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沉淀池设计计算一、基本要求1、沉淀池设计工作总体指标:(1)池坝总高:H=4.00m(2)池坝总容积:V=20m32、沉淀池设计有关工作:(1)池容及池坝形状设计;(2)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设计;(3)水力及湿度设计;(4)内外表面抹面设计。
二、池容及池坝形状设计1、池容及池坝形状:(1)池容: V=20m3(2)池坝形状:池容V=20m3,池坝总高H=4.00m,成椭圆形;(3)池容深:池坝靠底部离水面高度为0.50m,池坝靠底部离水面高度为H-0.50m=3.50m,故池容深=3.50m.2、池容宽度及池坝内砼砌筑量计算:以池容宽度δ为变量,求解池容宽度δ.椭圆形池容体积: V=πr1r2h其中,r1为长径,r2为短径,h为池容深短径取池容宽度δ,则长径可求得: r1=(Vδ)/(πh)池坝内砼砌筑量可求得:V=2πr1h+2πr2h+(r22-r12)/2其中,r2=δ即, V=2πr1h+2πδh+(δ22-r12)/2结合V=20m3 及H=4.00m,求解池容宽度δ,我们得到:δ=2.81m故,池坝总容积V=20m3,池容深=3.50m,池容宽度δ=2.81m.三、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设计1、底部砼混凝土设计:(1)离池底高度:H1=0.50m(2)底部容积:V1=VH1/H=200.50/4.00=2.50m3(3)底部砼混凝土用量:V1/0.35=7.14m3(4)底部砼混凝土标准:C20;2、池坝内砼混凝土设计:(1)池坝容积:V=20m3(2)池坝内砼混凝土用量:V/0.35=57.14m3(3)池坝内砼混凝土标准:C25;3、池坝外砼混凝土设计:(1)池坝外砼混凝土用量:V/0.65=30.77m3(2)离池坝外砼混凝土标准:C20;四、水力及湿度设计1、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抗渗等级设计:(1)底部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5,抗渗系数Ki=0.30m/d(2)池坝内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8,抗渗系数Ki=0.24m/d (3)池坝外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5,抗渗系数Ki=0.30m/d 2、湿度设计:以池坝外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5,抗渗系数Ki=0.30m/d为标准,计算此工程的湿度。
沉淀池设计计算
主要的设计计算有:〔1〕沉淀区有效水深2h2h q t =⋅ (2-15)式中 q — 外表负荷,m 3/(m 2·h);〔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外表积的流量〕t — 停留时间,h 。
〔2〕沉淀区总面积Amax 3600Q A q⨯= (2-16) 式中 max Q —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12V A h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h 2指的是沉淀区有效水深或 1max V Q t =⋅ 〔2-18〕〔4〕沉淀区长度Lt L υ6.3= 〔2-19〕式中 υ—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 。
按外表负荷设计平流池时,可按水平流速进行校核。
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7mm/s ,二沉池5 mm/s 。
〔5〕沉淀区总宽BL A B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L 是沉淀区长度 〕 〔6〕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bB n = 〔B 沉淀区总宽度〕 式中 b — 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m 。
