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案

汝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二○一○年十一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著作《爱的艺术》;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3、尝试对生活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理性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抓观点、找依据、理结构、做评析)的解读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感恩,学会博爱,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难点:理解母爱与父爱对培养健康而成熟心灵的作用。

【教学策略】

1、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体悟父母之爱。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父母、爱别人。

3、教学方法以点拨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为主。

【教学用具】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反复读课文,注意品味理解文中加着重号的词句;勾画关键词句及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句;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一、第二题。

2、回忆体现父母之爱的生活细节、小事,写出发言提要,以备课堂交流。

课堂学习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在音乐的旋律中,讲述汶川地震中的一个小故事。

救援人员在一所坍塌的民宅废墟里,搜寻到了一位母亲。她已经停止呼吸,却至死保持着一个姿势:双手撑地,双膝跪地,上身向前匍匐,背部早被压得变形,却依然努力拱着。救援人员见她已死去,转身离开,但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来到这位母亲跟前,将手费力伸进女人的跪姿之中,惊喜地大叫:“有孩子,还活着!”孩子被成功救出。他只有三四个月大,被包在小被子里,在里氏8级的大地震中竟毫发未损,酣睡如初。随行的医生发现被子里有部手机,屏幕上显示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假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一则19个字的、关于“爱”的短信,刺痛了全中国人的眼睛,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则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的理论。文章按儿童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阐述了父母之爱与人的情感和心智成熟的关系,揭示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我们都在父母爱的怀抱里成长,但我们是否能够说得清父母之爱有什么不同,以及父母之爱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呢?现在,让我们通过研读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文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做一次“寻

爱”之旅吧。

二、明确目标[展示目标,学生齐读]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著作《爱的艺术》;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3、尝试对生活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理性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抓观点、找依据、理结构、做评析)的解读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感恩,学会博爱,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画出标志文章内容层次转换的关键性语句。

2、请学生根据各自画出的关键句小组讨论,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义。

3、小组代表就文章层次内容发言,师生共同修正明确。[老师简要板书]

【明确】关键句:1、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2、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

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一)一个人的爱的能力的发展。(1—3自然段)

这一部分以年龄(时间)为序,阐述了婴儿、幼儿(八岁以前)时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阶段——逐步产生“被人爱”的体验;儿童(八岁到十岁)时期,开始从“被人爱”到“爱别人”、“创造爱”的转变;少年时代,最终克服自我中心,摆脱自恋,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二)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4—8自然段)

④人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

⑤⑥⑦母爱与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⑧母爱与父爱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三)结论: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9、10自然段)

四、研读探究

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歌颂父爱、母爱吗?

【明确】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通过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母爱、父爱的不同需要与体验的剖析,阐述孩子在母爱与父爱的浇灌下成长、成熟的过程,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2、文章的题目改为“父母之爱”是不是更好?

【明确】改为“父母之爱”看似更加简洁,但是,它只能包含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包含文中关于孩子“爱的能力发展”“爱唤起爱”“爱的对象的发展”等内容,忽略了孩子对父母的爱这一方面,远离了“人怎样成长为一个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人”这一主旨。

3、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齐读),你怎样理解作者说“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是“天真的、孩童式的”;又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是“不成熟的、幼稚的”;而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是“成熟的”?幼稚与成熟两种爱的区别在哪里?

【明确】“我爱,因为我被人爱”这是一种感恩、回报的爱,“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所以作者说是“天真的、孩童式的”,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体现的是“自信”;“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这是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功利的、自私的爱,所以作者说是“不成熟的、幼稚的”,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相互的爱,体现的是“仁慈”,所以作者说是“成熟的”;这两种爱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指向自我的“小爱”,而后者是指向他人的“博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