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基本观点浅析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基本观点浅析要素主义教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度占据了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
而这样的一个课程理论,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代表人物又是如何?哲学基础是什么?它又有着怎样的课程观呢?本文依据这样的思路,结合大量的文献,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地概述,并在文章最后分析了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之处。
标签:要素主义;哲学基础;课程观“要素主义(the essentialism)”这个名称最早由德米亚希克维奇(Michael demashkevich)提出。
①Essential的涵义是“本质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精华的、要素。
要素主义者极其重视“the essentials”,要素主义课程强调人类文化中的“要素”或“本质”对世界变化的意义而得名要素主义是在反思和反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潮流中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但要素主义并不全盘否定杜威的认识论,只是反对进步主义者的某些言论;不反对整个进步主义教育,而是反对进步主义者的某些具体主张,因此也被称为“新传统主义课程”。
1 要素主义课程观的哲学基础1.1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人物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着美国社会,面对这样混乱的局面,一些人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美国教育理论界所推行的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938年,在要素主义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巴格莱(W.C.Bagley,1847-1946)发表了著名的《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
在这篇文章中,巴格莱等要素主义者指出了进步主义课程的几点失误,并大声疾呼:“我们的公立学校难道不应通过下列科目——阅读、书法、算术、历史方面的系统训练,使儿童为成人职责做准备吗?难道不需要上述科目并在必要时强调纪律、服从以及作为补充而非中心的已知的非正式学习吗?”②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38~1945年为第一阶段,以1938年“要素主义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成立为标志,要素主义课程处于形成阶段。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一种课程设计理论,旨在建立一种有效的教育课程,使学习者受益最大化。
它倚赖于课程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课程体系。
要素主义课程设计理论以英国教育家约翰·李斯特提出的“要素分析”为基础,把课程的每一部分都定义为要素,以便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是一种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设计方法,它的目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课程。
要素主义课程设计理论把课程设计分成三个阶段:定义、分析和组织。
定义阶段是指明确课程的目标,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分析阶段指的是确定课程的结构,组织方式,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以及如何达到课程目标。
最后,组织阶段指的是将所有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一种有效的课程设计理论,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构建课程,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实现学习者的目标。
它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习者有效地学习。
此外,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的目标。
总之,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一种有用的课程设计理论,它可以帮助
教师更好地构建课程,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以实现学习者的目标。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义的传统。
二、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保守主义的哲学观
确信基础文化具有一种能够保证社会平衡的共同核心。 人性观:人性从根本上说是恶的。 社会观:社会乃是一种契约,不能根据人的善意或恶
意来解释。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要素主义与进步主义的分歧: 强调努力与强调兴趣。 强调学科与强调活动。 强调种族经验与强调个人经验。 强调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强调教材的心理顺序。 强调教师中心与强调儿童中心。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3、巴格莱之后要素主义教育的传统 1956年,贝斯特成立“基础教育协会”。 1959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带来要素主义的复兴。 60年代,康南特等提出一系列课程方案,在理论上都属于要
1、经济危机 2、保守主义的教育哲学观抬头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三)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判 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
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 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 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 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 和顺序性,因而降低了教育质量。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四)代表人物:巴格莱
1、其人其事 1934年出版《教育与新人》,指出人能够积累、传递
知识乃是人类进化的原因,也是与生物进步根本区别 之所在。 1937年,起草《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之纲领》 1938年2月,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成立要素主义者 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标志着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形 成。 1946年逝世。
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 继承了传统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教师、课堂、书本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摘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诞生于20 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面对社会危机时软弱无力,急需建立新的教育理论以重振教育实践的产物,要素主义以国家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文化传统与学科知识为要素的课程观、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在美国近百年的教育发展中影响着教育实践。
