密者可达30一50T/m2, 密实者可达50一70T/m2。
该区第四系覆盖层厚仅10一20m,在同级地震和同震中距的情况下, 小区烈度低于覆盖层厚度大的Ⅱ2亚区。
Ⅱ3山前坡洪积平原亚区其岩性为细粒土砾及碎石土, 力学强度低于砂卵砾石层, 且还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工程地质条件劣于Ⅱ1, Ⅱ2两亚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
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
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
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
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
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
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
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
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
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
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
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
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3.倾角(dip angle)层面上真倾斜线与真倾向线的夹角为岩层的真倾角,简称倾角。
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为视倾角。
所有的视倾角均小于真倾角。
岩层层面的产状须在野外的岩石露头上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
所测量的层面应具有代表性,即其能代表露头上显现的层面总的方位。
测量数据立即记录在野外地质记录本上,或在掌上电脑上作技术处理。
(二)岩层厚度thickness of stratum)的测定岩层是具有三维空间的板状地质体。
为了真正确定岩层或地质构造的空间位置,还应同时实测岩层的厚度。
岩层的厚度是指同一岩层从顶面(superface)到底面(subface)的距离。
测量线必须同时垂直于顶面和底面,才能量得岩层的真厚度。
若测量线与顶面和底面斜交,测量得的是假厚度。
显然,假厚度恒大于真厚度。
图12-5 表示露头上岩层出露宽度(假厚度)与真厚度的关系。
岩层呈水平产出时,没有倾向,倾角为零,其走向可以是任意方向。
它的空间位置受岩层厚度控制。
似层状地质体(如岩脉、岩饼和面状分布的火山岩等)的产状,可以测量其延展面的走向、倾向、倾角和平均厚度来确定其在空间的位置。
1. “V”字形法则“V”字形法则是指当不同产状的岩层分布于不同坡度及坡向的地形区时,如何根据地层出露线有规律弯曲的现象判断地层产状的法则。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线相同,但地层出露线弯曲程度小于地形线,称“相反相同”(图12 -6)。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一致、地层倾角大于地形坡度角时,地层出露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线弯曲方向相反,称“相同相反”(图12-7a);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一致、地层倾角小于地形坡度时,地层出露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线一致,但地层出露线弯曲程度大于地形线,称“相同相同”(图12-7b)。
利用V 字形法则,不仅可以在地形地质图上间接“读”出研究区岩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也可以在野外研究中,直接根据岩层出露线的弯曲特征,分析岩层向地下延伸的规律。
、水平构造大部分沉积岩是在海洋盆地和湖泊盆地中形成的,除陡岸和岛屿边缘的沉积物形成倾斜层理(bedding)外,海相和湖相沉积岩具有原始水平产状。
大面积覆盖的玄武质熔岩和平坦地面上堆积的凝灰岩常具有近水平的产状。
这些岩层在平稳的上升运动作用下,仍保持其水平产状,这种构造称为水平构造(图12-8)。
水平构造在地貌上表现为,沟谷底部出露老的岩层;顺坡向上岩层逐渐变新;山峰顶为较新的岩层;在不同的沟谷坡上,只要高程相同,出露的岩层必定是同一时代的相当岩层。
、倾斜构造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倾向和倾角变化不大(无突变)的构造称为倾斜构造。
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受到差异升降运动的改造,原始倾斜岩层被抬升到地表,都可以成为倾斜构造;巨型褶皱的一翼或大断层的一盘,也可能表现为倾斜构造(图12-9)。
倾斜岩层出露地面的表现与水平构造不同。
当沟谷走向与岩层走向相交时,从沟口向沟头出露的岩层可能由新到老(岩层向沟口倾斜),也可能由老到新(岩层向沟头倾斜)。
此外,最高山峰上出露的不一定是最新的岩层,最低谷底上出露的不一定是最老的岩层。
岩层的顶面或底面常保留着成岩过程中的某些标志,如泥裂、波痕、雹痕、残根等。
岩层形成以后受到构造运动而变位、变形,若顶面仍然在上,底面在下,层序是下老上新,称为正常层序(normalsuccesion)。
当顶面在下,底面在上时,表明岩层倒转了,层序是下新上老,称为倒转层序(reversed succesion)。
在野外的露头上常根据岩层顶面或底面特征和成岩过程中的特殊标志来判定岩层的层序。
