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及对财务信息和财务分析的影响
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及对财务信息和财务分析的影响
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及对财务信息和财务分析的影响一、利得和损失概述(一)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及关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人。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可见,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来自非日常经营活动,与收入和费用有本质区别;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化;与所有者投资和分配无关。
既然利得和损失产生于非日常经营活动,那么利得和损失就是产生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业务,不具有经常性和反复性,故利得和损失具有非主营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计量方式的多元性和会计处理的复杂性等多个特征。
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人当期损益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两种情况。
(二)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的关系要想正确核算利得和损失,就必须先理清它们与收人和费用的关系。
利得和收入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和费用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出,它们最终共同构成企业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
从定义看,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明显差异。
具体表现为:一是两者的业务性质不同,收入和费用产生于日常经营活动,具有反复性,利得和损失产生于非日常经营活动,具有非常规性和偶发性。
二是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具体的核算和列报也不同。
一般收入和费用的核算直观、直接和集中,列入利润表中;利得和损失的核算则相对含蓄、间接和分散,列报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列入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股东权益变动表)中。
三是收入和费用之间有因果配比关系,它们影响的是营业利润,而利得和损失之间没有因果配比关系,它们要么影响利润总额,要么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
二、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已经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符合纳税条件,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是尚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暂时还不符合纳税条件,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就先计入所有者权益。
利得与损失解析及《会计》处理
利得与损失解析及《会计》处理一、收入与利得(一)收入这里所讨论的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收入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范畴有区别。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收入的定义是:“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从收入要素的定义分析,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营业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营利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如,企业生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服务、出租资产、对外投资等,均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
所以,其他非日常经营性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则不能确认为收入,一般可将其泛称为收益。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
如,某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该借款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
因此,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一项负债。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
比如企业销售商品,必须要收到现金或者有权利将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
但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由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4)收入的取得应为此付出代价。
在收入的定义中,首先强调了“日常活动中形成”,最终将落脚点放在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上(区别于净流入)。
基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及市场交换原则,企业为博取收入必须为此发生某种经营性耗费,且在收入与该项耗费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即形成会计学上的配比关系。
如,为获得收入而付出商品、发生劳务成本、让渡资产使用权或其他权利等。
利得与损失关于利得和损失的相关问题思考
利得与损失关于利得和损失的相关问题思考2006年颁布的基本准则在会计要素内容中增加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概念,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而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并且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但会计准则却并未对如何区分这两类利得和损失做出具体规定。
因此很多人仅从两者的核算内容加以区别: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权益法下被投资方企业资本公积变化引起的投资方企业资本公积的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等。
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损失)、债务重组利得(损失)、盘盈利得(损失)等。
那么到底如何区分这两类利得和损失呢?笔者认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其核算的一般是企业直接发生的、非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特殊项目将在下文阐述),且这种流入或流出往往是一次性的,是不可逆转的,如企业发生的债务重组业务、非流动资产处置业务、财产清查业务等。
并且在确认此类利得和损失时一般考虑的是净额的概念,即经济利益的净流入或净流出,净流入计入“营业外收入”,净流出则计入“营业外支出”。
例:在固定资产转让的经济业务中,假设转让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00元,转让中发生的相关税费为5000元,转让所得为60000元。
分析:固定资产的转让属于企业直接发生的偶发事项,经济利益的净流入(出)是一次性的,是不可逆转的,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
转让的经济利益流入(转让所得)-转让的经济利益流出(账面价值+相关税费)=60000-50000-5000=5000元,我们将5000元的净流入计入“营业外收入”,而如果转让所得只有50000元,则5000元的净流出计入“营业外支出”。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利得、损失的分析
摘要:首次引入利得和损失概念是现行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收益、费用要素概念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收入、费用、利得、损失要素概念,进而分析我国现行准则中会计要素概念中对利得和损失的相关规定,指出现行准则中在关于利得和损失的相关界定中仍有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利得损失会计要素现行会计准则不足改进思路许多研究表明,会计要素和会计要素所统驭的账户皆来源于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会计对象、基本假设和会计目标是处于同一层次(最高层次的)三个基本概念。
结合具体的经济环境,在充分考虑会计目标的前提下,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就产生了会计的要素,即把会计对象用会计特有的语言加以表达。
会计作为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向财务报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经营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从会计发展的纵向历史看:不同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成为影响财务会计要素设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随着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关注的着重点不同,先是产生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资产负债表要素,后来又产生了与利润表有关的会计要素。
从同一时期横向看: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各异,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同,所以导致会计目标的差异,进而在目标影响下会计要素的设置也不相同。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了会计要素包括6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6项会计要素的分类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的10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颁布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的7个会计要素的划分要粗略,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5个会计要素的分类相当。
