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一二章重点)
1、认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当有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
2、理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和实证性的特点。
整体性:教育社会学在研究教育现象时,始终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综合性:
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
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各时期典型代表人物如孔德、韦伯涂尔干、杜威布鲁
克弗等人的代表作或地位P16
3、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后的特点:
1)育社会学的研究更多地体现政策研究
2)多地使用比较研究
3)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
4)究范围的扩大
90年代后的新趋向
1)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
2)在国际比较研究基础上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理解;
3)关注生态环境的研究;
4、掌握教育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理论: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互动理论。P42
一、教育的功能理论:
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
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
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
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有外在的因素破坏。
——适合于研究稳定、小型的社会系统
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观点:
教育具有实现个体社会化和形成个体集体意识的功能——涂尔干
家庭也是一种社会体系(帕森斯)
有四种功能:维护其模式、统合其体系、达到其目标、适应其变化。
学校有两项主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
功能主义优缺点
主要优点是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缺点在于建立在共同价值之上的社会统合是从个人行为的调适角度分析的,很难应用于高度工业化的社会。
二、教育的冲突理论:
认为社会系统中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是群体间冲突与斗争的结果;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优势团体总是通过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他群体与之合作,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教育的互动理论:
是源于社会学中的互动论,有时也称之为解释学。认为对具体情况的一切分析都是解释性的,强调对现实本身的剖析,重视探讨日常现实的过程和存在于这一过程中的主观目的性怀交互作。对一学校生活的解释,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对学校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和个体行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解释和理解的方式来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
第三章学校中的角色行为
一、要求掌握的概念: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同辈群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学生同辈群体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家庭、学校中得不到的各种需要。它具有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
二、了解传统教师社会形象与现代教师社会形象的不同之处P 68
三、能够正确理解教师社会地位这一概念,并了解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几个因素。P72
四、从教师权威的来源、合法性、权威的变化三个角度正确理解教师的权威。
1、涂尔干强调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个人的人格力量、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2、沃勒强调“个人权威:与“制度权威”;
3、克利夫顿与罗伯兹提出教师权威四层面说:来源于教育制度的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来源于教师个人因素的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四者互动共构成教师的实际权威。
五、了解不同社会和不同学生年龄阶段教师权威的变化
1、从制度层面看:教师的权威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从个人层面看,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评价手段也影响着教师的权威。
六、了解教师角色冲突P80
七、掌握学生重要他人及其影响P97
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理解明星偶象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第四章学校中的失范行为
要求掌握的内容:
1.教育规范的概念、类型;
2.学校失范的理论解释;
3.学校失范行为的类型;
4.学校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5.社会控制、教育控制的概念
6.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
考核内容:
一、社会规范是社会群体共同遵守、认同的期望、思想和行为标准,这种标准能够导致个人之间思想和行为的趋同和协调、有利于增强群体财结。
二、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包括三层内容:教育习俗、教育规章、教育法律。掌握三者在适用范围、约束力和强调重点上是不同之处。
了解教育规范的类型:从作用对象上分为个体规范、群体规范;
从涉及内容上可分为行为规范、道德规范;
从适用范围上可分为公共场所规范、班级规范等。
了解教育规范的特点:历史性、民族性、群体性和控制性。
三、失范行为
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四、学校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1、生物学解释:“体质变态说”(了解)
2、心理学解释:“心理缺陷”、“挫折侵犯说”(了解)
3、社会学解释(掌握):“差异交往说”、“控制缺乏说”、“失范说”、“手段目标说”、“亚文化群理论”,其他理论(了解)
4、文化剥夺或社会处境不利的解释模式;
五、掌握学校中失范行为的类型:
依据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一切社会行为可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取向的理性行为、价值取向的理性行为、情感行为、传统行为。由此学校失范行为可分为: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情感型失范行为、传统型失范行为
六、了解失范行为的主要形式
第一,根据违规行为的场所来规定:课堂中的违规行为、课堂外的违规行为和学校外的违规行为;
第二根据违规行为的所有者进行分类,相对于教师的违规行为、相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相对师生双方的违规行为。
第三,根据青少年违规行为的程度分类:不适当行为、异常行为、暴力行为。
七、掌握造成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直接社会原因:
1、帮派群体的影响
2、同伴之间的压力
3、传媒的影响
4、其他因素的作用
学校教育原因:1、教学内容问题2、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问题;3、学校文化及评估标准的适应性问题,4、学校和班级管理模式的问题
做到能对学生失范行为加以归因。(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角度)
八、了解教师的非正常行为P120
九、掌握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策略与措施
1、理论方面:对实际失范行为的控制和改造;对失范行为的预防工作;
2、实践层面,动员全社会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控制。
3、加强对失范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失范成本;
4、全社会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5、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更新德育内容和方法;
6、实施补差教育;
7、建立立体德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