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洗涤原理及配方

洗涤原理及配方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要在厨房和卫生间里接触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

早上起来洗脸刷牙要用香皂和牙膏;午饭过后收拾餐具要用洗涤剂;晚上冲凉洗衣服要用肥皂和洗衣粉等。

那这和化学有什么联系?这其中的联系大着呢。

只要生活中留心,就会发现日用品中有好多化学知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洗涤原理洗涤机制包括润湿作用和洗涤过程。

1.润湿作用如果没有润湿作用,想把物体洗净是不可能的。

润湿作用涉及有关表面的性质。

通常吸附在衣物和皮肤上的污物如尘埃、煤烟、油渍、汗分泌物等,大都是疏水物质。

丝、毛、棉、麻等动植物及人造纤维,虽然有的本身亲水(含多个羟基),但大都有一层油膜,故表面也多是疏水的。

若要使被吸附的污垢与衣物表面分离,就要求洗涤剂分子一方面能“挤入”织物和污垢之间,在其界面形成一亲水的吸附层,使界面张力降低,因而削弱其粘附力。

另一方面,洗涤剂分子又会渗进原来粘在一起的污垢的间隙和裂缝中把他们分散成更小的颗粒。

这一作用就是润湿。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能力可用接触角θ来表示。

所谓接触角就是指液滴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角度。

当θ=0o时为完全润湿,θ=90o为润湿,90~180o 不润湿,180o完全不润湿。

如水对几种面的接触角分别为:石蜡108o,羊毛哗叽141o,雨衣156±9o。

可见水对这些物质都不润湿。

2.洗涤过程(介质)洗涤的基本过程为:被洗物一污垢+洗涤剂======被洗物+洗涤剂-污垢此处的介质决定于是水洗还是干洗,水洗介质为水,干洗介质为有机溶剂。

当然,关键是洗涤剂。

除上述润湿作用外,还有:①机械作用。

通常与起泡沫有关,借助揉搓及泡沫的活动,使污垢从纤维上脱落;②乳化作用。

使污垢分散,不再回附于纤维;③增溶作用。

污垢可能进入洗涤分子的胶束,最终脱离被洗物。

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就是上述由降低界面张力而产生的润湿、渗透、起泡、乳化、增溶等多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也可以制备标准人工污布,测定其反光率,作为洗涤剂或一定洗涤过程去污能力的标度。

高中化学常见的洗涤剂及其原理

高中化学常见的洗涤剂及其原理

高中化学常见的洗涤剂及其原理
高中化学常见的洗涤剂有:肥皂、合成洗剂和生物洗涤剂。

1. 肥皂:
- 原理:肥皂是由脂肪酸盐和纯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

在洗涤过程中,脂肪酸盐的亲水性头部与水结合,疏水性碳链部分则与油脂污垢结合。

通过肥皂分子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特性,使油脂污垢与水结合,从而被冲洗掉。

2. 合成洗剂:
- 原理:合成洗剂是通过化学合成而得到的洗涤剂,常见的合成洗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洗剂分子的结构中包含两个部分,一个亲水性头部和一个疏水性烷基链。

亲水性头部与水结合,疏水性烷基链与油脂污垢结合,从而将污垢分散悬浮在水中,达到清洁的目的。

3. 生物洗涤剂:
- 原理:生物洗涤剂是利用生物学酶类来分解和去除污垢的洗涤剂。

生物洗涤剂中含有各种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

这些酶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污垢进行特异性降解,从而去除污垢。

生物洗涤剂对环境友好,对皮肤刺激性较小。

化学与洗涤剂学习洗涤剂的化学原理和清洁效果

化学与洗涤剂学习洗涤剂的化学原理和清洁效果

化学与洗涤剂学习洗涤剂的化学原理和清洁效果化学与洗涤剂:学习洗涤剂的化学原理和清洁效果洗涤剂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之一,在我们的衣物和家居用品的清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少有人深入了解洗涤剂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它们的清洁效果。

本文将介绍洗涤剂的化学原理并探讨其在清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 洗涤剂的基本组成洗涤剂一般由表面活性剂、添加剂和辅助剂组成。

而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们在洗涤过程中起到降低表面张力和增加润湿能力的作用。

2.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四大类。

其中最常见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见的洗涤剂中多含有此类表面活性剂。

它们由具有亲油性的疏水基团和具有亲水性的亲水基团组成,使其既能与污渍结合,又能与水分子相容。

3. 清洁作用的机理洗涤剂的清洁作用主要通过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原理实现。

当洗涤剂与水接触时,表面活性剂迅速扩散并吸附到污渍表面。

疏水基团与污渍结合,使其溶解在水中;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相容,使污渍被包围并分散在水中。

这样,污渍就易于被冲刷掉,从而实现清洁的目的。

4. 洗涤剂的分类和特点洗涤剂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使用方式,可以分为洗衣液、洗衣粉和洗衣皂等;按照洗涤剂的成分,可以分为有机洗涤剂和无机洗涤剂。

此外,还有专门用于清洁厨房、卫生间和地板等的清洁剂。

5. 洗涤剂的清洁效果评价洗涤剂的清洁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指标来评价,例如去污力、漂白效果和皂化值等。

其中去污力是衡量洗涤剂清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真实污渍进行测试。

在实际应用中,洗涤剂的清洁效果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水质、温度和机械力等。

因此,在选择洗涤剂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适合的洗涤剂来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

总结:洗涤剂的化学原理和清洁效果是我们了解和选择洗涤剂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09第三章 洗涤剂

