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赏析及阅读答案
中考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含答案)
一、诗词鉴赏《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答案:依次: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的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天净沙秋思》阅读理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第二首小令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的曲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的曲中的句子“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1)风和日丽、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天净沙·秋思》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表现了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天净沙·春》则借“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的陶醉、喜悦、惬意之感以及喜爱春天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画面的能力。
抓住曲中主要景物,在再现画面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即可。
阅读全曲,抓住关键词句“暖日和风”“杨柳”“啼莺舞燕”等,理解展现的画面,能表达出“风和日丽”“春意盎然”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在了解小令内容的基础上,对比两首曲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分析不同之处即可。
《天净沙·秋思》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而《天净沙·春》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导读: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
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
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
【鉴赏】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
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
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
天净沙秋思鉴赏及练习有答案
天净沙·秋思【文学常识】马致远(约1250~约1324),中国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 ( 今北京 )人.曾任江浙行省仕宦,宦途不得志,后归隐山林.著有杂剧15种,今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三更雷轰荐福碑》以及与人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 7 种.代表作《汉宫秋》.今人任中敏辑有散曲集《东篱乐府》.【中间思惟】《天净沙·秋思》描述了一幅绝妙的暮秋暮景暮年图,逼真地表示出天际沉溺堕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原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旧道西风瘦马.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原诗注释译文枯藤老树【昏鸦】, 【昏鸦】傍晚时的乌鸦. 天色傍晚,一群乌鸦落在枯藤围绕纠缠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贱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旧道西风瘦马. 旧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苦地前行.斜阳西下, 斜阳逐渐地掉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断肠人在【天际】. 【天际】形容极远的地方.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流浪在遥远的地方.【赏析】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大,也不必典,纯用白描勾画出如许一幅活泼的图景:暮秋的傍晚,一个露宿风餐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旧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回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将近落山了,本身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由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其实不豪华,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离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示各自特点的润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光鲜的共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关的事物,在悲凉的暮秋暮色覆盖下,构成了一个同一体.作者将很多相对自力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形成动与静.明与暗.布景与主体的互相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情况的安静;“西风”与“旧道”相映,使道路更见悲凉;在作者勾画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金风抽丰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夕照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色彩;“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气象,与沉溺堕落他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作者应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凄苦愁楚之情,描述得极尽描摹.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斜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显著的暮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示无形,使人觉得具体活泼.【演习与检测】(共30分)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3分)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有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8分)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气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斜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际”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表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适当的一项是 ( )(2分)“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虑”.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点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热闹.悲惨的感到.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热,可细心想去,却更增加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际”即“极远的地方”.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适当的一项是 ( )(2分)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条有理,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表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奇特感触感染.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情感抒发由浅入深,开首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由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示“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硕的意象;人与物联合,情与景融合,有一种动听心魄的力气.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此曲的前三句拔取了富有特点的九种事物构成了一幅暮秋的风景图.B.第二句描述诗人所见他乡的优美.安静的气象,更加使人觉得孤单.C.从全部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布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衬托人.D.从此曲的标题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没有思乡之情.【演习与检测参考答案】1.小令曲牌名标题2.马致远元戏曲散曲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秋思之祖3.枯藤老树西风昏鸦旧道人家断肠人在天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9—10题。
(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9.“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写出了什么样的秋末之景?有什么作用?(2分)
10.“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9.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在哀鸣。
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10.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或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
《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附赏析
《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附赏析《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附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附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阅读练习及答案(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试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答]“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
(4)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小令描绘了一副满目凄凉的景象: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
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
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的萧瑟的深秋景象。
5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答:深秋晚景图(1分)(6)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分)(意近即可)7.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 ( 2 分)词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
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
(一点1 分,两点满分。
意对即可。
《天净沙·秋思》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天净沙·秋思》的意思及全文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思是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出自《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⑵,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⑸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译文①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②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
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
赏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全曲以四个画面,四个场景组成。
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的拼合联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画面。
《天净沙秋思》的诗
《天净沙秋思》的诗《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衍生注释:1.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一种衰败、凄凉的氛围。
2.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此句看似温馨,实则与游子的漂泊形成鲜明对比。
3.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嶙峋的马,表明路途的艰辛和游子的疲惫。
4. “夕阳西下”: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更添孤寂之感。
