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创造性思维训练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 学 验中 养 生 新 维 仓 能 化 实 培 学 创 思 和J 力 新
贵 州省余庆县凉风 中学 甘 正军
加强化学 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 养和创新能力 提高, 以使学生 的潜能得到挖掘 , 可 智能得到开发。如何利用九年级化学教材 的实验 最 大限度地发 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呢?笔 者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 面来做 。 利用实验、 创设 问题 ,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 的科 学。化学实验 以其直观性 ,形象性为学生提供 了丰富的感性信 息。 因此利用实验 内容设置 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对 实验的观察 ,研究 和分 析获得 的感性信息去思考 问题 , 探索问题 , 而揭示化学 现象的本 质。引导 从 学生去发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 , 激发学 生创新欲望 , 创造性解决 问题 。 二、 改进 、 新教材 实验 , 养学生的创新 思 创 培 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 的思维能力教师本 身应该 具有创新精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 不断改 进、 创新 实验 、 增加对 比实验 , 使实验更合理 、 实验 效果更 明显。 让学生从教师的改进 、 创新实验 中学 到研究解决 问题 的科学方法 ,同时也对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 活用实验操作 中的“ 笔” 培养学生的创 败 ,
鼓励学生从化学与生产 , 与环保 , 化学 化学与 健康 , 与社会 , 化学 化学与科技 的实 际生活 中寻找 开放实验 内容 , 寻找实验代用 品 , 积极开展课外科 技 活动和调查活 动。 让学生亲 自实践 , 略“ 领 创新 ”
新 思 维 能 力
教师做演示 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时 ,虽然严 格按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有 时也会 出现 未达到预定 目标 的“ 意外 ” 。对这种 “ 意外 ” 事故 的 处理不仅反映了教师的应变能力 ,还能反 映教师 心理素质 的稳定性。处 理的好 不会影 响教学及实 验效果 , 反而是印正正确结论 的好教材 。 时用实 适 验 中的“ 败笔 ” 学生进行 点拨 , 激发学生 的创 对 能 新灵感 , 优化学生 的创新意识 。 四、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的摇 篮。教 师要重视实验 ,鼓励学生设计 实验并 进行模 拟创 造 。这就要求教师应研 究教材 , 结合 教学 内容 , 选 择适 当的实验设计 , 让学生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 , 大胆设计实验方案 ,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 方法。 对步骤繁杂 , 现象 不明显 , 不合理 , 行不通的 方案, 也让学生试一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 在失 败中总结经验 、 取得经验 。 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获 取 丰富 的化学知识 ,同时创造性 思维 能力也得到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到大气 中。 鉴于此 , 鼓励学生思考 , 如何改进实验 , 学 生们设计 了多种多样的装置 ,尽 管学生们 的分析 和 设计还不够完善 ,但不拘泥教材 的创新精神得 到了
充分 的发挥 , 培养 了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 通 过 课 外小 实验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了极佳的条件 ,使通过化 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成为可能。
一
教材中的一些课堂实验装置是许多成功经验的 总结 , 但也会遇 到现象不明显 , 操作复杂 , 污染 物不 易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培养 了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能力 ,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 中的某些实验装 置, 找 出其 缺点 , 大胆地 进行改装 创新 , 例如, N a : 0 与c 0 的反应 : 用脱脂棉包 住0 . 2 g N a 2 0 粉末 , 放 在石 棉网上 , 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 , 此实验的成功率很 低。 原 因是滴加水使脱脂棉易迅速吸水 而潮湿 , 不易 燃烧 。 对此我们进行如下改进 , 取一小块脱脂棉包住
、
通 过演 示 实验 培 养学 生创 新 思 维 能 力
传统的演示 实验往往采用 “ 结论——验证—— 应用” 的教学模式 , 学 生只记结论 、 装置 、 操作 , 对化 学原理 、化 学现象 的认识很肤浅 ,应用起来非常 困
难, 在考试 中实验的得分率最低 , 而这些实验往往都
是 非常重要 的 ,因此在教学 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演示
学 习化 学 实 验 的 思 维 品 质 。
二、 通 过 设 计 实 验 装 置培 养 学 生创 新 思 维能 力
0 . 2 g N a , o N 铁丝系住 , 然后系在玻璃棒上 , 悬空放置
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是探索、发现新事物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是创新之本。
因为只有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面对着颜色、形态、气味、光、热等多种变化交织在一起的化学现象,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最易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化学实验为化学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通过改进实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预设情境,设问引思创新环境的营建,创新知识的提供,创新实验的组织,其共同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如果以上三个环节做好了,学生大胆质疑、新见迭出的现象就会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看到的现象。
