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地震属性分析

合集下载

地震属性分析在高分辨率活断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在高分辨率活断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1 影 响地震 属 性 的 主要岩 石 物理 参 数
地 震波特性 受到许 多因素的复杂 影响 ,诸 如压力 、温 度 、饱和度 、流体类 型 、孔 隙度 、
孔 隙度 类型等 ,这些 因素 常常是 内在 关联 的,当一个 因素变化 时 ,其它许 多因素 也同时发生 变化 。在将岩石 物理信 息应 用于地 震解 释 中时,必不可 少 的要进 行单一参 数化影 响的研 究 。 地震波速度 和密度 是地 震勘探 中的两项基 本参数 。速度和 密度的变化 反映 了地震 勘探 中 反射 振幅 的大 小和极性 。通 过速度 的变化可 以判别介 质属性 的差异 。 C s g a (9 3 at n 等 1 9 )得 a 到的不 同岩性 的密度与速 度 的经验 关系式 为:
1 基 金项 目 中 国地震局 地壳应 力研 究所基本 科研业 务专项 ( oZ J002ad DJ091) N . D 2 1. n 20—4 Z [ 收稿 日期 ] 2 1.72 000.3
[ 作者 简介 ] 兰 晓雯 ,女,生 于 17 。在读博 士 ,助 理研究 员。主 要研 究领 域 :地震波 场正演 模拟 、地震勘 探数 据处理 、 98
兰 晓 雯 ,2 1 .地震 属 性分 析 在 高分 辨 率活 断 层 地震 勘 探 中的 应 用.震 灾 防御 技 术 ,s ( ) 8 - 42 00 4 :4 4 9
地震属性分析在高分辨率活断层
地 震 勘探 中的应用 ’
兰晓雯 ,
1 )中国地震局 地壳应 力研 究所 ,北 京 108 00 5 2 )中国地质 大学 ( 北京 )地球物 理与信 息技术 学院 ,北京 10 8 0 03
摘要
通过分析影响地震属性 的岩石物 理特性及其在地震响应上的特征,获得地震波传播过程 中

地震属性体处理

地震属性体处理

地震属性体处理1、分频处理属性分频处理属性可将地震振幅和属性数据转换成更为清晰的地下地质图像,识别薄层或能量衰减区。

将各地震道分解成不同的频带成分,有助于突出复杂的断裂体系以及储层的分布特征。

分频处理的技术主要是通过“Gabor-Morlet” 子波对复数地震道进行谱分解,类似于小波变换。

用来帮助地质家和解释人员进行如下的勘探研究工作:(1)薄层检测以及薄层厚度估计;(2)衰减分析——直接进行油气检测(3)提高地震分辨率该方法通过连续的时频分析来描述时间--频率的瞬时信号能量密度。

与以往常规的谱分解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不同,该方法使用Gabor-Morley 子波来提高时间-频率的分辨率。

提供了两种计算瞬时能量的方法:等空间中心频率和倍频程频率。

输出结果可以分解成多种属性体:时间-频率体、时间切片,然后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属性分析使我们获得更多极有价值的多方位信息,从而使油藏的描述更准确、更细致。

帕拉代姆地震属性库包括丰富的地震属性,如振福包络、瞬时频率、吸收系数以及相对波阻抗等20多种复地震道(Hilbert )属性、多道几何属性,谱分解属性和用户自定义属性见图。

这些地震属性可分别表征地震影像的不同特征,从而使解释人员以少量的工作即可获得大量的地质信息,其中多地震道几何属性包括倾角体、方位角体、非连续性和照明体。

这些属性旨在强化地震影像的非连续性特征,因此对识别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如断层)、地层边界、河道和地质体的几何样式十分有效。

在这些属性体提取的基础上,利用PCA 主组分分析技术进行属性优化分析,同时也可借助多属性体交会VXPLOT 识别异常体。

通过多属性体交汇、神经网络测井参数反演、多属性体的波形分类以及变时窗/等时窗的地震相划分等综合技术,并借助多属性体立体可视化浏览技术实现对地下构造、地层和储层岩性的综合解释。

常用提取的地震属性有信号包络、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相对波阻抗、分频处理等。

利用地震属性提取解释三维地震勘探中的构造

利用地震属性提取解释三维地震勘探中的构造

对 于构 造 的 解 释 , 要 采 用 层 位 属 性 提 取 ( 主 从
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并与一个界面有关的属性 ) 的方 法, 由于地震 勘探 主要要 求查 明煤层 中的断裂构 造 ,
因此 先按照 煤层解 释 的方法解 释 出各个煤 层所 对应
应该在提取的各种属性参数 中进行筛选 , 优选 出对 所求解问题最敏感 的、 最有效的、 最有代表性、 属性 个数最少的地震属性或地震属性组合 , 提高地震解 释精度。常用来对地震属性进行优选 的办法有 B P
层位 的几何 形 态 ( 如倾 角 , 方位 , 曲率 等 ) 有关 , 主要 将其 用 于地震勘 探 中的构造解 释 。本文 对如何 利用 地震 屙 眭解 释构 造 的方法作 一论述 。
有用信息, 影响预测效果 。根据实践经验 , 小时窗适 用于薄层 , 0时窗的选取一般用来确定小断层或微
度高 。
图 2 振 幅属性 与时 间剖 面解释构造对 比图
3 结 论
煤层地震波中包含有大量地震信息 , 煤层 的构
第 3期
张湖钢 张晓英 利用地震属性提取解释三维地震勘探 中的构造
田三维 地震勘 探 为例进 行分 析 。 2 1 内蒙古 东坪煤 矿 . 该矿 区 6l煤 平均 厚 3 7 6l煤 平 均厚 2 . I .4m, U 3 3 6I煤 与 6 5m, I Ⅲ煤顶 板形 成 一组 复合 波 一TⅡ , 6波 该 波组稳 定 、 续 , 区 内可连 续 追 踪 , 对 其 同 相 连 在 在 轴 追踪 、 释 完后 , 解 按照 2 0m×2 0m的 网格插 值 , 形 成 时间界 面 。分 别 选 择 0时 窗 和 45ms的 时 窗提 - 取其振 幅 和频率域 的属性 , 共提 取 了均方根 振 幅 、 半

地震勘探资料整理..

