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治技术守则

合集下载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一、加强畜禽流行病监测
1. 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定期监测,并及时报告病例。

2. 对疫情病例进行溯源调查,查找病源和传播途径。

二、严格实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 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进出检疫,确保病源不外流。

2. 定期进行场地和设备的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 确保饲料、饮水和环境不受污染,加强动物健康管理。

三、有效的疫苗防治
1. 对猪群进行定期疫苗接种,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2. 对发现感染病例的猪群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四、加强疫情宣传和教育
1. 对养殖户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猪非洲猪瘟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2. 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提高对猪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五、做好疫情监测和溯源工作
1.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和报告。

2. 积极开展疫情溯源工作,查清疫情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六、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
1. 政府加强对猪非洲猪瘟防控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

2. 对疫情高发地区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养殖户防控能力。

以上操作规程是《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的要点,希望可以为养殖户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有效防控猪非洲猪瘟的扩散。

预防猪瘟,非洲猪瘟的预防措施

预防猪瘟,非洲猪瘟的预防措施

预防猪瘟,非洲猪瘟的预防措施预防猪瘟,非洲猪瘟的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猪瘟,特别是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为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猪群的健康,预防猪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匡助农民和养殖户避免猪瘟的传播和爆发。

一、加强养殖环境管理1.1 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清除污物和垃圾,保持猪舍内的干燥和清洁环境。

定期消毒猪舍和设备,以杀灭病毒和细菌。

1.2 控制病媒生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苍蝇、蚊子等传播病毒的昆虫。

清除周围的积水和垃圾,以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

1.3 强化隔离措施:新引进的猪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同时,对于患病猪只要及时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二、加强疫苗接种2.1 定期接种疫苗:按照兽医建议,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并确保按时接种。

猪瘟疫苗是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手段之一,定期接种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2 确保疫苗质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疫苗,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在接种过程中,注意疫苗的稀释和注射方法,确保接种的效果。

2.3 加强疫苗监测:定期检测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猪只的免疫反应,并及时调整接种计划,以提高预防效果。

三、加强动物交通管控3.1 限制动物交通:减少猪只的交通和流动,尽量避免与其他养殖场接触。

限制外来猪只的引进,严格控制养殖场的进出,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2 定期检测猪只健康状况: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患病猪只,以防止病毒扩散。

对于疑似感染猪只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3.3 建立养殖场档案:建立养殖场的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猪只的来源、健康状况、接种情况等信息,以便追踪和控制疫情的发生。

四、加强人员卫生管理4.1 个人防护措施:养殖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和口罩,以防止病毒通过接触和呼吸途径传播。

4.2 定期培训和教育:加强养殖人员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猪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确保正确实施预防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对猪类造成重大危害。

为了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综合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
1. 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包括严格的进出猪场管理和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病毒通过污染的物品和装置进入猪场。

2. 早期发现和报告:加强兽医监测和病例报告制度,对于发现非洲猪瘟病例的养殖户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3. 隔离和扑杀患病猪只:将患病猪只隔离,并采取人工扑杀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但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性较大,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可用。

5. 关闭交易和运输:在疫情发生地区,暂停或限制猪的交易和运输,避免病毒通过交易和运输工具传播。

6. 正确处理病死猪: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非洲猪瘟病例,应迅速处理病死猪,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避免病毒扩散。

7. 教育和培训:加强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8.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疾病监测和疫苗研发工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目录1. 非洲猪瘟概述 (2)1.1 疾病特点 (2)1.2 对养猪业的影响 (3)2. 防控措施 (4)2.1 生物安全措施 (5)2.1.1 严格出入管理 (7)2.1.2 隔离与消毒 (8)2.1.3 疫苗接种 (9)2.2 环境控制措施 (10)2.2.1 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 (11)2.2.2 加强通风与排风 (12)2.2.3 防止蚊虫滋生 (13)2.3 监测与报告制度 (14)2.3.1 建立疫情监测网络 (15)2.3.2 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16)2.4 紧急应对措施 (17)2.4.1 疫点封锁与扑杀 (18)2.4.2 疫情处置与消毒 (18)3. 其他相关技术 (19)3.1 饲料营养与添加剂 (20)3.2 种猪选育与管理 (21)3.3 疫病防治药物研究与应用 (23)4. 中国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分享 (24)4.1 中国非洲猪瘟疫情概况 (25)4.2 中国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与措施 (26)5. 国际合作与交流 (27)1. 非洲猪瘟概述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科动物,特别是非洲猪种。