09第三章 洗涤剂
Wa越小,污垢与固体结合越弱,越易去除。
加入洗涤剂后,洗涤剂憎水基吸附在污垢和固体表面,
降低了γD-W和γS-W,使Wa减小,通过机械搅拌等方法使固体 污垢从固体表面脱落,洗涤剂分子在污垢周围形成吸附膜悬
浮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包油的乳液,漂洗后随水一起除去。
c 抗再沉积作用 洗涤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一方面污垢洗涤下来,另
肥皂是一种良好的洗涤剂,但在酸性溶液中形成不溶性的脂肪酸, 在硬水中与Ca2+、Mg2+形成不溶性的脂肪酸盐,不但降低了去污性能还 污染织物。近几十年来,合成洗涤剂工业发展迅速,用各种表面活性剂 作原料,克服了肥皂的缺点,可制成片剂,粉剂或洗涤液,便于用机械 搅拌去污的洗涤过程。
洗涤过程 — 可逆过程。可表示为:
结构:
具有亲油、亲水结构
缺点:HCl 一般用量很少
+Na2SiO3→H2SiO3
生成的硅酸难以除去,因此
硅酸钠,水玻璃的水溶液相当于由硅酸钠与硅酸组成的缓冲溶 液。水玻璃在溶液中能控制pH值、贮存碱性物质,起到减少洗 涤剂消耗和保护织物的作用。此外,水玻璃还具有悬浮力、乳 化力和泡沫稳定作用,起到阻止污垢在被洗物上再沉积的作用, 并对金属(如铁、铝、铜、锌等)具有防腐蚀作用。制造粉状 洗涤剂时,加入水玻璃能使产品保持疏松,防止结块,增加颗 粒的强度、流动性和均匀性。
一方面可再沉积,加入洗涤剂后,它吸附在固体和污垢的表 面,可以形成双电层,从而形成稳定的乳液,一方面使分散 下来的污垢不易聚积再沉积,另一方面又使污垢与固体之间 产生静电排斥,使污垢Wa降低,而更易去除。 d 合成洗涤剂考虑的因素 1) 洗涤剂必须具备良好的润湿性能,使它与被洗涤表面充 分接触 2 ) 能有效降低被清洗固体与水及污垢与水的表面张力,使 污垢与固体的粘附功减小,而使污物脱落 3)有一定的起泡和增溶作用,及时把除下的污物分散 4)能在洁净固体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再沉积

洗涤剂的去污原理与成分

洗涤剂的去污原理与成分

洗涤剂的去污原理与成分洗涤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之一。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油渍、污渍和尘土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被洗涤剂来解决。

那么,洗涤剂是如何去除这些污渍的?本文将介绍洗涤剂的去污原理和成分。

去污原理我们经常使用的洗涤剂有两类:一类是表面活性剂,另一类是酶类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最常见的成分。

它们的去污原理是利用分子结构的两端:疏水基和亲水基,将水和污渍结合在一起。

疏水基会吸附在污渍表面,亲水基则与水结合成为水分子的“外衣”,这样污渍就可以被水带走了。

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有许多种,例如烷基、苯基、醇基、羧基等。

这些不同的疏水基可以使表面活性剂适应不同类型的污渍。

酶类洗涤剂酶类洗涤剂是一种用酶作为活性成分的洗涤剂,常见的酶类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它们是一种生物学酶,可以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使其变成易于清洗的小分子物质。

以蛋白酶为例,它可以分解蛋白质、纤维素、皮革、血渍等污渍,同时不会对衣物造成损伤。

而淀粉酶则可以针对淀粉污渍和硬水的影响进行有效的去污清洗。

成分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添加剂等。

每个成分都有特定的功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

它们主要的功能是分散污染物,使其在水中悬浮,避免二次污染,并提高水的湿润性。

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缩合物表面活性剂等。

它们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要进行选择。

助剂助剂是指为了加强或改善洗涤剂的功能而添加的辅助性成分。

一般来说它们包括有机酸、盐类、PH调节剂、缓冲剂、螯合剂等。

盐类可以增加洗涤效果,提高比表面积;有机酸、缓冲剂可以中和钙离子、镁离子等硬水离子; pH调节剂和螯合剂可以控制洗涤剂的酸碱度,避免对衣物和容器的损伤。

添加剂添加剂主要是一些增色剂、香精剂等,它们主要是为了体现消费者的美观需求和生活质感,使洗涤有更好的顺滑度和舒适感。

洗涤剂配方原理

洗涤剂配方原理

洗涤剂配方原理洗涤用品工业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的发展、环境的要求、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是制约洗涤用品工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1.概述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

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人的。

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

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

最早的洗涤清洁用品当属肥皂,最早的表面活性剂是以肥皂为主,但肥皂不耐硬水的缺陷一直未得到解决。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脂肪醇硫酸钠,到了50年代,主要以四聚丙烯苯磺酸钠为主要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作为当时洗涤剂配方中唯一的助剂开始使用。

到60年代,由于四聚丙烯苯磺酸钠的不易生物降解,使一些工业化国家,尤其是欧洲开始使用具有优越的可生物降解性能的烷基苯磺酸钠来取代四聚丙烯苯磺酸钠。

并且由于水体出现富营氧化,认为是由于洗涤剂中磷酸盐使用带来的后果,因此立法者与环境学家强烈呼吁限磷、禁磷,这就促使了无磷洗涤剂的发展,并努力寻找磷酸盐的代用品。

70年代开发出的4A沸石,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代磷助剂,无磷洗涤剂也从此发展迅速。

由此可见,洗涤业与环境相容性有关,环境的要求促进洗涤剂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新原料及相应配方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一大批新产品的问世。

此外,影响洗涤剂配方的因素还很多,如经济、技术、原料、有关的国家法规等等。

2.配方组成各种洗涤剂都是由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两部分组成,在这里以液体洗涤剂为主进行介绍。

液洗类洗涤剂是指以表面活性剂为主的均匀水溶液,如香波、浴液、餐具洗涤剂等。

其生产工艺及设备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因为生产过程中既没有化学反应,也不需要造型,只是几种物料的混配,制成以表面活性剂为主的均匀溶液(大都为水溶液),由于液体洗涤剂制造工艺简单、能耗低、使用方便,现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洗涤剂机理

