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介绍64页PPT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190716修订)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管理,规范地质环境监测行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地质环境或者工程建设影响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进行定期观察测量、采样测试、记录计算、分析评价和预警预报的活动。
第三条下列地质环境监测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一)地质灾害监测;(二)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三)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四)地质遗迹监测;(五)其他相关地质环境监测。
第四条地质环境监测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科学规划、群专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自然地质环境监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影响的地质环境监测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自然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地质环境监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对在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地质环境监测规划。
自然资源部负责组织编制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上级地质环境监测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应当包括地质环境监测现状、需求分析、规划目标、规划原则、监测网络布局、重点监测工程、经费预算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十一条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其他相关规划相互衔接。
第十二条自然资源部所属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承担国家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统筹规划和组织建设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全国地质环境状况分析评价和预警预报,对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地质环境管理办法是指为了保护和管理地质环境,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政策。
地质环境管理涉及到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灾害预防等各个方面,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具体内容。
首先,地质环境管理办法需要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进行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规划措施,目的是保护土地环境和保障人类生存,应该充分考虑地质地貌条件,合理分区和布局,避免在地质环境敏感区域开展不适宜的活动。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应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评估和审批,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区域,并加强对潜在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警。
其次,地质环境管理办法需要进行地质环境监测。
地质环境监测是为了掌握地质环境变化情况,基于事实数据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预防自然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沉降监测等。
地质环境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系统,定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及时报告和预警。
此外,地质环境管理办法需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地质环境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地震、地质滑坡、地质塌陷等。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应急能力。
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避免破坏地质环境。
最后,地质环境管理办法需要加强地质环境修复和保护。
地质环境修复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改善受到污染、破坏的地质环境,保护地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应制定修复标准和方法,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机构,加强对修复项目的监督和考核。
综上所述,地质环境管理办法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护和管理好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地质环境和社会需求。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管理,规范地质环境监测行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地质环境或者工程建设影响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进行定期观察测量、采样测试、记录计算、分析评价和预警预报的活动。
第三条下列地质环境监测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一)地质灾害监测;(二)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三)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四)地质遗迹监测;(五)其他相关地质环境监测。
第四条地质环境监测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科学规划、群专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自然地质环境监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影响的地质环境监测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地质环境监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对在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地质环境监测规划。
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编制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上级地质环境监测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应当包括地质环境监测现状、需求分析、规划目标、规划原则、监测网络布局、重点监测工程、经费预算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十一条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其他相关规划相互衔接。
第十二条国土资源部所属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承担国家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统筹规划和组织建设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全国地质环境状况分析评价和预警预报,对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mapinfo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管理办法
中地环发〔2004〕107 号关于印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处(室、中心)、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7月29日院务扩大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自2004年11月开始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月十三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资料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为院、政府、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根据《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资料管理办法》、《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其它有关地质资料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地质资料是指,院各部门及院委托项目承担单位在地质项目工作中,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和形成的文字、图表、图片、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由院出资(包括项目经费)所购买的纸质、电磁介质等形式的数据、报告、图件、软件等资料;院职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评审会议及学术考察等活动所获得的有价值的专业技术资料。
