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地故事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cad928b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c.png)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一. 李白:李白,晚唐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天赋异禀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细腻、清秀,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一次,李白到庙里去,在神龛右侧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了一段禅宗佛经,石碑上的文字是用篆字书写的。
他立刻感慨到,自己没有学习传统的书法,非常后悔。
于是,李白以宣召之意对篆书作出回应,望着碑文,落笔而挥。
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自己也学会了书写篆字,而且书写的日渐熟练,比碑上的文字还更加精良细腻。
二. 魏晋之际的书法家:一位叫李山甫的书法家,生活在魏晋之际的河南洛阳。
他虽然平凡,但他对书法有着特殊的热爱,经常拿着绢纸,落笔而奋,笔墨抒情,书写美妙的文字。
他习书不求效法,而是站在自己观点出发,继承古人书法中尚未被发掘的精髓,绘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纷呈的字图。
今天,他给河南洛阳留下了一幅又一幅脏兮兮、粗狂而生动的书法作品,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及文化。
三. 唐代书法家——张九龄:张九龄,唐代书法家,也被誉为“书法的大师”,乾隆十五年(1750年)就被拜为“楷萼同茂”,被比作豪杰孟尝君。
他注重表情的宣泄,笔画大、抑扬有力,宛如英勇的将军的走位,真实细腻、柔美流畅,有一股彪悍有力的精神力量。
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是《耒阳文章》,他把古典书法中最细小的韵律变成苍茫高昂的气质,犹如一片铺满青冥的空阔,让人仰望至尊。
四. 宋代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宋代书法家、词人、画家,后人尊称他为文字博大精深的“一笔禅师”。
他的书法与欧阳修的书法类似,根植于细腻而又神奇的“洞天书虫”。
欧阳询的书法狂放不羁,字里行间凝重脉脉,端庄大气,更具一种极具特色的思想要求,直动精神,让人徜徉其中,名笔之美穿行于笔山谷之间,引人入胜。
我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我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99302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d.png)
我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我国四大书法家分别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1、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喜欢养鹅,并且通过观察鹅的形态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有一次,山阴地方的道士想请他抄写《道德经》,向他讨要大白鹅。
王羲之欣然答应,为了得到大白鹅,他爽快地抄写了《道德经》。
2、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精妙,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他曾经在荒外乱草丛中发现一处石碑,上面有一些文字,原来是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
欧阳询驻足观赏,之后又骑行几里路复又折回欣赏。
第二天他又过来观摩石碑并用纸张临摹,在碑旁研习三天三夜,掌握其精髓之后,才高兴离去。
3、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雄浑有力,独树一帜。
他曾经为了学习书法而拜师张旭,张旭并没有直接教他如何写字,而是让他先学习挑夫走路,并从中领悟到书法技巧。
颜真卿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4、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秀丽端庄,别具一格。
他小时候就聪明好学,喜欢写字。
有一天他在老师夏宫卿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本《玄秘塔碑》,立刻被上面的字所吸引。
从此他开始学习写字,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这些故事展示了我国四大书法家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二十六个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二十六个古代书法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5bd526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68.png)
二十六个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展开全文一、程邈创隶书(秦)传说,隶书是由秦朝的一个名叫程邈的人创造出来的。
程邈起初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
后来,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今天陕西省淳化县西北方向)的一个监狱里。
在监狱里,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
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
当时,各种上报给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
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
二、萧何深思题匾(西汉)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后来又升他做相国。
萧何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
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
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
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三、偶创飞白(东汉)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
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
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
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
书法家的故事六年级上册
![书法家的故事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cf296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3.png)
书法家的故事六年级上册1、王羲之书法趣闻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
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
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
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
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
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2、王献之书法趣闻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
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历史书法家的故事
![历史书法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8ffba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a.png)
1.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山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风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
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
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
对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2.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柳体”,其书法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俊朗挺拔。
柳公权从小就展现出对书法的热爱和天赋,他刻苦学习书法,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艺。
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柳公权的书法得益于他的坚持和努力,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钟繇:他是东汉末年人,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钟繇的楷书《宣示表》被刻石保存在西安的碑林中,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4.蔡邕: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
他的书法骨力矫健、笔法独特,被誉为“蔡体”。
