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布置及识图资料

合集下载

电梯布置与识图

电梯布置与识图
5.7.1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 5.7.1.1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 下面四个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 步的制导行程; 注:0.035υ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υ时的重力制停 距离的一半。即
井道平面尺寸如下图
5.机房要求
电梯机房里面的设备有: 曳引机、控制柜、限速器等; 机房开门的尺寸不能小于600*1800 mm; 机房净高度不能小于 2000 mm ; 机房地面的高度差在大于0.5m时,应设置 楼梯或台阶,并设置护栏 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且只允许放置 电梯运行所必须的设备及灭火器和空调等, 不允许放置与电梯无关的东西。
轿厢的形状是可以变换的,但通常是不同载重有 着各自的标准轿厢.
3.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与地坑深度
电梯的顶层高度与地坑深度在《GB7588-2003电梯制 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因为这2个值影 响电梯在事故时的安全问题,即要保证设备本身和人员 的安全,所以被强制要求,必须满足。
标准中关于顶层高度的说明: 5.7 顶层空间和底坑
a)底坑中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 个不小于0.50m×0.60m×l.0m的长方体为准,任 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b)底坑底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 0.50m,下述之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这 个距离可最小减少到0.10m。 1)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的井道壁; 2)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
电梯 立面 示意
4.井道平面尺寸
关于井道尺寸的大小,各家电梯厂的差别不 大,其中需要考虑的有以下因素: 轿厢大小及形状、对重形状、开门尺寸、导 轨及导轨支架、安全距离50mm 轿厢的大小与载重有关,根据表1,表2来定。 井道宽度与中分门机开门尺寸的关系: 井道宽度 ≧ 开门宽度*2 + 200mm 导轨支架 ≧ 75mm

电梯布置及识图

电梯布置及识图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 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对于用曳引绳直接系住的电梯,只要每根曳引绳中心线距长方 体的一个垂直面(至少一个)的距离均不大于0.15 m,则悬挂曳 引绳和它的附件可以包括在这个空间内。
8
精选ppt
13
精选ppt
电梯 立面 示意
14
精选ppt
4.井道平面尺寸
关于井道尺寸的大小,各家电梯厂的差别不 大,其中需要考虑的有以下因素: 轿厢大小及形状、对重形状、开门尺寸、导 轨及导轨支架、安全距离50mm 轿厢的大小与载重有关,根据表1,表2来定。 井道宽度与中分门机开门尺寸的关系: 井道宽度 ≧ 开门宽度*2 + 200mm 导轨支架 ≧ 75mm
受力计算:
R1 = 40*(P+Q) R2 = 40*(P+0.5Q) R6 = 10*(P+Q) – 渐进式安全钳 R6 = 25*(P+Q) – 瞬时式安全钳
P - 轿厢自重 + 部分随行电缆和补偿 链
Q - 电梯额定载重 R3、R4与R5 根据曳引系统的总质量*动安 全系数得到。
21
精选ppt
标准中关于顶层高度的说明: 5.7 顶层空间和底坑
5.7.1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 5.7.1.1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 下面四个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 步的制导行程; 注:0.035υ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υ时的重力制 停距离的一半。即
7
精选ppt
,圆整为0.035υ2。
b)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不包括5.7.1.1c] 所述的部件面积],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 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 应小于1.0+0.035υ2(m);