要素主义主张学校应当把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应向学习者授予社会所必需的“共同知识”和“共同价值”,以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关键词: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社会需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是美国教育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一派教育理论,它产生于20 世纪30 年代,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几经沉浮,一直对美国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要素主义主张重视传统和回归基础,主张向学生传授学术知识和道德养成方面最基本和核心的要素,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虽不属于某派哲学体系,但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可以寻出其哲学依据,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哲学依据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唯实论(Realism)和唯心主义的观念论(Idealism)。
“要素主义”一词最早由德米亚西克维奇于1935 年提出。
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有几种不同的译法,如本质主义、精粹主义、精华主义等。
就essential 一词来看,意为“本质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精华的”以及“要素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中对要素的解释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要素主义者所指的要素,即是人类一代代传继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学术、艺术、道德、技术、习惯等,这些文化遗产应该是社会延续、学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
要素主义主张学校应当把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应向学习者授予社会所必需的“共同知识”和“共同价值”,以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这种教育观点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中就已产生。
夸美纽斯、洛克、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都可归属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范畴之中。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 教育
❖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产生和发展
❖ 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本质主义,精粹 主义,精华主义
❖ 1935年由德米阿什克维奇,最早提出“要素主 义”这个名词。
➢ 1938年美国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 员会”是它形成标志。
➢ 同年, 巴格莱(William Chandler Bagley)发表了《一个 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纲领》首次全面论 述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
❖ 不足
1 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思想缺乏科学依 据。
2 强调的天才教育,扩大了教育的不平等性 3 过分注重学术性的知识,教材脱离了实际
4 忽视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 5 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 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和
创造性。
❖ 参考文献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9年出版。
《瑞士教育与美国教育》
主要理论
❖ 反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坚持 欧洲的传统教育理论
❖ 主张“优秀智力” “心智训练” ❖ 学习欧洲的教育经验,彻底改造教育制度,
使儿童获得严格的学术性的教育。 →
❖ 主要著作:《学习的恢复》《教育的荒地》
❖ 耶鲁大学毕业,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 范学院, 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任教。
❖ 1956年任美国基础教育教育协会会长 ❖ 基础协会旨在促进中小学设置更多的基础课程
❖ 主要理论
1 抨击美国进步教育使中小学教学效果下降,坚持传统教育。 2 经过训练的智慧才是力量的源泉,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委员、 美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主席等职
要素主义课程
要素主义课程
在理论价值上,要素主义强调课程应该传递人类文化中基本的要素。
而这些文化通常都是严格按照逻辑组织而成为学科来供学习者学习,学习者通过对这些凝结人类智慧的知识掌握,一方面能够提高自
我服务于社会发展,而有些个别具有较高智力的学习者,也就是“天才儿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将会对国家命运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也就是美国在特殊时期重视选择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原因之一。
在实践价值上,要素主义课程观从正式形成之初就是一个有组织、有
纲领的运动,它针对现代美国教育所存在的弊病,讨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强调学科课程。
要素主
义者认为要给学生提供分类的有组织的学科课程,特别强调学科之间
以及每个学科内部的严谨的逻辑结构。
如果学校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未经分化的或者是零散的经验或知识,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分化
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
因此要素主义者强调的依然是以“学
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实施中,要素主义者强调接受式学习。
在要素主义者看来,教师具有无上的权威,是理智的模范,是知识和真
理的占有者,掌握着学科的逻辑体系,了解教育过程,因此教师们有着绝对的主导权。
另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素主义者特别强调对学生
心智的训练,尤为强调基础学科方面的训练,认为只有学生掌握了这
些学科知识,才能拥有理性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一、要素主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W.C.巴格莱、I.L.坎德尔、R.芬尼和T.布里格斯等。
1938年2月,巴格莱等人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标志着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形成。
巴格莱在会上提交论文《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作为该团体的理论依据。
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8—1945年。
1938年“促进美国教育要素主义委员会”的成立,是这一流派出现的标志。
当时,在要素主义教育流派与实用主义“进步派”的争辩中,要素派处于劣势。
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末,特别是在1956年创立“基础教育委员会”后,其势力大大超过实用主义“进步派”。
要素主义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一是20世纪30年代,面对当时萧条的社会剧变,巴格莱等人认为学校和教育应该承担起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这就必须要有适合美国社会需要的强有力的教育理论,在他们看来,要素主义就是这样的教育理论。
为使教育理论获得新生,建立一种强有力的教育理论,并与当时在整个世界正在出现的极权主义作斗争,巴格莱和其他要素主义者一起提出了几条基本的教育原则。
首先,他们认为,正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权获得受过良好教育、富有同情心并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教师的看护和指导。
其次,他们认为强有力的民主主义需要一种民主主义的文化共同体,尽管这种共同体不是静止不变的,教师也应该教给所有孩子。
