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重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有趣的重叠》数学教案

《有趣的重叠》数学教案

《有趣的重叠》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重叠现象,学会用重叠的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叠现象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用重叠的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重叠现象,学会用重叠的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用重叠的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用于展示重叠现象。

2. 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物体名称,用于游戏环节。

3. 准备一个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重叠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重叠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重叠现象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举例说明,如一个苹果放在一个篮子里,用“苹果在篮子里”或“篮子里有苹果”来表示。

3.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身边的重叠现象,并用重叠的方式表示出来。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 游戏环节: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找出重叠现象,另一组负责用重叠的方式表示出来。

规定时间,看哪一组完成的数量多。

5.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问题:什么是重叠现象?如何用重叠的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找出家庭中的重叠现象,并用重叠的方式表示出来。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完成的重叠现象作业,评价学生对重叠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游戏环节评价:在游戏环节中,观察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大班数学详案导学案《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导学案《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导学案主题:有趣的重叠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重叠”。

2.学会用图形展示“重叠”的概念。

3.能够使用各种图形工具绘制重叠图形。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事物并发现共性的能力。

2.学会使用图形工具创作自己的重叠图形。

3.提高数学幼儿的想象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通过让幼儿观察简单图形的重叠,引出“重叠”的概念,并且让他们学会使用各种形状铅笔和图形工具创作自己的重叠图形。

课前预备知识本节课涉及的图形形状有正方形和三角形。

学习过程1.引入:老师跟幼儿们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并示范将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让幼儿们想一想,你们发现了什么共性呢?可能幼儿们会说:“重叠了”。

2.小组合作:老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用幼儿自己选的图形进行组合放置,让幼儿们通过观察重叠后的图形进行发现。

3.讨论:让每个小组将自己选的图形进行摆放组合后展示给其他小组和老师们看,让全班幼儿一起发现不同组合有什么不同之处。

4.引导思考:老师通过提问,让幼儿们对“重叠”有更深入的认识,问幼儿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描述重叠的图形?”5.知识总结:将幼儿通过观察和探究得出的答案进行概括,以便让他们对“重叠”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6.创作:老师提供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的铅笔和彩色笔,让幼儿们自行创作重叠图形。

7.展示: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的重叠图形进行展示和分享。

课后作业1.练习:回家之后,幼儿们可以用练习册或者在家自己动手练习,练习怎样将不同形状的图形相互叠加,形成新的图形。

2.创作:让幼儿们继续进行创作,将他们创作的图形展示在教室里。

如果老师愿意,也可以将作品放在班级的展示柜子里展示。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和小组合作,幼儿们了解了什么是“重叠”的概念。

2.通过创作,幼儿们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通过展示和分享,幼儿们在班级里学会了交流的技巧。

大班数学《有趣的重叠》公开课教案

大班数学《有趣的重叠》公开课教案

《有趣的重叠》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重叠的概念,能发现和描述重叠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重叠的概念,能发现和描述重叠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创意拼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各种形状的彩色纸片、剪刀、胶棒、白纸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彩色纸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重叠吗?”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讲解与示范(1)教师用PPT展示重叠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重叠现象。

(2)教师讲解重叠的概念,即一个物体覆盖在另一个物体上,使两个物体部分或全部重合。

(3)教师进行示范,用彩色纸片拼摆出重叠的图案。

3.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彩色纸片、剪刀、胶棒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重叠图案。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

4.活动延伸(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如书本重叠、衣服重叠等,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描述。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重叠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重叠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次公开课活动,幼儿对重叠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

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创意无限,展示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

3.教学拓展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关于重叠的数学活动,如重叠面积的计算、重叠图案的创意设计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数学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味味的重叠》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味味的重叠》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味味的重叠》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得概念:“重叠”。

2.发觉事物中的“重叠”现象,并能简单描述。

3.能辨别事物的内外关系,培育察看力和判定本领。

4.通过练习,把握简单的比较大小方法。

二、教学重点1.培育幼儿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磨练察看力和判定本领;2.培育幼儿的简单分类和排序本领;3.让幼儿把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区分事物的内外关系;2.激励幼儿进行多维度的发觉、思考和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

