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眼科学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中医眼科学最终版

中医眼科学最终版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扁鹊是最早的五官科医生2.王焘著《外台秘要》提出绿翳青盲(相当于青光眼), 脑流青盲眼(相当于白内障)3.唐代已能配制假眼, 《吴越备史》是世界上关于义眼配制的最早记载4.南宋《洞天清录》记载了叆叇即是眼镜, 来矫正老视5.元末明初, 倪维德著《原机启微》;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清代《目经大成》记载金针拨内障八法6.眼为视觉器官, 包括眼球、视路和眼的附属器以及眼部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7.眼球的前后径约为24mm, 垂直径约为23mm, 水平径为23.5mm8.眼球(眼珠)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眼球壁可分为3层, 外层为纤维膜, 中层为葡萄膜, 内层为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 房水(神水)、晶状体(晶珠)、玻璃体(神膏)9.房水由睫状突产生后, 后后房经过瞳孔进入前方, 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 再进入眼的静脉系统。

有维持、调节眼压的功能10.视路: 是视觉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中枢)11.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胞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12.眼眶骨壁的结构: 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 眶上裂和眶下裂13.眼外肌, 每只眼有6条眼外肌, 即4条直肌和2条斜肌。

外直肌受展神经、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 其余眼外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皆受动眼神经支配。

14.眼轮匝肌受面神经支配, 收缩时眼睑闭合, 提上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起开睑作用15.屈光介质: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连同角膜一同组成眼的屈光介质, 又称屈光系统, 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16.角膜后面, 巩膜、晶状体、玻璃体前面, 周围以前房角为界的空间称为前房17.眼与心的关系: 1.心主血脉, 诸脉属目; 2.心主藏神, 目为心使。

18.眼与肝的关系: 1.肝开窍于目, 目为肝之外候; 2.肝主藏血, 目受血能视3.肝气通目, 辨色视物;4.肝主疏泄, 调摄泪液5.肝脉上连目系, 气血通达于目。

中西医眼科学总复习

中西医眼科学总复习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总复习一、眼的解剖生理功能眼球眼球壁纤维膜(角膜5层、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10层)房水(房水产生及其循环途径)眼内容物晶状体(囊膜、皮质、核、悬韧带)玻璃体眼眶(7块骨头)眼睑(分五层)眼附属器泪器(泪腺、泪道)结膜(分三部分)眼外肌(6条)神经(6对颅神经、交感、副交感)血管二、眼与五脏与五轮相关(内经.灵枢经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出于脑,后出于项中”)脾肉轮胞睑(眼睑)肺气轮白睛(结膜和前部巩膜)心血轮两眦(内外眦与泪器)肝风轮黑睛(角膜/虹膜)肾水轮瞳神(瞳孔及其眼内一切组织)三、外障眼病——从外而遮(翳、膜)胞睑——内麦粒肿、外麦粒肿(针眼)——仙方活命饮睑板腺囊肿(胞生痰核)——化坚二陈汤带状疱疹、眼睑湿疹(风赤疮痍)除湿汤睑缘炎(睑弦赤烂)除湿汤上睑下垂(上胞下垂)补中益气汤沙眼(椒疮)归芍红花散白睛——急性结膜炎(暴风客热)防风通圣散流行性结膜炎(天行赤眼)祛风散热饮子流行性角结膜炎(天行赤眼暴翳)龙胆泻肝汤翼状胬肉(胬肉攀睛)栀子胜奇散泡性结膜炎(金疳)泻肺饮、泻白散巩膜炎(火疳)还阴救苦汤两眦——泪道阻塞(流泪症)止泪补肝散慢性泪囊炎(漏睛)白薇丸急性泪囊炎(漏睛疮)黄连解毒汤黑睛——单疱病毒角膜炎(聚星障)泻青丸化脓性角膜溃疡(凝脂翳)四顺清凉饮子蚕蚀性角膜溃疡(花翳白陷)泻肝散角膜软化症(疳积上目)肥儿丸四、内障眼病(瞳神疾病)——由内而蔽瞳孔有改变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新制柴连汤抑阳酒连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绿风内障)绿风羚羊饮慢性开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加减驻景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圆翳内障)杞菊地黄丸瞳孔无改变(暴盲)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络阻暴盲)通窍活血汤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络损暴盲)血腑逐瘀汤急性视神经炎(目系暴盲)丹栀逍遥散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衣脱落暴盲)补中益气汤视神经萎缩(青盲)八珍汤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明目地黄丸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瞻有色)温胆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瞻昏渺)加减驻景丸五、眼外伤撞击伤目(眼钝挫伤)十灰散真睛破损(眼球穿通伤)除风益损汤眼化学伤六、其他风牵偏视(麻痹性斜视)正容汤通睛(共转性斜视)近视远视散光七、常用滴眼液抗生素滴眼液激素滴眼液散瞳药缩瞳药八、名词玄府眼带凝脂翳宿翳五风内障蟹睛黄斑视盘视路九、病例分析:患者,女性,62岁。

