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
如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讲课教案

精品文档传染病管理工作在人类历史中,各种传染病一度成为阻碍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原因,使得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曾经的鼠疫、霍乱以及流感等疫情的暴发流行,几度让人类的生存成为难题,为此,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成为了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
如今,在生物技术和医疗研究的发展下,人们对传染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成功实现了对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频繁的人口流动,传染病也随之周游列国。
携带病菌的病人从一个国家到达另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传染病的潜伏期还要短。
加之目前我们的食品越来越多选用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可能来自其它国家。
在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出现污染,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
疯牛病和口蹄疫是非常著名的例子。
所以旧的传染病还没有消除,新发传染病(非典、H7N9、手足口等)已威胁着人类,新问题接踵而来,再次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如何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成为了关键。
1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自20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人们不再仅仅是重视“吃”,而是“吃什么”、“怎么吃”,各种千奇百怪的吃法和生物被摆上了餐桌,加之,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等因素,使得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威胁,尽管在免疫制剂和抗生素的试用下,传染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得到了控制,很多重大传染病已基本得到了控制。
就近几年来,传染病调查情况来看,全球传染病的发病率逐渐回升,甚至还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各种传染病爆发和流行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带来恐慌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些传染病又再次死灰复燃,例如:结核病、流感等都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此外,频频出现的新病种,也给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流感以及结核等病原体变异,对抗菌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核病再次肆虐;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全球进入到了结核病的紧急状态中”;截至目前为止,有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3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歧杆菌;2010年,根据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结核病患者的发病率为66/10万,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60.1%,但结核病形势仍然非常严重,形势不容乐观。
浅谈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法 改进 。
查 中被发现不达标 的问题 , 护士们对上级的各种 质控 检查 能躲
就躲 , 很消极 , 处于恐惧 、 被动的状态 , 1 年, 了护士长 , 2 0 更换 0 新 人新气象 , 士长带来 了一系列 管理 的改革 , 新护 得到 了喜人 的
微生物包括细菌、 病毒、 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和衣原体 , 同的病 不 原存在不同的传播特点 , 通常以病毒性传染病居多 , 且毒株 的变 异特点较为突出。
2 影响传 染 病流 行 的 因素
重要环节 , 可以控制传染源 向 外界扩散病原体 , 降低传染病的危 害 。对于与传染病人或传染原密切接触者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 并做应 急接 种、 药物 预 防、 医学观 察和 检验 。防止其 成 为传
影响是积极 的。 参考文献
[ ] 浅谈 护士长在 护理 管理 中的技巧 [ ] 1 J .中国实用 医药,
2 1 ,2 ( 5卷)3 : 5页 潘丽敏. 0O 1 , 第 ,62 6
加, 领取物品无积压、 浪费 , 医护合作关 系和谐, 对排班很满意 ,
让找茬护士把改进 措施拟定 , 采取 功能制 和责任制相结合 的办 法, 明确各班职责。 2 .根据个人 的性格特点 , 重新合理的分配了护理台帐乱 , 分配专人包干 , 保持整洁。 4 .对医护之 间合作存在 的问题 ( 医生值班仍排手术 , 如 导 致患者新人院未得 到及时处理 等) 积极 的与 医生 和科 主任沟 , 通, 使医护关系更 和谐 。 5 护士长善于发现每个护士的优点 , . 并给予肯定和夸奖 , 对 护士不好的方 面, 婉转提出却能让人 清楚 明白, 并提出改进方法 给护士参考以改进。 6 对上级需要护士了解 、 . 掌握的文件 , 时打印并夹在排班 及 本的前面 , 注明每人都需要按规定及时学习, 完后签名确认。 7 新技能或者需要大家都掌握 的技能操作 , . 及时准备器材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3篇)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机构、单位以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目标是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迅速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四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疫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传染病防控知识宣教、预防接种和合理用药等工作。
第五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二章传染病疫情监测第六条传染病疫情监测包括疫情报告、数据分析和疫情预警等工作。
第七条各相关单位应当及时发现、报告和上报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第八条有发热、呼吸道疾病等传染病症状的患者应当及时就医,并由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九条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疫情数据,做好疫情分析和预测工作。
第十条各级卫生部门应当根据疫情监测结果,及时发出疫情预警通知,指导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的控制第十一条对于已经发现的传染源,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救治、消杀等,并追踪接触者。
第十二条对于传播途径,应当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环境卫生、消毒等。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部门应当负责制订有关传染病防控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指南,并组织培训与督导工作。
第十四条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章传染病防控知识宣教第十五条在各级教育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应当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教活动。
第十六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教应当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包括宣传资料、讲座、培训等。
第十七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教应当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内容有针对性、科学合理。
第十八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教应当加强与媒体合作,广泛宣传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和知识要点。
流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质量的控制进一步的完善人员的考核体 系 ,激发体系 内部的活
力。
这些地 区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因此 ,我们
