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古代文化知识及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_、__、__来称呼人;A.郡望、爵名、号B.郡望、爵名、谥号C.官职、爵名、号D.官职、谥号、号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A.孤足下不才B.愚仆小子C.妾寡人臣D.孤不谷竖子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7.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是指幼年儿童;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岁了;C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D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 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C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明清改州为府;D“道”“路”也分别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区名;9. 下对列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辟”“拜”“除”“起”“夺”都是表示“授予官职”;B“迁”有三种情况:一般情况下, “右迁”、“迁除”表示升职;“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涉及“左”字的如“左除”“左转”“左授”“左宦”“左迁”均表示降职;C “领”“判”表示兼职,“摄”“守”“行”“署”“权”“表示代理官职;“视事”任职;“下车”,官吏到任;“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入仕做官;D“悬车”“致仕”“乞骸骨”“乞身”“请老”表示辞去官职;“移病”,上书称病,请求退隐;10.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荐等;B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选、除、授、赏、封等;C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免、罢、夺、黜、擢等;D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迁、陟、加等;11.下列对古代官职中表示官职调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转”是指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徙”是指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B“出”指从地方调出,来到京城为官;“入”是指从京城调入地方为官;C“调”指调动、调迁;“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D“调”指变换官职,“转”指调动官职,“补”指补充空缺官职;12.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辞”:告别;B后汉书中“奉身于朝数十载,今已耄耋,请致政”;“致政”:致仕,官员交还官职退休;C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视事:隐居退休,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D后汉书.刘宠传中“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下车:官吏初到任;13. 下列有关古代科举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明清科举制度发展已极其完备,它分四级科考,即乡试、会试、院试、殿试;C明清四级科考考中者从低到高依次称为秀才生员、举人第一名解元、贡士第一名会元、进士第一名状元;而“进士”又分三甲: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D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à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国子监掌管人员监祭酒、司业,教学人员称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1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拨官吏制度;B察举制又称举荐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容臣秀才”中的“察”、“举”指的就是察举制;C科举制,是隋唐以后选拨人才的社科考试制度;明清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D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15.关于古代学校与教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是古代地方学校的叫法;B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太学”是古代全国的最高学府;C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博士;D国子监掌管人员成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有教授、直进、助教等;16.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如: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下对“阳”的方位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宋元时期是带有指行政区域和军区的性质;B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华山;C“江河”在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过秦论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河”就专指黄河;D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襟三江而带五湖”;其中“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二1.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称为“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为“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B.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C.依宗法,继承大宗的是嫡长子,嫡长子也称为宗子;宗子也是一宗之祖,故又叫“宗主”;D.宗法是旧时以社会为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2.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妾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B.众子是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C.汉代以后,“亲”表外亲,“戚”表内亲;“亲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D.旧时父亲死后称为“考”,母亲死后称为“妣”;3.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六亲泛指亲属;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右,为昭;B.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丧服分为五等,称作“五服”;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C.陈情表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是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D.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4.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五常“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B.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C.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列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D.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大的称为“伯”,有时也称为“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为“孟”,庶出长子称为“伯”;5.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衅钟、衅鼓,是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为衅钟;B.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土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指称国家;C.古代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祭祀用的牲畜体全叫“牲”,毛色纯一的叫“牺”;D.古代给尸体穿衣下棺,叫“入殓”;6.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坟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古时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B.古时用“崩”来比喻帝王的死;用薨来比喻诸侯和王后的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C.古代祭品,太牢指猪、牛、羊各一;少牢指猪、羊各一;D.丧礼,古代“凶礼”之一;旧时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跪拜哭泣的礼节;7.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B.旧时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C.“棺”是指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椁”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上古贵族的墓里大多有椁;D.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稿葬”就是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庐墓”是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8.