浅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
浅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摘要】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利得和损失的提出也成为亮点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新准则在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会计处理以及列报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利得损失收入费用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利得和损失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也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准则定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同时把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这种做法虽然体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利得和损失的内容我国基本准则没有对利得和损失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具体内容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
1、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项目(1)资产减值损失。
具体包括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商誉、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
已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其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计入当期利得。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具体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等且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3)投资收益。
包括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出售损益及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各期利息收入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4)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
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的盘盈和盘亏、接受捐赠、政府补助、非常损失、罚款等。
利润与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
利润与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一、引言会计中的利润与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盈利或亏损。
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企业需要合理地处理利润与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以确保财务报表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对利润与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二、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净额。
在会计处理中,利润一般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类和核算:1. 营业收入的确认与核算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出租资产等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
企业应根据实际销售情况确认营业收入,并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
营业收入的确认主要包括销售商品确认、提供劳务确认和出租资产确认等。
2. 营业成本的核算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出租资产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成本。
企业应根据实际成本发生情况,合理地核算营业成本,并与相应的营业收入进行对应核算。
营业成本的核算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3.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确认与核算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中应缴纳的税金和附加。
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认应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并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确认与核算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4. 利润的分配和归集企业在确定利润后,需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利润的分配和归集。
一般情况下,企业首先将利润进行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的归集,然后再根据股东权益,对利润进行分配,包括现金分红和股票派息等。
三、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正常经营无关的费用或其他损失。
在会计处理中,损失一般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类和核算:1. 营业外损失的确认与核算营业外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之外发生的损失。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认营业外损失,并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
营业外损失的确认与核算包括非经营性减值损失、非经常性损失和托管财产赔偿损失等。
会计中的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损失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比较分析
会计中的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损失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比较分析我国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我国未将“利得”与“损失”作为会计要素,而是体现在“利润”与“所有者权益”要素中。
2022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没有明确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其相关内容分布于收入、扣除、资产的税务处理等条款中。
下面分析比较有关利得与损失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利得”与“损失”的涵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利得”和“损失”作为财务报表要素,分别定义为:利得是一个主体由于主要经营活动以外的或偶然发生的交易以及在某一期间除了由于收入和业主投资所引起的,影响该主体的所有其他交易和事项(事件)导致的产权(净资产)的增加。
损失是一个主体由于主要经营活动以外的或偶然发生的交易以及在某一期间除了由于费用和分派业主款所引起的,影响该主体的所有其他交易和事项(事件)导致的产权(净资产)的减少。
我国基本准则也明确了“利得”与“损失”的概念,概念与美国相近,但并非会计要素。
分别定义为: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并将利得与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两大类。
前者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呈报于资产负债表中;后者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呈报于利润表中。
具体利得与损失存在于各具体会计准则中。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受传统做法的影响,我国会计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列示。
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及对财务信息和财务分析的影响
价值 的差 额 记入 “ 业 外 收入 ” “ 营 或 营
业 外 支 出 ” 目; “ 科 若 资本 公 积 ” 在 存 贷 方余 额 , 其 转 出 。借 记 “ 行存 将 银
款 ” “ 金 ” “ 计 摊 销 ” “ 形 资 或 现 、累 、无 产 减 值 准 备— — 排 污 权 ” ( 资 本 公 、“
重 估 增 值 ( 减 原 确 认 的 权 益 ) 、资 冲 ”“
的会 计 处 理 做 出 了相 应 解 释 。但 由
于 我 国 排 污 权 交 易 制 度 尚 处 于 起 步
阶段 ,还 未 有 成 熟 的 排 污 权 交 易 政
策 出 台 ,本 文 只 是 对 排 污 权 交 易 中
积—— 排 污权 重 估增 值 ” “ 、 营业 外 支
出—— 排 污权 交 易 支 出”科 目, ) 贷记
“ 形 资 产 — — 排 污 权 ” “ 业 外 收 无 、营
入—— 排 污权交 易收入 ” 目。 科 四、 论 结 面 对 日益 严 峻 的 环 境 问 题 , 污 排
简 单 的会 计 业 务 处 理 进 行 了相 关 说 明 。 随着 我 国排 污 权 交 易 制 度 的 完
( 者 单位 : 国地质 大学 ( 京 ) 作 中 北 ) 编 辑 思 思
的 不 断推 广 , 括 企 业 所 有 者 、 包 债权 人 、 资人 在 内 的各 利 益相 关 者将 会 投
越来 越关 注排 污 权交 易 的会 计 信息 ,
支付 的价 款作 为人 账 金额 。借 记 “ 无 形 资产— — 排污 权 ” 目, 科 贷记 “ 银行 存款” “ 或 现金 ” 目。企 业 出售 剩余 科
现 。本 文就 利得 和损 失的会 计核 算及 对财 务信 息 和 财务 分析 的影 响 进行 了探 讨 。