(完整word版)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完整word版)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眼科学重点●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外台秘要》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元末明初,倪维德著《原机启微》。

明末傅仁宇撰成《审视瑶函》。

清代,黄庭镜著《目经大成》。

清代还有顾锡著《银海指南》。

●眼球大小: 成年时约为24mm●眼球壁: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角巩膜缘。

●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无再生能力,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损伤后能再生。

(5)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

角膜生理特点: 1。

透明,无血管2。

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中层为葡萄膜: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具有丰富的血管及色素,故分别称之为血管膜和色素膜,由于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所以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

睫状体扁平部,是针拨白内障及晶状体,玻璃体等手术的理想部位.●虹膜: 虹膜中央有瞳孔。

瞳孔大小2。

5-4mm.●睫状体: 睫状突分泌产生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 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

作用为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营养,眼部温度调节的作用,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的作用。

●内层为视网膜:从外向内分为10层。

视细胞层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

视锥细胞为感光系统,在黄斑区集中.视杆细胞在黄斑周边部.黄斑中心凹是视锥细胞最集中的地方。

●视盘: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走行。

中医眼科学复习材料.doc

中医眼科学复习材料.doc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肓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屮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夕卜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 —12mm,垂直径为10.5—1 lmm®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屮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索膜。

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屮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从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 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经瞳孔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 后房------- 前房 ---------- 巩膜静脉窦------- 血循环产生的房水/ \ 眼静脉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少部分虹膜吸收t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一5mm。

中医眼科考试重点

中医眼科考试重点

1.《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1.《隋书.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

2.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3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首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

4. 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论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5. 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6. 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太平圣惠方》强调“五轮应于五脏”,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

7. 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改为黄液上冲),总结出著名的针拨八法;清代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

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完整版)眼科复习资料(呕心沥血总结排版)

(完整版)眼科复习资料(呕心沥血总结排版)

眼科复习资料单选及填空:1.泪道的构成:包括上、下睑的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2.泪液分泌部分包括哪几部分:泪腺和副泪腺。

3.瞳孔的正常大小,成人瞳孔在弥散自然光线下直径约为 2.5~4mm,幼儿及老者稍小。

4.睫状体的主要功能: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形成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5.睑缘炎的种类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

6.远视按度数可分类为哪三种:轻度远视:<+3.0D,中度远视:+3.0D-+6.0D,高度远视:>+6.0D。

7.前葡萄膜炎的诊断至少必须具备的体征是:房水闪辉8.关于虹膜囊肿的叙述,错误的是:以原发性多见9.交感性眼炎一般较多发生在穿通性眼外伤后的:2~8周10.有关前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急性前葡萄膜炎多数需抗生素治疗11.对Behcet病而言,错误的是:不发生关节炎12.关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错误的是:仅累及眼部13.关于中间葡萄膜炎,叙述错误的是:治疗中间葡萄膜炎应首选细胞毒性制剂14.与葡萄膜炎继发的青光眼无关的是:虹膜红变15.关于晶状体核硬度分级,错误的是:Ⅰ级核为硬核,裂隙灯下为透明或淡灰白色16.最常见的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17.眼的屈光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视网膜18.眼球穿通伤有哪些并发症:外伤性眼内炎,交感性眼炎,外伤性PVR。

19.视觉器官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失明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和痛苦。

其中全球第一致盲眼病是下列的哪个:白内障20.列举六种主要致盲眼病:白内障,角膜病,沙眼,青光眼,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

21.以下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应用的药物哪项是错误的:阿托品2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诊断指标有哪三个: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

23.青光眼中心视野的损害表现不包括下列的哪项:颞侧视岛24.角膜感觉神经十分丰富。

其支配的神经为:三叉神经第1支25.黄斑中心凹处的细胞组成:只有视锥细胞26.正常成人玻璃体腔容积约为: 4.5ml27.涡静脉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和全部脉络膜的血液28.巩膜最厚处位于:视神经周围29.能引起生理性瞳孔缩小的是:光反射、近反射、调节反射、辐辏反射。

(完整word版)眼科学基础+复习要点-Word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眼科学基础+复习要点-Word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眼科学基础复习1.眼球破裂伤的易发部位。

常见的破裂部位在角巩膜缘,其次是直肌止点处和巩膜筛板。

2. 房水的生成来源及排出的途径。

(1)小梁网通道:睫状突生成→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 管→集合管→睫状前静脉(2)葡萄膜巩膜通道:前房角睫状体带→睫状肌间隙→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巩膜胶原间隙,神经血管间隙3. 黄斑的定义及特点。

位于视网膜后极部,视盘颞侧约3cm处有一直径约5mm的椭圆形的浅凹陷区,色泽淡黄色,称为黄斑。

特点:黄斑中央有一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此处是视力最敏锐的区域。

黄斑部无视网膜血管分布,且高度透明,此处的视网膜极薄,中心凹的底部只有视锥细胞,且密度最高,每个细胞与相连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是一对一的传导方式,所以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分辨颜色能力最强的部位。