四、教学准备1.相同大小的两个圆环或颜色相同的两张纸;2.具有鲜明颜色、图形完整的玩具或绘本。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两个圆环,并问:“这两个圆环一样大吗?”2.引导幼儿看两个圆环的重叠部分,提问:“你们认为,这两个圆环哪个部分是一样的?”二、打开1.出示一些具有鲜明颜色、图形完整的玩具或绘本,并引导幼儿自由地分类。

2.依据幼儿的分类,老师借助于插图、图形等,向幼儿介绍“重叠”的概念,再次询问幼儿:“你们认为哪些玩具或书本里有重叠的地方?”3.老师出示两张颜色相同的纸,让幼儿本身折叠重叠,陈述不同的认知:“纸片重叠后,其中有一部分被覆盖,另一部分有部分相交。

”三、活动1.老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两个幼儿。

每个小组分别发放两张纸进行练习。

2.强调:“同样大小的东西覆盖的区域会有不同的大小,让小构成员协作讨论,分别通过覆盖的大小,分别找到这两个纸上覆盖的大大小小,再把它们按大小排序,最后共同探讨其中的规律。

”四、反思本节课侧重培育了幼儿的察看力和判定本领,供应了一个多元思考的学习环境。

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学习数学常见的紧要课题,幼儿也从中找寻序列规律的基本调查和策略,有助于他们的进一步学习。

可是老师在每个环节也应当予以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循序渐进和不强迫过度,在让同学欢乐的发觉和老师的引导之间,科学学习。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有趣的重叠》教案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有趣的重叠》教案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有趣的重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重叠的概念,能够用重叠的方式找出物品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重叠的概念,能够用重叠的方式找出物品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重叠的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物品,如书本、盒子、球等。

2.图片:展示重叠现象的图片。

3.音乐:轻松愉快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舞蹈,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基本概念学习(1)教师展示重叠现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重叠的概念。

(2)教师讲解重叠的规律,如大小、形状等。

3.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2)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这些物品重叠起来,使它们看起来更有趣?(3)幼儿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一个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2)幼儿分组进行重叠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重叠方式。

5.成果展示(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欣赏、评价。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与幼儿一起反思本次活动的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重叠现象,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重叠的画作,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重叠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也提高了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如对个别幼儿的引导不够到位,课堂氛围有待提高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重叠的概念,能够用重叠的方式摆放物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理解重叠的概念。

2.学会用重叠的方式摆放物品。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重叠的概念,学会用重叠的方式摆放物品。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些重叠的物品,如书本、盒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2.理解重叠的概念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重叠的概念:“重叠就是将两个或多个物品放在一起,一部分覆盖在另一部分上。

”教师展示一些重叠的例子,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重叠。

3.实践活动1:重叠物品教师分发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纸杯等,要求幼儿用重叠的方式摆放。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摆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摆放过程中的感受。

4.实践活动2:创意重叠教师出示一些形状不同的物品,如三角形、圆形等,要求幼儿用这些物品进行创意重叠。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摆放方式。

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意过程。

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6.家庭作业(课后延伸)教师布置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找一些物品进行重叠摆放,并拍摄照片到班级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直观地理解了重叠的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佳。

4.课后延伸活动有助于巩固幼儿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家庭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重叠概念对话示例:教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重叠?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重叠的现象?”幼儿1:“重叠就是东西放在上面,像叠罗汉一样。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教案名称:有趣的重叠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整理和分类的能力。

4. 培养幼儿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纸板、剪刀、彩纸、胶水等制作材料。

2. 图片或实物示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两个图形重叠的图片或实物示例,让幼儿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 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 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Step 2:探索发现将纸板剪成不同的形状,例如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让幼儿在纸板上选择两个不同的形状并重叠放在一起,然后让幼儿回答以下问题:1. 这两个形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 这两个形状有哪些不同的地方?3. 能否找出另外两个形状,使得它们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Step 3:创作实践让幼儿使用剪刀、彩纸等材料,自主选择两个不同的形状并重叠放在一起,然后让幼儿回答以下问题:1. 你的作品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 你的作品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3. 你觉得这两个形状一起放在一起好看吗?为什么?Step 4:展示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Step 5:总结回顾通过组织幼儿回答以下问题,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2. 在图形重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教学延伸:1. 让幼儿尝试将三个或更多的形状重叠放在一起,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比如边长、角度等。

3. 让幼儿制作图形拼贴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3. 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重叠的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4.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彩色纸或透明塑料片;–剪刀;–胶水。

