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其二
古诗绝句其二唐杜甫
绝句(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赏析】《绝句二首·其二》写于公元764年暮春,前两句描绘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用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种颜色形象表现出江、山、花、鸟四种景象的特征,勾勒出一幅色彩明艳、生机盎然的春末夏初的美景。
后两句转为抒情,乐景衬哀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译文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译文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为广大读者所传颂。
本文将分析杜甫的绝句两首其二,解读其内涵和意境,并探讨这首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绝句两首其二原文如下:
夜泊牛渚怀古
杜甫
戍楼望辽阳,牛渚滟滪波。
涛涛飞矰缴,耿耿烽火多。
这首诗以牛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中提到的辽阳,是唐朝与辽国交界的地方,戍楼望辽阳意味着诗人关注国家边疆的安全。
滟滪波涛象征着时代变迁和历史的洪流,飞矰缴则是捕捉历史的线索。
耿耿烽火多,揭示了当时战乱频仍,令人担忧。
诗中通过描绘牛渚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诗人以古喻今,借用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种深沉的历史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在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绝句两首其二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唐代诗歌的瑰宝。
总之,杜甫的绝句两首其二以牛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
国家的忧虑。
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杜甫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绝句·其二》鉴赏
《绝句二首·其二》鉴赏《绝句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绝句二首·其二》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绝句二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原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碧绿的江水把乌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注释①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②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
欲:好像。
③何日:什么时候。
④归年:回去的时候。
鉴赏“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中,杜甫避难于蜀中。
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备尝艰苦的一家人暂时安定下来。
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里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三绝句(其二)的意思
三绝句(其二)的意思
三绝句(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短诗,全文如下: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深邃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中的“远看山有色”,意味着山的远景十分美丽,色彩鲜艳丰富,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美的敏感。
诗中的“近听水无声”,则表现了另一种自然之美。
水虽然没有声音,但它仍然存在,这种寂静的美感让人感到宁静和平静。
这也可以被视为诗人对自然的领悟和对生命的理解。
然后,诗中的“春去花还在”,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绚丽,即使春天已经离去,但它留下的美好仍然存在。
这也让人想起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所以应该珍惜每一刻。
诗中的“人来鸟不惊”,则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即使人类到来,鸟儿也不会惊慌失措,这种和谐让人感到温馨和宁静。
因此,三绝句(其二)是一首优美的自然诗,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理解,同时也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绝句二首 杜甫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迟日即春日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其二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译文其二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相关试题(1)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其实,杜诗中也有不少“以诗为画”之作,这两首绝句就是如此,请简要欣赏这两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2)以上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两首诗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4)以上两首诗,写景形神兼备,但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第一首诗写景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泥融飞燕子”一句,描绘了燕子衔泥筑旭,是动景:“沙暖睡鸳鸯”一句,描绘了鸳鸯在沙洲上静踩不动,是静景,一动一静,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明丽之景;(答出“动静结合”1分,分析1分)第二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碧江、白鸟、青山和鲜艳欲燃的山花,写景着色鲜艳,诗人笔下是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又以江碧衬鸟的归,以山青衬花的红,相互映衬,生动形象。
(答出衬托手法1分,分析1分)(2)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清新明丽、春深似海之景,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的无限喜悦之情;第二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句,春景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茬苒,归其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趣,却反而勾起了诗人漂泊感伤之情。
(3)第一首主要运用了粗笔勾勒和工笔描绘相结合,动景和静景相映衬的手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明丽之景;第二首主要采用色彩互相映衬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译文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译文
摘要:
一、前言
二、杜甫简介
三、绝句两首其二原文
四、绝句两首其二译文
五、译文赏析
六、结论
正文:
【前言】
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将要解析的是他的绝句两首其二,并给出其译文。
【杜甫简介】
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人称他为“诗圣”。
杜甫的诗作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有咏史抒怀、山水田园、边塞戍楼等。
他的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绝句两首其二原文】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两首其二译文】
江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分外美丽,
春风吹过,花草散发出阵阵香气。
泥土融化,燕子忙碌地飞来飞去,
沙滩温暖,鸳鸯悠闲地躺在那里。
【译文赏析】
杜甫的这首绝句两首其二描绘了一幅春天江山的美景。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山如画,春风拂过,使得花草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泥土融化,燕子忙碌地筑巢,沙滩温暖,鸳鸯悠闲地休憩。
诗人以生动的描绘,传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结论】
杜甫的绝句两首其二以优美的诗句,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译文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译文
摘要:
一、杜甫简介
二、绝句诗的背景和特点
三、绝句两首其二的内容和意境
四、译文及赏析
正文:
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人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歌广泛涉猎,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绝句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源于汉魏乐府古诗,盛行于唐代。
绝句的特点是四句一首,每句字数相同,通常为五言或七言。
绝句诗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篇,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绝句两首其二》原文如下: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山画卷。
诗句意境优美,生机盎然,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
译文如下:
江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分外美丽,
春天的气息使得花草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泥土融化,燕子忙碌地飞翔,
沙滩温暖,鸳鸯悠闲地酣睡。
这首诗的译文保持了原文的意境和韵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不仅能品味到优美的诗句,还能感受到杜甫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绝句其二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绝句其二杜甫写了江、鸟、山、花.这几种景物。
绝句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注释
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