我们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真心欣赏学生的“发现”,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受到激励。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于逐个解疑中由浅入深地不断处于愤悱状态下,从而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有力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而且学生也能在独立思考的状态下发现问题,并主动地质询。
学生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又发现新的问题,这是思维的升华,是创造性思维形式的表现。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现行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验证已学过的知识的正确性,整个演示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观众的位置上,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
某些具体的操作细节或现象一晃而过,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克服此弊病,变被动为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浅谈化学实验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 0 1 3 - 0 5
浅谈化学实验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文/ 冯秀 娟
摘
要: 创新 与发展是推动时代进 步的永恒动力, 而创新 能力则是 动力 的源泉。在 中学化学 的教 学中培养 学生的创 新思维能力迫
在 眉睫 , 也是 当今 时代对教育提 出的要求, 现就在化学实验 中如何培养创新 思维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 : 化学实验 ; 创造力 ; 发散思维; 创造想象 创造能力就是运 用一切已有信息 , 创造 出某种新 颖 、 独特 、 有 引向集中 , 久而久之 , 便培养 了学生 的集 中思维能力 。 社会或个人 价值 的产品的能力 , 是智力提升 的表现形式 。随着 经
途、 多种答案的过程 , 就培养 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二、 运用实验 ,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过程 。
总之 , 在 化学教学 中提倡创 意 、 强调培养 学生 的创造性 思维
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党和 国家领导 人十分重视创 创造想象是将记忆 中的表象合乎 情理地重新综 合 , 从而创 造 能力 ,
2 . 它与碳反应 ; 3 . ~氧 化碳 可以燃烧 ; 4 . 一氧化碳有 还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 目标 出发 , 向多方 向 、 多数量 全方 向扩散 , 石灰水反应 ;
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 的思 维。又称“ 辐射 思维” “ 放射思 维” “ 多 原性 。此题 要求 , 把二 氧化碳 的制取 、 性 质及一氧化碳 的性质 , 由
创造想象的问题启发诱 导学生 。
鼓励学生大 胆猜 想 、 想象 , 这样 , 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能力就会得 到
如, 氢气 实验室制法时 , 在讲 了所用药 品后 , 我先不急 于讲 装 提高 。只有今 天给学 生一个创造性 的头脑 , 才有 明天学生创造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X i n X j a I ) Y u a n
教学 实践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瞧
( 如东县洋 口镇古坳初级 中学 , 江苏 南通 2 2 6 4 6 1 )
摘
要: 近 几年 , 提 高化 学 实验 教 学 质 量 越 来越 受 到 , , k . 4 r 3
能做什 么? 原 何在? ( 3 ) 安全措施——实验过程可能会 Ⅲ现 什么不安全 的事故?如何防范?万一出现事故应如何处置?依
接方式 的道理 。可以围绕 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 ( 1 ) 仪器选用
一 一
根据实验原理 , 对特定 的反应 物或生成物 , 应选用哪种 量
取、 混合 、 反应 、 加热 、 除杂 、 干燥 、 检验 、 收集 、 吸收 、 分离 、 缓 冲
( 安全 ) 的仪器 ? 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 ( 2 ) 配套组合—— 根
一
些 常用 的化学实验技 能 , 培养学 生实事求是 、 严肃认真 的科
2 . 养成细心观 察的习惯 。一般说来 , 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颇
有兴趣 , 但往往只是好奇心驱使所致 , 由于观察 实验时 目的性 不 明确 , 不善 于集 中注意力于那些 关键 设备 的主要现象 , 力 u 之 演示实验时仪器小 而教室范围宽 、 学生多 , 所 以他 们观察实 验 并不准确。 为此 , 在可能 的条件下 , 教师宜改演示实验成并进实
据实验需要 , 选用 的仪器之 间, 大小 、 规格应怎样协调 、 搭配? 如 若不 这样组合会 出现什么弊端 ? 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 ? ( 3 ) 连 接顺序——为达到 良好效果 , 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 的位
合实验题 , 指导学生解题 , 乃 至和动手实验 结合起来训练。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 :化学 教 学本身 并不只 是传 授给学 生一些 初步的 化学 概念和 规律 ,而是通 过 一系列 有效的 教育 教学手 段 ,全面提 高学生 的
智 能 ,使他们 能够 掌握 和 运用 一些化 学原理 和实 验手段 ,学 会科 学研 究 的基本方 法 ,学会 辩证 而客观 地认 识世 界。从 而在 将来能 够 独 立地 、有仓 4 造 性 地进一 步深 入学 习和从事 社 会主 义现代 化建设 。运 用化学 实验 ,通过一 系列 有效的 方法 和手 段 ,能够较 好地发 展 学 生的智 能。 关 键词 :初 中化学 实验教 学
二 、养 成细心 观察 的 习惯 。为创 造性 思维夯 实基础 化 学 与我们 的 生活 息息相 关 , 各 种 与化 学有关 的现 象 随处 可见 。用 砖砌 墙 和贴瓷 时 ,先要将 砖 和瓷 砖用水 湿 润 ;新 买
三是 选用 一些 中 考”试 卷 的典型综 合 实验题 ,指 导学 生解 题 ,乃 至跟 动手 实验 结合起 来 训练 ,中学 教 材 和历届 高 、中 考 试题 ,不 乏优 秀 的典 型化学 实 验题 型 ,如 氢气 、氧气 、二氧 化 碳 、一氧 化碳 等 的制 取与 系列 性质 实验 ,对 于培 养学 生 的思 维
产 生淡蓝 色火焰 也就 不足为奇 了。 二是 激 发学 习者 的主观 能动 作用 ,将 教材 规定 的某些 演 示 实 验或 学 生实 验 ,改 为 实验 设计 或实 验习 题 ,让学生 根据 实 验