2.素材准备:–与重叠相关的图片和故事材料。

3.教学环境准备:–教室黑板。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有趣的重叠》的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例如:•你们有没有见过重叠的事物?•重叠的事物有什么特点?•你们能想到一些重叠的例子吗?2.探索(10分钟)–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彩色纸或透明塑料片。

–引导学生观察纸片或塑料片的形状和颜色。

–让学生尝试将纸片或塑料片叠加在一起,观察叠加后的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叠加后的纸片或塑料片有什么变化?•重叠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重叠后的形状有什么变化?3.讲解(10分钟)–利用黑板和彩色粉笔,画出两个重叠的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总结重叠的特点,例如:•重叠后的形状可能是两个图形的共有部分;•重叠后的颜色可能是两个图形的叠加颜色。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果叠加更多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叠加的图形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会有什么变化?4.游戏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一些彩色纸和塑料片。

–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的纸片和塑料片,通过叠加创造出新的形状和颜色。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创造出的新图形,并让其他小组观察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创造出的新图形有什么特点?•通过叠加创造新图形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5.拓展应用(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与重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示范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思考和操作,例如:•如果有一个叠加了5个图形的图案,你能找到它们的共有部分吗?•如果有一个叠加了3个颜色的图案,你能通过调整叠加图层的顺序得到其他颜色吗?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了重叠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叠加创造出新的形状和颜色。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重叠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重叠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重叠教案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重叠1. 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重叠的概念,让孩子们认识到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几何学习能力。

2. 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将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孩子们的感知能力。

2).让孩子们掌握重叠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3).让孩子们能够利用重叠的概念完成不同的数学运算题。

4).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孩子们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3).游戏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和乐趣,增强学习效果。

4. 教学过程1).直观感受为了让孩子们尽快了解重叠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首先用一些幼儿易于理解的图形来引导孩子们感知和认识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之间的相异之处。

例如:在黑色纸板上放置五彩缤纷、外形各异、大小不一的卡片,要求幼儿分辨出每两个卡片有何不同。

2).集体练习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通过在黑板上重叠卡片,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熟悉不同图形之间的重叠关系。

例如:让同学们来到黑板前,先随意在黑板上画一些几何图形,并用彩色笔标注出来,然后让它们对画的图形进行重叠移位,感受到图形之间的重叠关系。

3).小组游戏让孩子们在小组中玩有趣的游戏来加深他们对重叠的理解。

例如:在每组中将准备好一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卡片,每组需要在几分钟内完成相同的任务:将五张卡片同时叠放在一起,使每张卡片都不会被遮挡,同时让图案尽可能地相似。

看那一组最优秀,哪一组用时最短。

通过品尝胜负,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4).自我完成最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单独完成一些与重叠有关的题目,巩固他们对重叠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有一个立方体模型,你能看到下面四个正方形面和前面一个正方形面,问这个立方体最上面的一个正方形面与平面上的哪些形状相交?5.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重叠的概念,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感知、合作和自我探索的方式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并能够将这种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有趣的重叠》数学教案

《有趣的重叠》数学教案

《有趣的重叠》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和理解重叠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图形和语言描述重叠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叠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重叠在不同形状图形中的特点。

3. 重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重叠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用图形和语言描述重叠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和理解重叠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重叠现象。

3. 采用生活情境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重叠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图工具。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重叠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重叠现象。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重叠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重叠”一词。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重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重叠的意义。

2. 教师通过图形卡片和实物模型,展示不同形状图形的重叠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学生用语言描述重叠现象,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重叠概念。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重叠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生活实例,总结重叠的应用。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叠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重叠现象在生活中的意义。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用图形表示重叠现象?”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绘制一个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并配以文字说明。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有趣的重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理解重叠的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重叠的概念,能够用重叠的方式解决问题。

2.难点:运用重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2.学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模型。

3.课件:重叠现象的图片、动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重叠的现象呢?(2)生:举例回答(如:衣服晾在一起、书堆在一起等)。

2.探索活动(1)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趣的重叠现象。

①发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模型,让学生自由拼搭,观察重叠现象。

②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发现。

(2)师:你们能找到重叠的部分吗?重叠的部分有什么特点?生:回答(重叠部分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