地震勘探资料整理..

地震勘探资料整理..地震勘探原理(上)---------陆基孟主编(精华部分)⼀、名词解释1.综合平⾯法:在平⾯图上,表⽰出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也显⽰观测到的地段。

2.偏移距:为炮点与最近检波点的距离。

3.波剖⾯:在某时刻,以质点所在的位置为横坐标,以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为纵坐标,画出某时刻振动情况(波形曲线),称为波剖⾯。

4.道间距:埋置在排列上的各道检波器之间的距离。

5.⼲扰波:指妨碍追踪和识别有效波的波。

如⾯波、多次反射波。

6.(⾮)纵测线:⼀般炮点和接收点都放在同⼀测线上叫作纵测线,炮点与接收点不在同⼀测线上,叫⾮纵测线。

7波前(后):振动刚开始与静⽌时的分界⾯,即刚要开始扰动的那⼀时刻。

同样,振动刚停⽌时刻的分界⾯为波后。

波前或波后是⽤⾯表⽰的,不是曲线。

⼆、简答题1、共炮点与共中⼼点的区别:1)共反射点时距曲线只反映界⾯上的⼀个点R的情况,⽽共炮点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反映的是⼀段反射界⾯的情况。

2)地震勘探上习惯把x=0时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叫做t0,即t0=2h0/V。

在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上,这个t0反映激发点O处反射波的垂直反射时间(也叫做回声时间),在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上,t0时间代表共中⼼点M处的垂直反射时间。

2、动静校正的区别:动校正:在⽔平界⾯的情况下,从观测纵到反射波旅⾏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得到x/2处的t0时间。

这⼀过程叫做正常时差校正,或称动校正。

不同位置(偏移距x),不同的深度(h),动校正量不同,校正量均为正值。

静校正:为了改善地震剖⾯的质量,需要表层因素的校正,即为静校正。

不同位置(偏移距x),不同的深度(h),动校正量不同,静校正量可为负值。

3、组合与叠加在压制⼲扰波上的区别:在实际效果中,n 次叠加的统计效果要⽐n 个检波器组合的好。

原因在于组合是同⼀次激发,由n 个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的叠加,检波器接收到的随机⼲扰是由同⼀震源在同⼀时间产⽣的。

⽽多次叠加中⼀个共反射点道集的各道,是在各次激发时分别接收到的,因⽽记录下的随机⼲扰是由震源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激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接收的,多次叠加中各道的随机⼲扰更符合“互不相关”的条件。

物探新方式新技术之九:地震相分析技术(SeismicFaciesAnalysis)

物探新方式新技术之九:地震相分析技术(SeismicFaciesAnalysis)

9 地震相分析技术绪论地震数据中包括着十分丰硕的信息,能够从中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这些属性可用来测定地震数据的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或统计学特点,有助于揭露隐含的地下异样。

最近几年来,人们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了愈来愈多的信息来进行常规的地震属性预测。

基于属性参数的地震相分析技术,不但可用于大尺度的沉积相研究,更适合于小尺度的沉积亚相、微相研究和储集层预测。

在进行地层岩性说明进程中,普遍采纳的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随着煤矿开发对地层岩性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两种技术已经在某些程度上知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关于地震属性分析方式来讲,也已经意识到其本身要紧存在以下两方面缺点:(1) 所提取的属性不断增加,可是能够提供给用户进行处置说明的属性不多。

(2) 缺少适合的方式对多种属性进行说明,其地质意义不明确。

能够说,传统的地震属性丢失了两个大体信息,即地震信号的整体转变和这种转变的散布规律。

因此,很难给出井位处的地震信号转变的靠得住评估,也就很难进行靠得住的信息外推。

在钻井资料比较少、横向转变较快的情形下多解性较强,很难准确性预测。

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均无法评判地震信号的整体转变程度。

可是,任何与地震波传播有关的物理参数转变都反映在地震道波形的转变中,能够利用样点值随时刻的转变来刻画和衡量地震道波形转变。

于是,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便应运而生。

一样而言,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弥补了井约束反演的缺点。

相较较而言,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较基于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技术有独特的优势。

基于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利用某些对地质情形灵敏的属性划分出与沉积相对应的地震相,但前提是这些属性存在,且确实灵敏,而寻觅这些灵敏属性或属性组合往往比较困难和耗时;另外属性不能反映地震信号的整体转变,没有一个单一属性或几个属性的组合能够描述整个地震信号的非均匀性。

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波的频率、相位、速度、能量等各类信息,是基于地震信号整体不同的分类,克服了上述缺点,具有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在探测陷落柱中的研究与应用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在探测陷落柱中的研究与应用