再次,他们呼吁,学校应提供一种完整、精确、一贯并对学生而言编制良好的特殊的学习计划。
最后,尽管要素主义者认识到在低年级通过活动进行正式学习的必要性,但他们还是主张应“通过教师必须对之负责的系统的学科计划和实施活动”传授经过检验的课程要素。
二是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盛行,是适应美苏争霸的需要。
第六讲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三、基本的课程观
70年代的要素主义者: (1)小学阶段强调读写算。 (2)中学阶段集中教授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 (3)取消点缀性课程,如编制、吹笛子、做布娃娃等。 (4)取消选修课,增加必修课;等等。
三、基本的课程观
80年代以后的要素主义者:1981年成立“国家优质教育 委员会”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要素主义的精髓:要求学生学习、掌握传统文化 的精华,即要素,包括价值标准、知识、技能。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二)经济大萧条
1、经济危机 2、保守主义的教育哲学观抬头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三)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判 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
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 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 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 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 和顺序性,因而降低了教育质量。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要素主义与进步主义的分歧: 强调努力与强调兴趣。 强调学科与强调活动。 强调种族经验与强调个人经验。 强调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强调教材的心理顺序。 强调教师中心与强调儿童中心。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3、巴格莱之后要素主义教育的传统 1956年,贝斯特成立“基础教育协会”。 1959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带来要素主义的复兴。 60年代,康南特等提出一系列课程方案,在理论上都属于要
二、理论基础
(二)知识观
秉持“符合说”,认为知识就是思想和观察到的事实相 符合。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经验课程和从做中学使得许多有价值的传统课程在学校
中失去立足之地。 教师传授的必须是真理,至于儿童对于所学的东西是否
要素主义概述
(2)后结构主义 (2)后结构主义
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批评,但同时又是对结构主义的继承 和发展,可以说它是 结构主义自我反思的一个结果。 主要代表人物:福柯、利奥塔、麦卡琴、吉鲁 主要代表人物:福柯、利奥塔、麦卡琴、吉鲁 主要 特征: 第一,后结构主义主要针对“文本的世界” 第一,后结构主义主要针对“文本的世界”,它与某种 阅读方式联系在一起 第二,后结构主义是对传统的二元论和“非此即彼” 第二,后结构主义是对传统的二元论和“非此即彼”的 二值逻辑的超越。 第三,后结构主义坚持反对总体性, 第四,后结构主义强调文本间性和学科界限的消失。
,
4)教师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主导作用,是教育体系的 4)教师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主导作用,是教育体系的 中心,并充分发挥权威作用。
(2)关于要素主义课程观评价: (2)关于要素主义课程观评价:
要素主义课程观与它保守的社会观,政治观息息相关, 要素主义课程观与它保守的社会观,政治观息息相关,它之所以产生深广 持久的影响,是因为在当时它更符合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持久的影响,是因为在当时它更符合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要素主义 课程观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但是,它仍然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 课程观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但是,它仍然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或者 说,这种课程观在它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教育代价.这种教育 这种课程观在它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教育代价. 代价表现为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代价表现为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忽视 了现实社会所关心的问题等. 了现实社会所关心的问题等. 除了一般地强调课程应当以人类文化遗传的要素为内容,一般地强调数 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课程的地位以外,对于哪些内容是人类文化遗产 中的“要素,以及如何选择和确认这些“要素” 中的“要素,以及如何选择和确认这些“要素”各代表人物都没有提出 具体的标准和可操作的方法。 20 世纪50、60年代要素主义及结构主义开发和研制了许多数学、自然科 世纪50、60年代要素主义及结构主义开发和研制了许多数学、自然科 学的课程及教科书,在实际上加强了学科 课程在美国 学校中的地位, 加强了文化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教学。
要素主义-正式版
总结和评价
• 不足之处:
• 1、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 思想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 (只是一个设想而已) • 2、天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教 育的不平等性。 • 3、走向另一个极端:注重教师的 权威,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结和评价
要素主义教育能够从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角 度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强调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对美国的学校教育 甚至是西欧和苏联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由于它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要求 和身心特点,忽视多数学生能力的培养加 上所编的教材又脱离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 因而受到了其他教育理论的抨击。
基本 观点
2、教学方法
主张心智的训练始终是要素主 义在教学方法领域里坚持的一 个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关于心智 训练这一指导思想,要素主义 提出了若干具体要求。 (1)要求学生刻苦学习,而且
往往要强迫自己专心致志。 (2)要严格学业标准 (3)不排除灌输
基本 观点
3、学生
要素主义主张教师处于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拥有较大的 权威,而对学生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服从。
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要素主义者的纲领要素主义者的纲领将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称为将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称为新三艺为学校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学校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性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逻辑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因而不仅降低了教育质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因而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而且对美国的民主起了削弱作用量而且对美国的民主起了削弱作用
第六章 课程理论PPT课件
.