沉淀池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 ,〔7〕污泥区容积W污泥区容积应根据每日沉下的污泥量和污泥储存周期决定,计算公式为:T P C C Q W ⋅--=)100(100)(10γ (2-22)或 1000SNT W = (2-23) 式中 Q —设计流量, m 3/d ;C 0、C 1—进、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kg/m 3;γ—污泥密度,污泥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量水率大于95% 时,取1000 kg/m 3;P —污泥含水率,一般取95%~97%;T —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S —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L/(人·d);N —设计人口数。
根据污泥区容积进一步确定、核算污泥斗的尺寸。
〔8〕沉淀池总高度H4321h h h h H +++= (2-24)式中 h 1 —超高,采用;h 2—沉淀区高度,m ;h 3—缓冲高度,m ;一般取。
h 4—污泥区高度,包括池底沉积污泥的梯形部分的高度和污泥斗的高度,m 。
高密沉淀池设计计算
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利用物理/化学处理和特殊的絮凝和沉淀体系,达到快速沉淀的污水处理工艺。
该工艺将快速混合、絮凝反应、沉淀分离进行综合,其核心是利用池中聚集的泥渣,通过池外回流与水中的颗粒进行相互接触、吸附,加速颗粒絮凝,促进杂质颗粒的快速分离,并结合斜管或斜板加速沉淀过程,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
高密度沉淀池布置紧凑,节约占地,同时沉淀池启动快速,在很短的时间(通常30min)内即可完成启动并进入正常运行。
高密度沉淀池可用于原水净化也可用于污水混凝沉淀去除SS,或者用于中水回用,膜浓水等工艺的软化澄清。
(1)高效沉淀池(高密度)工作原理原水投加混凝剂,在混合池内,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保证一定的速度梯度,使混凝剂与原水快速混合。
高效沉淀池分为絮凝与沉淀两个部分,在絮凝池,投加絮凝剂,池内的涡轮搅拌机可实现多倍循环率的搅拌,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剪切,重新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
沉淀池由隔板分为预沉区及斜管沉淀区,在预沉区中,易于沉淀的絮体快速沉降,未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最终高质量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收集排出。
(2)高密度与传统沉淀池的比较与传统沉淀池比较,高密度沉淀池技术优势如下:1、表面负荷高:利用污泥循环及斜管沉淀,大大高于传统沉淀池。
2、污泥浓度高:高密度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含固率高。
3、出水水质好:高密度沉淀池因其独特的工艺设计,由于形成的絮体较大,所以更能拦截胶体物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出水更有保障。
(3)设计要点高密度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6m³/(㎡·h)~13m³/(㎡·h){最大可达12~15m³/(㎡·h)}。
混合时间宜为0.5~2.0min(实际设计多取3.0~5.0min),絮凝时间宜为8~15min。
污泥回流量宜占进水量3~6%(设备选型可选8%)。
(4)设计计算书①设计流量Q=400t/h=0.112m3/s①混凝反应池设有效水深取6米。
T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水量Q=47250t/d=1968.75t/h=0.547m3/s二、构筑物设计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7.8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2.5 m/h。
——斜管面积A1=1968.75/22.5=87.5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1968.75/60=32.81m2;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0.4=0.9×(1.5×0.547)0.4=0.832m 取B=1.4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X·X1=32.81 ——①(X-2)·(X-X1-0.4)=87.5 ——②可以推出:A=X3-2.4X2-119.51X+65.62=0当X=11.9时A=-11.25<0当X=12时A=13.9>0当X=14时A=666>0所以取X=14。