进行了优化筛选 , 并对处理参数的选择提出了依据。 1 正 演 模 拟
11模 型设 计 .
适 应 , 控制 精度 与安全 生产要 求 尚有差 距 。 其原 其 究
因主要 有两个 方 面 :一 是在 三维地 震勘探 中质量控 制不 够 : 二是技 术应 用不 当 、 有充 分挖掘 地震 资料 没
Ab t a :T d n i s b i e ou s i i n n i r t f c iey a d i r v c af l es c r s e t g i tr r tt n sr c t o i e t y u sd d c l mn n w n ig d si s f t l n mp o e o l ed s i f t c e e v i mi p o p ci n e p e ai n o
Ke wo d : o wa d mo ei g s imi t b t; u s e ou y r s fr r d l ; e s c at u e s b i d c l mn n i r d
0 引 言
煤 矿采 区三维 地震 勘探技 术虽 然取得 了较 大 的 发 展 。但 在构 造解 释方 面与煤 矿企 业 的要 求还 不相
方 法 选 定 的 地 震属 性 具 有 较 高 的 构造 识 别 精 度 。 关键词 : 演模拟 ; 震属性 ; 正 地 陷落 柱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P3. 4 文献标识码 : A
Re e r h a d Ap l ain o es cAtrb t n e p ea in Te h oo y i s a c n p i t fS imi tiu e I tr r t t c n lg n c o o S b i e lm n Pr s e t g u sd d Cou o p ci n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内容提要
• 引言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地震属性研究方法 • 地震属性应用 • 结论及发展前景展望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20世纪60年代,随着数字记录的发明以及亮 点技术在墨西哥湾取得的巨大成功,地震属 性分析技术应运而生。世界各地的地球物理 家首次认识到从地震资料中可以得到比地质 构 造 更 多 的 东 西 。 例 如 Rummer field (1954)、Savit(1960)等,已经意识到地 震特征中含有宝贵的地层学线索,但他们在 当时并不属主流派。
能源地震勘探开发历史回顾
• 早期以各种处理、成像技术的发展为重点,在 地震资料的使用上也主要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 到后期,如何充分挖掘地震资料中所包含的岩 性、流体信息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 地震勘探技术重点已经从如何得到高质量的地 震资料转为如何更好地利用地震资料,如何充 分利用昂贵采集、处理得到地震资料来解决能 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 这就是地震 属 阴 影 的 过 程 中 , A. H. Balch (1971)遇到了用定量方法表示频率变化颜色 “语图”的强大挑战。他的论文在《地球物 理杂志》上首次发表后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因为这是第一张用彩色显示的地震资料。尽 管意识到很多属性也可以用彩色显示,但他 仅仅显示了频率属性。虽然Balch的论文在今 天看来不过是历史的好奇心而已,但它仍然 建立了显示地震属性的方法:将属性显示成 彩色的,其上叠覆原始以变面积方式显示的 地震资料,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
内容提要
• 引言
–能源地震勘探技术回顾 –什么是地震属性? –为什么要进行地震属性分析? • 历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 地震属性研究方法 • 地震属性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地震属性分析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地 震 属 性分 析 与岩 性 油气 藏 勘 探
杨 占龙 彭立才 , , 陈启林 郭精 义 黄 峰 , ,
(. 华 大学 工程力 学 系 , 京 108 ;. 1清 北 0 04 2 中国石 油勘探 开 发研 究 院西北 分 院, 肃兰 州 70 2 ) 甘 3 00
摘要 :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 阶段 , 地震属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 应用 于储 集体储 集性能 和含油 气性评 价 。通过 地震 属性分析 , 一方面可 以验面 通过 与 已知含 油气 区对 比和属性交会 、 映射等 , 预测 目标的含油气性 。通过在 吐哈盆地胜北 洼陷和江汉盆地潜江 凹陷的应用表 明 ,
的地震 属性 特征 , 断待评 价 目标 与 已知含 油气 地 判
力学 和统 计 学 特 征 [ 。它 是 地 震 资 料 中可 直 接 1 ] 定 量化 描述 的特 征 , 表 了原始 地震 资料 中包 含 的 代
总信 息 的子集 。地 震 属 性 技术 广 泛应 用 于 地 震 解 释性 处理 、 地震 地层 解释 、 地震 岩性 预 测 、 层含 油 储 气性 预测 等研 究 中[ 。在 岩性 油气 藏勘 探 阶段 , 3 ] 地
维普资讯
第4 6卷 第 2期 20 年 3 07 月




Vo . 6 No 2 14 , .
M a .. 007 r 2
GEOPHYS CAL PROS ECTI I P NG OR TROL F PE EUM
文 章 编 号 :0 0—14 (0 7 0 —0 3 —0 10 4 1 2 0 ) 2 11 6
构 造位 置 , 而这些位 置 圈 闭的含 油气性 评 价常 常缺 乏 直接依 据 。同时 中 国陆 上 大 多 数 含 油气 盆 地 的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瞬时相位
瞬时相位的余 弦
基于分贝的反 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 值滤波能量
反射强度基于 分贝的能量
平均振动路径 长度
特定能量与有 限能量之比
第一个谱峰值 频率
第二个谱峰值 频率
第三个谱峰值 频率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针对地震属性技术研究隐蔽型油气藏中岩性的纵横 向变化、砂体的纵横向分布、流体及油气水界面的 变化特征,针对隐蔽型油气藏储层的层位属性提取 分析,针对地震属性与隐蔽型油藏特征参数之间的 表征关系研究,TS2A的地震属性分类:

油气地质解释或油藏数值模拟
解 释
主要内容
一.地震属性的概述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三.地震属性的提取 四.地震属性的优化分析 五.地震属性的模式识别 六.地震属性的时移分析 七.应用实例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Taner的两分法(1994):
几何属性-反射结构
物理属性-反射特征
同相轴的中断 同相轴的连续性 同相轴的协调性
特定能量与有限 能量之比
相邻峰值振幅之 比
自相关峰值振幅 之比
目标区顶-底振幅 比
目标区顶-底频谱 比
正负振动之比
相关KLPC之比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Quincy Chen的分类(基于储层特征,1997):
亮不 含 薄 地 灰 构 岩
点整 油 储 层 岩 造 性
与合 气 层 不 与 不 尖
暗圈 异
连 碎连 灭
相关极大值
相似系数
瞬时真振幅乘以瞬时 相位的余弦 反射强度 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 能量
反射强度基于分贝的 能量 反射强度的斜率
滤波反射强度乘以瞬 时相位的余弦 平均振动能量 复合包络差值 主功率谱 主功率谱的中心 有限频率带宽能量 特定频率带宽能量

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应用

波形 视极性 平均振动路径长 度 峰值振幅的最大 值 谷值振幅的最大 值 振幅峰态
频率
瞬时频率 振幅加权瞬时频 率 能量加权瞬时频 率 瞬时频率的斜率 响应频率 平均振动路径长 度 平均零交叉点 带宽额定值 主频额定值 中心频率额定值 心迹线频率额定 值 第一谱峰值频率 第二谱峰值频率 第三谱峰值频率 衰减敏感带宽
2009 年第 2 期 阳飞舟等 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应用
95
一定的地质特征)、界面属性 (基于地质界面的属性, 从平面上去揭示地质特征)、体属性 (基于三维数据 体的属性, 从三维立体的角度揭示地质特征)。
第 3 种: T aner 等人 (1994) 对地震属性按计算 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归纳, 将其分为几何属性和物理 属性两大类。其中, 几何属性是通过对反射结构及连 续性进行计算得到, 可用于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 及断层与构造解释, 如旅行时、地震反射构形、地震 相单元边界反射结构 (即层序边界反射终端) 以及同 相轴反射强度与横向连续性等。 地震反射构形包括 地震相单元的外形与地震相内部的反射结构, 它们 反应宏观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地震相单元边界反 射结构主要反映了沉积过程中所发生的地质事件, 如沉积物来源、构造运动、海平面的相对变化等, 主 要用于地震相解释与体系域划分。 物理属性则是通 过对复数道的计算得到, 可用于预测岩性及储层特 征[3 ]。
到目前为止, 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地震属性, 但是 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分类, 也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 地震属性列表。 很多作者基于不同的理解和原则对 地震属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大致可以 归为以下几种分类:
第 1 种: 基于地震属性提取所采用的数据体的 差别, 可将地震属性分为叠前地震属性、叠后地震属 性。 但现今应用最广泛的绝大多数还是叠后地震属 性, 而叠前地震属性种类很少, 且应用最为典型的是 AVO。 不过可以预期叠前地震属性还会有新的发 展。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研究地震震源的性质、地震波传播的特征以及地下地震波通过地壳和地球内部介质的响应过程。

本文将从地震属性的定义、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以及地震属性对地震学研究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以期全面了解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地震属性是指与地震波传播性质有关的物理量或特征。

地震学研究中常用的地震属性包括地震波振幅、频率谱、速度和极性等。

这些地震属性可以通过对地震观测数据(地震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进而揭示地震震源机制、地壳介质特性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等信息。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

时域方法是指通过对地震波形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分析,获取地震属性信息。

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有包络函数、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频域方法则是通过对地震波频率谱的分析,获得地震属性。

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功率谱估计、谱比法等。

这些地震属性分析方法能够提取地震波的特征参数,从而揭示地震事件的本质特征。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震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震源的机制。

地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分析地震属性可以获取地震震源的矩张量、震中距依赖性以及非正常破裂机制等信息,从而推断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和应变状况,有助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

其次,地震属性分析可以揭示地壳介质的性质。

地壳介质特性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会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系数和散射特性等信息,从而推测地下地质构造、介质类型以及岩性等地质参数。

这对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地震属性分析还可以研究地震波的能量衰减过程和相位变化。

地震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衰减和散射,地震属性分析可以定量评估这些过程,并通过反演方法还原地震源处的能量分布以及介质的方向性响应。

这对地震工程和地震预测等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数据处理与属性分析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数据处理与属性分析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数据处理与属性分析在石油勘探领域,地震数据处理与属性分析在确定油田储量和优化油藏开发方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属性分析的原理、方法以及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一、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处理是指对地震勘探过程中获取的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叠前和叠后处理等一系列步骤,以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地还原地下地质构造的目标。

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质量评价、静校正、时域与频域滤波、打靶叠加和剖面叠前处理等。

1. 数据质量评价地震勘探过程中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中可能包含一些噪声,如自然噪声和人为干扰。

数据质量评价是通过检测噪声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估,以确定后续处理的可行性和精度。

一般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信噪比分析和频谱分析等。

2. 静校正静校正是对地震记录进行时间校正,消除射线路径上的静态时移,以实现地震记录的时间对准。

常用的方法包括搬移校正、视速度校正和剩余静校正等。

通过静校正,可以准确还原地下地质构造,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

3. 时域与频域滤波时域滤波和频域滤波是对地震记录进行去噪和增强的关键步骤。

时域滤波可通过设计和应用数字滤波器来实现,常见的有低通滤波和高通滤波。

而频域滤波则是将地震记录转换到频率域,通过选择特定频率段的信号来实现滤波效果。

4. 叠前与叠后处理叠前和叠后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环节。

叠前处理是指在地震记录中根据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进行综合处理,以还原地下地质模型。

叠后处理则是对叠前处理结果进行后处理和解释,获取地下构造和岩性等信息。

这些处理方法包括共炮点叠加、共收发线叠加、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等。

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属性分析是指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获取地下地质属性和油藏潜力等信息。