5.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这里指漂泊天涯的游子。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二、赏析:这首小令短短几句,却勾勒出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开头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都是三个名词的并列,没有一个动词,却像电影镜头一样,将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昏的,这一系列的衰败景象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一种凄凉的氛围。
而“小桥流水人家”看似是温暖的画面,可这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却是别人家的团圆,更加深了自己的孤独。
“古道西风瘦马”则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和游子的孤苦无依。
最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夕阳的映照下,断肠的游子远在天涯海角,那种思乡之情和孤独感达到了极致。
整首曲子情景交融,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情感。
三、作者介绍: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
他的作品多写神仙道化,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颇高,被誉为“曲状元”。
他的作品风格豪放中不失清逸,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
他的一生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这或许也是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孤独、悲凉情感的原因。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工作结束后,我独自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
那时候正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大街小巷。
我看到街边有一些老房子,周围有几棵枯树,树上偶尔有几只乌鸦飞过,这场景突然就让我想起了“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赏析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赏析【作者:马致远】【年代:元代】【诗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备注】马致远,(1250-1324),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的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故有“马神仙”之称。
其曲词豪放洒脱,散曲成就尤为世人推崇。
【古韵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馬致遠的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作品內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敘述羈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
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这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以其意境高远而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
整篇二十八字,由十一个意象构成,看似杂乱,实则经过精心布置排列在一起,孤立的景物就构成有机整体,显现出一派萧瑟与黯淡。
前三句十八字之间无任何动词连接,前两句写的是眼中所见,第三句乃游子自身描述,这三组意象组合到一起,就勾勒出旅途中的孤单与寂寥。
后两句写游子的心理感受,夕阳独立,寂寞无言,恍若日暮途穷一般。
如果说前面三句还只是烘托了一种悲伤的、萧瑟的氛围,那么这两句就把这种氛围推到了极端。
古代诗文在铺排多种意象时有两种写法,一是平行,二是加倍。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
《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1天净沙.秋思【原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全诗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中考预测】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昏鸦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古道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人家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断肠人在天涯___。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的心情。
答: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答: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天净沙秋思》精细赏析
《天净沙秋思》精细赏析天净沙①·秋思XXX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③。
夕阳西下,断肠人④在天涯⑤。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曲子,套数由同一宫词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这首《天净沙》是小令。
②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③XXX:瘦的马。
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
④断肠人:悲哀、伤心极度者。
⑤天涯:天边。
涯,边际。
译文:XXX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XXX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一:这是XXX小令中最著名的一只,被称为“秋思之祖”(XXX《中原音韵》),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写了作者深沉的愁思。
这支散曲凝聚着作者长期的人生体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寂寞愁苦的情怀,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个骑着XXX漂泊天涯的征人。
此时,他正迎着寒凉的秋风行走在荒僻的古道上。
“枯藤老树昏鸦”的荒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气氛,从正反两个方面牵动着游子的愁肠,引起他无限乡思。
“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有了它,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团体上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一切景物也都有了下落。
这支小令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借景抒情,以景达情。
全部思乡之情都通过一组组景物组成的画面来表达。
作者把愁思融进门面,甚至把抒情主人公及其坐骑瘦马组成黄昏行旅的画面,从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孤寂的心境,企望的目光,并且可以使人透视到马背上主人公疲惫憔悴的身影。
作品的主题就通过这样一幅秋郊日暮羁旅图展现出来了。
散曲的语言凝炼自然,明白如话,而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特别是开头三个“鼎足对”,由九个名词、九种景物组成,毫无雕琢,也不用动词和关联词语加以连接,而意境自现。
构成了一幅幅可资想象的画面,视觉形象特别鲜明。
赏析二: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言语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赏析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赏析【作者:马致远】【年代:元代】【诗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备注】马致远,(1250-1324),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的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故有“马神仙”之称。
其曲词豪放洒脱,散曲成就尤为世人推崇。
【古韵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馬致遠的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作品內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敘述羈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
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这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以其意境高远而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
整篇二十八字,由十一个意象构成,看似杂乱,实则经过精心布置排列在一起,孤立的景物就构成有机整体,显现出一派萧瑟与黯淡。
前三句十八字之间无任何动词连接,前两句写的是眼中所见,第三句乃游子自身描述,这三组意象组合到一起,就勾勒出旅途中的孤单与寂寥。
后两句写游子的心理感受,夕阳独立,寂寞无言,恍若日暮途穷一般。
如果说前面三句还只是烘托了一种悲伤的、萧瑟的氛围,那么这两句就把这种氛围推到了极端。
古代诗文在铺排多种意象时有两种写法,一是平行,二是加倍。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赏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文的基本学习方法1.预习法预习课文六步法: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读音;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再读读,理解每段大意;试一试,解答课后的作业;想一想,知道文章的中心。
《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6、(1)“天净沙”是这首曲的,“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图。
(2分)(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答案:16、(4分)(1)曲牌名深秋晚景(2)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达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马致远)(人名)。
2.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因思乡产生的孤寂愁苦的情绪。
3.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C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5.“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6.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名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背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
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
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注解]天净沙:曲牌名。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
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译文1: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译文2: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赏析及阅读答案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鉴赏】
一、主题: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赏析:它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前三行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
“枯藤老树昏鸦。
”这“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当时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
这与归巢的昏鸦与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三、作者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号东篱,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
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
●全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凄清衰颓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悲戚的情绪。
凄
▲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答:悲凉的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
“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令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小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23.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2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23、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2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分)
【参考答案】:
2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