37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对建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
38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 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
优点: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教育与儿童 生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缺点:过分关注直接经验,轻视系统知识的 学习。
.
33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对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
34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开始批评结构主 义课程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布鲁 纳也进行了自我批评,认为应该少说“学 科结构”,多谈“学习者和他的学习结 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 义课程理论在批判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过 程中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 斯洛、罗杰斯等。
.
41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 激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 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媒体等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 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 交流,即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 知工具。
.
42
对建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
35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课程目标:自我实现 课程内容:选择要有适切性 课程实施:学生要亲自体验各种经验,
形成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
.
36
2018福建晋江教师招聘考试:要素主义课程论
2018福建晋江教师招聘考试:要素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一个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50年代成为主流,60年代末在美国失去统治的地位。
代表人物:W.C.巴格莱、I.L.坎德尔、R.芬尼、H.H.霍恩、H.莫里逊、T.布里格斯等。
1938年2月,巴格莱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组织了一个小团体“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并提供一篇题为《要素主义者的纲领》的论文,作为该团体的理论依据。
要素主义者在哲学观点上各不相同,但在教育观点上却是一致的。
他们都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比根本没有经过检验的儿童经验更有意义。
他们还认为,在人类遗产中有着“文化上的各式各样最好的东西”,有着“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所谓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其中包括各种基本知识、各种技艺及传统的“态度”、“理想”等等。
而这些要素是人人所必需学习的。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
要素主义者对进步主义教育(见进步教育运动)持批判的态度。
巴格莱认为,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因而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而且对美国的“民主”起了削弱作用。
坎德尔认为,要素主义者和进步主义教育者一样,关心学习必须依据学习者的能力、兴趣和目的这个原则;但要素主义者认为,那些兴趣和目的必须由富于经验的教师加以改造,因为教师是教材的逻辑组织的主宰者,而且懂得教育发展的过程。
巴格莱和坎德尔的这些观点,是要素主义者最一般的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者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应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
第六章 课程理论PPT课件
.
23
发现-探究式学习论
发现法(布鲁纳):让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 下概括出原则和规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 识,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探究法(施瓦布):为儿童设置实际的问题情 境,使儿童通过探究实例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 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发现教 材中教师有意保留的那一部分内容。
.
7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 蔽课程等。一般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 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 中所预期的东西。其显著特点是“自发 的、个性化的”。
.
8
第二节 课程理论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
9
名著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
“永恒学科”围绕着理智训练,大体分三类: 内容类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工具类学 科(数学、科学、艺术);知识技能类学科 (英语、拉丁语、希腊语)
.
17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不足
“脱离时代”是人们对永恒主义课程理 论的最大不满。
“永恒学科”未必永恒。
.
18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不足
.
19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美国学校课程的实用化现象十分严重 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
1959年9月由美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促进会 等组织的35位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在科德 角的伍兹霍尔开会,集中讨论将科学知识和 科学方法传授给青少年的途径及方法.作为大 会主席的布鲁纳总结会议讨论写出教育名著 《教育过程》。
.