洗涤剂机理

探究洗衣粉机理摘要: 洗衣粉是一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烷基苯磺酸钠, 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再加一些助剂, 磷酸盐、硅酸盐、元明粉、荧光剂、酶等。

汉高(德国)在1907年以硼酸盐和硅酸盐为主要原料, 首次发明了洗衣粉。

由于洗衣粉能在井水、河水、自来水、泉水、甚至是海水等各类水质都表现出良好的去污效果, 并广泛使用于各类织物, 所以其生产和使用就迅速发展起来。

现在, 洗衣粉几乎是每一个家庭必需的洗涤用品。

Part1.洗衣粉成分及作用机理:1.成分洗衣粉的成份共有五大类: 活性成份、助洗成份、缓冲成份、增效成份、辅助成分。

(1)活性成份: 活性成分在洗涤剂中去污起主要作用。

洗涤活性成分是一类被称作表面活性剂的物质, 它作用就是减弱污渍与衣物间的附着力, 在洗涤水流以及手搓或洗衣机的搅动等机械力的作用下, 使污渍脱离衣物, 从而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2) 助洗成份:助洗剂是洗衣粉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一般占到总组成的15%-40%。

助洗剂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束缚水中所含的硬度离子, 使水得以软化, 从而保护表面活性剂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所谓含磷、无磷洗涤剂, 实际上就是指所用的助洗剂是磷系还是非磷系物质,而也正是助洗剂为磷系的洗衣粉给我国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 所以我们要坚决杜绝含磷洗衣粉的生产与使用。

(3) 缓冲成份: 由于洗涤剂处于碱性状态下去污能力最好, 而衣物上常见的污垢, 一般为酸性的有机污渍, 如汗渍、食物、灰尘等, 所以洗衣粉中都配入了相当数量的碱性物质, 一般常用的是纯碱和水玻璃。

(4) 增效成份: 为了使洗涤剂具有更好的和更多的与洗涤相关的功效, 越来越多的洗涤剂含有特殊功能的成分, 这些成分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洗涤剂的洗涤性能。

如: 提高洗净效果的, 酶制剂、漂白剂、漂白促进剂等;改善白度保持的, 抗再沉积剂、污垢分散剂、酶制剂、荧光增白剂、防染剂;保护织物改善织物手感的, 柔软剂、纤维素酶、抗静电剂、护色剂等。

洗涤剂配方复配原理介绍

洗涤剂配方复配原理介绍

洗涤剂配方复配知识讲解洗涤剂属于配方密集型产品,洗涤剂是将不同的洗涤剂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使以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和经济效益。

常见的复配原理包括:1、互补复配:将具有不同清洁功能的洗涤剂成分混合使用,如表面活性剂和酶类洗涤剂的互补复配。

2、协同复配:将具有相同或相似清洁功能的洗涤剂成分混合使用,以增强清洁效果,如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协同复配。

3、对抗复配:将具有相反作用的洗涤剂成分混合使用,以达到平衡效果,如表面活性剂和缓蚀剂的对抗复配。

表面活性剂和泡沫抑制剂的复配。

洗涤剂中的各种成分经过精确的复配,相互作用,协同发挥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常见的复配原理包括下面是洗涤剂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1、表面活性剂:洗涤剂中最重要的成分,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污垢分散在水中,并在洗涤水溶液中形成泡沫。

它们能够在水和油之间降低表面张力,使油和污垢从衣物表面剥离并被水冲走。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污垢有不同的清洁能力,因此需要在复配过程中选择最佳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

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增加提高清洁效果和去污能力;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可以提高清洁效果,泡沫稳定性和减少刺激性。

2、生物酶类制剂:洗涤剂中的酶类制剂可以瓦解某些污垢,如蛋白质和淀粉等,提高清洁效果。

同时,酶类制剂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可以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洁能力。

3、抗污垢再沉积剂:和表面活性剂有强的互补作用,指抗污垢再沉积剂可以与表面活性剂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从而增强其去污能力和防止再沉积能力。

可互相促进洗涤效力。

一般来说,抗污垢再沉积剂中的聚合物可以与表面活性剂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增强其稳定性和去污能力。

4、酸碱度控制剂:洗涤剂中的酸碱度对其清洁效果有很大影响。

酸碱度控制剂可以在洗涤过程中稳定洗涤剂的酸碱度,并与硬度调节剂相互作用,减少水垢的形成,提高洗涤效果。

5、配制中的水硬度调节剂:硬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等离子,容易形成水垢,降低洗涤剂的清洁效果。

洗涤原理及配方

洗涤原理及配方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要在厨房和卫生间里接触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

早上起来洗脸刷牙要用香皂和牙膏;午饭过后收拾餐具要用洗涤剂;晚上冲凉洗衣服要用肥皂和洗衣粉等。

那这和化学有什么联系?这其中的联系大着呢。

只要生活中留心,就会发现日用品中有好多化学知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洗涤原理洗涤机制包括润湿作用和洗涤过程。

