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6a2a3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0.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是如何看待战争的?A. 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B. 认为战争是必要的手段C. 认为应该避免战争D. 认为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答案:D2. 曹刿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战争策略?A. 先发制人B. 以逸待劳C. 诱敌深入D. 以上都是答案:B3. 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军队的规模B. 士兵的士气C. 将领的智慧D. 战争的时机答案:C二、填空题1. 《曹刿论战》是一篇关于______的论述。
答案:战争策略2. 曹刿在文中提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体现了______的战争思想。
答案:以逸待劳3. 曹刿认为,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______,更在于______。
答案:军事实力;战略智慧三、简答题1. 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策略及其意义。
答案:《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策略主要是“以逸待劳”,即在战争中,要避免盲目进攻,而是要等待敌人疲惫,然后发起攻击,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种策略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战争的策略性和智慧性,而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抗,体现了战争的深层次思考。
2.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是如何论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的?答案:曹刿在《曹刿论战》中并没有直接论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而是通过提出战争策略,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理解和态度。
他认为,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通过智慧和策略,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从而减少战争的损失。
四、论述题1. 论述《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战争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战争观主要体现在对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上。
他强调以逸待劳,等待时机,用智慧而非蛮力取胜。
这种战争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军事家和战略家都受到了曹刿思想的启发,将这种以智取胜的战争策略运用到实际的战争中,提高了战争的效率和成功率。
2. 分析《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争策略,并讨论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67b4eb79563c1ec4da71b8.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2分)
①公将驰之
②望其旗靡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彼竭我盈,故克之。
【小题3】节选的.文段在阐述用兵方面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
答案
【小题1】①驱车(追赶)②倒下(2分)
【小题2】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分)
【小题3】第一问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1分)第二问要点:(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
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2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
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b71035f12d2af90242e680.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福建福州)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
(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贵州安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4968a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d.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今天店铺将与大家分享的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文章相关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曹刿论战》练习题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小大之狱( ) 牺牲玉帛( )登轼而望之( ) 公将驰之( )解析:可结合语境,通过辨析去掌握,在辨析中去分析、比较。
答案:参与目光短浅案件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车前横木驱车追赶2.辨析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 (2)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结合具体句子句意来分析。
答案:(1)所以原因(缘故)(2)凭、凭借把3.下面是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断句能判断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断句时要考虑字义、句意及语气。
答案:C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1)例:战于长勺(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苛政猛于虎也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刻唐贤人诗赋于其上(2)例:肉食者谋之( )A.属予作文以记之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登轼而望之D.公与之乘解析:本题通过用不同文章中的同一个字考查我们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答案:(1)D (2)A《曹刿论战》练习题二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小大之狱( ) 公将鼓之( )公问其故( ) 望其旗靡( )解析:结合语言环境回答,不要以今义释古义。
答案:击鼓倒下6.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范文大全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1d1a10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b.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范文大全第一篇:《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2.下列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必以信()(4)公问其故()(5)牺牲玉帛()(6)望其旗靡()5.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6.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7.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8.“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10.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1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13.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14.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15.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16.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曹刿论战》答案 1.C;2.C5.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6.不是多余的。
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85e74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4.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何人?A. 一位著名的军事家B. 一位政治家C. 一位文学家D. 一位历史学家2.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提出了哪些战术思想?A. 以逸待劳B. 以守为攻C. 以攻为守D. 以战养战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武器装备B. 士兵数量C. 战术策略D. 天时地利4.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味着什么?A. 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B.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C. 军队可以被征服,但个人精神不能被征服D. 军队可以被领导,但个人不能被命令5.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如何对待战争?A. 以战止战B. 以和为贵C. 以攻为守D. 以守为攻答案:1. A 2. C 3. C 4. A 5. A二、填空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是曹刿论战中的经典名言。