以下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关于朝拜等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朝:古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叫“朝”;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做朝贡;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会被视为不尊敬天子,天子就会出兵征伐;B.觐:朝拜皇帝;古代诸侯见天子称觐;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觐礼规定,天子要下堂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表明天子有礼;C.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叫“聘”;诸侯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天子往往也派人去聘问;诸侯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侯国来贺见,也叫聘;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也叫聘;这是诸侯之间邦交的礼节;诸侯相聘,使者还带着玉帛,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D.国家之间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的名称;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彼国往此国叫“聘”;9.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誓:用语言相互约束表示绝不违背信约叫“誓”;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誓礼”; 举行这种仪式,不要杀牲、歃血;B.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做“盟礼”;盟与誓不同之处就在于举行仪式时要杀牲、歃血;遇有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就叫会盟;C.歃血:指古人盟誓时双方主事人用嘴吸一点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的仪式;结盟之后,双方就有义务约束;D.遇:诸侯之间在没有约定的地点或时间忽然相见,就叫“遇”;在礼节上要比“朝”简单;诸侯双方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一方为宾,地远的一方为主,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10.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祖:古代践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为别人设宴送别;B.封禅: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去举行;泰山高,离天近,所以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禅”;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达地之功,叫”封”;C.斋戒:旧时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戏笑等,以示虔诚;D.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11.以下古代宗法中关于祭祀之礼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这是一种礼制,凡重要器物制成,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B.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C.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用一头;D.少牢:古代祭品,指猪一头;12.、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亡;B.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亦以此称之;C.殇:古代称成年人死为殇;D.死:古代平民之死亡;13.、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殓:给尸体穿衣下棺;也叫”入殓”;殡:古代指殓而未葬;后世把送灵柩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B.旧时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C.七七: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D.庐冢:也作”庐墓”;古时指为父母或师长而修的坟墓;庐,房屋;冢,坟墓;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坐是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坐席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席时要尽量把身体靠后坐一点,以表示谦虚恭敬;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即行礼叩头;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素拜;此外还有稽首、顿首、空首等;C.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D.执手是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如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士是商周时期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春秋以后“士”又成了武士、文士的称谓,在以后便逐渐成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了;B.小人是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另外,小人又是旧时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称;C.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贵族阶层的称呼;D.百姓是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B.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右为尊;C.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D.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贬官称“左迁”;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人讳言“钱”字,所以把请人作诗作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两汉将买官叫做“铜臭”; B.避讳主要分两类:一是国讳,二是家讳;C.古人讳言“死”,如西归,仙游,升天,入土,出恭;D.赤壁之战中“权起更衣,素追于宇内;”“更衣”讳言大小便的说法;18. 以下关于古代的服饰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古时只有王公贵人等有身份的人才能着冠,百姓只能用巾包头;巾又称梢头、幅巾、巾帻;唐朝时称幞头,后加了衬垫发展成硬质的“乌纱帽”;B 古人穿衣称“上衣下裳”,“襦”“袍”属于上衣,“裙”“裤”属于下裳;C 古人的鞋,又称屦、履,分革、丝、麻、草四种;革履、丝鞋是有钱人才能穿的;D古代的袴只有两个裤筒,没有裆;裈裩是大裤衩;煞风景的行为“花上晒裩”,就是指在花上晒裤衩;19. 下列关于官员服饰说法错误的是A 古代文武百官分九品,文官官服上绣的纹饰皆为鸟,武官官服皆为兽;B唐宋时期,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白色庶人可以穿;C 布衣、褐衣、緼袍是寒士庶人的装束;“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D 环、玦、容臭都是古人所配的玉饰;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0. 下列关于古代器物说法错误的是A 鼎、镬、鬲、甑、釜都是古代煮或蒸东西的器具;豆、笾、箪都是盛东西的的器具;B 尊也作樽、壶、觞、觥等都是盛酒的器具,“箪食壶.浆”、“一樽.还酹江月”“觥.筹交错”提到的就是酒器;C 榻、床是古代坐具,形似床而较矮;几、案是古代桌子;D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上朝时手拿的笏板;2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的纪年法是属于A干支纪年法B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C年号纪年法D年号干支兼用法22.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下面不是表现中秋的诗句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3.下列对传统节日表述不正确的是A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B寒食节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春节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春节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春节的习俗之一;C清明节之后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D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 24.时节纪月法,“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是;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是;A农历十月\农历二月B农历十一月\农历二月C农历十月\农历三月D农历十二月\农历二月25.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常用时间词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九月;B.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旦日”的意思是明天;C.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的意思是每天;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期年”的意思是满一年;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时间词不表示时间短暂的一句是A.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B.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27.下列关于刑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髡、黥、墨、劓、笞、膑、宫这几种刑罚比较起来,髡刑最重,宫刑最轻;B.古代“五刑”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秦以前为墨、劓、剕刖、宫、辟;汉以后为笞、杖、徒、流、死;C.宋代凡是犯“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凌迟处死;元代正式将凌迟列入刑法之内,明清两代沿用;D.水浒传中林冲则被刺了面颊,发配沧州,因罪被“刺字”,中国古代称其所受的刑罚为墨刑,又为黥刑,是在罪人面颊或额头上刺字,再以墨染之;28.