(3)师: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的眼力好。

课件展示重叠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找出重叠部分。

生:积极参与游戏,找出重叠部分。

3.实践应用(1)师: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①出示题目:有3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边长为1厘米,如何让它们的总体积最小?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②生:展示自己的方法,交流讨论。

(2)师: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方式解决一些其他问题。

①出示题目:用4个长方体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要求框架的表面积最小。

生:独立思考,合作完成。

②生:展示作品,交流讨论。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重叠现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生:回答(理解重叠概念、重叠部分特点等)。

(2)师:重叠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发现、利用重叠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了重叠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重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的方式理解重叠的概念2.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体会重叠的现象3.学生能根据给定条件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教学重点1.通过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重叠的概念2.通过教材和实物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的重叠现象3.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重叠的概念2.能力不同的学生所面对的困难不同,需要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教学准备1.红、黄、蓝等颜色卡纸,剪刀,胶水,铅笔等手工制作需要的材料2.课件或实物展示工具3.课堂活动所需的办公室设备,如游戏棋盘、筛子、图形拼图等教学内容1.导入(5分钟)•引入今天的主题:“有趣的重叠”•通过实物展示或幻灯片展现重叠的不同形式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手工制作活动,教授“重叠”的基本概念•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材料重叠后的变化•播放图片或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实物在重叠时的变化3.重叠问题训练(20分钟)•通过数字游戏或图形拼图,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重叠的规律•安排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重叠知识来解决问题4.讨论(10分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5.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总结学生学习的收获,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的形式理解重叠的概念,掌握解决简单重叠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重叠的概念,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自然地感受到重叠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重叠的概念,能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

同时,也发现一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教师引导来进行巩固和训练。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重叠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纸张、剪刀、彩笔、彩纸、胶水等;2. 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橡皮、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请学生回顾重叠的概念,如两张纸重叠在一起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两个圆圈重叠会怎样等。

并且可以通过观察示范纸张的重叠,深入引导孩子对重叠的认识。

2. 引入活动:老师提前准备好一些彩纸,让学生用剪刀剪下不同形状的图案,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

3. 活动一:老师将剪好的图案散布在地上,让学生按照两个或多个图案进行重叠,观察新形成的图案,并描述其特点。

4. 教学点拨: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重叠的图案,两个图案重叠后形成的图形是两个原图形的叠加,同时也能产生新的形状。

5. 活动二: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图案并进行重叠,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如两个圆形重叠后变成了什么,两个方形重叠又是什么等。

6. 活动三:老师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两个或多个不同形状的图案,并进行重叠,然后让学生互相观察并互相交流,探索出更多有趣的重叠图案。

7. 活动四: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在纸上任意绘制几个图案,然后进行重叠,观察新图案并进行发言。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创造,给予肯定和鼓励。

8. 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两个图案重叠会产生什么新图案?可以通过重叠来创造什么样的图案?四、教学延伸:1. 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其他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重叠现象,如椅子叠放、厨房用具的叠放等。

2. 学生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自由发挥,进行更多的重叠创作,创造更多有趣的图案。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对重叠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重叠”物体的观察和探究,发现物体间的相似和
差异,理解并能应用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
1.复习
–通过观察示意图和实物,让学生回忆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组织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并集和交集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应用。

2.导入
–观察图片:展示一张由许多图形组成的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特别关注它们的交集和并集。

–引导学生发现有关积木、穿衣服等场景中的重叠现象。

3.学习
–展示三组有重叠图形的图片,并让学生分别想象如何叠在一起。

放大讨论并发现规律。

4.拓展
–给出三组实物,让学生将它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叠在一起,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思考过程,寻找新的例子和规律,并将其记录。

教学反思
由于大班的学生尚处于图形的认知和理解的阶段,通过几个方面的引导让学生
懂得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图形的展示,学生能够掌握概念,了解交集和并集的分别应用;通过实物
的展示,学生能够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自己组合图形或实物,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记录下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习意识。

在课后的反思中,我们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思,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教学目标•认识和理解“重叠”的概念•发现和探索不同形状之间的关系,并能互相嵌套•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图形卡片或翻翻书•各种颜色的卡纸或纸板•剪刀、胶水、彩色笔等制作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出示几个图形卡片,让幼儿一起猜猜哪些图形会重叠在一起,哪些图形不会重叠。