地震属性可以是地震数据的一些特征参数,如振幅、频率、相位、轮廓等,也可以是地震数据在地下地质结构中的反射性质。

地震属性分析的核心任务是提取有效的属性信息,揭示地下构造和油气分布规律。

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

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

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地震勘探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震勘探的核心是通过地震数据获取地下介质的物理属性,并进一步解释地下构造和岩性,为矿产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

随着勘探深度和区域范围的扩大,单一地震属性已经不能满足解释的需要,需要综合多个属性进行分析。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地震复合属性提取方法,并探讨其在解释地下构造和岩性方面的应用。

地震复合属性提取方法地震信号是一个复杂的多维数据集,其中每个维度表示地震数据的不同属性。

单一地震属性只能从一个角度描述地震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

因此,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是实现地下构造和岩性解释的关键。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复合属性提取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预处理首先需要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

地震数据往往存在噪声和非受控的干扰信号,因此需要进行去噪和滤波处理,以保留数据的有效信息。

同时,也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满足深度学习模型的要求。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和可训练性,提高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效果。

2. 特征提取选取地震数据中的多个属性作为特征,这些属性可能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等。

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这些属性进行特征提取,可以得到特征图谱。

特征图谱是一个反映地震数据不同属性之间关系的多维数据集,通过对特征图谱进行分析,可以提取出地震数据的复合属性。

3. 属性提取在特征提取完成后,需要对特征图谱进行进一步处理,提取出真正的地震复合属性。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对特征图谱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再使用支持向量机(SVM)等机器学习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提取出复合属性。

还可以采用小波变换(WT)等信号处理方法对特征图谱进行分解,然后提取出相应的属性。

地震复合属性的解释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是解释地下构造和岩性的重要步骤。

根据地震复合属性的属性特征,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地下介质。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类
• Barnes(1997)基于地震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提 出了复地震道属性的遗传分类。他认为振幅和相位 是基本属性,所有其它属性均可以由此推导出来。 将推导出的属性再分成一维、二维和三维的、时间 的、深度的以及瞬时和局部属性。用一维计算的属 性是道属性,二维计算的是面属性,三维计算的则 是体属性。一维属性是在时间域计算的标量,而二 维和三维属性是矢量,涉及空间坐标。垂直反射测 得矢量属性的大小,方向给出倾角和方位角。时间 属性自然由时间数据获取,含有时间单位,它包括 频率、带宽和视速度。深度域数据由深度数据获得, 含有空间单位,包含地层厚度和倾角。时间属性属 于地球物理学,适用于地震波分析,而深度属性则 属于地质学,适用于地质构造分析。
黑帝庙油层钻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交会图
时间-频率分析
• 时频分析是随着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发展起来 的。传统的傅里叶分析技术是对整个信号作变 换,得到的频谱各个分量仅反映整个信号长度 内平均意义下各阶谐波的振幅和相位。然而, 在不同的时段上有很多信号存在大的差异,需 要逐个选择一些信号片断来进行傅里叶分析, 即短时傅里叶变换。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可 将时间域地震记录转换为频率域,从而获得许 多在常规地震剖面上所没有的信息。
地震属性分类
–层属性:层属性是指用来对那些时窗内包含不止一个峰或 谷的地震资料进行定量描述的属性。大多数地震属性属于这 个范畴。层属性的实例包括穿零数目、平均能量和优势频率。 这些属性常在储层地震反射和很不连续,不能对所有道拾取 同一峰或谷的反射时使用。层属性类似于测井曲线对比剖面, 这些剖面上有很多不连续的薄砂层,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对比。 对这类储层,我们不是采用单个砂岩(流动)单元厚度平面 图,而是用砂岩的净毛比图来进行刻画。如果所有反映储层 的峰或谷反射同相轴能够直接拾取,我们就可以提取定量属 性,将会大大改进最终地震储层描述的结果。如果这不可能, 那么层属性就是最佳选择。 –AVO属性是指利用地震反射的叠前振幅生成的属性。叠前属 性实例包括AVO梯度、截距、近道振幅、远道振幅等。最近, 随着叠前时间偏移在技术、经济方面的成熟,我们已经可以 得到三维叠前属性。叠前属性前景良好。

地震属性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属性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维普资讯
中 国矿 业 人 学 学报
第 3 卷 l
属性 放到 中心道位 置上. 常用 的有 品质 因素 和二维
分 形参 数.
点, 解释 比较 可靠 ;3 )3条 识别 曲线 中, 意一 条 任
的隶 属 度值 大 于 6 , 外 两 条 的隶 属度 值 小 于 o 另
多道 分 时窗提 取法.
瞬 时提 取 法 即传 统 的” 瞬” 三 参数 . 时振 幅 、 瞬 瞬 时相位 和 瞬时频率 . 单 道 分 时窗提取 法是 在一个 地 震道 上用 变 可 时 窗” 提取 各类 属性 参 数 . 过 解 释 出 的反 射 同相 通
轴 来定义 可变 时窗 的上 界和下界 . 常用 的有时 间域
性 分 成 8个 类 别 : 幅 、 形 、 率 , 减 、 位 、 振 波 频 衰 相 相
煤 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任务基本还停留在构
造解 释 阶段 , 行的解释 方 法基本 上是 二维地 震解 现
释 的思 路 . t要 是 利 用剖 面 上 的反 射 波 至 时 间变
化、 并参 考振 幅、 相位等 因素来解 决构造 问题 的. 而 在油气勘 探 中. 2 从 0世纪 7 0年代 起就 向岩 性 勘 探、 直接 找油 ” “ 的方 向发 展. 随着油 气 勘探 的 不断深A 、 特别是 在 常规地 震资料 含有微 弱油气 信 息 而人 工难 以分辨 的情 况 下 . 三维地震 数据体 中 从
6 . 为是 C级 断点 . 释仅供 参考 . 0 认 解 图 l 是 采勘 对 比线 l 线 的偏移 剖面 , a 0 根据巷 道揭 露 的断层 有 3条 : :~ 和 F 它 们 的落差分 F F 别是 l .. 5 1和 4 3m. 1 2 . 图 b是该 线 7煤 层 的断层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精细刻画和准确预测已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所在。