4. 何为立体视觉?亦称深度觉,是人眼感知物体立体形状及不同物体间相对空间位置的能力。

立体视觉以双眼单视为基础;视力与立体视觉相关,单眼视力下降较双眼视力对称性下降更能引起立体视觉障碍。

5. KP(角膜后沉着物)的定义。

角膜后羊脂状沉着物:由于血一房水屏障破坏,房水中进入大量炎性细胞和纤维素,随着房水的不断对流及温差的影响,渗出物逐渐沉着在角膜内皮上,多在角膜下部排成基底向下的三角形角膜后沉着物。

6.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症状:起病急,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体征: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后沉着物(KP)房水混浊:前房闪辉,前房细胞虹膜改变:虹膜后粘连,虹膜前粘连,虹膜膨隆瞳孔改变:瞳孔缩小,瞳孔闭锁,瞳孔膜闭玻璃体混浊黄斑水肿7. 春季结膜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主要有眼部奇氧、畏光、流泪、异物感,可有大量的黏丝状分泌物,夜间症状加重。

可有家族过敏史。

临床分3 型:睑结膜型、角膜缘型和混合型。

睑结膜型:开始时表现为充血,有少量粘液性分泌物;以后可出现典型的睑结膜扁平粗大乳头,呈铺路石样。

球结膜呈典型的暗红色。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奠基时期(隋代—唐代)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填空题)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纤维膜1、角膜(中医:黑睛)(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

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3、角膜缘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葡萄膜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填空题)(1)虹膜(黄仁)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

交大副小。

(2)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1)色素上皮层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

(填空题)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 1.5mm,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完整版)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完整版)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绪论1.《龙树眼论》当前公以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2.《隋书 . 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

3.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绘。

4.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实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初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

5.唐朝王焘编纂《外台机密》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阐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①黑白分明,肝管无滞;②外托三光;③内因神识。

6.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7.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太平圣惠方》重申“五轮应于五脏”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

8.宋朝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9.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察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朝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初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朝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总结出有名的针拨八法;清朝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浑身病的代表作。

解剖1.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含眼球、视路和眼隶属器三部分。

①眼球内容物包含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组成眼的屈光介质,是光芒进入眼内并抵达视网膜的通路。

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保持眼内压。

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

② 眼隶属器包含眼眶、眼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外肌五部分。

③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中层为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

角膜的组织构造从外至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中层的葡萄膜拥有供应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葡萄膜的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

④ 视路包含视神经、视交错、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2.房水循环门路:产生的房水第一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前房,以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经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西医结合眼科复习资料中医眼科发展简史1.中医眼科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萌芽,奠基,独立发展,广盛,衰落与复兴。

2.《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首次将眼科病因归纳为19因。

3.晚唐《外台秘要》收藏眼科处方150首,详细介绍了白内障的症状,并提出金针拨内障。

4.《龙树眼轮》是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5.《太平御览》记载,早在我国唐朝已能配置假眼。

6.光盛阶段出现的眼科专著:(1)元末明初,倪维得著《原机启维》。

(2)傅仁宇著眼科专著《审视瑶函》。

(3)清.黄庭镜著《目经大成》。

(4)顾锡著《银海指南》。

眼的解剖生理(一)外层1. 眼为视觉器官,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组成2. 成人眼球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为23mm,水平径为23.5mm。

3. 眼球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组成。

4. 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5. 眼球壁外层纤维膜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白色的巩膜,二者移行处称角巩膜缘。

6. 角膜:中医称黑眼,角膜横径为11.5-12.0mm,中央部厚度为0.50-0.55mm,周边厚度约为1mm。

7. 角膜结构共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1)上皮细胞层:占整个角膜厚度的10%,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感染的条件下,一般24小时内可以修复,而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均匀一致无细胞成分的透明膜,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10,约由200层纤维膜板组成;薄板排列极为规则;具有同等屈光指数;无再生能力,一旦损伤由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损伤后能再生。

(5)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8. 角膜的生理特点:(1)透明性(无角质层,无血管)(2)无血管(氧来自空气,营养靠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供应)(3)感觉敏锐。