自1970年代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风险。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疫苗研发、生物安全措施、疫情监测等。

本文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养猪业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1.1 疾病特点病原体: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猪病毒科,是一种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血细胞寄生病毒。

该病毒具有高度的环境适应性,能在多种环境条件下存活。

传播方式: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猪只和间接接触如饲料、水源、人员、交通工具等传播。

昆虫媒介如软蜱等也可能传播病毒。

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因感染猪的年龄、品种和毒株而异。

典型症状包括高烧、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咳嗽、呕吐等。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于养猪业来说,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

针对非洲
猪瘟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养猪管理、加强疫苗注射、隔离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养猪管理方面
(一)增强动物免疫力
养猪场应该注意保障养猪环境的卫生条件,充足饲料供应、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对
于处于正常生长期的猪只,还需要增强免疫力,保证生长发育良好。

(二)加强检疫工作
对于由于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猪种,应该尽早进行隔离,并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确
保不会感染病毒。

(三)防止移动和交流
通过合理的养猪场布局和合理的照管,可以防止动物之间的交流,降低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尽量减少养猪场较大间隔之间的移动,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二、疫苗注射方面
疫苗注射是防治非洲猪瘟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确保其安全性,疫苗应该在官方认可的
兽医进行注射。

对于处于高风险区的养猪场,需要加强疫苗注射,以提高病园免疫力,预
防非洲猪瘟的发生和传播。

三、隔离处理方面
(一)及时剥离传染源
对于已经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动物,需要及时剥离传染源,将其进行隔离处理,以避
免病程加重,从而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二)控制动物之间的交流
为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应该适当控制养猪场内动物的交流,防止高风险群体对
低风险群体的感染。

(三)增强环境卫生
对于养猪场环境卫生差的场所,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杜绝非洲
猪瘟的传播。

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

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

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导致猪只的大规模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的蔓延对于养猪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如何综合有效地防治非洲猪瘟成为了养猪业界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技术,帮助养猪户更好地防范非洲猪瘟的风险。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首要措施。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非洲猪瘟的疫苗可供使用,因此养猪户可以在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或者兽医指导下,为猪只进行非洲猪瘟的疫苗接种。

在接种疫苗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

要做好饲料的卫生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安全,避免污染。

要强化猪只的食物消毒,保证食物的卫生。

要定期清理饲养环境,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三、加强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疫情监测是非洲猪瘟防治的关键步骤。

养猪户可以与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合作,定期进行疾病监测。

一旦发现疫情异常,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处理措施,以避免疫情的扩散。

四、严格控制交通非洲猪瘟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因此应严格控制猪只的交通。

猪只的进出应该有明确的记录,不得擅自调动猪只,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要避免猪只和野猪的接触,防止病毒通过野猪传播到饲养环境中。

五、加强员工培训员工是养猪场的重要管理力量,因此要加强员工的培训。

员工除了要了解非洲猪瘟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确保在日常管理中能够严格执行各项防治措施,降低疫情发生的概率。

六、加强国际合作非洲猪瘟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各国可以加强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共同研究非洲猪瘟的防控技术,以便更好地防治非洲猪瘟的蔓延。

七、落实政策法规要落实各项政策法规,确保非洲猪瘟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养猪业的良好发展。

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5.11.24
•【文号】农医发〔2015〕31号
•【施行日期】2015.11.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畜牧业
正文
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医发〔2015〕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局(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部署有关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产品有效供给,我部组织制定了《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遵照执行,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农业部
2015年11月24日附件: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

由于其传播迅速,致病率高,病死率近100%,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非洲猪瘟的防治成为了养猪业的重要工作。