据传蔡邕在写字时常常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和细节,汲取灵感和技巧。
有一次他在鸿都门看到一个工匠用扫帚蘸石灰水刷墙,于是灵机一动,也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在墙上写字。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5d6bc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4.png)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1、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
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王羲之跪下来求父亲,父亲很高兴。
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
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于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才见白底。
2、王次仲创造八分书王次仲,秦代书法家。
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
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
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
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收集在一起,勾摹出来,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互相比较,反复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终于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
秦始皇见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
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
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
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
3、红叶作书,郑虔三绝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
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一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
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最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6ad679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5.png)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好的,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1.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据传说,王羲之家境贫寒,小时候买不起纸和笔,只能在墙上写字。
他的父亲是一位厨师,为了激励他学习书法,每天在墙壁上写“王羲之”三个字,让他模仿。
王羲之每天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2. 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颜勤礼碑》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纸和笔,但他非常喜欢写字。
他经常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用手指在沙盘上写字。
他的母亲也支持他学习书法,每天给他一些纸和笔。
颜真卿非常珍惜这些纸和笔,每天不停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3. 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玄秘塔碑》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柳公权小时候非常聪明,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经常带他去办公署。
柳公权经常在纸上写字,模仿官员们的笔迹。
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开始教他学习书法。
柳公权非常努力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书法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同时,这些书法家也告诉我们,天赋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f2aa9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b.png)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故事一,王羲之。
王羲之,字子昂,号多宝,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行草之祖”,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擅长行书和草书,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说,王羲之在书法创作时常常身着汉服,手持长笔,面对着墨纸,一气呵成,字迹苍劲有力,端庄大气。
他的书法作品传世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故事二,颜真卿。
颜真卿,字子渊,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隶书见长,被誉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颜真卿年轻时曾在家门口的大石上练习书法,后来他的书法成就日渐精湛,被唐玄宗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刚劲有力,笔走龙蛇,气吞山河,给人以无限遐想。
故事三,米芾。
米芾,字子昂,号东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草书见长,被誉为“米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米芾性情豪放,喜欢饮酒作诗,却对书法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泼墨挥毫,富有变化和张力,给人以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书法家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就和传世佳作,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
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奇迹,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作品。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书法史上的佳话,更是对后人的激励和启示。
他们的精神和艺术追求,将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书法文化。
书法家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以及故事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以及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9a48a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8.png)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以及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故事和经历都十分丰富。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及其故事:
1.王羲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被誉
为“书圣”。
他的《兰亭序》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人知。
据说,王羲之在练字时曾不停地洗笔洗砚,最终使一池清水都染黑了。
这显示了他对书法的执着和专注。
2.颜真卿: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雄浑有
力,独树一帜。
颜真卿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纸笔,他就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3.柳公权: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清新秀
丽,被誉为“柳体”。
柳公权小时候为了练字,经常在院子里的大树上挂一个碗,把笔墨放在碗里,用树枝蘸着墨水在碗口附近写字。
4.怀素: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以草书著称。
怀素家
里很穷,买不起纸笔,他就用木板、竹子、芭蕉叶等物品代替纸笔练字。
他勤奋刻苦,最终成为一代草书大师。
以上这些书法家及其故事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精神和成就对我们今天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书法家相关故事
![书法家相关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c9d3b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d.png)
书法家相关故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明星书法家。