3. 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了________的战术思想。
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________,还取决于________。
5. 曹刿论战中,曹刿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1. 战术策略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 以攻为守4. 武器装备,战术策略 5. 个人信念三、简答题1. 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术思想。
2.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论述战争胜负的?3.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个人信念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的?答案:1. 曹刿在论战中提出了以攻为守的战术思想,强调在战争中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防守。
2. 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和士兵数量,更重要的是战术策略和个人信念。
3. 曹刿强调个人信念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
四、论述题1. 结合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战争胜负因素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下)《曹刿论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曹刿论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a0f66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e.png)
九年级语文(下)《曹刿论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九年级语文(下)《曹刿论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给加粗的字注音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④牺牲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2、解释下列句子加粗的词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公将鼓之()④衣食所安,弗敢专()()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相同词语的古今意义。
肉食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为人卑鄙()牢狱之灾()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是犯错()真情实感()忠之属也()牺牲玉帛()为人忠实()为国牺牲()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这部书传说是时期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7、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483f6d81c758f5f71f6721.png)
《曹刿论战》练习及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师:伐:(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谋:(3)衣食所安.安:(4)弗.敢专.也弗:专:(5)对.曰对:(6)虽不能察.察:(7)必以情.情:(8)忠.之属.也忠: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既.克既:(13)一鼓作.气作:(14)彼竭.我盈.竭:盈:(15)难测.也测:(16)惧有伏.焉伏:(17)望其旗靡.靡: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4)彼竭我盈,故克之。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内容理解。
(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②军事方面:(2)有人认为《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鄙”,也有人认为鲁庄公“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3)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遍.遍:(2)神弗福.也福:5.(2019·衡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可以.一战以.君之力C.战于.长勺所恶有甚于.死者D.登轼而.望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战,勇气也。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7.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曹刿论战》练习题有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378dc84254b35eefd348f.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姓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其.乡人曰() 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再.而衰古义:今义:7、必以情.古义: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意思是。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11a6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0.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2分)①公将驰之②望其旗靡【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彼竭我盈,故克之。
【小题3】节选的文段在阐述用兵方面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答案【小题1】①驱车(追赶)②倒下(2分)【小题2】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分)【小题3】第一问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1分)第二问要点:(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2分)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篇二」一、基础知识1、请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又何间焉小惠未徧牺牲玉帛辙乱旗靡肉食者鄙2、填空:⑴ 《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⑵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3、下列加粗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⑴ 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⑵ 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⑶ 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⑷ 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⑴ 小信未孚。
曹刿论战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75f9510029bd64793e2c9f.png)
《曹刿论战》1、结合内容,具体说说曹刿是从哪些方面“论战”的?2、曹刿请求进见庄公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3毛泽东同志曾对本文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指的是文中哪一件事?答:4、曹刿请见的理由是:5.曹刿在下令追击敌军之际担忧的是什么?答:6、曹刿认为可以追击敌军的原因是哪两个?7、语段选自《曹刿论战》,该文记叙的是中国历史第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它就是著名的(请用6个字概括)8、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之时。
9.本文说明了必须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
”11、“既克,公问其故。
”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战前,曹刿论述了作战所需要的条件,从三个方面回答了鲁庄公准备迎战的理由,最后认为能够处理好大大小小的案件,是一件民心所向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去作战。
(2分)战后,又从作战需要抓住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才能取胜的角度进行论述。
(2分)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害怕齐军有埋伏(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6、视其辙乱,望其旗靡7、齐鲁长勺之战8、彼竭我盈,辙乱旗靡9、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1、承上启下(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公将鼓之”这句话中,“公”指的是()。