建筑识图—识读楼梯详图

建筑识图—识读楼梯详图

当楼梯坡度大于45°时, 由于坡度较陡,人们已 经不容易自如地上下, 需要借助扶手的助力扶 持,此时称为爬梯。
当楼梯坡度小于23°时,由于坡度较缓,把其处理成斜面就可 以解决通行的问题,此时称为坡道。
梯段的净宽是指扶手中心线至楼梯间墙体 内表面或梯段两侧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550—600
1100—1200
7层及7层以上或顶层入口 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 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
4层及4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
有些建筑虽然层数不多,但由于建筑级别较高或使用 的特殊需要,往往也设置电梯。
按照电梯的用途分类
观光电梯 住宅电梯 病床电梯
客货电梯 载货电梯 杂物电梯
按照电梯的拖动方式分类
交流拖动电梯 直流拖动电梯 液压电梯
识读楼梯详图
楼梯是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是建筑竖向的交通空间。
从楼梯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本建筑楼梯每一层有两段, 我们在建筑中称之为跑。
在每一层楼梯中, 楼梯主要由 梯段、平台、栏杆扶手 三个部分组成。
梯段是楼梯主要使用和承重部分。
平台是两个梯段之间的水平板,有楼梯平台和中间平台两种。
栏杆做法
在楼梯段的临空面一侧设置栏杆或栏板,并在其上部设置扶手。 当楼梯的宽度较大时,还应在梯段的另一侧及中间增设扶手。
由于栏杆具有通透、轻盈、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因此采用得较多。
栏杆的垂直构件必须 要与楼梯段有牢固、 可靠的连接,所采用 的构造方式也比较多, 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 况和施工能力合理选 择连接方式。
我国规定,楼梯段之间的净高不应小于2.2 m,平台过道处 净高不应小于2.0 m。起止踏步前缘与顶部凸出物内边缘线 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 m。

电梯布置及识图资料课件

电梯布置及识图资料课件
电梯图纸的识读方法
识读电梯图纸的方法包括顺序识读、 重点识读、比较识读等,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提高识读效 率和准确性。
01
电梯控制系统
电梯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电梯控制系统的组成
电梯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柜、操纵盘、外呼按钮、传感器、 限速器等组成。
电梯控制系统的功能
电梯控制系统主要实现电梯的运行控制、安全保护、故障诊 断等功能。
电梯布置及识图资料 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电梯布置概述 • 电梯识图基础 • 电梯控制系统 • 电梯安全防护 • 电梯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01
电梯布置概述
电梯的种类与特点
曳引电梯
曳引电梯是最常见的电梯类型,通过钢丝绳连接电梯轿厢和对重,利用电动机驱动曳引轮 转动,实现轿厢上下运动。曳引电梯具有运行平稳、速度快、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高层建筑和公共设施。
电梯布置的原则与要点
符合规范要求
电梯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安全性能和运行质量。
考虑使用需求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合理安排电梯的数量、载重量、运行速度 等参数,以满足使用需求。
优化空间布局
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优化电梯的空间布局,提高建筑物 的空间利用率。
考虑维护与检修
在电梯布置时,应考虑日后的维护与检修方便,合理设置检修口和维 修空间。
GB/T10052-2009《电梯主 要参数及轿厢、井道《电力液 压电梯》
电梯安全评估与检测的方法与要求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法律法规和标 准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时间有所变化 ,请以当地政府部门的最新规定为准。

施工电梯布置方案

施工电梯布置方案

施工电梯布置方案1、施工电梯分布1.1、施工电梯平面布置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安装室外施工电梯,计划安装9部SCD200/200型施工电梯,具体布置如下:电梯平面分布图1.2、电梯现场分布表2、施工电梯安装2.1、施工电梯安装流程施工电梯安装流程图2.2、施工电梯安装序号安装项目内容注:右图图样仅作参考,以实物为准。

2.3、安装后的检查1)、紧固所有螺栓。

2)、调整滚轮与导向轮间隙。

3)、测试导轨架垂直度,并纪录在案。

4)、各润滑部位加足润滑脂或润滑油。

5)、做上下运行试验及各限位开关和层门等试验。

6)、做静态试验,吊笼离地一米高,吊笼内装125%负载,检验下滑现象。

7)、做安全限速器坠落试验三次,检查制动距离。

8)、做起重量力矩限制器效果试验,超载125%时,电器系统停止工作。

9)、空载试验:上下运行三个循环,每个循环上升,下降各一次,正常制动。

10)、额定负载试验:上下运行三个循环,每个循环上升、下降各做一次,正常制动。

11)、超载试验:上下运行三个循环,每个循环上升、下降各做一次,正常制动。

12)、检查各机构温升状态。

3、施工电梯垂直运输3.1、施工电梯运行管理规划因本工程垂直运输量巨大,因此设立专门的垂直运输调度组,统一调配塔吊和施工电梯的运行,并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