即澄清池的尺寸:14m×14m×7.41m=1452.36m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1452.36/0.547=2655s=44.25min;X1=32.81/x=2.34 , 取X1=1.9m,墙厚0.4m斜管区面积:12m×11.7m=140.4m2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547/140.4=0.0039m/s=3.9mm/s=14.04m/h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14m×1.9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547÷0.05÷14=0.78m。
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547/1.86×14)2/3=0.076m。
则流速为0.385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1、清水区流量Q总取实际值表面负荷V(一般取12m3/(m2.h)~25 m3/(m2.h))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4%计清水池面积F=(1+4%)Q总/V2、集水槽每个小矩形堰流量q流量系数m取0.43堰宽b取0.05m堰上水头H=(q/mb(2g)0.5)1.5集水槽宽取b’堰口负荷V 一般取7L/(m.s)进水流量Q总(单位:m3/s)单个集水槽长度L集水槽数量n=Q总/VL单个集水槽流量q=Q总/n末端临界水深h k=(q2/gb’2)^(1/3)集水槽起端水深h=1.73h k集水槽水头损失:h-h k3、池体高度⑴超高H1=0.4m 根据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⑵斜管沉淀池清水区高度H2=1.0m⑶斜管倾角α长度L 斜管高度H3=L.SINαα一般取值60°⑷斜管沉淀池布水区高度H4=1.5m⑸污泥回流比R1(0.5%~4%),污泥浓缩时间t n=8h 流量Q总清水区面积取F污泥浓缩高度H5=R1Q总t n/F(6) 贮泥区高度H6=0.95m(7) 总高H=H1+H2+H3+H4+H5+H6混合室计算1、混合室长、宽:L 混合池底面积s 水深:H+0.2(混合池高度比沉淀池高0.2m)流量Q总S=Q总/(H+0.2)L=S0.5停留时间t=S(H+0.2)/Q总2、最小水力梯度G(一般取500~1000)水温T(15℃)停留时间t水的粘度μ0.00114pa.s最小吸收功率p=μG2Q T t/1000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搅拌机传动效率η2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3、池体边长L池体当量直径:D0=(4L.L/3.14)^(1/2)搅拌器直径D=(1/3~2/3)D0搅拌器外缘速度V(1m/s~5m/s)转速n=60v/3.14D搅拌机距池底H=(0.5~1.0)D4、搅拌器排液量Q=k q nD3(k q桨液流量准数取0.77)n:搅拌器转速D:搅拌器直径体积循环次数:Z=Qt/vt:混合时间v:混合池有效容积絮凝室面积1、絮凝渠水深H+100 流量Q总反应时间t(6min~10min)F=tQ总/(H+100)2、絮凝回流比R (一般取10)导流筒内设计流量:Qn=1/2(R+1) Q总3、导流筒内流速V取0.6m/s导流筒直径D=(4Q总/3.14V)^(1/2)4、导流筒下部喇叭口高度H 角度αα一般取60°导流筒下缘直径D’=D+2Hcotα5、导流筒上缘以上部分流速V (一般取0.25m/s)导流筒上缘距水面高度H=Qn/3.14VD’5、搅拌机功率搅拌机提升水量Qt=Qn 机械效率η(一般取0.75)提升扬程Ht (一般取0.15m)γ水的密度γ=1000kg/m3N絮=Qt.Ht. γ/102η。
大型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大型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首先,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包括长、宽、深度等方面,这主要根据处理的流量和具体废水的水质来确定。
根据沉淀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推算出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速度计算公式为:V=Q/A,其中V表示沉淀速度,Q表示流量,A表示沉淀池的有效面积。
通过测量废水流量和实际的沉淀速度,可以得出所需沉淀池的尺寸。
其次,确定沉淀池的深度。
