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高一生物教学反思优秀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10篇高一生物教学反思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一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

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

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

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

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

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等联系起来。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

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但从本学科,而且尽可能联系、类比相关学科。

高一生物教案反思(通用7篇)

高一生物教案反思(通用7篇)

高一生物教案反思(通用7篇)高一生物教案反思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分子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萤火虫发光问题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2)通过问题讨论共同绘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理解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通货的原因;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阅读与思考、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3)通过分析ATP、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2)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提问:屏幕上的昆虫是什么?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

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萤火虫像电灯一样可以发出光亮。

那么,它发光原理是什么?讲解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指出萤火虫发光需要消耗能量,复习主要的能源物质,重要的储能物质,提出问题这些物质能为萤火虫发光直接供能吗?2、实验设计PPT(1)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展示“萤火虫发光器实验”过程(2)问题:能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是葡萄糖还是ATP?(3)结论: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4)比喻:在细胞中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存折,生活中存折不能直接流通,ATP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货币,生活中货币可以直接流通,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标题,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必修二教学反思三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必修二教学反思三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高一生物必修二教学反思三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高一生物必修二教学反思篇七近几年的高考题都在强调能力的思想,加强能力测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础知识的教学。

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很重要的。

因为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

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

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

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

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

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等联系起来。

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

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仅从本学科出发,还要尽可能地联系和类比相关学科。

比如说到葡萄糖,不仅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和功能,葡萄糖是如何分解和释放能量的,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要和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复习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高一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5篇

高一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5篇

高一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5篇对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是为了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接下来是关于高一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1转眼间,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静心思考这一学期的工作,我和平时一样都是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1、2、3班的教学工作并负责学校团委的工作,期中考后还兼任初一年1、2班的教学工作。

现将这一学期的情况做一个总结:一、思想政治方面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这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

时时以一个中共党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

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育教学方面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坚持上好每堂课。

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上课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课后还及时巩固复习。

1、课前准备:备好课。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对教材、课标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 高一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 高一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高一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高一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目的学问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学问,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力量目标:培育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力量。

情感目标: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特别,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预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试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支配本节内容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试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头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动身,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别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熟悉四周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学问。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同学们一面观看见图,一面相互观看眼的外部结构,熟悉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协作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终简洁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试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试验,同学们认真观看试验过程。

老师一方面简洁明确地介绍试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同学留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简明记录试验结果。

要求同学观看见图,并联系刚才的试验现象。

老师请同学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楚?老师引导同学联系眼球结构,熟悉到晶状体曲度调整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订正的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4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4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4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1由于自然选择学说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在教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始终都要注意贯穿这一思想: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实际上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的过程;变异是不定向的,过度繁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选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

环境在自然选择中起了重要作用。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物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是不同环境对其定向选择和积累的过程。

变异、选择和遗传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实例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如,在讲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时,可将课本中的相关材料改编成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回答。

材料1.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材料2.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说明生物存在着变异现象)材料3. 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华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

(说明这些桦尺蠖是属于同一个物种。

黑色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材料4.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这种现象被成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会产生影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引导学生分析作答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从基因水平做进一步的分析:材料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

19世纪中叶以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而后来因为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也熏成了黑色。

要求回答:1. 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3.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4.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要求学生当堂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7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7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7篇)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一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为一组准备各种糖不得少于五种(少量),鼓励种类越多越好,意图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并查阅资料了解糖,为课堂上能轻松的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同时也为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糖。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阅读教材“细胞中的糖类”的内容,并归纳整理知识结构,讨论并添出下表。

通过谈话、自学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的各种糖进行归类并能说出每种糖在生物体细胞中的作用,完成得快而且好的小组给全组同学在发展性评价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个性化评价记录A一次。

生:分组讨论、交流并积极完成任务。

种类分布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组成RNA的成分脱氧核糖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组成DNA的成分六碳糖葡萄糖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植物细胞中提供能量半乳糖动物细胞中提供能量二糖麦芽糖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量丰富都能提供能量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乳糖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多糖淀粉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储存能量纤维素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支持、保护细胞肝糖元动物的肝脏中储存能量,调节血糖肌糖元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储存能量反思:由于课前有所准备,同学们对完成自己收集的糖很有兴趣,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急于要找到答案,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使课堂充满活力,加强了直观教学也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

教学意图: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必须调动主体参与,而合作学习是主体参与的重要形式。

这部分教学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愉快参与的活动情景和融合交流的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实现了“乐学”到“会学”的有机统一。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二20xx年X月X日X天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

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5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5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5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教学反思模板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精选篇1)1、在观念上,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生物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差,动手率低;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成功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

且有些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过分强调实验仪器(如显微镜、许多乡镇中学盖玻片、载玻片和永久玻璃标本缺乏。

)珍贵,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

2、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我国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两大特点,其一,实验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约占实验总数的80%以上;其二,实验教学模式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

仅仅把生物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的手段。

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其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做到丝毫不差。

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因已掌握新知识而在实验中缺乏新奇感的负效应;二是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大于主动,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现成操作设计和规定。

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是设计好的,时间是已定的,一切都是按老师的指令进行,学生做实验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去尝试,长此以往,学生将养成不良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是求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7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7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7篇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

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1、扎实严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

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精选8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精选8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精选8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

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

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

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

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

高中生物的教学反思【优秀9篇】

高中生物的教学反思【优秀9篇】

高中生物的教学反思【优秀9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在我们省开展已两年多了。

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授课内容的选择高中生物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三个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

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生物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面对生物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

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

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七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七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七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教学反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一、一纲多本下的教学1、教师教学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新课程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这可以改变过去把课本当成金科玉律,让学生死记课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记得98年上海高考有这样的一道题目: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水题目的答案是D、水。

