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执笔人:顾训宝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The 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 18学分:4开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融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知识性。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目标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矛盾、问题和现象,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教学要求:(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
(3)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这是教学重点。
(4) 掌握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教学难点。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3.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教学要求:(1)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0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课件制作
万美容 郑永廷 徐光英 李健飞
目录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导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主 编 郑永廷 副主编 刘书林 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题组
首席专家
郑永廷 刘书林 沈壮海
主要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美容 王仕民 王秀阁 王雯姝 刘正斌 李 辉 罗洪铁 周 琪 骆郁廷 高国希 熊建生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九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建设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加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和道德观念,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基本原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等具体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宣传,可以加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认同和理解,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科学性、激发内在动力、全面发展等。
这些原则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可以指导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情感教育、实践教学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所述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原理,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40070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学分:3学时:48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修读学期:第2学期一、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类必修课程。
开设本课程,主要是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过程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目标、内容、方法、载体、评估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专业能力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使学生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并能结合实际比较熟悉地运用这些原理解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问题,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3.综合能力方面。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通过课堂讨论、说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辨证思维的能力;通过去中学课题调研和见习,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绪论1.教学内容:本章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着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及理论体系;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范畴;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经验;论述本学科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的研究方法。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理论体系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概念和范畴。
3.教学重点、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学时数:54学分数: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理论和管理理论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为学生以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做必要的准备。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阐明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本专业的青年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政治觉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
(二)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去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种种现象。
(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技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二、思想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矛盾(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定三、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一)特点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一、马恩列对思政教育的历史考察(一)马恩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二)列宁对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我党思政教育的历史回顾(一)初创阶段(二)形成阶段(三)成熟阶段(四)发展阶段三、我党思政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主要教训(一)优良传统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一)地位的确立(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宏观上的功能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揭示了思想形成、发展的根源(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理论揭示了思想意识的复杂性和能动性的的实质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灌输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揭示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源的实质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四、辨证法是实施思政教育的科学武器(一)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原理(二)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三)关于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四)关于一般与个别辨证关系的原理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反对错误的思想趋向(一)坚持唯物史观,反对精神万能论和精神无用论(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对空想论和机械论(三)坚持人的本质的理论,反对人的本性自私论(四)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左”与“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一、思想与行为(一)思想及其表现形式(二)行为及其分类(三)思想与行为的关系二、内化和外化(一)内化及其基本环节(二)外化及其制约因素(三)内化与外化的关系三、疏通和引导(一)疏通与引导的基本含义(二)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关系四、教育与管理(一)教育与管理的含义(二)正确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五、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一)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含义及主要形式(二)正确处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宏观环境(一)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二)社会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微观环境(一)家庭环境(二)学校环境(三)单位环境(四)社区环境(五)传媒环境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含义(二)优化外部环境(三)优化内部环境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一、正确认识教育对象(一)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重要性(二)把握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三)分析教育对象的基本方法二、教育对象的结构(一)教育对象的系列(二)群体教育对象层次(三)个体教育对象的层次三、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二)青年的特点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依据(一)制约教育目标的条件(二)思想政治教育受两方面限制: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人们的思想实际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近期目标(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四)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一、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一)思想政治品德及其结构(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根本依据(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直接依据(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现实依据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一)方向原则(二)求实原则(三)民主原则(四)渗透原则(五)层次原则(六)激励原则(七)主体原则(八)示范原则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一、教育主体及教育主体功能(一)教育主体的含义(二)教育主题的功能二、主体在教育结构中的地位、类型(一)地位(二)类型三、教育主体素质的提高(一)教育主体素质提高的必要性(二)教育主体素质提高的方法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的选拔与管理(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的选拔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一、概述(一)方法及方法论(二)研究方法要注意的问题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一)开辟多渠道(二)寻找新载体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必要(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要求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原则(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原则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种类第十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一、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一)树立科学的党的领导观念(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二、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一)始终坚持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地位(二)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三)善于依靠群众组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提高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水平(一)加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案例入手,讲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再用所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PPT

领导干部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榜样为了 保证领导干部在社会中发挥引导的正能 量,必须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当代中 国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也决定了其是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又具有特殊性。