一、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监测和提高警惕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监测,提高兽医和养猪户的警惕意识。

对于因非洲猪瘟死亡的猪只,要及时进行严格的隔离、灭尸处理和消毒工作,防止病毒传播。

养猪户要加强猪群管理,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温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二、严格管控交通和运输加强对猪只及其制品的进出口监管,严格管控交通运输。

对于疫区猪肉及其制品要实施封锁,严禁流通;对于非疫区猪肉及其制品要做好检疫工作,严防病毒输入。

加强对国内外疫情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三、加强养猪场内外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养猪场内外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猪场的清洁卫生。

要做好污水处理和粪便清理工作,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

实行严格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病毒通过人员传播。

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猪场自身防疫能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猪场自身防疫能力。

养猪户要做好猪只的防疫接种工作,加强疫病防范意识,及时对猪只进行消毒、灭蠓和驱除害虫等工作,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

做好病死猪的安全处理工作,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猪户的防控意识加强对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提高养猪户的防控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养猪户普及非洲猪瘟的防治知识,提高养猪户的防控意识。

加强与养猪户的沟通,指导养猪户做好防疫工作,共同参与防治工作。

非洲猪瘟的防治工作需要政府、兽医和养猪户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测和提高警惕、严格管控交通和运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自身防疫能力和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来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猪瘟的防治工作能够取得成功,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生猪养殖业危害极大。

为了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市场供应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本地区生猪养殖业安全,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供应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消毒灭源、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控措施,提高生猪养殖者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防控责任,形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3、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科学规范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三、防控措施(一)加强养殖场户管理1、严格执行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养殖场户要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

出入口设置消毒池,人员和车辆进出要严格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调整猪群饲养密度,保证猪只营养均衡,提高猪只抵抗力。

做好猪舍通风换气、保暖降温等工作,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

3、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定期对猪舍、场区、工具等进行消毒,选择有效的消毒药品,按照消毒程序和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二)强化生猪调运监管1、严格执行生猪调运审批制度。

严禁从疫区调入生猪,调运生猪必须经过审批,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加强运输车辆管理。

运输生猪的车辆要提前备案,严格消毒,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3、做好生猪落地监管。

调入生猪到达目的地后,要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经隔离观察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三)加强检疫监督1、加强产地检疫。

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对出栏生猪要做到逐头检疫,确保检疫合格的生猪方可出栏。

2、加强屠宰检疫。

屠宰场要严格执行入场查验、待宰静养、同步检疫等制度,确保屠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莫老师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莫老师

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初步判定为非洲猪瘟疫情的, 应在2小时内报本地兽医主管部门,并逐级上报至省级动物 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五发病家猪或野猪所在的地点。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 (户),以病猪所在的场(户)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 的自然村为疫点;放养猪以病猪所在的活动场地为疫点;在 运输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运载病猪的车、船、飞机等运载 工具为疫点;在市场发生疫情的,以病猪所在市场为疫点; 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一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 施。
二一般为15天。直接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为5~19天,钝缘软 蜱叮咬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5天。
三应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国家外来动物疫 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亡,家猪出现2.2的临 床症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 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七各边境地区要加强边境地区防控,坚持内防外堵,切实落 实边境巡查、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与曾发生和正在发生非 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接壤省份的相关县市,边境线50公 里范围内禁止生猪养殖;国际空、海港所在城市的机场和港 口周边禁止生猪养殖。严格落实对来自非洲猪瘟国家和地区 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禁止进口措施。
中和镇独寨村知识青年;莫荣锋
六疫点和疫区内最后一头猪死亡或扑杀,并按规定进行消毒 和无害化处理21天后,再设置10头哨兵猪监测21天,经疫 情发生所在地上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由所在地 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 封锁,由该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 关部门,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对猪类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规模化猪场中,预防和控制ASF尤为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