就有必要从基层卫生院的角度来对 流行性 创染病 的预 防和控制
2 . 3 对传染病预防控制体 系建设 的强化 主要是要求有关 的
方面都得到应有的支持。
“ 传染性” 和 “ 流行性 ”的传染病对于其 国民健康的危害程度
就显得更 为突出。而我 国也 和这些 发 展 中国家 面临 的问题一
2 . 2 加强有关传染病预防控部 门的 内部管理 首先是 要建立
和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然后是 要加 强对有关工作
样 ,由于经济水平和医疗资源的限制 ,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仍然 面 临着诸多的 问题 ,特别在一些 农村 、乡镇地区 ,由于卫生资
1 . 1 流行性传染病工作 的难度 加大
改革开放 以来 由于 我国
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的是高素质 的专业技术人员 ,而传染病 预防控制 中心作为一个专 业性很强 的卫生 医疗机构 ,是离不开 人力 资源作为其支撑的。所以就需要加强对人才 的培养同时规 范人才 的管理 、任用 、分配制度 ,运用 有效 的人才 维 持和管 理 ,建设起一个活泼的、赋予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体制 。
2 . 5 加强对一些突发性的公共卫 生事件 的应 急处 理 对一些 可能 出现和发生的突发性 的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相应的应急准备
各项 事业 的蓬勃发展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人 口的流动性都
在逐渐加 大、同时由于各种生态污染等多方面 因素 ,使得流行 性传染病 的控制面 临着 巨大 的挑战 。而对于一些乡镇卫生院而 言由于其公共卫生设施 的配备 、建设方面 的相对滞后 ,那 么一 些 流行性传染病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会很容易的发生。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医学课件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9为代表)引起的疾病。 1997年, 在我国香港地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 6人死亡, 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危及人的生命。 H7N9禽流感病毒, 主要在禽类等动物之间流行, 对于禽类属于低致病率病毒, 禽类感染H7N9多不发病, 而对人类患者而言则具有高病死率。 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 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地率先发现人感染H7N9疫情, 在全球属首次被发现。
甲流
2013
甲型流感病毒H7N9
人禽流感
新传染病不断出现的生物学因素
1、生物学因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2.动物在新传染病的发生上起着巨大作用 HIV-I 和HIV-II与猿免疫缺陷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鸡、猪、马等动物,不同流感病毒在猪等动物体内进行重组,再以新的病毒感染人类。 果子狸体内分离的SARS病毒基因序列与人SARS病毒同源性达99.8%。
SARS的治疗
1.监测病情 2.一般和对症治疗 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早期抗病毒药物 目前尚无针对性药物 5.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6.心理治疗 7.重症患者的治疗 8.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
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
人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丙型病毒及传播的社会因素
1、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动物携带病毒,大多 为隐性感染。人类捕杀动物,导致个别病毒有 机会感染人类。 2、新开农田,带病毒节肢动物增多,传染人类。 3、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传播。 4、世界都市化,人口集中,居住环境差、拥挤、 肮脏为传染病传播提供了条件。 5、气候变暖,造成新的降雨格局,空气潮湿,微 生物的微观生态学改变,诱导新病原体出现。 6.再造森林使鹿增加,鹿是莱姆病主要宿主,导 致美国、欧洲莱姆病增多。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王金华1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甘肃兰州730000近30 年许多新出现的传染病(emergen disease ) 病原的出现及旧有传染病(Re-emergen disease ) 在全球范围内复活, 使得传染病重新成为极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5年全球死亡的5 200万人中有1 700 万人死于各类传染病,占死亡总人数的32 • 7%]。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 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道》中惊呼:“全球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 。
WHOf 吁国际社会增加资金投入, 对新出现的传染病应首先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国家和国际对传染病的监督; 制定针对新出现和再度出现的传染病的预防战略;对突发的严重疾病迅速做出反应。
强调, 人类在同传染病作斗争中的首要任务应是减少贫困, 促进发展。
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 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1]。
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 并以每年新发 1 种的态势发展, 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 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 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 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一般将1970 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3]。
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 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 如消化性溃疡、T 细胞白血病等。
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 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
③以往不存在, 新发生的传染病, 如甲型H1N1 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
第三章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

扩大免疫规划(EPI): 我国的计划免疫程序:
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 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麻疹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简称:五 苗七病)。
三、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
(一)病原体变化带来的新问题
新发现或再燃的传染病 病原体耐药 病原体基因突变与抗原变异
⑤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 ⑥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
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主要 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
一、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本节所谈及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 慢性病中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有代表性的 疾病。
高血压的病因,遗传因素的比重占30%~ 40%,生活方式的比重占60%~70%。
(四)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 疫源地:指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波及的范围
– 影响疫源地范围大小的因素有 ①传染源存在的时间;②传染源活动的范围;③疾病的 传播方式;④周围人群免疫力;⑤环境条件。
•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 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 态(治愈);传染源播散在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 。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或 新感染发生。
