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谢明详细课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公共政策:公共权威部门特别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
2.应该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科学角度: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专业角度: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政治角度: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素材,促使政治意识提高,完善政治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指公民对重大问题投票作出决定。
优点: 基于平等原则,使每个公民都有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
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缺点: 关注自身利益,忽略国家利益,不能使国家利益达到最大化。
简单多数通过办法,少数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成本过高。花费时间长,不适合迅速作出决定。
政府只执行结果,易推卸责任,造成决策失误。
4.公共政策的作用: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管制功能。
5.公共职能:政治职能,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
经济职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
文化职能,对文化事业实施的管理。
社会职能,出政治经济文化职能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6.公共利益遵循的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7.公共政策分类: 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
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8.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有何区别?
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的权利给予受益人;象征性政策对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物质性影响。
9.政府收入主要有哪些形式?
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行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10.政府失灵: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政治体制中得不到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11.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市场垄断(不完全竞争)、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
第二章政策分析
1.政策分析:依据一定的政策理论、知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帮助决策者制定和优化具体政策的过程。
2.政策分析的基本特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复杂的学科背景、多架构的研究方法、广阔的研究领域。
2.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政策内容、政策结果、政策价值、政策结构。
3.政策分析的作用:
政策问题认定
政策目标确定
政策方案选择
政策资源配置
4.政策分析的意义:
避免减少决策失误
提高决策效率
疏通建议渠道
5.政策分析的局限:
政府权利的限制
问题认识上的分歧
人文研究的设计限制
人类心里和行为的复杂性
社会问题的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科学知识的有限性。
6.政策分析的类型:分析倡议两分论、研究性分析与快速分析、信息转换分析模式、面向大政方针的政策分析
7.托马斯·戴伊政策分析与政策倡议的区别:
政策倡议需要修辞、说服、组织和实践的技巧,而政策分析却鼓励研究人员运用调查工具去评判重大的政策议题,尝试发现那些构建公共政策的基本因素,以及公共政策所带来的相关影响。政策分析活动产生的知识是政策倡议和政策实践的先决条件。
8.政策分析步骤:定义问题、分析原因、评估政策、开发方案、结果预测、择优选择。
政策分析人员进行的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目的在于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9.思想库的类型:官方思想库、非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国际思想库。
思想库的作用:生产思想、教育公众、汇集人才。
第三章
1.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政策主体分类: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
3.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
4.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
5.大众传媒的特点:覆盖率高、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冲击力强。
6.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途径:以主权者身份,直接投票方式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直接行使个人权利。通过代议方式,选出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权利。
使用威胁手段,如示威、罢工等活动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
参加政治党派或利益集团,借助团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通过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策导向。
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7.公共政策与环境关系:
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关系。
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的发展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公共政策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8.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哪些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构成影响):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第四章
1.模型: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抽象化的代表。
2.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的区别:具体模型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抽象模型是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3.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准则:排列并简化现实、认定重要层面、符合社会现实、提供有意义的沟通、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