变式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变式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在于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化学实验要素(实验原理、药品、装置、条件等)与实验形式(定性、定量、验证、探究等)的多样性为变式化学实验提供了可能,多样化的实验变式的实施可以塑造学生的好奇、想象、挑战、冒险等优秀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锐性、变通性、独创性、精进性等多种创造思维品质,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一、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心智活动流利畅达,反应非常迅速。
表现为学生能快速思索并回答出许多可能的构想。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结论——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用“照方抓药”模式验证已有的化学原理、概念或性质,这种实验模式是高度固化的,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易失去对这个世界存在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和压抑。
教师可改某些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亲自实践的途径。
探究性实验一般由教师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实验课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然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如可将fe3+地说出他们各自的检验方法,不要直接地判断他们的对与错,由学生在老师帮助引导下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尤其是其中的猜想与假设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的活动不仅极好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与发散性,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预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定性实验为定量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敏锐性创造思维的敏锐性是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在平常中发现不完善或不寻常部分的思维属性。
主要表现为善于改变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至确而迅速地解决问题,常常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质量。
创造性思维三种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研究
创造性思维的三种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作为一句口号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在教学中将其落到实处,已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内容。
根据前人的创造发明史,不难得出创造性思维的三种方法:①缺点列举法;②希望罗列法;③批判探究法。
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阐述如何运用这三种方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希望罗列法缺点列举法批判探究法《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得先了解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根据前人的创造发明史,不难得出创造性思维的三种方法:①缺点列举法;②希望罗列法;③批判探究法。
”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阐述如何运用这三种方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
一、缺点列举法围绕现有物品的缺点提出各种改进设想,并找出改革的方案,进行创造。
化学实验的改进,就是这种创造性思维方式。
范例一:对乙烯的制备和检验实验(高二化学)进行改进。
师:能使溴水褪色的气体一定是乙烯吗?生:不一定,乙炔也能使溴水褪色。
含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有机物都能使溴水褪色。
so2也能使溴水褪色。
师:我们看到实验中液体变黑,乙醇有部分被氧化成碳,浓h2so4就被还原,生成so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很明显,这个实验有一些缺点,那么有哪些缺点呢?生:so2没有预先除去。
不能确定是乙烯还是乙炔,还是其他不饱和的有机物。
(指出缺点)师:那么,我们该如何改进这个实验,来证明产生的是乙烯呢? 生:(讨论)so2除去用碱石灰(或naoh溶液),确定乙烯分子组成用燃烧法。
(提出改革方案)二、希望罗列法从思维者的志愿出发,提出各种新的设想,并对这些设想进行研究。
在化学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元素化合物的多种制备,计算题的一题多解等。
范例二:《炼铁、炼钢》教学师:如果你不知道炼铁的原料,而要你进行原料的选用,你认为该解决哪些问题?生:(讨论)寻找铁矿石,测定铁矿石的含铁量,选择合理的还原剂,选择除杂剂。
以化学实验为抓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障。 “ ” 动手 动脑会 发现 很多 自己想象不 到的东西 ,当实验成功 时 ,自己感到很高 兴 。能 完全 靠 自己去 完 成 ,有 一 种 自豪 感 !实验 中的快乐 ,实验 中的知识 ,都需
要 我们 一 步步 地 去 挖 掘 ! 还 有 同学 说 : ”
实验教 学才会生 动有 趣 ,富有激情 。课堂
化 学 实 验 在 化 学 教 学 中 发 挥 着 独 特 的 无 可 替 代 的 功 能 。尤 其 是 在 培 养 学 生 科 学
哈气时 .玻璃 上有一团 白雾 ,大 家恍然大
悟 ,于 是 决 定 向 玻 璃 片 上 哈 气 来 证 明 呼 出
素 养 、创造 性思 维方 面具 有特殊 的 功效 。
探 索性 实 验 是 培养 学 生 创 新 能力 和
创 造 性 思 维 能力 的 最 佳 手 段 之 一 。它 运 用 了现 代 教 育 教 学 思 想 .在 强 调 教 学 中 学 生
这样学 生具 备 了积极 的心态 与参 与意 识 。 创 造 性 思 维 才 能 有 生 长 的 土 壤 。例 如 ,在 学 习 了 “ 题 3利 用 大 气 资 源 ”后 .给 学 专 生 布 置 探 究 课 题 “ 究 我 们 吸 入 的 空 气 探 和 呼 出 的气 体 有 什 么 不 同 ? 笔 者 首 先 让 ”
人 发挥重要作用 。
化 学 是 以实 验 为 基 础 的 自然 科 学 。
的这些 方案也能达 到实验 目的,但操作太
麻 烦 。需 要 的 时 间 长 ,现 象 也 不 明显 。经 过 长 时 间 的 争 论 ,终 于 有 同 学 联 想 到 ,冬 天 向 手 心 呵 气 时 ,手 会 感 到 潮 湿 ; 向玻 璃
化学实验中创造性思维训练
化学实验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渗透到化学教学中。
让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呜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⑴实验原理;⑵装置原理;⑶操作原理。
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