A.蔡桓公B.范文正公C.鲁庄公D.陈康肃公2.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A.说明追击齐师的时机B.记叙长勺之战概况C.描写齐师败绩的情况D.记叙曹刿的军事才能3.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
(实用 好用)《曹刿论战》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
![(实用 好用)《曹刿论战》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https://img.taocdn.com/s3/m/d7c22157ad51f01dc381f136.png)
《曹刿论战》练习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B.小信来孚孚,信服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D.遂逐齐师遂,于是,就2.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又何间焉(间,参与)B.必以信(信,相信)C.虽不能察(察,明察)D.小大之狱(狱,案件)3.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何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鄙C.患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属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其4.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未能远谋弗敢加也未弗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安C.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D. 望其旗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登轼而望之临溪而渔(《醉翁亭记》)而B. 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于C. 何以战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以D. 乃入见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乃6.曹刿的“远谋”表现有误的一项是()A. 政治公平,取信于民B. 精于谋略,知己知彼;善于观察,把握时机C. 洞察时政,进谏献言D. 急躁冒进,取胜心切7.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747b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a.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策略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
它以曹刿和司马懿之间的对话为基础,通过推理和思考,展示了曹刿的高明智慧和战略眼光。
下面是一些曹刿论战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之作。
练习题一:请简述曹刿论战的背景和目的。
答案:曹刿论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魏国正与蜀国爆发战争。
曹刿被派去与蜀国的司马懿进行谈判,目的是争取和平解决战争,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
练习题二:曹刿在论战中采用了哪些策略和手段?答案:曹刿在论战中采用了多种策略和手段。
首先,他运用了逆向思维,通过分析司马懿的心理和行为,推断出他的真实意图。
其次,曹刿运用了比喻和隐喻的手法,巧妙地将问题引向另一个方向,使司马懿不得不重新思考。
此外,曹刿还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和矛盾之处,从而削弱对方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曹刿在论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智慧和战略眼光。
练习题三:请分析曹刿在论战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答案:曹刿在论战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他的智慧和战略眼光上。
他能够准确地分析形势,洞察对方的心理和意图,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对策。
此外,曹刿还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通过巧妙的语言技巧引导对方的思考,使对方不得不重新思考问题。
然而,曹刿在论战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他有时过于追求技巧和巧妙的辞藻,导致对方难以理解他的意图。
此外,曹刿有时也会过于自信,忽视对方的反击和反应。
这些不足之处使得曹刿在论战中并不完美。
练习题四:曹刿论战的意义和启示是什么?答案:曹刿论战的意义和启示在于展示了智慧和战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通过曹刿的论战,我们可以看到智者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以及智慧和战略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
此外,曹刿论战还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运用智慧和策略,而不是仅仅依靠武力和力量。
只有通过深思熟虑和巧妙的思维,我们才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练习题五:请谈谈你对曹刿论战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曹刿论战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军事策略之作,通过曹刿的智慧和战略眼光,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中,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3835d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2.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兵力多寡B. 武器先进C. 士气高昂D. 策略得当2.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战争的胜负与什么有关?A. 天时地利B. 将帅的勇猛C. 士兵的忠诚D. 民众的支持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分析战争的?A. 通过历史案例B. 通过兵法理论C. 通过实地考察D. 通过占卜预测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A. 军事实力B. 政治因素C. 经济基础D. 心理战术5.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A.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可被征服B. 军队的指挥官可以被更换,但士兵的志向不可改变C. 军队可以被解散,但个人的信仰不可动摇D. 军队可以被俘虏,但个人的意志不可被剥夺答案:1.D 2.D 3.B 4.B 5.A二、填空题6. 《曹刿论战》是一篇论述战争策略的古代文献,其作者曹刿是______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7.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军事实力,还与____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
8.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战争的胜利需要“知己知彼”,这体现了______的战争观念。
9.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强调,战争的胜利需要“以逸待劳”,这体现了他重视______的战术思想。
10.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味着战争是国家的______,必须慎重对待。
答案:6. 春秋 7. 政治经济 8. 知己知彼 9. 以逸待劳 10. 大事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胜利的三个条件。
12. 根据《曹刿论战》,曹刿是如何论述“以逸待劳”的战术思想的?答案:11.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战争胜利的三个条件是:首先,必须了解敌人的意图和动向;其次,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实力和条件;最后,要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以逸待劳,等待敌人的疲惫。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共10篇)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c6ffd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e.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共10篇)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 曹刿论战练习题,越多越好!《曹刿论战》练习题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再而衰古义:今义:7、必以情古义: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二): 曹刿论战练习题;准确的说,曹刿请见的时间鲁庄公十年的春天.曹刿请见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三): 关于曹刿论战的习题~(明天就要交啊)原问: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3文中用了哪些事列证明曹刿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看法是正确的①②③④4.第一段文字写出曹刿具有什么特点十年春......战则请从.为第一段公与之乘.....遂逐齐师.为第2段后面的都是第3段.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公将鼓之,刿曰:“未可.”D.公将驰之,刿曰:“未可.”4.第一段文字写出曹刿具有什么特点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四): 曹刿论战练习题..1.