认知1.教师出示几个卡纸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并向学生讲解“重叠”的概念。

2.鼓励学生在尝试中通过摆放卡纸,找到一些能够重叠在一起的图形,让他们在卡纸上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3.要求幼儿合理地组合图案,将不同形状嵌套在一起,并在幼儿所制作的图形纸板上标明每个形状的名称。

实践1.接着上一步的练习,向幼儿提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纸,让他们根据素材,自由制作出各种“重叠”的多彩图形。

2.要求幼儿思考,如何将卡纸上的不同形状和颜色有机地、创意地组合在一起。

通过几次实践后,看看是否出现了“既然这个能重叠,那另一个也能重叠”的现象,这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去探寻规律。

3.让每个小组挑选一幅合适的图形,并在纸板上展示他们的作品。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自己的作品上,讲述各个形状的名字,以及这些图形是如何被重叠在一起的。

教学延伸1.可以启发幼儿彩色方块的玩法,因为彩色方块形状和大小不一样,通过组合可以让孩子们发现各种不同的幻象。

2.可以尝试让幼儿在自身身体上体验“重叠”这个现象,讲述各个身体器官的位置,再用想象力“重叠”,让幼儿理解什么是“沟通”与“融合”。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成功认识了“重叠”的概念,并运用卡纸进行制作实践,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探究中发现了各种形状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创意思维。

在玩中学,让幼儿们无意中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重叠(三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重叠(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重叠(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重叠一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果宝宝的舞会二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棒棒天使三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重叠一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感受物体的重叠时被遮住的部分看不见这一现象,并能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初步学会用表示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绘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表现重叠的生活中的图片,幼儿舞蹈中表现重叠的视频,表现重叠的优秀美术作品等。

活动过程:1.出示生活中有重叠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他们是怎样重叠的?重叠时什么东西的什么地方看不见了?为什么?小结: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重叠的现象,有的是上下重叠,有的是前后重叠,当两个物体上下重叠在一起时,下面的物体有的部分会被上面的物体遮挡住看不见,当两个物体前后重叠在一请时,后面的物体有的部分会被前面的物体遮挡住看不见。

2.播放视频,看看幼儿舞蹈中你找到什么地方有重叠的现象,幼儿分组来表演“我来摆造型”,感受被遮挡时什么地方看得见?什么地方看不见?3.欣赏美丽的儿童作品,引导幼儿欣赏绘画中的重叠是怎样画出来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重叠在一起?怎样画才能让人看到这里有许多的东西重叠在一起?小结:画重叠的物品时,先画前面的物体,后面的物体被遮住的地方就不用画出来。

4.请幼儿绘画什么东西重叠在一起,他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教师指导幼儿画时被遮住的地方就不用画出来。

5.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东西重叠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果宝宝的舞会二一、设计意图:在秋天这个多彩的季节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总是形态各异的果宝宝。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绘画基础已经很扎实了,除了能画出一些常见又简单的水果外形外,他们的绘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赋予水果生命,让它们和我们一样拥有手和脚,让每一位幼儿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水果宝宝。

《果宝宝的舞会》活动中我将幼儿带到创设的情境下,让孩子自由想象和操作摆弄水果娃娃手脚的各关节,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水果娃娃,并用线条表现出果娃娃跳舞的动作。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 学习图形的重叠。

3. 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图形的重叠。

2.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良好的教学环境。

2.制作好教学用具和教材。

3.课程规划和课件制作。

四、教学内容1.引入(1) 回顾上课内容: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一些基本属性和特征,你们能回忆一下这些知识吗?(2) 引入新知:本节课要学习图形的重叠问题,这对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2.讲授(1) 引导孩子分别绘画两个图形,然后出示一张图形重叠图,引导孩子注意重叠部分,判断哪些线段、面积相等,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发现规律及特点,然后尝试互相交换、重叠,发现重叠图形的不同类型及面积变化,并引导孩子总结规律。

此过程中可以采用PPT的形式呈现。

(2) 小组合作:将孩子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绘制两个不同的图形,然后将两个图形进行重叠。

每组之间进行交流,发现重叠不同得到的新形状。

交流之后,让每组将重叠后的新图形绘制出来,并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3.思考引导孩子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够根据重叠的部分,求出重叠图形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四、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重叠问题,并通过绘图、观察和思考等方式,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图形重叠的规律。