欲:好像。
何日:什么时候。
归年:回去的时候。
鉴赏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杜甫的三绝句其二的诗意
杜甫的三绝句其二的诗意三绝句其二: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全诗解释:鸬鹚(lúcí):水鸟名。
又叫鱼鹰。
沙头:岸头。
眼相猜:眼生;心怀疑惧。
知人意:知道人无害它之意。
全诗译文:草堂门外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沙头又突然出现我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从今以后鸬鹚应当了解我是如何喜欢它们,天应当飞来一百回。
全诗解析:首句“去不来”三字,点出了这一背景,写出了诗人对久去的鸬鹚的思念情怀。
也正因为诗人对鸬鹚思念情深,所以,诗的次句写他“沙头忽见”时,又不禁“眼相猜”,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否看错了。
一种去久忽见的惊喜之状跃然纸上,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此刻,他的以真疑假,正可见出他平素想念鸬鹚鸟时,以假当真的情景。
这一句真可谓将诗人的情写痴了,写传神了。
这时,诗人对鸬鹚的一片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
面对去久乍见的鸬鹚,不能让它再次飞去。
在诗人的心灵里,又怎能再次承受鸬鹚“去不来”的痛苦。
所以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这样叮嘱道:“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从今以后,你应了解我愿意与你为友,很想常常能够见到你的心情,你就天天到这沙滩上来吧。
后两句凌空一笔,将诗人对鸬鹚的深情写透了。
这首诗从写诗人对鸬鹚“去不来”的思念,到“沙头忽见”时的“眼相猜”;从去久乍见的惊喜,到担心它日后再“去不来”,而殷勤叮咛“一日须来一百回”,将诗人的爱鸟之心步步写来,十分真切。
将诗人由此而展开的种种心理活动写得很深很细。
全诗读来,语虽平淡似口头话,却富有韵味,很有情趣。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原文|译文|鉴赏安史之乱中,杜甫避难于蜀中。
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备尝艰苦的一家人暂时安定下来。
在这首小诗《绝句二首·其二》中,杜甫通过描写明媚艳丽的春天景色,深沉地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绝句二首·其二》原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及注释译文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注释①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②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
欲:好像。
③何日:什么时候。
④归年:回去的时候。
鉴赏“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绝句其二的诗意思
绝句其二的诗意思
《绝句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同时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这两句诗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将我们带入了春天的尾声。
江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鸟儿在天空中翱翔,羽毛洁白如雪。
山峦青翠欲滴,繁花似锦,仿佛连花朵都快要燃烧起来。
这样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之中。
然而,诗人在欣赏这美景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感叹着时光的流逝,春天又一次悄然离去,而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这种思乡之情如同江水一般绵绵不断,让人感同身受。
这首诗以景生情,情景交融,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又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韵味和意境,让人在品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深沉。
他善于以景生情,以情写景,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
这种风格既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也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绝句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韵味和意境的佳作。
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独特的诗歌魅力。
绝句其二的古诗大意
《绝句二首》
——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扩展资料:
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鸟:指江鸥。
⑸花欲燃:花红似火。
《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
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第二首则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春色和乡思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
这两首诗极生动地、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闲适情怀。
绝句其二唐杜甫译文
《绝句·其二》唐杜甫译文
译文:“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鉴赏:“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白羽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朵朵鲜花红艳非常几乎燃烧起火焰。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何年何月才是回家的时候呢?。
三绝句其二译文
三绝句其二译文三绝句其二(杜甫)原文: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翻译:草堂门外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沙头又突然出现我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从今以后鸬鹚应当了解我是如何喜欢它们,天应当飞来一百回。
赏析:主要是写鸟,写诗人爱鸟的深情。
人世间夫妻、朋友分离,相思情切。
常常以梦幻为真实,以假为真。
而一旦相见,却又往往以真实为梦幻,将真作假。
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一词就这样写道:“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杜甫在《羌村三首》里,描写乱离中与亲人相聚也有这样的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这首诗写的虽非尽为人世间情事,而是人与鸟的感情,但在构想上却与上举各句颇为相同。
门外沙滩上那鸬鹚走了许久,诗人无比思念。
首句“去不来”三字,点出了这一背景,写出了诗人对久去的鸬鹚的思念情怀。
也正因为诗人对鸬鹚思念情深,所以,诗的次句写他“沙头忽见”时,又不禁“眼相猜”,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否看错了。
一种去久忽见的惊喜之状跃然纸上,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此刻,他的以真疑假,正可见出他平素想念鸬鹚鸟时,以假当真的情景。
这一句真可谓将诗人的情写痴了,写传神了。
这时,诗人对鸬鹚的一片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
面对去久乍见的鸬鹚,不能让它再次飞去。
在诗人的心灵里,又怎能再次承受鸬鹚“去不来”的痛苦。
所以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这样叮嘱道:“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从今以后,你应了解我愿意与你为友,很想常常能够见到你的心情,你就天天到这沙滩上来吧。
后两句凌空一笔,将诗人对鸬鹚的深情写透了。
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诗人在描写物我关系时,常常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给一些无情之物以人的感情。
这首诗的后两句正是采用了这种表现手法。
诗人的笔下,那大自然中的鸬鹚鸟仿佛会思想,感情似乎可与人通。
所以他要对那鸬鹚如此叮嘱,诉说衷情。
这首诗从写诗人对鸬鹚“去不来”的思念,到“沙头忽见”时的“眼相猜”;从去久乍见的惊喜,到担心它日后再“去不来”,而殷勤叮咛“一日须来一百回”,将诗人的爱鸟之心步步写来,十分真切。
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译文] 碧绿的江水,使嬉戏的水鸟显得更白;苍山青翠,鲜花争奇斗艳,似火一般鲜红。
[出典] 杜甫《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译文1: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译文2: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赏析: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字词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其一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 的鸳鸯。
《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 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 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欲字妙在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显得 摇曳多姿。
第二首,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春景图,抒发了 羁旅异乡的感慨。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其二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本首诗第一、二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江、鸟、山、花, 碧绿、洁白、青葱、红火
本首诗第一、二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暮春时节,漫江碧波荡漾,显 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 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 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 团旺火。
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 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 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