9. 巩膜:中医称白睛,呈瓷白色,儿童因巩膜较薄,内面的色素组织可隐露而呈淡青色,老人因脂肪沉着呈浅黄色。

中医眼科学总复习

中医眼科学总复习

中医眼科学总复习一、眼的解剖生理功能眼球眼球壁纤维膜(角膜5层、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10层)房水(房水产生及其循环途径)眼内容物晶状体(囊膜、皮质、核、悬韧带)玻璃体眼眶(7块骨头)眼睑(分五层)眼附属器泪器(泪腺、泪道)结膜(分三部分)眼外肌(6条)神经(6对颅神经)血管二、五脏与五轮相关五脏与眼关系五轮学说《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出于脑,后出于项中”)脾肉轮胞睑(眼睑)肺气轮白睛(结膜和前部巩膜)心血轮两眦(内外眦与泪器)肝风轮黑睛(角膜/虹膜)肾水轮瞳神(瞳孔及其眼内一切组织)三、外障眼病(翳与膜)——从外而遮胞睑6——针眼(内麦粒肿、外麦粒肿)——仙方活命饮胞生痰核(睑板腺囊肿)——化坚二陈丸风赤疮痍(带状疱疹、眼睑湿疹)除湿汤睑弦赤烂(睑缘炎)除湿汤上胞下垂(上睑下垂)补中益气汤椒疮(沙眼)归芍红花散白睛6——暴风客热(急性结膜炎)防风通圣散天行赤眼(流行性结膜炎)祛风散热饮子天行赤眼暴翳(流行性角结膜炎)龙胆泻肝汤胬肉攀睛(翼状胬肉)栀子胜奇散金疳(泡性结膜炎)泻肺饮、泻白散火疳(巩膜炎)还阴救苦汤两眦3——流泪症(泪道阻塞)止泪补肝散漏睛(慢性泪囊炎)白薇丸漏睛疮(急性泪囊炎)黄连解毒汤黑睛3——聚星障(单疱病毒角膜炎)泻青丸凝脂翳(化脓性角膜溃疡)四顺清凉饮子花翳白陷(蚕蚀性角膜溃疡)泻肝散四、内障眼病——由内而蔽瞳神疾病10瞳神紧小(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新制柴连汤抑阳酒连散五风内障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绿风羚羊饮将军定痛丸青风内障(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加减驻景丸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杞菊地黄丸云雾移睛(玻璃体混浊)暴盲(络阻暴盲——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通窍活血汤(络损暴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血腑逐瘀汤(目系暴盲——急性视神经炎)丹栀逍遥散(视衣脱落——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补中益气汤高风内障(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明目地黄丸青盲(视神经萎缩)八珍汤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温胆汤视瞻昏渺(老年性黄斑变性)五、眼外伤3撞击伤目(眼钝挫伤)十灰散真睛破损(眼球穿通伤)除风益损汤眼化学伤六、眼肌2风牵偏视(麻痹性斜视)正容汤通睛(共转性斜视)屈光不正3近视定志丸远视地芝丸散光七、常用滴眼液抗生素滴眼液激素滴眼液散瞳药缩瞳药八、名词玄府宿翳五风内障蟹睛黄斑视盘目系凝脂翳九、病例讨论:患者,女性,62岁。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总复习一、眼的解剖生理功能眼球→眼球壁:→纤维膜(角膜5层、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10层):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从状层,内核层,内从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眼内容物:房水(房水产生及其循环途径)晶状体(囊膜、皮质、核、悬韧带)玻璃体眼附属器:眼眶(7块骨头)一只眼球两套血管眼睑(分五层)三层球壁四含球内泪器(泪腺、泪道)五层眼脸六条肌肉结膜(分三部分)七块眶骨八对神经眼外肌(6条)九种数据十层网膜神经 (6对颅神经)血管二、五脏与五轮相关五脏与眼关系五轮学说《灵枢·大惑论》脾肉轮胞睑(眼睑)肺气轮白睛(结膜和前部巩膜)心血轮两眦(内外眦与泪器)肝风轮黑睛(角膜/虹膜)肾水轮瞳神(瞳孔及其眼内一切组织)三、外障眼病(翳与膜)——从外而遮1、胞睑针眼(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1)风热客睑证——疏风清热,消肿散结——银翘散加减(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加减(3)脾虚夹实证——健脾益气,扶正祛邪——四君子汤加减胞生痰核(睑板腺囊肿):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

(1)痰湿阻结证——化痰散结——化坚二陈汤加减(2)痰热蕴结证——清热化痰散结——清胃汤加减风赤疮痍(带状疱疹、眼睑湿疹):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灼热疼痛,起水疱或脓疱,甚至溃烂的眼病。

(1)脾经风热证——除风清脾——除风清脾饮加减(2)风火上攻证——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普济消毒饮加减(3)风湿热毒证——祛风除湿,泻火解毒——除湿汤加减(4)肝脾毒火证——清热除湿,散邪退翳——龙胆泻肝汤加减睑弦赤烂(睑缘炎):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1)风热偏盛证——祛风止痒,清热凉血——银翘散加减(2)湿热偏盛证——清热除湿,祛风止痒——除湿汤加减(3)心火上炎证——清心泻火——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上胞下垂(上睑下垂):指上胞乏力不能升举,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瞻的眼病。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中医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奠基时期(隋代—唐代)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填空题)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纤维膜1、角膜(中医:黑睛)(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

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3、角膜缘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葡萄膜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填空题)(1)虹膜(黄仁)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

交大副小。

(2)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1)色素上皮层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

(填空题)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1.5mm,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相关知识。