他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塑造了独特的风格和创意,成为了为人们喜爱和敬仰的文化艺术代表。
这些书法家在书写文字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类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六个书法家的故事:故事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公元353年,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兰亭集序》。
这篇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美的字体成为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
据说,在这个故事中,王羲之应邀参加了宴会,由于种种原因,他迟到了。
当他见到为宴会而准备的酒席时,发现酒味已变醇厚,而宾客的情绪也变得悠闲自在。
王羲之被酒香、美景和欢愉的氛围所感染,他忍不住拿起了笔,在一块画布上写下了他内心的感慨和触动。
他用独特的笔法和墨迹,创作了《兰亭集序》这幅奇迹般的作品。
这篇作品后来成为了书法创作中的经典范本,广泛影响和欣赏至今。
故事二:张大千的“大面朝天”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张大千是一位享誉盛名的艺术家和书法家。
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故事中,张大千曾经参观一个展览,并看到了一幅名为“大面朝天”的书法作品。
这幅作品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然而,当他仔细观察时,发现尚有一些笔画不合他的意愿。
于是,他索性将整幅作品都涂黑,然后重新创作。
重新创作之后,张大千的“大面朝天”成为了一幅新作。
他遵循自己的创意和审美标准进行了重新构图,通过巧妙的笔墨和用色,使作品更加出色和精彩。
这幅重新创作的作品让人们对他的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故事三:米芾的“米字格”米芾是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精湛而独特。
有一个故事与他的“米字格”有关。
据传,米芾年轻时曾多次拜访名家请教书法技艺。
有一位老师建议他每天执笔练字,并告诉他在每一页纸上用墨画出严格的网格,并在每个小格子里练习写字。
米芾按老师的建议行事,并长时间坚持下来。
经过多年的勤奋练习,米芾的字体变得极为工整和规整。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精编版)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fc39f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9.png)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1、王羲之:(303年一361年,一作321年一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
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
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
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
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创立“柳体”。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
论文中写道:“皋陶日杀之三,尧日有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
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2b10e0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9.png)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1、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同时不停地练字,不停的洗笔洗砚,竟然把一个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
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练字到深夜,他逐个字逐个字地看着、思考着,对自己的字还是不甚满意,他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
〃说罢去了。
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
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庭经》,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
2、柳公权发奋练字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53e870c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1.png)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以下是几个关于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1.王羲之刻苦求精: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在兰亭“临池学书”,久而久之,池水尽墨,他每次写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竟然变成墨黑色的了。
2.颜真卿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
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
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
家中困难,难以供他买纸墨笔砚练字。
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一天,她见颜真卿练字时撅起嘴巴,便问:“惜儿,你有心事?”颜真卿说:“母亲,我想买纸和笔,可家里没钱。
”殷夫人沉思片刻说:“孩子,你父亲生前给你留下了不少宝贝,你为何不写一封信到洛阳亲戚家去,请求他们帮助你。
”听到母亲提起父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宝贝”,颜真卿眼睛一亮,立即回到父亲的书房,找了好一会才找到父亲留下的一个带盖的铜制方盒。
他打开一看,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锭锭方方正正或圆或扁的小东西,由黄泥捏成,有的颜色和泥土一样,有的则烧成砖瓦似的红黄色。
颜真卿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捧着去问母亲:“母亲,这是什么?它不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贝吗?”“正是啊!”殷夫人笑着回答,“不信你把它磨碎试试。
”颜真卿在母亲的指点下,他端来一碟清水,将扁圆的黄泥磨成粉,蘸着水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了起来。
殷夫人一边让他磨粉吸水写字,一边深情地对他说:“惜儿呀,你可知道这些黄泥的来历?它们都是你父亲在练字之后留下的!”她接着说道,“你父亲练了一辈子的字,穷其一生才练出这一手好字。
”3.柳公权谦虚拜师: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在少年时候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纸笔,便在壁土上练写,以碗盛满水写字,写了再用湿布抹干后重写。
后来由于他刻苦认真地学习书法,才成为一代书法家。
在柳公权博取众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我国书法家的故事
![我国书法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3b9655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5.png)
我国书法家的故事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以文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粗细、布局的错落有致,来表现书法的韵味和意境。
而在这个领域中,许多优秀的书法家不仅在技艺上高超,还有着令人钦佩的品格和故事。
一、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自幼喜爱书法,刻苦练习,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王羲之曾经在山阴的一座道观中修炼书法,据说他每天都会在院子里的一口池塘里洗笔,最终使得池塘的水都被染成了墨色。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佳话。
二、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气势磅礴。
颜真卿年轻时曾向一位老书法家请教书法技巧,老书法家告诉他要“心正则笔正”,颜真卿从此铭记在心。
后来,颜真卿在官场上因为忠直敢言而得罪了权贵,被贬到荒凉之地。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更加专注于书法创作,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三、赵孟頫的故事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清新自然,秀美婉约。
赵孟頫自幼聪明好学,他曾经在江南的一座古寺里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他跟随一位老僧
学习书法。
老僧告诉他要“无欲则刚”,赵孟頫将这句话铭记在心,从此更加专注于书法创作。
他的书法技艺日益精湛,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这些书法家的故事不仅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才华和努力,更展现出他们的高尚品格和人生智慧。
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00593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b.png)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1.竹扇题字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卖扇子的老妇人,生意清淡,无人问津。