财务报告:公司盈利及损失分析
财务报告:公司盈利及损失分析一、总览二、收入来源分析三、成本及费用分析四、盈利与利润率分析五、损失原因分析六、提升盈利能力的策略一、总览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的综合反映,其中盈利及损失分析是核心部分。
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的仔细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损失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收入来源分析公司收入的来源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两大类。
主营业务收入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它反映了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情况。
其他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
通过分析收入来源,可以了解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多元化收入的情况。
三、成本及费用分析成本和费用是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费用则是指非经营活动直接产生的费用,如办公费用、人力资源费用等。
通过分析成本及费用,可以了解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盈利与利润率分析盈利是公司经营的最终目标,通过分析盈利状况可以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
利润率则是评估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利润率可以分为毛利率、净利率等多个指标,毛利率反映了公司产品销售的利润情况,净利率则反映了公司总体盈利情况。
通过分析盈利与利润率,可以了解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
五、损失原因分析损失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损失原因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损失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竞争、政策变化等;内部因素包括管理不善、生产问题等。
通过分析损失原因,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减少损失的发生。
六、提升盈利能力的策略在分析公司盈利及损失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策略可以包括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效率、优化成本管理等。
通过落实这些策略,可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浅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_赵建华
一、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质量控制现状 的成因分析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全 面质量控制的现状,降低事务所面临的审 计风险,重塑会计师事务所在资本市场的
形象,我们不仅要考虑上述现状所带来的 影响,同时还需要理性地分析上述现状产 生的原因。
(一) 事务所内部缺少互相牵制的质 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财 政 部.企 业 会 计 准 则 [M].经 济 科 学 出 版 社 ,2006. 2、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财 政 部.企 业 会 计 准 则— ——应 用 指 南 [M]. 中 国 财 政 经 济 出 版 社 ,2006. 3、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财 政 部.企 业 会 计 准 则 讲 解 [M].人 民 出 版 社 ,2007.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第二高级 技工学校基础部)
■■■■■■■■■■■■■■■■■■■■■■■■■■■■■■■■■■■■■■■■■■■■■■■■
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 量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 ——其
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 他资本公积”,按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
会计分录。
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 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存货转换为采用
其他方提供服务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
号— ——股份支付》第五条规定,授予后立即 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
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 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
损失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包括 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 —— 目,贷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
利润与损失的会计处理
利润与损失的会计处理在企业经营中,利润与损失是无法避免的,对于每一笔交易的发生,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为了准确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准则规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处理利润和损失。
本文将重点介绍利润与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
一、利润与损失的定义和分类利润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超过成本和费用支出的收益。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分为三类: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实现的净收入,即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和其他费用后的金额。
2.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扣除各项非经常性损益后的金额,包括非经营性收入和费用以及利息、资金费用等。
3. 净利润:净利润是指企业在扣除各项税费后的最终利润金额,也是企业实际盈余的重要指标。
损失则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费用或损失,分为经营性损失和非经营性损失。
二、利润与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1. 销售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销售收入是企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于销售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规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销售收入应当在商品或服务交付给买方,并取得收入的控制权时确认。
其次,销售收入应当根据交易发生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即以交易对价为基础确认销售收入。
同时,对于收到的预付款项,应当根据实际履约进度按比例确认销售收入。
2. 成本费用的核算和分摊成本费用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对于成本费用的核算和分摊,会计准则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首先,直接成本应当按照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其次,间接成本应当通过合理的分配方法进行分摊,如按照产能利用率、销售额等进行分配。
通过科学合理地核算和分摊成本费用,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本,并为利润的计算提供依据。
3. 利润与损失的确认和结转利润与损失的确认和结转是会计处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决策。
现行会计要素中的“利得”和“损失”
浅析现行会计要素中的“利得”和“损失”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在处理利得损失和收入费用的关系上也存在不足,而正确划分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对有关各方作出理性的预测和决策至关重要。
所有这些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要素利得损失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1—0107—02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变化,如会计要素的调整、引入公允价值、单独列示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不可否认,新准则的实施更严格地控制了企业对利润的操纵。
但在会计理论教学和实务操作中,对于现行六大会计要素也存在一些疑惑与困难,尤其是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划分与定位。
本文就利得损失的定位做出探讨。
一、利得损失定位不清1、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会计要素模糊不清新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并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等,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
利得指的是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并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这样就会从整体上造成利得和损失归属不清的问题,首先,利得损失的存在是一种单独的要素,又或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划分。
其次,和收入费用要素的一种交互。
因为会计要素里的收入和费用要素强调日常活动中形成,而利得损失强调的是非日常活动中形成。