根据废水的具体水质和所需的沉淀效果,可以确定沉淀池的深度。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深度应该足够大,使得废水能够充分停留在沉淀池内,使得可沉淀物质有足够的时间沉淀下来。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深度一般为1米左右。
然后,计算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沉淀效果是指废水中的悬浮物在沉淀池中的去除率。
计算沉淀效果需要根据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半径来计算。
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从沉淀池进入到排水口需要的时间,水力半径是指沉淀池的面积与周长之比。
通过计算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半径,可以得到废水中悬浮物的去除率。
最后,确定沉淀池的出水口和排泥口的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口和排泥口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很重要,这直接影响着沉淀池的工作效果。
出水口应该设在沉淀池的上部,以便于清水从上部流出,排泥口应该设在沉淀池的底部,以便于排除沉淀的泥浆。
出水口和排泥口的尺寸要根据实际的流量和沉淀效果来计算,以确保顺畅的水流和有效的泥浆的排除。
总之,大型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深度、沉淀效果等。
只有在正确的计算和设计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废水的效果。
(完整版)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
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设计流量(Q)5000m3/d设计水温(T)25℃COD(C0)500mg/L SS(S0)400mg/L BOD(B0)NH3-N(N0)25mg/L TN(TN0)40mg/L TP(TP0)2、设计去除率%COD20%SS(S0)40%BOD(B0)NH3-N0%TN(TN0)5%TP(TP0)3、设计出水水质参数COD(C e)400mg/L SS(S e)240mg/L BOD(B e)NH3-N(N e)25mg/L TN(TN e)38mg/L TP(TP e)4、沉淀池相关参数及一些基本要求对于城市污水,初沉池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2-2.0之间,堰口负荷≤2.9l/(s.m)表面负荷(q)1.2m3/(m2.h)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0.6-1.0之间 ,堰口负荷≤1.7l/(s.m)沉淀时间(t)1.5h生物膜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0-1.5之间,堰口负荷≤1.7l/(s.m)水平流速(v)5mm/s4.1、静压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4.2、初次沉淀池的静压排泥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压水头:生物膜法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不应小于0.9m。
4.3、平流沉淀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一般取值4-54.4、平流沉淀池的长深比不小于8,一般取值8-124.5、池底纵坡:采用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一般取值0.01-0.024.6、最大水平流速:初次沉淀池7mm/s,二次沉淀池5mm/s4.7、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挡板淹没深度:进口处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一般为0.3-0.4m。