4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摘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诞生于20 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面对社会危机时软弱无力,急需建立新的教育理论以重振教育实践的产物,要素主义以国家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文化传统与学科知识为要素的课程观、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在美国近百年的教育发展中影响着教育实践。
要素主义主张学校应当把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应向学习者授予社会所必需的“共同知识”和“共同价值”,以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关键词: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社会需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是美国教育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一派教育理论,它产生于20 世纪30 年代,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几经沉浮,一直对美国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要素主义主张重视传统和回归基础,主张向学生传授学术知识和道德养成方面最基本和核心的要素,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虽不属于某派哲学体系,但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可以寻出其哲学依据,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哲学依据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唯实论(Realism)和唯心主义的观念论(Idealism)。
“要素主义”一词最早由德米亚西克维奇于1935 年提出。
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有几种不同的译法,如本质主义、精粹主义、精华主义等。
就essential 一词来看,意为“本质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精华的”以及“要素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中对要素的解释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要素主义者所指的要素,即是人类一代代传继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学术、艺术、道德、技术、习惯等,这些文化遗产应该是社会延续、学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
要素主义主张学校应当把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应向学习者授予社会所必需的“共同知识”和“共同价值”,以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这种教育观点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中就已产生。
夸美纽斯、洛克、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都可归属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范畴之中。
要素主义课程理念及其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
要素主义课程理念及其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第10期收稿日期:2008-06-20作者简介:陈健(1972-),女,湛江师范学院教材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要素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其背景主要来自于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儿童中心课程论的反思。
最先将要素主义课程范式加以理论化和体系化的是美国以威廉·C·巴格莱(WilliamChandlerBagley)(1874~1946)为代表的一批“要素主义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引起美国社会强烈的震动,由此引发了对国家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深刻反思,掀起了新一轮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批判。
1938年,哈佛大学教授巴格莱等人指责“儿童中心”的课程难以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致使美国教育“令人吃惊的软弱、无效率”。
至此,要素主义课程与教学论开始真正受到重视,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JamesB.Conant)于1959年发表《今日美国教育》,极力宣扬加强中学基础学科建构,强调核心课程的价值,以此提高美国教育质量。
科南特的主张与巴格莱的思想是一致的,科南特也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要素主义课程论的另一代表人物。
关于要素主义课程论具体思想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1立足于对进步主义教育的“软弱无力”和“正在削弱”的表现的认识,要素主义者确立了社会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思想,倡导社会效益的课程与教学目的观要素主义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指责首先集中于其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这同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和全社会陷入“萧条”是不谋而合的,尤其是要素主义者把因教育质量滑坡所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几乎全部归罪于进步主义教育的哲学观及课程观。
认为这种实质上“软弱无力”的教育理论,以所谓的兴趣、自由、目的需要、亲自体验、学生主动性等为借口,放宽了教育标准,降低了基本的要求,以至于长久以来,美国的教育理论从它的语汇中勾掉了“纪律”一词……甚至把未成年学习者选择他要学习的东西的权利格外推崇备至。
简述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简述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及其基本观点要素主义课程流派是一种教育理论,它强调教育课程应该基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要素构成。
要素主义课程流派认为,学生应该通过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来发展其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要素主义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
要素主义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要素主义课程流派认为学科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知识不仅包括基本的概念和事实,还包括学科的原则和方法。
2. 学科技能的培养: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科技能。
学科技能包括分析、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等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教师的角色和责任:要素主义课程流派认为教师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关键人物。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将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出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活动。
4. 学生的主动参与:要素主义课程流派主张学生应该成为课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
5. 评价的重要性:要素主义课程流派认为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能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评价应该是多样化和综合性的,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和表现等形式。
要素主义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育课程。
通过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工作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有效的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要素主义课程流派是一种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并内容展开写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一种重视教师对学生受教育经验的组成部分和特性的课程理论。
它把关注点从教师和课程内容转向学习过程,强调将课程内容组织为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要素,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原则包括对情感创造性活动的关注、注重课程结构与功能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特定目标的实现的强调以及评估的重要性等。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改变了人们对课程内容的看法,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如下是有关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要素主义教育是现代欧美国家一种强调学校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共同要素的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格莱、贝斯特等。
其主要内容如下:(1)主要观点①学校课程的核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
在民主社会中,应该通过学校教育“使每一代人拥有足以代表人类遗产最宝贵的要素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还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