眼科常见疾病
-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物体可以清楚看到。

- 遗传性眼病:一些眼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比如青光眼和色盲等。

- 眼睑疾病:眼睑疾病包括睫状肉腫、睑板腺囊肿、霰粒腺炎等。

-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炎症,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 角膜病:角膜病包括干眼症、溃疡性角膜炎等。

-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睛逐渐模糊、灰白等。

中医眼科诊断方法
- 望诊:中医眼科望诊主要观察眼睛的外观和表现变化,比如眼睑、结膜、角膜等部位的变化。

- 闻诊:中医眼科闻诊主要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或口气来判断眼科疾病的情况。

- 问诊:中医眼科问诊主要问询患者的症状、病程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 切诊:中医眼科切诊主要通过触摸、按压患者眼部或周围区域,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和病灶的位置。

中医眼科治疗方法
- 中药治疗:中医眼科常使用中药治疗一些眼科疾病,比如眼睑炎、结膜炎等。

-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眼部血流和气血运行,辅助治疗眼科疾病。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 中医养生:中医眼科强调眼部的养生保健,包括眼部保湿、适量眼保健操等。

以上是关于中医眼科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资料中西医结合眼科复习资料中医眼科发展简史1.中医眼科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萌芽,奠基,独立发展,广盛,衰落与复兴。

2.《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首次将眼科病因归纳为19因。

3.晚唐《外台秘要》收藏眼科处方150首,详细介绍了白内障的症状,并提出金针拨内障。

4.《龙树眼轮》是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5.《太平御览》记载,早在我国唐朝已能配置假眼。

6.光盛阶段出现的眼科专著:(1)元末明初,倪维得著《原机启维》。

(2)傅仁宇著眼科专著《审视瑶函》。

(3)清.黄庭镜著《目经大成》。

(4)顾锡著《银海指南》。

眼的解剖生理(一)外层1. 眼为视觉器官,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组成2. 成人眼球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为23mm,水平径为23.5mm。

3. 眼球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组成。

4. 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5. 眼球壁外层纤维膜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白色的巩膜,二者移行处称角巩膜缘。

6. 角膜:中医称黑眼,角膜横径为11.5-12.0mm,中央部厚度为0.50-0.55mm,周边厚度约为1mm。

7. 角膜结构共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1)上皮细胞层:占整个角膜厚度的10%,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感染的条件下,一般24小时内可以修复,而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均匀一致无细胞成分的透明膜,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10,约由200层纤维膜板组成;薄板排列极为规则;具有同等屈光指数;无再生能力,一旦损伤由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损伤后能再生。

(5)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8. 角膜的生理特点:(1)透明性(无角质层,无血管)(2)无血管(氧来自空气,营养靠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供应)(3)感觉敏锐。