挡板位置: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5、沉淀池设计计算5.1、池子的表面积(A)173.61m25.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1.80m5.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312.50m35.4、沉淀池的池长(L´)27.00m计算堰长L 5.5、沉淀池的总宽度(B)6.43m复核长宽比:4.5四舍五入得 6.00m复核长深比:155.6、设池子个(格)数(n)2.00个(格)则每个(格)的宽度(b)3.00m5.7、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V)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T)0.50d污泥密度(γ)1.00t/m3污泥含水率(ρ0)98.00%V=Q*(S0-S e)*10^(-6)*100*T/(γ(100-ρ0)) =20.00m35.8、池体总高度(H)2.72m沉淀池超高(h1)0.30m缓冲层高度(h3)0.50m一般取值0.3-0.5污泥区高度(h4)0.12m5.9、污泥斗容积(V1)设污泥斗高度(h4")0.75m7.88四舍五入得8m3300mg/L15mg/L15%7.5%255mg/L 13.875mg/L19.9620m。
沉淀池计算书
二沉池土压应力:δ=γhK α=γhtg 2(45-)=18×0.5×h 1.设计资料:t=-80C ,t R =-200C赤壁厚度=0.3m,赤壁高度H=4.3m ,池内水深4.0m,底板厚度0.3m , 池内水压力Pw=10×4.0=40KN/㎡ 地基反力=47.5Kn/㎡﹤250KN/㎡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温度内力折减系邮:Kt=0.70,Kt R =0.20 2.①柱壳:圆形水池几何尺寸:H=4.0m,R=8.5m,h=0.3,d=2R+h=2×8.5+0.3=17.3m,0.308.33.03.17422≈=⨯=dh H ,R=8.65m 3.荷载计算 水压按满池计算γwH=1×4=4t/㎡; 1.0×4+2.5×0.3=4.75t/㎡; P=2.5×0.3×4=3t/m4.①圆柱壳(上端自由,下端固定) 表1.2.4—40:M=Eh Eh 231034.05431.03.43.0-⨯=• MEh Eh F 2231025.0734.13.43.0-⨯=•=柱δHEh Eh F 23310378.014.113.43.0-⨯=•=柱δ②底板 MEh Eh F 2310798.0559.265.83.0-⨯=•=板β5.结点刚度预算:Eh Eh Eh M 22210138.110798.01034.0---⨯-=⨯-⨯-=β6.各单元构件嵌固边缘力的计算 ①柱壳M=m m t /118.20331.0442--=⨯⨯- H m t Fp /176.444261.0-=⨯⨯-=柱②底板M 137.065.80.30172.065.875.42⨯⨯+⨯⨯=板Fp =-6.11+3.555=-2.55t-m/mH=07.结点变位计算①第一种荷载组合(水压+自重)a.∑FP M =-(-2.118)+(-2.55)=-0.432t-m/m ∑=-(-4.176)=4.176t/mb.β=-Eh Eh /103796.010138.1432.022⨯=⨯--- δ=08.各单位构件边缘力的计算 ①第一种荷载组合mm t Hmm t M /08.425.0)3796.0(176.4/98.134.0)3796.0(118.200--=⨯+-=--=⨯+-=柱柱9.柱壳各点的内力计算 ①第一种载荷组合a. =4×8.5×H xH x 34=b.mm t Hmm t M /08.4/98.100--=--=柱柱θN 1=116.63.098.1θN K Kno -=- =-1.98K=-1.98K=224.54)08.4(3.04θN K Kno -=-⨯ =4×(-4.08)K=-16.32K)(61210Mx Mx M +=柱壳各点的最终内力为No=+θN 1+Mx= +)(61210Mx Mx M +=经计算:最不利内力如下θN =123kn,外Mx=6KN ·m,Mo=1KN ·m 内Mx=19.8KN ·m ②第三种荷载组合因水压自由状态下的引起的内力、边缘力引起的二次内力,他们的组合下柱壳各点的内力中No 及Mx 变化不显著,此时省略。
高密度沉淀池计算书
m3/s
絮凝室出口过水洞流速为ν6=
0.0600
m/s
过水洞口宽度B=
2.10
m
H11=QDG/n6B3
过水洞口高度H11=
0.28
m
h=xn62/2g
出水洞水头损失h= 0.000195 m
2.2.5 出口区
出口区上升流速为ν7=
0.0600
m/s
b3=QDG/n7l2
出水区宽度B4=
0.28
m
t3=l2b3h2/60QDG
中间出水渠宽度b=
0.80
m m m
L/s·m
m m3/s
m
m
m
m
m
×
300
m
m
0.7~1.0
º
m
1.0~1.2
m
m
1.00
h
m m
m m
m
2.2 2.2.2
出水渠末端流量QD= 出水渠长l=
0.070 5.7
出水渠停留时间HRT=
1.00
h2=QD×HRT×60/bl
hk=(QD2/gb2)(1/3)
m
混合池超高h'=
m
混合池高度H=
m
混合池尺寸L*B*H=