“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
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体积、或微粒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3、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1)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分离、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二、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创造性思维夯实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在不需加热 的条件 下制 取的 , 即固体与液体在不需 加 热的条件下制取某气体来进 行设 计实验。 根据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 , 选用 前面学过 的实验 室制取氢气 的反应 装置 , 再根据 二氧化碳 的物理性 质——密度 比空气大 而又溶 于水 ,所 以收集 气体 的装置采用 向上 排空气 法。 将反 应装置 与收集装 置连 接在一起 , 就创造 性地 设计 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的装置 。除此这外 , 还
己通 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 作 , 一步探究此 进
异常现象 产生的原因 ,激 活学生的思维 , 挖 掘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闪光点 。
二 、 过 实 验 设 计 与 实 验 改 进 。 养 学 通 培 生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实 验 设 计 是 从 无 到 有 ,根 据 实 验 原 理 、
相结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 如 在做铜与浓硫酸 反应 的实验 时 , 正常 的现象 是有刺激性 的无 色气 体产生 , 溶液 由无色 变 为蓝色 ,然 而在 实验 中常发现铜 片变黑 , 试 管底 部出现灰 白色沉淀。 对这些现象我们不 要轻 易放过 ,而应该 引导学生去认 真观察 、 思考 , 对此 异常现 象进 行质 疑 , 让 学生 自 并
重 要 手 段 。通 过 实验 观 察 , 我们 还 可 以发 现
置; 将制 氧气时不 小心试管底 部破裂 的大试 管放在烧杯 中组 成一个装 置 ; 一个干燥管 与
烧杯 组合等 , 培养学 生的发散性 思维 。并 让
学生亲 自实验操作 、 比较 、 分析 , 通过 收敛 性 思维评 价各个装 置的优缺点 , 定最佳装 置 确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化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鼓励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操作高中化学教育的重点是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操作。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化学现象和原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总结归纳结论等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强化基础知识和概念框架的训练高中化学教育的另一个重点是基础知识和概念框架的训练。
学生需要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化学公式及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掌握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等概念框架。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常见化学实验的现象及原理,以及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安全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症结,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并加以实践。
多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课外实践,参加化学研究和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协作探究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开展创新型实验和项目高中化学教育应该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和项目。
教师可以通过策划和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并指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和制作新型材料、新型药物等创新项目,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的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
总之,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化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操作,强化基础知识和概念框架的训练,注重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新型实验和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化学实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 化 学 实 验 对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培 养
金 菊香
( 阳市 竹 箦 中学 , 溧 江苏 溧 阳 世 界 著 名 教 育 技 术 学 专 家 罗 伯 特 ・ 加 涅 认 为 . 生 在 M. 学 有 能 力 进 行 探 究 , 展 示 科 学 家 的 能 力 之 前 . 须 有 一 定 的 即 必 技 能 和 能 力 作 前 提 。 中小 学 科 学 教 育 的 重 点 应 放 在 帮 助学 生 获 得 这 些 前 提 性 的 知 识 、 能 和 能 力 上 , 就 是 我 们 所 说 的 技 这 探究能力。 实践 出真 知 。没 有 实 践 , 不 可 能有 创 新 : 就 实践 积 累到 一 定 程 度 , 能 达 成创 造 。《 学 课 程 标 准 》 出 : 的化 学 课 程 才 化 指 新 倡 导从 学 生 和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出 发 , 挥 学 科 自身 的 优 势 , 发 将 科 学 探 究作 为 课 程 改 革 的 突 破 口 .激 发 学 生 的 主 动性 和创 新 意 识 , 使 学 生 积极 主 动地 学 习 , 获 得 化 学 知识 和技 能 的过 促 使 程 也 成 为理 解 化 学 、 进行 科 学 探 究 , 系 社会 生 活 实 际 和形 成 联 科 学 价 值观 的过 程 。 而 随 着 课 程 改革 的不 断 深入 。 探 究 式 教 “ 学 ” “ 展 创 造 教育 ” “ 养 创 新 意识 ” 如今 已经 渗 透 到各 个 、开 、培 学 校 的教 育 教 学 的 各 个层 面 。 然 , 显 实验 探 究 是 探 究 能 力培 养 的 重要 而有 效 的 途 径 。 教 师 要 认识 到做 实 验 是 对 学 生有 意 义 的 学 习经 历 这 里 讲 的 做 实 验 , 括 演 示 实验 、 生 分 组 实 验 、 生 探 包 学 师 究 实验 等 , 调 的是 “ ” 现 在 有 的 教师 把 做 实 验 省 略 为讲 实 强 做 。 验 、 录像 , 们 可 能 没 有 意 识 到 , 其 实 是 把 一 种 意 义 的 学 看 他 这 习 经 历 和过 程 体 验 省 略掉 了 。 举个 简 单 的例 子 . 红磷 燃 烧 来 确定 空 气 中氧气 含 量 的实 用 验 . 验 法 肯 定 是 最 好 的 方法 , 些 非 认 知层 面 的 收获 是 你 不 实 一 做 实 验 怎 么也 得 不 到 的 。下 面 我 们 具 体 比较 用 “ 实 验 、 录 讲 做 像 、 实验 ” 种 方法 学 习红 磷燃 烧 , 果 到底 有 多大 区别 。 做 三 结