下面有关古代音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把商、宫、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商到羽,按照音的高底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商、宫、角徵羽1 2 3 5 6,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 2 3 4 5 6 7;例如:"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B.六律;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 “十二律:又称”十二律“,指的是:黄钟、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夷则、、应钟;其中单数为“律”双数为“吕”;C. 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D,雅乐,"俗乐"的对称;指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俗乐,"雅乐"的对称;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宫庭中宴会也用俗乐,称为"燕乐";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只好世俗之乐耳;"29.下面有关古代音乐的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A. 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的经首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B.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为唐代着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为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C. 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的音乐;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流俗的歌曲;所以后来用"下里巴人"比喻高雅的文艺作品,用"阳春白雪"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D.中国十大古曲是指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30. 下面有关古籍注释体例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书注解的基本体例主要有三类:①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②义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体例; ③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B. 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注:本意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水经注;。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一、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1-2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四十八)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四十八)选择题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史,主要是儒家的典籍。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C.俸禄,古代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
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D.赠,即追赠,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
答案:A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史,主要是儒家的典籍”错误。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
故选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其”,都是代词。
B.“之”,都是代词,这。
C.“乎”,句末语气词,呢/介词,比。
D.“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吾从而师之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答案:CA项,“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作“游泳”。
B项,“师”,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作“把……当做老师”。
D项,“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作“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故选 C。
4、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读书,认识古今有思想的人,让我们生活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活在更加广阔的思想世界里。
读历史,让我们突破自己狭隘.的视角,站在社群、民族、国家以至文明的角度,了解文明的变迁、社会的兴衰。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题目及答案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题目及答案1. 中国古代文化A. 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指中国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911年(清朝末年)的文化。
它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宗教、艺术、书法、音乐、诗歌、舞蹈等。
B.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文明的传承和创新。
它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C. 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是什么?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
它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火药、印刷术、纸张、火车等。
此外,中国古代文化还为世界文明提供了优秀的文化遗产,如《论语》、《孟子》、《诗经》等。
2. 古代文学作品《史记》:作者是司马迁,内容涵盖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中国历史。
《论语》:作者是孔子,内容是孔子的言论,涉及道德、政治、教育等话题。
《汉书》:作者是司马炎,内容是从黄帝到汉武帝的中国历史。
《楚辞》:作者是屈原,内容是反映楚国历史的诗歌作品。
《诗经》:作者不详,内容是古代中国的诗歌作品,涉及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话题。
3.古代历史事件1.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2.汉武帝创立汉朝:汉武帝于公元前206年称帝,建立汉朝。
3.唐太宗开元盛世:唐太宗于公元726年称帝,开元盛世。
4.宋太祖创立宋朝:宋太祖于公元960年称帝,建立宋朝。
5.元太祖建立元朝:元太祖于公元1271年称帝,建立元朝。
6.明太祖建立明朝:明太祖于公元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
7.清太祖建立清朝:清太祖于公元1644年称帝,建立清朝。
4. 古代哲学思想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以礼、义、智、信为基本道德准则,以治国安邦为主要目标,强调“仁”的观念。
道家:以老子为代表,主张“以无为有”,强调“道”的概念,以自然自律为治理思想。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以德治人”,强调“修身”的思想,以政治实用主义为政治思想。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制度”的观念,以法治为治国思想。
古代文化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古代文化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印刷术是四大发明之一)2.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答案:A(《史记》)3. 以下哪位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D(韩非子是法家学者)4.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A. 民间歌谣、宫廷音乐、祭祀歌曲B. 宫廷音乐、民间歌谣、祭祀歌曲C. 祭祀歌曲、宫廷音乐、民间歌谣D. 祭祀歌曲、民间歌谣、宫廷音乐答案:A5.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唐朝)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李白)7.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A. 笔、墨、纸、砚B. 琴、棋、书、画C. 书、画、诗、酒D. 纸、砚、酒、茶答案:A8. “天工开物”一书的作者是谁?A. 李时中B. 宋应星C. 张衡D. 沈括答案:B(宋应星)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杜牧C. 李清照D. 苏轼答案:B(杜牧)10.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周朝)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我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的是古代的______关。
答案:剑门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______篇章。
答案:《子衿》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早发白帝城》。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qí)、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hōng),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也称“丁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不同。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自号的人,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好。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