9. 巩膜:中医称白睛,呈瓷白色,儿童因巩膜较薄,内面的色素组织可隐露而呈淡青色,老人因脂肪沉着呈浅黄色。

中医眼科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题库考试复习资料·1. 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的平均值是:A. 14mmB. 24mmC. 20mmD. 12mmE. 28mm4. 角膜位于眼球壁外层的前方, 占整个外层的比例应是:A. 1/3B. 1/4· 1 ·C. 1/5D. 1/6E. 1/75. 巩膜在眼外肌的附着处最薄, 其厚度为:A. 3mmB. 0.3mmC. 1mmD. 0.1mmE. 2mm6. 正常瞳孔大小范围为:A. 1~2.5mmB. 2~3mmC. 4~5mmD. 2.5~4mmE. 5~6mm7. 睫状体扁平部( 平坦部) 是多种眼内手术的理想部位, 是由于:A. 扁平部含丰富血管, 伤口易于愈合B. 扁平部感觉神经少,手术时不痛C. 扁平部以外的睫状冠上有悬韧带, 手术时易被伤及D. 扁平部血管少,无重要组织E. 扁平部无睫状肌,不会伤及肌肉影响调节8. 睫状体在炎症时疼痛明显, 其原因是:A. 睫状体内色素细胞多B. 睫状肌收缩疼痛C. 含有丰富神经D. 睫状体悬韧带牵拉所致E. 睫状突十分敏感9. 视网膜脱离发生在哪个部位:A. 在玻璃体与内界膜间B. 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间C. 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D. 视网膜与玻璃膜间E. 色素上皮层与视网膜细胞层之间11. 眼的附属器包括:A. 眼睑、角膜和眼眶B. 视路、眼睑、泪器C. 眼眶、玻璃体、结膜D. 眼外肌、晶状体E. 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12. 关于眼外肌的起止部, 正确的说法是:A. 四条直肌和上斜肌起于眶尖部,下斜肌起自眼眶壁B. 四条直肌起自眶尖部,两条斜肌起自眼眶壁C. 两条斜肌均起始眶尖部,四条直肌起自眼眶壁D. 四条直肌及两条斜肌均起自眶尖部E. 六条眼外肌均起自眼睑四侧壁14. 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营养范围是:A. 整个眼球B. 眼球前半部C. 眼球后半部D. 视网膜外层组织E. 视网膜内层组织15. 黄斑中心凹的细胞组成是:A. 只有锥细胞B. 只有杆细胞C. 大部分为锥细胞,但有少量杆细胞D. 大部分为杆细胞, 但有少量锥细胞E. 锥细胞杆细胞数量各半16. 支配眼睑闭合的神经是:A. 面神经B. 动眼神经C. 交感神经D. 三叉神经E. 滑车神经17. 支配提上睑肌的神经是:A. 视神经B. 三叉神经C. 交感神经D. 动眼神经E. 面神经19. 脉络膜的血管主要来自什么动脉:A. 睫状后长动脉B. 睫状后短动脉C. 前睫状动脉D. 视网膜中央动脉E. 后结膜动脉20. 黄斑中心凹视力最敏锐是由于:A. 黄斑中心凹神经纤维较密集B. 黄斑中心凹有大量杆细胞C. 黄斑中心凹有大量锥细胞D. 黄斑中心凹离视盘近E. 黄斑中心凹是神经纤维汇总之处21. 正常人眼底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约为:A. 2∶1B. 2∶3C. 3∶2D. 1∶2E. 1∶322. 中医眼科解剖名词“眼带”是指现代眼科中的:A. 悬韧带B. 晶状体C. 视神经D. 眼外肌E. 睫状体23.“目系”一词, 出自中医古籍:A.《黄帝内经》B.《诸病源候论》C.《秘传眼科龙木论》D.《审视瑶函》E.《医宗金鉴》24. 中医眼科名词“黄仁”指现代眼科哪一解剖部位:A. 虹膜B. 瞳孔C. 晶状体D. 玻璃体E. 黄斑25. 目系又称“目本”, 是指现代眼科中的:A. 视神经B. 视网膜C. 视神经及球后血管D. 球后血管E. 眼外肌26. 司明视觉和色觉的细胞是:A. 色素上皮细胞B. 神经节细胞C. 双极细胞D. 锥细胞E. 杆细胞27. 感受弱光的细胞是:A. 杆细胞B. 水平细胞C. Müller 细胞D. 锥细胞E. 无长突细胞28. 光照患者左眼引起双眼瞳孔缩小, 而光照右眼时双瞳孔不缩小, 其病灶多存于:A. 左侧视神经B. 右侧视神经C. 左侧视束D. 右侧视束E. 右侧动眼神经30. 正常眼球向前平视时, 眼球与眶缘的位置关系是:A. 与外侧眶缘平行B. 在外侧眶缘之后2~5mmC. 突出外侧眶缘12~14mmD. 在外侧眶缘之后12~14mmE. 突出外侧眶缘2~5mm31. 中医将黄仁中间之圆孔称为:A. 瞳孔B. 晶珠C. 神孔D. 视孔E. 瞳神32. 泪小点在中医眼科相当于:A. 泪泉B. 泪湖C. 泪腺D. 泪道E. 泪窍33.“神膏”相当于西医眼科解剖名:A. 晶状体B. 玻璃体C. 房水D. 视网膜E. 视神经35. 属眼球内容物的是:A. 脉络膜B. 视网膜C. 晶状体D. 视神经E. 巩膜36. 构成眼球壁外层纤维膜的是:A. 球结膜B. 脉络膜C. 巩膜D. 视网膜E. 睑结膜1. B2. B3. D4. D5. B6. D7. D8. C9.B 10. C11. E 12. A 13. A 14. E 15. A 16. A 17. D 18. E19. B20. C 21. B 22. D 23. A 24. A 25. C 26. D 27. A28. B29. E 30. C 31. A 32. E 33. B 34. E 35. C 36. C ·4.《眼科阐微》的作者是:A. 邓苑B. 黄庭镜C. 顾锡D. 马化龙E. 黄岩5. 白内障针拨八法记载于:A.《外台秘要》B.《审视瑶函》C.《目经大成》D.《秘传眼科龙木论》E.《秘传眼科纂要》6.《审视瑶函》将眼病归纳为:A. 72症B. 108症C. 81症D. 82症E. 160症10. 第一部全国统编教材《中医眼科学》出版于:A. 1956年B. 1958年C. 1960年D. 1962年E. 1964年13. 现存古医籍中从医学观点提出眼病症名者, 首见于: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陶氏疗目方》E.《疗耳眼方》14. 首次把眼科有关内容列入正式教学科目是在:A. 南北朝B. 唐代C. 宋代D. 元代E. 明代15. 顾锡著《银海指南》, 又名:A.《目经大成》B.