化学实验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源泉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周世友【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新的世纪呼唤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更呼唤有创造力的教师。
学生的大脑需要的是开发而不是灌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要适时地点拨、诱导、启发,善于激活学生兴奋点,使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变传授式教育为开发式教育,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索式学习。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素质教育新的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造性核心。
现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创造意识的激活使学生破除创造的神秘观念。
说起创造,学生都认为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
其实不然,在社会发展中,人们时时都在创造。
开辟一个新领域,解决一个生活难题,发现一个新问题,制作一个生活学习用具,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创造。
创造并不神秘,而是存在于同学们的生活中、学习中。
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天赋。
教学活动要有探究性,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
教师要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究新知,开发潜能。
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演绎、类比等和非逻辑思维能力——想像、直觉、灵感等的有机结合。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教育的核心,教学中,设计启迪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多思、多疑,启迪智慧,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不断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求之中,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讨论使学生相互启迪,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在化学实验中如何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化学实验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有利于他们认知化学这门学科的规律、逐步建立起化学概念、然后对化学相关知识巩固、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培育他们独自工作之能力,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其创新精神的很好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造性思维培育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c)-0000-00众所周知,化学教学不但传授给学生们一定的化学知识,还运用很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与应用科学的化学原理与化学实验方法,从而掌握科学研究之根本方法,如何去辩证、客观地认知自然界,最终为以后可以独自、有创造性地去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化学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就是化学实验,它不但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信息、认知化学科学规律、从而有效形成化学之概念、领会相关化学知识、最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路径,并且是培育学生其创造性思维的最优路径。
本人认为,在化学实验中要做到很好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1应用典型性实验打下培育创造性思维的坚实理论根基1.1运用典型性化学实验引导、激励学生们积极思维老师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化学教学大纲与教材,理清运用典型实验对学生作某些方面的思维培训,且分时间和阶段来进行。
例如,燃烧的不同物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燃烧的气体会有火焰出现,燃烧的固体会有火星出现。
一般情况下硫磺是固态,可其燃烧的时侯为何会只产生火焰而没有火星出现呢?老师需要引领学生去看硫磺燃烧时侯的特点,探寻里面的奥秘。
1.2根据化学实验的“三原理”积极指引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老师需要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之中,指引学生根据化学“三原理”科学实验、装置、具体操作等原理.来探寻、领会与分析,始终要融入相关思维培训活动。
第一是科学实验原理的大脑思维培训。
实验原理也就是反应原理,是指所有实际化学实验,展现与诠释或推断了何种物质有何种变化的理论。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牲思维能力的培养
正或 者批判某些 公认 的观点 或知识 , 能独立地 发现新事 物 、 新 问 题, 独 立地 设计 、 完 成新颖 的化学 实验 , 解 决新颖 的化 学 问题 等 等, 都是创造性地进行化学学习的结果 , 都 是创造性思维 的表现 。
的注意力引到 问题 的情境 中来 , 并告知学生 思考问题 的方向和范
一
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在解题 中可 以引导 , 那么在新课教学 中也