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到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古代文化考试试卷答案高一
古代文化考试试卷答案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献《史记》的作者是:A. 司马迁B. 司马光C. 班固D. 左丘明2.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A. 风土人情、朝廷礼仪、祭祀乐歌B. 朝廷礼仪、风土人情、祭祀乐歌C. 祭祀乐歌、朝廷礼仪、风土人情D. 祭祀乐歌、风土人情、朝廷礼仪3. 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A. 王羲之B. 王献之C. 颜真卿D. 柳公权4. “春秋五霸”中,不包括以下哪位历史人物:A. 齐桓公B. 晋文公C. 宋襄公D. 秦始皇5.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的货币制度是:A. 黄金B. 铜钱C. 铁钱D. 贝壳6. “百家争鸣”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7.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在哪个朝代发明的: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8.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唐朝9. “诗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A. 《将进酒》B. 《登高》C. 《春望》D. 《滕王阁序》10. “画圣”吴道子的绘画风格是:A. 工笔B. 写意C. 泼墨D. 重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主要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部分。
12.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__。
13.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唐代诗人________写的《过华清宫》中的名句。
14.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________时期修建的。
15.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朝代。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7.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
2.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D.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一)学校与科举I. 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 ?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 ?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 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 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 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 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II. 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 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练习77题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练习77题古代文化常识是近来年考查的重点,而语文课本中有不少需要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
这77道选择题,是对高中语文必修1-5文化常识的检测,练一练有助于掌握。
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文化常识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文化常识试题库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B. 陶瓷、丝绸、茶叶、指南针C.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陶瓷D. 丝绸、茶叶、火药、印刷术答案:A2.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其中“楚辞”的代表人物是:A. 李白B. 杜甫C. 屈原D. 苏轼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清明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4.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中国古典园林是:A. 颐和园B. 圆明园C. 拙政园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A. 礼、乐、射、御、书、数B. 礼、乐、射、御、书、画C. 礼、乐、射、御、书、诗D. 礼、乐、射、御、诗、数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_。
答案:牡丹7. “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8.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四体”之称,分别是楷书、行书、草书和_________。
答案:隶书9.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_________。
答案:砚10. 中国的四大名绣包括苏绣、蜀绣、粤绣和_________。
答案:湘绣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
主要内容是:通过定期的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词、策论等,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最终选拔出进士、举人等不同级别的官员。
12. 描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
答案: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以及更远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
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甚至远至地中海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则以广州、泉州等港口为起点,通过南海、印度洋,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东部地区。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40题(含详解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1.下列关于《诗经》的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后始称《诗经》。
B.《诗经》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C.《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诗经》的赋、比、兴、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风格文学创作的源头。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夸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杜甫读罢李白的《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登高》被称为“七言律诗第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等典故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
成语“五音不全”就是嘲讽唱歌时走音、跑调的人。
B.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现在这些州名大多存在,但地域多有改变。
C.汉朝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共为四十郡。
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名。
D.周朝实行封建制,所谓“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到了汉朝,“国”也存在,是诸侯王的封地,大小相当于“郡”,所以“郡国”并称。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轲:不是车子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移动的一块木头。
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试题
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 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癸丑年”。 B、农历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日”,十六称为“既 望”,初一称为“晦日”,最后一天称为“朔日”。 C、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也称为“季春”。 D、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答案:B。A,这里指古代诸侯的谦称。C,中庶 子,掌管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D,鲰生:浅陋 无知的小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 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 作品,西汉刘向辑。《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D、 《诗经》中,“风” ,是国风,大都是宫廷乐歌; “雅” 是民间歌谣;“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 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例如:《烛之武退秦师》 中:“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 音。 D、《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 有召不得上。”郎中,是指宫廷的侍卫。
答案:D、豪右