主要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病、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NCD的特点
慢性病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成人的最主要死 因,且呈现持续增长势态。
• 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经济状况的改善、人们生 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 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 全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2000~2008年中国慢性病死 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继续上升趋势,城市从占总死亡 的79.86%增加到81.68%,而农村从73.19%增加到 79.90%。比较发现:城市占总死亡的比例更高,而农 村增加速度更快,正迅速接近城市水平。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策略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策略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任务。
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包括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社会卫生意识、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
一、加强监测预警传染病的防控首先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其发展态势和流行特点。
为此,应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工作。
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从全国范围内收集并汇总各类疾病数据;另一方面,在发现异常情况时要能够及时响应,并快速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
其次,在技术手段上要不断创新进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染病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度。
同时,在基层医院中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结合,提高初步诊疗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以便于及时追踪与治疗传染病。
二、提高社会卫生意识有效的防治重大传染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政府、媒体、学校和社区应共同努力,普及健康知识,以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要加强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途径,向公众传达科学正确的健康理念,向大众普及对重大传染病的基本认知、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法等信息。
同时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如接种疫苗、良好卫生习惯等。
其次,要加强个人卫生管理。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安全饮食、科学运动等,并遵循相关预防指南。
此外,在特殊时期或特定地区要注意个人保护装备,在密闭场所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三、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科学的医疗卫生体系是有效防治重大传染病的基础。
应加强对医院、社区和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人员方面,要增加相关专业人员队伍,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
这包括传染病预防及控制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情报分析师等职业。
其次,在设备方面,要配备先进、可靠且合理的防护设施,并保障其正常使用。
如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如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首先,加强传染病监测与预警。
及时准确的监测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是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实施定点监测和全员监测,通过健康档案、疾病报告系统等手段及时掌握信息。
同时,要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开展病例分析,制定早期预警指标,确保在传染病爆发前能提前发现。
其次,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广泛宣传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和技巧。
要科学、客观地解读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疫情,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
此外,利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让每个人成为传染病预防的参与者和宣传者。
再次,完善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体系。
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处理流程。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确保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控制措施。
并加强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另外,加强传染病的疫苗研制和使用。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政府要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疫苗的研制。
同时,要加强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安全。
政府和医疗机构要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鼓励公众按时接种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力。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防止疫情跨境扩散。
传染病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要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信息和经验,确保疫情的准确传递。
同时加强国际疫苗研发与使用机制,促进疫苗的平等分配。
总之,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政府、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监测预警、宣传教育、防控措施、疫苗研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传染病防制

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 自 然 因 素
2. 社 会 因 素
自然因素
地理因素
气象因素
社会因素
1.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泛用. 2.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使人类传染病有增 无减. 3. 社会动荡,促进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4.人口流动:旅游、经济交流、人际交流. 5.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
流行特征:
传播途径易实现,易爆发流行
冬春季高发 少年儿童多见 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2、经水传播
(water-borne infection)
方式
饮用水污染传播
疫水接触传播
(1)经饮用水传播
霍乱弧菌污染饮用水
流行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传 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甲乙丙3类,共37种 甲类:鼠疫、霍乱
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 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式
直接接触
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 易感者接触。
间接接触