如层面上的泥裂,正常位置是裂口上宽下尖。
若层序倒转,则裂口朝下,尖端相上(图12-10)。
四、褶皱(一)褶皱的基本形态褶皱是岩层在应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弯曲的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产物,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破坏。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
其规模有大有小,小的须用显微镜观察,大的可宽达几千米,延长达几十千米(图12-11)。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
若褶皱的岩层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剥蚀作用时,则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地面上仅见到时代最新的岩层。
褶皱岩层遭到强烈风化剥蚀后,地面的起伏主要取决于岩石抗风化剥蚀的能力。
若褶皱岩层为同一种岩性或强度相近,由于背斜核部断裂较向斜核部发育,背斜核部很可能成为低地或谷地,向斜核部反而形成高地或山梁(图12-11b)。
(二)褶皱要素褶皱的基本要素有核、翼、转折端、枢纽和轴面(图12-12)。
1.核(core)或称核部,指褶皱中心部位的岩石。
2.翼(limb)或称翼部,指核部之外的两侧岩石。
3.转折端(hinge zone of fold)指褶皱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
4.枢纽(hinge of fold)指同一褶皱面上曲率最大点的连线。
5.轴面(axial plane)指平分褶皱的一个假想面。
(三)褶皱的分类1.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的分类根据褶皱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upright图 12-13 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类的几种褶皱a-直立褶皱;b-斜歪褶皱;c-倒转褶皱;d-平卧褶皱;e-翻卷褶皱2.根据转折端形态的分类 图 12-14画出了5 种褶皱的立体图。
其中圆弧褶皱(arcual fold )的转折端成圆弧状;尖棱褶皱(chevron fold )两翼较平直,转折端呈尖角状;箱 状褶皱(bod fold )的转折端宽阔平直,两翼陡立;扇形褶皱(fan fold )的两翼均向核部 倾斜,因而两翼岩层新老层序倒置。
挠曲(flexure )出现在褶皱不发育的缓倾斜岩层中, 其局部地段出现台阶式弯曲,有些学者称其为膝折(kink )。
3.根据褶皱平面形态的分类 根据褶皱在水平面上展布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可划分为线状 褶皱(linear fold ),其长宽比大于 10:1;短轴褶皱(brachyfold ),其长宽比在 10: 1 至 3 : 1 之间;等轴褶皱,其长宽比小于 3 :1 。
背斜式等轴褶皱常称为穹隆( dome ), 向斜式等轴褶皱常称为构造盆地(structural basin )。
图 12-14 根据转折端形态分类的几种褶皱a-圆弧褶皱;b-尖棱褶皱;c-箱状褶皱;d-扇形褶皱;e-挠曲五、断裂(fracture ) 断裂是地质体受力发生破裂的变形,小的断裂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大的断裂可延长几 千千米。
(一)节理(joint ) 节理是一种没有明显位移的脆性断裂(brittle fracture ),它是地壳表层的岩石中发育最 广泛的断裂构造。
在岩石露头上相间几米至十几米都可以见到一条节理。
有些地段节理的密 度可达每米 10条以上,岩石显得非常破碎。
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加大,节理的密度逐渐降低。
但即使在深入地下 2km的采矿洞内的岩壁上仍然可以见到节理。
倒转褶皱 (facing 褶皱是其 皱的轴面 再发生弯fold )、斜歪褶皱(inclined fold )、一翼地层的层序已发生了倒转;平卧褶近于水平;翻卷褶皱是早期褶皱的轴面 overturned fold )、平卧褶皱recumbend fold )和翻卷褶皱down fold )(图 12-13)。
其中倒转曲的褶皱。
形成的节理为次生节理(secondary joint )。
岩石经风化作用而产生的节理即是次生节理, 又称风化节理,属非构造节理。
由构造运动产生的节理称为构造节理(tectonic joint ), 属于次生节理。
构造节理按其力学性质分为剪节理(shear joint )和张节理(tension joint )。
这两种节 理在岩石中广泛分布,规模可大可小,常成为地下水运移的通道,有些甚至是矿液的通道和 成矿场所。
例如著名的赣南钨矿的脉状矿体就是矿液充填在张节理中形成的。
在工程地质上 对岩石节理的研究极为重要,相互平行的两组节理交叉共存可将岩石切成菱形块体(图 12-16)。
节理的发育程度是工程地基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断层 断层是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
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但其分布不均匀。
多数断层发育在地 壳上层,少数断层切入地壳下层,有的甚至切入岩石圈中下层。
地球上最大的断层是作为板 块边界的断层,如洋脊轴部大断层和板块边缘的走向滑动断层。
1.断层要素(1)断层面(fault surface ) 断层面是指把地质体断开成两部分(两盘)并沿之滑动的 破裂面。
断层面一般为稍有起伏的不规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