1.润湿作用如果没有润湿作用,想把物体洗净是不可能的。

润湿作用涉及有关表面的性质。

通常吸附在衣物和皮肤上的污物如尘埃、煤烟、油渍、汗分泌物等,大都是疏水物质。

丝、毛、棉、麻等动植物及人造纤维,虽然有的本身亲水(含多个羟基),但大都有一层油膜,故表面也多是疏水的。

若要使被吸附的污垢与衣物表面分离,就要求洗涤剂分子一方面能“挤入”织物和污垢之间,在其界面形成一亲水的吸附层,使界面张力降低,因而削弱其粘附力。

另一方面,洗涤剂分子又会渗进原来粘在一起的污垢的间隙和裂缝中把他们分散成更小的颗粒。

这一作用就是润湿。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能力可用接触角θ来表示。

所谓接触角就是指液滴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角度。

当θ=0o时为完全润湿,θ=90o为润湿,90~180o 不润湿,180o完全不润湿。

如水对几种面的接触角分别为:石蜡108o,羊毛哗叽141o,雨衣156±9o。

可见水对这些物质都不润湿。

2.洗涤过程(介质)洗涤的基本过程为:被洗物一污垢+洗涤剂======被洗物+洗涤剂-污垢此处的介质决定于是水洗还是干洗,水洗介质为水,干洗介质为有机溶剂。

当然,关键是洗涤剂。

除上述润湿作用外,还有:①机械作用。

通常与起泡沫有关,借助揉搓及泡沫的活动,使污垢从纤维上脱落;②乳化作用。

使污垢分散,不再回附于纤维;③增溶作用。

污垢可能进入洗涤分子的胶束,最终脱离被洗物。

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就是上述由降低界面张力而产生的润湿、渗透、起泡、乳化、增溶等多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也可以制备标准人工污布,测定其反光率,作为洗涤剂或一定洗涤过程去污能力的标度。

洗涤剂原理

洗涤剂原理

洗涤剂原理
洗涤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它能够有效地去除衣物、餐具、地板等物品表面的污垢。

那么,洗涤剂是如何起到清洁作用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洗涤剂的原理。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化合物,它在水中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胶束。

这种结构使得洗涤剂能够同时与水和污垢相互作用。

洗涤剂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洗涤剂分子能够溶解在水中。

然后,洗涤剂的疏水基团与油脂、污渍等疏水性物质相互作用,将它们包裹在胶束的内部。

这样一来,洗涤剂就能够将污垢从物品表面解离出来。

除了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还含有助剂、缓冲剂、漂白剂等成分,以提高洗涤效果。

助剂可以增强洗涤剂的去污能力,使其更容易与污垢发生反应;缓冲剂能够调节洗涤剂的酸碱度,以适应不同的清洁需求;漂白剂则可以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使其恢复洁白。

在使用洗涤剂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技巧。

首先,要根据物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洗涤剂,例如洗衣剂、洗碗剂、洗洁精等;其次,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适量的洗涤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清洁效果;此外,还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如先将洗涤剂溶解在水中再使用,避免直接涂抹在物品表面。

洗涤剂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能够迅速有效地去除污垢,使物品恢复清洁。

正确的使用洗涤剂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健康。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洗涤剂的原理有所帮助。

关于洗洁精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关于洗洁精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关于洗洁精的实验报告篇一:洗涤剂的配制与表征实验报告一、洗涤剂的组成1.1表面活性剂及其分类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为表面活性剂。

通常在水为溶剂的系统中,表面活性剂可被吸附在该系统的界面上,使界面的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明显降低。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性,是由具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具有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所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它的非极性基团又称为亲油基团,一般为8~18个碳的直链烃或环烃。

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照其化学结构来进行分类。

即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能电离出离子的归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则归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按其生成的活性基团为阳离子或阴离子再进行分类。

1.2辅助成分洗涤剂中除了其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还含有助洗剂。

目前, 全球的三大助洗剂是三聚磷酸钠( STPP) 、4A 沸石和D-层状硅酸钠[ 1] ( SKS-6),有的洗涤剂中还含有抗再沉积剂、荧光增白剂、香料和酶等。

助洗剂的主要性能包括有( 1) 能降低洗涤用水中的Ca2+ 、Mg2+ 浓度, 软化水硬度; ( 2) 具备酸碱缓冲能力; ( 3) 能提高污垢分散力和抗再沉积性; ( 4) 能增加漂白剂、加工助剂、载荷液体量的稳定性。

(5)抗腐蚀性。

二、表面活性剂具有洗涤作用的机理污垢一般由油脂和灰尘等物质组成,去污过程可看做是带有污垢(D)的固体(s),浸入水(w)中,在洗涤剂的作用下,降低污垢与固体表面的粘附功Wa,从而使污垢脱落达到去污目的。

用如下式子表示:Wa = γs-D —γs-w —γD-wWa的绝对值越小,污垢与固体表面结合越若,污染物越容易去除。

因为粘附功相当于在等温等压下污垢粘附在固体表面这一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若是自发粘附,则有Wa < 0,其绝对值越大,说明粘附趋势越强烈黏的越牢。

当水中加入洗涤剂后,洗涤剂的憎水基团吸附在污物和固体表面,从而降低了γD-w和γs-w,使得Wa的绝对值变小。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去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上还不能完善说明的现象。

洗涤作用原理:(1)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善水对洗涤物品表面的湿润性洗涤剂对洗涤物品的湿润是洗涤剂可否发生作用的先决条件,洗涤剂对洗涤物品必须具有较好的湿润性,否则洗涤剂的洗涤作用不易发挥。

对人造纤维(如聚丙烯、聚酯、聚丙烯腈)和未经脱脂的天然纤维等,因其具有的临界表面张力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因而水在其上的湿润性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加入洗涤剂后一般都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0mN/m以下。

因此除聚四氟乙烯外,洗涤剂的水溶液在物品的表面都会有很好的湿润性,促使污垢脱离其表面,而产生洗涤效果。

(2)洗涤剂能增强污垢的分散和悬浮能力洗涤剂具有乳化能力,能将物品表面上脱落下来的液体油污乳化成小油滴而分散悬浮于水中,若是阴离子型洗涤剂还能使油-水界面带电而阻止油滴的并聚,增加其在水中的稳定性。

对于已进入水相中的固体污垢也可使固体污垢表面带电,因污垢表面存在同种电荷,当其靠近时产生静电斥力而提高了固体污垢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对于非离子型洗涤剂可以通过较长的水化聚氧乙烯链产生空间位阻使油污和固体污垢分散并稳定于水中。