彼竭我盈,故克之.说明进攻__________________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之战(又称长勺之战),在我国古代军事战例中被称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范战例之一.请再举2个类似的战例__________,___________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1讲究时机.2小心有埋伏.3以少胜多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4交战双方和鲁国是自卫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五): 证求曹刿论战曹习题精选待修改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4、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4.本文说明了必须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5.曹刿认为作战的根本是什么6.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6.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得当;等等.7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7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8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8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9文中表现了曹刿的那些品质和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你是否赞同曹刿的“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理由1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肉食者谋之(6)夫大7国,难测也,惧有伏焉(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略 3,交代了曹刿进见的原因 4,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和独特的政治思想 9,位卑未敢忘国,爱国,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独特的政治思想10,略写了作战过程,因为文章主题为论战,主要讲述曹刿的作战思想,详略的当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六): 初三下学期语文课本配套练习《曹刿论战》中的另外两个课外文言文的题目,不是语文书上的。
曹刿论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1ffeb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f.png)
曹刿论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曹刿论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一」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 B、克敌制胜 ___________②例句:以牒为械 A、为民请命 B、下不为例 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20《曹刿论战》(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20《曹刿论战》(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80ce220b1c59eef8c7b4eb.png)
曹刿论战(附答案解析)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望其旗靡.()小信未孚.()登shì而望之()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何以.战(2)弗敢专.也(3)必以情.(4)忠.之属也(5)公将鼓.之(6)下视其辙.(7)既.克,公问其故.(8)难测.也3.下列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信.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C.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D.可以一战.何以战.5.填空。
(1)《曹刿论战》一文选自我国的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该书旧传为时期鲁国史官____________所作。
(2)本文记叙的是齐国和鲁国之间的________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
6.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
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
(60字左右) (2)【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下联: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下联:(3)【论述修改】李明同学在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后写了一篇心得,请你帮助修改。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
[甲]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
[乙]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注音。
刿()间()弗()徧()
帛()孚()辙()轼()
竭()靡()
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神情与苏、黄不属
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4、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史记·庄公十年》。
B. 曹刿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C.《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
D.《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B. 《曹刿论战》有的选本题作《齐鲁长勺之战》。
C. 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D. “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6、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二、文言文阅读。
(一)《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写的重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侧而描写
6、读完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立有间
B. 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 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二)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 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3、读了《曹刿论战》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
4、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的时候。
(2)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的时候。
5、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
”后来他又说:“可矣。
”他认为“可矣。
”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6、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三)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呜呼。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
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
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guì;jiàn;fú;biàn;bó;fú;zhé;shì;jié;mǐ。
2、(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一鼓作气
3、选A,A属的意思是类,类别。
B属的意思是类似。
C属的意思是主管。
D属的意思是嘱咐。
4、D
5、A
6、(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二、文言文阅读。
(一)
1、作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2、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作战前的政治准备
5、C
6、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见解深刻、有军事头脑的人。
7、D
(二)1、D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
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4、(1)彼竭我盈(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急躁冒进
(三)1、语言议论2、A?
3、A.何以战翻译应是“以何战”B. 与现代汉语习惯一样。
C.可以一战翻译顺序应为“可以凭借一战”D. 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顺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官吏和贵族?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