地震多属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多种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能够反映地下介质某种物理特性的量度。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多种类型,它们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物性变化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等信息,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多属性分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地震数据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地层非均质性等,这可能导致提取出的地震属性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

不同地震属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冗余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以最大化预测效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其他地质、工程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储层预测模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介绍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储层预测对于油气开发的关键作用。

地震勘探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在揭示地下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多属性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储层预测中,对于提高油气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属性 的分 析 , 利于 在三 维 空 间准 确地 表征 、 有 描述 断 层 、 缝 、 层 不 整 合 、 河 道 、 积 扇 、 殊 沉积 体 裂 地 古 冲 特
等构 造 、 地层 和 岩性 方 面 的地质 现象 , 有 助于 油 气 也 勘探 、 发 的深 入发 展 。在 2 纪 7 开 0世 0和 8 0年代 , 用 于石 油勘 探 的地 震属 性 主要 是 建立 在振 幅基 础 上 的 瞬时属 性 , 亮 点技 术 、 如 AVO 技术 、 薄层 厚 度解 释 技 术等 [ ]到 9 4 , 0年 代 , 震属 性 技术 取 得 了 突飞 猛进 地 的发 展 , 范 围包 括从 单 道 瞬时 同 相 轴属 性 计 算 到 其
地 震属 性 可 以从 叠 前 或 叠后 数据 中得 到 , 论 无 是 叠前 还 是叠 后 流程 是一 样 的 。地震 属性 可 以按 多
种方式来进行分类 , 许多学者都依据 自己的标准对 此进 行 了划分 。 n r 2 0 )3 于属 性 的主 要特 征 Ta e (0 1 L基 将 其划 分 为叠 前属 性 、 叠后 属 性 、 瞬时 属性 和子 波 属 性 四类 ; 于地 质 关 系又分 为 物理 属性 和几 何 属性 , 基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8 期
内 蒙古 石 油 4 r L- -
15 0
地 震 属 性 分析 和 应 用
陈 冬 王 彦春 张 小 波 , ,
(. 1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地球物理 与信息技术学院 , 北京 10 8 ;.江苏石油勘探 局地球物理勘探处 , 0032 江苏 扬 州 250) 2 0 7
于 时 间 的属 性 提 供构 造 信 息 源于 振 幅 的和 频 率 的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地震勘探是石油工业中一项重要的探测技术,通过地震数据的处理与解释,可以获取地下地层的信息,为石油勘探提供宝贵的参考。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震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方法,以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一、地震数据的处理地震数据处理是指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振幅校正、时差校正、数据校正、数据质量评价等一系列处理过程。

首先,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去噪和数据剪辑等,以便后续的处理。

其次,进行振幅校正,即根据地震数据的能量变化情况进行振幅的补偿和调整,使地震波形更加准确地表达地下地层信息。

然后,进行时差校正,消除由于地震触发仪器布置不均匀引起的时间延迟,提高地震数据的精度。

最后,进行数据质量评价,通过观察地震数据的特征,判断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为后续的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

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数学和物理方法,如傅里叶变换、滤波、叠前偏移等。

傅里叶变换可以将地震数据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更好地描述地下地层的频率特征。

滤波可以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噪声,提高数据的质量。

叠前偏移是一种重要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重新构建地下地层的图像,为油气藏的识别和评价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地震数据解释地震数据解释是指根据经过处理的地震数据,通过分析和解读,将地震信号转化为地质信息,揭示地下地层特征和油气藏的分布。

地震数据解释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地震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知识。

在地震数据解释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震属性解释。

地震剖面解释是指根据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如反射波形、反射振幅、反射持续时间等,对地下地层的分布和性质进行解释。

地震属性解释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地震数据的属性参数,如幅值、相位、频率等,推断地下地层的性质和边界。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了解地下地层的构造、岩性、孔隙度和岩性等,为石油勘探提供重要的信息。

地震勘探知识介绍

地震勘探知识介绍


检波器:从已调信号中 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 为解调或检波。用以完 成这个任务的电路称为 检波器。最简单的检波 器仅需要一个二极管就 可以完成,这种二极管 就被称做检波二极管。 检波器分为包络检波器 和同步检波器

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分为反射法和折射法两 大类,还有地震测井等。研究地壳内部结 构和划分区域构造单元﹔寻找和勘探各种 可能的含油气构造﹐通过钻探寻找构造﹐ 圈闭油气藏﹔还可以了解沉积岩层的岩性 和岩相变化﹐与地质和钻探相结合﹐寻找 岩性圈闭或岩性与构造复合圈闭油气藏﹔ 在条件有利的地区﹐还可能直接找矿。
由图可知,成像剖面中同相轴层次分明,连续性较好,信噪 比、分辨率也比较高,同相轴在并轴上的闭合差较小
地震勘探前沿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
1.地震仪器 地震勘探仪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地震仪在轻便性、 灵活性、稳定性、实时性、高采样率、超多道、可扩充 性、质量控制、电源管理及导航控制等方面有了十分重 要的进步,由于目前的地震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 应性强、有线和无线混合、采用数据网络管理等特点, 因此,可以适应不同地理条件和地震地质条件的勘探活 动,从海洋、过渡带、陆地到自然条件恶劣的戈壁沙漠 都可开展目的和要求各异的地震勘探工作。目前法国 Sercel 408UL 和美国I/O的Image、Fairfield的BOX是 新型地震仪的代表。