②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严格的训练智慧的过程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学校必须加强严格训练,让学生系统地和连贯地学习一个民族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学到的课程,一切教育的目标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
要素主义教育家还认为,要特别注重“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在教学上,应坚持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而不只是职业训练或注意儿童感兴趣的问题。
③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刻苦和专心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学习要强调努力,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而应该看作过程的目的与结果。
要素主义教育家还批判进步教育所主张的“活动教学”,认为学习应当系统和循序渐进。
④教师应该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权威人物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确立教师的权威。
要素主义教育家还指出,教师必须具有第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科目的逻辑体系,深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心理,具有把知识、事实、理论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懂得教育历史和哲学基础,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
(2)影响①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提出的教育主张和教育观点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有些主张和观点则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
②但要素主义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能力水平、忽视学生的动机和情感、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等,因而受到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2、对美国教育的指责
美国初等学校的学生没有达到其他国家的基础教育的学业标准。 美国中等学校学生的学术水准落后于其他国家18岁学生达到的水
平。 高等学校学生缺乏基础文化知识和素养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实际
上不能阅读,不得不补修阅读课程。 除了文化水平降低之外,数学、语法的水准也明显降低 尽管美国的教育经费增加了,但重大的犯罪率还是有了明显的提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在教育问题上的一致观点: 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
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有“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 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 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 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 认为拉丁语、代数、几何等一些对学生心灵训练具有特殊价值的 科目应作为中等学校共同的必修科目。 重视智力的陶冶,主张提高智力标准,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 对要素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应强制学习。
第六讲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主讲 杨明全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yangmqbnu@
内容提要
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理论基础 基本的课程观 影响及评价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一)美国保守主义教育哲学 20世纪初,现代教育在欧美流行,经济危机爆发后,
现代教育受到冲击。 与现代教育对立的新传统教育应运而生:要素主义、
生身上,确保每一个才智卓越的青年受到高深的教育, 普及教育和教育公平不能以牺牲学术标准和英才为代 价。 1956年,贝斯特等成立基础教育协会。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60年代末,要素主义的主张加重了学生负担,
脱离实际,引起学生不满。逐渐失去了统治地 位。 80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带有要素主义的痕 迹。
或核心;教育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理智和道德的 训练。
三、基本的课程观
(一)关于课程目的 发扬社会优秀传统,促进人类智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文化习惯,强调严格的智能训练。 传授社会文化遗产和进行理智、道德训练 。 培养英才。
三、基本的课程观
(二)关于课程内容
1、主张课程内容应该是“文化要素”
1、经济危机 2、保守主义的教育哲学观抬头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三)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判 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
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 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 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 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 和顺序性,因而降低了教育质量。
意来解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理论基础
(二)知识观
秉持“符合说”,认为知识就是思想和观察到的事实相 符合。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经验课程和从做中学使得许多有价值的传统课程在学校
中失去立足之地。 教师传授的必须是真理,至于儿童对于所学的东西是否
感兴趣,那是次要的。
二、理论基础
(三)教育目的观 教育目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进步的实质是消除人的本性。 教育目的:教育在于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要素
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 继承了传统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教师、课堂、书本
三个中心,主张树立教师的权威,恢复学术性课程的 地位,整顿学校纪律,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要素主义的精髓:要求学生学习、掌握传统文化 的精华,即要素,包括价值标准、知识、技能。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二)经济大萧条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要素主义与进步主义的分歧: 强调努力与强调兴趣。 强调学科与强调活动。 强调种族经验与强调个人经验。 强调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强调教材的心理顺序。 强调教师中心与强调儿童中心。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3、巴格莱之后要素主义教育的传统 1956年,贝斯特成立“基础教育协会”。 1959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带来要素主义的复兴。 60年代,康南特等提出一系列课程方案,在理论上都属于要
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国家、民族的利益。 要有长期目标。 要包含价值标准。 “课程中应包含某种有关集体的价值标准,也就是社会上传统阶级的社
会文化价值标准、本国政治、思想界领导人的价值标准,以及西方文 明的伟大著作家的价值标准”。——巴格莱
三、基本的课程观
2、强调学科中心和教材的逻辑组织
高。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儿童中心的课程难以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
技能,教育和课程应将人类文化的要素传授给 下一代。 知识技能的传授只靠儿童自身的经验是无法完 成的,不能迁就儿童的经验。 课程应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经验为基础。 设置全国统一的课程。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四)代表人物:巴格莱
1、其人其事 1934年出版《教育与新人》,指出人能够积累、传递
知识乃是人类进化的原因,也是与生物进步根本区别 之所在。 1937年,起草《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之纲领》 1938年2月,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成立要素主义者 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标志着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形 成。 1946年逝世。
(五)要素主义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1938-1945年。 1938年2月,巴格莱在新泽西成立“要素主义
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第二阶段:1945-1960年代末。 柯南特、贝斯特等人。 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 按照学术标准进行能力分组。 实施英才教育,学校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最好的学
素主义的探索。 70年代“回到基础运动”。 80年代里根政府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都有着要素主
义的传统。
二、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保守主义的哲学观
确信基础文化具有一种能够保证社会平衡的共同核心。 人性观:人性从根本上说是恶的。 社会观:社会乃是一种契约,不能根据人的善意或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