特殊性体现在: • 双方都是具有主体性的、在现代社会具有 法律赋予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人。 • 双方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不同地位、 起着不同作用的人。
教育活动 组织功能
思想理论 传导功能
思想释疑 解惑功能
德行培育 提升功能
确定教育目标 选定教育内容 设计教育活动 构建实施机制 掌控教育进度 主持总结评价
向教育对 象宣传、 灌输先进 思想和科 学理论
引导教育 对象的思 想朝着社 会发展所 要求的方 向发展。
用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破解教 育对象思想中 的疑点,排解 教育对象认识 上的困惑,帮 助教育对象用 正确的思想方 法认识社会现 象。
少
年
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发展中存在着 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形象的代表。在社
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其是思想政治教
育对象的重点。
领 导 干 部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制定 的决策者和落实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在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决定了其是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阶级、政党的要求 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素质的个体或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体,指发动、组织和实施思 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群体指发动、组织和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政治性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都力图用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来影响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 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
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需要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知 识、理论、观点、实际材料等内容,通过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共同认识、体验、实践才能实现。
科学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 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 的主体性的全方位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多角 度发展等,集中表现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关 于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和指导思想,是对教 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功能以及实现途 径的总规定和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思 想政治教育及其创新发展的根本宗旨。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思 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 是正确的。
系统性
多层次、多内涵的体系,有理论内容与实际内容; 有历史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有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不同领域的内容;有主导性内容与多样性内容等。
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对教育内容有不同的要求,那 就是要体现时代性,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赋予 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才富 有活力与生命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第2版配套练习题库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第2版配套练习题库马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辨析题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材料分析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绪论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第九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建设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思想政治教育[上海大学2019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狭义的教育,也是广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体力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在学校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是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理论教育法[上海大学2019年研]答:理论教育法又称理论灌输法,它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培训、理论研讨、理论宣传等具体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论认知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为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2: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整个理论体系,使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3:使学生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去解释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能够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对其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最重要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第二至第八章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过程、规律、目标、内容和任务,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关系和外部条件,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而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形成全面的、深刻的理性认知;特别是本课程的一些核心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目标、内容和任务等)有力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章绪论一、思想政治教育(名词解释)二、政治工作(名词解释)四、思想政治工作(名词解释)五、思想政治教育学(名词解释)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两个方面)七、为什么说“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矛盾?(三个)八、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九、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五个)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三个)十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三部分)十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进程?(三个时期)十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经验?(五点)十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三点)十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五个)第二章思政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政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两个方面)二、思政教育学应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三、思政教育学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四点)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理解)五、联系学科建设实际思考怎样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思政教育研究?(十个方面)六、在思政教育及其学科建设中怎样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技术?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名词解释)二、为什么说思政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发展史、革命史、建设史)三、思政教育为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又为其服务(理解)四、思政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理解)五、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什么?(两个方面)六、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名词解释)七、思想道德建设(名词解释)八、怎样理解思政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有位、有为)九、思政教育的功能是什么?(两大类)十、思政教育功能有哪些特点?(四个)十一、个体性功能(名词解释)十二、社会性功能(名词解释)十三、思政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那几个方面?(1)个体生存功能(名词解释)(2)个体发展功能(名词解释)——表现(四个方面)(3)个体享用功能(名词解释)十四、思政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包括哪几个方面?(1)政治功能(名词解释)——表现(两个方面)(2)经济功能(名词解释)——表现(三个方面)(3)文化功能(名词解释)——分类(传播、选择、创造)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一、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两个)二、思政教育的目的体系是什么(按作用范围、按作用对象、按时限、按地位)三、确立思政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两个方面)四、思政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有哪些?(三个)五、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六、为什么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七、培养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五个方面)八、完成新时期思政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四个方面)九、主旋律教育包括哪些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名词解释)(2)集体主义教育(名词解释)(3)社会主义教育(名词解释)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思政教育环境(名词解释)二、研究思政教育环境的重要意义?三、思政教育环境有哪些主要特点?(eg)四、思政教育社会环境的分类?(形态分、性质分、状态分、作用方式分、覆盖范围分)五、宏观环境(名词解释)六、宏观环境对思政教育的影响(1)经济环境对思政教育的影响(2)政治环境对思政教育的影响(3)文化环境对思政教育的影响(五个表现)(4)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政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七、微观环境(名词解释)八、微观环境对思政教育的影响(1)家庭环境的影响——(名词解释)(2)学校环境的影响——(名词解释)(3)社会组织环境的影响——(名词解释)(4)社区环境的影响——(名词解释)(5)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名词解释)九、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的作用?(三个)十、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名词解释)十一、如何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四+4)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一、思想品德(名词解释)二、思想品德结构(名词解释)(心理、思想、行为三个子系统)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名词解释)(三个方面)四、为什么说思想子系统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三个方面)五、为什么说行为子系统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占有相对独立的重要位置?(三个方面)六、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两个方面)七、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是什么?(一个定义+两个方面)八、思政教育过程的要素有哪些?(三个)九、思政教育过程的环节有哪些?(三个方面)十、思政教育过程的特征有哪些(三个方面)十一、思政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十二、思政教育的基本矛盾通过哪些具体矛盾体现出来?(五个具体矛盾)十三、思政教育过程的规律(三个方面)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一、思政教育者(名词解释)二、思政教育者的特征有哪些?(三个)三、思政教育者的职能及表现是什么?(两个)(1)教育职能(名词解释)——表现(四个方面)(2)管理职能(名词解释)——表现(三个方面)四、思政教育者素质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四个)五、思政教育者的基本素质有哪些?(六个)六、思政教育对象(名词解释)七、思政教育对象的特征有哪些?(四个)八、认识和分析思政教育对象的方法有哪些?(四个)九、为什么说青年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对象?(两个方面)十、思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联系是什么?(两个)十一、思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区别是什么?(三个)十二、如何正确处理思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三个)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五个方面)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名词解释)三、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五个)(1)整体性原则(名词解释)(2)相关性原则(名词解释)(3)层次性原则(名词解释)(4)目的性原则(名词解释)(5)重点要素原则(名词解释)四、什么是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五、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哪些意义?(四个方面)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七、世界观教育包含哪两大板块?八、政治观教育包含哪些板块?(四个)九、简述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59380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类别:主要专业课程适应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总学时数:54 学分:3课程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选用教材: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7月一、教学性质、目的、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教育学的一的分支学科。