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 泌物等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流行特征:
一般呈散发,很少造成流行 无明显季节性
与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条件有关
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vector-borne infection)
案 例
2003年SARS病例5327,死亡348例,病死率 6.4%。其中医务人员在职业分布中最高(15.2 %),其次工人(10.7%),学生(10.4%)。 全世界病例达8422例,死亡867例,病死率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
以下是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
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
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
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课件

23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二)传播途径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冬春季节高发 少年儿童多见 在未免疫预防的人群周期性发病 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24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二)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 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疫水传播两种方式 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
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
发生
27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二)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infection) 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 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 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 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 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
25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二)传播途径
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 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 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 流行即可平息
26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二)传播途径
9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一、传染病发生的条件
(三)感染谱 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 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隐性感染、显 性感染或死亡等,一种病原体导致宿主 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
10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控制的策略

Fb a 1 Vo11 ,No. e r r2 2 .0 u y0 5
,
新 时期传染病 的流行特点及其预 防控 制的策略
穆 子林
( 吉林省大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大安 1 1 0 ) 3 3 0
【 关键 词】 传 染病 ;流行 特 点 ;预 防控 制 策略
中图分类号:R8 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1 4(0 2 5 07 — 2 6 1 89 2 1 )0 - 2 8 0
在人类历 史上 ,传染病 曾经猖 獗流行 ,给人类生命和健 康造成 了 严 重的危 害 ,天花 、 鼠疫 、霍 乱 、流 感等 曾肆虐 流行 ,如 14 年 至 37
16718194201205027902自在我国医院临床中产生医疗机构制剂以来由于我国现行的医院制剂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缺乏统一的省市审准再加上近些年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市场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等原因致使医院制剂的管理和使用不能适应医院临床需要直接影响对病人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损害了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2医院制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多数制剂室开始追求利润盲目扩充品种使医院制剂方向发生了偏离
饮用水 ,改善居 民的居住环 境 ,加强粪便 管理和无害化 处理 ,加 强食 品卫生 监督和管理等 ,都可 以通过对可 能的传播途径 加强管理而 预防 传染病 。③加强健康 教育。可通过 大众 媒体 、专业讲 座等 向群众 宣传
1 新时 期传 染病流 行特 点 2世纪 以来 ,随着 经济社 会的快速 发展 ,人们 的生活条件 、营养 0
状 况和 卫生条 件等 得到 明显 改善 ,同 时 ,由于人 类对传 染病 不断 提
2023年传染病流行病学解析

灭。
人们闻‘黑’丧胆,心中留下难以消除的恐怖
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街道 上尸体纵横。坟地已经无法容纳,只好临时在周 围挖些又长又阔的深坑,把尸体成百成千地葬下 去,就像货物堆塞到船舱里去似的。
传播广,发病率高 续发率高 冬春季发病率上升 儿童发病率高 发病常与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有关
2 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
(1)经饮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人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用同一水源史
除哺乳婴儿外均可发病,暴饮者尤多 水源常年被污染,病例常年不断;被一次大量
WHO 总干事中岛宏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 的边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 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
表1 传染病按传播方式和特征分类
传播方式
特征
接触传播
需要直接(如皮肤、性接触)或间接接触
二、20世纪与传染病的斗争曾经取得巨大成就
有效控制了麻风、白喉、鼠疫等多种传染病 成功消灭天花,正朝着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努力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21世纪的近50年间,我国传
染病发病率从约2000/10万下降到约200/10万,传 染病死因构成比从约20%下降到不足1%。 呼吸道、肠道、虫媒传染病以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减少了80%以上。
毒力(virulence) 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毒力=重病例或病死数/总病例数
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学校特点及与疫情发生的关系学校具有社会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通过人员和物资输入病原体。
①经人输入:学生来自于社会的每个家庭,课余时间与校外环境发生交往,随时有发生传染病可能。
节假日后返校或新学期开学不久,是学生传染病的多发期。
学生家庭分布区域越广和学生人数越多,学校输入病原体的概率也就越大。
学校员工,如校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学校附近的社会人群,染上病原体的机会较多。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病原体可通过污染作业环境,引发严重的食源性疾病发生。
②经物输入:校园内人群的一切学习、生活所需物资都得从社会中输入,其中的一些物资可作为病原体的媒介,如食物和水等,这些物资进入校园,如果把关不严,随物引入病原体,可引发介食物、水传播的传染病。
部分学校将食堂承包出去,更增大了病原体随食品进入校园的几率。
另外,学校附近设置的小摊小贩,卫生状况极差,学生购买和食用这些食品后,极有感染病原体的可能。
由校外输入的水源,易受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被污染,若学校作为饮用水水源,易传播感染性腹泻。
具有相对独立性: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同一时期、同一校园内生活着相对稳定的一批人群。