优点:测量深度深、广 ,测量精度高
缺点:地震反射法虽然能作出具有明显波阻抗差异的任何反射层的构造图﹐
但没有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是不能确定各反射层的地质层位的。因此在对 地震反射法资料进行解释时﹐必须同地质资料和钻井资料紧密结合起来﹐避
免出现差错。
折射法:利用折射波(又称明 特罗普波或首波)的地震勘探 方法。首波在沿折射界面 R滑 行时引起上部介质质点振动并 返回地面,这种波称为地震折射 波。由检波器(s0,s1,s2,…) 接收。折射波的旅行时间与观 测距离之间的关系,称为折射 波时距曲线t(x)。在水平界面的 情况下,它是从s0开始的一条 直线。震源 O到s0之间观测不 到地震折射波,称为盲区。只 有在盲区之外才能进行地震折 射波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回顾 Nhomakorabea研究现状
• 第一个地震属性是反射振幅,尽管有各种各 样的形式,这一属性至今仍然在用。振幅作 为直接烃类检测因子的成功刺激了对其他属 性的研究。受“地震信号通过天然气气藏后 出现异常衰减,这种衰减可以通过气藏之下 反射频率的降低来检测出来”这一想法的驱 动,研究人员马上对频率进行了研究。这种 现象就是著名的“低频阴影”。
汇报内容
• 引言
–能源地震勘探技术回顾 –什么是地震属性? –为什么要进行地震属性分析? 历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地震属性研究方法 地震属性应用 结论及发展前景展望
• • • •
地震资料 采集
地震资料 处理
地震资料 解释
勘探 开发 用户 油田 煤田
传统能源地震勘探示意图
地震资料 采集
地震资料 处理
地震属性分析概念
• 地震属性分析就是将地震数据分解成各种属性。地震 属性技术就是提取、存储、检验、分析、确认、评估 地震属性以及将地震属性转换为地质特征的一套方法。 这种技术能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其他方法无法提取的信 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解释人员对地质现象的正确认识, 特别是对储层特征的认识,从而增加地震方法的应用 价值。与大多数分解方法不同,由于没有固定地一套 规则来指导地震属性的计算。结果是属性计算方法千 差万别,且计算出的属性之间,关系极为复杂。但无 论方法如何,所有属性计算的基本出发点是相同的: 都希望去掉无关的信息来揭示原始地震数据中看不到 的趋势或模式。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Nigel Anstey在70年代早期对地震属性作了 创新性的研究。他的主要属性是他所称的、 用于测量振幅的反射强度,这种属性是他进 行亮点分析时揭示的。这种属性的重要之处 在于它能从地震振幅中去掉反射极性和子波 相位的影响,突出了亮点异常,在某种意义 上,更方便地进行振幅异常对比。同时,他 还引入了视极性概念,展示了层速度、频率、 频率插分、交叉倾角和相干叠加等。他比 Balch所展示的颜色技术已经进了一大步,但 在费用上离实际应用仍然很远。
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
内容提要
• 引言
–能源地震勘探技术回顾 –什么是地震属性? –为什么要进行地震属性分析? • 历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 地震属性研究方法 • 地震属性应用
能源地震勘探开发历史回顾
• 50年代初的共深度点(CDP)叠加技术(Mayne,1950); • 60年代初的离散数字处理技术 (包括反褶积和滤波 , Robinson); • 70年代初的地震偏移技术(Claerbout); • 80年代初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技术(AVO)和储层预测技 术等。 • 90年代后能源勘探技术以各种先进的数学方法(如神经 网络、地质统计学及随机模拟、分形几何和模式识别 等)、计算机技术、相关地质物探理论(地震地层学、 地震岩性学、层序地层学、含油气系统和成藏动力学, 以及油藏地球化学等)和先进的物探技术(如三维地震、 时延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井间地震、储层地震横向 预测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的综合应用 为特征。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在 寻 找 低 频 阴 影 的 过 程 中 , A. H. Balch (1971)遇到了用定量方法表示频率变化颜色 “语图”的强大挑战。他的论文在《地球物 理杂志》上首次发表后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因为这是第一张用彩色显示的地震资料。尽 管意识到很多属性也可以用彩色显示,但他 仅仅显示了频率属性。虽然Balch的论文在今 天看来不过是历史的好奇心而已,但它仍然 建立了显示地震属性的方法:将属性显示成 彩色的,其上叠覆原始以变面积方式显示的 地震资料,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地 震 属 性 分 析
地震资料 解释
勘探 开发 用户 油田 煤田
现代能源地震勘探示意图
地震属性分析意义
• 目前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仍然停留在强烈地依 赖解释人员经验的阶段,发展易于使用的地 震属性技术、提高解释人员使用地震属性来 增加解释可靠性的意识,是目前能源地震勘 探工作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也是推动解释 工作向半定量--定量等科学化过程推进的重 要课题之一;
能源地震勘探开发历史回顾