因此洗涤剂可以起到阻止污垢再沉积于物品表面的作用。

配制高密度洗涤剂的技术特点是将作为洗涤剂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助剂(碱剂、硬水软化剂) 按洗涤一次所需的量进行等量配制,去除影响去污力的粉末剂芒硝。

同时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黏附性,在高密度化的同时使粒子表面覆盖沸石助剂,形成松散的洗涤剂粒子。

同时配入各种酶以提高去污力。

酶是生物催化剂的一种,少量使用便可使污垢分解、易溶,很容易从纤维中脱落下来。

衬衫等吸汗性优良的棉纤维,使污垢很难侵入到纤维内部。

对此类污垢起作用的碱性纤维素酶,在世界上首次应用到高密度洗涤剂中。

(一)配方原则配方对洗涤剂成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洗涤剂配方应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1)洗净力强。

洗后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和鲜艳的色泽;(2)洗衣粉的外观要求颜色洁白、颗粒均匀、不飞扬、易溶解、自由流动性好,此外,无不良气味,特别要求洗后织物上不留不良的气味;(3)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不损害织物也不褪色,对洗涤用具及设备无腐蚀作用;(4)要求最终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5)下列一些条件也会影响配方。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液体洗涤剂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2.了解洗涤剂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效果。

3.通过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液体洗涤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助洗剂、香料、颜色等组成。

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油脂的界面张力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污垢。

助洗剂可增强洗涤效果,去除顽固污垢。

香料和颜色可以改善洗涤剂的感官性能,使产品更具有吸引力。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表面活性剂(如AES)、助洗剂(如碳酸钠)、香料、颜色、水等。

2.按照一定比例将表面活性剂、助洗剂、香料和颜色加入水中,搅拌均匀。

3.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洗涤剂的颜色、气味、粘稠度等。

4.对不同比例的配方进行洗涤效果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最佳配方比例。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实验现象记录:在配制过程中,不同比例的配方表现出不同的粘稠度、颜色和气味。

当表面活性剂含量较高时,洗涤剂呈现出较高的粘稠度,当助洗剂含量较高时,洗涤剂呈现出较高的碱性。

2.洗涤效果测试:通过对比不同配方比例的洗涤效果,发现当表面活性剂含量为2%-3%,助洗剂含量为1%-2%,香料和颜色适量时,洗涤剂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

3.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最佳配方比例为:表面活性剂2%-3%,助洗剂1%-2%,香料和颜色适量。

在此比例下,洗涤剂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和感官性能。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配制出了具有良好洗涤效果的液体洗涤剂。

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的主要成分,能有效去除污垢。

助洗剂能够增强洗涤效果,去除顽固污垢。

香料和颜色则能够改善洗涤剂的感官性能,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通过调整配方比例,可以进一步优化洗涤剂的性能。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配方比例,开发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液体洗涤剂。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污垢和不同的洗涤对象,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配方研究,以充分发挥液体洗涤剂的效果。

常见洗涤剂的配方

常见洗涤剂的配方

常见洗涤剂的配方一、洗衣粉的配方1. 主要成分及作用•表面活性剂:这是洗衣粉的核心成分,常见的有烷基苯磺酸钠。

它的分子结构一端是亲水性的,另一端是亲油性的。

在洗涤过程中,亲油端会吸附在油污等污渍上,亲水端则与水结合,通过机械搅拌等作用,将污渍从衣物上拉到水中,从而达到去污的目的。

一般来说,其在洗衣粉中的含量约为10%• 30%。

•助洗剂:如三聚磷酸钠。

它可以与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防止这些离子与表面活性剂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硬水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去污能力)。

三聚磷酸钠还能提高溶液的碱性,增强去污效果。

不过,由于磷元素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在一些环保型洗衣粉会采用其他无磷助洗剂,如4A沸石等。

助洗剂在洗衣粉中的含量可能达到30%• 50%。

•碱性物质:例如碳酸钠(纯碱)。

它可以提供碱性环境,有助于去除酸性污渍,如汗渍中的脂肪酸等。

其含量通常在5%•15%左右。

•填充剂:像硫酸钠,主要作用是增加洗衣粉的重量和体积,便于生产和使用,含量可占20%• 40%。

2. 示例配方•烷基苯磺酸钠:15%•三聚磷酸钠(或4A沸石等无磷助洗剂):30%•碳酸钠:10%•硫酸钠:45%二、洗洁精的配方1. 主要成分及作用•表面活性剂:洗洁精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等。

LAS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AES则具有较好的乳化和发泡性能。

它们协同作用,既能去除油污,又能使洗洁精产生丰富的泡沫。

LAS的含量可能在10%• 20%,AES含量在5%• 15%左右。

•增稠剂:如氯化钠(食盐)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在洗洁精中添加增稠剂可以使产品具有合适的黏度,便于使用和储存。

氯化钠的添加量一般根据需要调整,CMC的添加量可能在0.5%•1.5%左右。

•防腐剂:例如苯甲酸钠。

由于洗洁精是水性产品,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添加防腐剂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苯甲酸钠的含量通常在0.1%• 0.3%左右。

洗涤剂的原理

洗涤剂的原理

洗涤剂的原理
洗涤剂是一种能够去除污渍的化学物质,它的原理是通过一系
列化学反应来分解、溶解和去除污渍,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

洗涤
剂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添加剂等成分,它们共同发挥作用,实现洗涤的效果。

首先,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分散、渗透、乳化和起泡等作用。

当洗涤剂与水混合时,表面活性剂能够降
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容易渗透到衣物纤维中,从而有效分散和
溶解污渍。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能够使污渍与衣物表面分离,防止
再次沉积,从而达到清洁的效果。