这样命题的依据是因为课本上有“水在细胞中是最多的”的语句,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

各种科学证据证明答案应该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坚持错误的答案,一个方面因为高度相信高考题,另一个方面为了保证考试的时候可以那多拿2分。

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学重结论、重识记、重应试,轻过程、轻实证、轻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等弊端。

一纲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个版本教材的原话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减少了,这就促使我们教师教学从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转变,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教材,带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个呈递知识的范本,不是“圣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让学生不要盲从、迷信权威,要带着质疑去学习、去接受。

对知识要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认识,而不是把它当成封闭的僵化的教条对待。

2、重视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点的组织、语言叙述、编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别,高考不可能依据教材来考核,我们如何对待这种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有一些近似戏谑的生物学明言如“事实比想象离奇”、“生物学唯一的规律是:生物学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从侧面说明了生命世界的纷繁复杂。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反思1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其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进行了关于“初中生物隐性课程的开发”实验研究。

根据本地区特点我们选择了“麋鹿苑”作为实践对象。

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1)问题意识增强: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改变以前直接传授知识的方式,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经过“困惑、提出问题、假设、解决问题、反思”之后,提高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尤为可贵的是学生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用自己的头脑理解知识,不再轻易盲从。

(2)实践能力加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然而,创新也好,素质也罢。

是教不出来的。

只有学生主动“动”起来,到实践中去感悟、积累才行。

这个学期我增加了课外小组活动。

课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学生通过参与课题,扩充了知识体系(如报刊杂志,大众传播,统计等),学会了诸如摄影,摄像,应用软件的技能,掌握并会使用计算机网络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情感体验丰富,协作能力增强:与这一代中学生在物质上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在“情感”上的匮乏。

独生子女的孤僻、冷漠、不善与人沟通等缺憾都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

实践活动中陌生的人和新鲜的事物让学生的情感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

而且,活动课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彼此学会了尊重、理解以及容忍他人,学会了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了欣赏别人。

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4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教学反思篇1高一第一学期结束之后就让学生进行文理选科,而这学期,我承担的是理科班高一10班、14班、15班的生物教学工作。

这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本着务实的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带着对生物学科教学的热爱和追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让每一个同学学有所得。

一学期过去了,我想付出的总该会有收获,即便是我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上有所改变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现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现总结如下:一、课前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作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而在第一个班的第一个新课时上完之后,我会总结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并且根据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特别是重点班10班期中考后实习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所以针对他们班的教学,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将课堂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发表评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所提高,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锻炼。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精选7篇)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精选7篇)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精选7篇)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精选7篇)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1 任何一门学科,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差,课堂纪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知识的储藏和把握课堂教学的才能,更取决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教师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该学科或该堂课必定就会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消费生活理论和人的自身生长发育联络严密,学生初学生物时根本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那如何将学生的这种兴趣能持久的保持下去,就要求教师在每节新课之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

这就需要生物教师在不同教学内容上运用不同的导入技能,从一堂课上课开始就能牢牢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上。

课堂导入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络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

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采用多媒体直观导入我们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设施的投入,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因此,这种多媒体导入方式也是本人运用的最多的方式。

多媒体直观导入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讲解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转入正题。

2、借教具导入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

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产生尽快弄清这是什么东西的渴望。

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比方,本人在教初二学生学习动物的运动一节时,先就直接出示人的手臂运动模型组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身体的理解进展组装,然后用模型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动作。

教师提问,“为什么手臂会伸和屈呢?”,由此引入新课,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对这节的知识点掌握的也很好。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优秀5篇高中生物的教学反思篇一从20xx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全面展开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

众多的高中生物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在努力的进行课改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和困难,影响新课程的推广。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对生物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讨和进步。

一、对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效果的思考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

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不能辩证的看待各种教学方式,或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我们任何看待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呢?“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5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5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5篇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曾经听过许多老师上这一节内容的公开课,有的老师讲得很精彩,分析也很有水准,很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也做得很好,课堂气氛也较浓烈,使我受益匪浅。

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往往不尽如人意,或顾此失彼,或讲解知识有失偏颇。

我自己也曾经开过这一节的市级公开课,课后的评价是“效果好,很成功”。

先不说教学效果是“好”还是“不好”,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共同的一个特点是:课堂上口若悬河,讲得满头大汗;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说,共同的一个特征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如坠云雾,晕头转向。

真的需要老师这么费劲地讲解这一部分的知识吗?真的需要讲得那么多、那么到位吗?如果老师少讲一些,学生就不能学会这一部分的知识吗?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学的效果好,掌握得扎实,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我的感觉是,首先要把老师的知识讲解大幅度地减下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其次,不要一开始就大讲特讲一些概念和名词。

再次,要精心设计好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内容。

基于以上这些想法,这学期,我在上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做了如下的改变。

一、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绘图,用铅笔(画错了能及时改动)绘出有丝分裂的主要时期的细胞图像,绘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几个主要时期的细胞图像。

简要地说明绘图要求,就开始让学生绘图,在投影屏幕上循还播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动画。

学生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课本上查找,或观看播放的细胞分裂的动画。

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指出学生绘错的地方,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

绘完之后,老师选几张学生绘的图,投影出来,师生一起共同分析,哪个地方画得好,哪里画错了。

然后,投影课前老师自己预先画的图,师生一起分析探讨,看哪个地方学生画得比老师的好,哪个地方老师画得好,哪个地方老师画得还不如学生画的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2017-11-29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我校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

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

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

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

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

“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

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

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

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

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

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

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

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5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