针对施工电梯的特点,制定以下施工电梯运行的管理措施。

1)、运送时间规划每日上、下班时间规定为所有施工电梯均用于人员运送。

调度人员可协调上、下班时间,使各工种、专业施工人员的上、下班时间错开,以达到分流目的,减少等待时间。

2)、人员运输规划在进行人员运输时,施工电梯按照一定的楼层进行停靠,施工人员达到最近楼层后通过楼梯到达所在施工楼层。

上下班高峰期所有梯笼均进行人员运输,按照工种分时段上下班,兼顾考虑将所从事施工楼层相近的工种安排在同一时段上下班。

3)、材料运输总体规划3.2、所有需要运输的材料须提前2日向工程协调部提出申请,经主管人员审核后排入施工电梯日运行计划,供部门人员执行。

电梯结构及原理图解通用课件

电梯结构及原理图解通用课件

禁烟禁火
严禁在电梯内吸烟或携带易燃 易爆物品。
紧急情况处理
如遇紧急情况,应保持冷静, 迅速按下紧急呼叫按钮或拨打 维修电话。
电梯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
按照规定周期对电梯进行全面 检查,包括门系统、曳引系统 、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装置等

清洁保养
保持电梯内部和机房的清洁, 定期清理控制柜、曳引机等关 键部位。
电梯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包括楼层选择、开关门控制、 平层停靠等功能。
控制逻辑
电梯的控制逻辑是通过逻辑电路实现的,当乘客在某一楼层选择楼层后,逻辑 电路会根据乘客选择楼层信号和电梯当前位置信号,控制电梯的运行方向和停 靠楼层。
电梯电力拖动系统
电梯电力拖动系统
电梯电力拖动系统是电梯的动力来源,主要负责为电梯的运 行提供动力。
轿厢系统
承载人员或货物的箱 体。
门系统
实现轿厢门的开关功 能。
安全保护系统
确保电梯运行安全, 包括限速器、安全钳 、缓冲器等装置。
02
电梯结构
机房部分
曳引机
电梯的核心动力部件,负 责产生电梯上下运行的牵 引力。
控制柜
用于控制电梯的运行,包 括指令接收、逻辑判断和 信号输出。
限速器
当电梯运行速度异常时, 用于紧急制停电梯的运行 。
电梯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19世纪
电梯的雏形出现,采用人 力或畜力作为动力源。
20世纪
随着电力和电气控制技术 的发展,电梯逐渐普及, 并出现了自动扶梯。
21世纪
电梯技术不断更新,智能 化、绿色环保成为发展趋 势。
电梯的基本组成
曳引系统
提供动力,使电梯上 下移动。

电梯介绍ppt课件

电梯介绍ppt课件
组成:限速器、限速钢丝绳、安全钳、底坑张紧装置。
© ZXtech | Market
ppt课件
17
限速器:安装在电梯机房的地面上; 安全钳:安装在轿厢两侧,贴近电梯导轨,它的联动装置设在轿顶; 张紧装置:位于井道底坑内,固定在轿厢导轨背面,作用是张紧限速钢 丝绳,该绳两端分别绕过限速器轮和底坑张紧轮,两个接头固定在轿厢 侧面。
作面不应歪斜,在整个滚轮宽度上与导轨工
作面应均匀接触。
© ZXtech | Market
ppt课件
滚动导靴
压板 滚轮 压缩弹簧 滚轮座
导轨
14
1.3安全钳装置 安全钳分: 瞬时式安全钳(额定速度不超过0.63m/s) 渐进式安全钳 两者的区别在于钳体是否是弹性夹持的。
上杆 安全钳座
分解视图
© ZXtech | Market
导靴
、支架及隔
轿顶电器箱
磁板 轿顶
轿厢
开门机 导轨(对重侧
导轨撑架(对重侧)
)
轿门
曳引钢丝绳
对重绳头楔套装
层门框架