1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每个季度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秋就 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B、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 成年人。女子18岁行笄礼。 C、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指官员老了请求辞 职。致仕,也有指辞官或者退休。 D、旬休:古代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100题(附带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100题(附带答案)中国古代文化知识100题(附带答案)中国文化知识100题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2、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的时候(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B、十二个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园林?(B)A、颐和园B、圆明园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A、象形字 B 、表意字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无盛世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13、A 、大都 B 、中都C 、上都 D、燕都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 、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下列哪组人物?(B)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5、拍电影时常用“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 、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 、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名家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A)A 、羊大即为美B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 、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 、远方茂盛的森林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什么?(B)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 、文、行、忠、信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B)A 、干B 、戈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什么?(A)A 、花旦B 、青衣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 、上古B 、崇尚C 、官名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A 、孔子和孟子B 、老子和庄子C 、汉高祖和汉武帝D 、周武王和周文王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 、天文、地理、文学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 、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哪种?(A)A 、阴文印B 、阳文印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 、家弟家妹B 、舍弟舍妹C 、息弟息妹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哪种乐器?(B)A 、鼓 B、锣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A)A 、《弟子规》B 、《三字经》C 、《千字文》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A 、挂香包B 、插艾蒿C 、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 、十五岁B 、二十岁30、河姆渡遗址位于哪个流域?(B)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 、能B 、不能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A 、面部表情B 、舞蹈动作C 、器械表演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A 、晚春B 、仲夏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传统文化常识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常识题库及答案1. 问: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什么?答: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2. 问: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是什么?答: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3. 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4. 问:中国京剧的四大角色类型是什么?答:生、旦、净、丑。
5. 问:中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哪五部经典?答:《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6. 问:中国茶文化中的“六艺”指的是什么?答:茶艺、茶道、茶礼、茶器、茶宴和茶诗。
7. 问: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答:借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等。
8. 问: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包括哪些内容?答:礼、乐、射、御、书、数。
9. 问: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的四大经典是什么?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
10. 问: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什么是“四合院”?答: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一种形式,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为院落。
11. 问: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反映了一年中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12. 问: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是“汉服”?答:汉服是指汉族传统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包括深衣、襦裙、袍服等。
13. 问: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是什么?答:五行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并且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14. 问:中国的传统礼仪中,什么是“三拜九叩”?答:三拜九叩是一种传统的礼仪,表示对长辈或尊者的极大尊敬,通常在重要节日或祭祀活动中进行。
15. 问:中国的传统音乐中,什么是“五音”?答:五音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基本音阶,包括宫、商、角、徵、羽。
16. 问: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什么是“工笔”和“写意”?答:工笔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精细描绘技法,注重细节的刻画;写意则是一种注重表现画家情感和意境的绘画技法。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50题)1.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
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领'"兼'"摄'。
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错误,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
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
故选C。
2.下列选项对句子中所含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必修一二古代文化知识及题
必修一二古代文化知识及题必修一古代文化知识及试题本资料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全面。
本资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参考了十余份类似的资料,取其“有”补“己”无。
2.实用性强。
本资料除了古代文化知识以外,在后面还配有配套试题。
3.制作精细。
本资料在制作过程中,力争使知识细化,同时,对于重点知识,有的字体加粗,有的字体下加了下划线。
4.视觉效果好。
本资料从字体,字形,字号,字符间距,对齐方式,行距都做了用心设置。
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三传:是对《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3.春秋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4.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例句:晋侯.、秦伯.围郑……。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5.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例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6.寡人寡德之人。
例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7.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8.行李:出使的人。
原写作“行吏”,后习惯写作“行李”。
例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古代文化知识及试题本资料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全面。
本资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参考了十余份类似的资料,取其有补充自己资料缺少的内容,力争做到“全面”。
2.实用性强。
本资料除了古代文化知识以外,在后面还配有配套试题,使学习效果更佳。
3.制作精细。
本资料在制作过程中,力争使知识细化,同时,对于重点知识,有的字体加粗,有的字体下加了下划线。
4.视觉效果好。
本资料从字体,字形,字号,字符间距,对齐方式,行距都做了用心设置。