絮凝区GT值= 98844.118
Pa·s <
混合室设计
混合池
混合池尺寸
混合室进水流量q=
0.070
m3/s
混合池停留时间HRT=
1.50
min
混合池有效水深h1=
2.00
m
V=Q×HRT×60
混合池总体积V=
6.26
m3
F=V/h
污水处理高密度沉淀池计算公式
m
集水槽起端水深h= 0.076
Δh=h-hk
m
h=1.73hk
集水槽水头损失Δh=
集水槽水位跌落=
集水槽槽深=
×
m
300
×
0.032
0.15
0.20
4
m
m
m
mm
m
1.6
m
2.89
m
m
X
5.00
m
1400
mm
1746
mm
=
s
2.00
m
X
0.00
m
#REF!
m
X
7.46
m
#REF!
m
X
7.46
m
1.55
贮泥区高度H6=
1.00
H=H1+H2+H3+H4+H5+H6
m
m
斜管倾角α=
斜管长度=
斜管区高度H3=
斜管沉淀池布水区高度H4=
污泥回流比R1=
污泥浓缩时间tn=
h5=R1QDtn/F1
沉淀池总高度H=
两座沉淀池之间墙厚d=
2.1.5
m
m3/s
0.7~1.0
1.0~1.2
1.00
h
6.00
絮凝池高度H7=
絮凝池尺寸L*B*H=
2.2.3
0.16
m
0.50
0.25
1.56
3%
×
×
m
m
m
1.60
0.80
0.80
0.070
1
0.070
10.00
5.00
m3/s
高密度沉淀池计算
1.00
6.搅拌机
叶轮直径
1950
外缘线速度
1.50
搅拌水量、叶轮提升水量
3.25
提升水头
0.10
功率
4.67
7.刮泥机
刮臂直径
6.8
外缘线速度
0.04~0.08
底部坡度
0.07
m/s m m 一台用于污泥循 台 环,一台用于污泥 排放,一台备用 m
m/s m m
m/s
m
m
m/s
m
回流量:设计水量
m3/s
一般取值
取值范围
m3/s
m3/d m3/h m3/s
m
min
8
m3
m2
m
m
min
6~10
m
0.9×(1.5×Q)0.4
m
m/h
22.5
12~25
m2
m/h
80
m2
m2
m3
m
m
m
m
m2
m/h
m/s
m
m
>计算值
min
4
3~5
m3
m
m
m/s
m
m
m
>计算值
0.02
0.01~0.05
m3/h
污泥循环管流速 污泥循环管直径
3.25
絮凝筒内流速
1.00
絮凝筒直径
2.03
圆整取值
2.05
锥形筒上部出水流速
0.50
锥形筒上部距水面高度
1.01
圆整取值
1.10
导流筒面积与絮凝筒面积之
0.50
导流筒面积
1.65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手册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手册
设计高密度沉淀池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池的尺寸、流体力学特性、沉淀物的处理和清理等。
以下是设计高密度沉淀池的一些建议:
1. 池的尺寸和形状,高密度沉淀池的尺寸和形状应该根据处理的水量和沉淀物的特性来确定。
一般来说,池的深度应该足够以确保沉淀物沉积在底部,而池的宽度和长度应该能够容纳流经的水量并提供足够的停留时间。
2. 流体力学特性,设计时需要考虑流体在池内的流动情况,以确保水流能够均匀地分布并使沉淀物沉积在底部。
通常会采用不同的结构和设备来改善流体力学特性,比如设置分流板、倾斜板或者采用慢速搅拌器等。
3. 出水口和进水口的位置,出水口的位置应该考虑到沉淀物的沉积情况,以避免将搅动的沉淀物重新搅动到出水口。
进水口的位置和设计也应该考虑到池内水流的分布情况,以确保水能够均匀地进入池内。
4. 沉淀物的处理和清理,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处理和清理沉淀物。
这可能涉及到设置底部清洁装置或者定期清理沉淀物的计划。
5. 材料选择,高密度沉淀池的材料选择应该考虑到处理的水的性质,比如是否含有腐蚀性物质或者高温水。
常见的材料包括玻璃钢、不锈钢和混凝土等。
总的来说,设计高密度沉淀池需要综合考虑流体力学、水质特性、沉淀物的处理和清理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池能够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高密池计算书