它借助教育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所固有的特殊规律,进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原理、原则、方法的科学体系。
教学目的: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论述,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形成与发展、基本范畴和理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历史考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教学任务:阐明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本专业的青年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政治觉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改革设想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生专题发言与聘请一线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讲解、案例分析与学生课堂讨论、专题发言相结合。
本课程重在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
同时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专题发言等方式,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与学科定位1.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2.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定位3.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对象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1.3 教学过程1. 导言: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与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际应用与学科定位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1.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范畴2.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范畴2.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2.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范畴解析2.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3.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2.3 教学过程1. 导言:引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范畴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3.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2. 掌握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规律3.2 教学内容1.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概述2.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概况3. 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规律及其启示3.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意义2. 理论阐述:讲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3. 案例分析:分析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概况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规律及其启示3.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4.1 教学目标1.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4.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2.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内容3.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4.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内容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4.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5.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2.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5.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解析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运用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析5.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方法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运用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5.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与运行6.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特点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运行的优化途径6.2 教学内容1.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结构2. 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3. 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运行的优化策略6.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运行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结构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运行的优化途径6.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载体7.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类型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载体的融合途径7.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成及其特点2.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类型与作用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载体的融合策略7.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载体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成及其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类型与作用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载体的融合途径7.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式8.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2.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8.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讨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其运用3.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8.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式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其运用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8.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析9.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内涵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价标准3. 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9.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与特征2.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及其运用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探讨9.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分析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与特征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及其运用4. 课堂讨论:探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9.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10.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意义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10.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涵与价值2.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探讨3.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分析10.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涵与价值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10.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十一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11.1 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2. 掌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3. 分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2 教学内容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概述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解析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1.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趋势的意义2. 理论阐述:讲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4. 课堂讨论:探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12.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与意义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特点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与启示12.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因2. 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特点3. 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与启示12.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因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特点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与启示12.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应用13.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的结合意义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与特点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的利与弊13.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的背景与动因2.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与特点3.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的利与弊分析13.