层门 召唤箱
小门套
对重
控制柜
限速器 轿厢绳头楔套
轿顶防护栏 导轨(轿厢侧) 导轨撑架(轿厢侧) 井道挂线架
安全钳
补偿链(缆) 缓冲器对重侧
2
控制电缆 限速器钢丝绳 限速器张紧装置 爬梯 缓冲器(轿厢侧) 对重防护栏
架的两侧上下端;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轿厢和对重在上下运行进而发生偏斜 等影响电梯平稳运行的现象。导靴按其在导轨工作面上的运行方式,可分为 滑动导靴和滚动导靴。
挡板 压板
靴台
压板 滚轮
导靴用底座
压缩弹簧
滚轮座
靴衬

电梯结构及原理图解

电梯结构及原理图解

特点: 传动比大 噪音小 传动平稳 具有自锁能力
无齿轮曳引机
一系列永磁同步曳引机 这几年电梯行业中最新驱动技术就是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其体积小、节能、控制性能好、又容易做成低速直接驱动,消除齿 轮减速装置;其低噪声、平层精度和舒适性都优于以前的驱动系统, 适合在无机房电梯中使用。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很快得到各大 电梯公司青睐,与其配套的专用变频器系列产品已有多种牌号上市。 可以预见,在调速驱动的场合,将会是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天下。
6.电力拖动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机、供电系统、速度
反馈装置等组成。曳引电动机是电梯的动 力源。速度反馈装置为调速系统提供电梯 运行的实际速度信号,以实现速度调节。
2023/10/23
7.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
、控制柜、平层装置等组成。它用来操纵 和控制电梯运行。操纵装置包括轿厢内的 按钮操作箱、层站召唤按钮、轿顶和机房 中的检修或应急操纵箱。控制柜安装在机 房中,由各类电气元件组成,承担电梯各种 信号的逻辑管理和速度控制。位置显示装 置是指示轿厢位置的装置,安装在轿厢内 和层站的层门外。
电梯基础知识
2023/10/23
曳引电梯结构示意图
1 减速箱 2 曳引机 3 曳引机底座
4 导向轮 5 限速器 6 机座 7导轨支架
8 曳引钢丝绳 9 开关碰铁 10 终端开关
11 导靴 12 轿架 13 轿门 14 安全钳
15 导轨 16 绳头组合 17 对重 18 补偿链
19 补偿链 导轮 20 张紧装置 21 缓冲器
绳 夹
构件间的过度连接装置.它也叫绳头
组合,其联接方法有多种形式,安全可
靠的方法有合金固定法(巴氏合金填

蒂森电梯图纸详解

蒂森电梯图纸详解

蒂森电梯图纸详解主回路:1,主机电源回路网络电源L11,L21,L31--总开关--K00--运行接触器--K06--运行接触器--K06,1--电抗器-- L03--波滤器--Z03--变频器输入端--变频器输出出端--主机2,位置和速度检测信号位置和速度信号由旋转编码器--B03完成,于主电动机同轴旋转的编码器运行时产生的脉冲送到变频器的输入端TM1插座。

3,再生放电电阻再生放电电阻R03,变频器内部冷却风扇M034,抱闸电路电磁制动装置抱闸电路电磁制动装置G12,受微机MC2控制,执行制动元件为制动电磁铁Y1,Y2,既Y07制动结构,电梯启动运行时运行接触器常开点-K01,-K01.1接通,电磁铁-Y1及-Y2得电后主机松闸并启动。