但是如何准确判断日常与非日常活动,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中,将企业的日常活动认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但是这种判断标准仍过于抽象,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所以据此来判断利得损失的确切范围是个难题。
利得和损失会计处理
利得和损失会计处理
利得和损失是在会计中用来表示一个企业或个人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盈利或亏损。
利得是指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超过相关成本、费用和税费的部分。
利得通常会记录在损益表中,作为企业或个人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损失是指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和税费大于相关收入的部分。
损失通常会记录在损益表中,作为企业或个人经营亏损的指标。
在会计处理中,利得和损失通常会被归类到不同的账户中。
例如,利得可以被归类到营业收入账户中,损失可以被归类到营业成本账户或费用账户中。
在制作损益表时,利得和损失会被合并计算,以得出企业或个人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此外,利得和损失也可以通过记账来反映在资产和负债表中。
例如,利得可以通过增加现金账户或应收账款账户来增加资产,而损失可以通过减少现金账户或增加应付账款账户来减少资产。
总的来说,利得和损失是会计中重要的概念,用于记录和分析企业或个人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亏损情况。
2024年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利得、损失的分析
2024年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利得、损失的分析一、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利得与损失是会计要素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利得指的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简单来说,利得是企业在非日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而损失则指的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也就是说,损失是企业在非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经济耗费或牺牲。
二、利得与损失的分类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利得和损失可以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这些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等。
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则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债务重组损益、政府补助、盘盈利得、盘亏损失、捐赠利得、捐赠损失等。
三、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应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应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进行核算,并在综合收益表中单独列示。
而对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则应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别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并在利润表中相应项目中进行列示。
四、利得与损失的影响利得和损失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利得的实现可以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综合实力;另一方面,损失的发生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降低企业的净资产和综合实力。
同时,利得和损失的实现和发生也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盈利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
利得和损失(专业的财会人员应该知道的)【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 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换言之,利得和损失会分别反映 在资产负债表(或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利润表中。 利得或损失具体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业务:
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包括的业务有: 盘亏损失、非常损失、公 益性捐赠支出、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 得或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 等。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科目来核算。
Hale Waihona Puke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 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 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 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 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 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 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 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 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 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 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 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 坚持一天 学一点, 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 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 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会计学中的利润和损失
会计学中的利润和损失在会计学中,利润和损失是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以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利润代表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而损失则代表经营活动中所遭受的净损失。
利润和损失的计算及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一、利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净收入与净支出的差额。
净收入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得的全部收入减去销售成本、营业费用和税费后的余额。
净支出包括企业支付的各项费用、成本以及所缴纳的税费。
利润可以分为毛利润和净利润两个层次来进行分析。
计算利润的公式为:利润 = 净收入 - 净支出其中,净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净收入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净支出包括多项成本和费用,如:净支出 = 营业费用 + 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 + 财务费用 + 税费二、损失的概念与分类与利润相反,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遭受的净损失。
损失可以分为经营损失和非经营损失两大类。
1. 经营损失经营损失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遭受的损失。
它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1)销售成本上升: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或生产成本增加时,企业可能会面临销售成本上升的风险。
(2)营业费用增加: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或提高产品质量,可能会增加广告宣传、研发投入等营业费用。
(3)销售收入减少:市场竞争激烈或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的销售收入可能会减少。
2. 非经营损失非经营损失是指与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损失。
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企业遭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2)盗窃、火灾等事故:企业可能会因为盗窃、火灾等意外事故导致财产损失。
(3)法律风险:企业可能会因合同纠纷、侵权案件等法律纠纷而面临经济损失。
三、利润和损失的分析与应用利润和损失的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对利润和损失的详细分析,找出利润增长的潜在机会和损失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利润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利润的构成和变化情况,了解不同产品、不同市场和不同经营策略的盈利能力差异,进而调整产品结构、市场布局和经营管理方式。
利得和损失会计相关问题的分析
利得和损失会计相关问题的分析[摘要]利得和损失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运用的两个新概念,在我国尚未将其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进行核算,这样就与现行的六大会计要素核算的内容出现尴尬现象,文中分析了利得与损失与现行六大会计要素的要素归属、已实现与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在报表中列报混淆与不统一等两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利得;损失;综合收益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首次提出了利得和损失概念。