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的背景与动因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与特点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的利与弊13.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十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14.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策略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途径14.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2.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策略探讨3.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途径分析14.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的意义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策略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途径14.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第十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展望15.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挑战与机遇3.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策略15.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概述2. 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挑战与机遇3. 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策略探讨15.3 教学过程1. 导言: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展望的重要性2. 理论阐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挑战与机遇4. 课堂讨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策略15.4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与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与学科定位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学科体系与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总学时数: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1、课程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课,在学科体系中居中心地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工具和方法论基础性的作用。
2、课程目的和要求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论认知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学科内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在现实操作上能够熟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和技巧,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警察政治学》和《伦理学》。
上述课程为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任务、原则和课程性质提供了基础,也是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策略的重要依据。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和学科特点,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范畴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学科的建设进程二、学科建设经验与发展展望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行为学科的关系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考题: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考察 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本质理论等直接理论依据;理解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熟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实现和完成。
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单独或先后相衔接或横向相呼应构成长短不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由其内在矛盾推动,并按其内在规律辩证发展的过程。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有利于正确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从而为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针、原则、途径、方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因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首先就必须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协同的、统一的。
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品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发展状况的影响及制约;在阶级社会里,是一定阶级的思想道德体系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首先就要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结构。
思想品德的结构十分复杂。
其构成要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结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具体地说,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吸取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有关新成果,我们认为,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都是在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首先,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
一般来讲,每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从知、情、信、意、行这几个心理过程的基本要素的运动变化开始的,所以,人的心理因素的发展变化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道德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道德法制教育是培养人们良好行为的 重要手段。
(一)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
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每 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
(二)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现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征
政治性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都力图用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来影响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 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
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需要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知 识、理论、观点、实际材料等内容,通过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共同认识、体验、实践才能实现。
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思 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 是正确的。
系统性
多层次、多内涵的体系,有理论内容与实际内容; 有历史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有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不同领域的内容;有主导性内容与多样性内容等。
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对教育内容有不同的要求,那 就是要体现时代性,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赋予 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才富 有活力与生命力。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把实践育人作为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根本目标对具体目标起着支配作用,具体目标是 根本目标在不同层次上的展开。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本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
章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主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含义与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内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三、道德法制教育
四、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和归 宿,它概括了时代对受教 育者的要求,体现着国家、 社会和教育者的期望,规 定了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 发展方向,在整个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中起着导向、 激励、调控作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 的根本目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表现为多个层次。对 于全体公民,应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目标,遵循公民道德、 法律法规等基本规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
(二)社会目标、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社会目标
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全体社会成员 的思想和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而
奋斗。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 的基础性工作。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着力培养人们的民主意识,提升公民的民主素养。
(三)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知
法、守法、用法。
四、全面发展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 能素质的发展。
(一)思想道 (二)科学文
德素质教育
化素质教育
(三)心理健 (四)审美艺 (五)劳动技 康素质教育 术素质教育 能素质教育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环境、 对象的具体情况不断整合优化。 (一)先进性内容与广泛性内容相结合 (二)政治性内容与生活性内容相融合 (三)民族性内容与世界性内容相关联 (四)科学性内容与人文性内容相匹配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 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 的主体性的全方位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多角 度发展等,集中表现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教育 (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教育 (五)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六)公民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 (七)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 (八)生态文明教育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关 于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和指导思想,是对教 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功能以及实现途 径的总规定和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思 想政治教育及其创新发展的根本宗旨。
思考题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任务是 什么关系?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3.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试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对加强
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16
群体目标 个体目标
是集体、单位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
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个体所要达到的预期结 果,具体来说就是提高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 并促进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 把个体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四)总目标和分目标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教 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讲解的知识、理论、观点,是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转化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