校园的内部环境是固定的,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内人群的健康。
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在传染病传播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给疾病的传播与爆发创造了外部条件。
①提供了疾病传播的场所:学校中的一些场所,如教室、食堂、寝室等,学生在这里学习、用餐、住宿。
呼吸着同室的空气,使用着室内的物品,而当这些场所存在结构不合理,如场地空间狭窄,人均占有量小。
设施不全,如通风、消毒、排污设施等。
管理不严,如无卫生制度,室内的空气、物品就易受到污染,在此环境下,一旦受病原体污染,这里的人群要遭受疾病感染的威胁。
不仅如此,学校内还存在着大量污物,如生活污水、粪便、垃圾等。
这些污物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校园内环境的污染,如污染水源,井水、污染食堂、或成为媒介昆虫的孳生地等。
最新传染病防控措施最新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省、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二、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主要负责同志、食堂管理员和班主任组成。
三、学校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卫生人员进修学习,充实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的相关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四、日常管理要求:1 、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课、卫生知识讲座、校画廊、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学校阅览室要配备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科普读物和刊物,学校要定期在宣传栏张贴有关传染病防治宣传挂图,营造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氛围,增强师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2、班会课、卫生与健康课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指导学生的起居饮食,对卫生、生活异常的学生要及时帮助教育,用老师的关心和呵护,尽量减少学生患病率。
3、进一步完善学生出勤登记制度,班主任老师每天上午负责学生到校情况检查,班主任对缺课学生的原因及时上报卫生室,对因患病缺课的学生要做详细病因记录。
4、建立和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与家长随时可以联系的通讯方式。
教育学生有事要请假,来不及请假的要及时电告老师,因病请假的要把病因告诉老师,并做好记录。
5 、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因病请假的学生要进行跟踪了解。
对明显的传染病种及发热、腹泻等疑似传染病,一旦发现马上报告,如超过报告时限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6、要教育学生,生病时及时让家人陪同就医,一般不鼓励学生带病上课,对明显有传染病的带病学生要劝其先治好病再上学,并及时与家长沟通,防止发生学生因带病上课而传染他人的现象。
浅析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浅析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机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控制疾病传染病暴发,努力构建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病诱因及传染病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常见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对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的防护能力,加强传染疾病的预防监测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Abstract] CDC is a public welfare institution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to implemen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outbreak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striving to build a healthy and good living environ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s an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common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s,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rther improving the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ability of CDC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monitor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keywords] CDC;infectious diseases;prevention and control;strategy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机构实施疾病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各种致病病原体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与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且由于食物全球化、生态全球化、微生物变异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对传染病也只能起到预防控制,并不能做到及时处理。
特别是在新时期下,原来的传染病尚有复发、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这都给卫生免疫工作带来艰巨的任务。
本文对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阐述,梳理出当前我国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并通过大力宣传、全员参与及加强监测、健全机制、加强检疫等措施,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标签: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流行情况;预防控制对传染病的控制一直是热议话题,也是由古至今的攻克难关,因为只要感染上了传染病,就会导致影响身体健康,丧失生命,而且还会对社会安稳带来重大影响。
从人类发展史历程看传染病,流感、鼠疫、霍乱、天花等曾猖獗流行,严重锐减了当时当地的地区人口,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给人们带来恐慌。
如1347~1351年欧洲的鼠疫,造成传染区死亡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1/3;1917~1918年的世界大流感让全球7亿多人被传染,虽然经过及时有效治疗,但也死亡了2000万人。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虽然医疗技术及卫生防疫不断进步发展,但我们仍时刻与传染病做斗争,不可掉以轻心。
1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
自20世纪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卫生营养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与对抗菌药物、免疫制剂的应用也不断得到重视与发展,使传染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得到明显控制,减少了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如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消灭天花。
然而,近年来传染病却又回升趋势,当前流行及爆发的传染病事件不断,一些原来以为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复燃,如白喉、结核病、疟疾、霍乱等,又重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同时,新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这让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挑战。
1.1病原体基因发生突变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各种传染病病原体发生变异,进而对抗菌药物产生要药性。
如1970来以来结核病再度复发,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