所谓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并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这样做虽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近,但在理论和实务中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利得与损失与现行六大会计要素的要素归属问题;二是已实现与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在报表中列报混淆与不统一问题。
一、关于利得和损失会计核算具体内容的归纳如上所述,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其中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一)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中主要通过营业外收支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具体如下:1.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2.营业外支出。
会计经验: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原来就这样
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原来就这样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现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作一个归纳。
大家也可以将以下内容作为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一个核算专题。
(1)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之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投资方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投资性房地产(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累计折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列为损失)资产减值准备(转换当时已提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存货(按转换当时的账面余额结转)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得列为收益,而是追加资本公积)(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反之(4)金融资产重分类:持有至到期投资充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入账)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也可能记借方)--应计利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能记借也可能记贷)(5)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照确定的金额作如下处理:借:管理费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行权日: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1)盘盈的现金、非建设过程中盘盈的工程物资,计入营业外收入中;非正常原因导致的盘亏存货、非建设过程中盘亏的工程物资以及盘亏的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支出中。
(2)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将处置的净损益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利得)或营业外支出(损失)。
“利得、损失”及其会计处理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5期 07 第 2 卷 总第 1 1 9 6 期
S O A E TA S O T T O T R C R N P R A N
I &PRESE V T NO C tD I R Al l …E I F O l I O O TS
s a p n I S a d h r a d OS n hi a c n i g ar d aI Wi h S c ou t n e e t : : 1
口 S iX a n i( h n h n A ot C .L d S e z e 5 8 2 ) h iol S e z e ip r o , t . h nh n 1 18 e r [ b r c ] sa p a d ls f rt ef r t tm a iga p a e n e t r r c o n i gnr a A t a t h r n o s o h i s i eh vn p er d i n e p iea c u t n om s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及对财务信息和财务分析的影响钱薇(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科研处河南郑州450012)[摘要]《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首次正式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子要素,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利润表中得以体现。
本文就利得和损失的核算及对财务信息和财务分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利得;损失;财务信息;财务分析一、利得和损失概述(一)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及关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可见,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来自非日常经营活动,跟收入和费用有本质区别;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化;与所有者投资和分配无关。
既然利得和损失产生于非日常经营活动,那么利得和损失就是产生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业务,不具有经常性和反复性,故利得和损失具有非主营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计量方式的多元性和会计处理的复杂性等多个特征。
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两种情况。
(二)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的关系要想正确核算利得和损失,就必须先理清它们与收入和费用的关系。
利得和收入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和费用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出,它们最终共同构成企业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
从定义看,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明显差异。
具体表现为:一是两者的业务性质不同:收入和费用产生于日常经营活动,具有反复性,利得和损失产生于非日常经营活动,具有非常规性和偶发性。
二是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具体的核算和列报也不同。
一般收入和费用的核算直观、直接和集中,列入利润表中;利得和损失的核算则相对含蓄、间接和分散,列报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列入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股东权益变动表)中。
三是收入和费用之间有因果配比关系,它们影响的是营业利润,而利得和损失之间没有因果配比关系,它们要么影响利润总额,要么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
二、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已经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符合纳税条件,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是尚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暂时还不符合纳税条件,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就先计入所有者权益。
(一)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1.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当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出现减值,造成损失时,要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至可收回金额,并将减值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应按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收回金额。
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净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确定。
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如果低于其账面价值,应按其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或“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2.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如果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则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不提折旧,也不摊销,期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利得或损失,贷记或借记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期末,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则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如果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反方向记账。