1.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进出猪场的流动,实行有效的出入登记制度。

-猪场周边安装围墙,禁止任何无关人员或动物进入猪场,限制车辆进入。

-猪场内部设置洗消消毒设施,并指定特定工作人员负责。

-定期对猪圈和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

-从正规渠道购进健康猪苗,并保留购买记录。

-禁止购买、饲养来路不明或疑似感染猪的情况。

3.加强饲养管理:
-注重猪场的环境卫生,保持猪圈干燥和清洁。

-不同猪群间的隔离,禁止混养不同年龄的猪。

-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切勿随意引进生猪或生猪产品,以防止病原物传播。

4.做好病害监测和报告:
-实时了解本地和全球非洲猪瘟疫情,注意政府和相关机构的通告和指导。

-立即报告疑似病例,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防控措施。

5.完善应急预案和灾后恢复: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对疫情的发生有清晰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

-建立备用设施和物资储备,以便在发生疫情时进行隔离和处理。

-灾后恢复,包括对猪场设施的全面清洁、消毒和修复,以及重新引
进安全的猪苗。

6.推行疫苗接种:
-在疫情高发期或遭受疫情威胁时,可以考虑使用有效疫苗进行猪群
接种。

-疫苗接种需要符合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规定,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非洲猪瘟防控之举措

非洲猪瘟防控之举措

农村散养生猪非洲猪瘟防控之举措非洲猪瘟属于重大疫病,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实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原则。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生猪感染后发病和死亡率可达100%,非洲猪瘟只传染给猪,同科类的动物均可感染发病引起死亡。

如:猪獾、狸、家猪及野生猪等,即是耐过型的猪将成为带毒猪,可将非洲猪瘟病毒再次传染给健康猪只从面引起发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

非洲猪瘟的毒力强,目前没有疫苗可防,根据流行病学病毒传播条件必需具备“三个条件”。

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禽);我们可根据传染病传播疫病的三个条件进行防控,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染链,阻止易感畜禽的致病条件,从而达到非洲猪瘟的防控。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防、堵、消”。

一、防疫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透气、冬暖夏凉;不同畜种要分圈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不喂冰冻或发霉变质饲料,不饮污水。

增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减少疫病传播。

自繁自养可有效防止疫情发生,必须外购时,应坚持从非疫区,经过免疫接种且在有效期内,经过检疫并有检疫证明的动物方可购买引进。

凡新购进的猪应隔离观察15天后,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

生猪在出栏时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这种“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动物疫病交叉感染的机会。

一但生猪发生疫病时,采取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其扩散,做到有疫不流行。

对动物疫病的扑灭应当采取“早、快、严、小”的原则。

病死畜禽要严格落实“四不一处理”规定(即不宰杀、不销售、不食用、不转运、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生猪一定要做好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可选择焚烧和深埋;深埋应当严格地做好选址,远离自然水源,远离畜禽养殖区域至少达到2公里以上,深埋的深度要达到1.5米以上,长度与病死动物尸体长度相等,并撒上一层三氯异氢尿酸粉气味特浓的消毒药品,防止野犬刨病尸;对病死生猪严禁解剖,需及时采集病料送检,一并对养殖场地环境采样送检,并做好区域性地消毒,确保养殖场地清洁无疫。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猪传染性疾病,致死率极高,对猪畜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为了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采取了以下防控策略:1.加强入境动物检疫。

对进口猪及猪产品进行全面检疫,严格监管进口环节,防止非洲猪瘟病毒通过进口猪及猪产品传播。

2.完善养猪场疫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养殖场须定期向相关部门进行病情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3.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

做到猪圈卫生清洁干燥,严格禁止猪间互啮、吃粪等行为,加强泔水管理,确保环境符合规范要求。

4.加强猪群安全防护。

严禁进出猪圈的人员随意进入,进入猪场的工作人员需按规定进行消毒,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等,减少人畜接触。

5.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

发现疑似ASF病例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采取隔离措施,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传播。

6.启动生猪免疫计划。

制定生猪免疫计划,按时为猪苗进行疫苗接种,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

7.加强野猪的监测和管理。

野猪是ASF病毒的重要传播源,通过加强野猪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ASF的传播。

8.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养殖户、兽医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宣传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提高大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9.严格执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对于病死猪的处理,要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10.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威胁。