同时,让孩子通过小组合作和互相交流,发现图形重叠过程中的特点和面积变化规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让孩子对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入,未来的学习中将对孩子的数学知识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反思1.设计好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孩子们真正了解图形重叠的特点和面积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能够锻炼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也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发现规律和思考问题。

3.通过PPT的形式呈现,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加深记忆。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重叠》教案一:《有趣的重叠》游戏介绍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应用重叠的概念;2. 能够运用图形拼图,提高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叠的概念和应用;2. 图形拼图游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通过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来学习重叠的概念和应用。

2. 游戏规则(10分钟):解释游戏规则:将教室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人作为游戏的盲人。

“盲人”将被带到一个被蒙住眼睛的区域,其他小组成员先在教室中放置几种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再带“盲人”走到另一个区域,告诉“盲人”需要找到哪些图形卡片完全重叠的位置并放置在那里。

3. 游戏进行(15分钟):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会观察、推理和沟通。

游戏结束后,每个小组组员轮流做“盲人”,进行多轮游戏。

4. 游戏总结(10分钟):让学生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重叠的概念和应用,并给予简要解释。

5. 拓展练习(5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叠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案二:《有趣的重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图中,哪个图形和图形A完全重叠?(A)图形B(B)图形C(C)图形D2. 下图中,哪个图形不和其他图形重叠?(A)图形E(B)图形F(C)图形G二、解答题:1. 如果将一个正方形图形放在另一个正方形图形上,它们会完全重叠吗?为什么?2. 你能想出其他例子来说明重叠的概念和应用吗?教学反思:通过《有趣的重叠》游戏的设计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通过游戏的互动和讨论,巩固了对于重叠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并通过思考和交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重叠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重叠
活动名称:重重“缩影”
活动目标:通过制作不同大小的图形层叠,让幼儿理解图形在空间中的层次关系,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不同颜色的纸、剪刀、胶水、铅笔、彩笔等。

活动步骤:
1. 老师向幼儿讲解层叠的概念,例如怎样将不同颜色的纸层叠在一起,会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效果。

2. 老师发放纸和剪刀,让幼儿自由选择颜色和形状,编剪出两三个不同大小的图形。

3. 老师帮助幼儿将不同的图形用胶水固定,形成层层叠加的形式。

4. 老师引导幼儿思考层叠后形成的图案,让幼儿感受到不同图层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并鼓励幼儿用彩笔或铅笔在图案上涂鸦,增强创造力。

5. 老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进行改变和组合,自由发挥。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幼儿在自由发挥中培养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图像的层叠让幼儿了解了数学中的三维空间关系。

但是,在实施时发现一些幼儿难以处理颜色、形状和大小关系,需要老师进行更加具体化的引导。

因此,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有趣的重叠大班教案

有趣的重叠大班教案

有趣的重叠大班教案有趣的重叠大班教案有趣的重叠大班教案1设计意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

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准备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习特点的适宜内容。

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

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

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重叠教学设计Large class art activities: interesting overlapp ing teaching design
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重叠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物体的重叠时被遮住的部分看不见这一现象,并能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初步学会用表示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绘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表现重叠的生活中的图片,幼儿舞蹈中表现重叠的视频,表现重叠的优秀美术作品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生活中有重叠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他们是怎样重叠的?重叠时什么东西的什么地方看不见了?为什么?
小结: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重叠的现象,有的是上下重叠,有的是前后重叠,当两个物体上下重叠在一起时,下面的物体有的部分会被上面的物体遮挡住看不见,当两个物体前后重叠在一请时,后面的物体有的部分会被前面的物体遮挡住看不见。

2.播放视频,看看幼儿舞蹈中你找到什么地方有重叠的现象,幼儿分组来表演“我来摆造型”,感受被遮挡时什么地方看得见?什么地方看不见?
3.欣赏美丽的儿童作品,引导幼儿欣赏绘画中的重叠是怎样画出来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重叠在一起?怎样画才能让人看到这里有许多的东西重叠在一起?
小结:画重叠的物品时,先画前面的物体,后面的物体被遮住的地方就不用画出来。

4.请幼儿绘画什么东西重叠在一起,他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教师指导幼儿画时被遮住的地方就不用画出来。

5.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东西重叠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