其次,助剂是洗涤剂中的辅助成分,它能够增强洗涤剂的清洁
能力。

例如,螯合剂能够与污渍中的金属离子结合,防止其再次沉
积到衣物上;缓蚀剂能够减少水中的金属离子含量,防止其与洗涤
剂发生反应而降低清洁效果。

助剂的加入能够提高洗涤剂的适用范
围和清洁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污渍的清洁需求。

此外,添加剂是为了提高洗涤剂的使用性能和稳定性而添加的
成分。

比如,增稠剂能够增加洗涤剂的粘度,使其更容易附着在衣
物表面,提高清洁效果;防腐剂能够延长洗涤剂的保存期限,保持
其稳定性。

添加剂的加入能够使洗涤剂更易于使用和保存,提高了
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洗涤剂的原理是通过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添加剂等
成分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对污渍的分解、溶解和去除。

它们能够降
低水的表面张力,分散和溶解污渍,防止污渍再次沉积,提高洗涤
剂的清洁能力和使用性能。

洗涤剂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清洁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洗涤剂的成分探究原理

洗涤剂的成分探究原理

洗涤剂的成分探究原理洗涤剂是一种用于清洁衣物、餐具、家居用品等的化学物质。

洗涤剂的成分可以分为表面活性剂、助剂、增白剂、杀菌剂、浸湿剂等多种物质。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提高溶液湿润、分散悬浮、乳化和增加界面活性的特性。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于将油脂、污渍等有机物质从衣物表面分散并悬浮在水中,以实现清洁的效果。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季铵盐等。

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于柔顺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

助剂是洗涤剂中的辅助物质,其作用是改变洗涤剂的物理性质,提高洗涤效果。

助剂包括增稠剂、漂白剂、分散剂、缓蚀剂等。

增稠剂可以增加洗涤剂的黏度,使其在使用时更易控制。

漂白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色素,增加白度。

分散剂可以防止污渍重新附着在衣物上,使其悬浮在洗涤剂中,起到分散污渍的作用。

缓蚀剂可以防止水垢生成,保护洗衣机等设备。

增白剂是洗涤剂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其作用是提高衣物的白度。

增白剂可以吸收紫外线,发出蓝紫色光,与黄色光混合后呈现出白色,从而增加白色衣物的亮度。

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是荧光增白剂,它在衣物表面形成一层微薄的荧光薄膜,使光线在衣物表面反射时发生荧光效应,提高衣物的白度。

杀菌剂是洗涤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可以去除衣物上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

杀菌剂可以在洗涤过程中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进而杀死它们。

常用的杀菌剂有氯化物、过氧化物、抗菌剂等,它们广泛应用于洗涤剂、消毒剂等产品中。

浸湿剂是一种增加水分散性的物质,它可以使水分子更好地渗透到衣物纤维间隙中,从而提高洗涤效果。

浸湿剂可以增加洗涤剂中的水分子与污渍之间的接触面积,加速污渍的分散和溶解,使其更易被洗涤剂移除。

常用的浸湿剂有乙二醇、丙二醇等。

总的来说,洗涤剂的成分通过表面活性剂分散污渍、助剂改变物理性质、增白剂提高白度、杀菌剂去除微生物和浸湿剂提高渗透性等多种机制来实现对衣物的清洁。

洗涤剂去污原理

洗涤剂去污原理

洗涤剂去污原理
洗涤剂是一种能够去除污渍并使衣物清洁的化学物质。

它们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和增加溶剂的能力来去除污垢。

洗涤剂通常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添加剂等成分,它们共同作用,实现了洗涤的效果。

首先,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们是一类分子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的化合物。

在洗涤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部分与水分子结合,而疏水性部分则与污垢分子结合。

这样一来,污垢分子就被包裹在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部分中,形成了胶束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污垢分子在水中分散,不再与衣物表面相互吸附,从而被有效去除。

其次,助剂在洗涤剂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碱性助剂可以中和酸性污垢,而酶类助剂则可以分解有机物质。

这些助剂能够帮助洗涤剂更好地去除不同类型的污垢,提高洗涤效果。

此外,添加剂也是洗涤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可以赋予洗涤剂特定的性能,比如增加漂白效果、防止褪色、增加香气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配,从而使洗涤剂更加适用
于不同的清洁场景。

总的来说,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通过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添加剂等成分的协同作用,使污垢分子在水中分散并被有效去除。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轻松清洁衣物、餐具、地板等物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同时,我们在选择洗涤剂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洗涤剂配方原理与技术

洗涤剂配方原理与技术

第五章洗涤剂配方原理与技术第一节概述现代洗涤剂的组成: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洗剂作用:表面活性剂——洗涤去污垢助剂——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洗涤效能助洗剂——改善和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洗涤质量一.配方与原料:1.表面活性剂:肥皂:最早使用的洗涤、清洁用品。

但是肥皂不耐硬水(钙镁离子)的缺点,一直未得到解决。

脂肪醇硫酸盐:1928年发明,一种实际可取代肥皂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促使在1932年第一次生产出的脂肪醇硫酸盐的中性洗涤剂问世。

TPS,LAS:20世纪五十年代,四聚丙烯烷基苯磺酸钠(TPS),因为其优良的去泡、发泡能力,得到了大的发展,但是因为他的生物降解较差,后来发展了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成为沿用至今的洗衣粉的主要原料。

2.助剂:二聚磷酸盐、三聚磷酸钠最早作为洗涤剂中的络合剂使用。

磷酸盐的缺点是使水肥化,造成环境污染。

柠檬酸钠、沸石七十年代以来相继开发,以取代助剂中的磷酸盐。

3.助洗剂:为了节省洗涤的能源消耗,近二十年来,对漂白活性剂的开发,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如:壬酰基苯磺酸钠可以使过硼酸钠的稀释温度从80℃左右降至40℃。