是可 以做到 的。 关键是要 创设合理 的问题情境 。 学生在课 堂上的
积极思 维是 源于对某 个问题解决 的迫 切需要 , 因此在 教学 中, 教 师要善 于抓住知识之 间的联系和迁移 , 明确地提 出问题 , 把 学生
化学问题提 出新的见解 、 思路 方法或者设想 , 富有说服力地 修
围, 让学生处 于积极 的思维 状态 中。 这样有 利于培养学生 的多角
由此可见 , 创造性 思维是创造性 的核心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培养学 生创造性 思 维能力 , 引导是关键 , 训 练是主线 。 下面, 笔者谈 谈在化学教 学 中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一些做法 和体会 。
一
度思维意识 , 为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打下一个 良好的基础 。 例 如笔者在讲解 防倒 吸装置时进行 了如下设计 :
以 及 笔 者 自己的 一 些 思 考 。
设( N H 4 ) 2 s 0 4 为a m o l , Mg S O 4 为b mo l
f 1 3 2 a + 1 2 0 b = 1 9 ・ 2
I a + b : 0 . 1 5 a = 0 . 1
n ( N H 4 + ) = 0 . I m o ] X 2 = 0 . 2 o t o l
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创新与发展,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在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选择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等等作了有益探究。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情境实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最基础的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多种渠道来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义不容辞职责,我的教学实验体会如下:一、选择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要抛弃传统“师道尊严”的教学观,树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这一教学观。
教师与学生一定要平等,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思想,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要摒弃应试教育“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这一老套路。
大量事实说明,这种把获得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把灌输知识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防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不善独立思考,不会独立思考,判断力和批评力渐渐地丧失殆尽。
因此,教学方法上定要有所变化,尽量多采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方法,如激疑法、发射法、比较法等。
如初中化学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但是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改变势必又会引起质量的变化,也即是说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并不守恒。
此时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质量真的守恒吗?”、“它的运用有没有限制”、“为什么仍然可以利用这个定理”等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让他们得到合理的解释,更深刻地理解该定律,并使学生感受到在化学中,甚至是更广泛的各种学科中定律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运用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简而言之,教学方法的选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质疑、思考和独立分析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家 的思 维方 法 ,去 发现 问题 、分 析 问题 、解 决问 题 ,用 心思 考每 一 个 实验 的原 理 、方法 、内容 与步 骤 ,变被 动 为主 动 ,积 极锻 炼 自己的 思 维能 力 。如 在 有机 化学 实 验 《 乙烯 的制 备 和性
收 稿 日期 :2 0 — 6 0 09 0— 5
作者简介:郭娟娟 ( 9 4 1 6一),女 ,福 建仙 游人 ,工程师 ,讲师,主要从事 中专化学实验教 学与研究。
46 《 建轻纺》20. 2 福 09 8 5 0
福 建轻 纺 2 0 年 第8 09 期
不 可 以改 为 在2 的 稀 的K O 液 中加 入 l l H: 或 l l ml Mn 溶 m稀 S O m 稀 HC 或 l 稀 H L ml NO减 1 稀 H 或 加 入 l l% OH 液 或加 入 ml Na 溶 0 l 稀氨 水或 什么 都 不加 直接通 入 乙烯 ? 要求 学生 用实 验 来验 证 m] 这 个假 设 并用 理 论加 以 解 释 ( 系学 过 的 无机 化 学 知识 ),以 联
■—I
一 … _~a es 论一 _Pp r… _ l _
,
,
…
…
聱 塑 中 垫 一 篡l 塑 一 查 堂塞 一 _ 中
璺笙 垡
中职 有机 化 学 实验 教 学 中创造 性思 维 能 力的培 养
郭 士 爵商
( 福建省侨兴轻工 学校 , 福建 福 清 30 0) 53 1
摘 要 : 在 中职有机化学实验教 学中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 实验技 能、动手能力外还应重视培 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 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传 统的教 学模 式与 学习方式 ,引导 学生研 究性地学 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培养 学生动手
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训练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摘要:本文以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为目标,笔者在文中,通过探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的原因,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并提出相应的原理和措施。
文章多以本人的经验而谈,希望老师们可以指教。
关键词:化学试验教学思维训练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化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是化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条件缺乏之外,实验教学过程中忽视必要的严格的思维训练,也是重要的因素。
