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生态学—群落生态学2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V.N.Sukachev,1942, 1945):
(1)内因性演替
—— 群落生物生命活动首先使其生境得到改造,然后被改造 的生境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前发展
(2)外因性演替
——外界环境因素作用引起群落变化。包括气候发生演替 (由气候的变动所导致)、地貌发生演替(由地貌变化所引起)、土 壤发生演替(起因于土壤的演变)、火成演替(由火的发生作为先导 原因)和人为发生演替(由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所导致)
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两个实例
1. 湖泊—森林演替 2. 裸岩—森林演替
演替实例 1. 湖泊—森林演替 (1)裸底阶段:
湖底为裸岩,无扎根植物;仅浮游生物生长与死亡,或底栖动物 食蚕、蓝鳃太阳鱼等出现
裸底阶段
(2)沉水植物阶段:
陆地泥沙入湖,湖底软泥形成,沉水植物金鱼藻等生长 生物替代:蜉蝣、蜻蜓稚虫、小甲克类动物出现
²区别:演替机制—— 即物种替代机制,是促进,是抑制,还是
现存物种对替代影响不大,而演替机制决定于物种间的竞争能力
三、群落演替(succession)的主要类型及实例
(一)主要类型 1.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划分(F.E·Clements,1916;
J.E.Weaver和F.E.Clements,1938),可以分为:
在这个阶段那些能很好利用自然资源而又能在物种相互作用中共存 下来的物种得到发展。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共摊自然资源,也叫发展 阶段。 ④ 进化阶段
物种的协同进化使自然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和有效,群落结构更趋 合理,物种组成及数量维持一定比例。那些在竞争中不能适应环境变化 的物种则可能被新入侵的物种所取代。
挺水植物和沼 泽植物阶段
(5)灌木—森林群落阶段:
湖底继续抬升,演替为—— 湿生草本植物群落; 湖底进一步抬升——形成灌木——乔木替代——森林群落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发展不断创造改变环境—— 环境改变损害本群落发 展——为新群落形成创造条件
2. 裸岩— 森林演替
(1)地衣阶段:持续时间:热带,3~5年(寒冷25~30年)
第4章 群落生态学:群落生长与发育
一、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二、群落演替的几个实例 三、演替顶极学说
第一节 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一、群落演替(succession)的概念
—— 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 取代的过程
干扰与破坏
群落
先锋群落Fra Baidu bibliotek居
物种替代
群落恢复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的概念:基本含义
地衣:最先在裸岩上定居 代谢酸 + 腐殖酸 —— 加速裸岩风化—— 形成腐殖质
地衣:壳状—— 叶状、枝状
(2)苔藓植物阶段
苔藓逐渐伴生地衣; 苔藓生长量大,创造更好的土壤; 动物类型:同地衣群落,有腐食性螨类、植食性小型无脊椎动物
(3)草本植物阶段
出现蕨类、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短小、耐旱)取代苔藓植物 —— 多年生草本出现;
植食性、食虫性鸟类、野兔等中型哺乳动物增加,食物链变长, 形成复杂食物网
(4)灌木植物阶段
喜光灌木出现——高草灌木群落形成——优势灌木群落形成; 食草性昆虫减少,吃浆果、栖灌丛鸟类增加;林下哺乳类动物增 多,一些大型动物出没
• ③ 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 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二、群落演替(succession)理论
植物学家J.E.B.Warming (1896) 、H.C.Cowles(1901)
1. 群落演替的“促进作用理论” ¹物种替代:先定居物种改变定居环境,使它不利于自身生存,
而利于后入侵物种
²物种替代有序、可预测和具方向性:先锋植物 — 顶
极群落
促进作用理论模型
A
B
C
D
2. 群落演替的“抑制作用理论”
¹物种替代具有强烈的个体性:任何先定居物种均会因
后入侵物种的挑战,而对其加以排挤和压制
²物种替代不一定有序、方向难以预测:先锋植物 —
? 顶极群落 (不一定)
A
B
C
D
抑制作用理论模型
3. 群落演替的“忍耐作用理论”
¹演替早期的物种并不重要:任何阶段物种均可演替 ²占有竞争优势的物种:可能会在顶极群落中居支配地位 ³对有限资源忍耐性强的物种:会取代其他物种而逐渐占优
A
B
C
D
忍耐作用理论模型
4. 三类模型比较
¹共同点:演替中的先锋物种最先出现,它们具有生长快,种子
产量大,有较高的扩散能力等特点。这类易扩散和移殖的物种一般对 相互遮荫和根间竞争的环境是不易适应的,所以在三种模型中,早期 进入物种都比较易于被挤掉
沉水植物阶段
(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湖底有机物质积累,湖水变浅; 浮叶根生植物出现:睡莲等; 动物种类多样化:水螅、青蛙、水生昆虫等
浮叶根生 植物阶段
(4)挺水植物阶段:
湖边浅水带浮叶根生植物受水位季节变动影响,无法生存,为挺 水植物替代;湖面形成沼泽(苔草、香蒲、莎草等)
高等维管植物出现:香蒲、芦苇、泽泻等 野鸭、湖底蚯蚓、及耗氧少的水生生物出现
(1)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
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 的群落演替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
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 的群落演替
• ① 群落演替: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 化的有序过程,所以往往能够预测群落的演替过程。
• ② 群落演替:是由于生物和环境之间反复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 间上不可逆的变化过程。虽然物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演替的 类型、方向和速度,但是演替的发展由群落本身控制着,并且正是 群落的演替极大地改变了物理环境。
群落演替的过程也是物种不断定居、进化或灭亡的过程。 ——就某一物种而言,一般在演替中的相互关系经历四阶段:
① 互不干扰阶段 这是群落演替中物种从无到有的最初阶段,也是入侵阶段,这时候
物种数目少,种群密度低,在对自然源的利用上没有什么竞争。 ② 相互干扰阶段
这主要是指物种间的竞争。在竞争中有的物种侵入后,能定居下来 进行繁殖,而另一些物种则被排斥而趋于消失,所以也叫定居阶段。 ③ 共摊资源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