到站停车时,运行接触器失电其长开点-K01及-K01.1断开,电磁铁-Y1及-Y2失电使电动机抱闸关闭。

安全装置信号1, L13---机房急停开关S100---限速器断绳开关S132---对重缓冲器开关S133---轿厢缓冲器开关S134---上终端极限开关S101B ---下终端极限开关S101F-----限速器开关S102--安全钳开关S140B---安全窗开关S141---轿厢急停开关S100---运行检测继电器常闭点S44----在呼叫继电器常闭点S01---危机厅轿门锁开关安全信号S1---运行检测继电器常闭点S44---轿门锁开关S150----轿门锁开关S150.1----第一层S1厅门锁开关S138---第二层S2厅门锁开关S138----微机主控制电路图1,运行接触器线包K06.K06.1受运行继电器K01.K01.1的控制。

运行继电器线圈K01.1的控制线路如下~ 220VS2----变频器G03的运行开关K1----运行接触器常闭点138,K01.1--运行接触器辅常闭点K06--运行接触器辅常闭点K06.1----主板MC2输出继电器常开点K803,K802,K801----运行接触器线圈K01.1...K01----N....可知运行继电器是受微机控制,主机启动条件具备时,主板输出启动运行信号K801,K802,K803,运行继电器----K01.1,K01得电并经常开点K01自保,启动运行接触器K06,K06,1,电梯启动并松闸。

施工电梯布置方案

施工电梯布置方案

施工电梯布置方案施工电梯概述本工程具有庞大的工程体量、狭窄的施工场地、复杂的结构形式、众多的施工单位等特点都给施工电梯的选择和布置带来了诸多影响,为了保证布置的合理和经济性,我们借鉴了以往类似医用建筑施工电梯布置的经验,同时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殊性,针对多个难点逐一研究解决,从而确定最优的布置方案。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电梯的运输效率,我方将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和进行管理:1 优化施工电梯的配置,以满足施工需求。

2 合理设置电梯位置和材料的运输通道,提高电梯的运输效率。

3采取完善的保证措施和全面的制度管理,确保电梯安全、高效地运行。

施工电梯需求情况主楼每层砌体施工量约为650m³,裙房结构每层的砌体施工量约为450m³,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主楼在进度主线上,需至少布置两台施工电梯,另考虑后续机电安装管道和装饰装修材料同步穿插,需至少安排一台施工电梯,方能满足施工进度计划要求,裙房不在施工进度主线,且施工若不满足运输条件时,可借助主楼施工电梯,所需布置一台施工电梯即可。

因此本项目拟计划布置四台施工电梯。

具体分析过程详见下表1.2-1。

表1.2-1 施工电梯垂直运输需求分析区域主楼高峰期运送人数主体250人砌体50人初装修80人其他30人材料月平均运次100次1200次600次200次电梯垂直运输需求计算主楼施工需求分析:高峰期人数达410人,此时运输最大高度为99m,人员运输完成总时间按60分钟计算(人员错峰上下班)。

1)人员运输需求分析:每次往返时间=[99/0.6+(5+5+30×2)]÷0.9÷60×2=8.7min;所需梯笼数量(个)=410×8.7/(60×15)=4个;2)材料运输需要分析:每次运输时间=[99/0.6×2+(5+5+240)×6]÷60÷0.8=38.13mim;区域主楼所需梯笼数量(个)=2100×38.13/(30×16×60)=3个。