二.配方与产品形式●洗涤剂的产品形式:粉状(或颗粒)、液体、浆状、块状、凝胶、气雾剂、乳液等●不同的产品形式,对配方有不同的要求:粉状产品(洗衣粉):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松散的粉体流动性,要求成品中固体物含量在80%以上其中作为洗涤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只占产品重量的10%以下,必须在配方中加入一部分惰性物料(如硫酸钠)。

液体产品:必须考虑组分的溶解性能以保证有足够的活性物含量以及贮存稳定性,如果出现分离,有悬浮物等现象都属于质量问题。

三.配方与制造工艺:任何洗涤剂产品都需要经过以下工序:制造、加工、成型和包装四.配方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消费者对洗涤剂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主要包括:洗涤对象(棉、丝、毛、化纤等),洗涤温度(室温或较高温度),洗涤方式(手洗、机洗),污垢的种类、地区水的硬度等。

洗涤剂清洗的原理

洗涤剂清洗的原理

洗涤剂清洗的原理洗涤剂是用于清洗衣物、器皿等物体的化学物质。

它能够在清洗过程中溶解污垢、除去污渍,使物体表面得到清洁。

洗涤剂的清洗原理主要涉及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分散剂等成分的作用。

在水中,洗涤剂的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亲水性(也叫亲液性)头基和一个疏水性(也叫疏液性)尾基。

亲水性头基喜欢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疏水性尾基则与油脂、污渍等疏水性物质相互作用。

这种两性性质使得洗涤剂在水中能够形成胶束结构。

胶束是由成千上万个洗涤剂分子组成的一种结构,其中亲水性头基朝向水相,疏水性尾基朝向内部形成一个中心。

当洗涤剂和水混合时,洗涤剂分子会在水中自发地形成胶束结构。

这是因为尾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远大于洗涤剂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胶束结构在清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胶束结构的存在,洗涤剂能够同时与水和污垢分子接触。

这种结构能够使洗涤剂有效地吸附在污渍表面,将污渍与物体表面分离。

由于胶束的形成,洗涤剂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使水分子更容易渗透到污渍和纤维表面之间,从而更容易清洗。

此外,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也可以促进污渍的乳化。

乳化是将油脂等疏水性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的过程。

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尾基可以相互作用并包围油脂分子,使其形成微小的球形粒子。

这些微小的球形粒子被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从而起到乳化油脂的作用。

此外,洗涤剂中的分散剂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分散剂是一种能够在水中分散悬浊粒子的物质。

在洗涤过程中,分散剂能够与污垢表面形成化学键,并降低污垢颗粒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这样,分散剂可以将污垢分散,使其悬浮在水中,从而更容易被清洗掉。

除了上述机制,洗涤剂中还经常添加了其他助剂,如漂白剂、增白剂、缓冲剂等。

漂白剂可以氧化降解污垢,增白衣物;增白剂可以通过吸收紫外线来增强衣物的白度;缓冲剂可以调节水的pH值,使洗涤剂的作用更加稳定。

总之,洗涤剂清洗的原理涉及到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分散剂等成分的作用。

通过形成胶束结构、乳化油脂、分散污垢等机制,洗涤剂能够有效地清洗物体表面的污垢,使其变得干净。

洗涤剂的去污原理与成分

洗涤剂的去污原理与成分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
表面活性剂因能对两相界面性质产生影 响,在实际应用中能显示出各种优异的 性能,如乳化、洗涤、分散、湿润、渗 透、起泡、消泡、增溶、去污、柔软、 抗静电等。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烷基磺酸盐 1、烷基苯磺酸盐
CH3
CH3
CH3 CH3
CH3 CH CH2 C CH2 CH CH CH3
FAS的主要用途是配制液状洗涤剂、餐具洗 涤剂、各种香波、牙膏、纺织用润湿和洗净 剂以及化学工业中的乳化聚合。此外,粉状 的FAS可用于配制粉状清洗剂、农药用润湿 粉剂。
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又称脂肪醇硫酸盐。 由于分子中加入了乙氧基使其具有很多优点, 如抗硬水性强,泡沫适中而稳定,溶解性好。 缺点是在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易于 水解。
表面活性剂的有关概念
表面活性剂在分子结构上的特点,是兼 含有很强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或称憎水 性、亲油性)基团。
界面吸附 临界胶束浓度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为临界胶束 浓度,简称CMC。当溶液浓度低于CMC时, 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界面吸附和在界面上 定向排列,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高而 迅速降低,其使用性能亦相应地提高。直至 达到CMC时,表面活性剂已在溶液的界面上 排列成单分子膜,此时表面张力降至最低点。 此后活性物浓度的增高对于表面张力和使用 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CMC是反映表面活性 剂的一个重要指标。
洗涤剂种类繁多,各成系列。主要分为民用 洗涤剂和工业用洗涤剂。
民用洗涤剂包括个人卫生清洁剂、衣物用洗 涤剂和家庭日用清洁剂。
第一节 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一、洗涤原理
1.污垢的来源 2.污垢在物体表面的存在方式 3.去污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
去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上还不能完善说明的现象。

洗涤作用原理:(1)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善水对洗涤物品表面的湿润性洗涤剂对洗涤物品的湿润是洗涤剂可否发生作用的先决条件,洗涤剂对洗涤物品必须具有较好的湿润性,否则洗涤剂的洗涤作用不易发挥。

对人造纤维(如聚丙烯、聚酯、聚丙烯腈)和未经脱脂的天然纤维等,因其具有的临界表面张力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因而水在其上的湿润性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加入洗涤剂后一般都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0mN/m以下。

因此除聚四氟乙烯外,洗涤剂的水溶液在物品的表面都会有很好的湿润性,促使污垢脱离其表面,而产生洗涤效果。

(2)洗涤剂能增强污垢的分散和悬浮能力洗涤剂具有乳化能力,能将物品表面上脱落下来的液体油污乳化成小油滴而分散悬浮于水中,若是阴离子型洗涤剂还能使油-水界面带电而阻止油滴的并聚,增加其在水中的稳定性。