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三传:是对《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3.春秋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4.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例句:晋侯.、秦伯.围郑⋯⋯。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5.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例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6.寡人:古代诸侯(君主)的谦称,寡德之人。
例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7.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8.行李:出使的人。
原写作“行吏”,后习惯写作“ 行李” 。
例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9.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二.《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战国策》: 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
西汉刘向整理编写。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依次编写,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
分为12 策,33 卷,共497 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3.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例句: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4.竖子:对人的蔑称。
例句: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除此之外还有“ 童仆” 和“小孩”的意思。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例句: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6.筑:竹制的乐器。
例句: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7.七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羽,声调激愤。
例句: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8.中庶子:官名。
战国时期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例句: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9.陛:殿前的台阶。
例句: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10.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
例句: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例句:而秦法⋯⋯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12.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视傲慢对方的姿态。
例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13.太子:古代储君称谓。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例如: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14.足下:常用于平辈之间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
例句: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15.邑:泛指一般城镇。
大曰都,小曰邑。
旧指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 《荆轲刺秦王》中“ 邑万家” 中的“邑”取封地的意思。
例句: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三.《鸿门宴》《史记》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 篇,包括本纪12 篇,世家30 篇,列传70 篇,书8 篇,表10 篇,共526500 多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史记》是作为正史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与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共称为“史学双璧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代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
3.司马迁: (公元前145 年—公元前90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4.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
5.沛公: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号称“沛公” 。
例句:沛.公.军霸上。
6.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7.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例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8.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例句: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9.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例句: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10.季父:叔父。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11.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
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
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12.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浅陋,卑微。
例句:鲰.生.说我曰:⋯⋯。
13.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
例句: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14.河:特指黄河。
例句: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江,特指长江。
15.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亚,次。
例句:亚.父.者,范增也。
16.跽:跪直身子。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例句:项王按剑而跽.曰⋯⋯17.参乘:亦作“ 骖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例句: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8.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例句: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19.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例句: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20.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 小子” ,这里指项羽。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
21.玉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 玦” 与“ 决” 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例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2.都尉:武官名。
战国开始设置。
低于将军的军官。
赵国将军下依次为国尉、都尉,秦与汉初,每郡有郡. 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
景帝改名为都尉西汉有掌管人员也入京畿的关都尉,掌管边郡与田的农都尉,管理归附各族的属国都尉,及与武事无关,掌皇帝所乘车辆的奉车都尉,掌副车之马者称驸马都尉,掌乐府的协律都尉等。
例如: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23.尹: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
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4.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法,即是就室内而言。
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所以,对宾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
例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侍。
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文中重要常识)1.汉字的起源。
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 世纪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 甲骨文” 。
“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样子。
2.汉字的形体。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 甲骨文(商代后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② 金文(商代后期和西周,铸造在青铜器上)→③大篆(西周晚期,也叫籀zhòu 文)→ ④ 小篆(秦国—秦朝)→⑤隶书(战国—两汉)→⑥草书(汉代)→⑦行书(东汉晚期)→⑧楷书(汉魏—南北朝—现在,也叫正楷、真书)“甲金篆隶草行楷”简称为“汉字七体”。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3.汉字的构成。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
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是合体字。
《奇妙的对联》(文中重要常识)一.概念。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
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
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