就我国而言,结核病位于法定传染病病死率之首,在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病学抽样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结核病患病率为66/10万,防治情况态势严峻。
同时,由于病原体的变异,使得毒离越加犀利,疫苗的防治效果下降,出现了传染病大流行,如2009年的甲型HlNl流感。
1.2 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新时期的传染病传播方式均较为复杂,且传染性强。
如通过飞沫传播的SARS,通过水传播的O139 霍乱,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西尼罗病毒脑炎,等。
近年来,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越加复杂化,如2003年英国选拔一名因为输血感染疯牛病的病例。
1.3 与动物关系密切当前传染病与动物关系密切相关,一些疾病事先在动物群体传播,但在发生基因变异后具备在人群传染的能力,如莱姆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西尼罗病毒脑炎、疯牛病、禽流感、艾滋病等。
2新时期我国传染病流行情况
2.1 已存在或流行的传染病我国当前已记录在案及正在流行的传染病有艾滋病、H7感染、空肠弯曲菌腹泻、O139型霍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大肠杆菌O157新型肝炎、非典型性肺炎、猪链球菌感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等。
现详细论述下几种我国流行传染病。
①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3月由墨西哥爆发疫情并逐渐向全球蔓延,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及流动性人口频繁,在2009年5月11日就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5月29日就在我国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二代病例。
最后,截止2009年11月13日卫生部公布出我国所有省市累计出现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李冰高达65927例,经过抢救无效死亡43例。
②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2002年11月16日于我国广东首发,并在次年2月在广东省爆发,最后迅速蔓延内陆地区及国外。
截止2003年8月16日,卫生部累计出内地感染SARS高达5327例,死亡349例。
同时,由于SARS的爆发,相关部门对疫情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对病情评估不足还导致了物价哄抬及攻击政府言行等社会安全突发事件。
③H5N1型禽流感。
H5N1型禽流感于1997年5月在香港首发,在2005年湖南湘潭确诊2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随后各省市陆续出现。
截止2010年12月,共有40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确诊,死亡26例,病死率65.0%,高于全球59.3%的水平。
2.2 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疫情上升明显当前,我国防疫在面对新的传染病时,还要面临再次复查且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如麻疹、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及性病等,预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3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预防控制策略
3.1提高警惕,大力宣传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认清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对传染病的病因、特点、危害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并针对传染病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测量,要进一步提高警惕,做好传染病的计划免疫及监控工作。
同时,针对传染病危害性大、发病蔓延广的特点,我们还应该做好积极的宣传工作,采用各种宣传载体,以提高社会人士对传染病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协同共济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3.2全员参与,重在预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做好,这需要我们全员参与。
我们要根据传染病的传染特点,要求全员从各层次、多方面、横纵立体面进行全面加强,并做好有效的预防接种工作。
同时,还要针对水源、垃圾处理、食品监管、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严密的监测,以做到全员参与,多方加强,重在预防。
3.3加强监测,健全机制,加强检疫①加强监测。
对传染病的监测是发现传染病并进行预防控制的重要方法。
对传染病的检查可分为常规报告及哨点监测两类,覆盖甲、乙、丙3类37种法定传染病。
加强监测应该从传染病的病因、特征、病原体性别及人体免疫水平入手,针对传染病感染及死亡人群研究分析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与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以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②建全机制。
加强传染病的机制建立健全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保证,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包括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的信息情报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突发公共卫生快速反应机制及救治机制。
我国于2004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对我国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因医疗机构等对传染病的发现、预防、控制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③加强检疫。
卫生检疫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卫生检疫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对已经感染传染病或出于潜伏期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以防止其他人遭受感染,并严格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或国内传出。
当卫生检疫部门发现传染病有可能涉及相关感染环境时,应该立即采取医疗卫生处理,如消毒、隔离,并作出快速反应进行及时处理,以提供良好、健康的生活、居住、娱乐环境。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要根据新时期的传染病特点,认清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以治理生活环境为重点,以动员全员参与,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全民防卫能力。
同时,还要对相关机制建立健全,做好传染病的检测与计划免疫,以充分认识到传染病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易彬樘,肖月华,李东力.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及其应对策略[J].沈阳部队医药,2011,24(2):104-105.
[2]邵家胜,卢洪洲.新发传染病发病研究概述[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3):293-294.
[3]李军,陈文.新发人畜(禽)共患传染病的预防医学情报研究急待重视[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4):302-304.
[4]高颖,王刚.传染病在现代社会能够流行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26-227.
[5]林小田,周赤龙,王昱,等.从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谈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J].人民军医,2011,54(4):294-295.
[6]秦鹏哲,李泽荣,刘维斯,等.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健康传播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5):394-395.
[7]祝江斌,黄合来.重大传染病疫情聚集与扩散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26(9):1186-1188.
[8]黃文金,宋城本,赖天然,等.人禽流感疫情分析及其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34(3):211-215.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