王羲之十分同情她,就在她的扇子上题了一些字。
老妇人起初很生气,觉得王羲之弄脏了她的扇子,但当人们看到这些字时,纷纷出高价购买。
原来,王羲之的字太受欢迎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2.书成换鹅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只漂亮的鹅,就向她提出用他刚写好的一幅书法作品来换。
老妇人欣然同意,王羲之得到了他心爱的鹅,而老妇人则得到了珍贵的书法作品。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雅趣。
3.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非常刻苦。
有一次,他忘记了吃饭,母亲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然用馒头蘸着墨吃起来,还说:“这馒头真甜啊!”母亲走进一看,哭笑不得。
王羲之的这种专注和投入精神,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4.掘墓偷艺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
据说他为了学习书法,曾经去掘别人的墓,偷取墓志铭来研究。
这种行为当然是不道德的,但他的学习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追求艺术和学习,有时人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偶创飞白汉朝的蔡邕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
有一次,蔡邕偶然看到工匠用帚子蘸石灰水在墙上写字,由于帚子比较软,石灰水也比较稀,所以写出来的字带有丝丝露白。
蔡邕受到启发,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字体——飞白体。
这种字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写成的模样,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6.入木三分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
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
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
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
关于书法作家的故事
![关于书法作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00f29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6.png)
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家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下面将列举几个:
1. 王羲之洗砚池: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他非常勤奋地练习书法,每次练完字后,都会在砚池里洗刷毛笔。
久而久之,清澈的池水变得浑浊,就形成了著名的“墨池”。
2. 怀素写字:唐代书法家怀素和尚非常勤奋,为了练习书法,他在房前屋后种上了一万多棵芭蕉树。
他把芭蕉叶当做纸,用完了再写,一遍遍抄写过后,叶子上留下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字迹。
久而久之,这芭蕉叶也就越堆越多,很多都被用来写毛笔字了。
怀素把房子的侧边盖起了书库来保存这些宝贵的书法珍品。
据说在历代传拓书艺过程中损坏了不少书库里的珍品。
可见怀素对书法的痴迷和勤奋程度。
3. 智永习字的故事: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习字非常勤奋,刻苦。
他用废掉的毛笔堆积如山,传为一时佳话。
他习字勤奋到忘记年龄,在永欣寺里住了一辈子,直到80多岁临终时还坚持练字。
以上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书法家们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也说明了勤奋和毅力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著名书法家古代的故事
![著名书法家古代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f6dd4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f.png)
著名书法家古代的故事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往往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成就、人格魅力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古代故事。
1.王羲之与《兰亭序》: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相传在一次春日游宴中,王羲之酒后挥毫,书写了《兰亭序》,其字迹飘逸自然,如行云流水,成为后世书法的典范。
2.王献之与《黄庭经》: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曾经为了得到一位高僧的指点,亲自前往寺庙,用三天时间书写了《黄庭经》,其书法深得父亲真传,同样备受后世推崇。
3.颜真卿与“颜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刚劲有力,创立了“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上追求“力透纸背”,他的作品《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等都是书法艺术的杰作。
4.柳公权与“柳体”:柳公权是唐代另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清秀瘦劲,创立了“柳体”。
柳公权的书法深受皇室喜爱,他曾为唐穆宗书写《玄秘塔碑》,其字迹遒劲有力,被誉为“柳骨”。
5.张旭与草书:张旭是唐代著名草书书法家,他的草书
奔放自如,极富个性和表现力。
张旭擅长在酒后挥毫,他的作品《自叙帖》被认为是草书的巅峰之作。
6.怀素与《千字文》:怀素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法家,他的书法如同狂风暴雨,极具动感。
怀素曾在一夜之间书写了千字的《千字文》,其速度之快、书法之美令人惊叹。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书法家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41ebe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8.png)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许多在书法领域卓越成就的书法家,都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取得后来的成就。
以下就是有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1、王羲之与入木三分的传说: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写一篇祝辞。
王羲之将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皇帝派工人雕刻。
雕刻过程中,工人发现王羲之的字笔力深厚,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工人惊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2、张旭教颜真卿书法: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向他请教书法秘诀。
但张旭并没有透露半点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再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3、柳公权刻苦练习: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7 岁就开始练习书法。
17 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
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
4、张芝的刻苦练习: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5、萧何的墨池: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有一次,有人请他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
他天天勤奋练字,写的那天,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废寝忘食。
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池水竟变黑了,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
6、柳公权的故事:有一次,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结束语:总之,这些书法家的小故事展示了他们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背后的刻苦努力。
我国古代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我国古代四大书法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aace7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b.png)
我国古代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指的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俯。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一些故事:
- 钟繇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 王羲之书成换鹅:王羲之 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后徙居山阴 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
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
东晋永和九年 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客孙维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禊 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 兰亭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 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1、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同时不停地练字,不停的洗笔洗砚,竟然把一个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
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练字到深夜,他逐个字逐个字地看着、思考着,对自己的字还是不甚满意,他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
”说罢去了。
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
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庭经》,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
2、柳公权发奋练字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3、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
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
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
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
刚满1 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非常。
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
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
但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夫,呆呆板板。
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只有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王羲之走进店一瞧,见店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
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降落在各个滚沸的锅。
饺子店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1斤。
”“二号锅斤半。
”“三号锅9两……。
”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
饺子不一会儿端上了桌。
他仔细观看,这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同,一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白天鹅,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
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
呀,顿时鲜香盈盈,味美绝伦,不知不觉间,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饱餐之后,回味深长。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
”心中暗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
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不辜负食此美味。
想到此,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
”王羲之绕过屏风,见一白发老妪端坐在案板前,一个人一边擀面皮,一边包饺子。
填好馅,飞快捏上几下,转瞬成了一只白天鹅,动作娴熟。
更令他惊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白发老妪随手将饺子向屏风那边甩去。
天鹅饺子便一个接一个越屏而过,降落在锅。
每两5只,按伙计报的数,每口锅下多少,斤两分毫不差。
白发老妪的高超绝艺,使王羲之惊叹不已。
忙走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像你这样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白发老妪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40年,深练需一生。
”一听这话,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细品尝这番话的滋味。
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它和这天鹅饺子很不般配!”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白发老妪生起气来只见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请,只是不好请啊!就拿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来说吧,都让人捧上天了!常言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当桨争上游。
一次划前就骄傲,终久要落人后头。
”白发老妪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过耳,羞愧难当。
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妪写了一副对联。
从此以后,这家天鹅饺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写的对联,生意越发兴隆了。
此事也改变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终生与鹅结缘。
更虚心刻苦地练字,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出新,创出字势雄强而多变化、妍美的新体,名扬天下。
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4、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5、虔红叶作书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子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
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虔三绝”6、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
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
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
7、萧峰学写“凤凰尾”萧峰,字宣颖,小名叫作暗(àn)黎,是南朝齐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被封为江夏王,曾经担任过侍中、散骑常侍、刺史、秘书监等职务。
他小时候生活在氏房里,喜爱书法,氏却没有纸给他练字,他就在井的栏杆上练字。
字写满了,他就用水冲洗干净后再写。
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不许人清除窗上的灰尘,而是在上面练习写字。
像这样一天天地练习,从来不间断。
在他五岁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练习“凤凰尾诺”的字体,他一学就会。
高帝十分高兴,奖给他珍贵的玉麒麟,还风趣地对他说:“这是麒麟奖赏凤凰尾啊!”萧峰后来更加刻苦练习,成为人们推崇的书法家。
8、欧阳询流连观碑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
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
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
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
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
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9、欧阳通苦学父书欧阳通,字师通。
是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徐氏教导他一定要学习继承父亲的书法。
她怕儿子懒惰,不肯学书法,就时常给些钱让欧阳通去购买父亲遗留下来的墨迹,欧阳通买了这些墨迹后,就好像得到宝贝一样,刻苦地学习、临摹,下决心使自己的字也能像父亲一样有人购买收藏。
经过很多年的刻苦学习,他果然继承了父亲的书法,人们称他们父子二人的字为“大小欧阳体”。
10、怀素种芭蕉学书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和尚的草书写得很好。
他从小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练字,从不气馁(něi)。
怀素少年时家境贫寒,被家人送到寺庙里当和尚混碗饭吃。
可是生性好学的怀素在诵经之外,十分喜爱书法。
师兄看怀素如此喜爱书法,便送他一支毛笔。
怀素就采摘芭蕉叶当纸,用铁锅下面的烟灰和上水当墨汁研习书法。
后来,怀素为了用芭蕉叶练字,便在园外大量栽种芭蕉。
到了冬天,怀素还找来一块厚木板做成漆盘,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写,天长日久,竟然将漆盘擦通了。
11、柳公权谦虚学书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