《银海精微》C.《眼科大成》D.《眼科百问》E.《证治准绳》16. 据史书记载, 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是:A. 陶弘景B. 张仲景C. 扁鹊D. 王叔和E. 皇甫谧17. 下列史籍中, 有关我国割治“目瘤”的最早文献见于: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山海经》D.《淮南子》E.《晋书》18. 有关对“胬肉攀睛”进行“割烙法”治疗的记载首见于:A.《外台秘要》B.《千金要方》C.《龙树菩萨眼论》D.《太平圣惠方》E.《圣济总录》19. 首次将中医眼病分类为内、外障的现存中医古籍是:A.《黄帝内经》B.《龙树菩萨眼论》C.《外台秘要》D.《千金要方》E.《秘传眼科龙木论》21. 我国最早记载用药物治疗眼病见于:A.《诸病源候论》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山海经》E.《千金要方》22. 我国最早记载有关眼病的病因病机、解剖生理的古医籍是:A.《说文解字》B.《诸病源候论》C.《外台秘要》D.《秘传眼科龙木论》E.《黄帝内经》23. 首先提到金针拨障术的医籍是:A. 隋唐《千金要方》B. 宋代《太平圣惠方》C. 唐代《外台秘要》D. 宋代《圣济总录》E. 清代《目经大成》25. 中医眼科成为独立学科始于:A. 明代B. 唐代C. 宋代D. 清代E. 新中国成立后26.《原机启微》言“热积必溃之病”是指:A. 风赤疮痍B. 睑弦赤烂C. 胞肿如桃D. 漏睛E. 针眼27.《伤寒杂病论》中提及的“狐惑病”是指:A. 口腔溃疡B. 阴部溃疡C. 红眼病D. 白塞综合征E. 角膜溃疡1. C2. B3. B4. D5. C6. B7. D8. A9. B 10. C 11. C 12. D 13. A 14. B 15. C 16. C 17. E 18. C 19. E20. D 21. D 22. E 23. C 24. E 25. C 26. D 27. D 28. C第三章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 眼与脏腑和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保持密切联系依靠的是:A. 气血B. 经络C. 神经D. 先天之精E. 后天之精2. 眼之能够明视万物, 辨别颜色, 有赖于:A. 肾精充养B. 脾气温养C. 肝气条达D. 肝血升运E. 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3.《审视瑶函》认为: 心神在目, 发为神光, 神光位居于:A. 神水之中B. 黄仁之中C. 神膏之中D. 瞳神之中E. 黑睛之中6.《审视瑶函》在论述目内神膏的形成时, 认为神膏是由:A. 心血上输于目而成B. 肝血升运于目而成C. 胆中渗润精汁升发而成D. 脾输精气上凝而成E. 肾精所化生7.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论述眼与脾的密切关系时说: 脾者, 诸阴之首也, 目者:A. 胃气之所也B. 气血之海也C. 精气之府也D. 血脉之宗也E. 肝血之源也8. 因眼与肺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灵枢·决气》中说: 气脱者:A. 目不明B. 络不畅C. 血不行D. 肠不通E. 水不利9.《证治准绳·七窍门》认为目内所涵神水是由: A. 心血所生 B. 肝血所生C. 津液所生D. 后天之精所生E. 三焦而发源10. 在现存古代医籍中, 最早记载五轮学说的是:A.《灵枢·大惑论》B.《诸病源候论》C.《太平圣惠方》D.《证治准绳》E.《审视瑶函》12. 黑睛后方与黄仁相邻, 两者之间充满:A. 透明之神膏B. 透明之神水C. 透明之津液D. 透明之精气E. 透明之营气13.“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考试复习用).docx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考试复习用).docx
■治疗
» 内治:
/ 风热客睑证
【症候】:风热之邪客于胞脸,致肿致痒,风热之全身证。
【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银翅散加减。
/ 热毒壅盛证
【症候】:脾胃积热匕攻胞睑,致营卫失调。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
“脾虚夹实证
【症候】:针眼反复发作及脾胃虚弱之全身症征。
色素上皮层「
L网脱部位
神经感觉层J
♦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分9层:
1、光感受器细胞层:视杆视锥层
2、外界膜
3、外核层
4、外丛状层
5、内核层
6、内从状层7、神经节细胞层8、神经纤维层9、内界膜
「感弱光(暗视觉)、无色视觉I分布:屮心凹外0.13mm「感强光(明视觉)、色觉
I分布:黄斑部
视网膜上重要结构
>B型超声:直观
/在屈光间质混浊时,眼球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 探查眼内肿物;
“探查眼内异物;
/ 视网膜脱离的诊断。
>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眼内血流
・CT
・MRI
・眼科计算机图像分析:
>角膜地形图、角膜共焦显微镜、角膜内皮镜、扫描激光偏振 仪、扫描激光地形图、干涉光断层扫描(OCT)、超声生物 显微镜(UBM)
⑴黄斑(macula lutea):d=2mm
后极部无血管凹陷区,富含叶黄素,色素细胞丰富。中央黄斑中心 凹是视觉最敏锐部位。
(2)视乳头(optic papilla视盘):
黄斑鼻侧3时】处,d= 1.5mm境界淸楚淡红色圆形盘状结构。视觉神
经纤维汇集向视小枢传递穿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生理盲点。
>滑车神经: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唐初太医署自立“耳目口齿科”,是最早的五官科,为中医眼科的独立发展奠定基础。