对于已进入水相中的固体污垢也可使固体污垢表面带电,因污垢表面存在同种电荷,当其靠近时产生静电斥力而提高了固体污垢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对于非离子型洗涤剂可以通过较长的水化聚氧乙烯链产生空间位阻使油污和固体污垢分散并稳定于水中。

因此洗涤剂可以起到阻止污垢再沉积于物品表面的作用。

配制高密度洗涤剂的技术特点是将作为洗涤剂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助剂(碱剂、硬水软化剂) 按洗涤一次所需的量进行等量配制,去除影响去污力的粉末剂芒硝。

同时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黏附性,在高密度化的同时使粒子表面覆盖沸石助剂,形成松散的洗涤剂粒子。

同时配入各种酶以提高去污力。

酶是生物催化剂的一种,少量使用便可使污垢分解、易溶,很容易从纤维中脱落下来。

衬衫等吸汗性优良的棉纤维,使污垢很难侵入到纤维内部。

对此类污垢起作用的碱性纤维素酶,在世界上首次应用到高密度洗涤剂中。

(一)配方原则
配方对洗涤剂成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洗涤剂配方应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1)洗净力强。

洗后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和鲜艳的色泽;
(2)洗衣粉的外观要求颜色洁白、颗粒均匀、不飞扬、易溶解、自由流动性好,此外,无不良气味,特别要求洗后织物上不留不良的气味;
(3)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不损害织物也不褪色,对洗涤用具及设备无腐蚀作用;
(4)要求最终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
(5)下列一些条件也会影响配方。

活性物的种类不同,它们的性能以及最终产物中含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活性物,由于制造原料、生产方法以及工艺条件和设备的不同,它们的性能和无机盐含量差别也很大,因此,必须以不同的配方来补偿。

商品形式不同或是成型方法不同,也要求配方不同。

洗涤对象不同,需要有不同的配方,以适应特定目的。

洗涤条件(如水的硬度、洗涤温度、洗涤方式等)不同,配方要求也不相同。

1.表面活性剂的选用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产生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

在洗涤剂的生产中又常把表面活性剂称之为洗涤剂的活性物。

洗涤剂选用的主要活性物种类,一般是在建造洗涤剂厂时就决定了的,当然仅仅配制洗涤剂的工厂例外。

在合成洗涤剂中,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性物可使活性物组分不显著的特点相得益彰,以适应复杂污垢的需要。

实践证明,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物配制的洗涤剂,在活性物总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有关性能,特别是去污能力要比单一活性物为好。

这种作用可从表1中看出(实验时,活性物浓度为2.5g/L,用硬水洗涤,以烷基苯磺酸钠的去污力作为100%)。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洗涤剂配方中,几乎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洗涤剂活性物。

所用活性物的种类一般都以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合成洗衣粉的主活性物,再配用其它种类的活性物( 如脂肪醇类活性物)作为辅助活性物。

当时,我国生产活性物的种类还不多,除烷基苯磺酸钠外,其它活性物的产量还不大。

仅“上海牌”和“天津牌”洗衣粉是以烷基苯磺酸钠和烷基磺酸钠两种活性物配制而成的。

洗涤剂中活性物的含量一般都在10%~30%,很少超过30%。

我国生产的合成洗衣粉分三种型号即3O型、25型、2O型,其活性物的含量分别为30%、25%和20%。

在拟订配方时,可根据洗涤对象和洗涤条件而选用不同的活性物含量。

2.助剂的选用
(1)根据助剂作用的大小选用。

各种助剂的作用不同,其中以聚合磷酸盐和硅酸钠的作用比较全面。

硅酸钠因其水溶液的pH较大,它的用量一般不超过10%。

三聚磷酸钠主要受到环境污染的限制,用量一般都比较大。

一般地说。

活性物,特别是烷基苯磺酸钠的抗污垢再沉淀能力比较差,因此,抗污垢再沉淀剂—cMc①等常常是不可缺少的配料。

特殊助剂是否加入以及加入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对洗涤剂的要求和成本。

(2)根据对洗涤剂p(一)值的要求而选用。

不同的洗涤对象要求有不同的pH值的洗涤剂来洗涤。

国外家用合成洗涤剂可分为轻垢型(柔效型)和重垢型(强效型)两大类。

轻垢型洗涤剂的水溶液呈中性(pH----6.0~8.0),它和我国的洗涤丝毛类型织物的洗衣粉(pH=6.5~8.5)的pH值相当,适于洗涤丝、c毛和铜氨、醋酸酯纤维之类的纤维制品;重垢型洗涤剂的水溶液呈弱碱性(pH=9.0~l0.6),它与我国通用类洗衣粉的pH值(pit<10.2~10.5)相当,适于洗涤棉、麻、强力黏胶、醋酯以及一般尼龙、丙烯腈等纤维的纤维制品。

在各种无机助剂中,碳酸钠的碱性最强,其次是硅酸钠和复合磷酸盐,硫酸钠为中性。

因此可以根据洗涤剂的pH值来选配无机盐的种类和用量。

例如,国内生产的丝毛类洗衣粉中就不宜配用碳酸钠,而在20型洗衣粉中,碳酸钠的含量可达10%~12%。

(3)根据助剂的相互切、调来选用。

一个好的配方要善于利用助剂之间的相互增进作用,以较少的配量获得较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还必须注意助剂之间的抑制作用,防止某些助剂因其它助剂的加入而失去应有的作用。

选择助剂还必须考虑各种助剂对环境的污染(如磷酸盐的富营养问题)以及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参考文献:1.陈金芳.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原理Mj
2.李勇.含磷洗衣粉及磷对环境产生的影响[J].化学教学.2001,(6):47-48
3.章永年, 洪珍玉. 工业及公共设施洗涤剂[M ] . 北京: 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2000, 3-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