⾼密池计算书⾼密度沉淀池计算书说明:绿⾊区域为需要填写的内容;橙⾊为主要结论值;项⽬符号及计算公式计算值单位设计取值单位⼀基础资料设计⽔量Qt350.00m3/h⾼密池数量U 1.00set每个⾼密池流量Qc=Qt/U350.00m3/h0.0972m3/s⼆混合池2.1配⽔池池体计算数量 1.00set1停留时间HRT0 2.00min2min 有效容积V011.67m3配⽔池设计⽔深h0 2.20m平⾯有效⾯积S0 5.30m2配⽔池平⾯尺⼨L0×B0=3.2×1.8 3.31m 3.4m2配⽔池设计尺⼨:V0 actual11.97m3 3.4×1.8×2.2m2.2混合池池体计算数量 2.00set1停留时间HRT1 2.00min2min 有效容积V1 5.83m3混合池设计⽔深h1 2.20m平⾯有效⾯积S1 2.65m2混合池平⾯尺⼨混合池为正⽅形 1.63m 1.6m 混合池超⾼h20.50m2混合池设计尺⼨:V1 actual 5.63m3 1.6×1.6×2.7m2.3混合池设备尺⼨:1混合搅拌器最⼩⽔⼒梯度G (⼀般500~1000s-1)《城镇给⽔》Ⅲ P474250.00s -1⽔温T 15.00℃⽔的粘度µ(与温度相关)0.00114Pa·s 最⼩吸收功率P=µ*G 2*V1/1000《城镇给⽔》Ⅲ P4740.40kW 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般取0.75)给⽔⼯程P2820.75搅拌机传动效率η2 (可取0.6~0.95)给⽔⼯程P2820.60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0.89kW 混合池当量直径1.81m 搅拌器直径d=(1/3~2/3)D00.78m 0.8m 搅拌器外缘线速度v1(1.0~5.0 浆式)《城镇给⽔》Ⅲ P474 2.50m/s 转速n=60v/(πd)61.05r/min 搅拌器距混合池底⾼度H=(0.5~1.0)d 0.802.4进⽔系统计算1进⽔管管径DN 300.00mm 管内流速v21 1.38m/s 2进⽔堰计算堰宽b21 1.60m ⽔层⾼度H21=(Qc/1.99b21)2/3参见红⽪⼿册第5册 P5710.098m 0.20m 校核过堰流速v22=Qc/H21/b210.304m/s 3进⽔孔数量1.000个进⽔孔尺⼨L×H =1.6×0.4m 0.480m2过孔流速v230.203m/sπL L D ?=402.5溢流系统计算1溢流堰计算堰宽b22 1.60m⽔层⾼度H22=(Qc/1.99b22)2/3参见红⽪⼿册第5册P5710.098m0.20m 校核过堰流速0.304m/s 2溢流槽尺⼨L×B×H=1.6×0.5×1.0m溢流槽长度 1.600m溢流槽宽度0.500m溢流槽⾼度 1.000m3溢流管计算溢流管管径DN350.00mm管内流速按满管流设计 1.01m/s2.6混合区液位计算絮凝区⽔位L1 2.20m混合池2出⽔堰上⽔头L210.10m跌落⽔头L220.15m混合池2液位L23 2.45m混合池2出⽔堰上⽔头L210.10m跌落⽔头L220.15m混合池2液位L23 2.70m进⼊混合池1的堰上⽔头L310.10m跌落⽔头L320.15m前混合池的液位L33 2.94m三絮凝反应区3.1絮凝池池体计算1停留时间HRT2(停留时间6~10min)9.45min9min 有效容积V3152.50m3絮凝池设计⽔深h31 4.63m平⾯有效⾯积S3111.34m2絮凝池混合区平⾯尺⼨絮凝池为正⽅形 3.37m 3.45m2絮凝池混合区设计尺⼨:V31 actual55.11m3 3.45×3.45×4.63m3.2进⽔系统计算1集⽔井集⽔井尺⼨L×B×H=1.6×0.5×5.0m 4.00m3停留时间HRT0.69min断⾯流速v320.12m/s2进⽔管⽔平进⽔管DN350.00mm⽔平进⽔管流速υf 1.01竖向进⽔管DN400.00mm竖向进⽔管流速υg0.773.3导流系统计算1循环流量Q31反应池内搅拌器提升流量DH2x26005096.00m3/h0.97m3/s 2导流筒筒内上升流速υh0.60m/s0.59m/s 上部导流筒内径DG 1.44m1445.00mm 上部导流筒停留时间T31 5.00s 上部导流筒⾼度H32 3.00m3280.00mm3导流板下部导流筒末端直径DGO 1660.00mm 下部导流筒⾼度H33380.00mm 下部导流筒距底部距离H34480.00mm 3.4污泥回流系统计算回流⽐K=0.5% ~ 4%Qt 0.04回流污泥浓度100~120g/L 悬浮固体浓度C220.40kg/m3污泥回流量Qn 14.00m3/h 20.00m3/h 污泥回流泵参数Q=20m3/h ,H=20m ,P=4kW 3.5絮凝区搅拌设备最⼩⽔⼒梯度G (⼀般500~1000s-1)《城镇给⽔》Ⅲ P474150.00s -1⽔温T 15.00℃⽔的粘度µ(与温度相关)0.00114Pa·s 最⼩吸收功率P=µ*G 2*V1/1000《城镇给⽔》Ⅲ P474 1.41kW 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般取0.75)给⽔⼯程P2820.75搅拌机传动效率η2 (可取0.6~0.95)给⽔⼯程P2820.60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 3.14kW 3混合池当量直径3.89m 搅拌器直径d=(1/3~2/3)D0 1.30m 1.4m 搅拌器外缘线速度v1(1.0~5.0 浆式)《城镇给⽔》Ⅲ P474 3.00m/s 转速n=60v/(πd)44.17r/min 四推流反应区1进⽔⼝长度L41 3.45mπL L D ?