电梯构造图集

电梯构造图集

≥300
400
顶层承重梁高度 =3700
3100~3300
240 240
2300 1100
吊钩(最小承重2000kg) 410 410 876 J
门洞高 =2300
GPN30KL
1290
电梯型号:
GPN30KL
电梯类型:
客梯
层站数: 700
3/3/3
额定速度:m/s
1.0
额定载重:kg
2000
设备
控制系统:
J向
800 516 1250 960
R7
500 220
R5
1120
500
500
500
≥300
预留孔安装后填满 客户配合
1120
960
顶层净高度 O.H=4600
740 Ø320 440 430 440
740
顶层净高度46 00
≤2500
顶层承重梁高度 =3700 轿厢净深 2700 井道深 3200
R1
(335) 1290
轿厢轨距 1680
R2
(735) 1600
净门距 1500
底坑深度 P.D=1600
160
120 30
轿厢净宽 1500
889 788 500 600
井道信号 极限限位
180 (800)
1.支架(包括导轨支架,厅门门头支架,地坎支架)安装处采用钢筋 混凝土结构,如采用其它结构,请向巨人通力公司咨询.井道平面 度:前墙+50/0mm,侧墙和后墙+50/0mm. 井道壁应能承受图中所示Fx,Fy(导轨支架受力). 2.井道底坑能承受图中所示R1-R4载荷,若底坑下有人可到达的空 间,请与巨人通力公司联系.底坑保持干燥,清洁,不积水. 3.井道通风客户自理,温度5℃-40℃.湿度最大95%. 4.主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L1+L2+L3+N+PE(TN-S). 5.以装修完成面为基准,门洞高为门净高+100 6.若为多台电梯共用井道,则在井道下部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 间,应设置隔障,隔障应至少从轿厢或对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 低层站楼面以上2.5 m 的高度(GB7588-2003 5.6.2)/客户自理. 7.若为消防电梯,建筑需符合 GB50045-95 6.3 规定. 8.若有井道安全门,门净尺寸最小为350(宽)X1800(高) (GB7588-2003 5.2.2.1.1). 9.混凝土墙厚最小150mm,砖墙厚最小200mm. 10.电梯380V交流主开关和断路器不能含有漏电保护功能. 11.每层安装呼梯盒、门洞及横显所需预留孔尺寸,参阅外呼预 留孔附图GCT10(E). 12.土建技术要求详见"电梯土建技术要求"附页GKC-T 01,电梯 土建技术要求是本公司电梯土建图的不可分割部分. 13.因五地通话功能的需要,从机房到传达室或监控室的布线工 作及电缆材料(2×1.5平方毫米的PVC圆型电缆)由用户自理.该功 能的布线长度不得大于 1000米. 14.用户提供一个接地电阻值小于4Ω的接地装置. 15.电梯井道不得与卧室、起居室紧密布置. 16.轿厢越程CR、对重越程CWR有特殊要求,底坑深度、顶层高度 需要重新计算. 17.图纸若有不清或不明之处,请与巨人通力电梯当地代表处联系. 18.安装用土建图以加盖 "安装施工专用图 "为准 . 对重轨距 1500 轿厢净深 2700 井道深 3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标准关于地坑深度的说明: 5.7.3.3 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 面三个条件: a)底坑中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 个不小于0.50m×0.60m×l.0m的长方体为准,任 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b)底坑底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 0.50m,下述之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这 个距离可最小减少到0.10m。 1)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的井道壁; 2)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 c)底坑中固定的最高部件,如补偿绳张紧装置位于最 上位置时,其和轿厢的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 离不应小于0.30m,上述b)1)和b)2)除外。
电梯布置图识图及 基础知识
一 图纸的描述


通常井道图分2张A3图幅的图纸。 第一张是土建布置图、主要用于制作井道 时给施工人员参考用; 第二张是安装布置图、主要用于电梯安装 使用,一定要注意两张图纸的主要功用。
二 图纸被询问较多的几点
1.轿厢额载重量与乘客数量之间的 关系
乘客数量=额定载重量/75 向下圆整 例如:1600KG电梯 乘客数量=1600/75=21.33 圆整后=21人



从以上内容我们看到地坑深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地坑内的设备决定,同时也受速度的影响,他的 制定主要考虑轿箱蹲底时地坑内设备的安全、及 地坑内维修人员的安全。 同样取速度1.75m/s有机房电梯验算,
本公司常用地坑深度值:
速度 m/s 0.5(0.63) 1.0 1.5(1.6) 1.75 2 2.5 3.0 有机房电梯最小 地坑深度(mm) 1400 1400 1400 1450 1650 1850 2500 无机房电梯最小 地坑深度(mm) 1400 1500 1600 1600 1800
2.额定载重量与轿厢面积的关系
国标GB7588-2003有以下规定:

表1,是关于最大有效面积的说明; 2, 是关于最小有效面积的说明。


轿厢的大小根据 表1,表2,中的规定来确定,也 就是说载重量确定了,轿厢面积也相对确定了。 轿厢的形状是可以变换的,但通常是不同载重有 着各自的标准轿厢.