第三条本办法适于院及院委托项目承担单位,主要规范上述除实物地质资料外的地质资料的汇交与管理工作,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及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地质环境监测资料汇交办法另行规定。
第四条科技情报资料中心(以下简称情报中心)负责院资料接收、整理、汇交、保管及服务工作,并提供资料利用服务。
各部门负责人督促和监督本部门人员按要求汇交资料。
第二章资料汇交第五条资料汇交包括:1.情报中心按有关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它下达给我院项目的部门(单位)汇交资料;2.院各部门及院职工向情报中心汇交各类地质资料及专业技术资料,包括:在地质项目工作中获取和形成的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实物资料;由院出资(包括项目经费)所购买的数据、报告、图件、软件等资料;院职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评审会议及学术考察等等活动所获得的有价值的专业技术资料;3.院委托项目承担单位向院情报中心汇交原始资料、成果资料等项目合同中规定汇交的资料。
mapinfo-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mapinfo-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中地环发〔2004〕107 号关于印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资料治理方法》的通知各处(室、中心)、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资料治理方法》差不多2004年7月29日院务扩大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自2004年11月开始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月十三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资料治理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大和规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资料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为院、政府、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按照《国务院地质资料治理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治理条例实施方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资料治理方法》、《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项目治理方法》以及其它有关地质资料治理的规定,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的地质资料是指,院各部门及院托付项目承担单位在地质项目工作中,通过各种方式猎取和形成的文字、图表、图片、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由院出资(包括项目经费)所购买的纸质、电磁介质等形式的数据、报告、图件、软件等资料;院职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评审会议及学术考察等活动所获得的有价值的专业技术资料。
第三条本方法适于院及院托付项目承担单位,要紧规范上述除实物地质资料外的地质资料的汇交与治理工作,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及治理方法另行规定。
地质环境监测资料汇交方法另行规定。
第四条科技情报资料中心(以下简称情报中心)负责院资料接收、整理、汇交、保管及服务工作,并提供资料利用服务。
各部门负责人督促和监督本部门人员按要求汇交资料。
资料汇交第五条资料汇交包括:1.情报中心按有关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它下达给我院项目的部门(单位)汇交资料;2.院各部门及院职工向情报中心汇交各类地质资料及专业技术资料,包括:在地质项目工作中猎取和形成的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实物资料;由院出资(包括项目经费)所购买的数据、报告、图件、软件等资料;院职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评审会议及学术考察等等活动所获得的有价值的专业技术资料;3.院托付项目承担单位向院情报中心汇交原始资料、成果资料等项目合同中规定汇交的资料。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
创新3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防止违 规行为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队伍 素质
地质环境管理经验分享
分享1
定期开展地质环境 巡查,发现问题及
时整改
分享3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 警工作,防范地质
灾害发生
分享2
建立健全的污染物 排放监控体系,保
障环境质量
● 06
第6章 总结
地质环境管理实 效性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的落实 情况是评估地质环境改善 效果的重要依据。只有有 效的管理实践,才能真正 改善地质环境,提升生态 质量。评估结果将指导未 来的环境管理决策和政策 制定。
● 05
第5章 地质环境法规政策
地质环境管理法规
地质环境管理法规包括《地质环境保护法》、《地质灾害防 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规的 出台旨在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地质灾害,管理地下水资源的 合理利用。
地质环境管理政策
地质环境保护 规划
制定和实施地质环 境保护规划,明确 目标和措施,促进 环境保护工作的有
● 04
第4章 地质环境修复与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修复
01 后期治理
矿山环境综合整治
02 生态恢复
绿化工程、水土保持
03 矿山治理
环境监管、生态修复
土壤污染修复
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 化学修复 物理修复
污染源控制
源头治理 排放控制
项目管理
规划设计 进度控制 成本管理
地质遗迹保护
01 保护区划定
区域规划、管控措施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评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制定预防措施
地下水资源评估
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性 保护地下水资源
第5讲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基础演示模板.ppt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geologic survey:
指调查内容与应用对象都是综合性的环境地质调查,即 在调查内容上包括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在应用对象方面 为各种开发建设服务。
environmental geologic problems:指地质环境中
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不利或潜在不利影响的各种不良地 质现象和作用。如斜坡变形、地面沉降、水质污染等问 题。通常为区域性的,也有非区域性的。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eologic survey:属基础
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范筹,是以一定比例尺的环境地质 测绘填图为主要方式,对构成区内地质环境的基本环境 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 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为区域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提 供地质环境依据。
环境地质勘查类型与要求 环境地质调查设计书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与要求 地质环境评价内容与要求 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与要求
环境地质勘查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是什么?其中重要
和关键环节各有哪些? 地质环境评价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有什
么关系? 地质环境的安全性、质量、容量、适宜性各是什
图表部分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
附插图:工作区交通位置略图 附插图:工作区以往工作程度略图
第三章: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分析 第四章:工作部署 第五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 第七章:经费预算 第八章:项目组织及管理 第九章:技术管理措施
附插图:工作区环境地质略图 附插图: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图
特殊岩土地区:包括冻土、黄土、膨胀土、软土、 盐渍土、污染土等特殊土地区,以及荒漠化、干 旱缺水地区、冷浸田区。