• 早期以各种处理、成像技术的发展为重点,在 地震资料的使用上也主要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 到后期,如何充分挖掘地震资料中所包含的岩 性、流体信息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 地震勘探技术重点已经从如何得到高质量的地 震资料转为如何更好地利用地震资料,如何充 分利用昂贵采集、处理得到地震资料来解决能 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 这就是地震 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目标。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Taner和Sheriff所进行的工作时机非常有利, 刚好开始于石油危机期间,当时地震地层学 也开始出现,而且不久出现了实用的彩色绘 图仪。结果地震属性影响巨大并迅速普及 (事实上,地震属性这一术语就是在那时引 入的)。Taner和Sheriff所使用复地震道分 析为非常通用和合适的分析方法。事实上, 这种方法取得了的巨大成功,以致于它几乎 变成了地震属性分析的同义语。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1977年,AAPG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 集(26),地震地层学随之风靡全球,复地 震道分析方法也首次出现在该论文集中。 Peter Vail在得知Taner所从事的属性研究可 能有助于地层学分析后非常兴奋。他主要从 地质角度理解地震属性的价值,认为地震频 率是主要用于定量分析地层厚度的属性,其 次才是确定流体含量或衰减的手段。他们很 精确地知道他们所感兴趣的地震相参数是什 么,不仅包括振幅、极性和频率,还包含连 续性和象平行、发散及杂乱反射等这样的反 射结构及外形。
内容提要
• 引言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地震属性研究方法 • 地震属性应用 • 结论及发展前景展望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20世纪60年代,随着数字记录的发明以及亮 点技术在墨西哥湾取得的巨大成功,地震属 性分析技术应运而生。世界各地的地球物理 家首次认识到从地震资料中可以得到比地质 构 造 更 多 的 东 西 。 例 如 Rummer field (1954)、Savit(1960)等,已经意识到地 震特征中含有宝贵的地层学线索,但他们在 当时并不属主流派。
地震属性分类
• Taner等(1995)将地震属性分为两类。一类为 几何属性,另一类为物理属性。几何属性通常 与地震层几何形态或地质构造有关,例如倾角、 方位角及曲率以及连续性。因此其计算可被认 为是在网格上的数学运算而不是对地震资料的 计算。物理属性通常与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有 联系,它可用于岩性及储层特征解释。它又可 以细分成两大类,8个小类,即振幅、波形、 频率、衰减、相关性、速度、AVO及其各种比 率。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Lindseth(1982,P9.15)等评论说:“除了振 幅之外,它们(地震属性)从来没有变得很 流行,也没有在解释时得到广泛应用。出现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属性不能直接与 地质因素建立联系…”。 Hatton 等 (1986, p. 25) 认 为 , “ 这 种 概 念 (复地震道)从直觉上很难把握…。虽然这 些(属性)功能的确给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 可以选择的、有时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但与 Taner等(1979)比较,也许应该公正地说, 由于地震属性有点深奥,它们的使用还没有 象它们应该的那样普遍”。
从常规地震数据(a)中 计算出的倾角和方位 角属性数据体实例 ( 据 Randon 等 ,2000 ) 对于倾角属性数据体 (b)来说,倾角从绿 色经红色变为深红逐 渐增大,对方位角属 性数据体(c)来说, 绿色/黄色表明地层向 右倾斜,而粉红色指 示地层向左倾斜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80年代,还出现了另外一种特别重要的属性:AVO, 改进了含气砂岩和岩石孔隙中的饱和液成分的预 测;给出了岩石柏松比对比度增大的标志,以鉴 别岩性和岩石孔隙度。 90年代以来,由于储层描述和3D数据体解释的需 要,地震属性技术急剧发展。利用地震属性技术 进行储层不均匀性描述。一般是利用测井资料解 释储层物性参数与井旁地震道地震属性之间的相 关性,将地震属性转换成储层物性,并推算到井 间或无井区。这项工作被称为地震引导测井储层 物性估计,用以制作岩石物性剖面。因此,地震 属性技术在储层预测、储层特征参数描述、储层 动态监视等方面的应用,已成为石油工业注意的 焦点。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在80年代,我们看到有很多各种各样新的、 有时是隐含的地震属性,它们要么基于经验、 要么直接来自于工程文献。这些属性中,很 多在数学上具有严格地定义,而且在那些学 科中意义也很明确(如第一主频、KarhunenLoeve signal complexity)等,但它们的地 质意义却并不明了。在某种意义上,一种属 性能够展示地震资料中以前不清楚的模式, 但是确定这些模式是否真正具有实际意义却 要费一翻周折。属性方面的混乱仍然导致了 属性分析技术的名声变坏。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各地球物理软件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地震属性 分析产品,比较著名的有:
– – – – – – – – 由 地 震 属 性 技 术 鼻 祖 之 一 的 Taner 等 创 办 的 RockSolidImages 的属性分析软件; 斯伦贝谢公司GeoQuest软件的Seisclass; CGG公司的FastGeoTie模块; LandMark公司的Pal/RAVE模块; Paradiagm的Stratimagic软件; Hupsson-Rossel公司的Emerge神经网络多属性反演软件; Pange 公司的Multi-D解释系统; 由DGB开发, Geocap, 荷兰政府、挪威政府 、 Statoil, Conoco, Chevron, Forest Oil联合资助的D-Te地震目标 探测系统(如ChimneyCube、FaultCube等模块)。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Yilmaz (1987, p. 484)写到:“瞬时频率可 能变化很大,这可能与地层中的岩石组成有 关。然而,人们很难解释所有这些变化”。 Robertson和Fisher (1988) 说:“将具有意 义的和不具有意义的数值混在一起,可能是 解释者在属性剖面上寻找具有物理意义的实 际数据时感到灰心丧气的主要因素。如果专 家都不知道如何生成地震属性,那么我们其 他人感到迷惑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