电梯 立面 示意
4.井道平面尺寸

关于井道尺寸的大小,各家电梯厂的差别不 大,其中需要考虑的有以下因素: 轿厢大小及形状、对重形状、开门尺寸、导 轨及导轨支架、安全距离50mm 轿厢的大小与载重有关,根据表1,表2来定。 井道宽度与中分门机开门尺寸的关系: 井道宽度 ≧ 开门宽度*2 + 200mm 导轨支架 ≧ 75mm
6.电梯施加给建筑物的受力说明
建筑物要能承受电梯各种状况下产生的力, 这个方面经常会被忽略掉,引不起足够的 重视。 有机房电梯受力说明 地坑受力R1 、R2 、R6 如下图1 机房受力R3 、R4 、R5 如下图2


井道平面图1

机房平面图2

受力计算: R1 = 40*(P+Q) R2 = 40*(P+0.5Q) R6 = 10*(P+Q) – 渐进式安全钳 R6 = 25*(P+Q) – 瞬时式安全钳 P - 轿厢自重 + 部分随行电缆和补偿链 Q - 电梯额定载重 R3、R4与R5 根据曳引系统的总质量*动安 全系数得到。

无机房电梯受力说明: 地坑受力 R1 、 R2 、R6 与有机房相同 顶层墙壁受力 R3 、 R4 、R5

无机房电梯的受力点主要在井道壁上,所 以对于无机房电梯的井道顶层在制作时要 充分考虑各点的受力情况,通常建议井道 顶层浇筑成混凝土的形式。 在本公司电梯土建布置图纸上,右下角处 都有电梯受力情况的说明。

,圆整为0.035υ2。
b)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不包括5.7.1.1c] 所述的部件面积],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 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 应小于1.0+0.035υ 2(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 括下面2]所述及的部件],不 应小于0.3+0.035υ 2 (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 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 小于0.1+0.035υ 2 (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 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 可。对于用曳引绳直接系住的电梯,只要每根曳引绳中心线距 长方体的一个垂直面(至少一个)的距离均不大于0.15 m,则悬 挂曳引绳和它的附件可以包括在这个空间内。

3.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与地坑深度
电梯的顶层高度与地坑深度在《GB7588-2003电梯制 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因为这2个值影 响电梯在事故时的安全问题,即要保证设备本身和人员 的安全,所以被强制要求,必须满足。 标准中关于顶层高度的说明: 5.7 顶层空间和底坑 5.7.1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 5.7.1.1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 下面四个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 2(m)的进一 步的制导行程; 注:0.035υ 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υ 时的重力制停 距离的一半。即

井道平面尺寸如下图
5.机房要求

电梯机房里面的设备有: 曳引机、控制柜、限速器等; 机房开门的尺寸不能小于600*1800 mm; 机房净高度不能小于 2000 mm ; 机房地面的高度差在大于0.5m时,应设置 楼梯或台阶,并设置护栏 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且只允许放置 电梯运行所必须的设备及灭火器和空调等, 不允许放置与电梯无关的东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顶层高度主要取决于 两个因素:速度与轿厢本身高度。 速度越高顶层高度越高,轿厢越高顶层高度越高。 速度1.75m/s的验算实例如下:


根据验算得出以下最小顶层高度

为什么验算得出的顶层高度比标准土建图册上的 最小高度小一些? 因为图册上的尺寸是把顶层装饰层和屋面结构标高 的误差(100mm)计算进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