笔者认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一、为什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1、这是掌握化学知识的需要。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知识的基础,又是掌握化学知识规律的向导和手段。
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构建知识网络,非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不可。
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的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阶段的飞跃。
2、这是学习活动的需要,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思维,思维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品质——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敏捷性等的形成与锻炼上,而化学实验活动自始至终都贯穿这些训练。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效地把握这些契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
笔者十分赞赏重庆市知名化学特级教师王作名先生把化学实验功能凝练战“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十字概括,因为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提高。
进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台的提高,而它们的获取与提高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二、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教师应当围绕对这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渗透思维训练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中创造性思维训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学教学中除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一、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
可概括为⑴实验原理;⑵装置原理;⑶操作原理。
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培养思考的习惯。
1、分析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
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变化实质──哪种物质或哪几种物质之间反应,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2、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条件?(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物质状态、温度、压强或催化剂等)3.仪器选择──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些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有没有替代仪器?不能替代的理由,或替代的弊端,选用的仪器应怎样组装?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效能,教师应当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来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1、通过典型实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例如,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
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或火花。
而硫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可是,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产生火焰而不产生火星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燃烧的特征就能把握其中的原因。
原来硫燃烧时,固态硫先液化后气化,因此,硫蒸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2、将教材规定的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
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提出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选用一些高考。
试卷的典型综合实验题,指导学生解题,乃至跟动手实验结合起来训练。
中学教材和历届高考试题,不乏优秀的典型化学实验题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作用。
三、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
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
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
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
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
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
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积极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颇有兴趣,但往往只是好奇,由于观察实验时目的性不明确,不善于集中注意力于那些关键设备的主要现象,加之演示实验时仪器小而教
室范围宽、学生多,所以,他们观察实验并不准确,这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四、搭建学生实验平台
灵活运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建展示平台。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
分组实验更是学生体验的好机会,但学生容易出现只顾做实验,忽视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因此,实验前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细心观察,珍惜实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