上述防控策略是针对非洲猪瘟的特点制定的,通过全面落实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流行,保障猪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导致猪只病死率高达100%。

该病毒对猪只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不仅会给养殖业造成沉重的经济损失,也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非洲猪瘟的监测是预防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屠宰场以及野生猪群等处的监测工作应得到加强,确保及时发现患病猪只并及时报告。

应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体系,以便在病情爆发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强化生物安全措施提高养殖猪场的生物安全性是预防非洲猪瘟蔓延的重要手段。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的物理隔离和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疫情通过人员、车辆、饲料等途径传播。

要严格控制野生猪的进出,加强对承运人、交通工具和物件的检疫管理,杜绝可能的传播途径。

三、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养殖管理是预防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

养殖户应提高对猪只健康状况的观察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养殖户还应加强对饲料、水源及操作人员的管理,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四、加强宣传教育加强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是预防疫情蔓延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非洲猪瘟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和社会公众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指导养殖户科学防控疫情,减少疫情蔓延的可能。

五、加强国际合作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和强大致病力,防控非洲猪瘟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各国应加强疫情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共同制订应对策略,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疫情防控水平,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畜牧业及食品安全。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部门、养殖户、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蔓延,保障畜牧业和食品安全,维护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

非洲猪瘟防控管理规程

非洲猪瘟防控管理规程

非洲猪瘟防控管理规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致命的对猪类的传染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

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蔓延,各国纷纷制定了非洲猪瘟防控管理规程。

首先,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首要措施。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猪只健康检查,对疑似病例要及时发现并报告有关部门。

同时,养殖场还应加强生猪运输车辆的检疫工作,确保病痛猪只不被运入场内,阻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此外,猪群环境卫生的定期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场内的清洁和卫生能够有效降低疫情的发生率。

其次,加强饲养管理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

养殖场要建立严格的入场制度,确保采购的猪只来源可靠,不带有非洲猪瘟病毒。

在饲养过程中,要加强对猪群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疫情的扩散。

此外,科学合理的饲养模式也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保障,猪舍的设计应考虑通风、保温等因素,确保猪只的生长环境符合标准。

第三,严格控制疫区的动物交流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点。

对于疫情高发区域,要限制生猪及其产品的交易,避免疫情通过流通途径传播到其他地区。

同时,要加强与疫区的沟通合作,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此外,科普宣传也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户和养殖户普及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广大农民了解非洲猪瘟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最后,健全的应急预案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必备措施。

各级政府应制定完善的疫情应急预案,明确疫情发生后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同时,要建立健全疫情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及时传达给相关单位和公众,以便大家能够及时做好防控工作。

总之,非洲猪瘟防控管理规程的实施对于防止疫情蔓延、减小疫情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

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

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不仅在非洲,也存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非洲猪瘟病毒无法通过空气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猪、间接接触感染病猪的分泌物及物品,以及食用感染病猪产品传播。

对于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需要从疫情监测、病毒防控、免疫预防、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1. 疫情监测:加强对猪场、批发市场和屠宰场等场所的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猪或疑似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 防疫隔离:发现感染病猪后,立即实施隔离措施,将感染猪只与健康猪只分开,并且加强交通管控,防止病毒扩散。

3. 清洁消毒:对于猪舍、猪圈、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使用浓度和时间进行喷洒、浸泡或者其他消毒方法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毒。

4. 生物安全防护: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止病毒通过接触和呼吸途径传播。

5. 严格的动物源产品检疫:加强对于猪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严格控制猪肉及其制品的流通,防止感染猪瘟病毒的病猪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6. 无害化处理:对于已经死亡的猪只,应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避免病毒扩散。

7. 不良事件和疫情报告机制:建立健全非洲猪瘟的报告和应急机制,并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及时报告疫情和非洲猪瘟的查询工作。

8.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和保护措施,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9. 免疫预防:对于猪群可以进行非洲猪瘟疫苗的接种,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对猪肉产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只有通过综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非洲猪瘟的传播,保护猪肉产业的稳定发展。