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地质环境监测方案1. 背景地质环境监测是指对地质环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观测、监测和评价,目的是了解地质环境的特点、演化过程、变化趋势等,为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地质环境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质环境的动态,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目标本地质环境监测方案旨在:•持续监测地质环境的变化和演化;•及时发现和预测地质灾害的风险和潜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目标,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地质环境监测:3.1 定期观测定期观测是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置监测点,定期对地质环境进行观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地下水位观测:测量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和消耗情况,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效果。
•地表地形观测:使用地形测量仪等设备,对地表地形进行定期观测,掌握地貌演化和地表沉降等情况。
•断层和地震观测:设置地震仪和变形仪等设备,定期监测地震活动情况和地壳变形情况,预测地震风险。
3.2 实时监测实时监测是地质环境监测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质环境的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地下水位实时监测:使用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地下水超警戒水位,防止地下水涌出和地下水位波动引起的地质灾害。
•地表沉降实时监测:采用沉降监测仪,实时监测地表沉降情况,及早发现和预警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
•断层位移实时监测: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断层的位移情况,预测地震风险。
地质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是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演化规律等相关信息,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
数据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统计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指标,揭示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介绍共64页文档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第十二节 地质环境监测
九、关于尾矿利用 我国是全球尾矿和废石堆存量最大的国 家,2013年尾矿产生量16.49亿吨,金属矿 采矿废石量49.47亿吨,其中仅铁尾矿产生 量8.39亿吨,产生铁矿废石超过40亿吨。 我国尾矿和废石的堆存总量超过610亿吨。 仅京津冀地区开山炸石生产建筑用砂所 产生的潜在PM2.5形成物。约相当于640万 辆机动车的总排放量。
第十二讲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
(四)、监测原则 1、坚持“政府领导,属地管理”与“谁影响 谁监测”的原则; 2、坚持以矿山为单元进行监测的原则,集中 连片的多个矿山,可以统一进行监测; 3、坚持全面布控,重点监测的原则,监测范 围应大于矿山开采范围及其影响范围; 4、坚持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定期监 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二讲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
开山炸石每立方米砂石向大气中排放 粒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54.2克。每吨炸药向 大气中排放150-300公斤氮氧化物。
第十二讲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
十、关于地下水污染调查 2005-201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 地质环境研究所开展了“全国首轮地下水 污染调查评价”。 截止2014年底,完成310万平方千米, 采集、分析样品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第十二讲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
(七)监测要求 1、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应采用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 方法。专业监测方法有水准仪、全站仪、GPS及卫星遥感 测量。监测网点布设及监测周期应符合《崩塌、滑坡、泥 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和《地面沉降水准测量 规范》(DZ/T 0154-1995)的相关规定。 2、含水层系统破坏监测采用布点量测和取样分析方法,布 点及监测频次应符合《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规定。 3、土地资源占用破坏监测采用地面测量、卫星遥感测量和 土壤取样分析方法。占用土地面积可半年或一年监测一次。 土壤污染取样分析应符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的相关规定。 4、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监测采用地面测量、卫星遥感测量和 地面调查方法。
地质环境监测 PPT
四、地面沉降的监测
(一) 地面沉降的概念
地面沉降: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地
表垂直下降的现象
人为因素:抽取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或水压下降)
分布: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 危害:海水入侵、建筑物开裂倒塌、地下管道破坏等
四、地面沉降的监测
爆发时间、历时、过程、类型、流态和流速、 泥位、流面宽度、爬高、阵流次数、流量等
2. 泥石流动力要素监测
流体动压力、龙头冲击力、石块冲击力和泥石
C.流地声频谱、振幅等 泥石流流体特征监测
流体稠度、重度 等
三、泥石流的监测
(三) 泥石流的监测方法
1. 物源监测
沟谷滑坡、崩塌发育:可按滑坡、崩塌监测规定 对于松散物质:设立侵蚀监测点 ,监测不同
次声警报器(第四代)
泥石流次声报警原理:泥石流在形成和运动过程的
声发射信号中有次声成份(其它为可闻声和地声)。 这种次声成份速度约为340米/秒,远大于泥石流运 动速度(通常为10米/秒左右),因而报警器能在泥 石流到达前率先捕捉到它的次声信号,可提前30分 钟至40分钟发出泥石流警报。
三、泥石流的监测
三、泥石流的监测
(一) 泥石流沟的识别
泥石流:由洪水携带着泥沙、石块形成的特殊洪流
三、泥石流的监测
(一) 泥石流沟的识别
(1)沟谷内松散物质丰富:
三、泥石流的监测
(一) 泥石流沟的识别
(2)沟谷地形有利于汇集水源:
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道较陡
(3)沟谷内水源丰富:
暴雨、溃坝水库、冰雪等
(4)泥石流活动的遗迹:
接触式警报器(第一代)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14年4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59号令公布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管理,规范地质环境监测行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地质环境或者工程建设影响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进行定期观察测量、采样测试、记录计算、分析评价和预警预报的活动。
第三条下列地质环境监测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一)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三)地质遗迹监测;(四)其他相关地质环境监测。
第四条地质环境监测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科学规划、群专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自然地质环境监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影响的地质环境监测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自然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地质环境监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对在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地质环境监测规划。
自然资源部负责组织编制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上级地质环境监测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应当包括地质环境监测现状、需求分析、规划目标、规划原则、监测网络布局、重点监测工程、经费预算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介绍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