=40⾼度H41 1.26m断⾯流速υ410.022m/s2上升段长度L42 6.600m宽度B410.600m断⾯流速υ420.025m/s3折流段隔墙顶端⾼度HD 3.90m⽔⾯⾼度 4.63m过⽔断⾯尺⼨18.06m2过流流速v430.0054m/s 5.38mm/s4停留时间计算 2.8512min五沉淀浓缩区5.1池体计算沉淀浓缩区最⼤⽔⼒负荷8.070m/h沉淀浓缩区⾯积43.371m243.40m2沉淀浓缩区尺⼨A:沉淀区为正⽅形 6.59m 6.60m斜管上升流速v (⼀般12~25m/h)17.000m/h斜管区域⾯积S20.588m220.70m2沉淀⼊⼝段计算⽔层⾼度h'=(Q/1.99b)2/3参见红⽪⼿册第5册P5710.038m0.63m 校核过堰流速v4=Qc/h'/A0.023m/s5.2斜管系统计算1斜管性能斜管类型为正六边形倾斜⾓度θ60°斜管长度L411500mm 内切圆直径D4180.000mm 2液⾯上升流速υ41=Qc/S 16.908m/h 4.70mm/s 3斜管内流速υ42=υ41/sinθ19.524m/h 5.42mm/s 4颗粒沉降速度µ0(《城镇给⽔》P523 0.50~0.60mm/s)0.621mm/s 0.66mm/s 5校核斜管长度139815005.3集⽔槽系统计算1集⽔槽设计参数斜管区域长度L4.06m 4.55m ⽔槽数量Nt=2L/1.5 6.07个 6.00每个⽔槽流量Qu=Qc/Nt 58.33m3/h ⽔槽宽度B0.20m ⽔槽⾼度HG0.30m ⽔槽底距斜板距离HGM0.10m 2集⽔槽内⽔深⽔槽内⽔深HGE=4*10-3*(Qu/B)2/30.176m 0.18⽔槽内流速V=Qu/(HE*B)1620.37m/h 0.450m/s ⽔槽出⽔凹⼝地⾯距槽⽔⾯距离HE=HG-HC-HGE 0.0503凹⼝计算⾼度HC 0.07m 长度LC 0.05m 数量N 8.00pre.m(两边)⽔槽长度L 2.73m 每个⽔槽总凹⼝数量Nt=L*N 21.84个22个每个凹⼝流量qc=Qu/Nt 2.652m3/h 410410414241cos 7.0sin θµµθυD D L -=41414141420cos 7.0sin D L D +=θθυµ凹⼝⽔位⾼度hce=(qc/337)^(2/3)0.040m 0.04m qc=337*hce 3/2"337"参见《污⽔处理⼚⼯艺设计》P277不淹没式矩形堰4液位计算絮凝区⽔位L1 2.20m ⽔头损失进⽔槽到沉淀区⽔头损失0.00m 澄清区⽔位L2 2.20m ⽔槽⽔位L3=L2-hce-HE 2.11m 0.09m ⽔槽底标⾼L4=L3-HGE 1.93m 0.18m ⽔槽出⽔跌差0.08m (≥0.05m)出⽔渠⽔位L5=L4-fall water 1.85m 总⽔头损失Total 0.35m5.4主收集渠计算单元⽔量Qc 0.097m3/s 渠宽Lc 0.70m 流速V4=Qc/(Lc*H4)0.30m/s 渠末端⽔深H4=Qc/(Lc*V4)0.46m 坡度il 0.02渠起始端⽔深H3=(2Hk^3/H4+(H4-il/3)^2)^(1/2)-(2/3)il Hk=(k*Qc^2/(g*Lc^2)^(1/3)0.125H30.472m 渠底标⾼L6=L5-H3 1.378m 标准图实际标⾼L6=L1+0.2-HCA=L1+0.2-1.900.500m 实际⽔深H4=L5-L6 1.350m 主收集渠实际流速V4=Qc/(Lc*H4)0.103m/s 5.5污泥浓缩区计算1固体负荷沉淀浓缩区尺⼨A:沉淀区为正⽅形 6.59m 6.60m2/32Hg mb Q沉淀浓缩区⾯积A4143.560m2絮凝反应池设计悬浮固体浓度C220.4kg/m3浓缩区固体通量G41=Qc (1+ηc )C22/A41 3.343kg/(m2?h )污泥⽃上部直径D42 1.45m 污泥⽃垂直⾼度H451m 污泥⽃母线与⽔平⾯的夹⾓θ4260°污泥⽃下部直径D43=D42-2H45/tan θ420.30m 污泥⽃容积0.69m32刮泥系统刮泥机外径D0 6.60m 污泥浓缩区池底坡度i 0.07六后混合区数量1set 1池体计算停留时间40s 容积3.89m3后混合区尺⼨L ×B×H 1.5×1.5×2.5m 后混合区体积actual V61 4.5m32搅拌设备最⼩⽔⼒梯度G (⼀般500~1000s-1)红⽪⼿册Ⅲ P474250.00s -1⽔温T 15.00℃⽔的粘度µ(与温度相关)0.00114Pa·s 最⼩吸收功率P=µ*G 2*V61/10000.32kW 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般取0.75)给⽔⼯程P2820.75搅拌机传动效率η2 (可取0.6~0.95)给⽔⼯程P2820.60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0.71kW 2.2Kw )444(3143422432424542D D D D H V ++=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