也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

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

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非洲猪瘟是一种病毒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能够影响猪和野猪,该病毒在猪群中广泛传播,可能导致高度死亡率,因此非洲猪瘟对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对养猪场进行综合性的防治。

一、病毒的传播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途径传播。

直接接触包括病猪和健康猪的接触,以及带病毒的物品或物质的接触,如采食带病毒的食物、踩在病猪排泄物上等。

间接接触则包括通过空气传播,以及受感染的昆虫或啮齿动物的带毒物质传播。

二、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从源头着手。

采用无害化处理方法处理病死猪、病猪粪便和其它致病物质,避免病毒通过肉类和饲料等传播途径。

此外,应确保新进猪只的健康状态,防止引起新的传染。

2. 保持场内清洁卫生。

定期清洗饮水设备、饲料器具、猪舍等设施和场地,避免病毒滞留。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和食料,并尽量减少猪只的运动范围,避免病毒的传播。

3. 隔离和处置疑似病例。

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防止病毒扩散。

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病猪进行处理,或者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加强人员管理。

要求工作人员进入猪舍前换鞋换衣,并进行手部消毒。

每个人员尽可能在一个猪舍中工作,避免在猪舍之间穿梭。

5.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防止非洲猪瘟流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流行程度,制订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案。

6. 加强监测。

为了及时发现病例,需要进行定期检查。

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实施这些防控措施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养殖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因此,应不断加强猪农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预防控制能力。

此外,政府和业内组织应该提供技术支持,以帮助养猪场制定科学的防病方案,并为应急处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
1
2
2.1流行病学
2.1.1传染源
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

2.1.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该病季节性不明显。

2.2临床表现
2.2.1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2.2.2急性: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

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

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他神经症状。

妊娠母猪流产。

病死率高达100%。

病程4~10天。

2.3
2.4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相似,必须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2.5实验室检测
2.5.1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见附件1)
2.5.2血清学检测
抗体检测可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

BSL –3
2.6
2.6.1临床可疑疫情
符合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判定为临床可疑疫情。

2.6.2疑似疫情
对临床可疑疫情,经上述任一血清学方法或病原学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2.6.3确诊疫情
对疑似疫情,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
3
3.1
2
心;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在1小时内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兽医局。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判定为非洲猪瘟疫情时,应立即报告农业部兽医局并抄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通知疫情发生地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报告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应立即报告省级人民政府。

3.2疫情确认
农业部兽医局根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
4
4.1
2)。

4.2确诊疫情处置
疫情确诊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4.2.1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划定疫区、受威胁区时,应根据当地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人工屏障(道路、围栏等)、野生动物分布情况,以及疫情追溯调查和风险分析结果,综合评估后划定。

4.2.2封锁
通报有关信息。

4.2.7虫媒控制
在钝缘软蜱分布地区,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养猪场(户)应采取杀灭钝缘软蜱等虫媒控制措施。

4.2.8疫情跟踪
对疫情发生前30天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前,从疫点输出的易感动物、相关产品、运输车辆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分析评估疫情扩散风险。

必要时,对接触的猪进行隔离观察,对相关产品进行消毒处理。

6
5
5.1边境防控
各边境省份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边境地区防控,坚持内防外堵,切实落实边境巡查、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

与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接壤省份的相关县市,边境线50公里范围内,以及国际空、海港所在城市
的机场和港口周边10公里范围内禁止生猪放养。

严禁进口非洲猪瘟疫情国家和地区的猪、野猪及相关产品。

5.2饲养管理
5.2.1生猪饲养、生产、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5.3
5.4
强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

配合有关部门,严禁进口来自非洲猪瘟疫情国家和地区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并加强对国际航行运输工具、国际邮件、出入境旅客携带物的检疫,对非法入境的猪、野猪及其产品及时销毁处理。

5.5宣传培训
广泛宣传非洲猪瘟防范知识和防控政策,增强进出境旅客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非洲猪瘟的诊断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提高非洲猪瘟和古典猪瘟等疫病的鉴别诊断水平,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疑似疫情,消除疫情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