2.宋太医局始设眼科,是中医眼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的附属器。

2.正常人眼球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3岁约23mm,成年约24mm,垂直径约为23mm,水平径约为23.5mm,平视前方时突出外侧眶缘12-14mm,两眼突出差不超2mm。

3.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4.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5.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无再生能力,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富有弹性较坚韧,损伤后能再生,当角膜溃疡穿孔前常可见后弹力层膨出。

(5)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角膜生理特点: 1.透明,无血管 2.有丰富的神经末梢.6.中层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7.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

8.睫状体两个主要功能: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睫状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血—房水屏障的重要部分。

9.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组成小叶状结构。

营养视网膜外层,调节眼部温度,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作用。

10.视网膜(视衣)位于脉络膜与玻璃体之间。

锯齿缘处是视网膜血管的终末端,因而营养相对较差,易出现退行性改变。

11.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称中心凹,临床称黄斑,含有丰富的黄色素。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称中心小凹,临床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12.视网膜由外向内分10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劳倦:劳倦内伤可导致阴血亏损、气血耗伤、肝肾不足、心肾不交等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不耐久视、视瞻昏渺等眼病。
六、眼外伤轻者可致眼部不适,重者能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
6、先天与衰老
先天所致:胎患内障、高风内障、辘轳转关、旋胪泛起等;
衰老所致:年迈体弱、脏腑功能不足而引发的眼病,如圆翳内障、老花眼、视瞻昏渺等。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
经瞳孔 经前房角小梁网
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血循环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3、泪器:包括分泌泪眼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
4、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及鼻泪管。
5、眼外肌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每眼有四条直肌、两条斜肌。直肌是上、下、内、外直肌;斜肌是上、下斜肌。
动眼神经支配:内、上、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
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眼外肌的主要功能
视神经是从视盘起至视交叉的这段神经,总长度为42—50mm,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一侧视神经损害可引起一眼单侧偏盲。
视交叉邻近组织炎症影响或被肿块压迫时,可见两眼单侧偏盲。
一侧视束发生病变时,可见两眼同侧偏盲。
第三节眼球的血循环与神经分布
1、血管及血液循环
2、眼球的血液应来自眼动脉。
1)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
2)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睫状前静脉
第四节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1、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2、眼睑:于眼眶外面及眼球前面,分为上睑和下睑
组织学上眼睑从外到内分为5层:
①眼睑皮肤②皮下组织③肌肉层(眼轮匝肌: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司眼睑开合)④睑板⑤睑结膜
2、结膜:按解剖位置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第二节病机
眼科常见的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调、经络功能失调。
第六章眼科诊法
第一节眼科四诊
1、眼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眼与脏腑经络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在眼科四诊之中重在望诊与问诊。
2、远视力检查:视力表与被检者相距5m。
近视力检查:标准视力表置受检眼前30cm。
3、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火邪的致病特点:①火性炎上②火热生眵③易伤津液④灼伤脉络火或迫血妄行
3)湿邪的致病特点:①湿邪重浊粘滞②内外湿邪,相互影响③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3、疠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邪气,又称疫疠、时气、天行、疠气等。
4、七情内伤易生绿风内障、视瞻昏渺、青盲等。
四、饮食不节可致眼部虚、实、热证;饮食不洁,肠道染虫可致眼部寄生虫、小儿疳积等。
4、正常视野: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方56°,下方74°,鼻侧65°,颞侧91°。
5、色觉检查:视网膜锥体细胞辨别颜色的能力称色觉。
6、眼球突出度检查: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约为12—14mm,两眼差不超过2mm,眶距约为98mm。
7、正常眼压为10—21mmHg。
第二节眼科常用的辩证法
1、辨内障与外障:外障、内障是中医眼科对眼病的一种分类方法,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障和外障两大类。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
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外障
内障
病位
病因
特点
胞睑、两眦、白睛、黑睛
六淫之邪、外伤所致
外显证候较明显,如红赤肿胀、湿烂、生眵、流泪、痂皮、结节、上胞下垂、胬肉、翳膜等,多有眼痛、痒涩、羞明、眼睑难睁等自觉症状
瞳神、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
内伤七情、脏腑内损、气血两亏、阴虚火炎、气滞血瘀以及外邪、眼外伤
一般眼外观端好,多有视觉变化,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易色、视灯光有如彩虹及夜盲等症;也可见抱轮火赤或白睛混赤、瞳神散大或缩小、变形或变色、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
产生的房水 ↙ ↘ 眼静脉
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 少部分虹膜吸收 ↑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
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5mm。
第二节视路
1、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通路。即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径路。
眼外肌主要动作次要动作
内直肌内转
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
外直肌外转
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
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
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
第五章病因病机
第一节病因
1、眼科常见的病因: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因素。
2、六淫
1)风邪的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②风性善行数变③易与他邪结合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