3.计入“投资收益”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期末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发生变动,投资单位应按所占份额确认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则要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才确认投资收益。
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持有金融资产期间发放利息、股利及处置转让时应确认投资收益。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发生的金额较小的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也计入投资收益。
4.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发生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处置、政府补助、盘盈、盘亏、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销无法偿还的债务,非常损失、罚款、接受捐赠与捐赠支出等业务时,确认营业外收支。
在实务中要特别关注的:一是债务重组及清偿中利得和损失的核算,二是非货币性交易中利得和损失的核算。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或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现金或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股份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公允价值总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享有股份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如果是利得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如果是损失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无论是利得还是损失,都基本产生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且只是暂时性的,最终随着资产的处置,账面收益变成实际收益时就应转销并计入当期损益。
1.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核算。
如果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将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即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冲减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的账面价值,并将两者之和即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
处置该项资产时,应将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全部转入处置当期的“其他业务收入”。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核算。
对于以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均应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借记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同时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在行权日,借方先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乘以约定的行权价格反映银行存款增加,同时结转等待期内已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方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的面值确认股本增加,最后倒挤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可转换公司债券分拆的核算。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就按其性质不同进行分拆,将债务成份计入“应付债券”,将权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当持券人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票时,债权人就变成了企业股东,企业应按股票面值记作“股本”,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面价值与股票面值之差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同时,转销债权发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4.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的核算。
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衍生金融工具被指定为套期工具,则应按套期品种的不同情况分别处理: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处置时再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三、利得和损失的影响(一)利得和损失对财务信息的影响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将利得和损失单列,区分了日常经营所得和非日常经营所得,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旨在提醒信息使用者区分哪些是经常性收益,哪些是偶发性利得;哪些是费用,哪些是损失;哪些是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哪些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种分别列报利得和损失,分类反映企业综合收益的形式,不仅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识别企业全面收益的来龙去脉和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还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全面、清晰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准确评估企业价值有很大帮助。
将利得和损失分布在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报表中,也是为了合理地反映企业非经营性损益。
但同一个原因,而导致多个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又反映在不同的报表中,这不仅增加了报表的理解难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使用。
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是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列报在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而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在利润表中。
要想真正搞清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就要看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而且还需要正确理解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二)利得和损失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虽然利得和损失的核算与列报较为分散,其来源和核算又各有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财务分析带来了困难,但是利得和损失对财务信息的影响不能忽视。
针对财务分析侧重企业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我们应在如下方面进行关注:一要借助利得和损失的单列来分析利润的稳定性,正确区分日常经营所得和非日常经营所得,因为只有日常经营所得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核心竞争力强,企业才可持续发展。
二要关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尤其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利得和损失喧宾夺主,以及利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操纵利润,降低利润可靠性等问题。
三是不可忽视收益的风险问题,在利润表中计算营业利润时,是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其他损益项目并列列报的,这样就不能区分已确认并实现的收益和已确认未实现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虽已确认但并未实现的收益,要等相应资产处置时才得以真正实现,才由账面收益变成实际收益,若在处置前就将其与投资收益等已确认并实现的收益一起列报于营业利润中,这样企业的净利润中就包含了这部分未实现的收益,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经济决策。
四要明确资本是否真的增值。
在核算时有一部分利得和损失是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增加所有者权益,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只有在处置相应资产时,才转入当期损益,形成利润,增加所有者权益,这和留存收益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总之,进行财务分析时应特别关注利得和损失对企业利润、所有者权益、企业价值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要全面、系统、动态地看待报表信息,尽量消除人为影响,去伪存真,透过表象看本质,放眼企业长期发展,避免短视行为,为经济决策做出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3] 张国柱,刘叶飚. 利得和损失会计相关问题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4] 唐淑文,刘学艺. 谈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5] 梁蕤. 关于计入损益的利得以及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的比较、原因[J].财经界.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